汉武帝的母亲在入宫前已经结过婚并且生子,为什么还能入宫侍奉景帝?

古代女子都很重视家庭,一旦抛弃家庭后就很难再婚,更别说是嫁给皇上了,而就有这么一个女子,她不仅结了婚, 还生有一女,后来又嫁入宫中,经过自己的奋斗打拼最终成了一位母仪天下的皇后,她就是鼎鼎有名的汉武帝刘彻的母亲王娡,在过去那个年代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王娡是扶风槐里(今陕西兴平)人,她的母亲叫臧儿,是原来项羽分封的十八诸侯之一的燕王臧荼的孙女,后来臧荼反刘邦被杀,家道中落,臧儿先是嫁给了槐里的王仲为妻,生有一子二女,长女就是王娡,次女姁后来王仲死了,臧儿又改嫁长陵田氏,生了两个儿子田鼢、田胜(这就是为什么汉武帝的舅舅姓田)。

穷苦人家的女儿王娡很小就嫁给了农户金王孙为妻,生了一个女儿;

日子过得很艰难的臧儿就找来了个算命先生给自己的子女算命,这个算命先生说她的两个女儿都应该是贵人。臧儿虽然家道中落,但她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祖上曾经的风光,如今听到自己的女儿有望光复门楣的希望,她心里暗暗高兴,臧儿于是悔婚,将女儿王娡强行从金家接回,找人托关系,将王娡姐妹二人都送入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宫中。

王娡那时十三四岁就嫁了人,此时也只有十六七岁,一点也看不出是结过婚的人,她生得是粉面桃腮、眼波似水,像有勾魂摄魄的魅力,王娡为了邀宠巴结太子,更是使出百般媚态,把贪色的刘启弄得是神魂颠倒,像捡了个宝似的,封她为美人。

王娡后来生了三女一男,当她在怀刘彻的时候,就曾对太子刘启说她梦见太阳投入她的怀中,刘启说这可是大贵的征兆,还未等刘彻出世,汉文帝刘恒就去世了,汉景帝继位后,王美人就生下了刘彻。

汉景帝有一位薄皇后,是他的祖母薄太后的侄孙女,但她没有生子,待薄太后去世后,汉景帝就废黜了薄皇后。

汉景帝刘启还有一位妃子栗妃,她出生齐地,姿色绝伦,又为刘启生了长子刘荣,起初被立为太子,因此栗妃很受宠幸。

刘启的很多妃子都是由馆陶长公主刘嫖介绍的,其中也包括栗妃,这个栗妃可能是个醋坛子吧,不愿意更多的女人与自己争宠,因此付出厌恶长公主向汉景帝进献美女,刘嫖有个女儿陈阿娇(就是金屋藏娇的那位),刘嫖想把她嫁给刘荣做太子妃,就与栗妃商量,栗妃由于忌恨长公主所以就一口回绝了她。

后来王娡王美人就看到了机会,就找到了长公主,愿意让刘彻与陈阿娇联姻,组成统一战线,共同对付栗妃,除掉刘荣的太子位,小小的刘彻也许下爱的诺言如若能娶得陈阿娇,必定金屋藏娇。

有了王美人的支持,长公主刘嫖隔三差五的在汉景帝面前说栗妃的坏话,还不停地夸赞刘彻,渐渐的汉景帝就冷落了栗妃母子,就慢慢的把重心放在刘彻的身上。

有了馆陶长公主的推波助澜,加上栗妃不断作死,最终汉景帝废除了刘荣的太子位,改立刘彻为太子,封王娡为皇后。

就这样二婚女王娡登上了后位。

汉朝时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性开放的一个时期,并不怎么注重女人的婚史,高祖刘邦就曾纳魏王豹的妾为妃,真正重视女性贞操的是在宋朝以后。

更何况刘启当时还只是个太子,只顾着玩美人,哪管什么处女不处女的。

如果不是当初那位算命的一番言论,或许王娡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子,也就没有她今天的地位,整个大汉朝的命运或许也会改变。

汉武帝的母亲在入宫前已经结过婚并且生子,为什么还能入宫侍奉景帝?

谢谢邀请!汉武帝的母亲叫王娡,是一个传奇式的女人。王娡的母亲是燕王臧荼的孙女。 父亲王仲。王娡成年在母亲臧儿的主持下嫁给了一位普通农民金王孙(名字够别扭的),没多久,王娡生了大女儿金俗。 一次,王娡的母亲找来一位相士姚翁,给家人看相。姚翁说,只有王娡是大贵之相。王娡的母亲臧儿很高兴,决定试试。于是把王娡强行接回家里,金王孙很愤怒,不想断绝夫妻关系。臧儿就托了很多关系把王娡送进了太子宫。太子刘启很是崇爱王娡,王娡趁机又把自己的胞妹推荐给了太子。 太子刘启对王娡很宠爱,封其为美人。王娡生下三个女儿。怀着刘彻时就梦到太阳进了肚子了。刘启说这是好的征兆啊!刘彻还没有出生,汉文帝去世,太子刘启继位,为汉为汉景帝。当年王娡生下皇十子刘彻!此时王娡已是王夫人!刘彻被封胶东王,王娡封为胶东王太后!这是在以前未有过的先例,就是说汉景帝还在世,妻妾不能封为太后!这也可以看出汉景帝对王娡的宠爱!再往后王娡伙同刘彻的姑姑刘嫖去太子,是刘彻当上汉武帝,更是一部好的宫廷剧!

汉武帝的母亲在入宫前已经结过婚并且生子,为什么还能入宫侍奉景帝?

这个嘛,其实要怪的话,怪三个人。

首先第一个人汉高祖刘邦,为什么会突然说到他呢?其实这个汉武帝的母亲之所以嫁人跟着汉高祖刘邦有很大的关系,一般的汉高祖刘邦对于汉武帝母亲那个家族的打压,最终导致王娡也就是汉武帝这个母亲的家族,一直都为了能够找一个好人家不断的努力。

另一个方面要怪到汉高祖刘邦身上的,还是它那个政策问题,我们都知道楚汉战争对于整个中华大地的毁灭性打击那是不言而喻的。人口十室九空,而且很多地方女子居多,(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所以为了解决人口问题,汉高祖刘邦下过命令女子必须在满足一定岁数的时候立刻就嫁人,否则如果你不嫁人你家里养多。找女儿你就给我交多少税,一直到你交不起为止,所以汉朝初期的人家都是想尽办法把自己女儿先给嫁出去再说,这也导致了很多婚姻上面的悲剧。

其中比较著名的也就是这个汉武帝的母亲,他早年就是嫁给了一个姓金的人家,但是这个人家一方面没有钱,另一个方面对汉武帝的母亲也并不怎么友好,所以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女儿稍微好过一点,也为了摆脱这个金家,被逼无奈之下,这个汉武帝的母亲她们家族就直接把汉武帝的母亲给硬塞到皇宫里面去了,你可以追到天涯海角,你不能追到皇宫里去吧,我的女儿已经扔到皇宫里去了,你有本事找皇帝要人去!

从这一点上来讲,皇宫竟然没有拒绝这汉武帝的母亲进入皇宫可以看到的是汉高祖刘邦所造成了这个婚姻悲剧还是挺多的,汉朝一开始早期的时候对这事儿也并没有太在意,毕竟人之常情,早些年谁没在家过几个人渣,是不是?时间长了反而对这些事情习以为常了,所以在这之后很多汉朝的权贵女子改嫁底下的人也没有任何非议。并不反对这个事情。

第二个要怪的人得要怪到汉景帝,其实你说当时身为太子的汉景帝,你要什么女人不行,他就偏偏看上了这个王娡,因为她长得漂亮,因为她长相妩媚,当然颜值这个东西有的时候真的能决定一切,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所以这汉景帝渐渐冷漠了自己的原配,而选择天天和这个王志混在一起。

这也算得上是艾美人不怎么爱江山的典范,汉景帝这么做确实有点浪漫的气息,可是在这之后遭到的非议也确实挺多的,但是汉景帝起码脑子清楚,虽然他很疼爱这个汉武帝的母亲,可是他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政治偏爱,也没有说,一开始就打算把这个汉武帝的母亲例做皇后,并且把他的孩子你做太子这样的打算,促成这一切结果的就得怪第三个人。

第三个人就是馆陶公主,说起来这一位公主的话,其实它对整个汉朝历史的影响挺大的,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大家也听说过这个故事金屋藏娇。

本来馆陶公主看上的男孩儿不是汉武帝,而是另外一个汉景帝的儿子,结果他屁颠屁颠的去跟人家澄清,说要跟人家结成亲家自己的女儿当皇后,结果别人死活不同意,甚至闭门不见馆陶公主发火了,说你不想让我女儿当皇后也就算了,你闭着门不接我这算几个意思啊?我还稀罕你这个人了,所以选来选去当时就选到了这个汉武帝身上。

为了考察自己这个女婿,还特意去问了一下汉武帝说如果你以后娶了我女儿怎样,汉武帝当时就说金珠藏娇的事儿,然后馆陶公主觉得很开心,因此在自己母亲面前在自己的弟弟面前做足了功课,汉武帝也因此因祸得福,不仅娶了一个漂亮的媳妇,而且还掌握了天下的至尊之拳。

所以说这件事情虽然是一件小事儿嫁过的人,后来又当皇后,这是一件小事情,可是这其中参与的人确实有些让人哭笑不得,很多巧合最后就造成了这么一种情况。

汉武帝的母亲在入宫前已经结过婚并且生子,为什么还能入宫侍奉景帝?

没什么奇怪的。

汉高祖刘邦就好这一口。

他喜欢的女子,才不顾其是良家少女,还是他人之妇。

只要他看上的,就成了。

汉文帝之母,被刘邦看上时,就是有夫之妇。

被刘邦上手后,才育有汉文帝。

因其母身份太低,刘邦将一远离都城之地,封给汉文帝。

使文帝远离朝庭之争。

最终取得帝位。

武帝之母王娡。

十三岁时就出嫁。

十六岁时,其母听算命先生胡说:其女儿后福奇贵。

于是其母令王娡解除婚事。

又将其送入宫中服侍汉景帝。

上苍有眼,王娡生下了刘彻。

后继皇帝位,成为一代雄主汉武帝。

足见王娡风恣万景,有智有谋。

最后母仪天下。

儿子成为狠角色,得称千古一帝。

故,王娡之智,非常人也!

凌远长著

汉武帝的母亲在入宫前已经结过婚并且生子,为什么还能入宫侍奉景帝?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中国人的严格礼教观念,其实是宋明时代才基本形成的,到清代为顶峰。

在宋明之前,礼教并不严格。

在汉代,寡妇再嫁是很平常的事情,对于妇女的贞洁观念也不是很强调。

诚然,汉代一些书籍要求妇女无论婚前婚后甚至丈夫死后,都必须坚守贞操,但也有不少书籍对这些比较宽容,强调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在汉代这类事情很多。

比如著名的蔡文姬,一生就结果三次婚,其中第二次婚姻还是嫁给匈奴人。

再说著名的刘备太太孙尚香,在刘备病死之前就回到东吴。一般认为,刘备死后孙尚香就改嫁了,并没有自杀。

再比如卓文君,丈夫死后她看中了司马相如,竟然和他私奔了。卓文君的父亲知道后,只是大怒,也没有什么其他举动。最终还是给了女儿大笔财产,任由她改嫁而已。

因此,王娡作为一个生过孩子的美女,进入太子宫作为宫女,也就是可以接受的。

宫女而已,说白了就是仆人,没必要要求太高。

王娡不但极端美貌,还特别有心机,加上又是结过婚的过来人(你懂得),三下五除二就把太子勾搭上了。

这勾搭本身没什么,因为同太子睡觉的宫女多着去了。关键在于,王娡很快怀孕,还生了个儿子刘彻。

王娡的老公汉景帝将刘彻列为太子,王娡自然就母凭子贵,成为皇后了,从一个改嫁的女人成为国母了。

汉武帝的母亲在入宫前已经结过婚并且生子,为什么还能入宫侍奉景帝?

我们知道,古代皇帝在选嫔妃的时候,对嫔妃在“德容工貌”等方面要求,都是很高的。对妇女贞节的要求,是更加严格的。可是为什么,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已经结婚生过孩子,却还能入宫,而且最后竟然被汉景帝封为皇后呢?

(王娡剧照)

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在入宫前,就已经被她的母亲臧儿嫁给了农民金王孙,并生了一个女儿金俗。据《史记》记载,当时臧儿找人给王娡算命,算命先生说,王娡是一个大贵之人,会生下天子。臧儿想,金王孙不过是个农民,女儿跟着他,怎么可能生下天子。于是强行把女儿要了回来,送进太子宫中,让她侍奉太子刘启。

王娡连续给刘启生下三个女儿后,又怀孕了。这一次,她对刘启说,有一个太阳进入她的怀里。后来,王娡果然给刘启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彻。

我们知道,无论是臧儿找人给女儿算命,算出她会生天子,还是王娡做梦,梦见有个太阳落入自己的怀中,可能都是后来附会上去的。毕竟哪个算命先生都不敢说一个普通的农民老婆会“生天子”,如果真这么说了,那还不被杀头吗?

我们现在不去讨论臧儿的做法,究竟是她一定要攀龙附凤,还是真的有算命先生给她那么说过。我们来讨论另一个问题:王娡都已经嫁为人妇了,而且还生孩子了,为什么还能被送进宫中呢?

一、汉朝对“贞节”的要求还没有上升到国家层面。

其实,在人类进入父系社会以来,女子的地位就开始变得低下。男人从权力欲望出发,开始出现了“贞节”观念。不过,这种观念也只是存在,是一种提倡,但并不是普遍的要求,更没有上升到国家层面。

“贞节”观念上升到国家层面,是到了宋明的时候。尤其是宋明理学发展起来后,形成了一整套束缚女子的教条。而且这种教条,还成为整个国家的道德要求。这样才有了所谓“守贞”,立“贞节牌坊”这样一些严重戕害女子的东西。

正因为汉朝的时候,这种要求并不是那么严格,因此,就算女子结过婚,成为帝王的嫔妃也是有可能的。比如刘邦在纳娶薄姬的时候,薄姬当时就曾是魏豹的老婆。

(刘启剧照)

二、选宫女并没有必须是少女这样的要求。

要知道,当时王娡其实并不是被纳为太子刘启的妃子,而只是被当做宫女,送入太子的宫中。而作为宫女,却并没有一定是少女的要求。

那时候的宫女,有很多构成方式,有一些是从民间选拔的,有一些是战俘家的女子,还有一些是犯了罪的王公贵族家里的妇女,被罚入宫中干劳动。干的也不都是服侍皇帝、太子这样的轻松活,更多的是洗碗洗衣,打扫清洁卫生这样的粗笨活。所以,当时很多百姓家庭,其实是并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送进宫中的。

而臧儿之所以一定要把女儿夺回来,送进宫中,是因为臧儿野心勃勃,不甘沉沦,一定要出人头地,重现当日的辉煌,所以才做了这样的事情。

三、王娡有机会接近太子与她是曾经的名门之后有关。

我们现在不知道王娡入宫以后,是如何被安排到太子身边的。或许是太子亲自挑选,或者是宫中总管的安排。

不过,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就是王娡是曾经的名门之后,这一点让她更容易靠近太子一些。

臧儿是曾经的燕王臧荼的亲孙女,也就是说,王娡是臧荼的重孙女。臧荼在汉初的时候,贵为燕王。虽然后来在刘邦剪灭诸侯王的过程中,被除掉了,而且传到臧儿那一代的时候,早已经家道中落。但毕竟这个家族祖上曾是“王”,这一点,就让王娡入宫以后,比其他宫女更容易受到关注。被分配到离太子更近一些的地方,也是可以理解的。

(王娡和刘启)

四、王娡靠自己的努力成功上位。

王娡因为获得了亲近太子的机会,而且也很好地抓住了这个机会,终于成功地实现了上位。

王娡之所以成功,首先她和别的宫女相比,她是一个成熟的少妇。这一点,就比别的宫女更能够吸引太子刘启。其次,她是带着目的进宫的。她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接近刘启,给刘启生一个“天子”出来。再加上她本身又很漂亮,又善于迎合,因此,很快就俘获刘启。

《史记》记载,王娡是刘启后宫中,最得刘启宠爱的人。而且刘启自始至终,从来没有厌弃过她。由此可见,她有过怎样的努力。

(参考资料:《史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