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为了扩张领土,连美国都敢打,为何唯独忌惮苏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是日本怕苏联,恰恰相反。

在日本和苏联、沙俄交手中,日本基本没有占过下风,比如日俄战争、干涉西伯利亚、张鼓峰事件、诺门罕战役都是如此。

以张鼓峰事件、诺门罕战役为例,苏军出动的兵力和武器远远超过日军,但伤亡比仍然很悬殊。

张鼓峰事件日军出动7000人,阵亡526人,苏军出动2万多人,阵亡792人。

至于诺门罕战役,苏联前后共投入近十万人,约500辆坦克,380辆装甲车和各式作战飞机500余架,弹药投入超30000吨。

日军再投入方面,参战人数总计约70000人,除却战争末期加入的四万多人,真正在诺门罕和苏军死斗的只有约25000余人,约200辆坦克和近600架飞机。

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即便如此,日军不过约8700人失踪或死亡,约8600人伤病,约30辆坦克和180架战机损毁。

而苏军共有约9700人死亡或失踪,约16000人伤病,约250辆坦克和200架战机损毁。

在兵力火力都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苏军尚且打成这样,自然谈不上好。

这些战役之所以以日军退让失败,根本在于日本军方没有和苏军全面开战的意图。

在二战时候,日本军部认为北上攻击苏联并不可取。

一旦攻打苏联,也就意味着德意日彻底并肩作战,彻底和盟国为敌。但当时日本极度缺乏石油,必须通过荷兰控制的印尼油田提供。

如果和苏联为敌,盟国必将切断日本的石油供应,那么日本陆军和强大的联合舰队都会崩溃。

那么,就算击溃苏联,获得了远东和西伯利亚的大片荒凉的土地,没有二三十年是开发不了的,远水救不了近火。

所以,现在唯一可行的是南下攻打英美法,首先抢夺东南亚的油田,饥饿燃眉之急。

这种情况下,擅自和苏联全面开战就是智障行为。

所以,日本根本不怕苏联,只是因为国内的军事战略决定他不能去打苏联。

实际上,如果日本不管不顾将侵华日军100多万人拿出来,全力攻打苏军,苏联已经会非常非常艰难,面临可怕的两线作战。

在这种重压下,苏军是存在崩溃的可能的。

因为日军二战期间仅仅侵华日军和南方军总数就超过200万人。想要对付这200万日军,根据以往的表现苏军至少要出动二三百万。

在和德军全力拼命的时候,苏联哪里还有这种实力。

常驻远东对日本的苏联远东特别集团军,也不过110万兵力而已。

萨沙写了这么多,只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苏军没什么了不起的。

二战时日本为了扩张领土,连美国都敢打,为何唯独忌惮苏联?

日本会忌惮苏联?这种话,是不是太小看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了?在那帮疯子的眼里:皇国战无不胜,美国也好,苏联也罢,都是渣渣,有什么惹不起的?

日美开战之前,裕仁天皇很犹豫,因为他知道日美实力差距有多大。于是他接见了陆军大将杉山元,问他:日美要开战的话,要多久才能打赢?

杉山元回答说:只需要三个月!

裕仁当时就怒了!质问杉山元:当年中日战争开打的时候,我问你要多久能结束,你也是说要三个月,可是现在打了四年了还没打完!你怎么解释?

杉山元辩解道:中国腹地深远,拖这么久真没想到。

裕仁一听这话就更怒了。大声喝问道:中国腹地深远,那太平洋岂不是更腹地深远?你凭什么这么肯定说三个月能打完?

杉山元被裕仁问得顿时语塞,无言以对。但是一个多月后,衫山元拉着海军大将永野修身一起,还是说服了裕仁,让他在对美开战的文件上签了字。

其实从对美开战前,日本国内的犹豫,军国主义分子的狂傲就可以看出,日本高层普遍分不清楚战斗和战争的区别。很多高层以为打赢了战斗,战争也一定能赢。甚至还天真的认为皇军战无不胜,没有什么国家会是日本的对手。

即便不是军国主义分子,是那种还稍稍有点理智的人,比如海军大将米内光政,也一样是天地不怕的货色。在日本美开战前,米内光政就复强调:日本不应该对美开战,而是集中全力对苏联开战。为了此事,米内光政大骂“南进派”是白痴。

只不过出于现实需要,主张对美开战的人占了上风,所以日本才最终确定打美国,而不是配合德国打苏联。

但是,确定打美国,而不是打苏联,这只是战争优先级的问题。对于日本人来说,不存在忌惮苏联的问题。

比如,就在日本确定对美开战,南下东南亚的大方向后。由于德国进攻苏联,挑起了德苏战争。日本国内当时又是再起争论,大有否定了对美开战,重新计划对苏联开战的势头。

1941年7月2日,也就是偷袭珍珠港之前的五个月。日本“御前会议”上通过了一份《适应形势发展的帝国国策要纲》的文件。

根据这份文件,日本决心以三个准备行动以及三个攻势行动,以不超过六个月的时间孤立并摧毁远东的苏军。(灭中国三个月,灭东南亚三个月,灭苏联六个月)

为了落实这个计划,日本参谋本部共下达两次动员令,共动员战列部队307支、兵站部队322支,共计629支部队,另有大量武器、弹药、马匹和各式军用物资等等,日本驻扎于东北的关东军兵力增加至70万人,大多布署于满洲东部与北部边境地区。大有干翻苏联的企图。

图片:1941年8月大量日军云集中国东北

图片:日本全面进攻苏联远东计划图

只不过,由于美国出面干涉,断绝了日本的石油供应。再加上苏德战争开始后,苏联的远东部队并没有抽调到欧洲。所以最终主张对苏开战的一派又再度落了下风,日本对苏开战的计划才再次被否定。而对美开战的计划,才又重新被拿到案上讨论。(如果当时日本有足够的石油、橡胶、钢铁等战略性资源,必然会跟苏联开战)

所以说,日本敢打美国,唯独忌惮苏联,这根本就是不存在的问题。在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眼里,就没有他们不敢惹的对象。中国不是对手,美国不是对手,苏联也一样不是对手。只不过因为对美开战之后,限于国力限制,日本无法同时维持对中国、对美国和对苏联的三线战争,因而才会给人一种日本很忌惮苏联的错觉。

这里再说点题外的内容。其实,如果日本没有跟美国开战,它倒是非常有可能跟苏联全面开战。因为即便日本不主动打苏联,苏联在解决欧洲问题后,也会主动打日本。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控制了整个千岛群岛、整个朝鲜半岛、半个库页岛。把苏联在远东的出海口,彻底堵死了。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继续扩大战果,侵占中国东四省,进一步压缩苏联的空间,几乎把把苏联在东北亚的所有扩张路径,全部都给堵死了。苏联的远东海军想要向外海扩张,根本就没有出口。

很显然,对于一心想要追求世界霸权的苏联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

因此,苏联对日开战,重新夺回它在远东的出海口,也是必然的结果。

1945年8月18日,也就是日本宣布投降后的第三天,苏联发动了千岛战役。苏军这一行动的目标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要重新夺回它在远东的战略优势。即便当时日本已经投降了,它也要执行这一既定目标。

苏联的这种考量,日本高层知道吗?很显然,日本高层肯定是知道的。所以打苏联也一直是日本的既定战略之一。

总的来说,对于日本而言,苏联、美国没有区别,不存在敢打美国,唯独就不敢惹苏联的情况。日本最终选择打美国,而不是打苏联,主要是基于现实上的考量。

美国断绝了日本的一切战略物资供应,日本当时对美开战,南下东南亚寻找资源,这是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而北上苏联并不能解决日本资源短缺的问题。打苏联只会让日本崩裂的更快。因此,日本才会给人一种对苏联示弱,忌惮苏联的错觉。

二战时日本为了扩张领土,连美国都敢打,为何唯独忌惮苏联?

主要是苏联强大的军事以及世界第一的战略纵深!

二战时日本为了扩张领土,连美国都敢打,为何唯独忌惮苏联?

你打苏联没意义啊,诺门罕那边干了一架其实毛子没也占到什么便宜,无非自家的BT系列和T26系列多了一点罢了。但就算诺门罕能打赢,日本人也不见得会去扩大战果。

日本本身就缺油,西伯利亚那块鸟不拉屎的地方连掘地挖个茅坑都费劲,石油就别想了,起码得打到乌拉尔山东部的工业区。尼玛这地方里当时满洲3700公里...而且日本一单打进去。毛子的铁路是肯定会毁的...这一路估计还得被毛子装甲集群冲击,被毛子游击队干。

而且当时诺门罕干的热火朝天时候(1939年8月),欧洲那边小胡子刚刚和慈父瓜分了波兰,还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当时的本子表情就是

到了1941年6月,小胡子发动巴巴罗萨,当时也有看法是和小胡子一起夹击苏联...但毛子一直在远东部署超过80万的军队,而且1941年,T34等新式武器开始装备,远东军也没拉下。

日本估摸了一下...想想自己一个缺油,二个西伯利亚没油,三个毛子难啃...还不如先去南边揍英法殖民地抢油先来的划算

二战时日本为了扩张领土,连美国都敢打,为何唯独忌惮苏联?

日本优先进攻美国而不进攻苏联从大方面来说有四个原因。下面我来分析一下:

一、诺门坎战役;

1939年苏日战争爆发,名将朱可夫采用后发制人歼灭日军。日军很多联队指挥官在绝望中切腹自杀,被苏军坦克碾死的士兵更是不计其数。在这次大战中,苏蒙军仅伤亡6000余人,损失飞机78架、坦克113辆。日军则伤亡逾5万人,光是战死的就有2万余人,装备损失是苏蒙军的5倍。战后为追究责任日关东军几乎所有的“强硬派”被免职。诺门坎战役不仅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让日军看到了苏军的强大战斗力。这场战役树立了苏军对日军的心理优势。

二、日苏友好;

日德其实并不是铁杆一块,日本知道德国的强大,德国进攻苏联,日本更希望用苏联削弱德国的力量。希特勒更想统治全世界,而日本则只想成为亚洲之王。为了将来的利益,日本没有选择跟德国一同进攻苏联。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

三、资源;

日本的资源几乎全靠进口,二战时期日本的石油百分之90以上都要进口,而百分之85石油来源于美国和墨西哥。当时东西伯利亚还没有发掘资源,所以日本优先进攻美国。

四、殖民地之争;

日本是个岛国,所有的殖民地都在东南亚跟美国有一定冲突,而且在太平洋美国海军是唯一可以微威胁日军的军队。优先进攻美国消除隐患。

二战时日本为了扩张领土,连美国都敢打,为何唯独忌惮苏联?

当年日本民族绝对是世界最疯狂的民族之一,尤其是其中的军国主义者,更是狂的没边。在日本军国主义眼中根本没有害怕两个字。日本人虽然疯狂,但你一旦把他打服了,日本人又会对你很乖。可以说是典型的欺软怕硬。二战期间的日本和德国一起妄图征服世界。在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看来,有没有实力不重要,敢不敢才重要。日本在二战期间,为了扩大侵略权益偷袭珍珠港,成功地把美国拉入二战。那么为什么日本不挑战苏联,而挑战美国呢。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军事上的改革比较另类。当时日本海军的建军模式效仿英国,陆军建军模式参考德国。日本的海军省和陆军省是分开的,日军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各自为政,互不统属。陆军省、陆军参谋本部、海军省、海军军令部等部门组成日本军部。日本军部直接对天皇负责,二战时日本内阁根本管不住军部。由于海陆军分离,军部里组成人员来自于海陆军人员,导致日本海军和陆军的矛盾很深。二战前后,日军军部分成南下派和北进派。北进派主要以陆军为主,南下派则以海军为主。日军军部一直在南下和北进中摇摆。

所谓北进就是从中国东北北上进攻苏联,和德国对苏联形成夹击之势,先打苏联,以称霸亚欧大陆。南下政策主张进攻中国以后南下东南亚一带,独占西太平洋一带。日本的北进和南下都以侵略中国为核心,不同的是北进需要挑战苏联,南下需要挑战英美。抗日战争爆发后,二战爆发以前,北进派在军部中占据优势,所以日本发起了对苏联的战争。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北进派在军部和天皇面前失势。二战爆发以后,南下派在内阁和军部中占据优势。南下成为日本的重要战略目标,北进则被搁置。

1941年前后日本陆军主力被拖在中国,美国和英国又对日本实行能源禁运。日本若想维持战争,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必须占领东南亚一带,获得东南亚重要的战略物资。北进则只能进攻苏联的远东地区。在日本看来远东地区的战略资源贫乏、人口稀少,占领远东的意义远不如占领东南亚。所以日本国内南下派占据上风,甚至为了南下不惜得罪英美。于是就有了珍珠港事件。难道日本不知道美国的强大吗?日本当然知道自己和美国的差距。但是日本又是那种善于冒险的国家。甲午战争前,日本的国力不如清政府,日本冒险发起战争结果打赢了。日俄战争前,日本的国力不如俄国,日本冒险发起战争结果也打赢了。日本相信自己可以在劣势的情况下打败美国,赢得先机。所以日本才会铤而走险发动对美国的偷袭。日本偷袭美国而不挑战苏联的根本原因是日本人的战略方针。

当然日本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北进。苏德战争爆发之前,日本也曾经尝试北上进攻苏联。日本和苏联曾经在张鼓峰和诺门坎发生过战争。尤其是诺门坎战役中,苏联人给日本人造成了巨大伤亡。诺门坎战役经历了135天,日本伤亡人数达到1.8万。日军精锐的第23师团几乎全军覆灭,师团长小松原剖腹自尽;第7师团损失惨重。这一战,日军见识到了苏军的强大和现代化战争。日本北进派在军部被打压,日本北进计划受到严重挫败。因此许多人认为这是日军不敢北进的最主要原因,认为日本人被苏联人打怕了。这是典型夸大诺门坎战争的影响。诺门坎战役日本确实是惨败,不过苏联也是惨胜。苏联军队是日军的两三倍,飞机、坦克、大炮等装备也占据绝对优势。但是苏联却赢得不光彩,苏联战死10000人,受伤15000人。损失兵力比日本还要大。这样一次失败根本不足以让日本对苏联产生恐惧心理。日军仍然相信自己可以打败苏联。

所以二战中日本敢于挑战美国,而不挑战苏联,并不是因为日本惧怕苏联,而是日本的战略目标方向决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