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为什么会怕驱逐舰?

潜艇和驱逐舰属于“麻杆打狼,两头害怕!”,潜艇担心驱逐舰的发现自己,那么潜艇就很难逃跑了,而驱逐舰也很怕潜艇就在自己航道上偷袭自己!

别看潜艇就像大海里无声无息的刺客,带着十几二十条鱼雷、潜射导弹等,茫茫大海中知道有潜艇但是找不出来,给水面舰艇带来莫大的恐惧感。但是潜艇的短处很多,特别是常规潜艇,一般常规潜艇在水下航程速度不会超过6节,大多数时间也就以1~3节速度,跑不快也不敢跑快了,否则噪音太大很容易就暴露了!而且即使核潜艇以20节以上的最大速度跑,他也跑不赢驱逐舰的30节速度,更何况还有直升机背着鱼雷来追呢?还有反潜导弹的远程攻击,所以在潜艇遇到驱逐舰的时候,没有谁会发神经的开足马力掉头就跑,大多是快速下潜,关闭发动机悬停或者坐沉海底来降低噪音,躲避驱逐舰的追踪!

潜艇一旦被驱逐舰和护卫舰发现,特别是反潜能力很强的驱护舰,那就非常危险了,一旦暴露驱护舰的反潜能力是很多而且非常高效。即使是潜艇率先发现水面舰艇,如果对方不是落单而是一个舰队,潜艇一般也不敢发动突袭,这样的偷袭其实就是去送死,运气好能拉一个垫背的。运气不好别说过去偷袭别人了,就是声音稍微大一点,对舰队反潜官兵发现,那也在劫难逃。

驱逐舰不但自己能搜寻潜艇,而且还有很多帮手,比如固定翼反潜飞机执行大范围反潜任务,一旦发现目标可以投放声纳浮标自行追踪,甚至可以指挥周围的驱逐舰发射反导鱼雷进行攻击,也可以自行投放鱼雷。重要航道水域很多国家还布置了海底声纳阵列来执行对潜艇的监控。

驱逐舰自己的反潜设备比较齐全,反潜效率最高的就是直升机,能搜索舰艇周围半径200~300公里的海域;另外大多数舰艇装备变深声纳或拖曳式线阵列声纳,还有驱逐舰自身的舰壳声纳等等,甚至驱护舰还可以释放无人水下潜航器等等,这些都是抓潜艇的高手,特别是拖曳式线阵列声纳为主动声纳,对金属外壳的潜艇反射信号非常强,发射信号也非常强,潜艇想藏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再加上现代军舰反潜武器非常先进,真发现了潜艇,恐怕仅仅就是反潜火箭深弹就会要了潜艇的命,更何况还有舰射反潜鱼雷,直升机挂载鱼雷,还有远距离攻击的反潜导弹等等,现代驱逐舰都装备精良,这些都可谓是水下精确攻击武器,潜艇想逃真难如登天!

而潜艇对付敌人的水面舰艇,就像一个深入敌阵、守株待兔的刺客,大多数时候潜艇攻击水面舰艇靠的不是摸上去攻击,而是在重要航道以低速航行,一旦发现风吹草动自己先安静下来秘密监视,等到幸运女神的降临,一旦水面舰艇进入自己的攻击范围才可以发动攻击后快速按预定路线转移,但是如果没有强大的海空军作为掩护,单独深入敌后一旦出手会遭遇敌方反潜网络的轮番搜寻,真的很难脱身,即使是在70年代美国核潜艇来我国领海刺探091核潜艇试航暴露了,最终被我国老旧的R级潜艇保卫并逼出水面。

潜艇为什么会怕驱逐舰?

兔哥回答:潜艇的作用是对抗潜艇,同时对抗水面舰船也是它的主业。潜艇的优势是潜入水下利用本身所具有的低噪音特性,在海洋背景的干扰掩护下悄悄地对目标进行打击。潜艇的主要武器是鱼雷,一枚鱼雷足以让一艘中小型舰船葬深鱼腹,即便是大型的驱逐舰一枚鱼雷也能令其丧失战斗力。但鱼雷的射程有限,无法打击远距离舰船,因此,潜艇也装备了反舰导弹,使潜艇成为具有强大反舰能力的水下幽灵。

驱逐舰吨位大,通常几千吨乃至过万吨的排水量,除了装备有各种反舰,防空武器,反潜也是它的工作,因此驱逐舰装备有反潜鱼雷,反潜导弹,并配备有搜潜的直升机,能利用探潜声呐浮标,拖曳声呐基阵,对潜艇进行大面积的搜索,并利用搭载的反潜武器对潜艇进行攻击。驱逐舰本身也装备有反潜声呐基阵,这样再结合反潜直升机就可以对潜艇造成极大的威胁。但潜艇也并非就完全处于被动,反舰必竟也是潜艇的工作之一,并且潜艇也能利用诱饵干扰驱逐舰的反潜武器。因此,潜艇并不怕驱逐舰,驱逐舰也未必就能做到胜券在握。

潜艇和驱逐舰这对“冤家”属于“麻杆打狼两头怕”的性质:潜艇自然怕驱逐舰的打击,但驱逐舰同样怕潜艇的打击。两者的胜败几率都各占50%。能否取胜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就是看谁先发现谁,这是关键;潜艇在水下,看不到水上情况,驱逐舰在水上同样也看不到水下的情况。于是搜索就是两者共同的手段,用白话讲就是瞎摸。看谁先发现谁,如果驱逐舰首先发现了潜艇的位置,那么潜艇很难逃脱,驱逐舰会动用反舰鱼雷,深水炸药,反潜导弹,直升机机对潜艇大打出手。这时驱逐舰的距离优势就发展出来了,直升机可以在潜艇的攻击距离外对潜艇进行打击。这时的潜艇除了想法逃跑别无它法。

同样,如果潜艇能躲过驱逐舰的搜索,而发现驱逐舰的位置,那么,危险的就是驱逐舰了。这并非不可能,而是非常有可能,美国的航母战斗群被美军称为“连水都泼不进去”。可是无论空的飞机中还是海里的潜艇都曾有过突破其防空反潜防线进入到攻击阵位的例子。因此,在现代军工科技的面前,一切皆有可能!正所谓“百密必有一疏”。一旦潜艇咬住驱逐舰,发射反舰导弹,声自导鱼雷,线导鱼雷,或是近距离直接来一发“超空泡”鱼雷,驱逐舰小命难保。由此看,两者并不存在谁是老大谁是老二的区别。是不是老大得看谁的技术了。

潜艇和驱逐舰并不是谁怕谁这么简单,潜艇和驱逐舰相互都不怕,也都怕,谁能获胜很难说。但和驱逐舰比起来,潜艇更怕反潜巡逻艇(舰),这才是潜艇的克星,这些专门抓潜艇的小艇(舰)喜欢组团对付潜艇,群狼战恶虎。和驱逐舰比起来,反潜巡逻艇(舰)速度快,机动灵活,潜艇再快也跑不过它们,而且,潜艇的武器很难对其攻击,而它们却能围着潜艇投掷深水炸弹,鱼雷,不把潜艇抓出来不会松手。另外,一些小型的护卫舰其实的主要任务就是抓潜艇的,它对潜艇的威胁要远大于驱逐舰等大型舰船。性价比也是因素,一命换一命潜艇都吃亏,换不起。

因此,性价比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如果潜艇碰上驱逐舰必不会做以待毙,如果碰到航母一定会不要命的进行攻击,因为值,但要和一个不值钱的小舰艇玩命,显然不划算。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看法,欢迎探讨指正,欢迎你的关注。(图片来源网络,一并谢过!)

潜艇为什么会怕驱逐舰?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潜艇遇到反潜驱逐舰真没什么好办法,技能上被克制的死死的。人家驱逐舰本来就是为驱赶潜艇、鱼雷艇这种目标而诞生的,天生自带加成。

甭管二战的潜艇,还是现在的潜艇,遇见驱逐舰最好低下头,装不认识悄悄的跑掉,跟水面舰艇比枪刚炮,那是绝对不行的。

先说二战的潜艇吧,性能差,速度慢,大部分时间在水面航行,主要靠声呐和目视搜索,用直航鱼雷攻击。

一旦被驱逐舰发现,就会被反潜编队围殴,跑都跑不赢。二战潜艇水面速度才十几节,水下速度更慢,全速7、8节,一两个小时就没电了。而驱逐舰航速都在30节以上,甚至35节以上。

潜艇跑好久,人家一会就追上来了,驱逐舰以S型机动,或多艘舰艇拉网式搜索,用深水炸弹和反潜鱼雷一起招呼。

潜艇对头顶上的驱逐舰无能为力,就算用直航鱼雷反击,驱逐舰也能凭高速度,加速快,吃水浅轻松躲开。潜艇只能静音潜航悄悄跑,或坐底关机,祈祷深水炸弹炸不着,祈祷驱逐舰有事快点走。

然而二战潜艇最多在水下坚持二十几个小时,若高速机动,一两个小时就要上浮充电。只要驱逐舰有耐心,耗也能把潜艇耗死。

潜艇一上浮,只能束手就擒。二战潜艇上有甲板炮,但想跟驱逐舰对轰,绝无胜算。驱逐舰武器多,火力猛,机动好,损管能力强,只要没击中要害,挨几发炮弹一样在水上漂浮。潜艇就不行了,脆弱的外壳受一丁点儿伤害,也不能下潜了。等对方反潜编队来了,啥也别说,光剩眼泪了。

到了现代,潜艇技术飞速发展。常规潜艇点亮了AIP技能,水下潜航时间、静音水平大大提高。核潜艇更是以无限航程,大潜深,高航速成为威力无比的“大洋黑洞”。

可人家驱逐舰的科技树也在同步生长,相比二战的驱逐舰,不但吨位增加,武器变多,探测水平大幅提高,更重要的是舰上还搭载了1~2架反潜直升机。反潜飞机+驱逐舰的强强组合,核潜艇也要退避三舍。

有些潜艇上装备了远程反舰导弹,但主要以饱和攻击方式,打击航母这样的高价值目标。通常还需要作战体系的支援,由预警机、卫星等第三方平台提供目标信息和中继制导,才能发挥战力。再加上反舰导弹动静太大,一出水就意味着潜艇暴露,跑得再快,也比不过反潜机啊。

现代潜艇上的鱼雷先进多了,有声自导、线导等等。但驱逐舰也有声诱饵、气幕弹等多种反制措施,还能用反潜火箭弹、反潜导弹远距离打击。

舰载反潜直升机带着吊放声呐、浮标声呐、深水炸弹、反潜鱼雷直扑而来,精确定位后就能迅速开火。潜艇对反潜飞机也没什么有效反击能力,潜空导弹各国都在研制,但至今也不成熟,就算有也只是拼命用小匕首。

综上种种原因,反潜驱逐舰仍然是潜艇的“克星”之一,潜艇害怕它非常正常。安全第一,保命要紧,不到最后关头,哪能上去拼命,一艘潜艇多贵啊。

和风漫谈原创文字,欢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潜艇为什么会怕驱逐舰?

英国“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属21世纪现代化水平最高的核潜艇之一。

潜艇是海军主要兵器之一,并不存在“潜艇怕驱逐舰”一说,因为海军进入到导弹化时代之后潜艇也可以“超视距”外(50公里外)发射反舰导弹去击沉驱逐舰,而驱逐舰所携带的反潜武器进入到21世纪后似乎没有长足的发展,舰载反潜导弹、反潜鱼雷的射程仍然在50公里内,也就是说潜艇可以在50甚至200公里外发射反舰导弹,途中经卫星或者其它“机舰中继”去打击驱逐舰,而驱逐舰只有在50公里内主动声呐精确扑捉到潜艇后才能有较大概率击沉潜艇!俄罗斯海军“无畏级”大型反潜舰,是1970年代设计与建造的,虽然老旧但是它仍然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几型远洋专业反潜舰之一,反潜性能要大大超过以防空为主的霉菌“伯克级”驱逐舰。

对于现代驱逐舰来说,都会装备“远中近”三层反潜武器:150公里外远距离由舰载直升机携带声呐浮标、轻型反潜鱼雷,深水炸弹…等武器进行搜潜、反潜;20~30公里中距离由火箭助推鱼雷(反潜导弹)执行打击潜艇的任务;20公里内由舰载反潜鱼雷去完成反潜。“无畏级”大型反潜舰所装备的四联533 毫米口径的反潜鱼雷,射程和威力远大于西方舰艇普遍装备的各型324毫米口径的鱼雷,鱼雷是最好的反潜武器,但问题是533也好324也罢射程射程都在30公里内,即便是反潜舰的主动声呐发现了50公里外的核潜艇它们也打不到,甚至需要航程余量的问题,舰载反潜鱼雷要在5~20公里内才能发射,否则没等击中潜艇它们因为燃料用光了会自沉。

“奥斯卡级”所携带的“花岗岩”巨型反舰导弹,专门打航母的,驱逐舰被击中一枚就会沉没了。

如果驱逐舰仅使用舰载的武器与潜艇对抗,在30公里内胜算的把握在60%左右,但出了这个范围“单舰反潜”是非常困难也是很危险的事情,潜艇除了反舰导弹之外,大型反舰鱼雷也是反舰的利器!而且普遍航速要超过驱逐舰,智能化也非常高,可在繁杂的水面声呐回波当中分辨出那是商船、那是军舰,它什么时候发射军舰也不知道只能是被动防御。反潜直升机出现之后,水面舰艇在搜潜、反潜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对于1990年代之前的潜艇来说反潜航空兵是最大的克星!鱼雷和反舰导弹打不到反潜直升机,航速上也快不过它,只能是往更深的水下躲避,完全处于被动!也正是这个原因,各国都大力的研制反潜直升机,除了加强探测装备外,各种新型反潜鱼雷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最先进的轻型反潜鱼雷潜深已经达到了700米,完全与潜艇最大潜深相同甚至超过,潜艇再像以深度化解危险已经不可能了。但是,科技发展总是一把双刃剑,有矛必有盾这是唯物主义观点!1990年代后为了对抗反潜直升机,各国相继研制由鱼雷管发射的“光纤制导多用途导弹”,图片上就是德国研制的“独眼巨人”光纤制导导弹,即可以打击水面/陆上目标,更能打击反潜直升机!这张图片所表示的就是212潜艇同时发射“独眼巨人”打击空中/水面/陆上目标。

“独眼巨人”这类的导弹出现使得反潜直升机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比较从容不迫的搜潜/反潜了,搞不好反而让潜艇击落了,毕竟导弹打击直升机这样的低速飞行目标比较容易,况且“光纤制导”通过导弹头部的光学跟踪/瞄准设备实时的跟踪直升机…。潜艇大规模实战是在“一次大战”期间,从那之后特别是“二次大战”,潜艇给水面舰艇造成的威胁和打击是巨大的!各国在反潜兵力的投入数倍与潜艇,但仍然没有完全消除潜艇的威胁!进入到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军舰与潜艇之间的“斗法”变成了高科技之间的对抗,在潜艇日趋完善的情况下,水面舰艇采取双舰多机的反潜方式,一组机舰用于搜索,另外一组实施反潜打击!只有让潜艇首尾难顾才能将它消灭…反潜是一门综合性作战任务,需要的是体系化作战保障,潜艇在海水的屏障下犹如大海捞针,唯有多种多样化装备一起去围歼它,把握才会更大一些。

潜艇为什么会怕驱逐舰?

如果一艘潜艇与一艘驱逐舰真的在大海中相遇,那么不管谁最后获胜,过后它们第1句话肯定都会是:“我当时害怕极了”。

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驱逐舰还是潜艇,它们实际上心里都是很害怕的,因为他们两者都有足够的能力将对方击沉,并不会出现一方能猛攻,另一方又毫无还手之力的情况。

因为潜艇怕的就是被驱逐舰发现,一旦被发现之后,那么潜艇是很难跑掉的。因为潜艇在水下的航行速度也不过20节左右,而驱逐舰的最快速度可以达到30节,再加上驱逐舰一般还会搭载反潜直升机,所以潜艇无论如何都逃不过驱逐舰的魔掌。除非是玉石俱焚、同归于尽,直接怼上去看能不能将驱逐舰干掉,不然的话还真的没有活路。

而驱逐舰怕的是什么呢?驱逐舰怕的就是潜艇偷袭,因为潜艇这家伙,整天待在水下悄无声息的,如果真的在驱逐舰可能路过的航道上设伏,就是潜艇关闭发动机在海底坐底、守株待兔的那种,那么对驱逐舰来说还真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

但更多时候,还是潜艇更怕驱逐舰,因为潜艇对付驱逐舰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其可能路过的航道上设伏,还要等驱逐舰进入到潜艇鱼雷射程之内,大概是50公里左右,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因为潜艇所装备的攻击鱼雷,最大射程也不过几十公里而已,所以它必须要等驱逐舰进入到射程之内才能发射。但就是这几十公里,可以说已经是在驱逐舰眼皮底下了,稍微不注意就会被驱逐舰发现,到时候就会被驱逐舰起飞的反潜直升机、反潜鱼雷、反潜火箭弹等装备围攻。

就算是有些潜艇可以搭载潜射反舰导弹,但是单单一艘潜艇所携带的数量较少,根本不可能突破得了驱逐舰的防空体系,一旦攻击失败、没能把驱逐舰击沉,那么同样会受到驱逐舰猛烈的报复打击。

所以,潜艇攻击驱逐舰的最好方式,就是必须要在路上设伏,而驱逐舰也正正好会路过潜艇鱼雷射程范围之内,还必须要不被驱逐舰所发现,等待猎物真正靠近之后,潜艇就能在近距离上发射鱼雷击沉驱逐舰,但前提是以上的条件全部要满足,不然驱逐舰只要稍微偏离一点航道,那么潜艇就前功尽弃了。

另外,潜艇在攻击驱逐舰时,也只能选择那些落单的驱逐舰进行攻击,如果对方是一整个水面舰艇编队的话,那么我劝潜艇还是早点打消攻击的念头。毕竟潜艇一旦发起攻击,那么就意味着很快就会暴露,就算能够击沉第1艘驱逐舰,但人家舰队当中还有很多驱护舰呢,你能逃得掉吗?

而驱逐舰不一样,其猎杀潜艇的手段有很多很多,特别是那些反潜能力很强的驱护舰,也可以称之为“潜艇杀手”。

潜艇的特点就是隐秘,但驱逐舰也有很多搜寻潜艇的手段,比方说利用岸基反潜机或者航母上起飞的固定反潜机配合搜寻,或者说释放声浪浮标,而很多国家甚至还在一些重要航道上遍布了大量的海底声纳搜寻阵列,目的就是为了监控、搜寻敌方潜艇。

而驱逐舰搜寻敌方潜艇最好的手段,这就是自身所搭载的反潜直升机了,这种搜寻手段的效率非常高,可以以驱逐舰自身为中心点,往外搜寻200~300公里半径的海域。另外,驱逐舰还可以释放一些侦查性的无人潜航器,还有另外的一些声呐、水下搜寻雷达等等。反正搜寻手段非常多,只要潜艇在驱逐舰的搜寻范围之内瞎晃悠,那么肯定会被发现,就算是潜艇关闭发动机在海底坐底,那么想真正藏住也很难。

而潜艇一旦被驱逐舰发现后,那么潜艇的处境可就危险了,因为驱逐舰用于对付水下潜艇的攻击手段非常多,比如说直升机挂载鱼雷、舰射反潜鱼雷,再或者就是反潜火箭深弹、反潜导弹等等,随便拿出一种都足以要了潜艇的命。

特别是直升机挂载鱼雷攻击,这可是远距离的攻击手段,可以追着潜艇打,而潜艇还不能还手,在这种情况下潜艇要是想要逃掉,真的难如登天。

所以,如果一艘潜艇在驱逐舰面前暴露了行踪,并且还完全在驱逐舰的搜寻与攻击范围内,那么潜艇能做的就是硬的头皮怼上去,运气好了还能拉个垫背的。如果一味想要逃跑的话,那么肯定是逃不掉的,潜艇的最大航速连反潜直升机的零头都比不上,你让它怎么逃?

因此,一艘驱逐舰在攻击潜艇时,靠的是多方面的硬实力。

而潜艇则不一样了,潜艇靠的就是不讲武德、搞偷袭,就是在一些重要航道上以低速的方式游戈,一旦发现附近有动静、或者判断会有目标水面舰艇开过来,那么就会前提将自身的噪音降到最低,让自己安静下来潜伏。再等到敌方水面舰艇进入自己伏击圈之后,就立马跳出来发射鱼雷偷袭,往往会在敌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让敌人的水面舰艇遭到猛烈一击,甚至是被击沉。

待偷袭得手之后,潜艇会快速按照预定的撤退路线转移。但往往的问题是,如果这艘潜艇在执行任务时,没有强大的海空军作为掩护,那么就算它偷袭得手之后,也会遭遇敌方空中、水面等反潜网络的轮番搜寻与打击,至于能不能逃得掉就听天由命了。

“军器战位”

潜艇为什么会怕驱逐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要分为时代。

在潜射导弹出现之前,潜艇还是很怕驱逐舰的。

为什么呢?

因为潜艇实际上是用于偷袭的,而不是名刀明抢的作战。

潜艇即便是核潜艇,一般只装备少量鱼雷,可以进行几次攻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游戏《猎杀潜航》。

二战期间的潜艇,对于驱逐舰的追杀其实没有招架之力。如果对方有反潜驱逐舰,那么潜艇攻击的方式是潜伏,偷偷发射鱼雷,无论是否击中就要下潜逃走。

因为当年鱼雷距离近,速度慢,其实只能用于偷袭。一旦对方驱逐舰发现过来攻击,以驱逐舰30节的速度,潜艇不但无法还击,连逃也逃不掉。

面对对方深水炸弹的攻击,潜艇只能自求多福,基本是光挨打无法还手。

不过,二战期间声呐技术非常落后,驱逐舰很难发现潜艇,也就导致了潜艇颇有用处。

二战中,美国3艘航母都是被日本潜艇击沉的,但仍然是偷袭。

随着声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舰载反潜直升机的出现,潜艇更是恐惧驱逐舰。

因为驱逐舰的反潜直升机控制面太广,远远超出潜艇的攻击范围。

以我军老旧的现代级配备的卡-28反潜直升机为例,反潜作战半径高达200公里。

由于反潜直升机的出现,潜艇作战更是困难。

不过,自从潜射导弹出现以后,情况有一定变化,但并不大。

反潜导弹出现后,潜艇就可以突破鱼雷射程的限制。以我国的鹰击82来看,射程可以达到40公里。不过,这个射程仍然不如反潜直升机的作战半径。

而且,潜射导弹发射还需要通过雷达追踪,这很容易暴露潜艇的位置,引来迅速的攻击。

所以,即便装备了潜射导弹,潜艇仍然是怕驱逐舰的。

不过,潜艇只是海军整体作战体系的一个环节,并非单打独斗,所以也无需太恐惧。

说白了,敌人的驱逐舰也有友军其他武器可以对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