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饿死女儿是真的吗,海瑞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都扯淡的,不符合基本逻辑。
书中这么写:据说,有一天,海瑞看见他5岁的女儿吃一个糕饼,就问糕饼是谁给的,当得知是某男性仆人给的时海瑞大怒,训斥女儿说:“女子哪能随便接受男仆的糕饼?你不是我的女儿!你如果能饿死,才算我的女儿!”小女从此吓得啼哭不止,不喝也不吃,家里人怎么哄她劝她也没有用,7天之后终于饿死了。
不符合逻辑地方如下:
第一,明代礼法绝对没有5岁小孩不吃男仆给东西一说。
不要说明代,就算今天伊斯兰教极端派别,5岁的女孩也是可以随便活动,也可以和男性玩,只是到了上学以后才开始区分性别。
明代还是相对开放的,男女之防绝对没有这么变态。
退一步说,这个男仆本来也是家里的,不是外人。
就算是成年女眷偶尔和他有接触,也不是什么大事。
第二,就算海瑞真的这么做了,女儿会自己不吃不喝到死?
小孩子不是大人,饿了就要吃,不管开心不开心。
哪怕被妈妈刚刚打过,只要饿了,孩子也是照吃不误。
作为1个5岁的小孩,能够因为父亲的一句话就自己绝食自杀?
算萨沙孤落寡闻,我还从没听过5岁小孩自杀的。
第三,7天就能饿死?
人不喝水可以活7天,不吃饭可以支持二三周。
即便是小孩子,也弱不到哪里去。
小孩就算不吃饭,不可能不喝水。
退一步说,就算她不喝水,家里人也可以灌下去。
那么单纯不吃饭,不可能7天就死了,时间不对。
这玩意都是扯淡的段子,明朝人姚叔祥的小说《见只编》、清人周亮工在《书影》里也提及此事,都是小说而已。正史中没有记载。
海瑞一生的政敌很多,摆明了就是死后有人造谣栽赃诬陷。
要不然,为什么海瑞或者时候没人说这事,等到死了以后死无对证才说?
海瑞并没有掌握什么大权,不是权臣。如果真正做了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早就被政敌攻击导致垮台了。
海瑞饿死女儿是真的吗,海瑞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杨角风认为,这不是真的!
最近正在研究《大明王朝1566》,我就结合这个剧情,以及真实的历史记载,来讲清楚饿死女儿的事,以及海瑞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一、
大明王朝中海瑞第一次出场,就是在跟五岁的女儿戏玩,可以看出,他的眼中满是慈爱之情。
关于这段描写,其实讲的是一个梗,这个梗导致现在的人一想起来都是在批评海瑞。那就是关于海瑞饿死五岁女儿的梗,这时候是必须要提一下明朝的无良小编!
正史中并没有相关海瑞饿死女儿的说法,试想一个被百姓称为“海青天”的父母官,会饿死自己的亲生女儿?
况且海瑞是一个相当正直,有着足够的耐力和韧性,以及相当理智之人,怎么可能会干出这样残忍之事,这不仅不符合现在的价值观,当然也不符合明朝时期的价值观。
关于这个梗是这样记载的,在明代姚叔祥的《见只编》中有这个一段记载:
“海忠介有五岁女,方啖饵。忠介问饵从谁与?女答曰:僮某。忠介怒曰:女子岂容漫受憧饵?非吾女也,能即饿死,方称吾女。女即涕泣不饮啖。家人百计进食,卒拒之,七日而死。”
大体意思就是说,海瑞的女儿有一次吃了男仆给的食物,海瑞生气怒斥,说你怎么可以吃仆人的食物,你去饿死吧,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我海瑞的女儿。于是海瑞女儿哭泣不再吃喝,家人也劝不了,七天之后,饿死了。
甚至前段时间最火的《明朝那些事儿》和《万历十五年》以及其他著作中关于海瑞的加载,都离不开书呆子,教条主义者,以及饿死女儿,杀掉妻妾等负面形象。
相对来说,大明王朝中刻画的海瑞形象更饱满一些,也更贴切事实。
二、
其实那几本书还有提到说海瑞的母亲过寿,海瑞去买了二斤猪肉……其实这个诋毁的说法很容易发现问题,那就是海瑞是回族,这在历史上就是如此,在《大明王朝1566》中后来那个师爷给海瑞送猪肉,海瑞就严肃地告诉他,自己是回族。
其实海瑞有点类似于雍正帝了,毕竟他是为百姓说话,得罪了权贵,而且老百姓没有话语权,掌握话语权的都是当权者,所以,最后海瑞也落得一些不好的名声。
结果海瑞命运确实悲惨,五岁的女儿竟然不幸去世了,不管是什么原因,总之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容错过,于是各种诋毁的言论也就出来了。
好,扯远了,我们回到剧中,看看《大明王朝1566》中对海瑞是如何刻画的:
既然海瑞是主角,而且代表着高大尚的形象,所以一开始就给他塑造了亲子形象,也算是挽回一点负面影响了。后来海瑞女儿不幸淹死之后,面对购置年货,海瑞失魂的情形,确实让人感到无比心酸,而且海瑞女儿的死也赚了很多人眼泪。
前面谭纶也讲了,海瑞有可能会拒绝出任淳安知县的阻拦因素有两个:
一个是家有老母,不远游,一个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总结起来其实就一个结论,这个海瑞是一个大孝子!
大家要记住一句名言,但凡一个孝顺的人,他再坏,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而且海瑞母亲还在织布,也从侧面表明,这个家庭其实并不富裕……
三、
海瑞母亲其实在跟海瑞生气:
其实这个海母形象塑造的还是比较丰满的,她是一个好强的女子,而且在海家具备至高无上的地位。海瑞都四五十岁了,还要每晚伺候海母入睡。
后来李时珍给海瑞看病的时候,其实就提到了,海瑞之所以无后,并不是身体有问题,而是海瑞夫妻俩没有时间下种子啊。
正如谭纶担心的那样,海瑞母亲自从知道海瑞拿到了信,就一直不高兴,甚至面对海瑞要帮她提水说出:
“松开,我没有儿子,干你该干的事去!”
而海瑞老婆在蒸糯米粑粑,蒸好了后,让女儿给阿婆送一个,并对女儿说,明天再给你蒸。由此也可看出,这个家庭确实不富裕,孩子都没有资格吃糯米粑粑。
孩子刚说完阿爹明天要出远门的事,海母就炸毛了:
“谁说阿爹出远门?告诉阿母,就说阿婆还没死呢!”
这句话就能看出婆媳关系之紧张,后来李时珍治病那段描写更甚,到时候我们再讲。
海瑞其实一直在找机会跟母亲讲出任淳安知府的事,毕竟这是他的抱负,是他的一次机会,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海瑞妻子其实挺惨的,丈夫明天就要出远门了,却还要跟海母一起睡,她跟海瑞在门口踌躇了好一会,最终海瑞还是进了母亲卧室……
四、
海母最终还是问了海瑞,问了那封信的内容,最后说了一句点题的话:
“这么伤天害理之事,朝廷就不管?”
其实海母想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知道的事,非要一个小小的县令去争?
但最终为了百姓,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海母也是深明大义,同意了海瑞出任淳安知县。
随后,俩人就开始洗地了,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后面也有解释:
那就是海瑞和海母都是一双火脚,不怕冷的,这种人心中都有一股正气,烧了自己,热的是别人。
这时候其实就引出了主题,海母提到了自己信明教,太祖皇帝就是信明教,最后才定国号为大明:
“可现在的皇上怎么就不像太祖呢?”
海瑞是如此孝顺之人,当然能听明白海母这句话的本意,说到底就是为什么太祖皇帝那么爱护子民,这个嘉靖帝怎么就非要搞改稻为桑祸害老百姓呢?这句话也为他日后上书嘉靖帝做好了铺垫……
第二天,海瑞带着糯米粑粑,一身布衣,一双布鞋,背着斗篷,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向皇权开战的征途。而身后的海瑞妻子和孩子,一直目送着他离开,可以说这个镜头是全剧相当抒情的镜头。
至此,海瑞的出场算是铺垫好了,跟后面的高翰文出场简直有天壤之别,只是两个人的命运其实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海瑞饿死女儿是真的吗,海瑞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海瑞饿死女儿是假的。海瑞在明朝可是一个非常有知名度的人物。如果他真的饿死自己的女儿,这样重大的事情正史不可能没有记载。实际上情况是这样的,海瑞饿死女儿只是某个人写的笔记小说,完全是野史。这才让以讹传讹,有了海瑞饿死女儿这种说法。
至于说海瑞是一个怎样的人?
首先第一点,海瑞是一个特立独行,不顾世俗言论的人。海瑞做官期间是非常厉害的。他干了这样几件事情:
他和自己的上司怼过
把总督胡宗宪的儿子抓起来了
得罪了严党中的焉懋卿
写治安疏骂过嘉靖
从这几件事情来看,海瑞就和一般的官员不一样。他是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在里面,并且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放到21世纪的今天,也没几个人敢想他这样做。毕竟人活在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受到世俗所影响的。
第二,海瑞能够甘于贫困,有操守,并且愿意同情底下的老百姓。甘于贫困,有操守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海瑞是明朝的举人,刚开始便是福建某个县教育局的局长。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做官的人想要致富绝非难事。海瑞做了一辈子的官,没有为自己和家人谋取私利,死后还是靠着王用汲来收尸。从这一点来看,海瑞就非常的难得。
明朝很多人都是为了博取自己的功名,到头来还是为了钱和女人。以海瑞的名声,要是想谋取点好处绝非难事。可是他坚持住了,换作我的话,绝对做不到,一辈子甘于贫困太难了。特别是自己很容易就能够得到财富。
海瑞实际上网上的名声并不好。大部分的人都觉得他是个有操守的人,并没有实际的用处。但是实际上海瑞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真正为手底下穷人的官员。在他主政期间,穷人是能和富人打赢官司的。看在这一点,很多网友就不该说他。毕竟大部分的人放到明朝,都说一无所有的穷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