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和截击机有什么区别?

飞机分军用机和民用机,军用机分作战飞机和非作战飞机。

作战飞机包括:制空型战机、多用途战斗机、战斗轰炸机、轰炸机、攻击机、预警机、电子战机、侦察机,还有截击机。

制空型战机是纯粹用来打空战、夺取制空权的,专门和敌机进行空中格斗。

表面看是打空战,飞机都很像,但有时候不同国家作战思路不一样,设计制空型战机的理念不一样。制空型战机按思路、理念还得再分两支:进攻和防御。

F15战斗机

倾向进攻的制空型战机叫战斗机。

倾向防御的制空型战机叫歼击机。

截击机不属于制空型战机,它自成一派,属于纯防御型战机。

现在可以笼统地把歼击机和战斗机都叫战斗机。苏27是歼击机,叫苏27战斗机也没毛病。但反过来,F15是战斗机,叫F15歼击机,很奇怪,没这么干的。米格31是截击机,叫战斗机也不是不行,只不过略显业余了。稍微正规一点,不能叫战斗机。

战斗机进攻,歼击机和截击机防守。

战斗机、轰炸机、巡航导弹是进攻型武器,它们组团发起攻击。歼击机、截击机防守。歼击机对付战斗机,截击机对付轰炸机、巡航导弹。

西方国家处于优势地位,崇尚进攻,所以他们空军用的都是战斗机,没有歼击机的概念。以前有截击机,后来都淘汰了。

过去苏联面对西方还是处于劣势,倾向防御。所以他比其他国家多了一个军种:国土防空军。专门负责防守。苏27、米格31都隶属于防空军,都是防御型飞机。S300、S400防空导弹也隶属于防空军。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都是防御型武器。

苏27歼击机

大型远程警戒雷达、S300、S400、苏27、米格31,它们是一伙的。负责拦截进攻本土的F15、F16战斗机,B1B、B2、B52轰炸机,战斧导弹。

米格29是战斗机,隶属于空军,负责进攻。但米格29的战斗,和F15、F16的战斗还不一样。

苏俄是大陆军主义,陆军负责进攻。T80、T90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车,中近程防空导弹、高射炮,大炮,在地面冲。苏24、34战斗轰炸机、苏25攻击机,米28、卡52武装直升机负责轰炸对手地面目标。

米格29前线战斗机

米格29和它们是一伙,它在空中掩护,对付A10攻击机、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还有F16、F15。

苏俄的空军是陆军的附庸。

西方国家是大空军主义,陆军是给空军收拾残局的。他们的思路是用战斗机、轰炸机、巡航导弹直接把对手打残了。所以西方的战斗机都大,因为它们要远程攻击,需要多装燃油,挂尽可能多的弹药。苏俄的战斗机要将就陆军,不用做得太大,也不用很大的作战半径。西方战斗机作战半径都在1000公里以上,米格29作战半径只有600公里。考虑和坦克搭配,它的作战半径其实完全够用。

欧美的战斗机和苏俄的歼击机在思路、理念上不一样,但体现到飞机自身,又高度相似。

战斗机负责进攻,要低空突防,要和敌机打空战,机动性要很好。歼击机负责拦截它,低空性能、机动性也得很好。战斗机需要远程突袭,得多装油,得大一些。苏俄领土面积大,歼击机用来防守,要在很大的空域里巡逻,也得多装油,得大一些。

制空型战机负责夺取制空权,是最重要的战机。有了制空权才能谈其他的。制空型战机不行,没有制空权,轰炸机、电子战机、预警机都成了废物,出不去门。所以各国都得在制空型战机上堆料。战斗机、歼击机都得用本国最高科技,最好的雷达、最好的发动机、最好的材料。

再加上双方互相琢磨,拿对方当假想敌,吸取对方的优点。导致战斗机和歼击机变得非常接近。

歼击机是按防御设计的,但最后发现拿它搞进攻也不错。而战斗机本身也是最好的防空武器,比防空导弹强。

可以把它们统称为战斗机。

米格31截击机

截击机和制空型战机,战斗机、歼击机不是一类,区别非常大。

歼击机能客串进攻,它不行。除非敌人太弱。截击机定位是拦截轰炸机和巡航导弹。轰炸机体积巨大、目标明显,速度慢、机动性差,巡航导弹是按预定路线飞,没有机动性可言,专门设计截击机负责拦截它们,也不需要太高的指标。

截击机的速度非常快,比战斗机、歼击机都快。最高能达到3倍以上音速,战斗机2倍出头。截击机速度很快,为的是尽快赶到轰炸机、巡航导弹前面。但它的快是付出了相当大代价才获得的,不是平白来的。

截击机想达到高速得走高空。高空阻力小,能飞得更快,也不担心撞到什么。但高空高速,与潮流严重相背。

探测飞机主要靠雷达,雷达非常适合探测高空目标,不适合探测低空目标。截击机追求高速,发动机尾焰非常猛烈。速度快,与空气摩擦,机身热。截击机到红外特征非常明显,加上走高空,现在的雷达探测它,难度是零。截击机没有任何隐蔽性可言。

截击机速度快,也导致它机动性极其差。发现轰炸机和巡航导弹以后,基本上是沿着直线极速扑过去,发射导弹,然后再高速直线从另一端冲出去。只能飞大直线,转弯吃力,不能像制空型战机那样飞出各种花样。

没有隐蔽性,只能飞简单的直线,机动性太差,面对防空导弹和空对空导弹的攻击,截击机很难活。打空战,不是制空型战机的对手。制空型战机发现它过来,来个机动摆脱,截击机也就远远地滑过去了。

截击机不出国门,有歼击机和防空导弹掩护,它才有用,才能专心拦截轰炸机和巡航导弹。因为开发它就是用来拦截轰炸机和巡航导弹的,不是用来和敌人的战斗机打空战的,所以它不是制空型战机,不是战斗机、歼击机。

米格25截击机

截击机就是截击机。

战斗机和歼击机都追求低空灵活性,飞得低才是好飞机。战斗机飞得低是为了避开雷达,歼击机飞得低是为了对付战斗机。

1、严格讲,战斗机是欧美概念,歼击机是苏俄概念,统称制空型战机。截击机是另外一类。

2、宽松一点,可以把歼击机叫战斗机,把歼击机和战斗机统称为战斗机。战斗机的定义是职业空中格斗、争夺制空权。截击机仍然是另外一类。

3、宽松到民间娱乐程度,把拦截轰炸机和巡航导弹都算进来,只要是打空中目标就叫战斗机,才能把截击机也算到战斗机里。但宽松到这个程度会有争议。

飞机是先天为进攻而生的武器。像以色利那样,主动出击,把敌人摧毁在地面,是飞机的标准使用方法。截击机,坐等敌人打上家门,与飞机的特质相违背。落后的时候,无奈才开发这种飞机,属于歪门邪道。

未来还会有新一代高空高速战机出现,譬如6倍音速,甚至更高。但这种飞机是用来进攻的。和截击机不是一回事。

歼击机偏向防御,也不是最好的选择,最好的是纯战斗机。

中国战机师承苏俄,加上国情相似,所以开发的是歼击机,以“歼”为代号。

歼8截击机

但歼8本质上是截击机,叫歼击机、战斗机都不太准确。高空高速杀过来,拦截轰炸机和巡航导弹还可以,和战斗机厮杀太吃力。歼10、歼11是歼击机,也可以叫战斗机。

随着国力增长,国防不能停留在防御上面,要有更高的追求。空军的口号攻防兼备不是说说的,所有工作都要围绕着这四个字展开。武器也要往进攻方向发展。歼20虽然还都是“歼”字头,实际上已经是战斗机。

截击机,未来应该不会再有了。

战斗机和截击机有什么区别?

原则上截击机只是为了争夺制空权的,不能对地对海攻击。

截击机米格31还能服役到2026年?改进以后性能提高数倍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讲史堂第五百四十六期】

米格31是70年代苏联研发的专业重型截击机。

从1977年到1994年,米格31一共生产了450架左右。作为苏联防空的核心,米格31被视为珍宝,不允许对国外出口。

在苏35装备之前,米格31是俄国唯一专业执行远程截击任务的飞机。

2013年年9月17日,美国空军阿拉斯加-理查森联合基地第3联队的F-22“猛禽”首次发现第22团的米格-31护航两架图-95MS“熊-H”,抵近阿拉斯加海岸102公里处。

时至今日,米格31早已过时。

它是所谓专业截击机,不能对地对海攻击,这完全不符合现代战机的基本要求。

同时,它的机动性很差,基本就是一个空中发射导弹的平台。

目前,米格31大约还有120架在俄罗斯空军服役。

俄国方面认为它已经过时,全力提高他的性能。

早在2005年,米格31计划第一轮改造。改造主要包括换装新式的无线电系统、新式导航系统、更换新式多功能LCD显示器。

自然,这些都是小改进,米格31还更换了先进的雷达系统,探测距离从120公里增加到240公里。追踪能力也从12个增加到24个,并且可以选择其中的6个进行攻击。

同时,飞机配备3种新式主动雷达引导空对空导弹,包括:R37M导弹、R77-1和R77M导弹。

R37M导弹最大射程高达200公里,可以攻击敌人的预警机。

米格31还增加了R73近距离格斗导弹。

改进的不少,花钱却不高,俄罗斯公布的改造单价战机只需要1200万美元。

改进的型号叫做米格31BM,西方认为它的综合战斗力提高数倍有余。

从2010年开始,计划到2020年结束,俄罗斯会完成对120架米格31的改造。

到2015年已经改造了67架米格31BM。

俄国认为,改进后的米格31BM性能还可以,能够继续服役到2020年到2026年才全部退役。

战斗机和截击机有什么区别?

这两个名词区分开来就需要很深的功力。现代化的战斗机已经很宽泛了,尤其是通用化概念出现之后,战斗机的多任务选择性大大提高,分类也越来越说不清,就像是驱逐舰越来越像巡洋舰一样,飞机的划分也越来越模糊。说起截击机还要回到二战时代。

二次大战出现前所未有的战略轰炸战术,英美动辄上千架轰炸机的集群给轴心国带来毁灭性的破坏,虽然近几年不断有人否定战略轰炸的实际效果,但它对轴心国战争潜力的打击也是有目共睹的,德国人率先提出需要一种重火力、高空、高速战斗机,专门用来拦截敌方轰炸机,这就诞生了最早的截击机。

由于时间紧迫,很多BF-109和FW-190都是加装机炮吊舱后匆忙上阵,为了应对高空飞行中发动机功率下降的问题,只能匆忙给发动机加装增压涡轮来解决问题。这就说明高空截击机和战斗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需要增大火力并解决高空飞行的技术性问题,一般战斗机也可以具备截击机的能力。

而进入现代化之后,由于冷战的催化作用,两大阵营都不缺少在军事上的投入,空军自然很烧钱的开发出多种机型,攻击机、歼击机、截击机等等爆炸式的出现。这时候的截击机具有高空、高速、重火力的统一特色,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苏联的米格-25,它可以飞到3万米以上的高空和3马赫以上的时速,甚至被以色列爆出连导弹都追不上它。

此外米格25还可以发射重达半吨的R-40空空导弹 ,改进型的R-40 配备主动搜索雷达,加上米格25机载雷达的强大制导能力,最大打击半径可达75公里,是真正的超视距作战能力,在上世纪60年代做到这些是很不容易的。但是米格25的这些截击机心跟那个是牺牲了战斗机格斗性能换来的,它的任务定位只是拦截高空飞行的轰炸机、导弹等目标。

截击机被赋予了最强大的技术,因此能胜任普通战斗机无法完成的任务,远比苏联技术先进的美国也研制过截击机,而且整体性能更先进,几乎具备了代替战斗机的潜质,这就是康维尔公司推出的F-106截击机,美军技术现金在发动机推重比更高、且电子设备采用微型电子电路,质量和体积都缩小了三分之一。实战中发现,采用三角翼的F-106可操纵性非常强,空军甚至有将其改装成战斗机的想法。

F106的座舱呈三角形,内部视野并不是很好但可以减小阻力提高速度优势,它本身并不注重狗斗性能。速度快但只有少数型号配备航炮,其目的也不是为了战斗机之间近距离格斗,也为了拦截轰炸机时多一点火力投入,它主要的武器还是远程空空导弹,期设计思想和武器选择都是为了服务拦截轰炸机,这就是歼击机与战斗机的区别。

战斗机和截击机有什么区别?

截击机是战斗机的一种,这里可能要问的是歼击机和截击机的区别吧。

歼击机主要是与敌方战机空战,强调高机动性,代表性的机型有苏-27,F-16等,而截击机主要是拦截敌方轰炸机,巡航导弹等目标,要求航程远,速度快,导弹攻击能力强,不特别强调机动性,代表性机型有歼-8,米格-31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截击机和战斗机区别很大,1944年,盟军轰炸机开始轰炸德国本土,而且,这些B-17轰炸机还有性能非常好的P-51战斗机护航,德国战机拦不住,这时,德国人就想搞一种简单、高速、廉价的战机,不是去跟P-51空战,而是接到警报就起飞,在盟军轰炸机抵达攻击地区之前,力求将其拦截,于是搞出一种Ba349截击机这种怪物,使用火箭动力,垂直起飞,头部带着24枚装火箭巢。

这种东西速度非常快,到达轰炸机附近,对着就是一通火箭弹齐射,只要把轰炸机打爆就是成功。

后来当然不再用这种奇葩概念,而是使用大推力发动机,大功率雷达,远程空空导弹,对敌方轰炸机进行拦截,现在歼击机和截击机区别越来越小了,因为技术发展,歼击机装备了大功率雷达,导弹射程也非常远,拦截效率同样非常高,机动性能还非常好,所以,现在不用再专门研制截击机,因为歼击机已经足以完成它的任务了。N

战斗机和截击机有什么区别?

世界上最大的截击机,苏联的图-128“大提琴手”,它是由图98轰炸机改装而成的。

苏联有截击机美国也不能落后,在1950年代末装备了F102大型截击机。

这两型当时美苏截击机的代表作,都要比当时的米格21或者F104/105战斗机尺寸大了很多,那么美苏为何要研制这类巨型作战飞机呢?

就是因为战略轰炸机和高空战略侦察机的出现,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是喷气式飞机第一个大发展时期,由于喷气式发动机的研制成功,使得飞机的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有了极大的跃升,同时喷气式发动机还能提供更大的飞行推力,使得作战飞机的尺寸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同时核武器经过10多年的技术成熟之后,氢弹这种终极武器成为了美苏大量发展的装备,有了大型飞机和氢弹后,人类真正的进入到了核恐怖时代。

B52战略轰炸机投掷B53-1型氢弹,其核当量为500万吨,2型为1000万吨;而苏联有更大的5000万吨当量的AN602,也就是著名的“大伊万”,这两种恐怖的核武器对美苏都产生相互威慑作用。

1950年代各国的防空武器刚刚进入到防空导弹时代,技术很不完善,防空网的漏洞很多,特别是苏联有着2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并且在二战之后与整个西方对抗,军事压力非常的大,而那个时代美军的B47、B52战略轰炸机,RB-57D、U2高空战略侦察机相继服役,对苏联构成了巨大威胁,同时苏联的图95和米亚4战略轰炸机也对美国构成了威胁。

为了不使这些战略型飞机,特别是载着核弹的战略轰炸机突防进来,苏联需要可在空中长时间飞行的巨型战斗机加以应对,而当时的战斗机都很小作战半径都在1000公里以下,与战略轰炸机比航程实在是力不从心,唯有像轰炸机那样体积的巨型截击机才能胜任巡逻苏联广阔的领空。

虽然说截击机体型庞大导致了机动性差,但战略轰炸机和战略侦察机同样是机动性不佳,截击机与它们对抗也就不需要什么高机动了。

苏联AA-5空空导弹,有红外制导型和半主动雷达制导型,射程20~40公里,破片式战斗部重达53公斤,威力相当于2枚152毫米榴弹,B52命中一枚就会被击落。

它是图128截击机的主要武器,弹长也高达5.53~5.65米(半主动雷达型),这么大的导弹也只有图128才能挂载,其实这型导弹性能很差,过载能力也低,不过这都不碍事儿,因为战略轰炸机目标大机动性更差。

截击机在1960~1980年代初在美苏战机家族当中是有较高地位的,就连F14“雄猫”战斗机也属于截击机的范畴,苏联也在米格25之后研制出世界上最先进的米格35战斗机。

但到了1980年代中后期截击机开始消亡主要就是轰炸机装备了大型远程巡航导弹,射程普遍超过1500公里,在国境线800公里外发射导弹就能打击到腹地,已经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突防到敌国领空内,在领空之外800~1000公里外发射巡航导弹的轰炸机已经没法去拦截了,因为根本不清楚它是从哪个方向出现,要打击的目标是哪,截击机总不能飞出领空800公里外去长时间空中巡逻吧?所以,截击机的作用越来越贬值了。

目前截击机这个机种已经不再发展了,最后一型米格35也被改任务成了携带“匕首”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去打击航母了。

总得来说,截击机的作用就是拦截大型轰炸机和高空侦察机这类体积很大和航程很远,机动能力差的飞机 ,若是让它去与体积小,具备高速机动能力的战斗机对抗非输不可

战斗机和截击机有什么区别?

最浅浅的理解按名称来区分,战斗机就是用于制空、反舰、对地等作战的机型,更加注意多用途和通用性。而截击机功能就相对单一,从字面上理解主要用于拦截,其实它的设计初衷就是用于拦截战略轰炸机。战斗机一般都是勇往直前,从远距打到近距不死不休。而截击机的作战方式就很有意思,正常都是高空高速型对着目标一通齐射所有导弹后掉头就跑,因为空战性能不行再待下去护航战斗机一来就完蛋。

先来聊聊战斗机,满大街的机型大家熟悉度很高,早期战斗机也是以制空作战为主。后来慢慢演化为多用途战斗机,从天上打飞机到海上打军舰,再到陆军打坦克碉堡样样俱全。由于航电、武器、发动机性能种类不断提升,就目前而论已经有五代机型,世界前三中美俄已进入隐形战斗机时代(歼-20、F-22、苏-57)。战时任务就如前述,重要的夺制取空权,以及压制防空火力、打击重点目标、对地近距支援、海上反舰作战等,反正战场上绝大多数活都可以干。

歼-10战斗机

歼-20战斗机

战斗机大家太熟悉不过多介绍,聊聊截击机,其实截击的概念在二战前就已成形。不过现代真实意义有点知名度的截击机以苏联为领头羊,在上世纪50年代起由于冷战开动苏联立刻感受到西方强大压力,特别是广袤的国土上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密集人群。也不是所有地方都有强大的防空能力,而美国当时在研制的XB-58超音速轰炸机更是让苏联感到威胁,毕竟这种核轰炸机可以通过西伯利亚漫长而又缺乏防御的北部边界,直接深入苏联领空。

由于当时苏联现役战斗机作战半径小,小米格一般几十公里的作战半径,然后防空导弹也无法做到全覆盖。这种情况下要维持数千公里的空中边界,就必须发展大型远程截击机,然后的要求就是:超音速、大航程及作战半径,同时配备当时苏联最先进的雷达和空空导弹。

米格-19战斗机

看完这要求基本判断出来是什么机型了,它就是图波列夫的图-128“大提琴手”,装备4枚R-4型空空导弹(两枚雷达制导R-4R、两枚红外制导R-4T)。苏联第一代超音速截击机,主要用于拦截类似B-52这样的大型轰炸机,作战方式是发现目标后快速接近,抵达合适位置后发射空空导弹立即规避脱离,也可以理解为赶紧逃命。图-128实用升限18000米、最大起飞重量40吨、最大平飞速度(高空)M1.65/1740千米/小时。

图-128截击机

随后就有了米格-25、米格-31截击机的出现,包括我们装备的早期歼-8也是作为截击机使用,拦截目标图-22。当然随着冷战结束,多用途战斗机成为主流,原来造价昂贵、性能相对单一的截击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米格-31截击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