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最让人不解的是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新加坡最夸张的就是打鞭了。
删除了打鞭的可怕照片,重发。
大家对新加坡比较感兴趣的,也许是它的严厉法律。不错,新加坡的法律相当厉害。不但对于毒贩除以死刑,包括随地吐痰、横穿马路、随便涂鸦、下载黄色电影等等中国人看起来的小事,也会受到很重的惩罚。其中最有名的,无非就是打鞭。打鞭是一种文明国家基本都废除的肉刑,但新加坡却坚持使用。
新加坡司法部门认为,单纯的监狱不能使犯人尤其是惯犯,感到畏惧。一些惯犯以监狱为家,坐牢对他们是找到一个吃住的地方,必须给予肉体的惩戒。打鞭不同于普通的小鞭子抽,而是一种相当可怕的肉体惩罚。打鞭的行刑者,几乎都是高大粗壮的狱卒(多是印度人或者马来人),鞭子也是一米长度的特质硬鞭。
正常人,哪怕是壮汉,连吃4鞭也会瘫倒,至于屁股皮开肉绽也是必然的。很多被打鞭的犯人,都是被抬走的。打鞭另一个目的是留下鞭痕,这是一生不能祛除的痕迹,让犯人终生难忘。
别嫌萨沙啰嗦,摘录一段非法打工被打的华人回忆。
根据新加坡法律,非法打工者,要承受4下打鞭。
突然有人喊了一声“One”。只听“啪”的一声,皮鞭准确地打在我的屁股上,力气非常大。巨痛让我忍不住大声叫了起来。我从来不知道我会叫出那么难听的声音。
我竭尽全力去挣扎,但身子都被固定住了,除了两只手可以死命地抓住铁杠外,其他地方再也动弹不得。 接下来是第二鞭。这次我被打得眼冒金星,再也忍受不住了。我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脱口大叫:“别打了,轻一点……”
当第三鞭落在我屁股上时,一种难以形容的痛让我不禁哀号起来,整个人就像死过去一样,满脸泪水。 我闭上眼睛,使出全身的力气去承受第四鞭,但彻骨透心的痛还是让我虚脱了,两条腿直发抖,意识也开始模糊。四鞭过后,两个马来行刑者给我解开束缚。我拒绝了华人警察的搀扶,努力让自己站稳,然后弓着身,拖着血肉模糊的身体慢慢移出了受刑室。
新加坡最让人不解的是什么?
新加坡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其国民据悉90/100华人,约500万之多。按我们一般理解,同是华人文化,其国情民情社情应是大同小异,实际这个结论错了。新加坡是个成功西方化的国家。说明西方化并不这么可怕,改开总設计师曾说,他研究了世界上跟老美跑的国家最后都富了,包括东亚文化背景的日本和韩国。
新加坡很小,也没有什么自然资源,一个城市国家也可搞得安居乐业,对地球村是一贡献和善举。地球村可因新加坡这样的城市国家而欣慰,她毋需向地球母亲索要”抚养费”,自强不息,实是地球母亲一大”孝子”。由此可见,世界多元化模式比一元化强了去了。这实际也是宇宙之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新加坡人活得很自我 ,没有什么非要对得起别人的。
俗话说入乡随俗,客随主便。上升到道德高度即是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自己的好恶不要强加于人。国人到他国游, 于公于私都要遵重他国的习惯,凡事切莫以己度人;比如我在国内接待过你,我到你处你也要接待我,否则就是 不礼貌,不尊重。非也。在国内,我如何接待您是我们的人情世故;在国外,别人如何接待有他们的规矩。还是一句中西文化千年认同的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以为呢?
”
新加坡最让人不解的是什么?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来回答一下新加坡的问题。
新加坡最让人不解的是什么?
我觉得在我看来就是它如此高效,廉洁的政府以及高度融合的华人主导社会。
首先,新加坡政府的高效和廉洁是全世界出名的。我自己也去过三次新加坡,也有移民到新加坡的朋友。他说,在新加坡,没有黄牛党,大家都是公平办事,去医院,交钱,等着排队叫号看病就可以了
其次,是它华人主导的社会,能够和其他族裔,比如印度裔和马来裔的新加坡人高度融合在一起。并且在作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的同时,保留了新加坡人应该自豪的一种国家态度。
并且我也有观察到有些答主说的,就是新加坡华人实际上是分层的,有的是土著,一代移民的华人,就更倾向于西化一些,但很多三代,四代的华人,由于现在通讯手段的加强,很多人都更为保守一些,倾向于华人文化圈。但还没有一种很极端的程度。
总之,这个城邦小国,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
新加坡最让人不解的是什么?
不煮饭,都外面吃饭,新加坡没有农民,什么都靠进口,六七十岁老人都在工作。
新加坡最让人不解的是什么?
最让我不解的就是他们国家是被迫独立的。
而且华人居多 官方语言却是英语。
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而在镜头前宣布这一消息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却伤心得失声痛哭。独立是件好事,李光耀为何悲痛欲绝呢?
提到新加坡,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干净?美好?经济发达的“花园城市”?
历史上的新加坡可没现在这么风光,资源匮乏,面积狭小,曾先后成为英国和日本的殖民地。不仅如此,加入马来西亚联邦统治之后还被赶了出来,孤立无援。而改变这一切的正是为独立而哭泣的“新加坡国父”李光耀。
虽然是新加坡曾经的总理,但李光耀的祖籍却在广东梅州,自祖父那代起便生活在那里。家境富裕的李光耀自小便接受了当时最先进的西式教育,成绩优异的他考入当地顶尖的英国学校莱佛士书院。
而在他18岁那年,前脚刚偷袭了珍珠港并大获成功的日本,后脚就对当时是英国殖民地的新加坡发动空袭。几天后,英国在新加坡的战舰被日本轰炸机纷纷击沉,前线的地面部队也被突破。
人民伤亡惨重,一时间,新加坡大街上满是日本兵,英方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短短70天,驻新加坡的英国部队就宣布投降。
11万日本兵占领了整个马来联邦,俘虏了合计13万英国、印度和澳大利亚士兵。经历战争的新加坡,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生逢乱世的李光耀也被迫停学,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投降。9月12日这天,随着英国与日本受降仪式的举行,新加坡再次恢复了英国殖民统治。
战后的新加坡百废待兴,1946年,李光耀踏上去英国留学旅程。初到英国读的经济学,但仅仅几个月之后他就转到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把自己的目光放在了政治上。
在这期间,他看清了英国的真面目和资本主义的丑恶嘴脸,反殖民意识在他心中渐渐觉醒,他不愿新加坡成为别国的傀儡,他希望新加坡可以独立,成为一个真正的主权国家。这一次的觉醒,付出的,是大半辈子的呕心沥血。
顺利毕业并取得律师资格的李光耀,回国后很快找到一份律师工作。工作后的第二年,李光耀就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就这一次,让原本籍籍无名的他瞬间声名鹊起。当时的新加坡邮差正在发起罢工游行,抗议自己薪资过低,工作太累。
因为支付不起太高的律师酬劳,邮差代表来到李光耀所在的事务所,希望找一位公诉律师提供法律援助。李光耀没有计较报酬,欣然接受了这份差事。
他一方面作为代表在人群中跟殖民政府对话,另一方面又在私下利用大学和高中的同学关系,搞定了几家颇有影响的报业高层。每天在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控诉殖民政府对邮差的压迫,和邮差同病相怜的报刊编辑也早就对政府不满,正好利用此事极尽挖苦讽刺,向统治新加坡的英国政府制造出了空前的舆论压力。
李光耀利用专业知识旁征博引,加之民心所向,舆论造势,所以他与政府对话时底气十足。声称不满足条件,决不善罢甘休。无奈之下政府只好答应涨工资,但前提是必须先停止罢工。
善于审时度势的李光耀也见好就收,劝说邮差们先暂停罢工,给政府三天时间提高邮差待遇,若三天后不解决问题就继续罢工。这样既给了政府一个台阶,让英国人知道大势不可逆转,又满足了邮差的诉求,让社会秩序恢复如常.
因为李光耀从中调停,让这次抗议能不伤一兵一卒就把问题给和平解决掉,李光耀经此一战,在新加坡声望陡增.成为了妇孺皆知的“人民代理人”,而他自己也通过这次事件,学到了发动群众的威力,更坚定了从政的决心.
李光耀凭借着一直以来累积的政治资本,在人民的帮助下,1954年,他与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创立了人民行动党。后来凭借选举,使人民行动党成为了新加坡的第一大党。1959年6月30日,新加坡自治邦成立,李光耀凭借着人民行动党的第一大党地位,出任了自治邦政府的总理。
上任后的李光耀立刻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废除黄赌毒、妇女平权、降低高级官员工资、发展旅游业等,这些措施获得了民众好感的同时,又抵御住了反对派们的攻击。但李光耀还有一大愿望,就是与马来西亚达成合作,成为“新马联盟”。
因为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连饮用水这样的重要资源都需要从马来亚运输。加之刚刚独立,经济的发展需要广大的腹地作为支撑,所以若加入马来西亚联邦,这些问题便都可迎刃而解了。
但马来西亚的领袖东古却并不欢迎新加坡的加入,他担心让新加坡合并后,涌入的华人会影响自己的政权稳固。为此李光耀多次与东古面谈无果,万般无奈之下,李光耀找到了时任英国联邦关系部大臣桑迪斯。
桑迪斯其人可能你不熟悉,但提到他的岳父丘吉尔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当时英国首相的女婿,说话分量自然举足轻重。李光耀对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终于说动了桑迪斯。
有了桑迪斯出面斡旋,英国议会也逐步支持了李光耀的想法,再对东古施加压力,成功逼他就范。1963年7月,李光耀在伦敦与东古达成协议,“新马”正式合并。
可合并之后的日子,却并非李光耀所想象的那样。马来西亚那边主要是马来人,人多势众但十分贫穷;新加坡这边主要是华人,虽然是少数族群但却十分富有,这让马来人眼红。
于是马来西亚新政府开始对新加坡的华商征收重税,同时还限制他们往马来西亚地区销售商品,新政府和马来人非常敌视新加坡,马来西亚政府里的反对派对李光耀处处打击,而民间反对李光耀的呼声也此起彼伏。但此时的他仍没有放弃,决定再做最后一搏。
为表诚意,他在联合政府的议会中,特意用流利的马来语发表和平演讲,但这一行为却让东古更为介怀。甚至抨击李光耀马来语比自己好,就是暗示他李光耀更能领导马来西亚联邦。英政府也对这个局面感到失望,再加上东古不停的向英政府耳边吹风。
最终,新加坡被踢出了马来西亚联邦,李光耀多年所做的努力也付诸东流。于是就有在新加坡独立时李光耀潸然泪下的一幕。可现实摆在眼前,独立这条并不安逸的路,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
冷静下来的李光耀很快化悲痛为力量,立志要将新加坡建设成一个第三世界里的第一世界,第一世界里的绿洲。经过了初期的政权巩固,他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新加坡国内民族组成复杂多样,形成以华人为主体,马来族、印度裔等多个族群并存的局面。这样一个种族问题明显的国家想要良好发展,首先要做的便是统一语言,他并未以华语为国语,而是选择了英语。
这一措施在当时引起了新加坡国内不小的非议,毕竟整个国家人口有近七成都是华人。之所以会选择英语,李光耀有他自己的考量,相比之下,当时的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更加繁荣,而那时的亚洲普遍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几乎没有国家选择将英语当作官方语言。
因此,如果西方国家想要在亚洲地区开展商业活动,那么良好英语基础加之区位优势,新加坡将毫无意外地成为他们的首选地,而之后新加坡的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一直都是其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这也证明了李光耀的独到见解是完全正确的。
而对腐败问题,李光耀也是零容忍的态度,刚刚独立的新加坡国内殖民体系并未彻底消失,一度导致新加坡政坛呈现出非常严重的腐败现象,人民怨声载道。所以由李光耀所建立领导的人民行动党,在竞选之初就曾拿出扫帚以表明自己反腐的决心。李光耀政府于1969年颁布《预防腐败法》,并且还专门成立了“贪污调查局”,给予了试图贪污者极大的震慑。
为了从根本上反贪,李光耀制定了高薪养廉政策,此举大大降低了新加坡官员们的贪污欲望。一系列政策之下,新加坡官员的清廉指数常年稳居世界前列。不但提升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创造了一个非常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于现在很多地方出现住房难的问题,对新加坡居民来说却不是什么大事。
这得益于新加坡建立了专门的组屋制度,为了解决广大居民们的住房问题,由政府出资修建房屋,规定租住价格,决定居住资格,避免了房价飞涨局面的出现。当别的国家人民都还在为房子发愁时,新加坡的居民早已不再将住房当作主要问题,而是全身心地为了获得价值而投入到工作中去。
除此以外,新加坡还将环境保护定为国策,为了维护良好社会秩序,还制定了一系列罚款条例:例如过马路闯红灯罚款20元;电梯抽烟罚款500元;甚至在1992年,新加坡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颁布口香糖禁令的国家。政府严禁进口制造和销售口香糖,走私口香糖将面临一年监禁和一万美元的处罚。
就这样,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新加坡就从一个资源匮乏比丘之国,一跃成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
虽然在改革过程中部分措施不免有些激进,也引起了一些不满,但好在力挽狂澜之下,新加坡终于改天换地、焕然一新。
新加坡最让人不解的是什么?
新加坡以弹丸之地,立足于马六甲海峡,风雨几十年不倒,实属奇迹。
它真正能保卫自己的其实是和美国的同盟。马来西亚有没有想过取代新加坡的位置?应该是有的。甚至愿意和美国结成更亲密的同盟,或者给美国更多的利益。
从结果上看,美国是不同意的。这就有点谜了。美国就喜欢超级小盟国,如中东的以色列。
为什么小不点新加坡能和巨人做盟友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