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说传统武术不敢面对现代格斗术,这是为什么?传统武术真的没落了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中国古代武术其实没有什么玄幻的。

和世界其他国家所有的武术一样,中国古代武术精华就是实用,根本没有什么花招。

很多练武的人练上十年,其实只会几招必杀技。

依靠这几招必杀技,就可以行走江湖,保镖押运、抓捕逃犯,混口饭吃了。

早在明代,戚继光就曾经招揽过一些所谓的武林高手,试图训练军队,对抗倭寇。

但戚继光发现,真正的高手的招数都很简单,比如刀法、枪法、棍法,一旦生命相搏,其实就是几招分胜负,没有什么太神奇的。

相反,一些所谓的高手,平时表演花招百出,但实战中根本没用。这些都是走江湖卖艺,糊弄观众的。

其实大家看看水浒里面的史进。史进之前的武术就是花架子,能够把棍子使的像风车一样,武术套路练得非常好。

但是遇到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二招就被打翻。

王进来坦诚的说:你学的都是花棍,上阵全无作用。

戚继光后来在训练部队时,特别强调实用,极其厌恶套路,一再强调士兵只需要将几招使用招数练熟。

结果这些戚继光的士兵,在和倭寇的战斗中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但是,一些人则不是这样。

《日知录》历史记载,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进犯杭州。武僧教练月空法师亲率30余僧兵和倭寇对阵。

和尚平时使用的是木棍,上阵全部换成铁棍。

实战中,僧兵的铁棍并不是倭寇的长矛、长刀对手,最终全军覆没。

当时明朝武将对僧兵相当看重,因为他们普遍练武10年以上。而明军普通士兵都是临时征召,练武不过一年半载。谁知道,僧兵如此不堪一击,还不如普通明军。武将大感失望,之后再也没用用过这些僧人了。

以上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个道理。

古代真正厉害的武术,压根没有什么门派、国家的区分。上阵杀敌,全世界无非就是简单的几招,没什么复杂的,就看各自训练情况以及实战经验。

就比如僧兵,因为练得不对头,都是花架子,所以练了10多年也没用。

相反,即便普通明军练习真功夫,一二年就有明显实战效果。

所以,真正的传统武术本质和国外武术也没有区别,都是最快最有效的杀死至少是击倒对方。

只要不是花架子,只要练到家,传统武术也是会很厉害的。

但是,现代的所谓传统武术,绝大部分都是不堪一击的花架子甚至舞蹈表演,或者干脆就是骗子。

这种人去和类似于明军或者倭寇那种系统、专业的搏击运动员对抗,自然是自取其辱而已。

其实,日本的空手道早已做过改良,不是古代的空手道。

而韩国的跆拳道,根本就是日本空手道演变而来的。

所以,传统武术根本没有必要死守着过时的花架子不放,老老实实按照现代格斗的标准训练吧。

另外,求求什么大摆拳什么太极大师,不要再上台丢人了。没多久,日本人又会把这些擂台赛当作抗日神剧一样的笑话来看了。

有些人说传统武术不敢面对现代格斗术,这是为什么?传统武术真的没落了吗?

这几年,随着传武在与格斗拳手进行比武较技屡屡败北,越来越多的人,对传武的实战性提出质疑。其实,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第一、对传武概念理解不正确。传武是一个广义概念,虽然门派众多,但一般包括套路(架子)、基本功、兵器、散打(拳脚散打与兵器散打)、攻防功法、轻功、点穴等。内家拳还要练习内功。所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而现在,人们一般认为,传武就是武术套路,对传武存在着认识偏差。

第二、从传武的特点看传武的实战性。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传武在历史上本来就是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并经历代武师不断丰富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传武中的很多功法可以致人重伤或死亡,但不能用于竞技。比如掌法中的铁砂掌,指法中的二指禅。笔者的家乡有一位老拳师,自幼用绿豆练指法,如若被他的手指戳中,一般人都会疼倒。这说明传武的一些功法是很厉害的。

第三、从传武与格斗的较技情况看。清末和民国时期,曾有多次西洋拳师与传武高手擂台较技的记载。笔者所在的沧州是国家命名的武术之乡,著名武师霍殿阁、王子平、佟忠义、郭燕子等都是沧州人。霍殿阁在担任末代皇帝溥仪的武术教习兼卫队长时,曾击败两个日本高手。王子平曾先后打败俄国拳师康泰尔和美国拳师沙利文。虽然西洋拳师打败过多名中国拳师 ,但这也充分证明,传武并非不能实战,怕格斗也是不实之说。

第四、从现代传武的发展推广看。现代传武更多是作为一种文化和强身健体方法来推广。竞技比赛内容仅是传武中的套路与器械,传武更多成为一种表演。当然,以类似格斗的散打比赛为代表的传武实战也得到了不断发展。1987年,沧州举办了第一届散打擂台赛。近年来,沧州多个武馆的散打队,在全国散打比赛中,也战绩不错。但传武的很多实战功法已经失传,或者很少有人习练。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第五、从传武与格斗的竞赛规则看。由于受商业性主导,近年来,格斗与传武的比赛基本是采用格斗规则,比如拳套、护具、禁击部位等,传武的优势无法发挥,比赛中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所以,传武与格斗的较技并不能充分说明二者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强弱。

有些人说传统武术不敢面对现代格斗术,这是为什么?传统武术真的没落了吗?

作为一个先练散打,再练跆拳道,打过业余赛,后改练传武的人,我有这样的感觉…

如果我一开始以传武为基础,后改练散打,我的散打路会走得更远。

现代搏击讲究抽取最简单最实用的那几种格斗战术强化训练,用于擂台格斗。而传统拳很多套路招式,你根本不明白其意义所在。就像一些看似无意义的翻掌转身啊什么的,根本无法用于实战。

但后来我练传统拳久了,形成了一些本能意识,再结合一些现代格斗训练,会发现我多出了很多“奇异”的意识。例如在反擒拿时,我会有了本能的“缩骨”脱离擒锁的意识。我才明白我练的套路讲究的用力方式就是在锻炼这个意识的。这种意识在现代训练体系中是练不成的。

再举个大家都看得见的粟子~李小龙。

无论李小龙在自己的搏击体系中融入多少拳种的元素,他的发力及攻防意识都是咏春拳的意识。用金庸小说的武功打比方,就是小无相功。无论他用什么武功,功底还是小无相功。

那种通过系统习练某一传武拳种所形成的攻防及发力意识,日后改练其它搏击手段是很难洗去的。但如果你练成了某一传武拳种的攻防及发力意识后再习练现代搏击,你会发现在某些方面你会比单纯练习现代搏击的人多了些特殊或者说特异的意识,这在现代搏击中或者会变成一种优势。

但这种优势不代表你就能越级挑战职业拳手,因为无论是训练量还是实战经验上,你与他们都有天渊之别。这种优势只相对于体格相近的人之间。世界上不存在着仅凭招式特异就能越级挑战的“独孤九剑”。

所以,道理也很明显了。传统拳练习者就算懂实战,因在训练量及实战经验上的差距,也几乎不可能在擂台上战胜职业拳手。

而业余拳手嘛,我就看过一视频,我们佛山一武馆的,有个练散打的上门挑战,被馆长儿子20秒内放倒抱头护头。

至于王八拳这问题,请自行搜索《散打教练与跆拳道教练在大排档发生斗殴》,无规则下,如果双方都是练过且拼命的情况下,其实都容易打成王八拳。在这样的条件下有时候传武练出来的打架意识可能更占优。

而且有时候为适应竞技规则而作的训练形成的搏击习惯,是不利于无规则搏击的,例如我练跆拳道久了,穿甲实战和不穿甲的条件实战打多了,后来形成一种意识~见到对方不穿护具就不会出力踢,会收力。这样的意识在打架中是有很大问题的。

我本人倒是希望传武能以散打规则结合散打训练公开交流,毕竟法治年代了,到处都是天眼,不允许斗殴。那要养成实战所需的心理素质,还是得靠有规则的竞技比赛的。

有些人说传统武术不敢面对现代格斗术,这是为什么?传统武术真的没落了吗?

看了不少人的回答,我感觉可能很多人多中国武术有着很大的偏见,就像很多人对中医有偏见一样,所以决定写这篇文章来纠正一下大家的看法,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宽容,不要把我骂得太惨。

中国武术不是不行,而是不好打、不敢打。

为什么要说中国武术不能打、不敢打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中国武术的残酷性,与其他国家的技击术比起来,中国武术是非常残酷的,很多招数打的都是人的弱点,比方说踢裆、扣眼、击喉、击耳后根、太阳穴、后脑勺等要害部位。

中国在建国以前的武师一般不会轻易与人比武,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因为一旦动手就要分生死,一个人练功十多年,到最后几分钟就死在别人手里,不管怎么样都是说不过去的。

所以以前的武师如果互相没有恩怨,基本上只做切磋,避免因为失手而导致对方的死亡,从此结下仇怨。

因此在现代社会里,中国武师能随便和人比武么?武林大赛可不是运动会,要是真打的话,几轮下来选手非死即残,这样的武林大赛估计一次都办不下来,为什么?舆论压力太大。

现代社会里,很多所谓的大师,除了骗子以外,其他的人没几个是真正参加过实战的,所以也就没有什么高手。

我们看看新闻里的那些穿着道袍、袈裟、白衣白褂,上武林大会上表演的人,这些人是武林人士么?他们根本都不是,这些人都是骗子,真正的会武术的人在那里?除了部分人隐藏在民间,还有一部分在部队里。

说句真话部队里的武术高手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一个人是谁?咱们的周总理,周总理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八卦掌师傅韩慕侠的弟子,练过八卦掌,这个估计有很多人都不知道。

此外还有一个人著名将领也是练武的,他就是许世友,据说许世友舞凳子是一绝,凳子舞起来能水泼不进,这在历史上也是有记载的,而且许世友在抗战中一向以敢打敢杀闻名,曾多次参加过敢死队,他能在战争中活下来,与其高超的武艺不无关系。

建国以后,部队为了给士兵编撰一套格斗拳术,将很多武术家都请了过去,并且博采众家之长,最后编成了一种拳术,那就是大家都在练的军体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格斗拳种之一。你说要是武术不管用,国家会在部队里推广军体拳么?国家不傻、军队也不傻,对吧。

现在我们有很多民间人士也在练武术,比如雷雷之流练的太极拳什么的,他们只能说是在练,不是在打,这种中国武术与外国技击最大的不同。

中国武术其实是一门非常系统科学的技击,因为他讲究的是练和打分开,练的时候有锻炼的效果,能够有效的保护身体,所以练武术的人一般都很长寿,比如著名的长江大侠吕紫剑,年轻时曾经打死过马歇尔的第一保镖,活了121岁,如果仅仅从健身的角度上看,练武也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方式。

此外练武为什么要讲套路,就是因为套路是最基础的技击招式,而且这些招式非常科学,练武就是要把所有的套路练熟,练成下意识的动作。只有这样才会在危险关头,下意识的选择最有效的一招击倒对方。打就简单了,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最直接的一招击倒对方就可以了。

当然了在民间的大师们,这些人基本上会练,但是没有参加过生死实战,一个武师如果光靠练,但是不实战的话,他的水平是没办法提高的,只有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残酷厮杀,这个武师的手艺才会千锤百炼,最终化为国技。而那些从来都不实战的武师,不是在练武术,而是在讲武术

本人虽然不会练武,但是我身边却有几个练武的人,其中有一个还是我的高中同学,他由于长期练武,身体素质极好,普通人冬天需要穿厚夹克的时候,他身上穿的基本上即一件长袖T恤,等到下雪了才会加一件夹克,问他冷不冷,他说一点都不冷,浑身热气腾腾。

而且这个同学练武之后,眼神特别犀利,要是他发怒看人的时候,能让人感到心里发寒,他自己解释说这是煞气,师傅有时候会带他去坟地里过夜练胆量,这哥们只要你不激怒他,平时都是笑眯眯的,也从没见过他出手,但是大家却都知道他厉害,这可能是那种天生的危险感吧。

最后大家可以搜一搜当年中国保镖与俄罗斯特种兵的对抗视频,里面用到的基本上都是中国武术里的普通招式,相信喜欢武术的都能看得懂,我就不多说了。

有些人说传统武术不敢面对现代格斗术,这是为什么?传统武术真的没落了吗?

现实很残酷,传统武术还有机会,但机会不多。

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现代格斗术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体系。传统武术如果要追上这个体系,培育人才,需要时间。

一、运动员选材,最优秀的格斗人材基本上被体校、省队挑走,然后走体育大学的路,享受公务员待遇。传统武术的人材的选拔奇缺。

二、运动训练,散打有专业体育院校提供理论支撑,传统武术大多仍然依据前人的书籍、宗师的模版进行练习,散打已经越来越重视每一个运动员的个体区别。传统武术还是要学宗师的姿势。

三、运动竞赛,这是目前传统武术最为有利的时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大量的赛事可以参加,可以举办。

有些人说传统武术不敢面对现代格斗术,这是为什么?传统武术真的没落了吗?

传统武术不是没落,是见光死!

以前的这中国处于封闭之中,很多东西都缺乏交流,明明很多东西已经不合时宜,却打着传统和文化的名义在招摇撞骗。

传统武术在以前的门派概念更像是一个大家族,讲究的是辈分,绝少有各个拳系之间的交流实战,有的只是摆架子,就比如像现在的老师打徒弟一样,轻来轻去,还有辈分低的不可以打高的。那时候学武艺最主要的用途是杂耍和卖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