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F16相比,米格29是一款失败的战斗机吗?为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自己看看数据就知道了。
米格29自诞生以来,生产高达1600余架。然而,用了几十年,米格29竟然没有在空战中击落过一架敌人战机,仅仅在俄国和格鲁吉亚战争中击落过一架无人机。
相反,在海湾战争、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冲突、科索沃战争、卡吉尔战争、南奥塞梯冲突等战争中,米格29都是被打的满头包,前后被击落了几十架之多。
以科索沃战争为例,南联盟的米格29中有11架起飞迎战,但没有任何击落记录,被北约联合部队击落6架,在机场摧毁5架,全军覆没。
由此可见,米格29是多么差劲。
相反,F16的战绩极佳,共生产近4600架。
让人惊讶的是,F16几乎参加了70年代以来历次战争,却只有1架在空战中被敌人战机击落。而击落F16的战机也不是苏制,而是法国的幻影2000击落。
当时土耳其的F16之所以被击落,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当时土耳其F16飞入希腊所属爱琴海上空挑衅,和希腊的幻影2000发生对峙。谁知道奚落人果断发射魔术空对空导弹,将毫无准备的土耳其F16击落。另1架土耳其F16不知所措,只得迅速返航,没有敢于反击。如果F16是有备而来,幻影2000是讨不到便宜的。
而仅仅以色列的F16在1981和1982年这2年内,就击落了45架苏制战机。
即便今天,我军最先进的歼10B战机,相对F16V也并没有什么优势。
可见F16设计是多么的成功。
与F16相比,米格29是一款失败的战斗机吗?为什么?
▲发射空空导弹瞬间的米格-29战斗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的F-16和前苏联时期(以及今日俄罗斯)的米格-29都是两国在冷战时期开发的三代轻型战斗机,其起初研发的主要目的就是想与两国各自的重型战斗机即F-15和苏-27进行高低搭配,执行截击,空中护航,对地/对海攻击等任务因此,从研发的定位来看,二者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F-16战斗机的挂载能力较为出色,而这也是其特点之一(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次,在二者各自的性能上来说,F-16系列和米格-29系列的最大飞行速度都能到2马赫左右,且二者也均能配备多种对空对地对海攻击武器,而相比于F-16系列来说,米格-29系列一个比较大的优势就在于其采用了两台发动机,因此,在其中一台损坏的时候,飞行员还能凭借其中的一台勉强飞回自己的基地,另外,采用两台发动机也有比较容易上航母的好处,比如现在的米格-29K战斗机就是米格-29战斗机家族重的舰载版本,主要装备在俄罗斯海军和印度海军的舰载航空兵,故而从这点来说,反而是采用单发的F-16所不具备的优势。
▲俄罗斯海军舰载航空兵的米格-29K舰载战斗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话分两头,早期的米格-29主要存在“腿短”和“看不远”以及机载武器和电子设备较为落后的问题,而从这点来看,F-16则表现得要更好些,当然,经过了这几十年得不断发展,如今的米格-29也针对自身的不足进行了多次改进,其大概最新版本米格-35系列就是基于米格-29发展而来的新型“米格-29”,其各项性能指标根据俄罗斯的人看法已经不输于F-16系列的最新版本。加上,二者的外销记录也都不错,因此综合来看,相比于F-16系列来讲,米格-29系列并不能算失败的产物。
与F16相比,米格29是一款失败的战斗机吗?为什么?
仔细观察这张照片▼,大的是苏-27战斗机,小的是米格-29。这两款战斗机一个重型,一个中型;一个负责远程奔袭,一个负责前线支援;一个设计成功,威名远扬,一个表现平平,臭名昭著。一个被世界誉为最成功的战斗机之一,一个却被讽刺为机场保卫者。其实这两款战斗机都来源于同一款原型机,同一个战斗机发展计划,即著名的苏联空气动力研究所的T-10原型机和未来前线战斗机计划。当时美国的YF-15重型战斗机和YF-16轻型战斗机进展顺利,成功服役两款性能远超过当时世界所有二代机的战斗机,将前苏联甩在了身后。军备竞赛怎么可能落后?不存在的。于是为了对抗美国的F-15和F-16,前苏联提出的全新一代战斗机计划,即上文所说的未来前线战斗机计划。前苏联未来前线战斗机计划采用同一款原型机米格和苏霍伊共用,发展一款中型战斗机对抗F-16,再发展一款重型战斗机对抗F-15。最后这个计划孕育出来对抗F-16战斗机的就是米格-29。米格-29这款战斗机和它的对手相比究竟怎么样呢?不吹不黑,的确失败!米格-29“支点”战斗机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对抗F-16,就它这个性能,怎么对抗F-16?面都还没见到就燃油耗尽返航了吧?虽然总体来说,米格-29算是一款成功的三代机,但是遇上F-16它就是一款失败的作品。没办法,F-16实在是太成功了,米格-29根本不是对手。从战果就可以看出,双方阵营发生战争,F-16战果累累,而米格-29至今的战果仍然还是那一架无人机。这怎么比嘛?是吧。米格-29气动布局非常优秀,问题出在发动机和体格上。米格-29使用的两台RD-33涡扇发动机实在是性能堪忧,单台正常推力50千牛,加力推力81.4千牛,两台加起来也仅仅能够提供不到163千牛的推力。推重比虽然超过了1,但是油耗很大。同时中型机的体格让它的油箱不大,仅仅4365升。在携带一个1268升副油箱,4枚导弹的情况下,它的作战半径仅仅570多公里。想要加大作战半径,就必须占用武器挂架,增加携带的副油箱数量。不过这种挂载对火力影响太大,实战意义不大。光带副油箱了,没地方挂武器了。
那F-16适是个什么情况呢?F-16型号太多,以早期型号为例。早期F-16采用一台F-100-PW-100发动机,正常推力72.5千牛,加力推力111.1千牛。这个数据也不是很出色,但是对于一架单发轻型战斗机来说,已经够用,F-16拥有相当出色瞬时盘旋能力,在空战时优势非常突出,这也是它力压米格-29一截的所在。而且F-16的油箱3968升,而且有保形油箱和副油箱,在挂载丰富的机载武器前提下,拥有超过1000公里的巨大作战半径。这个优势,是米格-29,怎么也无法与之比拟的。虽然对标F-16米格29是失败的,但它依然是那个时代前苏联的拳头产品,如果抛开对标F-16这一条,也算是一款成功的战斗机的。作为早期的三代机,米格-29虽然腿短,但是性能达到标准,比当时世界上主流服役的大部分二代机性能优秀。这就使得在某些地区,米格-29依然有着可以大展拳脚的机会。总得来说,作为一款前苏联对标F-16的战斗机,米格-29是失败的。但是放眼当时世界,和二代机相比它也确实有很大的进步和优势,只能说米格-29生不逢时!
与F16相比,米格29是一款失败的战斗机吗?为什么?
米格29当然不是失败的战斗机。
1972年,苏联空军提出了研制先进前线歼击机的计划,要求研制和F-15对等的战斗机。当时,米高扬设计局、苏霍伊设计局和雅科夫列夫设计局都提交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很快雅科夫列夫的设计方案被排除。
此后,根据米高扬的建议,苏联空军对于研制方案也分为重型与轻型,最终形成了苏-27和米格-29。和美国空军F-15与F-16高低搭配不同,米格-29的目标并不是匹敌F-16,而是袖珍版的F-15,所以它在速度、升限、武器系统与苏-27没有原则上的差距,只是航程较短和武器挂载量较少。
美国空军对于F-15和F-16是混合使用的,即F-15可以应付全空域挑战,装备的先进中程空空导弹甚至具有上射能力可以拦截速度和升限更高的米格-25,而F-16主要使命是中空和跨声速空战。而苏联对于两款飞机分工则是苏-27为攻势制空,米格-29负责前线和要点防空。
1977年10月6日,飞机进行了首飞,之后在1983年8月交付使用。为了达到相当高的速度、加速和升限,米格-29采用了2台克里莫夫РД-33航空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8.3吨),同时是苏联歼击机中第一架采用高点座舱的,可以提供良好的360度视界。
就座舱情况来看,早期的米格-29座舱内仪表布置依然比较杂乱,需要观察很多仪表和简陋的雷达显示屏,并经过一定的心算才能发射导弹。虽然具有中距攻击能力,不过在演习和实战中难以用中距攻击能力击落对方。此外,导航定位能力也很糟糕,主要依赖地面指挥和引导。许多电子系统的问题直到改进型米格-29M才得以解决。
就雷达系统来说,虽说比不过同年代西方产品,不过属于当属苏联先进水准,具有完备的下视下射能力和制导中程空空导弹能力,还可以有一定对地攻击能力。武器挂载上最多可以携带6枚空空导弹。
在近距格斗方面,该机采用了头盔瞄准具,红外跟踪系统是米格-23МЛД上类似系统的延伸。当然关键在于搭载的P-73近程空空导弹,使用高机动双鸭翼和推力转向,可以在大离轴角度攻击目标,极大扩大了导弹攻击范围。在冷战结束后的多次演习中,米格-29在模拟空战中只要是近距格斗,都能做到完胜F-16。
不过由于使命是要点和前线防空,航程有限,高空航程也只有1430公里。根据德国空军测算,如果在高度6000米出击,作战半径只有300公里左右。
与在模拟空战中的辉煌相比,米格-29的实战战绩不堪入目,除了古巴空军使用过米格-29击落流亡反政府组织的赛斯纳飞机外,其余都是一边倒的被击落记录。这其中原因多多,关键还是南斯拉夫和伊拉克米格-29的出动都是在失去制空权情况下的最后出击。在本身中距空战能力不足、依赖地面引导,无法发挥近距格斗优势的情况下自然只有挨打的份。
目前俄罗斯空天军依然装备有米格-29 ,当然不是早期型号,而是经过现代化改装的米格-29СМТ和米格-29УБТ。综上所述,米格-29并不是一款失败的战斗机,只是站在了历史的错误一边,生不逢时!
与F16相比,米格29是一款失败的战斗机吗?为什么?
港真,米格–29战斗机算是好飞机 ,它是当时苏联体系化作战的产物,它有一个苏联空军中比较专业的名称,叫做:前线战斗机。也就是说它在冷战时期东西方对峙时,一旦冷战变成热战后它主要的作战任务是支援地面“钢铁洪流”突袭西欧、护航苏22/24、米格27一类的前线战斗轰炸机,并且击落阻拦的北约国家战斗机。
但作为前线战斗机它在苏联空军的眼里属于“大规模消耗品”!从设计到制造都显得很粗糙,这也和苏联的作战思想有关联,苏联通过二战经验认为米格29这样的战斗机到了战时,也就几十个小时的存活时间……有“精功细作”的功夫还不如多制造几架,反而对部队的战斗力提高有帮助。
举一个军迷们熟知的例子,米格29所使用的RD33发动机,这个发动机并不像外界传闻的那样严重的耗油量大和寿命短,目前世界上可以制造这样发动机的国家就是5个!类似中推型号不超过10个,虽然不如欧美国家发动机那样的精细,但是在苏联时代这发动机是大量制造的产品,苏联的RD33发动机库存量很大,米格29需要大修的时候RD33拆下来根本不去维修,而是从库里拿出一部崭新的,试车之后装上就是了,旧的仍库里落灰!但这个问题到了其他购买米格29的国家就不成了,一台RD33再便宜也得200万美元以上,并且米格29要使用两台,它这“一辈子”要使用6台发动机!加起来超过1200万美元,一架飞机才多钱?这还未包括燃油,发动机维护保障费用……要是加起来差不多到了整机价格的¹/3的价格,使用费用太了!但是,发动机的问题到了F16身上就不一样了,苏联解体前使用F100–PW–229发动机(首次大修时间1400、设计寿命7100小时)和F110–GE–129发动机(首次大修时间2500、设计寿命8400小时),使用一台发动机减少了一倍的维修维护量并且寿命还很长,这对于轻型战斗机来说从使用费用就大大的降低,虽然F16的购置费用要比米格29高出一筹,但是后续使用费用低,而且F16的机体寿命可达8000小时,可以服役30年之久,仅这一项就相当于两架以上米格29的机体全寿命,而且在这样久的服役时间内可以进行多次升级,仍然不失为一架先进的战斗机。所以,F16是物超所值的战斗机!而不是米格29这样的消耗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了获取宝贵的外汇,整飞行团数量的甩卖米格29,当时也确实占领了不少国际市场份额…谁知购买国经过一段使用后发现米格29的使用费用太高,在后勤保障方面由于没有苏联那样全面的维护保障体系,在发动机维护上困难重重!如果购买新的发动机又是一大笔费用,有限的军费实在是难以承受。
总之,米格29的使用在有保障技术水平很高的国家它就是先进的战斗机,比如在两德同一后,米格29也在德国服役了一段时间,在德国技术的保障下,米格29参加“红旗军演”多次大败F16,而米格29在马来西亚目前大部分已经停飞了!所以,米格29在收上是有条件的,如果在大国体系保障下它仍然是好飞机。
与F16相比,米格29是一款失败的战斗机吗?为什么?
就米格29而言,俄罗斯能在已经拥有诸多可代替型号的情况下,依旧决定挖掘和延伸米格29战机,这其中自有米格29战机的独到之处。要知道,目前米格29战机的改装型号已经达到了20多种。对米格29战机来说,其更新和升级的迟到是导致如今唱衰它的声音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吧。
要知道当初米格29“支点”在设计之处就是和苏霍伊设计局的苏27轻重搭配,对标美国的F-16和F-15战机的。
米格29和F-16战机早期型号对比,显然是米格29强的。米格29是中型、双发战斗机其在速度、加速性能、机动性上有天然的优势。又由于其比F-16战机要更大的机身,在设备容量上,改进和升级空间上亦占优。但米格29服役没多久苏联就解体了,俄罗斯好长时间没有对米格29进行升级,反观F-16战机,洛马公司财大气粗,到现在为止已经更新换代了十几代,自然是老旧的米格29无法比拟的了。
俄罗斯有点小钱后开始了对米格29的升级和深入挖掘,如今已经在米格29基础之上延伸出了20多种型号,最新的型号米格-35"支点-F",也是米高扬的野心之作。其配备第四代战斗机标准的航电系统,能够独立作战。
只是,无论是因为其装备的几乎一代代差的武器系统,还是俄罗斯一直以来就存在的电子科技方面的短板,在米格29基础之上的野心勃勃之作米格-35,也被外界形容成了鸡肋。
总归来说,米格29“支点”其生不逢时吧。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