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中的厄本经历了什么?

非常喜欢电影《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个人认为是自己看过的最棒的战争电影,电影中精彩的不仅是宏大激烈的战争场面,更是其中对于人物的刻画和对战争的重新审视。即便是放在在今天,当我再次观看这部电影时,依然会被深深触动。

《拯救大兵瑞恩》中的每一个人物都非常饱满立体化,即便是八人小队中存在感最弱的厄本下士也是如此。

厄本下士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菜鸟、懦弱、胆小鬼,这是大家很容易产生的印象,但并不是电影要表达的意思。

图注:菜鸟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图注:注意厄本的臂章,图片来自电影

如果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厄本的臂章上有个大大的T,这是Technology 的缩写,是技术士官的意思,而厄本是军阶最低的五级士官。五级技术士官,主要从事文职工作,根本就算不上是个职业军人,厄本自己也说在之前的训练中仅仅进行过简单的射击,估计体能、战术、演习都没有参加过。不难看出,厄本本应该是个远离战场的非战斗人员,在军队中混个不错的履历复员后好找工作。

图注:手忙脚乱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米勒上尉的到来改变了厄本的命运,他被调入特别小分队,担任翻译一职。厄本手忙脚乱的拿错了钢盔,还提醒米勒上尉即将进入的地区遍布敌人。厄本表现出了一个菜鸟的所有品质,胆小、慌乱、紧张,但是他依然听从命令加入了小分队,没有半点犹豫。

小分队出发之后,厄本开始和队员们套近乎,不过大家都对他不感冒,也不愿意和他多说话。毕竟厄本是新来的,而且是菜鸟,大家最不喜欢的就是新来的菜鸟。

图注:和大家套近乎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之后在雨中的小镇中与德军交火,厄本抓着霍瓦特中士,就像紧紧抱着妈妈的孩子一样。之后卡帕佐被德军狙击手击中,而厄本在一边安慰法国小姑娘,最终卡帕佐因为失血过多而死,小分队损失了第一个人。

图注:抱着中士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图注:安慰法国小姑娘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后来小分队遇到了废弃的德军雷达站,但是这里有一个德军的机枪小组驻守。米勒上尉一意孤行决定消灭机枪小组,就连军医都被分配了任务,只有厄本拿着大家的装备躲在后方用狙击手的狙击镜观察。为什么不让厄本参与进攻,因为他太菜了,如果参加战斗不仅会丢掉性命,而且会拖累其他人。然后军医被击中,在痛苦中死去,厄本则在一旁旁观,他被眼前的死亡触动了。

图注:坚持不能杀战俘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图注:与德国战俘聊天的厄本,展现了他心中的善良,图片来自电影

医生死后,为了给他报仇,大家要枪毙德国俘虏。在米勒上尉的强令之下,战俘被释放,这里也是电影一个重要的冲突点。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厄本认为杀俘不对,而且还与俘虏聊天,还想给他水喝。最终俘虏被放走了,小队再次上路。

图注:在这座小镇将让厄本升华,图片来自电影

埋葬了医生之后,小队继续上路,他们终于找到了该死的瑞恩,而瑞恩要与他的兄弟们死守小镇。最终,小分队被瑞恩拖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在这场生死之战中,厄本不再呆在后方,被安排给机枪阵地输送弹药。

图注:输送弹药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图注:第一次参加实战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战斗开始之后,厄本还是很勇敢的,在枪林弹雨之中输送弹药。但是当梅利所在的机枪小组遭到德军围攻的时候,厄本跪了,直接导致了梅利被杀。之后他面对杀死自己战友的德军时举起了手,德军士兵离开了,然后厄本瘫软的坐在那里。

图注:跪了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图注:瘫坐在楼梯上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图注:与杀死战友的德军士兵狭路相逢,图片来自电影

在撤向最后防线时,厄本被留在了对岸,他躲起来装死,看着德军向自己人射击,这个时候他认出了被他们放走的那个德军士兵,厄本的眼神中产生了变化。就在千钧一发之时,美军的援兵赶到,击退了德军,厄本也冲出来俘虏了几个德军士兵。此时,之前被释放的德军士兵想要套近乎,被厄本一枪击毙,这是厄本在电影中开的第一枪。

图注:目睹德军士兵击中自己战友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图注:挑出来俘虏德军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图注:德军士兵又想套近乎,图片来自电影

以上就是《拯救大兵瑞恩》中厄本下士的经历,如果说他经历了什么,他经历了战争。厄本在电影最后迎来了属于他自己的转变,成了一个战士。

与那些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杀人不眨眼的战友相比,厄本是一个没有真正接触过战争的菜鸟,就像在那场战争中所有走向战场的年轻人一样,他们大多心地善良、充满恐惧、不知所措,他们在战争中学会了战争,在沙场上被磨炼成真正的战士。从这一点看,厄本是一个缩影,一个战争中普通士兵的缩影,尽管容易被忽视,但却是一个不容易被觉察的亮点。

《拯救大兵瑞恩》中的厄本经历了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有经验的军官都知道,任何后来勇敢无比的士兵,第一次战斗都可能尿裤子甚至举手投降。

因为人都是怕死的,不怕死的人是不存在的。

新兵第一次打仗,突然面临随时可能死亡的危险,一下子吓尿是很正常的事情。

新兵必须经历一到二次战斗,经历过生命危险,这才能成长起来,成为真正的士兵。

绝大部分士兵第二第三次战斗就会比较稳定,虽然怕但懂得控制情绪。

自然,也有少数士兵始终陷入恐惧中,无法自拔,他们就不是当兵的料了。

厄本在电影中是个从没有参加过战斗的翻译,没受过正规军事训练,只会打字,本质上和老百姓没区别。

然而,第一次厄本参战,就是他们二十多人对德军近百名步兵和多辆坦克装甲车的小镇之战。

后来我们知道,这二十多人几乎全军覆没,米勒上尉的7人死了5人,只活了2人。

所以,在关键时候厄本吓傻了,也是人之常情。

当时两个美德士兵在房间里激烈肉搏,厄本就在楼下。

本来厄本冲进去,就可以杀死德国兵,救下自己人。

然而,厄本哪里知道房间内是什么情况?

当时那种巷战激战,你冲入房间就很有可能第一时间送命。

在这之前,厄本也曾勇敢的游走几个地方运输弹药,但可以看到几次差点中弹,也算是死里逃生。

这种情况下,厄本吓傻了,脚软手软,并不稀奇,任何新兵都可能这样。

即便是久经战争的老兵,遇到巷战也会吓傻了,柏林战役苏联老兵损失30万人。

所以,厄本的胆怯可以理解。

然而,最终厄本似乎勇气大了很多。

他曾经一个人跳出来,拦住了多名德军士兵,将他们俘虏。

说明厄本并不是懦夫,只是新兵没有经验,才被吓傻。

至于厄本和那个秃顶德国兵的接触,体现了战争的残酷。

秃顶德国兵用机枪打死了军医韦德,美国兵纷纷要求枪毙他。

厄本认为枪毙战俘是不人道的,奋力阻止。

德军战俘为了保命,也反复哀求,甚至说出来 我曹希特勒这种话。

最终米勒上尉释放了这名秃顶战俘。

但小镇激战中,曾经说过 卧槽希特勒 的秃顶战俘,却已经回到德军中。

这个战俘首先在肉搏战中,杀死了那个美军犹太士兵。但这也不能说有什么不对,当时两人拼命,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德国兵不能坐以待毙。

然而,德国兵一个人下楼梯的时候,发现瘫坐在地上的厄本,就没有开枪杀他,只是从他身边走过而已。

说明,德国兵不是嗜血狂徒,还是讲道理的,知道报恩。

但是,最终的战斗时,秃顶德国兵毫不犹豫的开枪打死了米勒上位,而明明是米勒上尉释放了他。

但秃顶德国兵认为这是战争,如果他不开枪打死米勒上尉,米勒就会炸断小桥,德军就无法攻占小镇。

德国士兵受到的教育是:集体比个人重要,个人可以随时为集体牺牲。

所以,为了集体,秃顶德国兵打死米勒是必然,他也毫不犹豫。

在一旁的厄本看得很清楚,也彻底了解战争的残酷。

最终,厄本也枪杀了再次投降的秃顶德军战俘,给予报复。

这就是战争的逻辑。

《拯救大兵瑞恩》中的厄本经历了什么?

谢谢邀请,我希望能靠这个过考核了。

我们首先来了解厄本这个人的身份。美国陆军下士,他的下士臂章两拐下面有一个“T”,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T”是Technician的意思。二战片大家应该经常看到过这种臂章,说明该军人具有某项技术,枪炮技术也可以,驾驶技术也可以,维修技术也可以,不要小看这个标志,有额外津贴的哦。可是厄本,明显就是具有翻译技术,而且仅仅有翻译技术。(真是可悲。)附,这个表示仅仅在二战那几年使用,看二战片多的人才会熟悉。

从细节发现一切,这种制作极为精良的作品不会有废话和多于镜头的。

1 厄本手忙脚乱的几乎拿着一个德盔更上尉出去,上尉笑着说:“战利品?”

2 上尉问厄本德语和法语怎么样,厄本说:“德语很好,法语会带有口音。”

这两点几乎是暗示了,厄本是美国籍德裔了。二战的时候,美国甚至招收了一批日裔军队,当然只是用在欧洲战场,而德裔就没有这么严格控制了,毕竟外貌看起来差别比较少。了解了厄本是德裔以后,我们可以更细致得分析厄本了。

接下来,厄本显得和这些杀气腾腾的老兵格格不入,没有谁待见他。只有上尉和上士职业性的保护着他。这回让近乎新加入战斗队厄本心理有些温暖,而这两个人也会永远在他心里。

在一个队员死在塔楼狙击手抢下后,在下雨的小镇里面,一堵墙突然倒下,一小群德国兵和上尉的小队突然对峙了,双方拼命要求对方放下枪,并且举枪随时准备开枪,厄本突然听到那么熟悉的母语,根本就没有举枪的念头,只是大声用德语要求对方放下枪。

接下来。101师的一个上尉带着他的兵,居高临下的击毙了那些德国兵...硝烟散去,第一个镜头居然给的是厄本。(再次重复,这种极为精致的电影是不会有多余镜头和台词的。)

这个镜头非常短暂,几乎看不到,也无从在厄本的表情上分析他的内心,可是我们可以假设一下他内心会不会有这样一种想法:“也许再给我一点时间,我能说服对面的德国人。”当然,这也仅仅是我的假设。

往下看,找个了一个乌龙“雷恩”,大家用不喜欢的表情看着这个大兵,为了这个大兵,他们阵亡了一个战友卡帕佐。只有上尉和上士没有恨这个大兵,还有厄本,厄本觉得找到这个兵了,这个任务就算是完成了,他不用和祖国的人面对面开枪了,他会回到后方,绘制地图去。

在一个小教堂,短时间的休憩,下级大兵们讨论了一个问题,这是由狙击手尼克森总是能迅速入睡而开始谈论的,因为尼克森虔诚的信仰上帝,那么大兵们在说,如果上帝在外面这一边,那么我们一定会胜利。德裔的厄本只怕是想的更多,因为德国人也是信仰上帝的。

厄本甚至和上尉聊了聊,他看上尉的眼神就是无比崇拜的,要是哪个男人这样看我,我一脚踢飞他,这是新兵对班长的眼神在加强N倍。

然后往下是大家熟悉的冲突场面了,一个德国战俘祈求不要被杀,拉着厄本的衣服求救,而厄本求上尉,上尉把这个战俘放了,这一个决定差点造成哗变。

我只知道,每杀一个人,离家就更远-----米勒上尉

一直往下看,厄本对每一个大兵都保持距离,除了极度尊敬上尉和上士,基本上都是皱着眉毛的。

最后一战,他被分配给一位机枪手当补充子弹的小喽啰,他竭力的讨好,对方对他可不怎么待见,如果我没有记错,那是一个犹太人士兵。

厄本也在枪林弹雨里面跑了几个来回了,还真没有看到他腿软,也懂得在柱子后面躲子弹了,远远好过在第一次经历战斗的时候,紧紧抱住上士的样子了。可是在楼上一个犹太人和一个德国人在生死搏斗的时候,他不懂得怎么去做了,他犹豫,他彷徨,他穿着美军的衣服,他是一个德裔

怕死?也不是第一次暴露在枪林弹雨中了

拿着枪,挂着弹链,枪林弹雨中蹦跶得挺欢呢。

那个德国人,在肉搏中杀死梅里西之后看到了厄本,就看了一眼,径直走开了,没有任何要攻击的样子,这让我想到两点。

1 德裔是不是有自己的外貌专属样子。(当年《特警判官》本来打算请施瓦辛格主演没后来考虑到片子过于极短,不宜叫德裔的施瓦辛格主演,才换了史泰龙。德国人靠面貌就可以区分德国人和犹太人------至少我这个脸盲做不到。)

2 欧战是不是有很多这样的德裔美军,在放水,至少美军在对待德国战俘上面算是比较文明的。

还有一点要澄清,上尉放走的那个德国兵和最后射杀上尉的德国兵是同一个人,而杀死梅里西的是另外一个德国兵。

接下去,德裔的厄本不知道是德国兵有意放水还是运气好,没有被发现。可是他目睹了那个,就是那个自己求米勒上尉放走的德国兵,开枪射击上尉,打中了。

这就不是国籍,德裔,恩仇能说明问题了,这里做一个调查,当过兵的读者请回答:你的乡亲杀了你的班长,你会怎样?

厄本,将成为你今生最后发出的音节

德裔的厄本马上枪杀了这个杀死上尉的德国老乡,至于其他老乡德国兵,被他放走了。

怎么评价厄本,看完大家自己想想。经典巨作不是靠着特效或者是小鲜肉的容颜,而是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去分析......

《拯救大兵瑞恩》中的厄本经历了什么?

厄本是一名没在战场上开过枪的翻译兵,他被米勒上尉(汤姆汉克斯)选中加入了八人拯救小组。在这八个人当中,只有他没有实战经验,没经历过被敌人屠杀和屠杀敌人。

在保卫大桥之战中,厄本负责运送弹药,厄本因为恐惧而紧张。

一支接一支的烟和被散落的弹药,是厄本内心极为紧张的表现。

第一次送弹药的任务,厄本完成得很顺利。

但是敌人一下子增多了,厄本的恐惧战胜了勇敢——他抱着弹药躲在钟楼下,被吓得不敢动。

钟楼上的战友的弹药用完了,只能和敌人肉搏。

他懦弱地瘫坐在楼梯上哭泣却不敢冲进去救战友。

听着战友被残忍杀害的声音,眼睁睁地看着杀死战友的敌人从身边经过,他双腿健康却站不起来,手里握着枪却举不起来,这是何等的恐惧和懦弱啊!

厄本真正的转变在于亲手杀了俘虏。他破坏了自己的规则,他曾经阻止过上尉枪杀俘虏,但最后,他杀得非常坚决。这说明厄本变了。当一个战士开枪打死第一个人时,他才成长为真正得战士。仇恨给了人力量。从厄本杀人开始,他就不再是那个懦弱、害怕、害死战友的那个厄本了。厄本会杀越来越多的敌人。就像米勒说的一样,自己显而易见是个老师,但在战场上,谁有猜不到他的职业,战争肯定改变了他。战争也改变了厄本,他杀的人越多,就离原来的厄本越远,离自己的心越远。

《拯救大兵瑞恩》中的厄本经历了什么?

我不知道你所指的经历了什么是什么,因为厄本曾求情放了那个德国士兵,但是德国士兵开枪射杀了厄本的战友,还击中了米勒上校,他开枪直接击毙了那个德国士兵为了体那几个战友报仇,毕竟因为的仁慈导致了战友的牺牲。也为了自我救赎。

《拯救大兵瑞恩》中的厄本经历了什么?

头条有毒,昨天晚上刚从新看了一遍,厄本什么时候看什么时候生气,但冷静的想想,没上过战场,没杀过人这样已经不错了,弄不好有的人还得尿拉一裤子,我没上过战场没准第一次就得拉,估计厄本经历过救瑞恩这次行动后回成为一名老兵,文武全能的老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