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中国的统一战争大部分是从北往南打的?
这个问题之前有过类似回答,窃有几点看法,不足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①纵观历史长河,历朝历代建立南方的王朝或政权基本都是利用长江天险或者山势阻隔,从而达到割据一方的目的,不如北方地形短时期实现区域统一。但是,也有例外就是明朝朱元璋在消灭陈友谅、张士诚势力后,实现南方区域的统一;这在其他时期,南方王朝或政权很难达到的,而北方王朝很容易实现北方区域的统一。
②南方的割据政权基本都很短命,政权更替频繁,基本是经常墙头变幻大王旗,这样就注定缺少稳定的政治环境,致使缺少强大的军事力量,也就导致对被扩张非常困难。纵使有北上封狼居胥的雄心,也落得个元嘉草草,仓皇北顾的结局。
③每逢乱世,北方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大量移民开发南方;基本每次战乱,南方都能迎来一次移民大开发。所以,南方相对全国形势而言,经济更加富庶,民众更加渴望安定,统治者也多沉迷于享乐,进取心不足;而北方处于经济破坏,民众、统治者都渴望统一。
④地利原因也是重要因素,南方政权北伐基本都以失败告终。首先,南方军对北伐依靠船只、步兵,这就受到地形限制,行动没有北方的骑步兵迅速,也造成后勤补给困难;也只有明朝朱元璋统一南方,举南方之力北伐元朝失去民心政权,才能成功。然而,北方军队南征,明朝朱棣一支骑兵迅速南下,攻占南京就完成了政权更替的目的。
此外,还有别的原因,笔者由于知识所限,就不一一列举了,请大家补充。
为什么古代中国的统一战争大部分是从北往南打的?
在此之前回答过两次类似的问题,今天就在做一次补充吧!
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从北向南打的一般都是成功的,而从南向北打的不是半途而废就是不够彻底。
事例我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在我以前的问答里都有详尽的说明。
我在此不妨再多嘴一次,1949年的长江对峙,国军注定会失败。
第一,是在南京建都的问题,第二是一个在南一个在北。
查一下中国历史就知道了,但凡在南京定都的王朝有几个是强大和长久的。
中自古以来只有西安、洛阳和北京才是王者之都。
而古时的中原王朝所收到的威胁也都是来自于北方,至于南方嘛!大家可以百度一下,从来就没有产生过。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个原因?
除了我们不能确定的风水学和阴阳学是否真的存在之外,地理上的环境也大概是其中之一吧!
大家都知道,在长城以北都是春小麦,而长城以南则都是冬小麦,如果再往南的话,环境是越来越是以生存,如果到了海南岛则是一年可以种三季农作物。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这说明在北方地区的生存环境是非常的恶劣的,而南方的生存环境是非常适宜的。
在南方,只要人们的手稍稍勤快一下,就可能不会挨饿吃得很饱。
而在北方地区,人们都通常要比南方人付出数倍的努力,但仍然要比南方人生活的要艰难。
除去吃的之外,在穿着和居住上环境也比南方付出的努力要多,而仍要比南方人艰苦。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北方的人们其生存环境要比南方的人恶劣的许多。
久而久之,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北方人比较强悍的性格。
除了性格比南方人要强悍之外,在北方的人们在体制上也要胜过南方人。
由于北方人生存环境恶劣,所以打仗也比较多,而南方人的温饱问题一般都容易得到满足,很少有大的战争发生。
在古代的中国,从汉代的匈奴、再到后来的突厥、女真、契丹和党项人,都是来自于它的北方。
按道理说中原王朝的文明程度和人口数量都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数倍,但真正打起仗来中原王朝却颇感吃力。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农耕民族的衣食住行问题很容易解决,而那些游牧民族就不是这样了。
他们每一天的生活都几乎是生活在紧张激烈和生死存亡的考验上,如果没有一种强悍的性格那么等待的就是死亡。
在北宋的靖康年间,为什么区区几万金兵就攻克了大宋王朝的都城、俘获了徽钦二帝?
电视剧中金国皇帝说的非常的清楚:你们生活富足,就知道斗鸡玩鸟、吟诗作对,还有不亡的道理么?
女真族生活无着,每天不是骑马打猎、就是想法猎取活物维持生计,不强悍能行么。
而中原王朝的人们,农耕生活很容易就能养活全家,所以他们不必要去骑马射箭,不必要每天都挣扎在贫困的边缘。
打个比方说,一般的肉食动物的智商都会远高于草食动物。
这是因为草食动物只要抬抬腿张张嘴就可以吃到食物,它不必要去磨练自己的大脑。
而肉食动物呢,它吃的是肉食,吃的是能动能跑的动物,它如果不动脑子就会挨饿。
于是久而久之,肉食动物的智商要比草食动物的智商要高出不少。
就因为北方地区的生存环境要比南方恶劣的许多,所以便由此造成了性格和体制上的强悍。
这大概就是北方在和南方打仗时,北方军队占据上风的原因吧。
为什么古代中国的统一战争大部分是从北往南打的?
谢谢邀请!回顾历史,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战争确实是从北往南打赢的较多,究其原因,应该是各种因素相结合的产物。
首先是气候因素,北方相对来说寒冷,冬季比较漫长,而南方温暖湿润,气候差异让从北方往南方比较容易,易于作战。而从南方往北方攻击时受气候影响较大,若是冬季作战,一士兵身体难以承受北方的寒冷干燥,二补给更为困难,因此便不大容易成功。
其次是战马因素,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北方适合养马,尤其是在草原地区。冷兵器时代,战马作用极大,野战中骑兵面对步兵有绝对优势,倘若步兵打不过骑兵那就很难逃脱全军覆没的结果。
再就是体型因素,由于地理环境不同,中北方主食小麦、高粱、小米等高蛋白食物,再往北的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而南方主食大米,长期的饮食习惯差异造成北方人相对体型粗犷高大,南方人相对精小苗条。而在冷兵器时代,体型差异对战争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而且还有一点北方士兵对南方细食很容易适应,补给相对容易,但南方士兵到北方则很难适应粗粮,这将进一步影响战斗力。
最后是经济文化因素,北方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同样也是中国封建文明的经济中心,北方的人口和经济实力都占据绝对的优势,所以从北往南的战争更容易打一些。
为什么古代中国的统一战争大部分是从北往南打的?
谢邀历史上除了朱元璋打败了蒙元以外,统一战争军都是北方打败了南方。就连近代中国革命也不例外。辛亥革命兴起于南方,但革命的最终成果却被北方军阀集团窃取。中国共产党的武装起义也发生在南方,但最终还是转移到北方以北方为基地,南下统一了中国。无论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现代热武器时代,从北向南的特点并没有改变。一、中国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北方比南方更有战略优势
中国的古代是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国家,所以谁占有的陆地地形、范围、资源更有利,谁就处于战略主动地位,海洋不算战略纵深。中国东部与南部皆是海洋,遭遇北方军事打击的时候没有退路。而北方在古代长期属于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关卡一应俱全。所以南方的北伐一般收效不大,而北方势力的南侵则相当致命。南宋北伐的无功而返和最终灭亡就是最好的证明。
二、北方长期有经济和人口的优势北方的中原地区作为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到宋朝之前都没有受到过挑战。长期以来这个地方经济繁荣、人口集中,是任何一个与以中央王朝自居的政权必须要得到的地方。虽然说从宋朝开始经济重心开始逐步南移。但北方拥有的人口优势和经济优势仍然不会落后。
北方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游牧民族南下,其民风变得更加彪悍,侵略性也变得更强。
三、重要的战略资源北方明显优于南方冷兵器时代作为最主要的战略资源战马主要出产于西域和草原地区。即使在汉朝北极匈奴的时候,也是由于得到了西域的良马之后,才建立起了与之能抗衡的骑兵队伍。在古时候骑兵对于步兵来说,就相当于今天的空军对陆军。所以谁有强大的骑兵队伍谁就是进工方。北方地区很早就得到了战马资源,而江南政权并没有掌握这些资源,拥有的仅仅是农耕马。战马与江南的农耕马是完全两码事。
有一句话叫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错误是远征莫斯科,的确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没有成功。冬季是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的人类发动战争最大的障碍之一。南方的军队基本没有把握能在冬季攻占北方地区。在欧洲也一样,日耳曼人南下的时候照样吊打文明程度更高的罗马帝国。
综上,历史上南方北伐难胜,北方南侵则更易成功,几乎均有北方政权统一天下,绝不是偶然巧合,而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人口、文化、地理位置、资源等多个方面的条件来决定的。
为什么古代中国的统一战争大部分是从北往南打的?
这个问题不对吧,单以古代王朝来说,明朝的大一统是由南向北的。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其实我们可以结合一下中国历史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对抗史,这在历朝历代可谓屡见不鲜,诸如汉之匈奴、唐之突厥、明之蒙古!
要知道游牧民族并没有固定统治一地的天赋,不然元朝也不会不足一百年便亡国。
那么游牧民族为什么要南下侵袭呢,主要还在于他需要获取农耕地区的粮食,而在这个过程,往往是贸易不成便是战争。
在这个战争过程中,很明显北方的城池发展,还有军队的发展,骑兵的应用,自然是比之南方先进了太多。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为什么大部分都是由北向南统一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北方的发展还有武力碾压了南方。
至于为什么朱元璋可以北伐成功开国呢?
主要是因为北方不可能一直占据领先地位,自西晋五胡乱华以后,中国历史上进行了第一次衣冠南渡。唐朝在安史之乱以后,进入了藩镇割据互相征战的时代,这时期相对来说南方更加稳定,因此自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十国,开始了第二次衣冠南渡。
到了北宋灭亡以后,随着南宋在南方偏安一隅,历史上又开始了第三次衣冠南渡。
经过三次衣冠南渡以后,南方的发展其实已经和北方持平了,甚至在经济上超越了北方,成为了经济中心。
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所以在元末朱元璋先统一江南,占据了这个经济中心和大粮仓,拥有了经济实力。
再加之当时已经发展到明朝军队已经开始广泛运用火器,所以综合因素之下,明太祖朱元璋自然完成了封建社会中唯一一次的北伐成功,是自南向北的统一了中国。
现在大家看明白了吧?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为什么古代中国的统一战争大部分是从北往南打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个非常大的问题。
简单说一说。
1.古代大部分时期,北方经济好于南方。
三国时期,虽然北方有了大乱,人口锐减大部分,但魏国人口仍然有500万以上。
相反,东吴控制中国东南部,国土面积不小,也只有200多万人口,不到魏国一半。
其实因五胡乱华的影响,北方人口逐步朝南方转移。
即便如此,南方人口多余北方,也是唐代安史之乱以后才有的。
但此时北方经济尚还算可以。
真正要到北宋开始,南方经济才逐步超越北方。当时北宋所在的河南,已经需要依靠南方的大量漕运维持经济。
到了南宋败退到长江以南,南方经济才彻底超越北方。
同时,北方自然条件逐步恶化。
以陕西为例,到了宋元自然条件已经严重恶化,明清更是变本加厉。陕西全省当时已经没有大片的森林,不是被砍伐殆尽,就是毁于自然灾害。
战争和经济有密切关系,经济强盛自然有战争的本钱。所以古代在明代之前,多是从北方攻打南方。
2.北方盘踞游牧民族
古代的蒙古高原、西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都盘踞着大量游牧或者渔猎民族。
这些民族都比较强悍,又在中央政府无法控制,汉族居民不愿意居住的地区。
这些民族虽然往往只有几百万人,却能编组几十万部队。
而中国古代通常国家常备兵力也不过几十万,加上愚民政策,老百姓对国家死活不太关心,就形成了北方游牧民族大举入侵南方的情况。
3.古代的南方并不怎么样
中国古代的南方,其实主要是两江(管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和湖广(湖南湖北),一共也就5省而已。
福建游离于核心省份,因为山地长期和外界隔绝。直到抗战时期,连日本鬼子都不乐意全面进攻福建,觉得没有太大经济和军事意义。
至于两广在古代都是蛮荒之地,广东也是近代搞对外贸易才真正发展起来,广西今天都没发展起来。
云贵就更惨,明朝改土归流,才真正控制住了整个云南和贵州。
而两江和湖广中,江西并不发达、安徽也好不到哪里去,湖南也是明代后期才发展起来,真正富裕的就是江浙和湖北。
可是,湖北汉江平原经常遭水灾,非常不稳定。
说白了,古代南方主要靠江浙地区,直到宋代以后其他省份才逐步发展强盛。
单单靠区区江浙,哪里能够和整个北方抗衡。
4.骑兵和平原的作用。
无论北方打南方,还是南方打北方,都无法绕过北方的地形。
北方黄河以北地形大体平坦,适合骑兵发挥威力。
在古代,如果没有强大的骑兵部队,南方军队即便再擅长山地战和水战,也无法有效占领北方。
以三国为例,曹军在赤壁被孙权、刘备的水军杀的落花流水。
但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部队只要一向北攻击就原形毕露,无法有效突破。
再看金兵和蒙古兵的对抗,金兵即便以数倍甚至十倍兵力,往往也被蒙古骑兵杀的站不住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