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工头陀到底是出自哪里?他有着怎么样的故事?
黄老邪解读金庸武侠,点击关注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火工头陀出自少林寺,本是少林寺香积厨灶下烧火的伙夫,因为不堪被少林寺部分和尚欺负,他偷学武功,大闹少林寺,搅弄风雨。
少林寺火工头陀。火工头陀,少林寺香积厨灶下的一名伙夫,由于地位低微,在少林寺经常被欺负。少林寺看管香积厨的和尚,是个爆脾气的家伙,对火工头陀动不动便是拳打脚踢。那和尚身在少林寺,自是会些武功,下手比较重,好几次都把火工头陀打的吐血。
火工头陀不堪受辱,心中便恨上了少林寺的所有和尚,积怨之下,便打算去偷学少林武功。少林寺被誉为“天下武学之源”,寺里僧众个个会武功,这也给火工头陀偷学武功提供了方便。
火工头陀武学天赋极佳,并且极其努力,二十多年后竟然练成了极其上乘的武功,成为当世一流高手。由于长期受辱,积怨之下,火工头陀变得阴霾狠辣。他隐忍不发,直到自认为武功已经不惧少林寺任何人后,才出来大显身手。
少林寺一役衰弱。火工头陀大闹少林寺。
在第一次华山论剑之前,少林寺发生了一件大事,便是“火工头陀事件”。在一次一年一度的达摩堂大校时,火工头陀站了出来,他大骂达摩堂苦智禅师和少林寺众弟子,说他们于武学一道狗屁不通。
众弟子大怒,上去与他动手,结果都是三拳两脚便被击败了。火工头陀积怨已久,出手异常狠辣,凡是与他交手的少林寺弟子,都是断胳膊断腿的。达摩堂首座苦智禅师见他使得全是少林寺武功,并非别派武功,又惊又怒。
苦智禅师问明原由后,亲自出手要制服火工头陀。二人斗了良久,终究是火工头陀武功要稍逊一筹。在斗到最后时,火工头陀以被苦智禅师按住死穴,只须内力一发,火工头陀便要丧命。但苦智禅师惜才不愿就此将火工头陀杀了。
于是苦智禅师使出了一招“分解掌”,是停手罢斗之意。可是火工头陀武功都是偷学来的,根本不懂这招武功,而且他还以为是一招极其厉害的杀招。火工头陀以为自己要死了,于是全力一招打算拼命。
火工头陀双拳齐出,把没有防备的苦智禅师打的重伤垂死,当晚便去世了,而火工头陀也趁乱偷偷跑了。苦智禅师圆寂,少林寺众僧正在悲伤中,火工头陀突然想起自己还有仇人在少林寺,当晚他又偷偷的溜了进去,把看管香积厨的和尚以及平时跟他有仇的几个和尚,全都打死了。
少林寺衰弱。
少林寺得知火工头陀去而复返,全寺上下震怒,派出几十名高手出寺搜索火工头陀。但是找遍大江南北也没有找到他,火工头陀便像是在人间蒸发了一样。而少林寺内部高层,却因为这事大起争执,罗汉堂苦慧禅师一怒之下远走西域,在西域开创西域少林派。
经此一役,少林寺武学衰弱,以至于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都没有怎么出场。自此少林寺定下寺规,凡是不得师授私自偷学武功者,发现后重则处死,轻则挑断全身筋脉变成废人。
火工头陀远走西域,开创“金刚门”。火工头陀逃出少林寺后,自知少林寺势大,在中原是待不下去了。于是他决定跑到西域去,以免被少林寺和尚给抓了。
他去到西域后,继续苦练武功,之后在西域开创了一个门派,叫做“金刚门”。后来金刚门投靠蒙古朝廷,成为朝廷专门用来对付中原武林人士的一股力量。在后来赵敏手下的阿二、阿三以及偷袭张三丰被打死的刚相,都是金刚门的弟子。
而金刚门所学的武功便是少林派武功,就是当年火工头陀从少林寺偷学的武功,如“大力金刚指”、“般若金刚掌”,武当派俞岱岩和殷梨亭就是被“大力金刚指”所伤,刚相偷袭张三丰时,用的就是“般若金刚掌”。
【本文完】
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我是卓尔不群黄药师,欢迎关注!火工头陀到底是出自哪里?他有着怎么样的故事?
火工头陀真名无人知晓,年幼时被少林寺收养,因悟性不高且毫无慧根,竟无一人愿意收其为徒,后厨一名僧人见其可怜,便让其在后厨帮忙做一名火工,然而这一举动直接让少林寺衰弱了近百年之久。
火工头陀本家境殷实,可十岁时突遭变故而导致家道中落,至此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在路过少林寺时因好几天都没有讨到吃食而晕倒在路旁,等他醒来时却已发现自己一处禅院中,原来是下山购买物品的一个后厨老僧救了他。
火工头陀得知这一切之后心中感激不已,如果没有这老僧自己或许再也醒不来了吧!
待吃饱喝足之后火工头陀就想与老僧告别,然老僧却看出他早已无家可归,与其四处流浪到不如就留在少林寺也好,火工头陀一想也是如此,至少留在少林寺还有吃食,离开之后自己真的不知道往哪里去。
决定留下的火工头陀当即谢过老僧,可火工头陀是否留下老僧说了不算,这件事还得去告知主持,看看主持是什么意见,如果火工头陀真的与少林寺有缘,那即可留下。
可火工头陀的悟性真的很一般,对于主持考究的问题基本上答不上来,虽有心留下他,但无奈火工头陀并不适合出家为僧,可老僧对火工头陀实在于心不忍,一再请求主持网开一面留下火工头陀,就算悟性不高到后厨做一名火工厨子也是可以的。
挨不住老僧的请求的主持最终答应了让火工头陀留下了。
大概也是看在老僧也年老体弱了,这后厨的事情多给他一个帮手也是不错的。
就这样!火工头陀得到了一个厨子的职位,由于并没有正式加入少林寺,火工头陀并没有法号,也没有名字。
火工头陀在进入少林寺后厨的前面三年是过得很不错的,这后厨的事情虽然很苦,但有老僧的照顾也到也比之前流落街头强得多,至少他是能够吃得饱饱的,不用在为挨饿发愁了。
三年很快过去,就在火工头陀逐渐适应少林寺的生活时,老僧却撒手人寰离他而去,这让他刚刚感觉到温暖的老僧就这样不在了。
日子还是要过的,后厨又重新分配了一个管事过来,火工头陀作为之前管事的得力助手,这次自然也被划为新管事的助手,这对火工头陀来说原本是好事,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新来的管事就是看他不顺眼,亦或者认为他本就不是少林寺的人,只是一个俗家火夫而已。
这管事也是欺人太甚,对火工头陀不仅拳打脚踢,四处找茬,还对火工头陀欺压隐瞒,让火工头陀在一次诵经大会上受到了处罚,什么克扣份额这些事情也司空见惯了。
所谓泥人还有三分火气呢!火工头陀长期受到这个新管事的欺压也是忍不可忍了,忍不了怎么办?反击吗?
火工头陀可没有这个本事,这新管事可是会功夫的,这一身功夫拿出来也不是泛泛之辈,火工头陀想要反击无异于徒劳无功,这管事也是看火工头陀毫无武功才给欺压,换做那些武功高强的僧人他早就点头哈腰赔笑脸了。
火工头陀在管事身上看到了武功的重要性,只要他会武功,并且只要武功超过了他,那这些还是问题吗?
化压力为动力,火工头陀也是一个心机城府颇深的人,他懂得隐忍,也懂得学习,但凡是自己没有的、不会的都想办法去学习,借助火工厨子的身份,他在进出少林寺练武场时都会减慢脚步,把其他僧人练习的武功的暗暗记于心中。
等到了夜深人静时火工头陀才按照白天的记忆练习这些招式武学,火工头陀这种过目不忘的本领让他学习武技的速度越来越快,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火工头陀在少林寺借助厨子的身份暗中学习了二十年的武功。
火工头陀的悟性虽然不好,但他在武学方面的理解却天资过人,这也可能是其他人没有预料到的。
在火工头陀三十五岁这年,察觉时机成熟的火工头陀决定开始自己的计划,他已经忍了这个新管事二十年,现在他自认为武学方面已经超过对方了,等解决此人之后就逃出少林远走他乡,以自己这一身武学到哪里还不能混一口饭吃?
事实也是如此,这个后厨管事的确已经不是火工头陀的对手,他很轻易地就拿下了对方,只不过在这过程中出现了一点小意外被少林寺发现他的事情,此时火工头陀想要逃出少林已然困难重重。
在众多僧人的包围下火工头陀还是突出重围,就在关键时刻少林达摩堂的苦智大师到场了,在了解前因后果之后苦智大师决定先擒拿火工头陀之后在另行安排,可火工头陀一看苦智大师都来了,心中暗叹不妙,这苦智大师乃达摩堂首座,苦修武学五十年往上,自己也才修炼二十年,如何是苦智大师的对手?
火工头陀不想落入苦智大师手里,在火工头陀看来自己已经灭掉了管事,打伤了众多僧人,这个坎是怎么也过不去了,眼看苦智大师双手擒拿过来,火工头陀使出十二分的掌力对轰而去,想寻找一线生机逃出少林寺。
然苦智大师虽然看出火工头陀武功不错,但底子并不稳定,直接想以分解掌化解火工头陀的掌力在擒拿,这一招擒拿并无威力可言,只求擒拿到手。
可火工头陀并不识得这擒拿分解掌,只认为是苦智大师对他使用少林绝学,心急之下火工头陀使出了大力金刚掌,苦智大师一只手收不回来,中了火工头陀的掌劲,而火工头陀见一击即中,想也不想就越墙而走。
苦智大师本不想伤害火工头陀,最后却被火工头陀伤害,而苦智大师也因此圆寂。
火工头陀逃出少林之后因害怕少林追击,特地离开中原武林去了西域,火工头陀凭借着这一身武学在西域也混得风生水起,在到达西域不久之后就创立了金刚门,门人逐渐扩大,火工头陀成为了一门之主,这个时候少林寺想要对付火工头陀也得掂量掂量了,毕竟火工头陀可会拉着整个西域武林一起。
这个金刚门火工头陀的传人也就是后来投靠汝阳王府的阿二、阿三,武功内力都很不错,两人在汝阳王府也颇受到重用,成为了赵敏的家臣。
而少林自然也不会就这样放过火工头陀,自苦智大师圆寂之后,少林另外一位苦慧大师为了替苦智大师寻回公道,带着自己一脉离开了少林到西域驻扎下来,看看能否有机会除掉火工头陀,可惜苦慧大师在西域建立了西域少林之后的几十年也没有在遇见火工头陀。
火工头陀在创立金刚门之后似乎消失于江湖,西域少林寻找了几十年也没有得到什么音讯。
结语:火工头陀以一己之力分裂了少林达摩堂两位高僧,苦智大师因他而圆寂,苦慧大师因他而去西域,中原少林也因此武学受到阻碍,直接衰落了将近百年之久,不得不说火工头陀是因,但他的经历也是果,如果火工头陀当初识得苦智大师手下留情,估计也不会有这么多事了,但事情谁又说的准呢?
图:均来自网络
火工头陀到底是出自哪里?他有着怎么样的故事?
我是古山青衣客,我来回答。
火工头陀出自少林寺厨房,导致少林寺百年衰弱,也导致了张三丰远走武当。
厨房里的火工头陀,悲催往事。他本是一名伙夫,本本分分,也许会就此度过一生,奈何他的顶头上司,主管厨房的和尚,性情暴躁,没事干,就无缘无故对火工头陀拳打脚踢,他有武功在身,出手就重些。
三年间,被打得接连吐血三次。
厨房里的火工头陀,忍辱负重。火工头陀,也不是好惹的,被打了,也不反抗,也不抱怨,只是在暗中偷学武功。
少林寺什么地方?天下武学之宗,很多和尚都会一些武功,偷学起来也方便,这一学,火工头陀便偷学了二十年。
他倒也是极为能忍受,虽然练就了上乘武功,但被上司打时,也绝不反抗,默默忍受,直到觉得自己的武功胜过所有僧人时,才出来展示。
厨房里的火工头陀,铸成大错。达摩堂大比武时,火工头陀出来找茬,参与比武,出手十分狠毒,其他人比武,点到为止,他出手,非死即残。
达摩堂首座苦智禅师,出手与其比武,犹豫手下留情,两人竟然相斗了五百会合。苦智禅师将他制住,只要内劲一吐,便能立刻要了他的性命。
但是苦智禅师爱惜他全心学习,不忍伤他性命,于是施展了“分解掌”,意思是两个人就此退开,不再打了。
哪里知道,火工头陀偷学武功,没有人指点,误会了苦智禅师,将“分解掌”当成了“神掌八打”中的“裂心掌”,以为苦智要取自己性命,飞身扑上,双拳打出,苦智想反应,已经来不及了,圆寂了。
火工头陀逃走,少林衰弱近百年,张三丰远走武当。火工头陀趁乱逃走。
因为此事,少林寺僧众内部起了争执,罗汉堂首座苦慧禅师,一怒之下,远走西域,开创了西域少林一派。
少林自此没落百年,更是定下规矩,不得偷学武功,一经发现,重则处死,轻则变为废人。
张三丰因练习郭襄相赠的铁罗汉武功,对抗何足道,引出少林这段往事,觉远带着二人逃跑。
此后,张三丰远走武当,潜心练武,开创与少林齐名的武当一脉。
我个人观点,综上所述,这就是苦头陀的事迹,导致少少林寺衰弱百年,这也是《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少林寺几乎没出场的原因。因火头陀之事,少林定下的规矩,导致张三丰远走武当,开创武当一脉,终成一代神话。火工头陀到底是出自哪里?他有着怎么样的故事?
火工头陀能够开宗立派,绝对不是一个粗鄙之人,而且他十分懂得隐忍,苦心孤诣,看得出来,他也绝非一个目不识丁的莽汉。
当年火工头陀家道中落,又被仇人追杀,千辛万苦跑到少林寺。因为他早就听说少林寺出家人慈悲为怀,会好好善待他的,到时候他在少林寺拜师学艺,武功有成后就去报仇。然而,他想的还是太简单了,少林寺是天下第一大寺,没有关系根本拜不入他们门下,除非有师父愿意收你。可是那时候的他哪里有资格接触可以收徒弟的少林僧人呢,百般缠磨下,好不容易谋得一个火工杂役,他想着以后再有机会转正。
但是,他还是太天真了,杂役就是杂役,一开始拜不上师父,以后就更加没有机会了,不过少林寺好歹是个避难所,还有的温饱,他就忍了下来。但积香厨的僧人可不是什么善茬,他看这人年纪轻轻,白白嫩嫩,没事就想打听点转正当正式僧人的事,那些僧人想你是什么玩意,还想当僧人,愈发的看他不顺眼。时不时没事找事,非打则骂。没多久,本来的白嫩少年就被折磨成一个胡子拉碴,蓬头垢面的粗汉,被人唤作火工头陀。
这火工头陀本来是个读书人,对面子荣辱看得极重,可是对方是一个肥头大耳的和尚,还会武功,自己压根无法反抗,只能怒目相对。那和尚看他不服,下手更重了,居然打得他几次吐血。 火工头陀从来就是个有心人,他发现每天早晚武僧们都会在固定场所修炼,也没有说什么禁止观看什么的。他们一起做杂役的的几个人路过驻留,也没人在意。他想都说少林武功天下第一,自己就算学点花架子锻炼一下身体也好,起码增加一下抗击打能力。于是他白天看和尚练武,默默记住招式,半夜就找没人的地方自己悄悄练习。练了大概一年左右,他发现果然成效显著,那积香厨的几个肥秃打自己的时候,身上居然没有那么疼了,也不会在吐血了。
火工头陀就这么练了两年,他曾经在劈柴的时候小试身手,居然一连劈断几根粗树枝。那些大和尚偶有动手他也见过,他相信凭借自己现在的实力,打败其中任何一个积香厨僧人都不在话下,激动的恨不能立马杀出去。可是他很快冷静下来,他现在可以击杀一个僧人,但是他们联手肯定抵挡不住。何况积香厨的僧人武功在少林寺就不入流,还有专门的武僧,更有诸多长老等等,跟那些人一比,他差距太大了。与其现在出去拼命,倒不如再去学习更多的少林武功,等到自己高于所有少林僧人的时候再出手也不迟。
有了目标的火工头陀变得温和起来,对待暴打他的僧人突然低眉顺眼起来,那些和尚只道把他打服了,逐渐失去了打他的乐趣,后面他挨打的次数居然越来越少起来。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学会了少林寺的基础武功,还学会了龙爪手,大力金刚掌等诸多上乘绝技。 那个时候少林寺管理还是比较开放的,经常有长老一辈的出来印证武功,比武切磋,火工头陀看了不少,获益匪浅,而且这么看多了,逐渐就看出自己跟他们的实力对比,做到了知己知彼。
后来他自觉武功足以击败少林寺所有高手,就伺机跳出来,痛斥少林和尚残暴不公,一连打伤诸多少林高手。然而他有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外功强悍,内力修为很浅,遇到少林顶尖高手苦智禅师出手居然不敌。苦智禅师是个有道高僧,看他修为不易,就准备放他一马。但是火工头陀压根就不信少林寺有好人,误解了苦智的好意,居然打死了苦智。少林寺方寸大乱,火工头陀趁机逃走。
火工头陀本来是个有知识有志气的年轻人,在少林寺忍气吞声这么多年,现在武功大成,自然要做一番事业。这个中原是没法呆了,因为少林寺四处追杀他,于是他跑到西域。
虽然他痛恨少林和尚,然而多年的苦行僧般的生活让他习惯了和尚生涯。而且他颇有想法,这开宗立派是需要本钱的,当年在少林寺,香火钱有多肥他不是不知道,于是他筹划创立了金刚门。一边收徒教武一边传佛,本来火工头陀佛法只知道一点皮毛,但是他武功厉害啊,不少有头有脸的人物都会派人来学武,香火也就日益旺盛,金刚门一直维持着不错。 由于身在西域,不少门人弟子都是当地土著,后来发展多年,金刚门逐渐跟蒙古权贵交好,势力更加厉害,赵敏的手下阿二阿三刚相什么的皆出自金刚门。火工头陀可以创立一个门派延续上百年,可以说是及其厉害了。
火工头陀到底是出自哪里?他有着怎么样的故事?
金庸武侠中,总会出现一些并未真正没出场,却又对当世武林影响重大的一些已逝高手,“射雕三部曲”中这样的人物更多,比如黄裳、独孤求败、斗酒僧、王重阳、林朝英等等。《倚天屠龙记》小说中出现的火工头陀也是这样的人物,他对后世武林最大的影响,莫过于一战让少林武学衰落,失去武林泰山北斗的地位近达八十年之久。还有一个便是他创立的“金刚门”一派,改变了西域武林的格局。火工头陀或许不是少林武学衰落的罪魁祸首,少林武学的衰落是自作自受。
羽菱君在之前的一些文章中,曾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少林武学一派的衰落并不是从“火工头陀事件”开始的,其真正的根源是始于扫地僧。原因是受扫地僧“崇佛抑武”思想的引导,少林出现了一股潜修佛法之风,“要想武学有为,必先佛法有成”的观念,反而成了少林僧人对高深武功追求的思想束缚,导致少林武学陷入固步自封的泥潭,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火工头陀的出现,只不过是让这段衰落期火上浇油的一个爆发点而已。
火工头陀的武功是偷学而来的,并没有正式的师承传授。他本是少林香积厨的一名烧火的服事僧人,按道理应是能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也定有强弱的不同群体,有是非还有强弱之分,就会有恃强凌弱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即便是佛门少林,方外的净土,也未能避免。香积厨中火工头陀这样的弱势群体代表,就遇到一个恃强凌弱的管事僧人,仗着他管事的身份和武功,动不动就对头陀殴打施辱,三年间就被打到吐血重伤的就有三次,其他的小伤不计其数。想来应当是他投诉无门,变动了偷学武功的想法。
原来这头陀在灶下烧火。监管香积厨的僧人性子暴躁,动不动提拳便打,他身有武功,出手自重。那火工头陀三年间给打得接连吐血三次,积怨之下,暗中便去偷学武功。少林寺弟子人人会武,要偷学拳招,机会良多。他既苦心孤诣,又有过人之智,二十余年间竟练成了极上乘的武功。但他深藏不露,仍不声不响地在灶下烧火,那监厨僧人拔拳殴辱,他也总不还手,只内功已精,再也不会受伤了。《倚天屠龙记•第二章》在《倚天》小说中看火工头陀,羽菱君总会想到《天龙八部》中的虚竹犯戒回到少林接受劳改一事。里面的管事僧人缘根也是对虚竹殴打施虐,表面上是教训虚竹让他改过,实际上却是妒忌他“大鱼大肉、烂醉如泥的淫乐”。可见少林中仗势欺人,恃强凌弱的现象是历来都有的,这也是许多读者,对少林派印象不好的原因之一。只不过虚竹当时认为自己罪孽深重,缘根打他辱他,他认为是在减轻自己的罪孽,因此他根本没有反抗,连运功抵御都没有。
可积怨已深的火工头陀却不一样,在他自认为武功有成之后,就在之后一年的中秋达摩堂大较中出头,连败达摩堂九大高手,九名僧人断臂折腿,无不身受重伤。要知道火工头陀的武功是偷学而来的,只是凭着他过人的天赋才练就了一身极高的武功,虽说达摩堂高手们是同门较艺点到即止,但刚开始一两人可能还是,随着这一两人被头陀重伤,余下与之交手的人还会手下留情吗,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可见当时的达摩堂和罗汉堂,在苦智和苦慧之下的两堂高手,其人数和武功水平有多么的不达标。一个偷学武功,外富内贫的头陀,就能让少林寺的武学竟尔中衰数十年,火工头陀真的是这段衰落期的罪魁祸首吗?
所以说,假如没有火工头陀,在武学道路上已在沉沦的少林,也会必不可免的出现严重的衰落,火工头陀的出现只是加速了这个进程而已。而且以少林中并非真正的方外净土,恃强凌弱之事的频繁出现,即使没有火工头陀,也会发生其他的种田、洒扫、厨工、土木粗活的这些服事僧人,偷学武功反抗压迫的事情,只不过这个人恰好就是火工头陀罢了。
火工头陀虽然生性阴鸷,但他的武学天赋和才华,却是过人之处。火工头陀的武功是偷学而来的,但他在远逃西域之后,创立“金刚门”后传下的一派武功,在外功方面的造诣,却完全不输于少林正宗。他的后世徒孙,赵敏手下的阿三,以“大力金刚指”对阵少林“四大神僧”之一的空性大师,指力对指力,竟破了空性的“龙爪手”,还割下了他的首级。要知道空性在光明顶上以三十六式“龙爪手”与张无忌拆招,一度都曾大占上风。而假冒少林弟子的刚相,虽是暗中偷袭,但也能以“金刚波若掌”将一代宗师的张三丰打出重伤。这一些都能看出火工头陀在偷学的几门外功方面的造诣。
不过,小说中说火工头陀的内功,却是有些前后矛盾的。按照《倚天》中阿二出场时,小说对他的描述,当年火工头陀的内功可以说是非有所成的。原因就是外功尚能依葫芦画瓢的偷学,但内功没有心法,却是根本偷学不来的。
但西域“金刚门”的创派祖师火工头陀是从少林寺中偷学的武艺。拳脚兵刃固可偷学,内功一道却讲究体内气息运行,便是眼睁睁的瞧着旁人打坐静修,瞧上十年八年,又怎知他内息如何调匀、周天如何搬运?因此外功可偷学,内功却是偷学不来的。“金刚门”外功极强,不输于少林正宗,内功却远远不及了。《倚天屠龙记•第二十四章》但是正如前面所说,小说中在写火工头陀偷学武功的缘由和过程时,却说他在偷练了二十余年武功之后,“内功已精”,再也不怕那监厨僧人殴打他,也再不会受伤了。而且,小说中写他与苦智禅师交手时,展现出来的拳力,根本上也是强劲内力外放的一个表现。
这双拳之力如排山倒海般涌了过来,苦智禅师一惊之下,急忙回掌相抵,其势却已不及,但听得喀喇喇数声,左臂臂骨和胸前四根肋骨登时断裂。 旁观众僧惊惶变色,一齐抢上救护,苦智气若游丝,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原来内脏已给震得重伤。《倚天屠龙记•第二章》可见火工头陀的内功确是已精有成的,也只有内外有成,他才能在西域力压后来苦慧禅师所创的西域少林,在西域武林占下一席之地,而且比西域少林更加长久,长时间影响着西域武林的格局。这是羽菱君在读小说时,一个向来不解的地方。当然了,这并不影响小说中的情节设置。羽菱君提这点,主要是想表达,火工头陀的武功虽是偷学而来,但他的武学天赋确实有过人之处。
还有一个更能体现他才华的是,他不仅能用凶狠凌厉的武功重伤他人,也能让被他所伤,肢骨断裂之人神奇复原。他所发明出来的“黑玉断续膏”,便是这其中神奇的秘门配方。小说中说得清楚,被“大力金刚指”所伤残的人,除了“黑玉断续膏”是无药可治的。“大力金刚指”虽然是少林绝技,但是少林中却没有研发出这样治伤的药物,可见火工头陀的才华,却是不一般。
他哪知蝶谷医仙胡青牛的《医经》之中,有言说道,西域有一路外家武功,疑是少林旁支,手法极其怪异,断人肢骨,无药可治,仅其本门秘药“黑玉断续膏”可救,然此育如何配制,却其方不传。《倚天屠龙记•第二章》可以说,火工头陀是被少林所埋没的一个人才,假如他有经过正式的师传武功,以他的天赋和才华,后来的华山论剑,或许能代表少林跻身天下一绝的席位。从他的身上,能看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人不要自以为是,永远不要去小瞧和欺负任何一个看似弱小没有能力之人,他们或许地位卑微,或许穷苦潦倒,但他们的天赋和才华,最终或许都会打脸小看他们的人。每个人都不能小看,千万不要把好人逼成坏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火工头陀到底是出自哪里?他有着怎么样的故事?
身世
火工头陀原名祁一舟,是抗金义士祁复之子。当年,王重阳召集群雄,在北方起事抗金,祁复是最早响应王重阳的义士之一。祁复为抗金出钱出力,立下了不少功劳。后来抗金失败,他又为了掩护王重阳等同袍,全身中箭三十余支,壮烈牺牲。
祁复牺牲后不久,妻子也病死了,祁一舟才十一岁,就成了孤儿。王重阳本想亲自收养祁一舟,但想到自己目标太大,闹不好还会连累了这个孩子。于是他拜托同样参加起事的少林高僧苦拙大师,将祁一舟带回少林寺安置。
这苦拙虽然是出家人,但也有一腔热血,眼见北方人民饱受金人蹂躏,竟然不顾苦智、苦乘等师兄弟的劝阻,蓄起长发,投身军中。如今起事失败,王重阳拜托自己照顾同袍之后,苦拙深觉责无旁贷,便接了祁一舟,匆匆赶往少林。
却说金人这方面,他们知道抗金义军失败后,很多人隐入江湖之中,便组织了数十名高手,大肆追杀。此时,王重阳自囚于活死人墓中,地方隐秘,未曾被金人发现。但带着祁一舟赶往少林的苦拙,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当他们刚出登封西城门没多远,就被七个金人高手围住。为首一人上身半裸,套着三个拇指粗的金环,正是金人第一高手金环尊者。
苦拙见势不妙,施展浑身解数,奋力杀伤其中三人后,抱着祁一舟逃出包围。最后,金环尊者掷出金环,重重撞击在苦拙背后,反被他借着这一撞之力,将轻功身法再提升了三成,绝尘而去。
火工头陀苦拙抱着祁一舟,一路奔向少室山,终于在傍晚时分赶到少林寺山门之前。值守的弟子见有人闯寺,急忙拦阻,苦拙报上法号,让弟子进去禀告苦乘、苦智禅师。自己则靠在寺门上休息。苦拙见祁一舟多日来,一直都是浑浑噩噩,失魂落魄,便告诉他他父亲祁复是如何英雄了得,祁一舟继承了他的天赋,必定也会闯出一番事业。
谁知弟子进去禀告时,苦乘、苦智和苦慧这三位师兄弟,恰巧都不在寺中,便由知客院派了一名管事,前来接洽。而这个接洽之人唤作方明,十年前曾在大校之中,与苦拙争夺进入达摩院而失败。
然而,苦拙并没有与方明再产生什么误会,原来他力战金人高手,被金环尊者一下重击,已经受了极重的内伤,再加上刚才拼尽全力奔跑,到了少林寺时,竟已油尽灯枯,就此圆寂。
方明见苦拙一死,急忙让人把他的遗体抬进寺内。又看他带来的孩子目光呆滞,懵懵懂懂,就随手把他安置在香积厨内,做个小工,日后再做计较。等苦乘、苦智等人回寺之后,方明不知怎么的,也没向他们提起苦拙带回祁一舟之事。
却说祁一舟接连遭逢大变,变得沉默寡言,惜字如金。香积厨内的僧人问他姓名来历,他也不发一言,于是大家都认为他并没也什么强硬的后台,便不再对他那么客气。
香积厨的管事唤作不嗔,这个法号,是他的师父见他脾气暴躁,特意赐下这个法号,让他时刻警醒。可惜不嗔辜负了师父的一番苦心,脾气和年纪、武功齐头并进,终于一次在和同门的比试中伤了人,被从罗汉堂发落到了香积厨。
不嗔认为自己武学天分很高,连达摩堂也去得,却要日日在香积厨,受这烟熏火燎之苦,脾气就越发暴躁,令香积厨内的僧人,苦不堪言。
不嗔见祁一舟始终不发一言,但他小小年纪,什么也干不了,便让他在灶下烧火。祁一舟是大户人家出身,哪里会这种粗活,但在不嗔的骂声中,竟很快就学会了。
过了二十余日,不嗔见方明也不来问祁一舟如何如何,便放下心来。本来,香积厨内的僧人,都被不嗔打骂得怕了,如今见有了新人,便把一些疏漏,全部按到祁一舟头上,惹得不嗔打骂于他。不嗔身上有武功,有时候出手重了,祁一舟甚至会被他打得吐血。
祁一舟本来家庭幸福,但父母一死,便如堕入了地狱之中,如今又遭遇不嗔的欺压打骂,令他痛不欲生。只是当他想起苦拙圆寂前所言,便又咬牙坚持了下来。
偷功三年后的一日,不嗔又是将祁一舟一番打骂,最后嘴里还嘟囔,说这么多年没有修习上乘武功,要比不痴那些不如自己的人抛在身后了。祁一舟听到他说“武功”二字,心中一亮,想起父亲当年也是一位高手,自己想必也遗传了他的几分天赋,只是自己不喜武功,才没有跟他修炼。当初苦拙大师认为我一定能做一番事业,如今看来,想必要着落在武功上。
此后,祁一舟便开始有意的偷学武功。少林是武林圣地,少林寺弟子人人习武,要偷学拳招,机会不要太多。一开始,祁一舟只是有什么学什么,到后来见识多了,便将修炼的重点,放在了大力金刚指和金刚般若掌这两门绝学之上。
祁一舟的天分不低,再加上他心无旁骛,苦心孤诣,是以短短七年,他的少林基础内功心法已经登堂入室,小有成就。此时,不嗔再对他拳打脚踢,他也不会受伤。只是他所所求的,是在武功胜过了寺内所有人之后,一鸣惊人,所以仍并不还手。
又过了七年,祁一舟将大力金刚指和金刚般若掌也一一学全。只是他觉得少林寺太过迂腐,使这些武功中很多招式,往往留有余地,不能发挥最强的威力。比如金刚般若掌中的“意马收缰”一招,本可以在对手身后,双手卡住对方的喉咙,制住要害,偏偏要将双手移到对方腋下,不但使“收缰”的难度大了数倍,而且对手仍有反击的可能。
其实祁一舟所想,也是诸多少林弟子不解之处,但他们有师父解惑,说出家人慈悲为怀,就算要施展霹雳手段,也会给敌人留下一线生机。但祁一舟虽然修炼武功,却没有同时听少林寺的高僧大德,讲演佛法,于是便自以为是,将少林绝学中,种种留有余地的慈悲招式,全部修改为狠辣无比的招式,犹自洋洋得意。
一鸣惊人如此又过了十年,祁一舟苦心孤诣,勤练不辍,终于将大力金刚指和金刚般若掌,练到了极高境界,内功也相当可观。这一日正值中秋,是达摩堂弟子一年一度的大比之日,祁一舟觉得自己一鸣惊人的时刻,就在今日。便哈哈一声长笑,一掌拍向灶台上的铁锅。这一掌悄无声息,正是金刚般若掌中的“一拍两散”。祁一舟出完一掌,便转身走出了香积厨。过了片刻,灶台轰然倒塌,偌大的铁锅也变成了几十块铁片。
接着就是原著中所述,达摩堂内,祁一舟越众而出,大骂达摩堂首座苦智禅师的点评狗屁不通。众弟子不忿,纷纷出手,却被祁一舟三拳两脚,一一收拾,且无一不是腿断臂折的重伤。最终苦智禅师出手,两人打到五百招开外,苦智有机会置祁一舟于死地,却因为怜才而收手。没想到祁一舟因为误会,将他的收手一招“分解掌”当作了杀招“裂心掌”,于是双拳全力击出,和苦智拼命,苦智抵挡不及,重伤不治而亡。
祁一舟本想一鸣惊人,没想到闯下大祸,但他也是个狠角色,当下趁乱逃走,夜里又潜回来,将不嗔等欺压过他的僧人全部杀死。
金刚门祁一舟知道少林必定会全力追杀于他,便马不停蹄,一路西逃,直到了人烟罕至的昆仑山脚下,才停下脚步。后来,他在这里创立了金刚门,一度凶威赫赫,和明教分庭抗礼。
他后世的传人中,有阿二、阿三和刚相等人,甘作元廷鹰犬,打压武林正道,武当七侠中的俞岱岩、殷梨亭都深受其害。后来在武当山一战中,刚相死于张三丰之手,阿二、阿三被张无忌打成废人,金刚门就此覆灭。
祁一舟虽然创立了金刚门,也算成就了一番事业,但显然不是祁复和苦拙大师所乐见到的。不过他变成凶名昭著的火工头陀,当年接他入寺却又对他不闻不问的方明大师,以及整日欺压打骂他的不嗔和尚,也都难辞其咎。
正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平生感意气,少小爱文辞。请关注磊落故人,欣赏更多金庸武侠未尽故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