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末代皇帝巴列维的后人结局如何?
1941年,身为长子的巴列维登基为王,开始了长达38年的统治,1979年,伊朗爆发革命巴列维及其家人逃亡美国,1980年,当伊朗与伊拉克即将发生战争时,巴列维在埃及开罗病逝。
这张巴列维的全家福拍摄于1977年,当时还是国王的巴列维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将在两年后和家人流亡天涯。革命开始后,巴列维及其家人逃往美国,一家人在美国定居,尽管生活富裕,但一家人都顶着巨大的压力,巴列维一直试图重回伊朗,而伊朗当局则始终密切关注巴列维家族的一举一动。
伊朗末代国王巴列维的葬礼
2001年,巴列维的小女儿莱拉公主服用过量镇静剂自杀身亡,年仅31岁。
10年后,2011年,莱拉公主的哥哥,阿里多年来承受着流亡天涯、失去父亲和妹妹后,得了严重的抑郁症,2011年1月4日,在美国饮弹身亡,享年44岁。
其余的子女如今依旧生活在美国。
伊朗末代皇帝巴列维的后人结局如何?
伊朗末代国王巴列维正式的婚姻有3次,儿女共5人。目前,3人还活在世上,另外俩人已自杀身亡。自杀的是巴列维最小的两个孩子利拉和阿里,他们分别死于2001年和2011年,一个用安眠药,另一个使的是枪。
巴列维的小女儿利拉出生于1970年,长期患有失眠症、食物不耐症,因此早已形成了对药物,包括可卡因的依赖。利拉曾经5次被发现过量服用镇静剂,最后一次没能救醒过来。因为这一次,她一次性吞下了80片安眠药。
出生于1966年的阿里,和利拉的关系十分亲密。利拉之死,和父亲被废黜、家庭成员被驱逐一样,都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创伤。阿里先后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然后又到哈佛大学读博士,专业是古代波斯史。
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在哈佛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但他患了抑郁症,于2011年6月10,躺在自家床上开枪自杀身亡。他留下遗言,希望将骨灰撒在里海。他的葬礼有数千人参加,除了伊朗王室成员,还有在美国的伊朗人,以及他的学生和同事们。
巴列维活着的3个孩子中,长女沙拉赫兹是与第一任妻子、埃及公主法丝娅所生。但是这段婚姻并不快乐,除了因为巴列维是一个四处拈花惹草的丈夫,还因为他那占有欲极强的母亲和双胞胎妹妹,视法丝娅为抢走自己儿子的对手,经常羞辱她、为难她。
安静、害羞的法丝娅公主于是回到埃及,再也没有回来。他们的离婚案,先在埃及生效,然后伊朗才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女儿法拉赫兹长大成人后没有从政,而是投资农业和汽车业,在伊朗和法国拥有多家高档汽车专卖店和大片农场,是一名成功的女商人。
巴列维的第二个妻子是伊朗驻西德大使的女儿苏拉娅,由于没有生育能力,他们于1958年离婚。因此巴列维活着的另外两个孩子,都是他与第三任妻子法拉赫·迪巴所生。他们是长子礼萨和长女法拉赫兹。
礼萨生于1960年,从小接受飞行训练,11岁时自己独立完成了驾机飞行,并于1年后获得飞行执照。18岁时,他被送到美国继续学习飞行,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从飞行学校毕业后,他到南加州大学攻读政治学。
1981年巴列维逝世后,礼萨自称顺位继承伊朗王位。按宪法规定,国王必须首先在伊朗国会宣誓,才能正式登基,所以,礼萨的国王之位,不但没有得到任何承认,连他自己在有关的新闻稿件中,也只能自称为“伊朗前王储”。
礼萨有自己的房地产公司和律师事务所,并创建了“伊朗全国委员会”,并自任主席。除了批评伊朗政府,也与人权组织合作,开展一些活动。在美国,单是洛杉矶就居住着60万的伊朗人。作为前王国的王储,礼萨在海外伊朗人中,人气很高。
同时,他和多个欧洲王室,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还是比利时公主露易丝的教父。他的妹妹法拉赫兹,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曾希望在国际援助机构中找到工作,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但因她的身份过于敏感,多次被拒绝。
伊朗末代皇帝巴列维的后人结局如何?
首先纠正一点,巴列维并不是皇帝,他的称号只是“巴列维国王”。作为巴列维王朝的第二代国王,巴列维也是伊朗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国王。巴列维于1941年登基、于1979年伊斯兰革命时期被推翻,其统治长达38年。巴列维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世俗化政策,显著推动了伊朗的现代化进程。但是,巴列维的改革也损害了伊朗的什叶派和劳动者阶层的利益,此外,英美等西方国家对他的支持、国内的共产主义活动等其他因素也加剧了国内民众的对立情绪。1979年巴列维被推翻后流亡埃及、得到了当时的埃及总统萨达特的庇护,并于1980年在埃及逝世。
巴列维国王一生娶过三位妻子:埃及的弗兹亚王后(1939-1948年)、伊朗的苏瑞亚王后(1951-1958年)和法拉赫王后(1959-1980年),并有五位子女(三女两男)。巴列维国王的五位子女情况如下:
1、长女沙赫娜兹·巴列维(1940-至今):巴列维与弗兹亚之女,在瑞士接受教育,有过两段婚姻,生有两女一子。1979年父亲被推翻后,她一直在瑞士定居,过着平静的生活。
2、长子礼萨·巴列维(1960-至今):巴列维与法拉赫的长子。1978年曾赴美国接受教育,获得南加州大学政治学学位。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他先后流亡于摩洛哥和埃及,从1984年起定居美国,有三个女儿。
3、次女法拉纳兹·巴列维(1963-至今):巴列维与法拉赫的长女,成年后曾经在美国学习,1986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位。现在美国定居。
4、次子阿里·礼萨·巴列维(1966-2011年):巴列维与法拉赫之子,伊朗革命爆发后定居美国,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位。2011年,阿里由于长期抑郁开枪自杀,时年44岁。
5、幼女莱伊拉·巴列维(1970-2001年):巴列维与法拉赫之女,父亲逝世后与家人定居美国,一生未婚。她患有抑郁症和厌食症等多种疾病,于2001年因服用药物过量死于伦敦,时年31岁。
伊朗末代皇帝巴列维的后人结局如何?
39年前伊朗巴列维王朝垮台:世俗化的伊朗女性和西方差异不大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讲史堂第五百一十一期】(军事系列第227讲)
39年前伊朗巴列维王朝垮台,伊朗的君主制度被终结。有意思的是,巴列维父子大大解放了伊朗的女性。这个看起来更是世俗化的政权,为什么会输给了伊斯兰革命?听萨沙说一说吧。
巴列维时代的伊朗女性
很多人不相信一个事实:巴列维王朝时期的伊朗女性,穿着比现在开放的多。她们中间的一些人,尤其是中产阶级和白领和西方妇女没有太大区别。
而今天的伊朗女性必须戴头巾,上衣要遮盖手臂和臀部,下面的衣服要盖住小腿。
诚然,伊朗是波斯人,没有沙特这些阿拉伯女性那么保守。但今天的伊朗,也和巴列维王朝时代相差很远。
德黑兰的女大学生
在伊朗,警察发现女人没有戴头巾或者衣着有问题,就立即训斥甚至逮捕,情节严重的会被监禁。
奇怪的是,同样世俗化的土耳其成功了,但伊朗巴列维为什么会失败呢?
对于中东各国来说,传承旧有的传统,基本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
简单来说,就是教士掌握国家的主要权力,伊朗当然也不例外。
早在巴列维王朝之前,伊朗的教士享有国家的主要权力,包括国民议会的主要席位、司法权、教育权,他们还掌握大量的土地、房产,可以征收宗教税。
伊朗的拜火教在1000年前已经被消灭,伊斯兰教士成为伊朗尤其是乡村的实际统治者。
很多时候,德黑兰的命令对乡村没有任何作用。
在教士的领导下,伊朗人对抗了包括蒙古人、英国人、俄国人在内的各种入侵者,保持了民族的独立性。
老巴列维从1921年执政以后,为了将国家迅速发展起来,曾经试图进行土耳其那种世俗化改革。老巴列维并没有想成为国王,而是想成为凯末尔一样的开国总统。
巴列维时期的女警察,注意她们穿的是不过膝的短裙
因教士的强烈反对,他的共和理想失败了,被迫同意建立君主立宪制。
那么,老巴列维本来是通过军事政变上台,并没有任何社会根基。他的一切力量在于军队,民间力量基本全部掌握在教士手中,也就决定了这个王朝必然会有很多问题。
无奈之下,老巴列维转而一点点的消耗教士的力量,包括建立新议会、进行教育改革、削弱教士财产等等。
其中,老巴列维特别废除了妇女戴面纱和穿传统的长袍。
老巴列维的这些改革,遭到教士的坚决反对,如乡村的司法权和教育权始终控制在教士手上。
话虽如此,改革终究有些成果。
到了1944年老巴列维被英苏联军推翻之时,伊朗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小巴列维继任以后,进行了更加深刻的改革,也就是伊朗60年代的白色革命(伊朗工业化革命)。
他进一步进行了教育、司法、教士财产等等的改革。
伊朗经济因石油收入以及美国的支持,一度很有成果。
妇女地位再次提高,已经具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这些行为很快受到教士的更强烈的抵抗。
加上70年代伊朗经济因石油价格因素突然出现下滑,加上君主专制出现的大面积腐败以及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引起国内商人阶层、中产阶级和普通民众的不满。
最主要的是农民的民众,仍然在教士的影响下,根本没有享受到改革的好处。
以教育为例,城市儿童和女性教育有着极大改善,但农村儿童入学率也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农村妇女的文盲率仍然高达百分之九十一。
巴列维和他的夫人
再比如,伊朗女性就业率从百分之六增加到百分之九,基本都是城市女性就业提高,农村女性就业甚至出现降低。
这些反对派结合在一起,教士阶层仍然在全国尤其是农村享有强大的影响力,最终导致伊斯兰革命成功。
此次风暴中,反对派的联盟的力量五花八门,甚至包括共产主分子。他们的联盟是很脆弱的,各怀鬼胎。只是小巴列维能力有限,性格怯懦,害怕斗争。在关键时刻,小巴列维不是霍梅尼的对手,他张皇失措,主动放弃军队和权力逃走,导致革命意外的成功。
伊斯兰革命成功以后,世俗化的进行就被打断。
客观来说,巴列维王朝时期为伊朗打下了一个很坚实的工业基础。如果不是这样,伊朗也就不会在今天重重制裁下,还能基本保证自给自足。
之所以巴列维会失败,萨沙听过一种说法,就是巴列维操之过急且没有获得绝大部分人民的支持。
在伊朗这样的国家里,教士领导人民在一千年时间对抗外来强权的压迫,更知道如何领导和说服人民。这一点,是巴列维所做不到的。
其实,在一个人口大部分都是文盲的国家,进行世俗化和工业化改革基本就是痴人说梦。
巴列维家族被赶出伊朗以后,基本都在隐居,不参与政治。
1980年,国王小巴列维在埃及开罗病逝。
只是,巴列维家族似乎被诅咒一样。
2001年,巴列维的小女儿莱拉公主服用过量镇静剂自杀身亡,年仅31岁。
10年后,2011年,莱拉公主的哥哥,阿里多年来承受着流亡天涯、失去父亲和妹妹后,得了严重的抑郁症,2011年1月4日,在美国开枪自杀身亡,享年44岁。
根据伊斯兰教法,自杀是不可饶恕的罪行,所以他们的死亡让人难以理解。
其余的巴列维家族成员,基本都在美国生活。
【萨沙讲史堂第五百一十一期】(军事系列第227讲)
伊朗末代皇帝巴列维的后人结局如何?
本来世俗化程度很高的伊朗巴列维王朝,最后的结局完全归咎于美国,伊斯兰革命初期,本来完全可以镇压下去,但是美国以民主政治为由,向巴列维政府施压,使得政局动荡无法控制,军队和世俗化政府遭到血洗,诞生了一个与美国为敌的神棍政权,受到教训的美国,在近几年埃及镇压穆斯林兄弟会时就乖乖闭上了嘴,实际上欧洲白左和民主党美国在中东问题上完全失去了方向,白左误国现在成了现实,西欧洲伊斯兰化指日可待,美国因为特朗普的出现还及时刹住了车。
伊朗末代皇帝巴列维的后人结局如何?
伊朗末代国王巴列维的后人结局如何?巴列维一共有5个子女,但能称得上“结局”的只有两个,因为他其它的子女都还好好的活着。不过这去世的两位却分别是巴列维最小的两个子女,而且两人还可以算是自杀的,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这两人先后自杀呢?巴列维三个健在的儿女
巴列维本人及家人在伊朗发生革命后很快逃往美国,开始了流亡生涯。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先后在美国、埃及、摩洛哥、巴哈马和墨西哥等地生活。其间他曾经想在摩洛哥长住,因为他在当国王时曾经为摩洛哥王室提供过大力支持,但不久之后他发现,摩洛哥王室在他失势之后只是看中了他“20亿美元的身家”。
(巴列维在位时和自己第三位王后及其所生的四个子女的合影)
而在此期间,巴列维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先是因为胆结石却了手术,后来又患上了非霍奇金淋巴瘤。最终仅仅过了一年多,他就在埃及去世了。当时的埃及总统萨达特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出席葬礼的还有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希腊末代国王康斯坦丁二世。
(巴列维的葬礼)
而巴列维死后,留下了五个儿女。其中他的大女儿是他和自己的首任王后,即埃及公主茀(fú)斯亚所生,叫莎赫娜兹·巴列维。她1940年出生,而因为是两个王室的联姻,所以莎赫娜兹一出生就拥有两国王室血统。她从小就被送到了瑞士接受教育,后来结过两次婚。在她父亲在位的时候,她以喜欢收藏日本本田自行车和摩托车而闻名于世。巴列维退位之后,莎赫娜兹一直生活在瑞士,直到今天。
(巴列维的长女莎赫娜兹)
而巴列维的另外四个子女则都是他和自己的第三任王后法拉赫所生的了。其中的长子生于1960年,叫里萨·巴列维。在巴列维被推翻前两年,他就被送到美国德克萨斯州接受空军培训。而在巴列维家族流亡海外之后,他可以说承担起了这个家族的政治责任,在流亡之后长期从事反对伊朗现政权的活动。在2013年,他还成立了一个名叫“伊朗全国委员会”的组织,并自认其领导者,直到2017年9月。目前他仍然生活在美国。
(巴列维的长子礼萨)
而巴列维和法拉赫所生的长女叫法拉纳兹·巴列维,生于1963年。她在流亡之后基本上就在美国纽约过着隐居生活,有报道说她曾经想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求一个职位,但因为身份问题最终没能成功。
(巴列维的次女法拉纳兹)
兄妹俩先后自杀为哪般?而巴列维的小女儿名叫莱拉·巴列维,生于1970年。虽然她是巴列维几个儿女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却是最先离世的一位。她成人之后曾经做过模特,但却很快患上了神经性厌食症和其它一系列精神疾病。2001年6月10日,她被发现死于英国伦敦的一家酒店,原因是服用安眠药速可眠过量。而这些药是她从自己的医生那里偷来的,她似乎吃这种安眠药上瘾,正常剂量两片的药,她经常每次吃四十片。死后莱拉被葬在了她母亲所居住的巴黎。
(巴列维的幼女莱拉)
而在莱拉去世十年之后,她的哥哥,也就是巴列维的幼子阿里-里萨·巴列维也开枪自杀。要说这个阿里-礼萨可是拥有一系列傲人经历的,特别是他的学业,他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还是哈佛大学的博士。而且他曾经一度公众形象良好,虽然是流亡王子,但却曾经被西方媒体评为世界上最称职的王子。但是在2011年1月4日,阿里-礼萨却举枪自尽。而他自杀的原因也没人能说清楚了,只有他的母亲曾对媒体表示他在家族开始流亡之时就受到了很大刺激,之后在美国的生活又让他感到自己的身份迷失了,而2001年与他感情深厚的妹妹去世又让他的精神状况雪上加霜,之后陷入深度抑郁。
(巴列维的幼子阿里-礼萨)
从巴列维几个子女的经历看,他三个年龄比较大的子女在他被推翻时心智都已经比较成熟,而且应该是对家庭事务也比较有发言权,因此在流亡之后都还过着比较正常的生活。但两个最小的子女显然受到了流亡生活比较大的影响,似乎在新的环境里无所适从,身上背着王室虚名,却没有王室之实,可能最后两人先后自杀也都跟家庭变故的深层原因有关系吧。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