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为何日本也尊称其为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郑成功,实际上是有中日血统的混血儿,所以,日本人也认为郑成功是日本的民族英雄,这绝非攀枝附会,而是一种真实的尊崇。

(郑成功的出生地日本平户市)

东晋永嘉年间,北方混乱不堪,有八姓入闽,郑氏就是这八姓之一,郑成功的家族在南安石井落地生根繁衍生息,至明末时期,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已是著名的往来中日之间的海上走私贸易的头子。郑芝龙共有五个妻子,其中他的第二位妻子田川氏即是日本人(一说有华人血统),当时日本当局很重视郑芝龙,平户藩主松浦也送宅邸给他居住。郑芝龙经常往来于中日之间,天启三年(1623年)郑芝龙与当地女子田川氏结成夫妻,第二年,郑成功在日本肥前国平户岛上的川内浦千里滨出生。

(郑成功在日本平户市的故居)

郑成功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日本也是极受推崇。从血统角度出发,郑成功拥有一半的日本血统,且又是在日本出生,六岁后才随母亲田川氏回到中国。郑成功维护汉人统治、坚决抗清复明也很符合日本人忠君爱国的武士精神。日本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中日交往较为密切,清朝入关定鼎天下,日本骨子里是把清朝当成蛮夷,对汉人失去统治权感到可惜。因此,对毕生都在努力恢复汉人江山的郑成功,自然也是极力推崇,大加褒扬。

顺治年间,鳌拜献“平贼五策”,清朝实行了最为严厉的海禁政策,郑成功在陆上几无立足之地,急需一块地方作为长期根据地。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率领35000将士横渡台湾海峡,次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的驻军,将荷兰人彻底赶出了台湾岛,至此,被荷兰人占领了24年的台湾群岛得到收复。郑成功又从大陆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台湾岛得到大力开发,人口激增,郑成功以台湾为大营,至死不降清朝,坚持奉明正朔。

隆武帝为郑成功赐明朝国姓“朱”,永历帝封他为“延平王”,郑成功治台呕心沥血,虽然最终未能完成遗愿恢复汉人江山含恨而终。但他死后,台湾人民感念他的功绩,民间陆续建立庙宇世代祭祀,台湾日据时期,日本人在岛上实行奴化的殖民统治,因郑成功出生在日本且有一半的日本血统,所以对遍布岛上各地供奉郑成功的祠堂不敢肆意破坏。并且,日本人还将郑成功的事迹带回了日本,进入新世纪后,郑成功也逐渐成了日本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

(郑成功亲弟田川七左卫门,后恢复郑姓)

值得一提的是,郑成功还有一个亲弟弟田川七左卫门作为郑氏集团的代表留在日本从事中日贸易,母亲田川氏在南安老家自杀殉节后,远在日本的田川七左卫门悲痛不已,“七左卫门诣扛户,请赴明戮力成功,灭清以报仇”,他多次给在中国的兄长写信,要求回国参加抗清活动,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但仍然不断输送人力、物资供应其兄,且继续维持组织海上贸易命脉,直到德川幕府锁国。

如今,郑成功在日本的故居,出生地遗址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平户市更是大力发扬郑成功精神,以“国姓爷出生地”作为宣传名片,郑成功的事迹还被搬上了日本的话剧舞台。郑成功已经成了中日之间友好往来的精神纽带,他不单单是中国人,而是整个东亚的大英雄!

郑成功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为何日本也尊称其为民族英雄?

郑成功是中国明朝时人,他忠于大明朝,曾被皇帝赐姓朱,人称国姓爷。

郑成功奉皇帝命,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归中国。

郑成功是中国的民族英雄,台湾当地的老百姓,历来敬重爱戴他,郑成功在台湾有深远的影响力。

后来,日本窃据台湾五十年,借郑成功母亲是日本人的事,攀亲戚,为了便于统治,宣传郑成功,硬说郑成功是日本的民族英雄。

二战后,台湾回归中国,由于中国内部国共分裂,两岸尚有隔壑,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统一必有时!

郑成功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为何日本也尊称其为民族英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有很多,开始是文化目的,后来是政治目的。

郑成功有一半日本血统。

郑成功父亲郑芝龙是明末著名的大海盗,大商人,同日本地方大名的关系很好,一直从事对日贸易。

同很多明朝大人物一样,郑芝龙也是三妻四妾,他有5名妻子。

其中第二个妻子,叫做田川氏,是日本人,一说是有着华裔血统和日本血统的华侨后代。

郑芝龙同日本平户藩藩主松浦关系很好,松浦送给他很大的寓所,并且在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介绍一个女孩田川氏给他为妻。

1年后,田川氏就在肥前国平户岛上的川内浦千里滨生下了郑成功。

一说田川氏是个勤劳的日本妇女,即便是贵族人士不需要工作,她也经常亲手劳动。

当时她正在平户千里滨捡拾海贝、海菜时,忽然感到腹痛难忍,便急忙走到一块岩石上,就因此产下了她的长子郑成功。

现在这块岩石被叫做“儿诞石”,至今仍立于平户海边。

郑成功一直跟随母亲生活,直到6岁才回到中国的福建,所以郑成功也能说一些日语。

随后大家都知道了,郑成功保持大明流亡政府,孤悬海外同强大的清朝对抗。

要知道,当时台湾的汉人只有20多万,而清朝人口接近1亿,双方相差极大。

这种情况下,郑成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投降敌人,忠心辅佐大明。

日本人认为,这是标准的武士道,以忠心为第一,宁可自己千刀万剐也要保住主公。

同时,郑成功曾经打败荷兰红毛鬼,威震东亚。

所以,江户时代武士道非常盛行,也非常鄙视洋人,日本人对郑成功也特别崇拜。

这主要是文化上的原因。

当时日本还是弱势文化,国内文化贫瘠,武士以看中国的小说,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为最大乐趣。

日本人本能的对中国文化和英雄,有一种向往的心情。

所以,江户时代郑成功的名气很大。

江湖时代著名的歌舞伎作家近松门左卫门,曾经写了一部戏叫做《国性爷合战》。

这部戏剧,将郑成功的崇拜推倒最高峰。

据历史记载,这出戏在全日本各大剧院连演三年,场场爆满。

自然,《国性爷合战》是戏剧,不是真实历史。里面的很多情节是编造的小说,但很符合日本人的口味。

于是,江户时代,郑成功成为日本的英雄。

而当时清朝自然不可能去歌颂郑成功,反而被日本人夺了过去。

不过,到了清末以后,这又变成了政治问题。

日本军国主义巧妙地打郑成功这张牌,宣扬郑成功的反清复明,宣扬郑成功的日本血统。

似乎,日本攻打清朝是在做郑成功同样的事情,是在反清复明。

其实,反清倒是真的,复明也就无从谈起了。

郑成功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为何日本也尊称其为民族英雄?

郑成功的军队是明末清初时最骁勇善战、最血性阳刚的一支汉族武装,无畏的勇气和严明的纪律一向是郑军取胜的法宝。真是这份难得的血性与桀骜,满洲八旗劲旅才对这支盘踞东南沿海的南明孤军怀着深深的敬畏。

这支孤军奋战的军队为何有如此血性?因为他们的首领是郑成功!正是他身上的血性与义烈感染和影响了这支军队。

史载,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福建南安人。他出身小吏之家,“性情逸荡,不喜读书,有膂力,好拳棒”。闽南人自古就有冒险精神,笃信“爱拼才会赢”的理念,素有闯荡海外谋生的传统,郑芝龙天生一副江湖豪杰的豪迈性格,他满18岁时,就离家出走,从此浪迹菲律宾、澳门、日本之间,长期与外国人打交道,精通好几门外语,先后做过翻译、厨子、鞋匠,有时还乘便做做走私商。

在日本九州居留期间,他娶了个日本老婆田川氏,其子郑成功因此成了中日混血儿。后来,狡黠剽悍的郑芝龙从一个身无分文的偷渡客发迹成一位东亚最大的国际贸易商,同时还是一个叫人闻风丧胆的海盗首领。

史载,郑成功“果敢刚毅传之自母”。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胆识过人,性情刚烈。后来郑芝龙望风投降满清时,田川氏拒绝和老公同去清营。清军攻入郑芝龙的老巢安平,郑氏族人纷纷潜逃藏匿,田川氏既不降清也不逃走,她“手持剑不肯去”,清兵破门而入时,这位可敬的日本女子“毅然拔剑割肚(剖腹)而死”。

不难想象,有这样一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母亲,对郑成功的人生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据说在日本生活期间,田川氏对少年郑成功的管教很是严厉,对郑的性格形成和道德品质的的成长非常关注,家教甚严。

郑成功自幼接受了母亲严格的日式教育,也承袭了父亲郑芝龙的豪雄性格,郑芝龙离开日本时给儿子安排了一位日本武士花房当师傅,系统的学习接受了东瀛武士道教育和“二刀流”剑术。

后来,江洋大盗郑芝龙被明朝政府招安,成了大明水师的一名高级将领,荣华富贵俱全。他照样半公开的走私贩私,不仅垄断了东南沿海的国际贸易,还全力经营着他的商业帝国,同时从日本九州平户接回了已经7岁的郑成功。郑芝龙对长子成功非常重视,为培养他不惜重金,为其提供了一般人家难以企及的教育条件,他重金聘来的老师都是彼时出类拔萃的学者和武林高手。

郑成功本来就天资聪颖,经过文武两方面严格而系统的教育,这位英姿勃发的少年逐渐成为一位不同凡响、谋勇兼备的奇才。

史载,郑成功“性喜春秋,兼爱孙吴”,欣赏春秋人物那种豪迈坦荡、轻生死重大义的英雄气质,崇拜孙武、吴起等运筹帷幄、纵横疆场、凭借超人的胆略改变国家前途命运的大贤大德们。

1644年,清军入塞,明朝灭亡。1645年,效忠南明的郑芝龙把22岁的郑成功引荐给隆武帝朱聿键。隆武帝见他英姿勃发,一表人才,大喜,抚其背曰:“恨朕无女妻卿。遂赐姓,兼赐名‘成功(原名郑森)’。以驸马体统行事”。“国姓爷”的称谓即由此而来。

之后,在整个军旅生涯中,郑成功始终以春秋大义作表率:轻生死,重然若;行事果敢,壮怀激烈。

清军南下,母亲田川氏不愿降清,剖腹自杀,郑成功闻讯,痛不欲生,他赶回安平料理后事,用纯金铸了一尊田川氏的坐像,日夜祭拜。同时,他毅然投笔从戎,发誓抗清。

史载,办完母亲后事后,郑成功挥泪而去,从此“以只身而奉故朔,海盗群雄,皆拱手听其约束;五省移徙,避其锋锐。且当败军喘息,又能镇定强战。继而,开辟海外乾坤”。

郑成功麾下的军队之所以拥有令清军以及荷兰人恐惧的强悍战力,有一半来自郑成功强悍的个人风格,另一半则继承了海盗遗风。在明末严密的专制统治下,敢于冒死蹈海的人,大都是些容易血脉贲张的强者。这些海盗干惯了刀头舔血的勾当,就是靠勇气来换饭吃。郑芝龙降清后,这些桀骜不驯者一时群龙无首。郑成功竖起义旗,这些人纷纷呼啸而至,重新聚集在少帅的大旗下。郑成功英迈果决,嫉恶如仇,不贪小利。他用铁的纪律降服了这帮散漫惯了的海上强徒,并将之打造成一支军纪严明、英勇善战的虎贲队伍。

史载,郑成功一生“ 处无可如何之境,得未曾有之局,以其螳臂之势,纵横大敌,逐红夷(指荷兰人)于海上,辟地千里,为有明硕果之仅存”。郑氏戎马一生,浴血沙场,先拼死抗清,失利后再渡海驱逐占据台湾的荷兰人,让大明仅余的血脉在这块孤岛上得以延续 。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凭坚强的意志和摧不垮的信念在做着顽强而绝望的努力,在令人沮丧的明末历史上留下了一抹难得的亮色,也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个人英雄主义的一章。郑成功不仅被中国人视为民族英雄而顶礼膜拜, 就是在一衣带水的领邦日本,他也被当做英雄而被永久祭祀、崇拜。

【写作不易 严禁剽窃】【网络配图】

郑成功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为何日本也尊称其为民族英雄?

郑成功同日本的关系,是因为其母是日本人,是中日混血儿。

从浅说,他有日本一半血统,虽然子随父姓,但日本还是拿来炫耀。

从深层次说,日本早就贪图台岛,有了郑成功日人之说,就为日后侵占台岛打下伏笔。

郑成功先是反清复明,就是在老爹郑芝龙投降清朝之后,仍坚持抗战。为表明心迹,郑成功甚至亲手杀了日本母亲(而日本恰恰视而未见,说明日本战略目的就是台湾岛,郑成功只是虚晃的影子)。

郑成功后来转向台湾,带兵打跑了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

郑氏王朝统治了几十年,其子郑经平庸无能。康熙皇帝先是收降了郑成功手下第一大将施琅,然后施琅带兵打下了台湾。

台湾在甲午海战后,被日本占领半世纪,直到二战日本战败,才回归祖国。可以想像,日本侵占台湾,被称为日据时代,全部采用日本统治方式(说日语),日本移居台湾就有几十万人,几乎包揽了主要方面的领导岗位。为对台人洗脑,把郑成功日化就不足为奇了。而郑成功杀日母的事半字不提(尽管是史家长考的复杂题)。郑成功抗清复明、收复台湾,与日本人风马牛不相及,是中华民族伟大的英雄,永垂青史!

郑成功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为何日本也尊称其为民族英雄?

中国人自古就重血缘,讲究祖宗崇拜,这个传统可不止五千年。但可以确信的是,自黄帝时代始,中国人血缘以父系为准,即父亲是哪国人,其子孙自然就是哪国人。即使是现在,我们在填一些表格时,籍贯一栏,一般都以父系为准。

汉朝时,公主和亲,汉朝公主与匈奴王生下的儿女,自然便是匈奴人,无争议;张骞通西域时,被匈奴人俘获,与匈奴人生下儿子,其儿子后随张骞回汉,尽管其儿子当时连汉话都不会说,也不会因为他母亲是匈奴人、生在异国就不认同他汉人身份。

李白父亲在商旅途中于中亚碎叶城与妻生下李白,后回归四川,在当时的中国,没人怀疑李白中国人身份,况且当时的碎叶城属大唐西域都护府管辖,是大唐疆土,是理所当然的中国人。

我国现行的《国籍法》也充分尊重中国古代传统,中国国籍的获得仍以血缘为主,并有所扩大,即只要父母有一方具有中国国籍,本人愿意,就有可能自然成为中国人,无论他出生世界何地。

郑成功母亲是日本人,并出生在日本,但他父亲是中国人,后回归中国,自然便是中国人;在反抗侵略和民族压迫中,为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是理所当然的民族脊梁、民族英雄,无可争议。

一些人基于西方思维,以英雄出生地与母系血统为籍口,质疑英雄身份,不仅反传统,也反现行的国籍法,让英雄蒙羞、让英雄揾泪,不一定是出于无知,多属有意为之,真让人无语。

就象金庸小说里的乔峰,本来就是中华好男儿,一些人为了私利,逼迫英雄远走他乡,使亲者痛仇者快,动情读者无不唏嘘。

奉劝这些人,要做就做真正的中国人,遵循中华传统道德,摒弃洋奴观念,少做一些哗众取宠的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