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是中国发明的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多人认为,商代中国人就用筷子,这是不对的。
其实中国古人和世界其他所有民族一样,都是用手抓着吃饭的。远古时期,中国人和外国人一样,都是打猎吃烤肉。
这玩意只能用叉子叉住烤,然后用刀去割。所以最初的中国人吃饭,其实也是用刀叉的。
只是筷子出现的时间不算迟,但也不算早。
直到汉代,筷子叫做箸,主要是用来分菜而不是夹菜,真正用来吃饭的手。
如果是稀稠的粥类食物,则是用汤匙。
随着中国饮食的逐步发展,相比远古的烧烤,显然水煮食物更容易消化,也更卫生。
但水煮食物一大特点,就是带着汤水会长时间保持高温。
同时,食物很多为小块,使用当时常见的刀和叉均没法吃。
于是,筷子逐步就成为主流,彻底淘汰了叉子,也将刀赶出了餐桌。
然而,汤匙仍然长期保留在桌上,并不仅仅是用来喝汤,而是筷子分菜,然后汤匙吃饭。
中国古礼是以箸夹菜,以匙吃饭,自新罗时代筷子传入朝鲜半岛后,韩国用餐礼节至今如此。直至清代,朝鲜学者洪大容出使清廷,还和人探讨“为何中国吃饭用筷,朝鲜用勺”的问题。日本平安时代的贵族也是箸匙齐用。
然而,中国唐代开始,从分食制度(就是每人眼前放一小盘),转变为聚餐制度。也就是上大盘,然后每人根据喜爱去捡菜。
那么,这种情况下汤匙就成为多余的了,大家直接用筷子捡菜然后送到自己嘴里即可。
所以,筷子就彻底成为唯一的餐具了。
筷子是中国发明的吗?
筷子,古称箸、梜,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筷子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也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其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公筷亦起源于中国。不管是分餐还是使用公筷,在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而非洲、中东、印度尼西亚及印度次大陆等地区的人则用手指去抓取。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筷子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铜筷子。《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朝末期的国君,可见3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出现象牙筷子。
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梜”,汉代时已称“箸”,明代开始称“筷”。
《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急就篇》说:“箸,一名梜,所以夹食也”,《礼记》郑玄注“梜,犹箸也”。《云仙杂记》载:“向范待侍,有漆花盘,科斗箸,鱼尾匙。”
《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走堂的拿了一双筷子两个小菜碟又是一碟腊猪头肉。”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边街又有小饭铺门前有个大竹筒插满了用竹子削成的筷子。”
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普通筷子的长度约为22-24厘米左右。筷子有很多工艺品,在设计方面融入了更多的传统工艺,从而也成为人们收藏的选择,并且也深受外籍人士的喜爱。
明陆容《菽园杂记》云:吴俗舟人讳说,“住”与“箸”谐音,故改“箸为快儿”。因为吴中船民和渔民特别忌讳“箸”,他们最怕船“住”,船停住了,行船者也就没生意,他们更怕船“蛀”,木船“蛀”了漏水如何捕鱼。在这种迷信谐音的思想指导下,故见了“箸”反其道叫“快子”,以图吉利。明人李豫亨在《推蓬寤语》中说得更明白:“世有讳恶字而呼为美字者,如立箸讳滞,呼为快子。今因流传已久,至有士大夫间亦呼箸为快子者,忘其始也。”虽然明代已有人称“箸”为“快”,但清康熙并不承认民间将快加了竹字头的“筷”字。这可以从《康熙字典》中仅收录“箸”而不收“筷”得到证明。但皇帝也难以抵挡民间怕犯忌,喜口彩的潮流。在《红楼梦》四十回,在贾母宴请刘姥姥一段中曹雪芹三处称“箸”,两次呼“筯”,而四次直接写明“筷子”。
当今社会,筷子的称呼已习以为常,但专家学者在书法、诗词作品和文章中依然称筷子为箸或筯,并没有如《推蓬寤语》所言“忘其始也”。
筷子是中国发明的吗?
严格讲,筷子不是哪个中国人发明的,而是随着中国饮食文化进步而被发现、使用的。发明是一种技术性创造过程,而筷子是在生活中自然形成,不存在发明者。
筷子是中国发明的吗?
韩国人发明的!
有人说筷子是中国人发明的,但发明筷子的人还没申报发明专利的时候就死了,无据可查。然其身虽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生生不息。
这些后生们其中有一部分去了东方小岛,据说是去找仙药,后来就留在那定居了。
去那个东方小岛之前,还有一部分跟着商纣王的叔叔箕子,被文王打败后带着太极图和筷子去了东方半岛,也就是现在的韩国。
所以,筷子是韩国人发明的这话没毛病。你同意吗?
筷子是中国发明的吗?
是的。
绝对不是南高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