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真的是中国人的后裔吗?
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居民。据资料记载,在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之前,也就是15世纪末,整个美洲印第安人总数约1400万到4000万,而且印第安人共约有160种语别,1200多种地方方言。
他们共集中居住在三大地区:一是墨西哥东南部和中美洲(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等地)的玛雅人;二是墨西哥高原的阿兹特克人、托尔特克人、以及萨波台克人;三是南美安第斯山区(包括秘鲁、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的印加人。)
然而在美洲的印第安土著人也并不是土生土长在美洲的。至于他们的祖先来自何方?他们到底属于什么人种?在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的,有的人认为他们是失散的以色列部族的后裔;也有的人认为他们是来自埃及的。然而最近最火热的一种看法是:印第安人的祖先系来自亚洲,那么印度安人到底是不是中国人的后裔呢?
为什么说印第安人是中国人的后裔。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原始居民,然而有一种说法是:中国殷商人东渡创造美洲文明,也就是现在的印第安人是中国人的后裔。这种说法在国内外掀起巨大波澜。那么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中国人的说法究竟是空穴来风还是确有其事呢?
首先已经从有“印第安文明之母”之称的奥尔梅克出土了许多中国殷商文化的文物:奥尔梅克人尚玉,崇拜美洲虎,其美洲虎形象与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和良渚玉器上的饕餮几乎相同;而且他们也有龙的传说,也有天圆地方和四色方位的观念,有玉石陪殓下葬风俗,还有关于天狗吃月亮的传说,相似的洪水故事。
还有相似的乘轿出行和击鞠游戏,相同的草药和骨针治病方式,相同的七孔笛子和音乐上的五声音阶,甚至连喝童尿养生、吃蝌蚪以败火的民间偏方也都相同。为何有如此之多的相似之处呢?所以在中国的文史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周武灭商后,淮夷将军攸侯喜带领殷商遗民东渡“天之浮桥”,来到美洲并成为了后来的印第安人也就是“殷地安人(殷地安康之意表达了对故乡的祝福)”。
第二就是直观上的看去,很多印第安人活脱脱就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刚出生的印第安小孩和中国刚出生的小孩,从肉眼上还真的辨别不出来。而且大多数印第安人都和黄种人的体貌特征有很多相似的的特点,印第安人也是黑头发而且特别的直,还有亚洲人的黄皮肤、典型的铲形门齿,以及白种人和黑色人种所不具备的婴儿出生时臀部的青色胎记。
最后就是在美洲的遗址中也多次发现了中国古文字,与中国的甲骨文及金文特别的相近,有些字的写法简直与中国甲骨文一模一样。
第三,在1993年11月28日,《新民晚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为《美洲印第安人祖籍在中国》,该篇文章中提到:“印第安人的部分DNA与亚洲人以及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群岛上的土著人是相同的。”虽然中国人是O系人,印第安人是Q系人。
两者的基因在本质上是不同的,然而可能是因为迁移到美洲的中国人口基数太少,在基因上慢慢被Q系人种同化,也就是说在基因上印第安人不属于中国人,但是在文化上殷商文化和当地文化产生了融合。
印第安人真的是中国人的后裔吗?
印第安人在我们印象中,应该是一个距离我们很遥远很神秘的民族。他们分布在北美和南美洲,至今仍固守着原始简单的生活。
关于印第安人的祖源有多种说法,现在能得到普遍认同的是,印第安人是冰河时期,经白令海峡,从阿拉斯加进入美洲的蒙古人种的亚洲人。
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更进一步将印第安人的祖先指向中国人。那么印第安人到底是不是中国人后裔呢?
且听有书君逐步梳理分解吧。
一,印第安人和中国人在外貌、祭祀文化习俗等方面的相似性。我们经常看到印第安人的照片,给我们的直觉就是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中国人。印第安人黑发长而直、黄皮肤、具有亚洲人特有的铲形齿、还有黄色人种独有的婴儿臀部青色胎记特征,从外观上看,印第安人活脱脱就是中国人的翻版。
同时,印第安人关于天狗吃月亮的传说,还有龙文化以及羽蛇文化等与中国古文化有太多的相似处,如出一辙。印度安人祭祀的程序以及祭品,也都和中国的习俗相似。
种族是外貌特征和语言习俗等历史文化因素,具有区域性特点的群体。美洲和中国相隔万里,怎会有如此相似的外貌特征和文化习俗?印第安人是否和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的只从这几个相似点,就断定印第安人是中国人的后裔。有书君认为,这几点应该可以证明,印第安人和中国人有共同的祖源。
二,印第安人的药理学和中国古代中医学亦很相似。每个种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病理学和用药方法。人们在印第安古代文明里,发现了和中国中医学相似的风、火、和气致病说。例如印第安人认为火是百病根源,火多为胃火,向上蔓延至喉咙,口腔以致糜烂发炎。有书君觉得就像一个中国的老中医在讲解致病机理。
印第安人的药物来源和制作方法也多和中国相似。他们把植物当做药物,其焙制或煎熬药物的方法,也大致和中国相同。就连喝童子尿治病,吃蝌蚪败火的民间偏方都相同。
有书君认为,中医起源于中国,是中国独创的,古时候的文化交流并不通畅。从中可以看出,印第安人和中国人的祖先必有渊源。
三,美洲地区出土的类似甲骨文的象形文字,进一步解释了殷人失踪之谜。美国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出土了十六件翡翠玉雕像和六件玉圭。不但玉雕像的面貌特征像极了中国人,而且玉圭上文字经考古学家考证,是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经专家解读,文字代表的是中国的祖先,如“蚩尤”和“少昊”等。
考古学家在美国的三个州,也相继出土了刻有甲骨文或是金文的文物。在古代只有中国有方形字雏形,毋庸置疑这些文物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制品。
这些文物怎样来到了美洲?这是否就可以证明印第安人和殷商朝的关联呢?我们先听一个传说。
公元前1066年,商纣王猜忌东夷族谋反,他派十万商军去征讨东夷族。
周文王趁商都城兵力空虚,举兵伐纣。因为重兵皆在外征战,纣王只得召集奴隶应战,奴隶临阵倒戈,纣王大败自杀,商朝灭亡。
在外征战的商朝将领侯喜,眼见复国无望。只得带着手下将领和部分家属,追随祖先少昊的足迹,远赴海外。
也许有人质疑,殷商人是否有能力远渡重洋。其实,商人已经有很高超的航海技能了,他们备足了粮食,在有利的气候条件下,商人可以抵达墨西哥的。这样就可以给美洲出土的甲骨文字篆刻,一个合理的解释了。
同时,许多印第安人都说自己是中国人的后裔,而且是殷商人。他们的问候语“印第安”,是不是可以音译成“殷地安”呢?也许这是印第安人在问候家乡安好吧。
玛雅人也自称是3000年前,来自“天之浮桥诸岛”,其时间节点也和周灭殷商相吻合。还有专家发现,只有中国独有的中药偏方治疗瘰病的涕竹,在印第安地区也有生长。他们说是祖传治外伤良药,而且是3000年前,由HOSi王带来的,这个名字的音译,和殷商东征大将侯喜也有些相仿。
难道这又是巧合吗?
隔着千山万水,这么多巧合,都把印第安人和突然失踪的十万殷商大军,奇妙的联系起来。
有书君认为,印第安人是殷商人的后裔,是比较靠谱的推测。只是还要经过更进一步的考古认证。
2010年,太平洋上波利尼西亚群岛上,一些自认为中国人后裔的勇士,为了证明自己的祖源,用最原始的方法,历经四个月,远渡重洋,到达了中国福建沿海。他们登上中国领土时,说的一句“我回家了”,真的让人感慨。
有书君认为,血脉相连,终有一天,科技进步会确认印第安人的血脉亲缘,终有一天,远漂海外的游子会回家的。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印第安人真的是中国人的后裔吗?
印第安人是中国人的后裔吗?这个问题有个非常简单的答案:不是。但却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远亲。美洲土著是什么人?
咱们国内现在还习惯于把美洲原住民称为印第安人,但其实印第安人(Indians, Indiani)在欧洲语言里就是指印度人,所以现代欧洲基本已经很少用印第安人这个名词了,把他们叫成美洲原住民更准确一些。
其实现在国际上对印第安人的来源有比较明确的结论,并不复杂。但在说他们起源之前,石头君觉得还是有必要先明确几个概念,即人种、民族、黄种人和中国人。人种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白人、黑人、黄种人,是指根据人类生理构造区别可以把人类分成几个大的种族。而民族这个概念却不是完全和人种挂钩的,民族这个概念里其实有很多文化的成份在里面,所以在欧洲很多国家,一个黑眼睛黑头发的人和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的人同属一个民族是很常见的现象。黄种人这个概念主要是指发源于亚洲东部和北部,以中日朝韩和蒙古几国为代表的人种。而中国人则是指现在中国境内,以汉族为主,包括其它民族的一个大族群以及这个大族群的祖先,但上限不应该超过中华民族传说的上限,也就是差不多5000年前。
(美洲土著)
搞清楚了这几个概念和他们之间的差别,再说美洲土著的身份就好说了。现在国际上普遍的观点认为,在5万到1万7000年前,在地球的冰河时期,海平面比较低,西伯利亚和美洲大陆之间有陆路相通,美洲土著是就是这一时期迁徙到美洲的黄种人。但在1万6000年前,由于地球冰河期结束,海平面上升,白令海峡形成,西伯利亚和美洲之间的陆路通道消失,美洲土著和亚洲黄种人之间的联系被切断,自此以后美洲土著就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了。
和中国人的关系因此在欧洲人刚刚抵达美洲时,美洲土著是纯粹的黄种人,但他们不是中国人,因为在这些美洲土著移居美洲的时候,中华文化的萌牙还没有诞生,所以不能把他们说成是中国人。但他们确实在种族方面和中国人比较接近,同属黄种人,所以在种族方面可以算中国人的远亲。不过在欧洲人殖民美洲之后,美洲土著大量灭绝,剩下的人也混入了很多其它民族的混血,主要是欧洲白人,也有非洲黑人,还有少量亚洲人的血统。血统纯正的美洲土著几乎已经不存在了,所以现在的美洲土著和中国人的血统其实比欧洲人抵达美洲之前又远了一些。
(南美的美洲土著)
至于网上传说美洲土著是商代遗民东渡,石头君以前也谈过,这个可能性基本是不存在的。这样断言是第一是因为商代时人类根本没有横渡1万9000公里宽的太平洋的能力,二是到现在其实在美洲也没有发现任何跟商代或者中国文化有切实关联的文物,所以这种说法是经不住探究的。
(玛雅人的象形文字,跟商代甲骨文也不是一个体系)
综上所述,美洲土著和中国人的关系可以这样定义:他们是黄种人,在血统上和中国人比较接近。但和中国人从来不属于同一个民族,也不是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民族的后代。印第安人真的是中国人的后裔吗?
印第安人是不是中国人?不好说,现在确定的印第安人是不是曾经中国人东渡而来,仍是谜?存在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先说不可能性吧!源于一个概念,怎么能一下论断印第安人是中国人呢。就当印第安人是殷商人从久远的商朝而来,但也不能说他是中国人,中国这个概念在当时很模糊,宝鸡出土的何尊,有铭文,写有周武王坐了商朝天下,拥有了中国,中国泛指今河南之地。之后的《诗经》和《大雅》都有提及中国,不确定是国家整体,指一个地区而已。
历史久远,无法辨别,商朝距今有三千年,据秦统一有八百年之久,一个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它是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而且都使用看不懂的甲骨文,只是国家形成的初级阶段,即没有完善的法律成文,也没有成熟的社会基础,文化,政治,经济,军事还处于半原始状态,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被历史学家公然是一个典型的中原王朝,商朝相对而言是比较接近夏朝,炎黄帝时期,对久远的传说和历史有相当的认识。商朝和古代中国还是有差距的,所以不能肯定。
可能性是他有历史依据,存在共性,在今天的印第安人风俗中也保留着相似于中国元素的东西,他和古中国文化不谋而合,比如灵台文化,丘墩文化,玉石陪葬文化,天狗吃日传说,洪水传说,当时商朝不断迁都就是由于大水横行没办法,移来移去。还有他们供奉的羽蛇和中国龙有些相似。印第安拿草药治病骨针治疗有点像现在针灸,他们甚至还喝蝌蚪来败火,喝童子尿养生习惯,这种场景无不让想到他是中国过去某个朝代而来的移民,龙图腾在过去没有形成,八成就是先秦时期的事。最近又有重磅发现,就是在美国的北达科那州发现岩石上就有和商朝时期相似的文字。那些手刻书法和甲骨文和商文有很大相似。
话虽这样说, 追溯历史,才可以弄清他的事实, 关于印第安人出处还是无法说出他们的缘由,最早美洲大陆只有阿拉斯加和勘察加半岛相连,15000年前,冰河时期,亚洲的西伯利亚人成批的通过白令海峡迁徙到美洲,后来形成了至今的美洲民族。而中国人呢,当时根本就不存在,有的结论证明,中国人是从南方迁徙而来,后于那场大迁徙。
商朝是最有可能的,和他有关的东西很多,他们是有能力了解这个世界的。而至于商人东迁,他们也许是知道东面有个美洲的,商朝毕竟和原始时期历史接近,他们口口相传也许是有根据的,说不定他们和美洲在联系呢,一直到南北朝时期,虽然感觉是天方夜谭,但回想起来有也是有可能的。最近在美洲东沿岸发现了3000年前的石锚就是例子,商朝在当时是临海国家,造船业规模是有的,周灭商时,商人肯定得保留实力,他们不得不选择东渡海冒险求生。 还有力的证据那就是1953年,美国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奥尔梅克遗址的祭祀中心发现了16尊雕像和6片玉圭,玉圭上刻有文字。有部分专家上面刻的乃是殷商文字,并破译解读出来,是殷人祖先的名字:蚩尤、少昊、帝喾、简狄、多妇、契、相土、王亥、上甲等。
不止商朝,他还有许多后续的细节,在周朝取代商朝的关键时候,商军平白无故的消失了,还有曾征东夷的大军也消失了不见踪影,他们去哪了,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批人带了一样特殊的东西,那就是蜂鸟,蜂鸟是美洲特有的,中国哪有。关于东面有没有大陆,山海经已经阐述过了,东面有大陆,叫扶桑国。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的梁国,就有个和尚叫慧深去过扶桑国,在哪里传扬佛教,历经有四十年之久,当回来时,许多人不认识了,还以为他是从扶桑来的。扶桑国准确的说不是日本,而是墨西哥,这个与世隔绝的大陆,在中国南北朝时还被人记住。
再说明朝时期,明朝完全有可能发现美洲,探索世界,绘制世界地图,上天也许给了明朝一个机会,那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奉明成祖之命,与印度洋国家搞贸易。明朝有一支庞大的船队,两百余艘船,两万多人的规模形成一个小城市,穿梭于印度洋,先后从中南半岛到印度沿岸,再经阿拉伯沿海,直到非洲,连续七次下西洋。但在第六次航行中,却成了谜团,郑和分棕船队回访,有的还有可能绕过好望角去西边未知世界,通过大西洋被风吹到美洲完全是有可能。最近在美洲部落发现有宣德的铜牌就是个例子,宣德帝是永乐大帝的孙子,第七次下西洋是他主导的。最近有有英国爱好者专门研究美洲海岸,找郑和船队登陆地点 ,在明朝中期,绘制《坤舆万国图》时,利玛窦曾对中国官员掌握美洲地理知识精确的感到意外,所以在地图上,注有中国给的原名,比如巴西,被中国叫巴剌西。
他们甚至认为中国人最晚在明朝前期到了美洲,以后中断了,不再知道有个美洲。哥伦布到达美洲时,当地人说他是殷人,所以被称为印第安人,殷人就是殷商人的意思,哥伦布一度还以为他们来到了印度。
印第安人真的是中国人的后裔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负责人的说,不是。
印第安人是个极为宽泛的概念,包括整个美洲的土著。
而即便是北美印第安人,也不能说是中国人的后裔,不是一个概念。
实际上,北美印第安人的祖先,确实是古代大约1万年之前,从亚洲大陆经过白令海峡的陆桥过去的,但并不能说他们是中国人。
今天对于印第安人的基因进行分析,发现他们祖先非常复杂。
印第安人自然属于黄种人,他们有蒙古、匈奴、满-通古斯语族、波利尼西亚族血统。
一般认为,这是他们的母系血统,大体来自于东亚大陆北面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是游牧民族不断混血的结果。至于波利尼西亚族,则是后来通过太平洋到达北美的黄种人。
但是,印第安人的父系血统较为复杂,有部分白种人的血统。
但即便是这部分白种人的血统,也相当复杂,来源包括闪米特白人(阿拉伯人、犹太人及叙利亚人的祖先)、芬兰- 乌戈尔语族白人、斯拉夫白人等等。
所以,印第安人并不能说是中国人的后裔,他只是和中国人有部分相同的血缘而已。
印第安人本身来说,他是一个黄种人和白种人复杂混血的结果,类似于中亚大草原上的无数游牧民族。
其实,印第安人不太讲究所谓血统的纯正。北美印第安人在白人到来以后,也和白人频繁通婚。
印第安人真的是中国人的后裔吗?
这个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相比于殷人东渡、长相相似、发现“象形文字”及殷商文物等诸多说法,我更倾向于基因检测技术。虽然基因检测技术还有一些自身的缺点,但比起这些毫无考证的说法,其可信度还是要大许多。
仔细分辨,这些种种关于“印第安人是中国人后裔”的说法,总是有一些牵强附会的感觉。这些说法有考证吗?支持这些说法的人认为是有的,主要是从语言简单音节、长相容貌、宗教信仰以及部分出土物的符号来说明印第安人是中国人的后裔。
其实这些根本不能叫考证,而是一些自信心爆棚的武断结论。我们就从基因方面来了解一下事实情况,北美的印第安人基因检测结果证明,最早进入北美地区的是欧洲人,古高卢人,斯堪的纳维亚人。而印第安人的父系是相对比较复杂的,有古欧洲人、古犹太人,还有古雅利安人等。
北美印第安人的种族来源非常复杂,是白种人,黄种人,棕种人的混血。印第安人母系来源多为通古斯人以及南岛人,所以人种带有部分亚洲特征。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印第安人遗传基因主要有北极母系、日本母系、俄罗斯、芬兰、闪米特父系、维吾尔、吐蕃及北蒙古高原种。
印第安人的先祖是如何迁徙到美洲大陆的?在美洲出土的人骨,经检测最早的有1万年前的,这说明印第安人的祖先在1万年前已经来到这块大陆繁衍生息。这个时期正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文明还没有产生,还得再过数千年中国的殷商时期才会出现。
美洲尚未发现类人猿或直立猿等人类近亲头骨或骨骼,印第安人的文明史一般被认为是从西伯利亚迁徙来的蒙古人种。大约在2.5万年前,这支人种经白令海峡在阿拉斯加登陆美洲,而后逐渐向南转移,最后遍布整个美洲大陆。
东南亚矮黑部落经过印度一直向北迁徙,期间母系基因一直在换。在经过中亚向西迁徙期间,就变为了高加索母系,在1万年前迁徙到美洲。还有一种说法是,非洲的努比亚人和马里人,可能穿越大西洋也迁徙到美洲。
根据在尤卡坦半岛的一座古城中发现一具古代骨骼,经检测这具骨骼为1.2万年前的一位女孩的遗骨,这是美洲至今为止已发现的最完整的古代人类骨骼。考古人员从头骨的牙齿中提取了DNA,检测显示此基因在印第安人中广泛存在。这个头骨具有东北亚蒙古人种面部特征,可推测是早期从东北亚经白令海峡迁徙到美洲的人。
关于“印第安人是中国人后裔”的几种说法一种是“殷人东渡”说。是说在公元前1066年,殷商灭亡,纣王在鹿台自焚后,他派出去征讨东夷的10万精兵,没有回师勤王,而是神秘的消失了。据说他们逃到了美洲,成为了印第安人的祖先。依据是他们相互之间的问候是“殷地安”,就是“殷地安阳”,他们认为这就是“印第安”的来源。其实这种说法根本不用去反驳,因为这个牵强附会的太厉害了。
另一种是“象形文字”说。是说美国的一个所谓的著名碑文学者在新墨西哥的“岩石雕刻国家保护区”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象形文字”。由此开始之后,他就停不下来了,他在加州、犹他州、新墨西哥州等都发现了“象形文字”。经过他“研究”后,宣布有84个符号与甲骨文很象。其实很象并不代表什么。
最后一种是“殷商文物”说。先是在美洲出土了一件玉佩,玉佩上的符号与殷商文字极其相似。还有一个是发现了一幅画,画中记录了殷商的第三代君王接见一个向他献狗的人的场景。这些都被认为是有力证据,而且有个美国教授在美洲讲学,印第安人亲口告诉他,他们是“中国人”。殷商人到了美洲后智商退化了吗?
先撇开基因检测不说,就拿文明技术来说,商代的青铜器铸造技术已相当发达,造型做工精美大气。而美洲印第安最早的文明中并没有发现青铜器,既然是殷人东渡来到了美洲,为何没有继续使用青铜器?美洲并不缺乏铜矿,主动放弃铜而使用石器,这显然不科学。
印第安人到底是不是中国人后裔?我持严重的质疑态度,不知大家怎么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