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皇帝孙皓为什么如此残暴呢?
细读数千年的封建历史,大多数末代皇帝都有一些致命的毛病。东吴末代皇帝孙皓同样也是如此,只不过他的情况比较特殊而已,他不正常的残暴,让人感觉似乎是诚心想把孙氏江山社稷送给自己的敌人,我们一起看看造成孙皓残暴的原因吧。
孙皓成长背景问题。人的成长总是离不开家庭环境,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影响非常关键,孙皓也是如此。
第一,孙皓的父亲孙和太子。
孙皓的父亲是孙和,他是孙权的第三个儿子,属于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如果没有意外,一生荣华富贵是跑不掉;可惜孙和的运气不是很好,他的大哥孙登本来当太子当得挺好的,深受东吴大帝孙权的欣赏,孙登顺利即位也是没有问题,但天有不测风云,孙登病死了,二哥孙虑也病死了,就这样太子之位落到了老三孙和头上。
孙合当上太子后不久,很快也陷入了宫廷之内的斗争,在鲁王孙霸和长女全公主的全力诋毁之下,孙和的太子位被废除,流放到长沙居住,并且封他为南阳王,环境这么恶劣,其实当一个闲散的王爷也是不错的。
第二,孙皓父亲孙和之死。
孙权去世后,老七孙亮当上了皇帝,由诸葛恪辅政。好景不长,孙琳和皇帝孙亮合谋干掉了诸葛恪,并且族灭诸葛世家,导致东吴没有诸葛家的血脉,很多亲戚也受到了牵连。孙和也深受牵连,孙和的妻子张氏是诸葛恪的外甥,按道理这个关系已经比较远了,但是孙琳等人认为当初诸葛恪有意迎立孙和为帝,因此也不打算放过孙和。
孙峻就夺了孙和的南阳王爵位,还派人把他的玉印也追回来,并把他流放到新都,不放心的孙峻又让人在路上赐死孙和。
即将离世的孙和和自己的姬妾们离别。妻子张氏说:“无论吉凶祸福,贫穷富贵,我都要和你一起,不会一个人独活。”然后张氏就自杀了。
孙和的妾何姬生下了孙皓,她说:“如果大家都死了,谁来把这些孩子抚养成人呢?” 何姬没有跟随孙和一起共赴黄泉,她顽强的活下来了,并把孙皓以及其他几个孩子孙德、孙谦和孙俊养大成人。
孙皓所处的东吴世家势力。东吴自孙坚和孙策试图以武力割据江东失败后,他们的继任者孙权就变换了政策,依靠拉拢江东世家来共同治理江东,分享利益才得以站稳江东。随着时间的推移,世家势力愈来愈大,他们控制着东吴绝大部分的兵力资源和财富来源,导致孙氏皇室实力每况如下,这个情况引起了孙权以及后来的历代继任者的不满,打压世家势力一直是和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当时东吴有四大世家势力:陆家、朱家、顾家和张家,另外一些相对较小的世家和这些大家族互相联姻,遥相呼应,严密的控制着东吴,很多时候连孙权也不得不看他们的脸色行事。由于世家势力的羁绊,导致孙权一直无法将势力扩充到北方。这些世家对内充实力比较热心,比如攻打山越和对抗曹操和刘备的进攻;一旦涉及到对方扩充大多是出勤不出力,导致孙权多次进攻合肥也无法拿下,战线一直徘徊不前。
世家势力到了孙皓时代已经尾大不掉,左右着皇帝遴选和废立,这对于孙皓来说是不可忍受。在孙皓巩固皇位以后,他就着手清理和打压世家势力,而他的措施过于极端,不论青红皂白,只分自己好恶行事,导致大量的冤假错案,从而引起了士民离心离德,最后在西晋王朝大军来袭之际,很快土崩瓦解。
总而言之,孙皓的残暴既有他本身的成长环境问题,也有现实的王朝内部势力划分问题。为了剪除威胁孙吴皇权的势力,孙皓不惜滥杀无辜,最后导致东吴政权颠覆,这些也表现了孙皓极端性格。
世家问题一直到东晋也没有解决好,但是司马家采取了优容的态度和世家一起共治,这样政权才得以延续下去。
东吴皇帝孙皓为什么如此残暴呢?
孙皓是三国时期,吴国最后一个皇帝,在位(公元264年一公元280年)十七年,本来是有一翻作为的,可是他当皇帝一年以后开始沉湎于酒色,大兴土木营建宫室。孙皓另一个爱好是喜欢杀人娱乐。剥面皮,凿眼,剁脚,锯头,凡是让他盯上的大臣,很虽便的安个罪名大刑伺候,残暴无比。孙皓如此残暴和他生长的环境有关。
吴国大帝孙权英明神武,十几岁时便继父兄之基业,北霸江东。曹操都耐何不了他,反而赞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是古代长寿的开国帝王之一,活了七十多岁,主政五十余年。他老年时期犯了"被迫害幻想症",成天疑神疑鬼,昔日亲如手足的大臣不再信任,对几个儿子也是模挑鼻子,竖挑眼。
太子孙和的地位出现挑战,出现两宫争的局面。后来宗室孙浚把孙和的舅舅诸葛恪给杀了,孙和发配到地方还被赐死。孙皓是孙和的嫡长子,由母亲一手拉扯大。生长在这样血雨腥风的环境中,孙和的内心是扭曲的,充满对权力的渴望,内心中也充满复仇的火焰。继孙权之后,孙爽,孙休两朝都比较短。
孙休死后,皇子尚幼。此时,国际环境非常严俊。西蜀已被曹魏收购,曹魏也面临被司马氏资产重组问题。吴国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等老臣经过一翻商议,认为必须选一个年纪较大的,思想比较成熟的皇帝才能掌控危局。于是,废太子孙和子乌程侯孙皓被扶上帝位,是年23岁。
孙皓继位之初,中规中矩,各位老臣加官晋爵,政通人和,抚恤百姓,开仓振济贫民,减省宫女。连宫中养的珍禽异兽都被放生。孙皓的政绩受到广泛的好评,誉为一时令主。在取得初步政绩后,孙皓燥动和不满的扭曲心态开始表现出来。他让两千石以下的文武大臣下基屋劳动,当然不是和百姓打成一片,从事农业劳动,而是,孙皓自己大兴土木营建楼堂馆所。
大臣们养尊处悠惯了,哪里吃得了这样的苦。他们私下里和计,有一百多人联明给孙皓上书,提出建议。孙皓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选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中书令贺邵得了中风,口不能言,无法自我申辩。孙皓说他谋反,当众拷问,直到被活活打死也没有说一句话。从此以后,孙皓对杀人产生浓厚的兴致,扒面,凿眼,剁脚,锯头。凡是不顺眼的人,被随意安排个罪名处死,十多年间有上千人被迫害致死。
孙皓的军事能力也比较突出,收多交趾,打败晋军,名气比较大,晋军必较慌恐。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路几路大军伐吴。孙皓众叛亲离,不得以象刘禅一样,白马素车,棺材,带着家人,反绑双手,来到晋军大营投降。晋武帝司马炎没有难为他,封以归命候。
孙皓为人比较残暴,但还是比较有骨气的。在一次宴会上,司马炎说:"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孙皓则不卑不亢的说:"臣子南方设此座以待陛下。”司马炎说南方人喜欢赋诗,问孙皓能否吟一首。孙皓则即席曰:"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司马炎后悔让孙皓吟诗,六年以后,孙皓死于洛阳,享年42岁。
。
东吴皇帝孙皓为什么如此残暴呢?
280年5月1日,西晋王濬兵临建业(江苏南京)城下,吴主孙皓按亡国之礼,自己绑了自己,抬着棺材请求投降,随即被押送洛阳。晋武帝司马炎接见孙皓等人,对孙皓说:
“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
司马炎的意思是说他早就为孙皓准备好了座位,等着他的到来,孙皓的回答也不含糊:
臣子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
孙皓虽然亡国被擒,但嘴上的功夫丝毫不让司马炎,有王者气概。历史真给司马炎开了一个大玩笑,30多年后,东晋司马睿在建业建立“东晋”,西晋灭亡,可谓一语成谶。(王濬图,灭东吴主将之一)
孙皓为何残暴不堪?一、年轻时磨练了孙皓的性格。
每个人不可能生下来就天生残暴,都是生活经历对一个人性格磨练影响太大了,恰恰孙皓从小就历经了非常人的磨难。
孙皓的父亲孙和是孙权的第三子,东吴的第二任太子。250年,孙和被废太子位,253年,东吴大将诸葛恪被杀,诸葛恪是孙和正妻张妃的亲舅舅,是朝廷中的当权派。他的死也导致了孙和的死,有人称诸葛恪意图立孙和为帝。孙皓兄妹几人都在孙皓母亲何妃的抚养下长大,孙皓又是庶长子,历经了苦难。
年轻时的经历对孙皓影响特别大,对他性格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历了人间的冷暖和政治的残酷。(孙皓请降图)
二、继位后政治倾轧频繁,猜忌之心太重。
264年,作为庶长子的孙皓却被拥立为帝,张布、万彧、朱太后为拥立他的主要功臣。其实这些人拥立已经23岁的庶长子孙皓,各有企图,吴景帝孙休自己有儿子,就是要控制孙皓。同时此时蜀国已经被消灭,所谓的三国鼎立局面已经成了西晋和东吴两个政权,对孙皓来说是内忧外患。
孙皓在即位之初,处处受到掣肘,更有张布等人后悔立孙皓为帝,张布被诛杀。孙权死后吴废帝孙亮(又称吴少帝)、孙休(吴景帝)时期,权臣当道,帝王基本被架空,孙皓即位之初也是如此,根本没有多少实际权利。
孙皓继位后,面对西晋王朝的压力,很多人自谋生路,投靠西晋,毕竟西晋强大;内部权臣也蠢蠢欲动,希望左右朝政;孙权其他后裔子孙也希望取代孙皓。孙皓自己掌握政权后,压力巨大,猜忌心非常严重,稍有风吹草动就大开杀戒,清除异己,将可能的隐患消除。譬如,孙皓的异母兄弟孙谦因造反被迫自杀;孙俊因为是孙和的嫡长子也被毒杀;孙霸的子孙也被屠杀,因孙霸和孙和争夺太子位;朱太后也被杀。
至于朝臣被杀更是不在话下,不过像丁奉、陆抗这样的重臣,他却没有动,知道轻重缓急。
三、孙皓迷信,大兴土木和对外征讨。
东吴的整体势力不如西晋王朝,但孙皓自信心强大,频繁征讨西晋王朝,搞得西晋一头雾水,孙皓想统一全国,他迷信自己将来能统一天下。
公元276年,孙皓居然进行了“封禅”仪式,在宜兴的离墨山举行了南方唯一的一次封禅活动,刻印禅国山碑,流传至今。碑文开头是这样写的:
孙皓天册元年,禅于国山(宜兴离墨山),改元天玺,因纪其所获瑞物,刊石于山阴。
至于封禅的祥瑞更是数不胜数,并在封禅之前修建了太初宫和昭明宫,大兴土木,大有天下归一的感觉,此时距离东吴亡国只有四年时间。
在搜刮钱财的过程中,很多交不出钱财和赋税的官员都被处斩,劝谏这也被杀。
人生经历,东吴内部纷争,西晋的外部压力,使得孙皓的性格发生了严重扭曲,频繁发动战争解决外部压力,通过残酷手段镇压内部,以期取得短暂的稳定,他本来就没有长期打算,沉迷在酒色和迷信谶语之中,不能自拔了。
一旦东吴的名将(如丁奉、陆抗)凋零,东吴灭亡的日子也就很快了,孙皓也非常清楚,西晋王濬到达建业,他随即献城投降,这能够自保家族。(司马炎剧照)
孙皓虽然残暴,但文采还不错,一日,晋武帝司马炎聚会,让孙皓作一首“尔汝歌”,孙皓当即做成:
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本来司马炎要调侃一下孙皓,没想到孙皓露了一手,他并不只有残暴,文采还相当不错。
东吴皇帝孙皓为什么如此残暴呢?
谢邀!
蜀汉灭亡,唇亡齿寒,东吴其实是人心惶惶的。偏偏东吴的后院起火,交趾叛吴降魏了,不久,明主孙休又病死。这下东吴大臣更是惶恐不安了,于是起了“国赖长君”的念头,濮阳兴,张布,万彧把孙皓接来当皇帝,不想却害了自己和东吴。孙皓从初期的英明到任性残暴的过程,也是孙皓想振兴东吴事业到认清现实,转而开始彻底自暴自弃的过程。固然,孙皓即位不久,本性就流露出来了,引起濮阳兴,张布的不满,因而被孙皓杀害。不过本性归本性,孙皓该干的事还是要干,特别是他又很迷信,相信能打败曹魏(西晋),统一天下。 于是,孙皓发起几次攻打西晋战争,显得十分主动,似乎是晋弱吴强一样。有一次,甚至带着母亲,妃嫔一起北伐,打算直接攻入洛阳,成为中原之主。根据《江表传》记载,吴兵因为不堪其苦,甚至抱怨说,若遇上敌军,直接投降了。当然,这场荒唐的北伐,最终无功而返。实际上,孙皓也知道吴弱晋强,只是了解程度不一样,只因这时正是西晋受禅让之时,没有空处理打击消灭东吴的事宜。 所以,孙皓在军事上也有一些胜利,比如攻沙杀了西晋交趾太守,收复了失地。陆抗打败了背叛的步阐,保住了西陵,也保住了长江上游。但是,这些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特别是东吴后期大将老将丁奉三次北伐无功,都被晋将击退,让孙皓明白了晋强吴弱的不可逆的局势,丁奉去世后,东吴也很少发起北伐了。取而代之的,是孙皓越演越烈的任性残暴。比如,孙皓和孙权一样,都是酒鬼,自己喝就算了,还强迫大臣们喝。更过分的是,孙皓刻薄到不让群臣“偷酒”,必须定量喝完,旁边站着一群黄门郎负责监督。如果有违反的,重则加刑,轻者论罪。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孙皓之所以能横行无忌,如此任性,是因为他清除和杀戮一批重臣,如当初支持他的濮阳兴,张布,万彧,留平等等。在宗室里,对他产生的威胁孙休的皇后,儿子,宗室孙奋等等,都被杀害了。所以,孙皓凭着聪明,牢牢掌握着大权,又因为事业受阻和残暴的个性,把东吴带入水深火热中,这种用错地方的聪明,实则比昏庸危害更大。
没想到的是这么一历史上残暴挂得上号的人投降司马炎后还被封为归命侯,结局居然还可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