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古代日本将军和天皇脸上会抹白粉和剃眉毛呢?

还是说有什么特殊的习俗?

这件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解释就很容易理解了

染黑齿的由来:最早阶段从日本的起源开始,绳文人和弥生人是构成日本大和民族的两大种族。而其中的绳文人是矮黑人的一个分支。

矮黑人是人种学上的分类之一,而矮黑人后代分布的国家主要是东南亚国家如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以及日本等国家。那么染黑齿则是矮黑人在采集时代以及后来的部落时代留下来的文化,一方面是出于伪装考虑,另外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的一个体现。

再往后发展黑齿成为了日本的一种习俗,平安时代的日本,黑齿标志着成年和婚配,对于未成年的女子是没有染黑齿的资格的,人们的审美决定只有染黑齿的姑娘才是美丽的姑娘。于是,日本人发明了用铁屑、醋以及茶渍浸泡成铁浆,进而进行染齿。一方面造成了龋齿,另外一方面在铁浆固定成色后又避免了蛀牙。用这样腐蚀牙齿的方式来防止蛀牙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后来,染黑齿和抹白粉逐渐变成了“御用”的象征,只有贵族才能染黑齿和化雪白的妆容。“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也就是关于黑齿的记载。类似于裹足,小脚女人可不是随意都能裹脚的,只有出身权贵的大家闺秀和不用下地干活的少奶奶才能裹脚成三寸金莲。黑齿也是追求美丽妆容的贵妇才能拥有的。面部刷的煞白,配合黄黄的牙齿或者是参差不齐的牙齿,自然非常不好看,因此黑齿是当时审美所决定。

再往后就是公卿和武士也开始追求染黑齿,在男子元服的时候就需要染黑齿。这也是身份的象征。

还是那句话,不论是唐朝的以胖为美还是三寸金莲以及现在的追求以瘦为美和唇红齿白都是人类审美的一种表征,这些表征都是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支撑的。

为什么有些古代日本将军和天皇脸上会抹白粉和剃眉毛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一个一个说啊。

先说白粉。

日本古代涂白粉最初还是女人。唐代日本和中国交流密切,遣唐使回国时候带了唐代女人常用的化妆品,就包括白粉。

当时唐代贵族女人也是涂白粉,所谓一白遮三丑。一旦脸白了,女人就会美一倍。

但搞笑的是,涂白粉到了日本却异化了。

古代日本少女的皮肤比较好,但一旦生了孩子到了二十多岁,皮肤就变差,黄黄的成为黄脸婆。一种说法,这同经常洗浴含有矿物质的温泉有关系。

这种情况下,日本女人就变本加厉的涂白粉。唐代女人往往只是涂抹薄薄一层,而日本女人则涂厚厚一层,而且越来越夸张,最终变为京戏里面那种大白脸。

不但脸上涂,连脖子甚至肩膀也涂。

日本贵族女人的审美观也由此发生变化,认为越白越好,最终就这样了。

剃眉毛

剃眉毛则和中国没有关系,是日本古代的化妆习俗。

日本古代流行修眉,但时间久了发现修眉难度大,还有种种坏处。作为毛发生长不旺盛的黄种人,眉毛修一次往往很长时间长不出来。

最终,干脆就直接将眉毛剃光,然后画上完美的眉毛。

既然是画眉,自然想怎么画都可以,在日本人看来就超级美丽了。

时间久了,这也成为习俗,不过是已婚妇女的专利。

古代日本家长抱怨女儿大了不出嫁,都说:你什么时候才能剃掉眉毛啊!

黑牙

相比白脸和无眉毛,最可怕的是黑牙。

日本女人的黑齿配上白脸,相当惊悚。

其实黑牙也是日本人的审美观,不过最初并非如此。

日本古代甚至今天,口味是偏甜的,尤其是贵族还偏酸。

甜酸口味在没有牙膏的古代,会导致牙齿迅速坏掉。很多日本贵族,三四十岁就掉了不少牙齿了。

无奈之下,日本贵族妇女,就采用铁屑浸入酒、茶、醋中使其出黑水,然后用羽毛、笔刷涂在牙齿上。

这其实是保护牙齿的一种方法,也很有用。

因为是贵族流行,久而久之也就影响了日本人的审美观,认为黑牙是贵族的象征,推广开了。

到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废除了黑牙,但涂白脸和剃眉毛则无法废除。

只是今天日本妇女都是淡妆,不可能这么画。只有日本的艺伎,才会这么搞了。

萨沙个人认为:如果明代的中国人,突然在夜晚看到一个白脸、无眉、黑牙的日本贵族妇女,十有八九会屁滚尿流,以为见到了鬼!

为什么有些古代日本将军和天皇脸上会抹白粉和剃眉毛呢?

在日本古代像天皇和将军会在脸上抹白粉和剃眉毛,是因为这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在日本也象征着权力和地位,因此也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可以在脸上抹白粉或是剃眉毛。

我们先来说抹白粉。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隋唐时期日本和唐朝的交流比较密切,当时日本先后派出过不少批遣隋使和遣唐使,而这些使臣来中原王朝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学习这里的一系列先进文化。

毕竟当时的中国是东亚文化圈绝对的中心。

而日本也确实学了很多东西,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他们也学过,比如说涂白粉。

涂白粉是唐代贵族女子的一种妆容,毕竟唐代以胖为美,以白为美,当时所有的女性都以皮肤白暂和粉嫩为追求,这也是普罗大众的广大审美观。

例如在簪花仕女图中,每一个侍女体态都非常丰盈,因为在唐代时期认为如果体态丰盈就是富贵的表象,是家庭地位的一种象征。

在唐朝初期,贞观盛世,开元盛世前后绵延,大唐帝国的威势威震四方,所以各种奢华奢靡的妆容也可以说是整个帝国上层社会风气的一种体现。

而有一些女孩天生就不显白,那么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符合普罗大众的审美观呢?直接往脸上涂白粉不就可以显白吗?

所以涂白粉逐渐在唐代的贵族子女之间传播。

而当时访问唐朝的日本使臣,也就把以白为美带回了日本,其中也包括白粉。

最开始的日本也是女子以白为美,但是在日本,女性也是可以成为天皇的,所以后来涂白粉也就成为了日本贵族的一种象征。

从日本的平安时代一直蔓延到后来的战国时期,以白为美都是日本社会的主流审美之一,而这些审美也是从当时的唐朝传播过去的。

在后来抹白粉逐渐的上流阶级化,甚至在某一段时间成为了御用的象征。

除了日本名义上的统治者以及各种高级贵族以外,其他人是没有资格化雪白妆容的,涂白粉是绝对身份的象征。

再加上日本本土最开始没法生产合格的白粉,因为这些白粉可是要涂在脸上的,除了要考虑舒适性和美观性以外,还要从最大程度上保证使用材料的健康性,要保证不能对使用者的身体带来太多的危害。

所以白粉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轻轻松松就能制作出来,白粉也需要大量的制作工艺才能最终得到。

而日本最开始没有这种工艺,所以只能是日本派到唐朝的遣唐使代购,帮助一些日本贵族带回唐朝贵族使用的白粉。

这样一来二去,白粉的价格飞涨是完全可以预料到的。

在当时的日本能够在脸上涂白粉的都不是一般人,因为大多数日本人连满足自己的温饱都做不到,哪有心情和闲钱去购买昂贵的白粉呢?

甚至对于不少的日本中小贵族来说,这种从唐朝而来的舶来品也是无力享受的,所以白粉自然也就能够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毕竟进口的都贵。

而另一个剃眉毛也同样是从唐朝传过去的。

剃眉毛有一个官方学名叫做引眉,而引眉的本质其实就是把眉毛完全刮掉,然后用后期修饰的方式在眉峰处描上浓淡不一和粗细不一的假眉毛。

但是这些假眉毛也有很多的不同,比较有代表性的比如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很多日本人在眉峰上面有两个比较大的黑点,这并不是什么行为艺术,这种妆容还有学名叫做蚕眉妆。

同样的,从唐代时期留下来的名画和壁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很多侍女或者是唐代的贵族女性也会画这种类似的妆。

只不过在我国这些眉毛大多数都是女性化,是不会有男性去化的。

不过日本和中国毕竟距离比较远,当中国的文化传到日本以后,会经过日本本土化,再加上上层贵族的垄断,这种画眉毛也在后来成为了身份贵族的象征,又演变成了男女都能画。

但是有一个前提,必须是贵族才能画。

在日本的平安时代,贵族男子成年以后就会把原先的眉毛全部都刮掉,而女子则是在结婚之前就开始引眉。

日本的贵族男性化这样的眉毛是为了保证威严,而女性化这样的妆容则主要是为了展示出仪态。

有的时候眉毛可以展现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但是如果没有了这些天生的眉毛,使用这种画上去的假眉毛,可以更好地掩盖自己的情绪。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这是一种地位的象征,这是从唐朝传到日本文化在本土化以后所形成的一种传统。

而引眉和涂白粉这样的传统在我国也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唐朝中后期以后,随着整个帝国国运的逐渐衰落,类似的妆容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所以说一个时代的妆容和衣着从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强弱的。

因此日本盛行这样的妆容也主要是在平安时代,在平安时代有很多的日本人都在引眉和涂白粉,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中央帝国泱泱大国所传过来的历史文化传统,当然主要的就是平安时代确实还挺平安。

但是在平安时代结束以后,进入到镰仓幕府时期的日本的妆容和衣着又有了再一次的改变。

进入到幕府时代以后,整个日本一直内乱不断,最高统治者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而不停在更换的幕府将军以及各种各样的军阀才是当时日本社会的主流。

所以像涂白粉和引眉这样的妆容在日本也开始逐渐边缘化,仅仅只能在一些高官权宦子弟的身上看见,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妆容也逐渐退出了日本的舞台。

其实蛮好理解的,当整个国家国力处于鼎盛时期,上流社会追求的自然是奢靡和享受。而各种各样对于现在的我们来看很难理解的妆容,在那个时代却是很正常的,这也是盛唐时期的风气。

为什么有些古代日本将军和天皇脸上会抹白粉和剃眉毛呢?

那可不是一般的白粉,而是进口的金粉,价格昂贵的很,也只有像日本天皇以及将军这样的人才用的起,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就像民国时期拿个文明棍,现代社会开个宝马奔驰差不对,都是身份都是面子!人的脸是一个人最大的门面,日本人虽然变态傻点,但却绝不可能随便在脸上做文章。

既然又是涂白粉又是剃眉毛的,自然有其功用和目的。就现在来说,日本不论是天皇还是将军,其实涂白粉的情况已经很少了,除了在一些特定场合,比如说靖国神社拜鬼的祭祀。

再就是跳舞的艺伎了,也只有他们在表演的时候,还若隐若现的呈现着日本这一古老传统。其实也不算日本正儿八经的传统,这还是他偷师中国,学去的技艺。

就这变态美妆手法都不是日本人原创?不是,正儿八经山寨中国的,只能说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事大概得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说起。

当时曹魏篡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稍微有点学识的人又正统观念比较强,曹魏肯定不干,就打击这些反对分子,这些人一看硬整干不过,便退而求其次,我不给你干活,你也别找我,试图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

但他们在当时能力太强了,人们对他们期望高,他们自己也憋不住,虽然自我标榜在政治上已经无欲无求,达到了清流的地步,但还是会“大放厥词”、“放空炮”,试图改变时局。

这类人有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阮籍和嵇康,结果反而被曹魏打击更狠,甚至把他们的脸皮割下来,再贴到他们脸上,以惩罚他们说话不算数。

最后没办法,为了表明自己确实对政治没野心,就画女人妆,穿女人衣服,而被割脸皮的,就涂脂抹粉,大量的那种,这些人由于是为了维护正统而被戕害,不但未受到社会轻视,反而更受人们推崇。

一些不愿与曹魏合污的人,便也主动擦粉,后来被日本人学去,但是当时日本并找不到同类品质的白粉,只能从中国进口,这也就是为什么只有少数人才“涂”的起的原因所在。

至于说剃眉毛,不知道读友们关注过《唐朝仕女图》没有,如果观察仔细的话就会发现,小日本子不就是学的唐朝人描眉的习惯吗!当时日本的遣唐使,不但带去了大唐的优秀文化,还一并带去了唐朝人爱美在眉毛上的表现。

在日本人眼里,这些都是先进文明流行的东西,因此日本人涂白粉和剃眉毛都是很认真的――美气的嘞!

为什么有些古代日本将军和天皇脸上会抹白粉和剃眉毛呢?

要说剃眉毛,就要先说剃头。

剃头

江户时代日本武士所穿的发型被称为“丁髷”。将头发拉成马尾辫或麻花辫,然后将其上油并沿头顶向前折叠,然后把头顶剃光。这是一种形式日本传统的发髻。这个发型最初是在战斗中,用头发把武士头盔固定在头顶的方法,这样也不会出汗和痒。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武士才会有的发型。所以成了武士阶层的象征。在日本的那个时代,武士处于阶级等级制度的首位,仅次于贵族。所以最后成为了时尚,成为了在日本社会中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下图为19世纪日本的理发店↓

剃眉毛

日本女性一直有剃眉毛然后重新画个更高的眉毛的习惯。这也与当时的女性发型有关。日本女性受中国影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一直到地上为美。但是这种直的超长发使额头显得过于突出,所以日本女性会把眉毛剃掉往上画,以使脸部平衡(美观)。

在江户时代,已婚妇女生下第一个孩子,会把原始位置的眉毛用粉遮盖掉,或者直接剃光眉毛。这种做法在明治时代慢慢消失了。但是这种方法和审美也影响到了男性装扮,包括剃掉眉毛。

白面

日本受中国影响“一白遮三丑”,白皙的皮肤在日本与美丽是联系在一起。直到今天依然是以白为美。

在奈良时代(710-794),妇女会在脸上涂抹一种名为“ oshiroi”白粉的白色粉末。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平安时代(794-1185年),那时只有贵族才能买到化妆品(从中国来的)。白色的肤色是美丽的象征,所以肤色较深的贵族们会化妆让肤色看起来更白。

渐渐的到了江户时代,白面装才在民众中也流行开来。所以在奈良和平安京时代,白面=贵族,男性会涂白面也不奇怪。

为什么有些古代日本将军和天皇脸上会抹白粉和剃眉毛呢?

感谢邀请。窃以为:

第一,尊崇唐朝。日本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历史上,它尊崇唐朝,丝毫不亚于今天跪拜美国。除了科举和太监,古代中国的东西,它几乎统统学了去。唐朝女子的白粉妆,即其例也。

第二,极至美学。(按,日本地狭人稠,资源匮乏且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人们的生命非常脆弱,生存及竞争压力极大。在此基础上诞生的日本的美学,枯冷、极端。)唐朝的白粉妆,经由遣唐使传到日本,日本人便将“一白遮百丑”的白粉妆,发挥到了极至,虽然,在外人看来,他们的白粉妆已经白得瘆人了,但是,他们认为,这才是美。

第三,美化形象。有些古代日本将军和天皇,脸上抹白粉,剃眉毛。除了技术要求之外(按,古代日本,晚上没有电灯,依靠烛火照明,脸上抹白粉,表情才能更生动。)确实有美化效果。剃眉毛更是为了打造自己满意的眉型。

第四,身份象征。在古代日本,脸上抹白粉,剃眉毛,是达官显贵的专利。而且,白粉等化妆品,价格高昂,一般人消费不起。

第五,传统文化。脸上抹白粉,剃眉毛等,代代传承,已成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