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第一名妓李师师结局如何?

真在金兵堆中过完耻辱一生吗?

金军兵临城下,宋徽宗将皇位让给宋钦宗,李师师被钦宗逐出宫去,地位一落千丈。雪上加霜的是,很快金人打了进来,金主点名要将李师师掳到金国去,她到底是否逃脱了这个命运?

被皇帝金屋藏娇的一代名妓

宋徽宗算不上千古圣君,可是他的名气却并不比那些千古一帝弱。他之所以出名,主要有2个方面:第一就是千古其辱“靖康之耻”;第二就是在艺术上造诣非凡,是少有的艺术家皇帝,或者说是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

一般而言,沉迷于艺术的人往往更加贪恋美色,宋徽宗亦然,他也是个嗜好美色如命的皇帝。

虽然后宫佳丽远远不止三千人,可是整日与这些妃子缠绵,朝夕相处,也总有厌倦的一天。

一日,宋徽宗闲得发慌,看到满桌的美酒佳肴,却感觉厌烦无比,提笔写了一句“选饭朝来不喜餐,御厨空费八珍盘”。

写到这里,突然才思枯竭,不知道该怎么接下去,就招来一位大学士,让他帮自己续写,这位大学士也不亏是饱学之士,提笔写道:“人间有味俱尝遍,只许江梅一点酸”。

本来,两人聊的是美酒佳肴,可是宋徽宗突发奇想,自己宫中的女人犹如这满桌佳肴,虽然美艳无比,可是却失之新鲜感,我又要去哪里找来那“一点酸的江梅”呢

这个问题对于普通人是个难题,对于拥有天下的宋徽宗而言,不过是开个口的事罢了,将心中所思所想告诉身边人,很快有人给了他答案。

当此时,名妓李师师艳压群芳,成为东京花中之魁,名动一时,风流才子、富家公子莫不想一睹芳容。

这一天,一位名叫赵乙的秀才乘着一顶豪华小轿,来到李师师所在青楼,点名要见李师师。

虽然赵乙的下人自称主子只是一个秀才,可是自认为见过一些市面的青楼老鸨,一看这排场,就知道这人并没有这么简单,稍微打听了一下来历,对方虽然明说,但是透露出的关系就已经让老鸨不敢继续追问,连忙打发了其他人,亲自将赵乙送到李师师房中。

宋徽宗本来还只是出来碰碰运气,心中对这个名扬天下的李师师还是有点不以为然的,毕竟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真的不信这个风尘女子能比得过自己宫中之人。

可是,见到李师师的第一面,宋徽宗就发自内心地赞了一句:“此行不亏!”

鬓鸦凝翠,鬟凤涵青,秋水为神玉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这个女子虽然没有后宫女人那么雍容华丽,但是她的气质却为人心折,尤其是那些喜欢伤春悲秋的读书人,对这我见犹怜的气质更是毫无抵抗力。

艺术皇帝很快就沦陷了,虽然没有达到“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程度,但是食髓知味,凡是有一二就有二,从此之后,京城的大人物都知道了一件事,那个名扬京城的李师师已经贵不可言,不再是其他人可以染指的女人。

后来,宋徽宗为了往来方便,还专门让人在离宫旁边秘密挖了一条地道直达青楼,为了安全起见,还将离宫隧道出口作为禁区,让御林军长期守卫,另一边自然直达李师师门口。

敢于宋徽宗争风吃醋的才子

宋徽宗是方便了,后宫佳丽无数,外面还金屋藏娇,可是李师师就悲催了。

作为名妓,宋徽宗不能将她接入宫中,可是作为皇帝的女人,也不是外人可以染指的。

表面上,身为歌妓,却能俘获皇帝的心,可谓是千古名妓了;但实质上,皇帝一年也才能来几次?

除了皇帝,自己不能随意见其他人,尤其是男人,还没有后宫女子的荣誉,这可让李师师如何是好?

幸好,这时候还有一个人没有因为宋徽宗的到来而对李师师望而却步,这个人就是一代才子周邦彦

政和年间,周邦彦已经五六十岁,但是他依旧有普通才子的爱美之心,人老心不老,为了这位东京名妓,也是费尽了心思。

有一天,他得知徽宗生了病,连早朝都没有上,心想,今天一定是个安全的日子,怎么也不会来李师师这里了吧?

于是,周邦彦好好准备了一番,悄悄来到李师师房中,兴致勃勃地与李师师约会。长夜漫漫,二人也不是那种急色之人,作为才子佳人,总要有一桌美酒佳肴来烘托一下气氛。

二人相谈正欢之时,守在门外的丫鬟突然闯了进来,告诉二人一个惊天的消息:皇帝来了!

周邦彦激动的心顿时凉了下来,好在他们二人都是饱学之士,没有乱了方寸。

冷静下来的周邦彦开始考虑后路,留下来与皇帝共饮一杯自然是不敢的,就这么跑出去也是下下之策,毕竟皇帝身边的护卫力量可不弱,就这么出去百分百被抓个正着。

二人眼神一对,相继望向房中最大的那个家具——床,周邦彦顿时心领神会,直接往地上一趴,顺势向床底下一滚,房中再也没有了周邦彦的人影。

周邦彦在床底下的心思暂时不提,宋徽宗来到李师师这里,可谓是心情大好。

江南新上贡了一批鲜橙,徽宗还专门为李师师带来几个。(看看,这就是有没有艺术细胞的差别,身份贵不可言的皇帝,也会给一个青楼女子带礼物。)

李师师更是情商满满,很快就亲自动手剥开了一个鲜橙,用自己的芊芊细指喂到宋徽宗口中,二人你一口,我一口,好不快活。

床下的周邦彦早已经浑身酸疼,却又要憋着不敢发出一丝声音,度日如年的周邦彦总算是听到了二人从床上坐起的声音,伴随着李师师的话,犹如天籁之音一般传到周邦彦耳中:

“已经三更了,马滑霜浓,陛下您要小心啊!”

徽宗走后,李师师马上将周邦彦从床下拉了出来,此时二人早已经没有了谈情说爱的性质,周邦彦却对李师师说道:“取文房四宝来!”

原来,虽然躺在床下十分不便,周邦彦也没有虚度光阴,不愧是大才子,在如此条件下也不忘诗词创作,已经有一首词徘徊在自己心中,现在正是向李师师炫耀的时候。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这首词的词牌名叫《少年游》,内容浅显易懂,正是周邦彦在床底下听着李师师与徽宗的恩爱,心如刀割,恨不能以身替代。

在词的结尾,周邦彦还特意写到,李师师的那句“已经三更了,马滑霜浓”表面上是关心宋徽宗,实际上是为了暗示徽宗该回去了,为了给床下的周邦彦腾地方,也是费劲了心思,周邦彦自然要感谢一番。

果然,周邦彦对李师师的机智点赞,李师师确实非常高兴,当着他的面就将这首词唱了出来。

话说,人一旦高兴就容易忘形,李师师因为喜欢这首词,经常将其挂在嘴边,有一次宋徽宗再来的时候,两人耳厮鬓摩之后,李师师无意间将这首词唱了出来。

要说,这要是个其他的皇帝,未必会认真听她唱的什么,可是这皇帝是一代艺术家啊,听着听着就觉得不对味了,当场就问这首词是谁做的,李师师也不敢隐瞒,将周邦彦供了出来。

宋徽宗第二天上朝之后,就将周邦彦贬出了京城,不过,后来在李师师的帮助下,又将他给赦免了。

李师师与浪子燕青

如果说周邦彦很多人不熟悉,那么李师师与另外一个男人之间的绯闻,知道的想必不少,那就是《水浒传》中三十六天罡星之一的浪子燕青。

一年元宵节,东京处处灯火灿烂,而在这满城欢乐的时节,却有一伙反贼入了京,他们就是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

宋江入京可谓是一片拳拳之心,为了精忠报国,可惜满朝昏庸,想尽了办法都没有门路,最后只能靠浪子燕青,因为燕青有一个红颜知己,是东京名妓李师师。

一群反贼却心怀报国之心,报国无门却又将心思寄托在一个浪子与妓女的感情上,不可谓不讽刺。

电视剧中,最终浪子燕青带着李师师孤舟箫韵,江湖飘篷,可谓是有了一个大好结局。

然而,在《水浒传》小说中,其实并没有这么美好,随着打败方腊,梁山好汉死得死,走得走,燕青的主人卢俊义一心去做他的朝廷官员,燕青却建议他功成身退,不要落得韩信未央宫前斩首的下场。

卢俊义不听,燕青只得“纳头拜了八拜,当夜收拾了一担金珠宝贝挑着,径不知投何处去了”。

李师师也不过是梁山好汉们为了见徽宗一面的踏脚石,结局根本没有提及,那么李师师到底结局如何呢?

李师师的结局

1126年,金军兵临城下,宋徽宗日日心惊胆战,于是将皇位传给了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

宋钦宗继位之后,立刻贬了徽宗重用的蔡京、童贯等人,除了这些朝堂大臣,还有一个无身份无权力的女人,李师师失去了靠山,也被钦宗驱逐了出去,地位一落千丈。

《李师师外传》记载,金人攻破东京之后,金主也听闻过李师师的大名,亲自交代要将李师师一同带回金国。

一连找了好几天,李师师都在他人的帮助下逃过了金人的抓捕,可是俗话说“家贼难防”,当时有个汉奸名叫张邦昌,他对东京远比那些金人熟悉多了。

在张邦昌的帮助下,李师师很快被金人抓捕到了军营,面对金人的威胁,李师师对张邦昌破口大骂。

骂完之后,李师师趁人不备就拿着头顶的金簪自刺喉咙,不死,又将金簪折断吞了下去,这才一命呜呼。

被关押在旁边的宋徽宗听闻李师师的死讯,还有兴致写诗,诗曰:

苦雨西风叹楚囚,

香销玉碎动人愁。

红颜竟为奴颜耻,

千古青楼第一流。

以上关于李师师的结局主要来自于宋代传奇作品《李师师外传》。因为李师师身份地位不够,不能闻名于正史,她的真实情况自然无法通过正史来获得。

而在野史中,也就这本传奇算是时间比较早的,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一本,其他的野史虽然略有不同,但是与之关系密切的宋徽宗都成了阶下之囚,靠宋徽宗而闻名的一代名妓 又能如何呢?

宋朝第一名妓李师师结局如何?

李师师是北宋年间名动朝野的一代名妓,关于她的故事,多见于野史小说。上至帝王将相,下到文人骚客,似乎都和她有着缠绵悱恻的香艳故事。这些故事也给她的传奇人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李师师剧照)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李师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她的最终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一、色艺双绝的李师师。

李师师原本不姓李,出生于北宋汴京一染布商人家庭,父亲王寅。尚在襁褓中的李师师就失去了母亲,父亲格外疼惜这个不幸的女儿,用豆浆将她养活。

幼时的李师师,因营养不足而身体孱弱,时常啼哭。父亲为了让小师师能健康成长,按照当时的习俗,将她舍身佛寺,请求僧人为她主持舍身仪式。

不曾想,当慈祥的僧人用手抚摸小师师的头顶时,她立即停止了啼哭。父亲认为爱女与佛家有缘,是佛家弟子,就用俚语里称呼佛弟子的“师”为孩子取名。

及至师师4岁时,王寅因罪入狱,惨死狱中,师师瞬间成了孤儿。

好心的李姥姥收留了师师,由此改姓李。但李姥姥出生娼户,便注定了李师师长大后的命运。李姥姥还算宠爱师师,从小找人教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李师师聪慧灵动,极具艺术天赋,一学即会。

长大后的李师师,出落得水灵柔媚,风情万种。诗文吟唱俱佳,琴棋书画上乘。时常着一袭白衣,在凄婉清凉的唱词中,更显幽姿飘逸,哀怨缠绵,恰如梨花带雨的冷美人。

晏几道曾在《生查子》中形容李师师的绝世容颜:“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遍看颖川花,不似师师好。”

(赵佶剧照)

二、帝王情人李师师。

在李师师的众多故事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和宋徽宗赵佶的风流艳事。

赵佶是历史上有名的风流皇帝。他宫藏粉黛三千,却情系青楼风尘,对民间美色颇为向往。李师师冠盖京华的芳名,早已传入赵佶耳中,赵佶由此心旌荡漾,欲一睹芳容。

一日,赵佶在太监的带领下,化名富商赵乙,微服私访李师师。

在遭遇了长时间的冷遇后,赵佶终于见到了名杨天下的李师师,不觉为李师师“秋水为神玉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的气质所倾倒。

此后,赵佶再也无法离开李师师。为了更方便、更安全地和李师师约会,赵佶甚至不惜从皇宫里修了一条地道,直通李师师的“杏花楼”。就这样,堂堂大宋天子,整日里偷偷摸摸地钻地道,私会青楼花魁,成了千古奇谈。

据说,李师师除了得到赵佶的垂爱外,还心心念念地和著名词人周邦彦交往。周邦彦长得一表人才,风流倜傥,尤其善填婉约词。虽不及李清照的婉媚轻柔,情致缠绵,但也不失清丽深婉,秀逸精雅。

李师师和周邦彦,一个善写,一个擅唱,二人琴瑟相和,彼此倾慕,心意相通。

一日,周邦彦闻赵佶小病,料定他不会到李师师这儿来,便抓紧这难得的机会,和李师师相会。不巧赵佶居然抱病而来,吓得周邦彦赶紧钻到了床底下。待俩人约会完毕后,周邦彦才从床底下出来。居然即兴赋诗一首《少年游》,将李师师和赵佶的约会情景,刻画得入木三分。

赵佶偶然间见到此词后,醋性大发。将时任太学正的周邦彦,发配出京。后怜惜其才,才又将他诏回。

(周邦彦剧照)

三、李师师结局成谜。

关于李师师最终的结局,有以下几种说法。

其一,李师师被金兵所俘后,坚贞不屈,自杀身亡。

“靖康之难”发生后,金兵俘虏了赵佶父子,宰相张邦昌为了讨好金人,把李师师找了出来,献给了金主。但李师师宁死不屈,试图用金簪自杀未遂,后将金簪折断,吞金自杀。

其二,李师师出家为尼,了结残生。

在金兵破城之日,李师师捐出全部家产,助力宋军全力抗金。自己孑然一身,一贫如洗后出家为尼,伴着青灯古佛,了却残生。

其三,李师师流落江湖,归于平凡。

在金人攻破汴京后,李师师逃出虎口,流落民间,嫁给了一个富商,从此相夫教子,回归常人生活,安享晚年。

其四,李师师仍委身青楼,最终凄惨离世。

在宋室南迁后,李师师流落到了湖广一带,仍以卖唱为生。但随着人老珠黄,生活无以为继,最终孤独去世。

李师师究竟是怎样的结局,至今仍是一个千古之谜。

(参考资料:《大宋宣和遗事》《李师师外传》)

宋朝第一名妓李师师结局如何?

中国古代有四大名妓,分别是柳如是、苏小小、李师师和陈圆圆,其中宋朝的李师师更是千古佳人,不但与宋徽宗有一段风流韵事,还是梁山的“大恩人”,促成宋江等人顺利招安,是不可多得的女中豪杰。在水浒中李师师是一个风尘女子,一个以美貌冠绝天下的美人。而一提到美人水浒中自然有很多,如潘金莲、金翠莲、阎婆惜等人都是绝色美女,但李师师却不是他们能比的。

李师师才华横溢,技艺超群,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虽然出身娼门却已经成为了大宋朝最顶级的社交名媛。而且更厉害的是,连宋徽宗这样的一国之君都拜倒在李师师的石榴裙下,可想她的名声有多大,连皇帝都不惜挖了一个暗道从皇宫直通李师师的住处。

李师师为何能成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名妓,除了她的美貌才艺外,她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帮助宋江完成了招安,使梁山众人摘去了强盗的帽子。

宋江自此上了梁山后,没有一日不想着招安。但由于朝廷奸臣当道,所以招安之事多次破产。

在两战童贯之后,童贯答应回到京城便向皇帝谏言,将梁山想被招安的意向上报,结果他与高俅商议之后,高俅非但没有将这个事情上报,还带兵三次围剿梁山。三败高俅之后,宋江派出梁山好汉与高俅一同回京,等候招安的消息,谁知高俅回到自己的地盘后,将梁山跟随前来的好汉软禁在府中,不准他们随便出入。

那李师师如何帮助宋江的呢?宋江由于苦思招安不成,就铤而走险,趁元宵佳节之际,率领柴进、燕青、李逵等人来到东京汴梁寻找机会。可是如何把此事告诉给皇帝呢,当面陈述肯定不现实,所以宋江等人就把目标放到了李师师的身上,希望她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宋江第一次见李师师,先派燕青去给妓院老鸨送去大量金银,希望能见李师师一面。妓院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见到这么多银两自然同意。李师师虽然名满天下,但也是一个风尘女子,免不了世俗。所以就同意了与宋江相见。可惜这次虽然与李师师相谈甚欢,但没过多久宋徽宗就来找李师师了,所以宋江只留下了一首诗,并没有讲明,就藏了起来。不想李逵此时惹出事来,与宋军交战,宋江匆匆逃离京城,招安一事告一段落。

其实这一次李师师已经猜出了端倪,只是时间太短,没有说明。没过多久,宋江又派燕青与戴宗下山,又找到了李师师寻求帮助。这次燕青只身一人前去,李师师虽然阅人无数,但面对燕青这样的一表人才还是颇为动心的。于是与燕青一边谈事,一边挑逗。可惜无论李师师如何动情,燕青始终不为所动。

燕青自然知道李师师的心思,但不能因此坏了招安大事,所以燕青趁机认李师师为姐弟。在李师师的帮助下,顺利见到了宋徽宗。先是在他面前献技,博得宋徽宗的青睐,燕青再将梁山想招安的想法告诉皇帝。宋徽宗知道事情原委后,不但痛骂了高俅、童贯等人,还欣然接受了燕青的建议,同意招安梁山。

虽然燕青同样见到了宿太尉,宿太尉也答应帮忙。但肯定没有李师师的帮助大,因为宿太尉在朝廷之上必会遭到奸臣的阻挠,而李师师在妓院中可以轻松帮燕青完成任务。当然其中也有李师师喜欢上燕青的因素。甚至有野史称在燕青退隐后,与李师师双宿双飞,一起浪迹江湖而去,好不快活。

俗话说“自古红颜多薄命”,四大名妓之一的李师师同样难逃厄运。在历史上,李师师的命运虽然有不同的说法,但同样悲惨,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以死殉国。在金人攻破东京后,金主也久闻李师师的大名,让他的主帅挞懒去寻找李师师,但是寻找多日也没有找到。后来在汉奸张邦昌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李师师。李师师不愿意伺候金主,先是用金簪自刺喉咙,但是没有成功,于是又折断金簪吞下自杀。宋徽宗听到此事后,不禁痛哭流涕,为自己的红颜所痛惜。

第二种说法:流落江湖。在靖康之耻后,李师师由于家产尽无,流落到南方,生活潦倒。甚至有人看到李师师衰老憔悴,已经没有当年的风采。在江浙一带流落街头,最后凄惨死去。

第三种说法:被俘北上。在靖康之耻时,李师师同样被俘虏,被迫嫁给了一个病残的金兵为妻,以此羞辱她,李师师耻辱地了此残生。

不管怎样说,历史传闻中李师师的结局确实比较悲惨,不过李师师作为宋徽宗的情人,在一定程度上必会被人们所遐想,甚至讹传,所以李师师的最后结局已经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无人知晓。

宋朝第一名妓李师师结局如何?

在中国历史上,名士和名妓往往都有数不尽的风流暧昧,两者如同太极八卦,阴阳互补。

名士普遍风流,时常出入青楼,寻找精神快感与创作灵感,李白与白居易都是青楼的常客。名妓与一般青楼女子的不同之处在于接待的客户,如果李师师的客户是普通消费者,那她就成不了名妓,而是风尘女子;她的客户是宋徽宗,她就成了名妓,她与宋徽宗的行为就是千古风流。

李师师能够成为名妓,长相自然是必备条件。她可以说是开封城的颜值担当,大文豪晏几道曾经专门为她的姿色作过一首词《生查子》: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

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颖川花,不似师师好。”

李师师天生一副好嗓子,经青楼老鸨的悉心栽培,豆蔻年华的她就已经“人风流、歌婉转”,成了北宋好声音的头号小姐姐。随着名气的传扬,慕名而来的才子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北宋作协的张先、晏几道、秦观、周邦彦等当世文豪。她与宋徽宗的风流韵事,更是名传千古。为了争李师师,宋徽宗甚至罢了情敌周邦彦的官。后来,李师师被宋徽宗接进宫封为李明妃。

宋徽宗退位后,李师师被贬为庶人,并被赶出皇宫。传说中,出宫后旳李师师被抄家,变得一贫如洗,为了自保,甘愿成为道姑。

等到金国南下,靖康之耻后,关于李师师的记载,主要存在于野史之中,有三种说法流传于世:

第一, 舍生取义,以死殉国难。金国攻陷开封后,金国皇帝也听说李师师风华绝代,想据为己有,于世派人寻找,但是苦寻多日也不可得。后来在张邦昌的帮助下,金国人找到了李师师。李师师不愿意伺候金国人,誓死不从,自杀而亡。死前还大骂张邦昌:“告以贱妓,蒙皇帝眷,宁一死无他志。若辈高爵厚禄,朝廷何负于汝,乃事事为斩灭宗社计?”

第二, 自然老死。《青泥莲花记》记载:“靖康之乱,师师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间,衰老憔悴,无复向时风态。”

第三, 被金国俘虏,带到了北方。开封沦陷后,李师师也被俘虏,和金军北上。到了北方,曾经辉煌的李师师无依无靠,被迫嫁给了一个残疾的金兵,就此了却余生。

作为一名烟花女子,引得帝王名士趋之若鹜,李师师已经是青楼业的传奇,后世的陈圆圆、柳如是也难以望其项背。作为女人,李师师的下场充满悲剧色彩,没有真心疼爱她的丈夫,没有温暖的家庭,有的只是风花雪月的回忆。

宋朝第一名妓李师师结局如何?

李师师,北宋名妓。关于李师师的结局,众说纷纭。但靖康之耻后,李师师就不知所踪。据可靠资料,在靖康之耻前,李师师就散尽家财,资助马扩的义军抗金。公元1127年,汴梁陷落,李师师被金国大太子粘罕所俘,在押解回五国城途中,粘罕酒后妄想玷污李师师,李师师虚与委蛇,在跳舞时暗藏剪刀行刺粘罕,终因力气不佳被粘罕反杀。一代名妓就这样香消玉殒。

但李师师所捐资财,被马扩用于招兵买马,壮大了义军队伍。在金人的后方袭扰,沉重的打击了金王朝。如此,李师师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了。

宋朝第一名妓李师师结局如何?

众所周知,作为上承盛唐时期的繁荣,下启元明两朝的发展,两宋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和璀璨期。难怪,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在《宋史职官志考正》中这样评价: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伴随着农耕经济,特别是农耕经济下城市和文化的繁荣,北宋的娱乐产业迅猛发展,出现了层出不穷的青楼妓院产业。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年北宋汴京的青楼远胜于如今西方国家的红灯区,像荷兰阿姆斯特丹德瓦伦,像德国汉堡堕落大道等等,都显得相形见绌。据《东京梦华录》记载:

汴京向东曰东鸡儿巷,向西曰西鸡儿巷,皆妓馆所居。城西的郑新门大路,一直过了金明池,西边是道者院,院前面全是妓院。

由此可见,在当时经济和文化发展下,对青楼和妓院的需求是多么的旺盛,几乎遍地都是红灯区。可能有人会提出质疑,说青楼和妓院并不能一概而论,因为青楼大多卖艺不卖身,而妓院大多卖身不卖艺。但是,二者的差别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真的不是泾渭分明的。

在中国历史上,妓女古来有之,逐渐划分为官妓、营妓、家妓和民妓。其中,官妓是服务于达官贵人的,营妓是服务于前线士兵的,家妓豪门巨贾服务于自己的。只有民妓,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妓女,为社会提供性服务和其它服务的女子,而李师师无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关于她的故事和传说,多流传于野史的记载,基本上从帝王将相到文人墨客都是她的裙下之臣。尤其是,经过了施耐庵在《水浒传》中的艺术加工,李师师的形象更加被人津津乐道。

历史上,李师师本姓王,生于汴京的一户商人家庭。幼年丧母后,父亲王寅更加将她视为了掌上明珠,因为孱弱而时常夜间啼哭,经法师指点建议将她舍身寺庙,以“师师”取名。

王寅入狱死在狱中,王师师就成了孤儿,是好心的娼户老妓女李姥姥收留了她,从此更名为“李师师”。在李姥姥照拂下,李师师从小就开始琴棋书画的培训,加之她本人天生丽质难自弃,逐渐成为了京城的名人。

随着她李师师艳冠汴京,越来越多人都趋之若鹜,甚至但求一见以目睹芳容。其中,最被人屡屡提及的要数她和宋徽宗赵佶的风流韵事了。

赵佶除了治国理政不精通,对于琴棋书法、撩猫逗狗等都非常擅长。据说,他已经厌倦了后宫的三千佳丽,开始从民间猎艳,悄悄化名为“赵乙”光顾李师师。

从此以后,“赵乙”将李师师买断包圆,甚至还从皇宫内院挖通了一条地道通往李师师的闺房。不过,垂涎李师师的远不止皇帝一人,他的大臣们和文人们也完全不能自拔,比如周邦彦。

周邦彦得知李师师被皇帝垄断后,变得茶饭不思,精神萎靡。当得知赵佶身体有恙,估计他不会再私会李师师,立即风风火火赶到,刚要与李师师亲热,没想到皇帝还不辞辛劳冒病约会,差点儿将他俩“捉奸在床”。

有这样昏庸的皇帝和大臣,北宋焉能不败,很快遭至了靖康之耻。金兵攻入汴京后,李师师捐出自己的全部家资,竭力助力北宋军民继续抗金,不过依然无法阻挡北宋的灭亡。

之后,李师师隐姓埋名,一贫如洗后逃离京城,随同宋朝流亡政府南迁到南方的湖广一带。面对江山沦丧,面对人生落差,她终于出家为尼,应验了自己当初起“师师”之名的初衷。@文史不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