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有哪些“鸡肋”武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最搞笑的肯定是这个了:日军龟壳防弹罩。

日本藤田兵器研究所设计初衷是:“龟壳”由优质钢板造成,6毫米的装甲整体呈圆弧形状。这样士兵趴在地上似乎很安全了。即使子弹射过来也会从钢板上弹开,不会伤到藏在下面的士兵。

遗憾的是,龟壳防弹罩实战效果几乎是0。

稍有智力的人都知道,本来士兵卧倒后就很难被子弹击中,根本不需要背一个龟壳。

实际上,这个龟壳非常重,背负了以后反正导致士兵匍匐行动缓慢,更容易送命。

更倒霉的是,如果这个士兵需要站起来行走或者奔跑,背后硕大的龟壳太扎眼了,他会成为一个极为显著的目标,敌人的各种炮火一定会优先射击他,让他第一个送命。

话说,七龙珠里面的龟壳,是不是就这么来的。

二战中有哪些“鸡肋”武器?

在二战中为了战胜对手,各交战国研发了许多新式武器,有的武器性能优异,经受了战场残酷环境的考验,证明是成功的,如:德国虎式坦克,苏联T-34坦克,美国伽兰德步枪,日本零式战斗机等,不胜枚举。但有的武器设计过于理想化,用到真实的战场便漏怯了。

上图是英国生产的一种反坦克手雷,又称反坦克粘雷,设计的理念是:把此雷粘在坦克上,然后引爆,可是由于战场上尘土飞扬,手雷根本粘不住坦克。

上面是日本在1944年研制的氢气飘雷,当时美军己经攻占了日本外岛,以此为基地派飞机日夜轰炸日本本土,此时日本己日薄西山,无法采取对等行动,于是脑洞大开研制出此等神物,将气球内灌入氢气,下面悬挂炸弹或燃烧弹,升空后随着季风飘到美国本土,氢气泄露后落地爆炸。但希望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放飞一万多枚飘雷,只有少数飘到美国,除了炸死野炊的一个妇女和几个孩子之外,还引发了几场不大的森林火灾,烧死了几只野生动物,神物变成了废物。

这个就是德国大名鼎鼎的鼠式坦克,虽然叫鼠式,但却是一个庞然大物,重达188吨,装甲很厚,当时所有别的坦克的火炮都无法击穿它,但是它的128mm的火炮穿甲厚度270mm,可以击穿所有坦克的装甲,可谓矛与盾的完美结合体。虽然看上去很美,但是完全不适用,速度太慢,只比步兵跑的快一些,移动缓慢,而且桥梁道路也承受不住它巨大的身躯,经常陷在地里动弹不得,完全没有机动性,后来竞沦落到当固定炮台使用。

二战中有哪些“鸡肋”武器?

谢谢邀请!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优秀枪械如MP40,PPSH-41,M1式加兰德等等,但有优秀的枪械,那必然会有鸡肋的枪械,那小编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一下二战中有哪些鸡肋的武器。

绍沙轻机枪

这是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装备的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有使用。是最不受待见的枪之一,甚至当时严重缺乏武器的中国也不愿买,这枪加工精密,所以生产比较贵,但性能却不怎么样,故障频发,射速也慢(240发/分),换弹麻烦,前支架又很脆,一开枪就断了,甚至可以称他为二战中最垃圾的机枪了。

大正11年式机枪

鬼子的武器,很烂也很出名,就是大家说的歪把子。这枪比绍沙轻机枪好不到哪去。射速500发/分(理论上)。装弹方式很特别,为了通用三八式的子弹,在这机枪的旁边设计了一个烟灰缸和一个注油的东西,烟灰缸用来放烟灰......额不对,用来放弹夹,可以放6个,旁边可以注油,造价也比较高,还不能换枪管,打一会就要散热,还需要经常的保养,很麻烦。

南部式手枪

这枪被称作东方鲁格(长得像而已),也就是大家说的王八羔子,呸!盒子!性能就差很多了。穿透力极差,连木门都打不穿。有传闻说一个人穿五层棉袄就能完全防住,还易卡壳,据说打完一梭子子弹能卡3次壳。连日本军官都不待见,美国人说这把枪自杀都不合格。

斯登冲锋枪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大量装备的冲锋枪,因为发音被英国人称作"臭气枪"。模仿了MP38,但是对上德军的MP38和MP40时,火力仍处下风。性能也很差。要经常保养,还易卡壳,一擦就走火,经常误伤队友。

百式冲锋枪

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上日本的武器,产量低,造价高,故障频发,据说打30发子弹卡6次壳是最少的了。还带支架,甚至还带刺刀(小鬼子是多喜欢刺刀啊)。对上美国的汤姆森和M3几乎就是送人头的货。

以上就是今天的盘点了。有什么错误,欢迎指出。(新人求支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