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清海军会吓跑列强意大利?

说说后来的意大利

1940年在德军的闪电战下法军节节败退,就在法国即将败亡之际,6月10日,意大利对英法宣战了。

墨索里尼觉得这次必定手到擒来。然而,意大利军队以5:1的人数优势发起进攻,遭到了法军迎头痛击,并趁胜追击,越过边界直插意大利本土。

是役,法军伤亡两百多人,意大利伤亡三千多人,成了全欧洲的笑柄。

为何大清海军会吓跑列强意大利?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说白了,就是意大利看满清是条死狗,也不顾自己是娘炮,也想来占点便宜,恐吓一下。

1899年,意大利恐吓满清政府,要求租借宁波的三门湾。

这主要是之前,日本、德国、英国、俄国、法国等等,基本都在中国捞到了殖民地。

诸如德国之类都没打,一吓满清就怂了。

意大利认为自己也可以学一学,吓一吓。

其实,意大利当时是很惨的。

1896年,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惨败,出征的1.7万意大利军,死伤1.1万人,被俘4000人,差点就全军覆没。

意大利和埃塞俄比亚两国最终在1896年10月26日重新签订《亚的斯亚贝巴条约》,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主权的完整。

军事实力如此之菜,其他也好不到哪里去。

意大利只有在地中海和北非有殖民地,在整个亚洲没有一块殖民地。

所以,意大利根本就没有办法派遣大量军队,来中国作战。

那么,满清大臣虽然弱智,也没智障到这种地步,当然不会被吓住。

见满清不吃这套,意大利大使就傻眼了,开始装腔作势要打仗。

但打仗的话?军队在哪里?还在十万八千里的意大利本土。

所以,最终意大利大使认怂,辩解是向满清提出建议,并不是最后通牒,清政府同不同意都可以。

搞笑的是,占便宜是意大利的基本品质。

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意大利也是为了占便宜,派了2艘船85个士兵(水手)参战。

这85个人,基本上就是扛着军旗壮声势的。

别说这壮声势,还就真占到便宜了。

意大利因此分得中国的天津港,以作为一个贸易集散地。而这个只有46公顷的城市可算是欧洲殖民者中得到的最小一个殖民地。但天津意租界却是意大利在境外的唯一租界,也是意大利在亚洲的唯一一块领地.

为何大清海军会吓跑列强意大利?

1899年,欧洲一小国之前在埃塞俄比亚被完虐,这不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认为清政府好欺负,带着几艘军舰,来到清朝来找自信,要强租浙江的三门湾。一向以软弱无能著称的清政府,一反常态,这次慈禧老太太很硬气,说出了最霸气的一句话:“一把黄土都不给他们”,没想到这一次清政府胜利了,而这个欧洲小国成为欧洲的笑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欧洲小国意大利也不甘寂寞,恰逢他们刚在埃塞俄比亚被他们所谓的“土著”完虐,国内问题一箩筐,矛盾激化,为了转移意大利国内的矛盾,当时的意大利政府派了几艘军舰来到中国沿海地区,他们这次看重了浙江三门湾这块地方,意大利为何单单看上了三门湾呢?

三门湾地理位置重要,三门湾位于浙江省东部三门县沿海,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60公里,海陆方圆约2400平方公里。湾口海域开阔,水深一般5-10米,万吨巨轮可直驶湾中。三门湾优越的港湾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使其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因此意大利对其垂涎三尺,要求租借三门湾用作其海军基地。

意大利的最后通牒成为欧洲的笑料,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2月,意大利人向清政府递交照会,要求租借三门湾用作其海军基地。知道了意大利为欧洲弱国的清政府,这次断然拒绝了其要求。意大利政府很恼火,接着玩起了炮舰外交,还要向清政府发出了最后通牒,但刚下完最后通牒就后悔了,又赶紧想要撤回,但最后通牒已经被递给了清政府。意大利政府担心得罪了其它列强,赶紧向政府收回了最后通牒,同时赶紧向列强解释,以求谅解,意大利发出最后通牒又撤回亦成为欧洲媒体的笑料。

不死心的意大利继续企图强租三门湾,慈禧老太太这次很硬气。最后通牒风波之后,意大利又派了6艘军舰来要挟清政府。此时慈禧太后已看穿了意大利的实力,在宫廷会议上表示,一把黄土都不给意大利人。在清廷上下的积极备战下,以及列强各国对意大利施压,不得不在1899年10月放弃了对中国沿海的任何要求,最后连一个小的加煤站都没有得到。

总之,软弱无能的清政府成功粉碎了意大利的侵略野心,捍卫了中国领土与主权,在三门湾事件中取得胜利,这是晚清少有的外交胜利,无论如何也是值得肯定的。各位,你们说呢?

为何大清海军会吓跑列强意大利?

这个“大清海军吓跑列强意大利”的说法估计是指1899年的意大利强租三门湾未成的“三门湾事件”。

其实个人观点,说大清海军吓跑意大利值得商榷,因为从双方海军实力上看,在1899年意大利海军相对于大清海军还是有一定优势的,至少人家能出海作战的战列舰差不多也有5、6艘,虽说其中的确不少挺老旧的了,但是也有几艘还算不错的,比如”雷·乌姆贝尔托”号战列舰(Re Umberto),排水量15701吨,主要武备:4门343mm炮,16门120mm炮,8门152mm炮,巡洋舰方面意大利海军与大清海军相比也占优势,就是说,如果意大利豁出一切,下定决心跟清政府开战,以意大利海军想消灭大清海军还是可以做到的,之所以意大利后来放弃,当然也有一定上军事方面的考虑。

比如说意大利海军实力虽然较清政府占优,但并不占绝对优势,意大利是进攻方一旦开战,双方距离太远,补给不方便,并无全胜的把握这些因素,但是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这一点,而是其他两点。

1、意大利自身原因:当时意大利正与埃塞俄比亚交战,相对于遥远的三门湾,距离意大利更近的埃塞俄比亚显然诱惑力更大,也需要意大利投入更多精力。

2、各列强的态度:大部分列强如英国、日本等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并不支持意大利在中国的扩张,而意大利自身又没有什么可以与其他列强交换的筹码。

个人认为主要基于上面两条原因的考虑,意大利才放弃了强租三门湾的要求,其中考虑当时大清海军的实力当然也是原因之一,但并不是主要原因。

为何大清海军会吓跑列强意大利?

正是因为清朝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让西方列强们再次激起了瓜分中国的欲望,法国强占了中国的广州弯,日本和沙俄则对中国东北地区垂涎已久,在阿杜瓦战役中的战败迫使意大利放弃了在非洲的扩张,正是因为一八九八年在米兰爆发的革命,使得意大利迫切希望通过殖民扩张来转移国内的矛盾,于是将矛头指向了中国,意大利内部经过讨论将目标定在了在中国浙江的三门湾地区,正是三门湾地区拥有着非常高的军事价值和优越的港口条件以及丰厚的资源,这让意大利对此垂涎已久,所以意大利要将三门湾地区作为意大利海军基地。一八九九年意大利驻华公使像清朝总理府衙门递交照会,要将三门湾地区租借下来,然而清政府早就知道意大利是欧洲列强中最弱的,还事先和法国通气,不但拒绝意大利的要求,并且将意大利公使的外交照看都不看一眼的直接给了意大利公使,这让意大利很是下不来台,于是决定既然和清朝来文不行那就该动武了,要让清政府知道意大利的炮舰外交了。

于是意大利派遣三艘军舰到达三门湾进行示威活动,并且给清政府最后的通牒,如果不能在四日内给其答复,就准备进攻三门湾。然而清政府的态度及其强硬,同时三门湾地区的清军以及最好了战斗准备,只要意大利军队登陆立刻反击,同时北洋海军海圻号与海天号也到达了三门湾地区与意大利军队进行对峙,最后意大利只好收回最好通牒,而意大利收回最后通牒这一事件,成为了当时欧洲媒体们的笑料。为何意大利会收回最后通牒呢?

因为当时意大利此时国内尚处于动荡时期,而且没有做好任何战争准备,在外交方面时意大利和奥匈帝国有着领土冲突,而德国是支持奥匈帝国的,所以德奥是不会支持意大利的,意大利对法属北非地区的野心,使得法国也不会支持意大利,而俄国则支持法国,正是在欧洲列强国的巨大压力下,意大利只好在三门湾地区上进行妥协。

为何大清海军会吓跑列强意大利?

大清海军吓跑列强意大利?

主指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清政府刚经历甲午战败后,狮子大开口,签订《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意大利也坐不住了,想让清政府把三门湾租出去,不然武力外交谈判,这时的清政府已经被骑在头上打了,刚签完《马关条约》,又来意大利,当然不能在克制自己了,清政府搬出花了高价钱的德制三艘战舰“海容”、“海筹”、“海琛”和姊妹舰队“海圻”、“海天”准备应战,最后在武器硬实力下守护了最后的外交赢面,维护了国家主权。

所以在当今世界格局中也是一样,一切软硬实力都是国家主权实握的象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