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沙怎么样?
赤色利剑:苏联波波沙PPSh41式冲锋枪
1952年10月14日, 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敌军约6个营的兵力攻占了志愿军防守的597.9和537.7高地。我军第135团第7连排长孙占元带领全排大反攻,一举攻占了敌人的2个据点。敌人以优势兵力大举反攻,孙占元的双腿被炮弹炸断受了重伤。在敌人的数次冲击且战友伤亡殆尽的情况下,他用手中的50式冲锋枪前后击毙了16个敌人,最终拉响手雷和蜂拥而至敌人同归于尽。孙占元烈士手中的杀敌利器50式冲锋枪,就是二战中让德寇闻风丧胆的波波沙PPSh41式冲锋枪。
背景
一战中,缺乏近战速射武器的俄军遭受了极大的伤亡。战争结束以后,俄国陷入内战(1918年到1922年),红军和白军在地跨欧亚的苏联广阔的土地上拼死厮杀。红军一度几乎崩溃,没有什么精力从事新式武器的研究。内战结束4年内后的1926年,苏联红军装备委员会才把冲锋枪的研究计划初步制定下来。
轻武器大师托卡列夫(著名的托卡列夫手枪和半自动步枪的设计者),首先开始这方面的设计。很快,他遇到很多无法解决的重大技术难关。20年代的冲锋枪,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研发工作是非常困难的。托卡列夫的方案很快失败了。
1930年,苏联另一个轻武器大师瓦西里.捷格加廖夫,也开始了冲锋枪的设计(捷格加廖夫轻机枪的设计者)。捷格加廖夫吸取了托卡列夫的教训,聪明的以精良的德国MP18的改进型MP28冲锋枪为模板!在MP28冲锋枪基础上,又进行了若干的改进,于1934年正式研制出PPD1934冲锋枪(П ПД1934)。该枪的性能很不错,配有一个71发大弹鼓,该弹鼓装满弹药时重达1.8公斤。该枪的可靠性较差,容易吃土和卡壳。该枪有效射程200米,实际射程150米左右。该枪有旺盛的火力和不错的射击精度,各方面性能和MP28基本旗鼓相当。
除了有MP28的优点以外,该枪也有MP28的弱点。它对制造工艺要求较高,生产线需要一些精加工的机器,对于加工人员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总之,该枪不适合大量生产。在1936年开始正式开始生产,一年时间只生产了约100支。之后虽扩大生产规模,实际生产数量仍非常有限,直到二战开始也只是少量装备苏军。
需求和研究
苏联方面忽视冲锋枪的恶果,很快显现出来。1939年苏联外交部向芬兰提出割让领土,以保证苏联列宁格勒地区安全的要求被芬兰政府拒绝(列宁格勒距离芬兰边境只有40公里)。谈判破裂后,苏联入侵芬兰,苏芬战争爆发。苏联人为了对付这个小邻居,前后使用了军队154万人,5000架飞机,5350门火炮,2000辆坦克。而小国芬兰只有人口300多万,常驻军3万人,飞机72架,火炮162门,坦克60辆。怎么样来看,这两个国家也不是一个水平线的对手,类似于一只老虎和一支狸猫的对抗。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100天的苏芬战争中,芬兰正规军基本被摧毁,苏联损失竟然高达50多万人(一说是近百万),苏军成建制被歼灭或者基本被歼灭的就有7个师又2个旅。
相当一部分战斗,是在森林地带或者森林边缘进行的。森林地区树木众多,双方多是突然遭遇的近战,急需要冲锋枪。芬兰人小分队形式作战,他们使用精良的苏米冲锋枪,连续重创了使用人海战术的苏联部队。根据苏联军官的回忆,苏军整排整连部队发动冲锋,往往被二三个芬兰冲锋枪手打的精光。实战中,苏米冲锋枪甚至有 一次射击3000发的记录。战斗的结果是,这些森林地带到处都是苏联新兵的尸体,还有无数尸体被埋在厚厚的雪层之下永远的失踪了。
战后一个苏联将军说:我们占领的芬兰土地,刚刚够掩埋我们战士的尸体。
苏芬战争中苏联军队的拙劣表现,也让希特勒下定进攻苏联的决心。
--------------------波波沙是经典中的经典,它有着很多优秀的设计(比如枪管),堪称实用之王。
战后,苏联高层面深感军队近战能力之衰弱。对付小国,苏军都有如此重大的伤亡,对付英法德美这些大国又会怎么样?除了战术和战略上的反思,斯大林特别命令检讨冲锋枪的研发工作。相关人员在分析苏米冲锋枪的威力后,痛定思痛,作出了一定要大量装备冲锋枪的结论。
现实的困难,也是很明显的。PPD冲锋枪的造价和造时,实在是太高!苏联军工方面就算全部开足马力,也无法大量装备部队。于是,容易生产、价格低廉、又要和PDD差不多的性能的目标,就提出来了。这种类似于中国大跃进的目标,让苏联轻武器设计大师们不寒而栗。
1939年,著名的乔治.斯帕金,开始了新式冲锋枪的研究。
斯帕金针对PPD冲锋枪的弱点和优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参考苏苏米冲锋枪的特点,还考虑目前苏联工业的特点。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的艰苦研究,斯帕金终于在1940年9月完成新式冲锋枪的定型,将样枪和设计方案交给了苏联国防委员会。
1940年12月,经过三个月的严格测试,苏联国防委员会认为结构非常简单的冲锋枪,完全符合需要。于是,他们正式决定采用它作为苏联军队的制式装备,命名为波波沙41 冲锋枪(PPSh41)。
PPSh 41是斯帕金冲锋手枪(Pistolet Pulyement Shpagin41)的缩写,俄语为ППШ41。
出乎斯帕金和苏联高层预料的是,现实的变化更快!斯帕金冲锋枪研究成功仅仅六个月后,苏德战争突然爆发。准备不足的苏军一溃千里!短短几周内,苏联损失了损失火炮2.2万门,坦克1.8万辆,飞机1.4万架,一个方面军,十九个集团军,250个师被全歼。除了损失几百万的人员以外,苏联更丢失了多年储备的数量惊人的武器装备和其他物资。
德军已经装备了一部分MP38/40冲锋枪!大量的冲锋枪,使得德军在近战中无往不胜!手持老式步枪的苏军几乎无法招架,损失非常惨重。
急需补充新装备和部队严重缺乏冲锋枪这两个因素,都迫切要求波波沙的迅速投入现役。
1941年末,波波沙开始大量生产并且准备苏联军队。波波沙特别容易生产,到了1942年7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士兵已经有相当数量波波沙。这种近战威力无穷的武器,让德国冲锋枪设计师们大大开了眼界。
-------------------波波沙结构,简单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易于大量生产。
优点
1.制造的简单和造价的低廉
可以说,苏联人是二战中最为精明的武器制造家。老萨常说,一把精良的武器可以赢得一场决定绅士荣誉的决斗,而一把粗糙但实用的武器可以赢得决定民族存亡的战争。
波波沙就是这样的武器,它和早期造价高、制作技术复杂的PPD完全不同。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大部分零件如机匣,枪管护管 都是用钢板经过简单的冲压后完成。冲压使得这些主要部件的制造速度,非常的快。之后工人们只需要把这些冲压好的部件,做一些很简要的粗糙加工,比如焊接,铆接,穿销连接和进行组装,最后安装在一个木枪托上就完成了。
整个制造工艺非常简单,没有什么难以掌握的技术。冲压技术的采用――对于材料的使用也非常节省,造价低廉,制造速度也很快,一般的学徒工稍加培训就可以轻松操作。
这一切都使得波波沙的生产速度飞快!到了1945年,波波沙已经生产了惊人550万支,居二战冲锋枪生产的榜首。英国人粗制滥造的司登冲锋枪,也只生产了400万支 ,而美国人造价高昂的汤普森冲锋枪只生产了200万支,德国的MP38/40生产了约120万支。
二战后期,由于前线巨大的伤亡,苏联成年男人几乎全部上了前线。兵工厂车间里面都是体力衰弱的老人、妇女和孩子,就是这样的一批人仍然能够保持高速度的生产,足可以见到波波沙的易于生产的出色特性。
另外,朝鲜战争期间的新中国在仿造波波沙时,最初一年也达到了4万支的产量。这对于百废待兴的中国军工企业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配有35发弹夹的波波沙,它的优点在于重量较轻且供弹故障较少,适合亚洲军人和女军人使用。他们臂力较小。
2.旺盛的火力和可怕的高射速
老萨使用波波沙最大的感觉,就是旺盛的火力!波波沙的理论射速,高达900发/分,远远高于它的对手MP40的500发/分。
实战中,波波沙的射速可以高出将MP40近一倍。波波沙配有一个71发容量的大弹鼓,装备量是MP40的32弹 夹的一倍以上。
大家都知道,敌我双方一发子弹的相差,往往就能决定谁死谁活。而一倍的装弹量说明了什么?说明波波沙火力的持续时间要长好多,说明因为更换弹夹造成的火力中断要少很多,更说明了二种武器设计思路上的重大差距:德军士兵要以血的代价为他们的设计师买单。
对于冲锋枪来说,使用距离一般不超过200米, 大部分在25米内。士兵一般很少进行精确瞄准射击,而是概略瞄准的扫射。在斯大林格勒和攻占柏林等战役,表现的最为明显。实战中,双方的士兵只是朝着敌人的大概方向扫射,谁先能以火力压制住对方,谁就能够比较从容的精确瞄准射击,谁就是获胜的那一方。
这种作战中,波波沙可以在5秒内,把大弹鼓中的71发弹全部发射出去。也就是说在短短5秒钟内,弹雨会覆盖几平方米内的区域。在这些区域里面的任何敌人,不太可能存活。这种高射速,简直是无法形容的可怕!如果德国士兵遭遇苏军冲锋枪手的突袭,往往几秒钟内就死伤一大片,丝毫没有还手的余地。
很多德国士兵很快意识到这点!他们只要有机会,就会想法设法的搞到一支波波沙,为自己的生命多买一份保险。德军中自己装备波波沙的士兵数量很多,德军还曾经特地针对波波沙设计了一个型号MP41(r),让枪能够发射德国的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
----------使用波波沙的德国士兵。战争是武器的高考,士兵就是阅卷老师。波波沙在这次考试中,轻松胜过了德国MP38/40。
3.可靠的持续射击精度
对于冲锋枪这类武器来说,需要杀伤集团出现的敌人,持续射击精度是非常重要的。
波波沙为了提高射击精度,采用了以下几个手段:
使用木制枪托,不使用铁制枪托。木制枪托是整枪制造中最为费时的工艺。它的优点是,使得整枪射击时重心在枪的后部,防止射击中的枪身不平衡,增加了射击稳定。
波波沙枪管外面有一个散热筒。它的前端比后端长处一些,这使得枪管的上跳情况大为好转。一个很简单的设计,极为有效的提高了射击精度。同时,它还可以减少枪口的火焰,并防止枪管过热。
除此以外,波波沙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设计。它的枪机后面贴了一小块皮革,作为垫子以增强射击时候的缓冲,这个设计在后期的改进型号上废除了。
波波沙的持续射击能力很不错,不会像AK47这样连续射击几枪,子弹很快就会飞到天上。
PPSh41使用托卡列夫7.62毫米手枪弹,持续射击的精度还是不错。
苏联士兵一般使用波波沙做10发到15发的扫射,一次扫射可以对付三到四个集团目标。一个弹鼓可以持续这样射击5到7次,一个熟练的老兵一个弹鼓就可以杀死十多个敌人。
---------年轻的苏联水兵,他们手中也是波波沙。
4.容易训练和容易保养
波波沙很容易训练,即使新兵也很容易就能学会。
最近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向媒体公布,苏联二战中人员有866.84万名苏联官兵为国捐躯,参加几次战役后的普通一线士兵的生存率是很低。比如央视的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准尉的一个原先的一个部下,在几个月后来看望他的时候已经是上尉了。有些网友很不服气!其实经历了几个月残酷战争,还能够活下来的苏军军官很少。作为幸存的军官当一个上尉,也是没有什么稀奇。
老兵伤亡很大,就需要大量的新兵补充到前线。新兵们需要的是可以快速上手的武器,波波沙恰好符合这点。
波波沙还有一个苏联冲锋枪特征,就是它的枪管和枪膛内侧都进行了镀铬处理。这种处理使得枪管的耐磨性增加,同时可以有效的防锈,它很好的提高了波波沙的使用 寿命和射击精度,也降低了保养的难度。
这种设计在别国的来看,是非常奢侈的。苏联的哈萨克斯坦的铬矿储备是世界第一,老毛子不在乎。
缺点
1.整枪较重
波波沙是二战冲锋枪中重量最重的!它的空枪质量3.64千克,装备弹鼓后全枪质量5.4千克。
这个重量高出德国MP40和美国M3约1千克,高出英国司登2千克。不要小瞧这2斤的重量,对于一支冲锋枪来说就已经很多了。毕竟冲锋枪的空枪,不过3到4千克,这已经多出他们的三四分之一了。
较重的重量。也让持续射击的士兵较为劳累和射击动作变形。尤其在行动间射击和蹲态射击,会比较影响射击。毕竟长期手持一支重10斤的冲锋枪,是很累的。
----------71发大弹鼓,这是装弹时的样子。弹鼓保证了火力持续性的优势,也额外加重了作战时的负担和弹药的消耗量。该枪使用的托卡列夫7.62X25毫米手枪弹!
2.弹药消耗量大
射速过快和采用71发弹鼓等原因,波波沙弹药消耗是很惊人的。
苏联在二战四年中消耗子弹高达170亿发,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波波沙耗费的。这个数字,是中国八年抗战耗费子弹数量的十倍左右(17.09亿发)。这样大的弹药消耗量,是一般中小国家所不敢想像的。二战后期,苏联后勤系统承受的压力已经很大。他们使用自身的运输车辆已经无法满足前线的需要,只得在占领区征用了大量的缴获德军车辆和民间车辆。
波波沙弹药供应,是后勤部门沉重的包袱,大大加重了军工系统的负担。
中国的波波沙
50年代的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除了接受苏联援助的60个师的装备以外,自己也仿造苏联装备自产了一批。比较著名的就是波波沙冲锋枪,中国方面的名字是50式冲锋。
中国的50式冲锋枪和苏联的波波沙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适应中国工业技术比较落后,取消部分铆接工艺,而采取了焊接。
由于弹药供应和中国士兵负重能力的问题,中国的50式冲锋枪没有采用过71发弹鼓(北朝鲜军队使用过),而是使用弹夹。
在朝鲜战争中,中国普通士兵的法宝就是50式冲锋枪和大量的手榴弹。
--------志愿军战士,它手持的就是仿波波沙的50式冲锋枪。
整个二战期间及战后,一共生产了1000万支波波沙。直到今天,该枪也是俄罗斯人心目中的经典。老萨在俄罗斯的枪店,就曾经看到过用于收藏的波波沙冲锋枪(不能够发射的)。
谁是二战中最精良的冲锋枪?毫无疑问是芬兰的苏米,不过该枪一共只生产了8万支,根本无法和各国主力冲锋枪相比。
----------------这是最经典的一张照片。手持波波沙的苏军在几乎0距离,遭遇手持MP40的德军。无数人猜想结局会是什么?正常来说,因为波波沙的性能较好,苏军是会略胜一筹的。
真正二战冲锋枪中的霸主,毫无疑问是苏联的波波沙。该枪是整个二战期间 最经济,最实用,最有效的武器,也是苏联卫国战争和朝鲜战争的重大功臣。
赤色利剑,当之无愧!
波波沙怎么样?
它不是二战当中性能最好的冲锋枪,单向属性并不高。却是苏德士兵最喜欢用的冲锋枪,因为它简单、可靠,弹容量大,对于工厂来说由于采用了大量冲压零件,生产极为简单,成本极低。
梳子波波沙冲锋枪是仿制于芬兰的索米冲锋枪。在苏芬战争中苏联士兵吃了索米冲锋枪的大亏。战后大林同志要求苏联也应该要有这样的冲锋枪,而且性能一定要比芬兰强要好。于是苏联便在索米冲锋枪的基础上仿制过来。为了压芬兰索米冲锋枪一头,苏联将波波沙的弹容量改为71发,正好超过索米冲锋枪的70发。德军也很喜欢使用缴获的波波沙冲锋枪
在苏德战争中期进入了城市争夺战。而枪身短小、弹容量大的的,波波沙冲锋枪成为城市巷战的利器。因为在近距离交战中,你不需要精准瞄准只要向敌人的大概方向扫一波过去,几十发子弹总有一方会打中敌人。而波波沙71发的巨大的弹容量可以保证火力的持续输出和压制。而德军的mp38虽然后坐力小精准度高但是其32发的弹容量不足以火力的持续输出。在城市巷战中弱于波波沙。
所以总体来说,波波沙还是一款不错的枪。而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的资源越来越缺乏,后来将71发弹鼓改为弹夹,而后又将木质护木改成铁制。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就是用波波沙及其改进型号在朝鲜战场上大显神威。雷锋同志手上拿着这把枪就是波波沙的改进型就是把弹鼓改成弹夹
波波沙怎么样?
PPSh-41(什帕金1941型冲锋枪),也被叫做“波波沙”,另有外号叫做“饱嗝枪”。二战期间由苏联制造,是一把冲锋枪。发射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它是苏联在二战期间生产数量最多的武器。该枪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取代造价高昂工艺复杂的PPD-40冲锋枪与PPD-1938冲锋枪,为此生产一把较廉价的近距离高频射速武器。PPSh是一枝使用开放式枪机、反冲作用操作的冲锋枪。
在与芬兰进行的苏芬战争之中,装备索米冲锋枪的芬兰部队屠杀了装备有莫辛-纳甘步枪与少量PPD-40冲锋枪的苏联红军,苏军吸取教训,发现冲锋枪在城市或丛林中进行近战的高效。格奥尔基·谢苗诺维奇·什帕金与1940年开始研制新的冲锋枪,1940年12月11日定型研制成功,命名为PPSh-41。
波波沙因为绝大部分零件制造简单,均采用了冲压的方法,即使是汽车修理厂或锡厂并不熟练的劳动力也可以利用简单的设备进行制造。苏联常常整排地装备此枪,这也使他们在近距离上拥有无可比拟的火力压制。实际上在战争中,德国士兵尤其喜爱使用这些被缴获的PPSh-41。尽管比起德军装备的MP40冲锋枪毫无出彩,但由于使用71发弹鼓,容量比32发弹匣高出一倍。由于PPSh-41被大量缴获,它成为德国军队采用的第二常见的冲锋枪,被改成9毫米标准的PPSh-41甚至获得了一个德意志国防军的编号MP41(r)。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是轻兵器爱好者,热爱轻武器与战术文化,期待与你一起走进狂野的轻武器世界!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精彩轻武器文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