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当飞行员飞机被击中时,飞行员在跳伞的过程中会被敌人打吗?
谢邀,二战时当飞行员飞机被击中时,飞行员在跳伞的过程中会被敌人打吗?这个可能一般不会,因为飞行员毕竟不是专业伞兵,执行任务一般是驾驶飞机来执行,如果飞机被不幸击中跳了伞,如果跳到己方阵地对敌人来说命中率不高,如果跳到敌方阵地,往往捉一个活的飞行员比打死相对来说比较价值的多。何况单单一个跳了伞的飞行员对敌方可能造成危险系数不大。就算是飞行员跳了伞后发现敌机就在身边,敌机也不会射击飞行员,因为敌机飞行员注意力高度都集中在他的敌人目标飞机,而不是一个跳了伞在空中造不成危险的飞行员。
二战时当飞行员飞机被击中时,飞行员在跳伞的过程中会被敌人打吗?
虽然和平时期,国际上曾经制定过一个《国际公约》,从人道主义出发,跳伞的机组人员应该免于被作战双方攻击。但是,现实和理想是两回事,况且战争时期,所有的法律都是一张纸而已,何况这种所谓的“公约”。
在实际战争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伤亡压力并不比普通的陆军士兵要低,相反,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可能伤亡惨烈度更大,因为飞行员承受火力压力不仅仅来自小口径轻武器,更多的都是大口径高速火炮,在空中被这种炮弹弹片击中,后果很可怕。
此外,有些比较“残酷”的军队,在飞行员已经跳伞的情况下,还会特意进行空中攻击,用机枪将其击毙,这种事情都是常有发生的事情。
更有甚者,还有飞行员都已经跳伞落地了,敌方战斗机一个低空扫射,将其击毙在地面。这个情况可以从一部比较经典的影片《空战英豪》中看到,可谓是空战残酷的反映。
OK,关于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获取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二战时当飞行员飞机被击中时,飞行员在跳伞的过程中会被敌人打吗?
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飞行员在跳伞后,一般是不会被敌人打,这事不用说海牙国际公约什么的
原因特简单也特实在。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说不定这次还是猎手呢,下次他就成了猎物。毕竟谁也不敢说自己不会被人给打下来。
这是追杀敌方跳伞飞行员。对面还活着的飞行员们绝对会给自己战死的队友们报仇。那么下次轮到你跳的时候,你也活不下来!
所以嘛,打归打,飞机被击毁了,你就乖乖跳伞哈,我们不追杀你,下次我们的人被击落了,可就指望你们了。
不过像日本人嘛,那就属于规格外,嗜好屠杀跳伞飞行员,落水水兵,放下武器的军人,战俘。
所以,日本飞行员没少杀死中国的跳伞飞行员和美国跳伞飞行员,同
样的,日本人一旦跳伞基本不可能活着回去了,既然你们连战俘都不放过,那我们为什么要放过日本这些丧尽天良的东西?
其次,轰炸机飞行员跳伞以后基本也不可能活着回去。
原因也很简单,轰炸机所投下的炸弹杀戮的更多的是平民。
所以,轰炸德国的英美飞行员,轰炸英国的德国飞行员,轰的中国的日本飞行员,那但凡轰炸机被击落掉,飞行员绝对是,九死一生。
用最切实际的一条原因,飞行员贵,舍不得杀,留着用来交换自己被俘的飞行员还是很划算的。
还有飞行员,顶多就是带把小手枪威胁可以忽视,就这么简单。俘虏难度比较低,抵抗的比较激烈的话也落不了好
二战时当飞行员飞机被击中时,飞行员在跳伞的过程中会被敌人打吗?
属于违反《海牙公约》行为,但二战中时有发生。
在1923年在荷兰海牙制定的《空战规则草案》第二十条规定:机上人员因航空器丧失战斗力而力图跳伞逃生时,在其降落过程中不得对其进行攻击。
但是《海牙公约》和海牙国际法庭本身地位较为尴尬,本身没有强制执行力,所以这更多的是一种交战双方的精神,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1943年,德军飞行员斯蒂芬勒护送严重受伤的B-17F轰炸机离开德国领空,他认为击落这架完全没有抵抗能力的飞机,跟射击跳伞的飞行员没有区别。返回时报告称该轰炸机,已经严重损毁,坠落在大海里。美国轰炸机飞行为保护德国飞行员,也未公开报告这件事,到80年代媒体知道这件事情后,找到当事双方。
二战德国空军第一神枪手称号的超级王牌飞行员,埃尔希·鲁道夫勒曾回忆过在英吉利海峡上空空战的“现世报”的故事,由于当时缺乏海上救援能力,海上跳伞生存能力很低,各国飞行员都比较恐惧。1940年8月,鲁道夫勒在英吉利海峡上空进行空战后,护航“引导”一架严重损坏的英军飓风战斗机穿越英吉利海峡回归本土。两周后其驾驶Bf-109E战机在空战中受伤后被英国皇家空军的喷火战斗机“护送”回来。鲁道夫勒最后总战绩是224架
但战争中往往最先沦丧的就是人性,所以二战中这类情况也是时有发生,而且大部分逻辑线都是属于恩怨相报。
最典型的是来自澳大利亚的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克里夫·考德威尔。此人有过多次射击跳伞的德军飞行员的劣迹,并且每次飞行任务时,尽可能的地面目标发泄剩余弹药,因而被称为“屠夫”。在其劣迹中,受害者中有德国骑士铁十字获得者沃尔夫冈·利贝特,跳伞过程中被击中后导致下肢被截肢,并在10天后死于术后感染。而更加恶劣的行为是对德军有67架击落记录的王牌飞行员卡根内克(Erbo Graf von Kageneck),其跳伞后遭到考德威尔两次射击,身中三弹而亡,而卡根内克是一个古老的德意志贵族家族出身,拥有伯爵头衔,在欧洲贵族圈比较有名。对此,考德威尔辩解称在1941年亲眼目睹了德军飞行员对其跳伞后的好友唐纳德·蒙罗进行射杀。克里夫·考德威尔是二战澳大利亚战绩最佳的王牌飞行员,但是1945年4月,被查出利用澳大利亚空军飞机违规运送酒精卖给前线美军,以及卷入“摩罗泰事件”被送到军事法庭,于1946年1月不光彩的退役。阿弥陀佛,因果报应。
其他事件中,苏军的两大王牌飞行员之一的波克雷什金在回忆录中有写到,在空战中发现自己手下一个飞行员在对德军跳伞飞行员进行射杀,在降落后对其进行质问,该飞行员声称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都已经死于德军手中,自己要为他们报仇,这类的以仇报仇事件就已经很难说的清楚是非了。二战苏联空战战术之父,波克雷什金
其他的跳伞中被射杀最惨的还有德国的扎威格特(Eugen-Ludwig Zweigart),拥有69架击落战绩,1944年在诺曼底进行的空战中,遭到美军飞行员的扫射,被打成两截掉在地面上。
但在总体层面上,大部分欧美国家飞行员都还是比较矜持的,比较反感对跳伞飞行员射击行为。不过还是有个别人员鼓励这种行为,例如美国第8航空队司令,轰炸东京的执行者“杜立特”将军。许多美军飞行员都“厌恶”的回忆过,这家伙经常吹耳边风,你击落一架德军战机,很不错,但他明天可以换一架飞机继续跟你打,到时候你很可能会被击落或者阵亡。以这种强烈暗示态度来鼓励射杀对方飞行员。杜立特成名之战是在珍珠港事件后,从大黄蜂号航母起飞轰炸机执行轰炸东京,1944年1月调任驻英国的第8航空队司令,制定以优先攻击德军战斗机部队,加速德国空军崩溃的作战策略,在这种策略下,对于射杀德国跳伞飞行员采取默许甚至鼓励政策,多名德军王牌飞行员在这个时期被美军射杀。
不过二战历史上,有个畜生国家是例外,他是一开始就采取对跳伞飞行员采取射杀策略,那就是日本。
大部分国家制定这一规则主要目的在于,仿制自己也被这样报应。但是日本人对自己更狠。在军国主义熏陶下,日本飞行员视跳伞是一种懦夫行为,空战时经常带着军刀,不带降落伞,以丧心病狂的姿态参战。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进行的武汉空战中,中国空军和苏联援华志愿飞行队,一共击落、击毁日军飞机67架,但是仅有两名日军飞行员跳伞被俘。珍珠港事件,参战日本飞行员都不带降落伞,被击落的29架战机55名机组人员全部阵亡。
在这种不留后路的洗脑下,日军飞行员完全无视这条规则,从抗战开始,就疯狂射杀跳伞飞行员。包括苏联援华飞行队的杜顿诺夫和飞虎队的保罗·格林都曾回忆过,跳伞时遭到日机射击,甚至在降落到地面后,依旧遭到对方扫射,杜顿诺夫是跳到河流里才躲了过去。油画《归德上空》,反应的是1938年3月25日,归德上空的空战,飞行员韦鼎峙被击落跳伞遭日机扫射牺牲。
二战时当飞行员飞机被击中时,飞行员在跳伞的过程中会被敌人打吗?
在1923年,海牙法学委员会草拟的《海牙空战规则草案》中第二十条有规定:“机上人员因航空器丧失战斗力而力图跳伞逃生时,在其降落过程中不得对其进行攻击。”,但此条约参与谛约的国家不多,并未为世界各国广泛承认。
不过由此规则可知,人们一般认为攻击跳伞中的飞行员是不道德、不应该的。但是,在战争中,现实会比理想残酷得多,攻击与射杀对方飞行员的事情是常有发生的。
二战中,被许多“德精”吹捧的德国空军,就有射杀跳伞中的盟军飞行的恶劣记录。1941年7月4日,澳大利亚王牌飞行员克莱夫·考德威尔在空战中就目睹了自己的好友唐纳德·门罗(Donald Munro)在跳伞后被德军飞机射杀在空中的全过程。从此,考德威尔就在空战中坚决追杀跳伞的德军飞行员!因此,考德威尔被战地记者称为疯狂的“杀手”,他的解释是:“这就是你的或他们的命运,这就是战争”“这不是因为嗜杀或其他类似的原因,只是不想让他们回去开上另一架飞机继续对付我们,他们要是降落在会被我方俘虏的区域内,我绝不会向其开火”。
而二战中射杀跳伞飞行员行为的,最臭名昭著的就是小日本空军,他们认为射杀敌方飞行员是天经地义的事情。1943年3月31日,美军第七轰炸大队第九中队在缅甸中部城市执行任务时,美军飞行员欧文·伯格特所乘坐的战机被击伤,伯格特不得不跳伞逃生。一名日军飞行员驾驶着零式战机继续对跳伞的美军射击,很多跳伞的飞行员都被打死了,伯格特迅速拔出随身携带的M1911手枪,对着迫近的日本战机连开枪。竟然击中了日本飞行员,这架零式战机一头栽下地面。于是伯格特创造了战争史的一个奇迹,是唯一一个用手枪击落过敌人战机的人。(用手枪击落日本战机的伯格特)
二战时当飞行员飞机被击中时,飞行员在跳伞的过程中会被敌人打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根据一战二战各国空军的基本默契,飞行员只要跳伞就不会被继续攻击。
对于这一点,欧洲和美国空军基本是遵守的。
一般飞行员只要跳伞,对方战斗机就不会扫射飞行员。
德军一些王牌飞行员多次回忆,跳伞后曾经被英美战机近距离飞行掠过,他们很害怕。
但英美战机从没射击,而是让他们降落,即便德军飞行员跳伞前曾经击落过多架盟军战机。
最有骑士风度的是英国人,其次是美国人。
英国人俘虏德军飞行员以后,一般给予很高的待遇,不会虐待,不会羞辱。
美国人也差不多。
比较差的是苏联,一般会送到劳改营做苦力。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2点原因!
第一,战争有自己的法则,不能无限扩大杀戮。
即便是美国黑手党火拼,将一个家族的男人斩尽杀绝,但基本不会攻击对方妇孺。
因为你去杀别人的妇孺,对方肯定也要报复杀你的,最终就会扩大杀戮,谁也没有好下场。
打仗也是这样,空战的目的是打垮敌人,而不是将所有敌人全部杀光。
一战二战中,一旦战机被击中,成功跳伞的飞行员是很少的,大部分直接机毁人亡。
即便跳伞,尤其是在敌方空域跳伞,幸存率低于百分之二十。
换句话说,跳伞飞行员本来就凤毛麟角,既然如此何必赶尽杀绝。
如果你将射击飞行员作为常态,敌人肯定也会这么做,结果就是扩大杀戮。
下一步,恐怕就是跳伞落地的双方飞行员,还要互相用手枪和匕首格斗了。
这太夸张了。
第二,其实射击跳伞飞行员并不容易!
大部分飞行员不是跳出飞机后,立即打开降落伞,而是自由落体一段以后才打开。
一般来说,在1000多米开伞,到落地只有3到5分钟。
在这么短的时间,想要射击一个人体大小,还是随着风不断横向移动加高速下降的目标,是非常困难的,这比打气球还困难。
既然不容易打,何必冒着骂名去打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