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之前久久不出发,他到底在等谁呢?
01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公元前227年的一天,易水岸边,风萧马嘶,一代剑客荆轲带着督亢地图和樊於期的脑袋,携手少年成名的燕国第一勇士秦舞阳,慷慨而行,踏上了刺秦之路。
在《战国策·燕策三》中,著者亦不吝笔墨,对这一送别场景做了极为生动的描绘:燕太子丹亲自相送,众宾客垂泪涕泣,好友高渐离也来了,击筑而歌。场面够大,够悲壮。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上车走了,连头都没回一下。
紧接着,另行一段:“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一个黑屏,转场,到地儿,荆轲开始花钱走关系,铺路子,准备接近秦王并弄死他了。
那么,从易水河畔启程到“既至秦”,路上就没发生点啥?一大一小两个杀手,就大眼瞪小眼,默默无言风雨兼程了?尽管《战国策》及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皆对此一笔带过,但笔者坚信,这一程,荆轲与秦舞阳一准儿叽叽呱呱,唠得无比热乎。
而开场几句,也定是这般:秦舞阳问:“荆哥,咱们这次行刺,能成事吗?”荆轲则将嘴角一挑,道:“死定了!”“你说嬴政?”“咱俩!”
02
见老大回得嘎嘣溜丢脆,秦舞阳不由得心肝儿抖颤:“荆哥,你在开玩笑,对吧?”
荆轲说:“你自己瞧,那些来送行的家伙,哪个不是白衣白冠,哭得跟死了爹似的?”
“莫非,他们提前给咱俩披麻戴孝?”秦舞阳愈发心慌,“别介啊老大,我岁数还小,还没成家,不想死,咱们好好合计合计,琢磨个胜招,”
“甭费那脑子了。”荆轲叹说,“本来我已约了人,一同前行。怎奈他住的远,还没来。太子丹啊丹,担心我变卦,一个劲地催催催。唉,如把你换作他,死定的才是嬴政那厮。”
“你等的人是谁?比我厉害?嘁,我秦舞阳可是燕国第一勇士,12岁就敢杀人。”秦舞阳仰脸梗脖,口气里满是不忿。
《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中,亦作如此记载:“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忤视。”
“快拉到吧。你是怎么上的燕国勇士榜,你心里没数?花钱雇人,一通刷榜,还好意思显摆?”
荆轲反唇相讥,一一道来:第一,你当街杀人,没抓你偿命,瞅着挺牛B的,其实,官府卖的是你爷爷的面子。
补缀几句:《史记·匈奴列传》载,秦舞阳祖父乃后燕名将秦开,勇谋过人,曾击破匈奴朝鲜,为燕国开拓疆域达千里。以此论,秦舞阳当算“官三代”。只可惜,家道中落,小秦也沦为了市井混混儿。而太子丹一找到他,他当即应承接了活儿,想再出把大名,重振门楣。
所以,荆轲说得颇为在理:若非看在秦舞阳爷爷秦开的份上,早把他这个孙子扔进黑牢大狱,捡肥皂去了;
第二,你欺负伤害的,是寻常百姓吧?你弄死个当官的,或有钱人试试。早砍了你吃饭的家什。你啊,也不过是个欺软怕硬、恃强凌弱的主儿。
说罢,荆轲又是一声叹:“丹派你给我当副手,不是帮我,分明是在坑我。”
话里话外,意思很明显:组建暗杀团队,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有猪一样的队友。
这话,太伤人了。秦舞阳顿时脸红脖子粗,忿忿跳将起来:“荆轲,你也太损了吧?就你做的那些破事儿,也不比我强多少!”
03
沿着滔滔易水河,锵锵锵,少年杀手秦舞阳和带头大哥剑客荆轲杠上了,也比比划划扒起了他的黑历史:
你原本祖居齐国,后来搬家到卫国。你游说卫国老大,吹嘘自己剑术多么多么牛叉,可人家压根就不信你,也没用你,对吧?
在卫国混不下去了,你荆轲又来了燕国。去榆次的时候,碰上了高手盖聂。盖先生一瞪眼,你就麻溜逃了,我没胡诌吧?
后来,你去邯郸,又遇上了剑客鲁勾践。你瞧你这运气,够背的。你俩比划了两下子,鲁勾践丝毫没惯着你,你转身便溜之大吉,有这事吧?
别说,还真有,且全皆被后世史官司马迁记录在案,写进了《史记·刺客列传》: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见小秦愈发放肆,荆轲嗔怒道:“此行,明知毫无胜算,但我仍然要去。因在我荆轲心里,信义至高无上。你敢拍着胸口说,你心里也装着信义,视死如归吗?”
身为剑客,飘在江湖,讲的确是“信义”二字。如无信无义,又与好勇斗狠的市井之徒何异?
激将之下,秦舞阳支吾一番,终将心一横,咬牙回了话:
“不就刺杀秦王吗?多大点的事。你不怕死,我也绝不退缩半步!”
04
春秋战国,是个刺客辈出的时代。
被司马迁录入《刺客列传》的,便有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五人。这五人,皆能当得起“信义”二字。
以致司马迁如此评价曰:
“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至于荆轲刺秦启程前,所等的那个人究竟是谁,诸家史书均没交代。后人猜测,有可能是著名剑客、曾“怒而目之”的盖聂。此人剑术出神入化,功夫相当了得;
也有人推断是“狗屠”,一个杀狗匠。“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仗义每在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嘛。
若得他们相助,此举必多几分把握,历史也许会就此改写。可叹造化无常,人家迟迟未到,而太子丹又促狭多疑,一再催促,荆轲不得不带上小弟秦舞阳上了路。
明知前方是火,熊熊火海,荆轲为啥还要做那只飞蛾?
方才已说,讲信义嘛。平时,太子丹待他不薄。有一回,他无意间夸赞一美女的手长得好看,丹真够浑蛋的,咔嚓就给剁下来,送与他收藏。
再者,被他忽悠来的樊於期的脑瓜子还在匣子里呢。再不走,就坏掉了。
于是,路上,荆轲只能死马当活马医,期冀用激将之法激起小弟秦舞阳的豪气斗志,博取一丝胜算。见他拍了胸脯子,荆轲总算稍稍放了心:
但愿,这小子能有点尿性,别当怂包。
05
事实是,秦舞阳骨子里没尿性,倒是尿了,怂了,也只能沦为剑客中的渣渣——刚进大殿,抬眼看到秦王,秦舞阳便“色变振恐”,腿软哆嗦。连秦王和众臣都瞧得可乐,这小子咋打摆子了?
荆轲一听,暗叫糟糕,要坏菜,忙强装镇定打圆场说,一个乡下人,没见过这么大的世面。
接下来,燕国第一勇士秦舞阳的戏份就全给掐了:图穷匕见,抓剑刺秦,追来绕去,打得好不热闹。直至秦王反杀,荆轲血溅大殿,秦舞阳是死是活,《战国策》和司马迁都没在提他一个字儿。
那么,当荆轲一个人在战斗的时候,助手秦舞阳干啥去了?看热闹卖呆,还是举手投降了?如他能给荆轲搭把手,哪怕吆喝一嗓子:“呔,政,拿命来”,估计都能镇住秦王,给荆轲创造一击必杀的机会。
但,没有。
笔者猜测,这小子早被吓尿,吓瘫,让侍卫给乱刀砍了。一场堪称史上最高规格的刺杀事件,就此悲壮落幕。
而这桩公案,明明白白地告诉身在职场、商场、战场或者菜市场的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人在江湖飘啊飘,
选择小弟很重要。
关键当口拔腿溜,
徒留老大挨一刀。
荆轲刺秦王之前久久不出发,他到底在等谁呢?
他等待的人叫盖聂(gě niè)。
一、荆轲刺秦
秦王嬴政灭六国之势推枯拉朽,公元前227年,剑锋直指燕国。燕国太子丹自知不是强秦对手,决定以荆轲为刺客,暗杀秦王,阻挡秦国的兼并之势。
荆轲做足了准备,但迟迟没有动身。太子丹心急如焚,找到荆轲说:“您迟迟不去,是不是后悔了?您的朋友好似海中漂泊的浮萍,没有归期。就让秦舞阳做你的助手,快快动身吧!”
士可杀不可辱,古人把气节看得比命更重。太子丹的怀疑让荆轲无法再等待。匆匆前往秦国行刺失败而死。
二、盖聂受牵连
有人说,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是盖聂未能同行。那么,盖聂是谁呢?
盖聂,赵国聂村人,是荆轲的朋友,鬼谷剑法的传人,但从不参与江湖恩怨。因他安稳守已,济贫扶弱,在榆次具有很高的威望。就县府,也敬他三分。俗话说:“好汉护三村”因盖聂缘故,别说聂村,就连聂村周围的村子,都很少受到外户的侵袭骚扰。村民过的十分坦然安逸。
荆轲死后,盖聂被视为同党,牵连下了大狱。 盖聂本应斩立决,但因剑术和名声在外,暂寄人头没有被杀。
三、秦盖相见恨晚
秦始皇虽暴戾恣睢,但特爱人才。特赦招来盖聂一聚。高人见高人,都有一股难掩的傲气,与探究的兴致。
盖聂与秦始皇相见恨晚,把酒言欢,一个忘了自己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一个忘了自己是十恶不赦的阶下囚。盖聂佩服秦始皇虎视六国,统一天下的伟岸;秦始皇爱惜盖聂身怀绝技、平易近人的胸襟。
四、秦盖华山论剑
二人酒后华山论剑,那场面,真是世间少有,高人相遇如龙争虎斗。只见盖聂的“渊虹”剑气势如虹,宛如一条真龙在空中飞舞。秦始皇眼花缭乱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
话说盖聂有没有忽生一念,借比武置秦始皇于死地呢?或许有吧!但是,就在“渊虹”剑直指秦始皇的咽喉时,停了下来。
再说秦始皇只见剑光逼近,自知难躲,闭目等死。稍倾睁眼,见自己毫发无损,虽然长吁一口气轻松下来,但冷汗直流。一时间千思万绪涌上心头。
秦始皇悠悠走回龙位,对盖聂说:“朕爱你才华出众,故留你在宫,做我侍卫。”可惜,盖聂无论如何不肯应允。
五、君心难料
果然君心难料,伴君如伴虎。秦始皇一气之下,又将盖聂发回牢房,直至秦始皇暴病死于巡视六国的路上,农民起义爆发,盖聂才与同牢房的人揭竿而起,走上抗秦的道路。
荆轲刺秦王之前久久不出发,他到底在等谁呢?
我觉得最大的可能是荆轲怂了,打算拖延时间。
1、高渐离不可能太子丹送荆轲的时候,高渐离是在旁边击筑的,已经出场了,自然不是要等的人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2、盖聂也不大可能盖聂和荆轲是“论”过剑,但是没比过剑,因为荆轲怂了,被盖聂一瞪就吓跑了。在盖聂心目中,很难把荆轲当成朋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以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3、鲁勾贱也不太可能鲁勾贱的情况和盖聂差不多,就怒叱了一下,荆轲就屁都没放一个就跑了,这样的人,鲁勾贱会跑去帮他刺秦王么?我是不信的。
“荆轲游于邯郸时,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默而逃去,遂不复会。”4、唯一有点可能的是狗屠“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於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原文里提到荆轲和市井之徒狗屠和高渐离经常在一起玩,我们也都知道荆轲可不是什么人都相交的,他交往的要么是豪侠,要么是官,反正是用得上的,我想狗屠虽然是个杀狗的,也是有可能是高手的,聂政当年也是做的屠夫。
所以如果说荆轲确实是真真正正在等人,而且文中出现过的话,那也只有可能是狗屠了,不过我感觉荆轲面对盖聂和鲁勾贱的状态,怂了的可能性是非常非常大的。
荆轲刺秦王之前久久不出发,他到底在等谁呢?
在《刺客列传》中,太史公已经含蓄的点出了此人身份。
在介绍荆轲刺秦故事时,司马迁提到,在当时天下有两个著名剑客,与荆轲有过交集。
第一位大剑客是盖聂。
原文道: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荆轲主动找到盖聂论剑。(估计不仅仅是论剑,或许也谈了对天下大势,比如秦灭诸国的看法。)对荆轲的见解,盖聂嗤之以鼻,用一个犀利的眼神将荆轲吓跑。荆轲出门后,有人问要不要再召见荆轲,盖聂十分鄙视,料定荆轲已经离开。门人一看,荆轲果然溜走了。
由此可见,荆轲对盖聂十分敬畏。
后来荆轲又遇见了第二位剑客鲁勾践。
原文道: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这一次两人同样没有拔剑,鲁勾践只是一发怒,荆轲就嘿嘿笑着逃走了。两人之后再也没有见面。
后来,荆轲来到了燕国,接受了燕国太子丹的委托,要做行刺秦王之事。荆轲虽然剑术不算高明,但是看人的眼光很犀利。
荆轲要想刺秦,最初的计划是荆轲按住秦始皇,由副手——即秦舞阳刺杀。
荆轲看出秦舞阳外强中干,一直在等待一位朋友到来。
荆轲等的人是谁呢?他等的应该是盖聂!
盖聂是荆轲一生中遇到的剑术最强者,鲁勾践次之。盖聂仅仅一个眼神就让荆轲心惊胆战,鲁勾践却需要做出怒状,才能让荆轲感受到杀气。
因此,荆轲在选择行刺高手时,放弃了鲁勾践,写信给了盖聂。
不过,我们细品太史公原文可以看出,盖聂对荆轲很鄙视,应该是他并不认同刺杀秦王的主张。因此,极有可能是他收到了荆轲的邀请,却一直没有去燕国。
太史公还写道。在得知荆轲刺秦失败后,鲁勾践叹息道: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鲁勾践的意思说,哎呀,可惜荆轲剑术太差!可惜我当初不了解他!当年我呵斥了荆轲,没想到荆轲就觉得我不是人(不是同道中人)
换言之,如果荆轲是写信给鲁勾践,鲁勾践定会赶去燕国。有鲁勾践相助,就不会出现刺杀秦王时,荆轲总是砍不中秦王的囧状了。
如果那样,秦始皇尚未一统,就要扑街了!
荆轲刺秦王之前久久不出发,他到底在等谁呢?
一,盖聂。荆轲曾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把荆轲吓跑了。两人并没有多大的交情,所以不太可能。最主要的是,当时盖聂是在赵国的榆次,如果盖聂答应荆轲刺秦,荆轲完全不必在燕国等候,前往秦国途中,路经赵国时带上盖聂就行了。
二,鲁句践。荆轲曾和此人在赵国邯郸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从此就没再见过,直到事后听闻荆轲刺秦王,才由衷感叹。所以也不可能。
三,高渐离。高渐离是荆轲在燕国的好朋友。荆轲常与高渐离以及燕国的一名狗屠交好。相乐相泣,感情极深。不过,高渐离只是个击筑的乐师,没什么高深的“刺剑之术”,荆轲不太可能叫上他。
四,狗屠。也是荆轲在燕国为数不多的知己之一。也最有可能是荆轲要等的人。
不要小瞧了狗屠,当年信陵君窃符救赵,也是借助屠夫硃亥之力,用一个四十斤的铁椎敲死了晋鄙,才夺得兵权。
荆轲在取得樊於期之头后,才临时决定动身。此时督亢地图、徐夫人匕首、以及副使秦舞阳,太子丹都已经事先准备好了,不用再等待,即刻便可动身。
狗屠虽然同在燕国,但很可能并不在都城。荆轲临时取得樊於期头颅,才派人去叫狗屠。燕国虽不大,但各地之间往返也是要不少时日的。
最后燕太子丹等不及,用言语挑激荆轲,荆轲只得动身。
所以说最有可能的就是狗屠。
另外再插一句,荆轲是怎么做到,带着樊於期的头颅,千里迢迢赶到秦国国都,而不腐烂的。毕竟,荆轲当时可是奉上头函(装人头的匣子)给秦王查看的。很明显还可以辨认。
莫非有特殊的防腐技术?
荆轲刺秦王之前久久不出发,他到底在等谁呢?
作为一名刺客,最重要的不是武艺,而是要足够低调!
在公元227年,咸阳宫中,秦王嬴政正在举办一场盛大的仪式。
皇位之上,秦王嬴政正襟危坐,大殿两旁,群臣站立,目光都在注视着门口,一时间,大殿之内,气氛相当肃穆,门口更是有众多侍卫,手持刀剑等待着吩咐,此时此刻,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位重要来使,他便是燕国使者荆轲。
荆轲远道而来,给秦王带来了两件宝物。
第一件,便是秦国叛将樊於期的人头。
第二件,就是燕国最富庶之地的地图。
秦王看到荆轲这两件礼物之后,虽然表面不漏声色,但内心却非常的欢喜。
秦国将士们不久前灭了赵国和燕国,而此时自己亲信将领带领着数万的大军屯兵在了燕国的边境,对燕国造成强大的军事威胁。
此时,荆轲带着宝物前来觐见秦王,正是表明着燕国的臣服之心,假如说秦国能够不费一兵一卒的占领燕国,秦王当然会非常高兴,而且也很乐于见到这种局面。
但是,这场盛大的仪式差点就变成了秦王嬴政的葬礼。
荆轲借着前去献地图的这个机会,拿着有剧毒的匕首,刺向秦王,但是却没有如愿,大家虽然都知道这个故事。
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原本刺秦王不是荆轲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有一位高人陪同。
据史料记载,荆轲曾经在易水旁的等待一位高人,结果这位武功高强之人迟迟没有出现,虽然说历史上并没有记载这位高人姓甚名谁,但确实有着这样的一位剑术高超之人,荆轲等了很久后,太子丹认为荆轲有了怯意,于是便不断的催促他出发,让秦舞阳做他的助手,和荆轲一同前往咸阳。
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
在《史记•刺客列传》中曾经提到,“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文中提到了一个屠狗之人,此人非常可疑!
要说高渐离与荆轲的关系不用多说,是过命的交情。
可是这个屠狗之人从头到尾只出现了这么一次,就是跟这哥俩豪饮,还旁若无人的大笑大闹,这三人的关系就很让人怀疑。
《刺客列传》在荆轲刺秦之前写了4个人物。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就在荆轲刺秦失败之后,史书中描写了其中两个人。
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鲁勾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
也就是说,在这四个人中,有两个人只有开头,没有结尾。
一位是当时著名的剑术家,盖聂。
一位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燕国卖狗肉的。
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盖大师一个眼神,就吓跑了荆轲,可以想象,这位剑术大师的气场十足,如果由他出手,甚至只是在一旁辅助,秦始皇都必死无疑。
可是你当秦始皇是大洒子吗?
在荆轲游历天下的时候,盖聂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剑术大师,现在,一位剑术大师,跟着一个小人物,来秦国的王宫,十步之内,大殿之上,献地图?
所以,这个人不是盖聂!
那么鲁勾践有可能吗?
咱们可以看看,鲁勾践在知道荆轲刺秦失败后的话。
“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
意思是:唉!太可惜啦,他不讲究刺剑的技术啊,我太不了解这个人了!
“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
意思是:过去我呵斥他,他就以为我不是同路人了。
好了,一个根本不认为是同路的人,会在约他做如此大的行动吗?
不会的可能性非常大!
其实仔细想一下,很多事就清楚了,首先来看秦舞阳的表现,他就很好的说明了两个人同心同德的重要性,说白了,刺秦行动的失败秦舞阳要付很大的责任。
所以,这个人不是鲁勾践!
那么最后,只剩下了那位屠狗之人。
不得不说,也许在技术上屠狗之人值得怀疑,毕竟杀人如屠狗只是一个形容,真实情况会差别很大,但至少不会在杀人时,有太多的心理障碍。
其次,便是刚才提到的同心同德,能够提供辅助,能够收到荆轲区别对待的除了高渐离,只有他,那么至少说明这三个人趣味相投,志向相同能够在行动中提供助力。
最后一点非常重要,这个屠狗之辈足够低调,也足够不引人注目,其实不管是鲁勾践,还是盖聂,名气都太大了,太过引人注目,可能在秦王宫都会有他们的画像,但是,谁会去注意一个小小的燕国卖狗肉的呢?
其实低调,才是作为一个刺客,作为一个暗杀者最重要的品质。
所以可以得出一个合理猜测,荆轲在易水河畔等的人,正是这个屠狗之辈,只可惜,到最后也没有等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