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前后中国人口损失达两亿,这个数据真实吗?

是否真实,哪方所屠戮?可有详据?

泻药!

两亿人口损失这个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

但太平天国运动确实导致了严重的人口减少,学者简又文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以破坏性及毁灭力而论,太平天国运动仅亚于现今日本侵略之一役耳,其前无匹也。”

简又文此说当然不是信口胡诌,史书中明确记载太平天国杀人的材料有:

1.太平天国三次攻破扬州,使“州因死尸堆积如山,不堪其臭……官军埋尸,有一二里之长。”

2.太平天国攻破南京后,“有仓卒路遇者俱被杀,城初破,尸横街巷皆满”,“城内绅耆袷民阖室自焚,及投水雉经服毒,不计其数”。 当时城北“尚有百姓潜伏者,贼以搜物至其处,觉焉,乃惊散男子,驱女子赴水汉西门外,尽杀之,弃诸河。”杀戮之重堪比日本人的南京大屠杀。

从这些材料中,我们可以窥见太平天国杀戮之疯狂,但具体导致多少人口损失,学界至今尚无定论。

亲历太平天国运动的美国传教士哈巴安德认为至少当有5000万人损失;当代人口学者曹树基则研究估计约有7330万。以苏州为例,1830年时有户口341万,经过太平天国运动的折腾后,户口只剩下129万,损失过半。

因此我们可以确认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了中国数千万人口损失,太平天国运动所带来的战争、瘟疫、饥荒,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灾难,让中国在近代世界历史的竞争中处于绝对劣势。

实际上,离太平天国运动结束不久之后的学者们对其评价都不高,比如冯友兰评价说:“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么中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钱穆说:“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的失败了。”

幸运的是,太平天国没能成功。

太平天国运动前后中国人口损失达两亿,这个数据真实吗?

太平天国被严重地妖魔化了。

太平天国运动法矛头直指封建王朝——清政府。所以第一个跳出来的必定是朝廷。曾国藩们在镇压太平天国时又杀了多少起义军将士呢?

第二个跳出来妖魔化太平天国运动的是儒家的知识分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犯上作乱,那还了得?

第三个跳出来妖魔化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史学家了。成者为王,败者寇,这已经成了魔咒。历史永远都是胜利者写的。如果太平天国运动成了呢?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从1851年起共坚持了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如今如此被妖魔化,只能说是一种悲哀。

美国有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有力的牵制了英国政府向美国派兵进而帮助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获胜方,保证了国家的统一。除了悲哀,还能说什么?

太平天国运动前后中国人口损失达两亿,这个数据真实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没那么夸张,但绝对不少,至少超过5000万。

为了剿灭太平军,满清倾全国之力,耗费白银高达3亿两。而太平军和清军对抗10多年,使用的军费也有近1亿两,双方共用了4亿两军费。

而清末满清收入最好的时候,年财政总收入才有8000万两白银,除去各种开销和外债、赔款,剩余不过几百万两甚至赤字。

设北洋海军的全部开支,包括20年的海防协饷、购买军舰以及官兵薪粮和日常费用等,共用银也不过3500万两。

再看看死了很多少。

太平天国运动之前,江苏省是4000多万人,浙江是3000多万人,均是全国人口众多的大省。

但太平天国覆灭以后,江苏只剩下不到2000万人口,浙江更夸张,只有600多万。

仅仅这两个省,人口就少了近5000万。

自然,减少的人口不见得是都死了,可能有不少人逃难走了。

但在当年的中国,绝大部分老百姓都是农民。这些农民非到万不得已,不会离开自己的土地,说明逃难走的不会很多。

况且,太平天国虽主要盘踞江苏和浙江,但安徽和江西也是常年鏖战的战场。

这两省战前总人口高达6000万,战后也只剩下2000多万,减少一半。

单单江苏、安徽、浙江、江西4省损失人口就高达七八千万。

除去逃难的,就算其中一半是死亡,也高达四五千万人口,极其惊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差不多。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死亡?战争的屠杀只是其中一方面原因,更多是战争带来的饥荒和瘟疫。

因到处都是战场,农民根本无法耕种土地,颗粒无收。

但是满清资料记载:“江南地方,……田地类多荒废”;苏南地区,“抛荒者居三分之二”;在浙江,荒芜的田、地、山、荡,据各属册报,达112366顷;而各省“以皖南荒田为最多……如宁国、广德一府一州,不下数百万亩。”左宗棠在给朝廷的奏报中说,“浙江此次之变,人物凋耗,田土荒芜,弥望白骨黄茅,炊烟断绝。现届春耕之期,民间农具毁弃殆尽,耕牛百无一存……”

地方政权又崩溃,无法赈灾救援,老百姓只能活活饿死。

退一步说,其实没有战争,满清也肯定没有救灾高达上亿人口的能力,换今天的中国也是够呛。

更夸张的是太平天国控制区,将所有老百姓搞成大军营,将原有的社会结构彻底瓦解。青壮年是太平军需要的,大量老弱妇孺只能自身自灭。

而湘军、淮军之流和太平军一丘之貉,哪里管老百姓死活,任他们饿死。

同时,即便少数地区农民有一些粮食收入,也肯定会被太平军或者清军就地抢走,老百姓一样饿死。

电影投名状中,饥饿难忍的饥民竟然敢去抢太平军的军粮。

为什么?方圆百里都没粮食,为了活下去,哪里能管他是谁的粮食。

曾经的鱼米之乡,富饶之地,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活地狱。

1864年南京城破之后,一个二三十万人口的大都市只剩下万把人,几乎成了一座空城。苏南地区,往往二三十里,不见居民,有的地方人口仅存五分之一。浙江省,一片劫灰,道殣相望,昔日温饱之家,大半成为饿殍。安徽省,皖南“野无耕种,村无炊烟,市人肉以相食”;皖北“但有黄篙白骨,并无居民市镇,竟日不见一人”。江西省,数百里“不闻鸡犬声,惟见饿民僵毙于道”。

思之恐怖!!!

像太平天国这样视人命如草芥的政权,如果真正胜利了,又会怎么样?

太平天国运动前后中国人口损失达两亿,这个数据真实吗?

作者:金满楼

绵延十余年的太平军之乱导致了长江中下游各省人口剧减是不争的事实,不过说导致中国人口由此减少2亿,就未免太过夸张了,因为当时清朝人口也不过4亿出头。

目前,关于太平之乱导致人口减少多少的问题尚未定论,有估计在3千万以上的,也有估计在6千万甚至更多的;也有认为,在同时期的太平之乱和陕甘回乱中,中国人口大约损失了8千万。

我的家乡吉安地区,正好是平原和山地相接的丘陵地带,此地进可攻,退可守,历来兵家都会在这里进行拉锯战。太平军和湘军就在这里拉锯过,这可就苦了那些老百姓。

只要是战争,不管是起义也好,征讨也罢,对老百姓来说,都是兵祸。当然,杀人的当然不仅仅是太平军,湘军也没少干,一半对一半。

经过这十几年的来回拉锯战,人烟稠密的长江流域,满是瓦砾,遍地白骨。繁华如江南地带,竟然也会有二三十里地不见人烟的情况发生,可见人口的减少是何等的严重。

当时人的记载:“浙江一片劫灰,道殣相望,昔时温饱之家,大半成为饿莩。

号称天堂的杭州,居民由八十余万减至数万”;皖南地区“野无耕种,村无炊烟,市人肉以相食”;皖北地区“但有黄蒿白骨,并无居民市镇,竟日不见一人”;江西数百里“不闻鸡犬声,惟见饿民僵毙于道”。

在这场大悲剧中,究竟死了多少人,至今仍是个谜。

1883年,一个美国传教士称,太平天国战争造成中国人口的损失为5000万,而当时的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则估计太平天国战争导致的人口死亡数为2000万。

根据太平天国前后《户部清册》所载的户口数,1851年到1864年,中国人口锐减40%,绝对损失数量达1.6亿;

而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研究认为,从1851年到1865年,十四年的战乱导致减少了1.12亿人(约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

综上所述,蔓延十余年的太平之乱导致中国人口减少不下五千万应该是比较接近历史的。

如果只从人口上来说的话,这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灾难。即使是动用了包括原子弹在内的现代化装备、战场遍及全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很难与其匹敌。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仅造成了5000万的过量死亡。

所以,太平军被骂为长毛也不奇怪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近代这种弱肉强食的国际环境中,太平之乱导致了中国内部重创,最少需要30年才能修复,而这对于中国近代的积贫积弱无疑起到不容忽视的消极作用。

这点,尤其值得重视而又往往是被世人所忽略的。

太平天国运动前后中国人口损失达两亿,这个数据真实吗?

怎么可能呢?用脑袋想想也不可能呀,两亿那是什么概念?用十四年时间造成两亿人口消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