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为何山海关一战后,就再也没有与清军进行过大规模的战役?

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和清军打了两次比较大的仗,陕北之战和潼关之战,不过知名度不高,很多人不了解。

李自成山海关之战主力损失惨重,之后一直未能恢复。很多人认为李自成有百万大军,其实李自成比较有战斗力的部队也就五营的六万人左右。山海关之战李自成兵力也只有六万人,包括五营的大部分兵力。主力严重受损后,李自成实力一直未恢复,之前投降的明军见李自成战败也基本投降了清军,重新成为李自成的敌人。

(李自成)

之后清军进攻陕西时,因清军的轻敌李自成其实有一定获胜的机会。当时多尔衮认为李自成已经不足为虑,派遣阿济格从陕北进攻李自成,多铎进攻南明。阿济格在陕北的进展很不顺利,被顺军将领高一功挡住,李自成则准备动员所有力量增援陕北。如果李自成能够顺利到陕北,战胜阿济格有一定机会。

但这时在河南的李自成军取得了一次胜利,顺军在河南怀庆击败了一只清军,击毙清将金玉和,清军损失数千人(主要是汉奸军)。多尔衮重新重视起李自成,命令多铎转向从潼关进攻陕西。

实力已经不大的李自成军对付一路清军有点机会,对付两路清军自然毫无机会,在潼关毫无悬念的战败,清军占领陕西,一路追击李自成到湖北,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意外被地方武装所杀。

李自成被杀后,顺军余部归降南明,被改变为忠贞营,继续抗清。后来顺军余部为主的一部分抗清势力进入三峡地区,形成夔东十三家,坚持抗清到康熙初年。

1664年(康熙三年),李自成侄子李过的义子李来亨,在清军围攻下最终失败,壮烈自焚。李来亨是在大陆打着明朝旗号坚持抗清的最后一只较大规模的武装,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男儿而当年镇压李自成的明军们,此时都变成了清军。

(李来亨)

李自成为何山海关一战后,就再也没有与清军进行过大规模的战役?

李自成山海关一战失利后,带着残部一路被吴三桂和清军追赶,逃回北京城是唯一的选择,因为沿途无险可守。

1644年4月26日,李自成终于回到北京,为了给自己带来好运,他在匆匆忙忙中登基做了皇帝。他真的是恨透吴三桂,4月27日把吴三桂的继母、弟弟、妹妹和全族共34口全部处死,尸体就扔在王府二条胡同,而吴三桂的老爹吴襄早在军败的时候被斩首。4月28日,吴三桂部已经逼进北京城,城内的明朝官员决定二度反水,投靠吴三桂。

虽然李自成觉得北京城难以守住,但是他和手下的人还舍不得京城的繁华,于是背靠坚城做最后一搏。李自成让刘宗敏、唐通、李过、李岩等在城外部署战阵,建立连营18座。吴三桂率领所部强攻,随后清军驰骋而援,大战不到半日,大顺军18座营寨就丢了8座。

李自成一看战局,多年的征战让他明白守不住了,于是他就放火烧宫城,带着明太子朱慈烺西逃,手中尚有兵力数万。

李自成一路西逃,前有原降明军的倒戈反水、后有吴三桂和清军追击,大顺军官兵们疲于奔命、斗志全无,伤亡、逃跑、投降,李自成带的人越来越少。

退到河北真定的时候,李自成决定要跟吴三桂进行一次大战,因为他太需要一次胜利来鼓舞士气了。当时的吴三桂部队正驻扎在定州。

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吴三桂爆发定州、真州两战。大顺军再次遭受重大损失,身在战场第一线的李自成也中了箭,而吴三桂的部队和清军也是伤亡惨重。不过战后,大顺军主力撤出河北,那么北京以北,居庸关内外各地,以及天津、真定等处都降了清。

李自成进入山西境内,在各战略要地布置兵力,堵截追兵。部署完毕后,他就返回西安,企图复兴大业。不过,后来他出于整体战略考虑,放弃山西,集中军力以备大用。

接下来,大顺军跟清军爆发终极一战——潼关对决。大战于12月29日打响,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首战不利,随后的几次反攻都被清军的多铎部击退。

很快,另外一支来自北路的清军接近西安,李自成被迫从潼关撤回主力,返回西安。留守潼关的将领马世耀一看,这不是等着被清军砍吗,于是一咬牙、一跺脚,就把潼关献给清军。

这是一次关键性的战役,双方鏖战10多天,结局是大顺军失败。潼关失守,意味着西安没有了屏障。

后来,清军多铎部离开潼关,兵侵西安,李自成没怎么打,就带人撤出西安。

接下来,李自成和清军就没有大规模的战役发生了,因为他很快就被一群乡勇给打死了。

话说李自成在兴国州(湖北阳新县)附近的富池口被清军打败后,带着3万残军向西南方向撤退。

这次不知道哪道灵光亮了,李自成居然让手下人带着主力部队撤往江西,自己带着28骑翻越九宫山到江西,再和大部队会合。

他运气实在太差,在路经九宫山下的李家铺河滩的时候遭遇小股清军,部下为掩护他逃跑,28骑全部战死。李自成孤家寡人翻越山岭,结果被当地的乡勇赶到,一代枭雄被活活打死。

李自成为何山海关一战后,就再也没有与清军进行过大规模的战役?

李自成的军队构成,导致李自成只能够打胜仗,而不能打败仗,只能打顺风局,不能打逆风局,就是李自成的士兵,能够锦上添花,却不能雪中送炭。

李自成虽然崇祯二年开始加入起义队伍,但是真正成势是在崇祯十五年,在潼关击败孙传庭,这次农民军在多年反明中取得最大的胜利,也是很硬的一仗。有了这一仗的铺垫,李自成的军队得以迅速扩大。

到李自成1644年打进北京的时候,李自成的军队组成都有那些呢?

流民,李自成最重要的兵力来源就是流民,因此,李自成的部队具有流寇性质,这和早年反明的经历密不可分,反着反着就被打散了,然后东躲西藏,等明军走了,再出来。

明朝降军,其实,李自成从西安打到北京,没有费多大的劲,明朝的一些将领看到李自成的气势,主要还是朝廷不给发饷,于是投降李自成。

农民军的精锐,这是李自成多年反明培养出来的士兵,在山海关大战的时候,带的应该就是这样的军队,关宁铁骑都有点招架不住。

那么,可以看出,李自成的底牌其实就是多年农民起义的士兵,但是,这个比例却是最少的,大部分的人是在你急剧膨胀的时候加进来的,和中国股民一样,买涨不买跌的,你打胜仗,就跟你,你打败仗,就逃了。

李自成打山海关的时候,号称百年雄狮,当然,吴三桂他们是不相信的,然而李自成的手下都是朴实无华的农民啊!他们当然相信啊!李自成那是御驾亲征!等李自成逃回北京的时候,他们内部的谈话是,闯王一百万人都被打败了,清军太猛了,我们回家吧!

明朝的降军,当然是观望了,有的甚至在李自成背后实刀子,导致李自成两面夹击。

最后李自成迷之死亡,纵然真的有百万人马,也是树倒猴孙散啊!

李自成为何山海关一战后,就再也没有与清军进行过大规模的战役?

大顺开国皇帝李自成,率军转战千里,一度攻克大明帝国的京城北京,明皇帝崇祯煤山自尽。鼎盛时,李自成拥兵百万,辖地数千余里。似乎一统江山就指日可待了,可为何在十余万清吴联军的攻击下却节节败退,步步失利,以至于一年而亡呢?

李自成的失败,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一、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李自成军队一开始,就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不清楚觊觎明王朝政权的,千万里之外还有一个清朝。正因为此,没有在灭明之前,做好相应的战略准备。匆忙灭明后,直面清朝,没有了充裕的战略回旋余地。一旦与清朝对垒,不胜就没有了再战的军力储备。

二、没有巩固的根据地。李自成军队一直在战斗中,也就没有了稳固的后方。胜,尚可前进;败,则得不到及时休整和补充。这一点最为致命,“一片石”败后,连走连败,就是最好的说明。 三、缺乏正确的战略规划。李自成军队一开始就没有明白,灭明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灭清才是最艰巨的任务。如果明白此点,李自成军队就会在入主北京前,建立统一战线,做好充分的战略储备。一是团结明朝打击清朝;二是暂缓入京,消耗明清;三是团结降将,扩充自己;四是团结地主官僚,共同抗击清朝。

四、没有及时整肃军队。由于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没有正确的战略规划,也自然就缺乏对已建立的军队、政权的严厉整顿。尤其是进北京后甚至不能有效地约束部下,顿使军队的战斗力丧失。部下刘宗敏的恶行,直接逼反吴三桂,更是不应有的败笔。 正因为如上这些原因,导致李自成集团缺乏“国际”眼光,没有清醒意识,没有雷霆手段,也便整治不出钢铁般的军队、磐石般的政权。加之缺乏真正的军事指挥才能,在清吴联军的追击下,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李自成为何山海关一战后,就再也没有与清军进行过大规模的战役?

山海关战役是出乎闯王李自成意料的一仗,本来李自成心想,北京都被我老李拿下了,崇祯是被我闯军逼死上了吊,而且我现在拥兵数十万,到山海关顺势拿下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但实际上,他低估了吴三桂关宁铁骑的威力,也没想到多尔滚在两军混战正酣之际,带着十多万八旗军直接冲了过来,打了李自成一个措手不及。自此之后,闯王李自成的军队一看到清军就心里害怕,毕胜信心遭受重创,所以自此就没有大规模的战役了。

除了剩余的闯军看到清军和关宁铁骑害怕之外,当时明朝境内由于长年的征战,土地荒芜,颗粒无收,而闯王则实行的是“抢和掠”的政策,就是闯王进来不纳粮,那么闯王的士兵只能靠抢地主老财组织的东西吃,这就得罪了很多官宦人家,一旦闯军失势,很多附近的富裕人家组织成看家护院队伍,不再给闯军提供粮食和资金支持,闯军在财力上也无力对清军展开反击。

再加上闯军的思乡心切,根本无心一战。大多数人来于陕西、甘肃,在闯军将领看来,他们本来不想打北京的,只是看到一路上官兵都闻风而降,路上遇到个宁武关周遇节总兵才被狠狠的打了一顿,基本没有任何损失,最终还迫不得跑到了北京,逼死崇祯皇帝。

本来都想得胜之后,拿上金银细软,回乡做个富家翁,根本没有做统治天下远理想,所以当清军追来,李自成也就一退再退,因为在李自成看来,自己的家乡在陕西米脂那一块,根本范不上与清军在此苦斗,也没有组织起一场较大规模的反击战役了。

本文由平说财经(微信ID:bzzcaijing)供稿,

李自成为何山海关一战后,就再也没有与清军进行过大规模的战役?

努爾哈赤改編牛錄建八旗,即採騎射精兵制,至後金建國皇太極時軍事戰力達巔峰,大批文武漢人歸順投降,將漢文明制度科技帶入滿洲女真,加上略奪物資貨幣財源支撐,滿洲八旗建立起騎射輕兵、重裝騎兵及各種紅毛火砲兵種,在入山海關前,不僅折服蒙東興安領各部,三萬八旗兵更打得朝鮮百萬大軍望風披糜,朝鮮國王立碑叩首。李自成所領農兵只知燒殺擄掠,軍紀渙散,遠不如滿洲深謀遠慮、軍紀森嚴、武器精良。李自成入北京城時大失民心,其後山海關敗戰一潰不振。因李自成其領導統御政軍經實力皆不如滿洲女真的新興勢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