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为何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
苏德战争在军事史上以残酷而闻名,在二战期间是交战国之间死伤最为惨烈的一场冲突。看看伤亡数字就知道了:纳粹德国3950344人阵亡,苏联5097552人阵亡。希特勒在冬季来临前速战速决的希望落空,那么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相比于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苏德战争爆发的地区大部分集中在东欧平原上,十分适合大兵团集群作战,因此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都成了战斗双方反复拉锯争夺的前线。由于战事久推不绝,纳粹德国也不得不从西线法国、比利时等地抽调增援部队,因此苏德战场上德军的密度、规模始终是各战场之最。苏联又是人口大国,国土面积广阔,有多层纵深防御的设置,因此反复的拉锯战便成为了苏德战争的常态,这使得平原上的战斗更加血腥残酷。相比之下,太平洋岛屿争夺战虽然激烈,但涉及的战斗形态、重武器使用是有限制的。其次,纳粹德国所秉持的种族清洗政策使得苏联内部各地区间的矛盾白热化。仅以乌克兰为例,在乌克兰境内,就出现了各种派系的亲德组织,对周遭的波兰人进行屠杀报复。历史学家已经证明,在苏联和德国酣战的同时,在乌克兰、波兰、南斯拉夫、白俄罗斯等地都发生了程度不一的种族屠杀和血性冲突,这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视为地区的内战。正因为如此,大量的犹太人、吉卜赛人在苏联境内被枪杀活埋,斩草除根令无数平民感到恐慌,而曾经遭到苏联压迫的少数族裔则选择了在战时与德国人合作,这样无疑使得苏联内部的矛盾加剧,杀戮流血成了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电影《沃伦》所反映的就是当时乌克兰人与波兰人之间的仇杀冲突,民族主义的火焰被点燃,释放出了毁灭性的力量,造成了苏德冲突范围的扩大化。于是鞑靼人、芬兰人、乌克兰人、波兰人都牵涉其中。除了上面所讲的,武器装备精准性、杀伤性的提高也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在苏德战争期间,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坦克、自行火炮、飞机与化学武器,特别是德军方面的火力更是其所向披靡的重要保障。在虎式坦克、豹式坦克、费迪南自行火炮、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等尖端武器的武装下,纳粹德军给苏联红军造成了大量毁灭性打击,在战争初期如入无人之境。苏军不得不实行焦土政策以延缓德军前进的脚步。可以说技术的进步让战争更加可怕,也更为旷日持久。苏德战争从某种意义上不是苏德两国之间的战争,而是整个西欧多国与苏联的大pk。德国的仆从国里就有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芬兰等国军队,此外还整合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工业、法国的农业、比利时荷兰的食品工业和工程,惟其如此德国更像是整合了大半个欧洲而和苏联一决雌雄。苏德战争的残酷为世界战争史上之最,种种原因让东线成为吞噬无数生命的血盆大口。德国和苏联双方都为战争投入了大量战略物资,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这段历史,珍爱和平,反思彼此。参考资料:1、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简史》2、《东线》3、《苏德战争解密》
苏德战争为何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
因为一开始,德国方就出动了190个师、550万人!这是一场超级大国之间不死不休的决战!1941年德国方还出动了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向苏联发起闪电袭击,苏德战争就此全面爆发。
规模如此巨大,惨烈也在情理之中。到底多惨烈呢?数据说话,纳粹德国3950344人阵亡,苏联5097552人阵亡。数量如此巨大的人员伤亡,也使得东欧平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场。
如此惨烈,原因为何?
一、战争集团之间的博弈苏德战争并不单纯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更是两个战争集团之间的对决。当时的苏联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人口第三多的国家,由15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合组成。而德国当时带领的军队,还有有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芬兰等同盟国以及仆从国的军队,此外还整合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工业、法国的农业、比利时荷兰的食品工业等作为战争保障。
所以苏德战争的实质其实是,德国整合了大半个欧洲的力量,杀气腾腾地前往对决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苏联!由于双方国力相差不大,并且都有着死战的决心、绝不后退,于是这场苏德战争整整持续了1418天,一直打到德国纳粹的无条件投降。
二、东欧平原苏德战争爆发集中在东欧平原上。由于地型平缓,所以十分适合大兵团集群作战,因此伤亡巨大也是必然的。德国在入侵前定下的战略是——快速的闪电战,但苏联在东欧平原上设置了多层纵深的防御,双方就此陷入了残酷的拉锯战。
于是德苏双方,不停地抽调大量兵力投入战场,使得战争的密度与规模不断升级的同时,也使得苏德战争愈加血腥与残酷。
三、军事工业苏德双方都是重工业的绝对强国,因此大量杀伤范围广、杀伤威力大、精准性高的武器投入使用也加剧了苏德战争的残酷性。加上东欧平原的平缓地形,坦克、自动火炮、飞机、化学武器战争利器无往不利,在血腥的战场上带走了大量军官士兵的生命。
此外德国的军事工业更为发达,生产出了虎式坦克、豹式坦克、费迪南自行火炮、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等尖端战争武器。这些尖端武器的装备,使得纳粹德军在战争初期如入无人之境,给苏联红军带来了毁灭性打击。苏军不得不实行焦土政策以延缓德军前进的脚步,也就是在当德军进入或撤出某处时,破坏任何可能对德军有用的东西。
1945年5月9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苏德战争这才结束。这场战争中,在苏联上下一心的硬刚之下终于彻底摧毁了西部强大的纳粹德国。而随后,世界格局也慢慢进入了美苏之间的两极格局。
苏德战争为何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
在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军人伤亡最多的交战,确实非苏德战场莫属。
1941年6月22日,360万德军以“闪电战”突袭苏联,这可谓交战规模巨大且更惊心动魄的漫长的一天。比起1944年6月6日盟军诺曼底登陆所谓的“漫长的一天”怕是更加漫长。
这一天,遭受意外打击的苏军统帅部和前线部队,在长时间内陷入混乱,甚至都搞不清楚敌我损失情况。
朱可夫战后的回忆录,在发表时被大量删去认为有损苏军形象的内容,(后来才重新被俄罗斯按原文出版。)据苏联解体前公开的档案,开战前两个星期后,苏军总参谋部汇总各方面军报告上送最高统帅部,报告中竟然写着:“敌军损失兵力:131.2万人。此外,在各地区的激战中,敌人蒙受重大损失。而我军由于后撤,损失无法统计。”
如果事实真如这个统计,那么苏军早在战争初期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何必还跟德国苦战了那么多年?
1941年11月6日晚,德军进抵莫斯科城西30公里处,而当时斯大林毅然在城内地铁站召开了纪念十月革命24周年大会,在那篇著名的讲话中,他宣布苏军已经消灭德军450万人,苏军损失175万人,其中阵亡35万人,负伤102万人,失踪37万人。
这个数字的产生,可能处于搞不清战况以及想振奋士气的双重原因。
据1990年两德统一后重新统计的新数字,当时德军伤亡总数超过85万人,至于苏军损失,俄罗斯1995年公布的数字是:
至1941年11月底,苏军战斗伤亡320万人(阵亡70万人),失踪近400万人。加上冬季反攻中的损失,至1942年春天净损失军人已经超过1000万人!针对这一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1995年5月9日的纪念大会上说:“当时可以说是重建了军队”。
1945年5月苏联卫国战争结束后,苏联政府于第二年1月进行第一次损失统计。因为战前总人口40%的沦陷区刚刚收复,混乱的户籍还未整理,只大概算出全国死亡1500万人,其中军人死亡(包括失踪)750万人。
斯大林在1946年莫斯科选举时发表演说,宣布苏联在战争中死亡700万人,但实际上只是军人的数字。当时少报死亡人数,是不愿说明战争代价的惨重,毕竟这牵涉到领导人的指挥水平。
到了1956年大批判斯大林在战时的错误后,同年赫鲁晓夫在给瑞典首相的信中,首次承认战争期间全国死亡2000万人,却未列举具体数字。直到80年代末提倡“公开化”以及“消灭历史空白点”,苏联国防部组织人员根据档案进行计算,1991年6月22日在纪年卫国战争爆发50周年时,正式宣布了统计结果:
苏军战时攻死亡866万人,平民死亡约1800万以上,军民死亡总计2700万人。
1995年纪年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时,俄罗斯国防部又公布了更详细的损失统计数字:苏军死亡,失踪共计1194.413万人,其中军人作战死亡688.5万人,应征人员去前线途中死亡50万人,失踪人员共456万,其中被俘362万,战后找到失踪人员92.9万人;
和平居民死亡1740万人;总计军民死亡2660万人。
当然,在苏德战争中,纳粹德国损失也不小。据德国根据战时档案宣布,军人阵亡共325万人,失踪270万人,负伤1200万人次以上。这个数字对照历史情况,应该大致不差的。当时德国有7900万人口(包括被吞并的奥地利和苏台德地区),1700万人被征召入伍(男性动员年龄16岁至60岁),投降前夕德军还剩700万人,其战时死亡、失踪共600万人。
苏德战争为何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
苏德战争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后一场大纵深、以地面战争为主导的机械化战争!
苏德战争是欧洲两大军事强国的火星撞地球!
苏德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伤亡最惨烈的局部战场!
身为中国人,大家都了解上世纪30年代爆发的十四年抗战。
中日战争从1931年达到1945年,其中37年之后属于全国范围的全面抗战,中日各自伤亡人数怎样呢?
中国最高峰参战兵力达到560万、日本最高峰参战兵力达到410万
中国累计军民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日本军队累计伤亡人数130万
苏德战争的参战规模和伤亡人数是这样的:
德国最高峰参战兵力达到780万人、苏联最高峰参战兵力达到1280万
德军累计伤亡1180万(死亡及失踪380万、被俘160万、伤病约700万)
苏联红军累计伤亡2960万(死亡及失踪915万、被俘446万、伤病1832万)
另有约1740万苏联平民及220万德国平民死于战争。
要知道苏德战争从1941年6月22日到1945年5月8日,满打满算还不到四年!
不同于日本相对中国是工业国对农业国的降维打击,苏德双方其实势均力敌。
德国的单兵素质,“单位装备”,军事作战理念(主要指前期)都比苏联更好;但苏联的国土资源、军事动员能力、工业生产能力等优势随着战争的持续进行,不断凸显,通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十次惊天地泣鬼神的“斯大林打击”,后期摧枯拉朽地捣毁法西斯老巢,奠定了战后世界第一陆军强国的地位。
这段历史,是被广大军事发烧友津津乐道的。没有其他的地面战争比苏德战争更宏大,更能满足男性对军事的憧憬(如果有,或许只能在p社游戏上?)
德国占领苏联的最大范围
苏德战争中的多场重要战役在历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
一、基辅包围战战争初期,苏军被打得措手不及。1941年8月23日至9月26日,苏德双方在基辅投入重兵,德军下辖3个集团军群共81个步兵师、17个装甲师、14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师,以及3个航空队投入1830架飞机,而苏联的西南方面军有6个集团军,69个步兵师、11个骑兵师和28个装甲旅。
战役结果是苏军第5、第21、第37、第26集团军大部,第40、第38集团军之一部被歼灭,65万人被俘。
65万人,直接从苏联的军队编制中消失了,这只是苏德战争初期,西南部分的战况。
大家都看过《八佰》,知道淞沪会战有多惨烈吧?事实上国军在3个月的战役中伤亡30万人。而基辅会战1个月,苏军65万人灰飞烟灭!
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包围战!
二、列宁格勒保卫战这场战役也有个头衔: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被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包围战。
列宁格勒原名和现名都叫圣彼得堡(好像有些滑稽),作为苏联第二大城市和沙俄旧都,在战争伊始就被希特勒确定为打击的三大方向之一(从北到南:列宁格勒、莫斯科、乌克兰和高加索油田)。
1941年9月8日,德军逐渐包围列宁格勒,切断城市和外界的联系。但由于该城市的重要地位和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德军只能封锁,迟迟无法占领列宁格勒。一直到1944年1月,苏军在取得战争全局的绝对主动权后,才将这一地区的德军击退。这是一场持续将近900天的坚持。
最艰难的时刻,城内食人现象层出不穷。
为期872天的围城战破坏了公共设施、食水、能源及粮食供应,导致列宁格勒地区空前的大饥荒,造成最多150万人死亡,1,400,000以上的平民及士兵撤离,其中很多在撤离时死于轰炸及饥荒,到1941年12月,列宁格勒城市居民单日口粮仅为150克掺了大半烧焦面粉、可食用纤维、锯末乃至可食用化工粉末的面包。列宁格勒其中一个墓地就埋葬了500,000名围城战的遇难者。
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场战役是二战最重要的转折点。从1942年7月17日夏季一直打到1943年2月2日。(果然,德国人又输给了冬天)。德国累计参战兵力200万,苏联累计参战兵力300万。
经历了莫斯科会战的失利,1942年春夏之际的德军卷土重来。希特勒将目标放在苏联南部的高加索油田上,希望“以战养战”,夺取苏联的石油资源。话说资源匮乏的国家都有这种幻想(某东洋岛国无辜躺枪)
问题是,“元首”要是把注意力都放在高加索方向也就罢了,孤注一掷呗。可是打着打着,斯大林格勒这个本不是必须夺取的城市,仅在高加索侧方的普通工业城市,莫名地被“元首”盯上了。都是名字惹的祸吧。
德国渐渐地放缓了高加索的进攻,不惜一切地往斯大林格勒冲过来。本来德军最占优势的便是变化莫测的战术,但这竟然逐渐打成了阵地战,苏联的人海战术和资源优势被强化了。
双方就在这耗,而苏联军队是全世界持续作战能力最强,最能耗的。熟悉的冬天又一次降临,德军又GG了……
1943年初,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主力部队被苏军全部合围歼灭。双方在这场战役共计一百万人死亡,有苏联人、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德国人。德国第六军团26万人全军覆没,9万1千人成为苏军俘虏,战后仅5千人活着回到德国。
战役中蜚声国际的苏联狙击手
在会战最激烈的阶段,双方投入兵力超过二百万,坦克两千辆,飞机两千三百多架,大炮和迫击炮两万五千门。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让其失去了在苏联战场的主动权。
四、库尔斯克会战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斯大林格勒让德军完全处于被动。其实是库尔斯克会战,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和最大规模的单日空战,让德国人从此只能疲于应付,节节败退。
也是德军最后一次对苏联发动的战略性大规模进攻,意图通过对苏军造成大量伤亡从而全面夺回战略主动权,因希特勒的阻挠使得对苏军发动进攻的时间不断延后,苏军事先已获取德军要进攻的情报并已建立三道纵深梯次防御线。
德军与苏联红军共出动了近8000辆坦克。参战双方共投入了约280万名士兵,空军部队参战飞机超过了5000架。
德军损失50万人、坦克1500辆、火炮5200门、战机1000架苏军损失80万人、坦克6000辆、火炮3000门、战机1600架
苏联损失一如既往比德国高,但交换比已经逐渐接近,苏联有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和装备可以补充,然而德国在资源匮乏,英美准备反攻欧洲大陆的困境下,再也无法发动一场有效的大规模进攻。
苏德战争如此惨烈,与两国强大的军事实力相关。而且东欧平原是世界上最适合大规模兵团作战的地区,坦克、大炮、飞机等重型装备一展身手,高度机械化的战争给苏德双方带来了惨重的损失!
苏联在战后,男女比例极不平衡,很多女性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因为男性实在太少了,全在战争中打完了!苏联全国兵役适龄(16岁-40岁)男子超过一半非死即残。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街上的男人少了近25%,还有超过25%的男人缺胳膊断腿,而且少的主要是年轻人,只剩一些老弱病残。
希望战争永远不再来临,因为受罪的永远是各自国家的人民。理想的乌托邦何时到来?
本人算入门级别的军事爱好者,也是历史迷,欢迎各位一起交流。码字不易,查资料也花了一个早上的时间,觉得内容对你有帮助,希望点赞鼓励一下呀~
欢迎关注我,以史为鉴品人生!
苏德战争为何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作为迄今为止最惨烈的战争,二战对世界造成的破坏绝对是空前绝后的,无数人员和财产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彻底湮没。而苏德战场又是整个二战期间最惨烈的战场。
从1941年6月22日德国闪击苏联,到1945年5月2日柏林战役结束,将近四年的时间里,苏联和德国在东欧进行了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厮杀,超过2960万苏联红军伤亡,其中死亡及失踪915万,被俘446万,伤病1832万,另有约1740万苏联平民在苏德战争中丧生;而德军则付出了伤亡1180万的惨重代价,其中死亡及失踪380万,被俘160万,伤病约700万,更有超过220万德国平民死于战争。
而双方在苏德战争中动员的军队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恐怖规模,其中德国方面前后动员军队1420万(兵力最多时780万),而苏联前后动员的总兵力为3460万(兵力最多时1280万)。因苏德战争的惨重伤亡,今日俄罗斯及东欧国家的男女比例依然严重失衡,苏德战场成为现代武器最惨烈的试验场。
那么,为何苏德战争如此惨烈?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苏德国力较强
苏德两国强悍的综合国力,是苏德战争空前惨烈的最根本原因。
虽然德国无论人口还是国土面积都远远不及苏联,但德国在希特勒上台后,就不断谋求恢复德国一战前的版图,比如吞并奥地利,兼并苏台德。1939年9月1日闪击波兰开始,更是将波兰西部和几乎整个西欧大陆收入囊中。
经过代价极小的猛烈扩张,虽然德国未能击败英国,但此时的德国实力已经空前强大,再加上一票仆从国的支持,德国控制的人口已经达到了空前的12000万,和同时期苏联的16000万人差距进一步缩小,而控制土地面积也达到了空前的300多万平方公里,和苏联欧洲部分的土地也相差不大,这使得苏德战争成为势均力敌的两个强国的硬碰硬。
德国自1871年统一后,就迅速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这使得德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强国。而经过十月革命的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也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运动,苏联的工业化水平也空前提高。
在东亚的我国军民扛着汉阳造、大刀等落后武器对抗日本侵略者时,苏联和德国已经开始了钢铁洪流的猛烈冲撞,库尔斯克坦克战就是最好的证明。
因为国力强大,加上武器杀伤力强,苏德战争伤亡率居高不下。
2、苏德势不两立
苏联,是几乎和所有帝国主义都意识形态相左的国家,这让苏德两国的战争成为意识形态的决战。
对于德国而言,奈何不了英国并不重要,但苏联一定要彻底消灭。因为这个红色帝国和德国一样,都有着统一欧洲的野心,如果德国不消灭苏联,自己就会成为苏联的盘中餐。而苏联疯狂的意识形态输出是德国和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噩梦,如果不消灭这个红色帝国,自己迟早会被无产阶级革命彻底瓦解。
所以,意识形态领域的仇恨,使得德国和苏联分外眼红。甚至到1945年苏军和美英联军杀进德国本土时,当时的德军中还流传着“向东死死地顶住俄国人,直到西边来的英国人踢着我们的屁股”的谚语,可见当时的苏德仇恨之深。
在1945年败局已定时,德军司令邓尼兹还试图只在西线投降,在东线继续作战,不过遭到艾森豪威尔的拒绝。
而即便如此,在苏德决战的柏林战役中,以青壮年为主的德军还是给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苏军造成了超过30万人的巨大伤亡。
3、苏德拼尽全力
苏德战争对于苏德任何一方而言,都是决定国家存亡的命运之战。不消灭苏联,希特勒不可能称霸欧洲进军世界;而不消灭德国,苏联不可能将红旗插遍欧洲,实现共产主义,所以希特勒和斯大林无不拼尽全力。
而且,苏德战争不仅仅是苏德两国的较量,还是包含了各自小伙伴的群殴。1922年苏联成立后,苏联陆续吸纳新的加盟国加入。在1939年8月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侵略波兰,夺取西白罗斯和西乌克兰;进攻芬兰,夺取卡累利阿地峡、萨拉、贝柴摩等地;强行开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将其并入苏联;索取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至此苏联完成了对德战争的防线构建。
而德国在1936年就开始扶持西班牙,结盟日本意大利,并将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纳入仆从国。双方阵营都相当强大。
而苏联在斯大林模式的主导下,即便在苏德战争前期一败涂地,损失惨重,依然能够进行更大规模的战争动员,并且颁布了惨无人道的272号命令,将所有红军将士送上“不胜则死”的炼狱中。加上苏军对将士生命的漠视,不计代价的对战使苏军伤亡空前惨重。苏德战争前期,苏军和德军战损比高达5:1,而到1945年苏德战争胜利前夕也高达1:1。
可以说,苏联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在保证了苏联最终胜利的同时,也让苏军付出了异常惨重的代价。
所以,苏德战争才会如此惨烈!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苏德战争为何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
两个国家实力相当;苏联人不想轻易认输;而且两国谁都不服输,结果苏德战争就变得极为惨烈了。
首先来说,这两个国家的实力差不多泰森要是和我比赛,我可以保证几秒钟结束战斗,因为我们两个人的实力差距太大。
苏德战争可不是这样,苏联和德国投放在前线的力量相差无几,这场战争就难以在短时间内结束了。
(正在率领苏军反击的苏军指挥官)
其实,假如德国将所有力量投放到苏德战场,无疑德国会取得胜利,不过苏德战争是世界大战的一部分,德国四面树敌已经没有能力全力对付苏联。当然这和希特勒的狂妄不无关系,在战争开始前他认为苏德战争到冬天就会结束了。这种狂妄的想法直接导致德国准备不足,再加上苏联能够利用庞大的国土逐级抵抗,以空间换时间站稳脚跟,为绝地反击创造了条件。
而到了美国参加到二战中后,美国对苏联的大力支持,也让苏联在对抗德国的时候获得了宝贵的战争资源,支持了苏联人继续打下去。据统计,战争期间美国向苏联提供了57.8%的航空燃油,53%的炸药,50%的铜等。
后来,当战争进入白热化之后,希特勒却不得不集中大部分的空军进行本土防守,从而失去了在苏德战场上的制空权。因为此时美英对德国的战略大轰炸也进入白热化,数以百万架次的轰炸机对德国境内进行无差别轰炸,不仅工厂被夷为平地,就连遍布德国的公路、铁路网络也被炸的稀巴烂,假使希特勒不加大本土防空力量,不仅武器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就算是生产出来也会因为交通网中断不能送到战场上,那时候德军就只能拿着烧火棍战斗了。
(正在执行轰炸任务的盟军飞机)
所以,在美英苏三国的围攻下,希特勒只能拿出部分力量和苏联作战,这时虽然苏联失去了西部大片领土、人口和工业,双方还能打的有来有往。
第二,苏联人的顽强二战期间的苏德战争是一场伟大的卫国战争,面对德国军队的疯狂进攻,苏军在战争一开始就损失惨重,开战仅半天,苏军就损失飞机1200多架,相当于一个中等强国的空军就这么没了。战前布置在苏德边境的200多万军队还没怎么反抗就几乎全军覆没,让苏联失去了大量的有生力量。
比军队损失更严重的是,由于战争爆发突然,苏联来不及把西部工业区的工厂全部撤到大后方,从而在战争开始半年后,苏联的工业产能迅速降低70%,这让苏联本来和德国相当的基础工业产能变成只有德国方面的3成多了。
与此同时,准备充分的德军还在向苏联纵深推进,以至于在苏联首都莫斯科爆发了著名的莫斯科保卫战。在这场战争开始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一直犹豫应不应该坐镇莫斯科指挥这场战役,最终他留了下来,在这里鼓舞莫斯科人民与侵略者战斗,并且在德军推进到莫斯科附近的时候,举行了场面宏大的阅兵式。士兵们排着方队鱼贯而过,走过红场后立即投入到了对德军的反击中。结果,这场伟大的保卫战以苏联的胜利而告终,也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战著名的红场阅兵)
假如当时苏联人和法国人一样见到德军杀来直接认输,那么苏德战争早就结束了。正是因为苏联人的顽强,才让这场战争没有像侵略者预想那样快速结束。
第三,谁都不服谁希特勒有着极为严重的种族优越感,他瞧不起苏联人,所以纳粹在德战区大肆迫害苏联人民。当德军在战场失利的时候,希特勒仍然相信德军能够完成反击,在苏德战场上夺回主动权,其实就是不愿意接受被苏联人打败的事实。正是这种思想的熏陶,让希特勒不会向逐渐逼近的苏联军队低头,只要还能打,他就会一直打下去。
而对于苏联人来说,坚韧的民族性格让他们在面对困境的时候往往会激发强大的潜力,从而坚持下来。
(苏德战场期间苏联的宣传海报)
当他们在苏德战场取得主动权的时候,面对家园的破坏,亲人被杀害,无不想攻入德国以牙还牙。所以,不把德国彻底打败他们也是不会罢休的。尤其是在战争后期,大量沦陷区光复后,那里的老百姓踊跃参军,他们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在战场上杀敌,怎么可能轻易停战呢。
因为以上三个原因,两国把一个苏德战争打成了尸山血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