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的和没买房的,未来的差距会不会越来越大?

先说结论,买房没买房,天差地别。

买房不是投资,不是理财,是生活所需,没房子难不成打算一辈子租房住吗?

房子是基础生活需求,真不该问出这样的问题。

可以说,买房和投资炒房根本不是一回事,一个人可以没钱,但不可以没有家。

无论如何,没房子的人,一定要买房,否则根本不是财富差距的问题,而是生活质量的问题。

既然早晚要买房子,那很多人就会开始计算,现在买房和未来买房的成本,是越来越高,还是越来越低,房子到底会涨还是会跌。

把一个需求问题,演变成了经济问题。

那么,从经济的角度,来谈谈为什么买房和没买房,未来差距会越来越大。

房子的经济账

先不讨论房价涨跌,尤其是二手房,我们看看新房的价格问题。

先从新房底层的逻辑来推演房价的问题。

开发商的第一步,是买地,因为土地没有,没法盖楼。

买地,准确的说,其实是拍地皮。

虽说很多地方都已经强调,未来不会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收入,但是这不代表土地的价格就会便宜卖。

如果地价在稳步上升,那么开发商的成本就会稳步上涨,最终依然是转嫁到购房者的手里。

开发商的第二步,是银行贷款,造楼。

也就说,无形中又增加了一笔银行贷款的成本。

造楼用的是钢筋水泥,所有的施工材料本身价格还算稳定,但人工成本,运输成本等,都在缓慢地上升。

这也就代表,造楼的成本,其实是在缓慢地上涨的。

再接下来是小区的外部装修和房子的室内装修。

外部装修,主要指的是小区的环境建设。

这个成本现在也不低,绿化覆盖率,空间率等等,都要得到一定的保证,无形中也增加了楼房的成本。

别看物业管理费之后是按月收取,前置的部分成本也都是买房者承担。

关于内部装修,现在很少有毛坯房了,基本上都是拎包入住的样板间,装修成本也就算在了楼板价里。

现在的装修成本,也是在逐年的上涨。

所以,如果按照一手房的成本来看,一定是在不断上涨的。

既然新房的成本在不断上涨,除非房企压缩利润,否则是很难有降价空间的。

另外一个问题是,绝大多数的房企本身都有大量的银行贷款。

一旦现金流出现问题,除了房企本身会有风险,还容易拖累银行。

所以,至少从新房的角度来看,房子本身要出现降价的可能性极小。

除非从根本上,土地财政部分开始让利于民。

当然,你也会发现,现在的优质开发商,基本上都盘踞在一二线城市,拿地盖楼,三四五六线城市就很少。

所以这些没有新房的城市,存量二手房的价格,未来会不会出现价格下跌,是一个未知数。

存款理财,能否赶上房价

很多人会提到,可以用买房钱的利息,来租房。

毕竟很多地方房子的租售比不超过2%,而百万左右的资金,如果做长期存款,收益能达到4%以上。

似乎,从数学上来看,只要房价不出现2%的上涨,靠理财租房比买房划算。

但很多人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房子的杠杆效应,绝大多数人买房都会贷款。

200万的房子,100万首付,100万贷款,每年上涨2%,就是4万,而100万的存款,每年就只有4万的利息。

重点是,租房成本还要去掉2万,实际净资产只有102万,而房子变成了204万,净资产104万。

很多人提及贷款利息问题,贷款利息本身也是整个贷款周期偿还的,所以短期内成本是很低的。

可以说,由于杠杆效应,租房的成本消耗,拿着钱的人,会面临净资产增长缓慢的情况。

而拿着房的人,虽说很苦的还着贷款,但净资产的增长,是相对更快的。

还有几个重点要提。

一是存款很容易被挪用和消耗,而房子不会。

手上钱多了,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买个车,比如出去旅游等消耗,若干年后能有多少净资产,是打问号的。

二是房子如果出现温和上涨,有房的人坐拥资产,无房的人差距越来越大。

人们除了买房,大概率还会有置换房子的需求,而置换的时候就会发现房价差越来越大了。

三是理财收益的逐步降低。

房子和理财来比较,大多数都是比较相对安全保本的理财方式。

现如今,要支持一年期领取收益的理财,实际的收益率正在不断下滑。

用现金追资产,大概率是追不上的。

即便房子不作为资产,单纯的作为一件商品,商品本身也存在通货膨胀。

用现金去追通胀效应,大概率也是追不上的。

从居住的角度上来看,其实贷款买房,比存款租房,性价比要高。

至于存款能不能追上房价,主要取决于房价的涨幅究竟有多少,只要有个2-3%一年,存款其实就很难追上。

买房没买房,为什么差距大

说实话,这个问题真不是经济数字的问题,也根本不是什么住房幸福感的问题,而是资产配置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现金资产本身的风险是最大的,原因是现金要面对货币超发,要应对通货膨胀。

简而言之,现金本身只是物质媒介而已。

有些人认为,国人对于房产的资产配置比例过高。

事实上,这么多年的资产配置结果来看,但凡没有配置房产的,几乎都跑输了通胀。

同样的,在未来,可以降低房产的配置比例,但是如果没有房产作为资产配置的压舱石,大概率也会跑输通胀。

最本质的原因,是房产资产是必须配置的一环节,所以有抗通胀的作用。

所有绝大多数人都有需求的商品,或者是资产,最终都会因为货币增发而产生一定的通胀,但纯投资类资产却不一定。

所以,你的资产配置中,如果少了房产配置,就一定会面临风险,从而大概率跑输,只有小概率能跑赢。

这也就是为什么没房的人不买房,若干年后大概率会被远远的甩在身后。

现实就是那么残酷,现金是看似最安全,实际却最不安全的资产。

很多人会问,房产未来会不会涨,会涨多少,该不该买房。

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

但那些没房子的,抓紧买房,因为现在还没房子的人不多了。

房子涨不涨不是关键,关键是必须得有一套,因为最基础的居住需求必须得解决。

有房和没房的人,一定有差距,而且不会是小差距,不论是财富还是生活质量。

买房的和没买房的,未来的差距会不会越来越大?

差距将会放大N倍!

举个例子:

A和B同样在二线城市,A男有100万现金,B男也有100万现金。

A选择首付100万按揭50万买一套89平的房子。单价17000元/平。B男选择存5年银行理财,假设利息年化5%(现在普遍在3.8左右)

5年后,两者之间的差距可能是2倍甚至是5倍

1、二线城市的发展是比较快的,那么建设一座城市需要的大量的资金,那么资金的来源最好又最快的方式,来源于土地拍卖。随着土地楼面价的不断提高,将会带动新盘的价格(面粉贵了,面包还会便宜吗?)

2、一座二线城市每年人口都在流入,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接盘侠。毕竟人往高处走,很多三四线城市或者农村青年都会去一二线城市。有这样的人口涌入进来,那么楼市将会更加的稳定。(有接盘侠,才会涨)

3、杠杆!A买房用的是杠杆买房,本金只有100万+5年间的利息。当房子总价涨到300,其实A实际利润起码50%。当房产变卖之后,A手里大概估算270万(含本金)。则B只有125万(含本金)

以上只是在二线城市的一个推算。如果在一线城市或许差距会拉的更大。当然不要去纠结我上述表达的数字正不正确,意思领会到了就行了。如果非要钻牛角尖,也可以自行去推算您该城市的房价涨幅和银行理财的比例。

买房的和没买房的,未来的差距会不会越来越大?

现在差距就已经很大了,未来只会更大!

说说我身边的两个真实案例:我姨夫年轻时就是做生意的,很多年了。九十年代初收购鸭毛、鹅毛,然后再卖给羽绒厂,说不上大赚特赚,但与我那只知道在土里刨食的父母比起来,他们家的日子比我们家宽裕的可不是一点点!后来羽绒生意不太好做了,他又去南京开了一家废品收购站,专门收购各种废旧有色金属。99年的时候,由于收购了一批来路并不明的金属零部件,担心被警方追查,于是就自己关了收购站。

回到老家后,姨夫买了一辆农用三轮卡车载客跑运输,有一次和我爸喝酒时,他向我爸透露:我现在手里差不多有八十多万,家里的楼房在村里盖的也算是数得着的了,这辈子应该可以吃喝不愁了!那时候我们县城的房子才一千多块钱一平方,还没人愿意买,姨夫手上的钱当时可以全款买七八套房!

可过了差不多七八年,我们周围就有人开始去镇里、去县城买房去了。当时也有人劝姨夫:趁着手里有闲钱,也去县城买一套房子吧!姨夫却不以为然,他有他的想法:儿子现在才刚上中学,将来要是考上了大学,在哪安家还不一定呢 如果买了县城的房子,到时候给谁住?养老鼠吗?自己肯定是不会去城里生活的,家里宽敞大屋的不住,去县城买棵葱、喝口水都得花钱,哪有我在乡下自在?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如今表弟大专毕业都两年多了,在中建公司的一个下属分公司上班。修高速公路的,跟着项目走,确实没办法在一个地方安顿下来。相亲见了好几个女孩子,但人家一听说在城里没有房子,就借口说回去再考虑考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刚开始姨夫还不以为然,后来他自己也想明白了:如果自己再不买房,儿子娶媳妇真的会变成老大难了!于是他痛定思痛,在县城左挑右选,去年年底在我们县城总算是买了一套120多平的三居室,差不多整整花了150万!前半辈子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也才够房子总价的一半。又跟亲戚朋友借了一部分,再从银行贷了好几十万,总算是搞定了房子这件大事。

前几天跟我爸电话聊天时,姨夫唉声叹气:房子虽然定下来了,可装修还需要一大笔钱,将来儿子娶媳妇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呢,我这肩上的担子重着呢!当年全款七八套不要,现在只够买半套,也就十几年的时间,找谁说理去?

如果说我姨夫的情况属于特例,不具有代表性,那么我堂妹夫的故事,应该能代表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妹夫比我小一岁,平时喜欢钻牛角尖,是个杠精。两口子常年在上海做点小生意,人很能干,也赚到钱。据他自己过年回来时跟我们说,他们两口子一年能赚个三四万。那时候我和我老婆常年在厂里打工,还要经常加班,省吃俭用一个月最多也就三千多块钱,到年底能带个1万块钱回家就算好的了,后来工作稳定了,工资也涨了一些,但我们收入与妹夫真的没法比。

2011年,我拿出了自己所能拿得出的所有积蓄,在苏州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昆山,买了一套83平的两居室,当时我那个妹夫还教训我:借钱买房就是活受罪,贷款30年,利息都超过本金了,这辈子辛辛苦苦就替银行打工了,划得来吗?

我当初买房,主要是因为再也不想受动不动就得搬家得罪了,还有女儿眼看就要上小学了,我不想让她上打工学校,也不想让她在老家当留守儿童!所以买房成了我解决这些难题的最好选择!

再后来,我和我老婆努力打工赚钱还房贷,小孩、老人也都一起接了过来,全家人乐呵呵地住在一起,日子虽然辛苦但很幸福!女儿也顺利地上了本地的公办小学,如今在读初中,还是在公办学校。孩子很努力,也很懂事,成绩也还说得过去。

去年年初,由于疫情的影响,昆山二手房价格有所回落,我又在我们小区捡漏,买了一套115平的三居室,精装修的。房子拿到手后,我直接以每月2500元的价格给租了出去。虽说贷了50万,我和老婆每月的公积金有1000多块钱,所以4000多块钱的月供,压力也不是很大,在我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妹夫现在仍然开货车,负责给人家店里送水产品。按理说一年也不少挣钱,但他们也许是因为没压力吧,花钱大手大脚,谁遇到个事找他借钱他都借,到现在手里也没攒下几个钱!十几年过去了,他既没有在苏州买房,也没在老家买。前几年,我曾劝他:趁着老家房价还没涨起来,要不先在老家城里买一套房好吧!结果人家来一句:买了暂时又不住,每月还得交物业费,我干嘛要把一大笔钱堆在它上面?现在,他更不想买了,理由是现在全国到处都在搞新农村建设,马上都要集中居住了,谁家还缺房子?

妹夫结婚比我早,儿子去年初中毕业后,在老家上了一所技校。谁知开学还不到一星期,就被要求带家长,差一点被学校开除。原因是:打耳钉、烫头、纹身,还打架欺负别的同学!现在只要一提到孩子,妹夫就直摇头!可孩子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难道他们两口子就没有一点责任吗?孩子缺少陪伴,没有父母的管教,早早成了留守儿童。如果当初他们要是在苏州买房,如果孩子在身边一直由他们自己管教,那么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在买不买房这件事上永远都存在争议,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但我还是想说:不为别的,就为了一家人能生活在一起,为了自己能住得好点,不管房子大小,能买还是尽量买吧!毕竟大多数人最终还是要走出乡村去城市逐梦的!别说什么20年后房价如葱,就算有一天真成了那样,那你现在的20年该如何活呢?人生又能有几个20年呢?

买房的和没买房的,未来的差距会不会越来越大?

毫不夸张的来说,买房和没有买房的人,未来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不信走着瞧。

这就好比买房和没买房的人一样,没买房子的人天天安慰自己房价一定降,买了房子就算房子不涨价,最起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窝。

放眼未来,买房的人可能辛苦一阵子,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没买房的人越来越买不起,没房孩子读不了书,孩子娶不到老婆,没一个安稳的家,你想想将来你的后辈就输在起跑线上了,我说大实话,就看你信不信。

未来的房子你越来越买不起,很多人说房子要降价,几十年过去了,只涨不降,人工上涨,材料上涨你觉得房子还会降价让你捡便宜吗?

之前我老爸兄弟几个,他们多年前房价便宜他们都在城市为自己的孩子买了一套房子,而我老爸说,在城市买房将来吃什么,靠什么生存,后来在镇上买了房子,十几年过去了,他们在城市买的房子价格翻几倍,而我们在街上的房子价格低还没人要,现在想去城市买太贵了,人家在城市买房的没看见那个饿死,人家还越来越好。

去年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咬牙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因为我知道房价还在继续上涨,我买套房子就算不升值,将来给孩子住,不然以后更买不起。

就像我们村里很多买房的,父母去城市办事就可以住哪里,不用住旅店,而没房的人,办事回不来还要住旅店,孩子上学多方便,没房子的人小孩上学要住校有些还要租房,家里人还照顾不到。

所以说买房和没买房的人区别太大了,以后会更大,不信我们就走着瞧。

买房的和没买房的,未来的差距会不会越来越大?

买房和没买房的,从眼下状况看,己存在很大的差距。

我们可以从归属感来感受这种差距。

有了自己的房子,住的踏实,有归属感。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房子是用来住的,买了房,自己会有安身立命之地的踏实感。

没有买房,租房子住,能住多长时间?什么时间涨租金?房子的布局等都由房东说了算,租户很难有主动权。

租房子没有归属感,一年之间几经搬家的情况也存在。

试想一下,没有买房,居无定所,经常为租房子伤脑筋,加之搬来搬去的不安宁,这种差距的苦恼是金钱无法替代的。

未来的差距不好预测,为了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如果条件允许,还是买房为好,自己的房住的踏实。

买房的和没买房的,未来的差距会不会越来越大?

说句实话,买房和没买房其实就是有房和无房的区别,未来更是有钱人和没钱人的区别,说透点未来可能就是富人与穷人的区别。

十年前我说房价上涨速度可能是银行利率的十倍,买了套120平的房,包括装修花了80万元。但儿子既不同意我的观点,又赖在家里同住同食。他还振振有词约引用马爸爸的话说,未来的房子白菜价。于是,他每月的收入几乎花在了阿里巴巴上,他每天都在收取一件又一件快递,而我除了还房贷,每天都在帮他丢废弃的包装盒。过了十年后的今天,邻居转卖了一套房,得款二百四十万,我知道十年长了三倍,楼层还没我的好。

事实面前儿子还在继续甩锅:马云这个骗子!其实这又咋能怪马爸爸,马云这话是媒体炒作还是他真说了,谁也说不准,即使说了也没人逼你去信。大家都知道,可开发的土地越来越少,人口越来越多,想住大平层欲望的人在不断增长,除非你是左倾主义者王明转世,睁眼说瞎话,未来的房价断然不会出现白菜价的那一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