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院后勤待遇比一线医护还要好,病人是来看医生的又不是来看后勤的?

【小桐观点】无论是私立医院还是公立医院,一般行政后勤人员的工资不会高于一线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的工资以科室的收益为主,有些科室可能亏损,不能保证自己部门的绩效,只能发放基本工资,就会出现医护人员工资低的现象。

1、医护人员的薪资组成

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医院的人员构成都比较多,简单说包括医生、护士、后勤保障人员,行政财务类,院长、副院长等管理人员。

医院的工资主要由基本工资、绩效、加班费等构成,在一线的医生和护士的基本工资都不太高,但是按照加班费、绩效等统计后,工资都要高于后勤人员。

后勤保障部门分为管理层和一般的行政岗位,管理层的人员都是医院的主要科室的主任或者医生,从一线转到后勤的管理岗,偶尔也会出诊,管理人员的工资本身就高。

对于一般行政部分的人员,是按照基本工资和绩效,他们都是每周工资5天,周六日休息,偶尔需要加班,没有额外的绩效和加班费,工资并不会高于一线的医护人员。

总之,医院的绩效奖体现出不同岗位的不同待遇,医院都设置平均奖系数,如果平均奖系数是1的话,后勤人员一般也就是平均奖系数,而其他业务科室都在1以上,像内科等任务比较重的科室系数会更高。

2、工作的内容不同工资不同

医院主要是靠看病收费来保证自己的支出,因此医护人员的工资要高于后勤保障部门,很多行政后勤人员都是找关系去一些比较好的行政部门,这些部门奖金会高一些。

有些科室的收入相对较低,比如很多内科不如骨科等收入高,就会出现整个部分的绩效奖金低,甚至会低于后勤人员的工资。

总之,对于医院来说,还是以保障医护人员的工资为主,一般行政部门的工资是不会高于一线的医护人员。

我是@张小桐2019,专注职场领域,欢迎关注我。

为什么医院后勤待遇比一线医护还要好,病人是来看医生的又不是来看后勤的?

这种问句,非常片面,也容易导致误导。后勤岗位全部比一线全部岗位高?这样引导就不好了。有的后勤岗位、有的资深后勤管理者,可能一线普通护理人员、一线年轻医生要高。这是工资纵向、横向机构决定的。先举一个例子吧:

这些问题,都有历史原因的,不要忽略历史背景来看问题。比如,我当年在一家大型能源企业基层工作,这个厂子3万人,级别并不高,也就是处级。80%的人是一线工人,10%是后勤岗位,10%是管理层。其实,对于后勤来说,是一线工人追求的归宿。这么说吧,要么是工人老了,干不动了,可以申请去后勤岗位;要么是工人很优秀,以工代干,才能转到后勤管理岗位。

这么说吧,后勤岗位,尤其是后勤管理岗位,有时候收入不比一线低,因为这些岗位本身就是一线工人最后追求的归宿。比如,工人做了一辈子,老了,终于转到了后勤,收入还低了,这么奋斗的意义何在?

当然了,我相信这个题主的意思是:局部对比。比如,一线医生,与档案室档案员来比。一线医生专家,与食堂经理来对比。大多数公司、单位,包括医院这类事业单位,也会根据多年的运行经验来编制薪酬结构表的,什么岗位多少钱,什么资历多少钱,干多少活多少钱,出多少成果多少钱,等等。总体上来看,是在医院是公开的。明白吗?医院里的人,都知道。

但是,大家不满意的是,前线与后勤的倒挂问题。比如,一线急诊大夫收入不如档案馆官员。再比如,这次肺炎“事件”,医院管理层的补贴比一线医生高。这就有点不要脸了,这是“gbw”的思想在作祟。这一点是被大家所痛恨的。但是,医院管理层收入比一般医生收入高,这是很正常的,在特殊事件里的补贴问题,就不应该体现gbw思想了。

为什么医院后勤待遇比一线医护还要好,病人是来看医生的又不是来看后勤的?

过去不是,自从有绩效工资以来行政职能部门的奖金高于临床一线〈现在没有后勤工了,承包了,原来的后勤工安置到行政或闲置,奖金一分不少〉。为何?1.他们是管理者。2.院长指示的执行者。3.各项流程的操控者。4.对外关系的联络者。5.医院行政开支的使用者。6.药品、耗材、大型设备、基建、维修一线策划和掌握者。他们不仅绩效高,还尽享晋升,晋级,医疗资源之便。

为什么医院后勤待遇比一线医护还要好,病人是来看医生的又不是来看后勤的?

这个问题提的好。能去后勤的都是有关系的,后勤也挺忙的,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拿张报纸,泡杯茶,然后想办法咋让一线医生护士多挣钱。这些人的工作是很重要的。他们经常各种检查一线,各种针对一线制订规章制度……,人家那属于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人家待遇也不能差啊!医院全靠这群人出谋划策,要不医院早垮了。所以人家要比一线医护待遇好是应该的。医院领导绩效分配改革了几次,就是为了名正言顺地给后勤多发钱,一线还不能有异议,不能亏了这些出谋划策的幕后军事。

为什么医院后勤待遇比一线医护还要好,病人是来看医生的又不是来看后勤的?

看来提问题的人是医生或者与熟知后勤工作和待遇的人员,觉得不满意自己的薪资和福利所以来这里发牢骚的吧,如果可以你也可以转后勤呀。但是你肯定不愿意,因为医生的上升空间有多大,后勤呢,动辄年薪几十万上百万的医生也不少吧,你见过动辄几十万的后勤吗。又放不下医生的广阔前景,🈶️纠结眼下的利益,哪有那么多便宜都归一个职业呀。

为什么医院后勤待遇比一线医护还要好,病人是来看医生的又不是来看后勤的?

作为一名医疗行业的HR,谁告诉你医院后勤待遇比一线医护还要好?在我了解的医院中,无论公立三甲,还是民营医院,都从来未出现这一现象。当然,如果你拿年轻护士与资深管理层相提并论,我表示无话可说。

一、医院的人员划分

医院人员并非简单的后勤和医护之分,而是会按照与患者的亲疏关系,将医院人员分为一线、二线、三线、四线。我们的一线概念,指门诊和病房的医护人员,一线人员直接接触病人,如儿科门诊,外科住院等;二线人员,主要指一些检查科室的人员,如放射科、彩超室,相对间接;三线人员则是医政科、护理部、院感办这类科室,接触病人并不频繁,但却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类人员大部分是从一线二线转过来的;四线人员,就是我们常说的后勤行政人员,如财务、人资、信息科、司机班等都属于此类。

二、病区值班的划分

很多人把医院整体人员分类与病区值班容易混淆。病区值班需要一、二线和三线值班人员。一线值班人员为取得医师资格的住院医师,二线值班人员为主治医师、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三线值班人员为科主任、主任医师或高年资医师。

一线值班人员在诊疗活动中遇到困难或疑问时应及时请示二线值班医师。二线值班医师应及时指导处理,二线值班医师不能解决的困难,应请三线值班医师指导处理。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是负责协调的。

三、医院的薪酬要素

医院非常重视资格证书,如你不是执业医肯定不能写病例,你没有护士资格证只能去当导医,职称等级、学历与基础工资挂钩,这很容易给我们造成错觉,一线医护人员的工资很低。这一点我不否认,对于刚毕业学历又很一般的医护,基础工资的确低于一般后勤人员。

不同医院的医护人员,薪酬差异非常大,如公立三甲的护师月收入上万属于偏低,但一般中小医院,很多护师长也就这个水平,区别在于工作量!而后勤人员,只要在同区域,薪资差异虽有,但绝对没有医护这么大。为什么?因为差距大的一定程度,他就会向其他行业流动,但医护人员的流动难度实在太大了。

四、医院的绩效模式

病人是来看医生的又不是来看后勤的,所以医生的收入一定高过后勤?这个观念应该还是很有代表性的。美容行业收入最高的不是后勤,一定是主刀,甚至会高得超乎你想象,因为他一个人决定整个医院的品质和口碑。

院的绩效已经从传统的论资排辈转为阿米巴思维。医院会按照各自的岗位做价值评估,这决定的是基础工资,而绩效采用阿米巴思维后,更注重各个科室的盈利能力,这也会出现,同一个护士,一样的职称职务,但收入差距巨大,甚至比后勤还低。

至于后勤,并非没有任务就无法无天了,别忘了医院还有总任务的,因此总任务就是所有后勤人员的目标值,通过这种模式,倒逼后勤人员做好一线服务。

这样的绩效模式,并不能保证医护人员的绩效一定高过后勤,与总任务与各科室的任务有关。最理想的状态,所有任务都完成,但依然会有个别科室低于平均值,也意味着这个科室的医护人员会比后勤的绩效低。

总之,从总体分析,我们会看到依然是一线人员的整体薪资高于后勤,并且从晋升空间来看,一线人员的空间更大,医生可是越老越吃香,退休后返聘的排长队呢。即使那些从技术岗位走向管理岗位的人员,薪酬也不占优势,他们看中的是职业生涯的发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