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经历生离死别是什么感受?

亲身经历,难过的回忆!2016年下学期,我读大一的时候,我奶奶突然之间因为在医院打错药水,进入了广州市的ICU病房。

7月9号那天早上,我妈一大早急急促促地敲我房间门,告诉我说赶紧去医院,你奶奶不行了。于是我就赶紧收拾东西去医院看,当时我一进到医院的病房,发现我叔叔、伯伯眼圈都红红的,大家脸上都是悲伤的表情病房内的氛围极其压抑,我看到我奶奶脖子肿成了气泡似的,我当时眼泪就忍不住哗哗流下来,就是觉得想不明白,本来好好的一个人,怎么突然间就这样了,后来问了一下家人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医院半夜打针的时候没有试针水,导致我奶奶过敏才造成这样的结果。

原来在7月8日的夜晚,我奶奶突然之间觉得喉咙很不舒服,当时是半夜两三点,她又不忍心喊醒自己的儿子们,于是喊我表弟陪她去医院,当时我表弟只有14岁,于是两个人就踉踉跄跄的走去家附近的医院,后来听我表弟说,当时护士都没有试针水,这是导致了我奶奶去世的主要原因!当时打完针就回家了,可是谁知道到早上八九点的时候,我奶奶已经说不出话,呼吸急促了,于是她就赶紧喊我婶婶陪她去家附近的医院,可是没想到,她还没去医院,整个人已经开始窒息了,按照家人的说法,听说是当时我奶奶送进医院的时候,脑窒息几分钟了,后面通过电击抢救回来的,才重新有了呼吸!可是哪怕这样,她整个人也没有醒过来,一直躺在医院那里,靠着呼吸机维持生命。后来我的家人们就建议送到大医院那边治疗,于是就赶紧用医院的车送去广州的大医院,进入了ICU病房,一天一万块,不包括其他额外的费用!

幸好我奶奶是买了医保的,加上有4个儿子,每个人平摊一些,也就每个人出几万块,所以我们当时都没有那么担心钱的问题,只是一天天看着我奶奶逐渐消瘦下去,整个人也完全没有醒过来的痕迹,我们当时全部人都特别愁,家里人都放下了自手头的工作,每个人轮流来守着。难过的是,ICU病房每天只有半个小时的探视,所以说我们每天利用那半个小时,每个人轮流进去病房看一下,我奶奶跟他说说话,用手指半个小时,真的好少啊,觉得好难过,为什么只有个小时。有一次我伯伯建议我亲自进去病房看我奶奶,可是那一刹那,我有点害怕,我害怕我没利用好这次探视的机会,我害怕我喊不醒她,所以说我当然不敢进,后面我堂哥用埋怨的眼神看了我一眼,自作主张说让他来。直到我奶奶去世,我也没有好好和她聊过天。

后来在ICU病房呆了半个月,当时家里人心里已经有点清楚,觉得我奶奶可能是醒不过来了,就是只剩下一口气,那时候我们在玻璃窗外喊她的时候,我奶奶当时还流眼泪了。可是医生又跟我们说醒来可能变成一个智力为0的小孩子,也有可能变成老年痴呆,我们当时听到都惊呆了,就觉得为什么会这样,当时我们大家的心情都觉得别悲痛!

一个月后,我奶奶突然之间就走了,她实在是熬不下去了,在医院的病床上,一个月不下床动皮肤肌肉全部都萎缩了,都是靠着涂药膏保持皮肤不腐烂,她也许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所以说没多久就没有了呼吸!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失去一个亲人,当时觉得特别后悔,为什么回来的时候没好好陪她说说话?好好的人怎么说没就没了?以前出去玩的时候还发现她走路已经走得很慢了,下楼梯的时候,她害怕阻碍到我下楼梯,特地让我先走,因为她走路已经变得很慢,她不希望自己妨碍到别人,那时候我才发现她应该是驼背了,走路也慢了,再也不是小时候可以和我一起比赛爬楼梯的她了。

我发现老人老了以后总是担心自己给孩子造成麻烦,自己变成孩子的负担,那一刻,我觉得很心酸,我还没有好好孝顺过她,还没有赚钱养活她,还没有给她送过礼物,她突然之间就走了,我以前读书初中三年,高中三年,都是在异地,所以很少见奶奶,刚好读大学在广州,可是她却走了,完全没有给我陪伴她的时间。我觉得真的好后悔,这件事成了我一生的遗憾!我现在特别羡慕那些有奶奶的人,因为我再也没有奶奶了!

在医院经历生离死别是什么感受?

父亲被集卡拦腰轧过。医生:病人九死一生,即使手术抢救,也只有5%的成活希望,95%是人财两空。儿子坚定地说了一个字:做!

53岁的荆永春被集卡拦腰轧过,整个下身一片血肉模糊。

送进抢救室的那一刻,病人意识清楚,还曾经试图抬起上身来,但是被护士制止了:你不要动!

躺下去的瞬间,病人又说了句:我要死了!

你不会死的,医生在救你呢。护士一边忙活着手里的工作,一边安慰他!

护士:家属还没来!

医生:没家属就办欠费!

测量血压(95/72),输血、输液,告病危……一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尽管有心理准备,但是当真正查看伤情的时候,创伤面太大,在场的所有医护都惊呆了。

医生:看着病人的血小溪流水一样哗哗的往外直流,观察伤口的时候,伤口是触目惊心的。整个下半身从肚脐开始,往下皮肤全碾开了,下肢的血管就在我们眼前不停的跳动。

儿子被请到抢救室,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出奇的冷静!

医生:就算他活下来,腿肯定是没有用了。

儿子:那先不要让他感染了。

医生:你现在考虑的不是感染的问题,是命能不能保住的问题。

儿子没想到父亲的伤势如此严重,他现在唯一的念头就是赶快做手术。只要做手术,就有活下来的机会。

父亲倒下了,儿子所有的注意力都必须集中在判断和选择上,连流眼泪的精力都分不出来。

这将是他一生中最严峻的考验。手术如果不做,100%死。做手术95%以上要死。真正意义的九死一生!

儿子:那也要做,干耗着不也是等死吗!

医生:为了这5%的希望,我们决定搏一搏,但是这个签字权在你,你来决定!

我知道你很激动,你想救你爸爸,但是有些事情必须给你说清楚。

儿子:我肯定要做的,不管你说什么我都要做的。

医生:手术方案是这样的,把你父亲的右腿拿掉!

儿子:该做就做。

医生:把骨盆钉起来,减少出血。

儿子:做做做。

医生:如果你非常激进,医生也愿意配合,会联系手术室给你开放绿色通道。我们还会把专门做这个急诊骨盆的主任请过来。

儿子:做,一定要做的。

医生:同意手术,签个字。

即使态度如此坚决,儿子签字的时候,手还是忍不住颤抖。这里面有害怕,有担心,有无助……

主任医师罗从风赶到了抢救室。他是研究胫骨平台骨折的专家,他再一次和儿子确认了风险!

罗医生:我跟你说,医生想尽力,但是从我的经验来说,十个里面只有一个能活的。他大概率是救不回来的,我们医生只是尽人事,你也尽一份孝心。但是钱花了不要怨。

为了5%的希望,儿子非常坚定,没有丝毫犹豫,他想让父亲活下来,他的坚定也给了医生拼尽全力一战的动力。

为了这个坚定的儿子,医生把血压心跳不断下降的荆永春推进了手术室。与死神搏斗,让他活下来的战役正式打响。

儿子对里面的情况一无所知,他不敢走,想等到父亲稳定下来的消息,其他的家属也都赶过来了,他们都想听到好消息。

四个半小时之后,医生完成了这场手术,荆永春下了手术台。他还活着。

可是,当医生护送到EICU15分钟以后,荆永春即刻出现心跳、血压的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生不得不组织最后一次抢救。

手术是成功的,但是心跳和血压的指标越来越糟糕,病人正在滑向死亡的边缘。

病情越来越恶化,希望越来越渺茫,医生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家属进来,希望家属能够送他最后一程。

医生:已经没有意识了,你们和他讲讲话……

儿子对着父亲喊:爸….你能听见吗?

但是,他没有任何应答。

当初那么坚决的手术,是为了博那5%的希望,儿子尽了全力,几十位医护人员也尽了全力,他们都想让荆永春活下来。

所有人都尽力了,但是,奇迹还是没有发生!

看到悲痛欲绝的家属,医生也在一旁喃喃自语:到我面前有点机会就好了,我们一点机会都没有……

这是纪录片《急诊室的故事》里真实的一幕,看着让人心酸、泪崩。

意外面前,人的生命显得那么的脆弱和渺小!转眼间,一个鲜活的生命,说没就没了。

但是,在感叹生命之凋零的同时,我们看到了很多平时看不到的温情和美好。

话语不多的儿子,没有嚎啕大哭、没有捶胸顿足,面对生命垂危的父亲,他有的只是异乎寻常的冷静和不顾一切救人的信念。

每天战斗在救死扶伤一线的急诊室医护,他们的每一句暖心话,每一步与死神赛跑的处置,都体现的是医者仁心,都是激励患者和家属抗击病魔、争取活下去的最好良药。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意料之中的不完美,但是整个抢救过程中,不只是有心酸、遗憾,更有温馨、感动!

感谢片中的儿子、医护带给我们的感动!

感恩这个世上所有的美好!

在医院经历生离死别是什么感受?

朋友36岁得了胰腺癌,临终前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始终不愿闭上双眼,直到见到他的一双儿女后,才缓缓把眼睛闭上。他四岁的儿子让他醒一醒,别睡了,而他十岁的女儿哭到流鼻血,一边哭一边喊:爸爸,我以后好好听你的话,求你再睁开眼睛看看我吧……

朋友原本是他父母和妻子的骄傲,十八岁去当了兵,退伍后开始自己创业,年纪轻轻就全凭自己的本事在城市买了房、买了车。他和他妻子是别人介绍认识的,两个人结婚十二年,很少吵架,他对他妻子的疼爱和包容让很多人看了都羡慕不已。

他们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老大女儿十岁,老二儿子刚刚四岁。原本这么幸福的一个家庭,谁也没想到噩运会突然降临在他们身上。

朋友有段时间总是感觉胃不舒服,经常恶心、想吐,食欲也大大减退,没多长时间,他的体重从160斤降到了130斤。一开始他和他的家里人都没太放在心上,以为他就是简单的胃病,他妻子还从家里给他找了些治胃病的药让他吃,因为他妻子有慢性胃炎,胃药是他们家的常备药。

可过了一段时间后,他整个人的皮肤都变得有些泛黄,还浑身无力,而且恶心呕吐的症状还越来越严重,他这才想到去医院做个检查,检查结果是胰腺癌,胆囊被肿瘤完全堵住了。

这个消息对他们全家人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特别是他的父母,自从知道他得了癌症后,每天都以泪洗面,而他的妻子内心虽然悲痛,可在他面前的时候为了减少他的心理压力,总是故作轻松,只有每天晚上躺到床上的时候才敢把自己蒙在被子里偷偷哭泣。

医院很快给朋友安排了手术,手术之前他的妻子给主刀医生包了个红包,泪眼婆娑的求医生一定要想尽办法救救她老公,她看着医生把红包装进了口袋,心里也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原本计划五个小时的手术整整做了八个小时,所幸手术做得很成功,这让朋友的父母和妻子心里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做完手术后,主刀医生又把红包硬塞到了朋友妻子的手里,还给她说,他们医院有规定,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名义收受患者和患者家属的红包,可是有的患者家属偏偏觉得医生不收红包就不会给病人尽心看病,所以如果有病人给他塞红包,他都是先收下,等做完手术或者等病人出院的时候再把红包还给病人。

医生的这个举动让朋友一家人都非常感动,表示一定会充分信任医生,积极配合治疗。

做完手术又在医院做了一期化疗后朋友就出院了,医生交代以后每半个月去做一次化疗。出院回家后,朋友的家里人到处找人打听吃什么东西可以有利于癌症患者的恢复,海参、蝎子……只要听别人说了不管再贵都会去给朋友买。

朋友一开始得知自己患了胰腺癌的时候是很绝望的,他甚至都想放弃治疗,可自从做完手术并且得知手术很成功后,他就又慢慢变得积极、乐观起来。特别是回到家看到自己那一双儿女,更是坚定一定要努力好起来。

他每天早上起床后都会下楼散散步,锻炼一下身体,化疗导致身体不适,吃饭一点胃口都没有,忍着想吐的感觉也尽量让自己多吃几口饭,就是希望自己能赶快好起来,身体能赶快强健起来。

他妻子为了更好地照顾他,也辞去了工作,每天陪着他一起散步,不管他去哪里都陪着。他的妻子对他说,时间过得太快了,虽然他们已经结婚十几年了,可他每天都忙着工作,真正陪家人的时间太少了,如果他能好起来,以后也不要再像以前那么拼了,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他也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多陪陪父母,多陪陪妻儿。

可是,三个月后,现实再次把他们摧垮了。

刚刚做完手术三个月,他体内的癌细胞就又卷土重来了,这次还发生了转移,已经转移到了附近的淋巴结。医生的意思说得很隐晦,可他还是听明白了医生的意思,他基本上已经没有被治愈的可能了。

他不想再在医院浪费时间了,可他的妻子坚持不放弃,他的妻子求他,就算是为了孩子也要坚持活下来,他只能含泪答应。

他的妻子拿着他的手术报告和各种检查报告只身一人跑了北京上海好几家医院,可每个专家给的答复基本上都差不多,他们说,医生当初给朋友做的手术很好,接近于完美了,换成他们做可能也就是做到这种水平,至于这么快复发转移是谁也无法预料的,现在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只能保守治疗,所谓的保守治疗就是化疗。

不过有一个医生建议可以尝试一下靶向药。但是目前为止,没有专门针对胰腺癌的特异性靶向药,可以尝试一下胃癌或是肠癌的靶向药,有患者试了之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这个消息让朋友一家人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也愿意尝试,不论花多少钱。朋友的妻子回去后立马和朋友的主治医生做了沟通,医生说可以试一下,不过让他们不要抱有太大希望。

现实是残酷的,结果再一次让他们失望了,医生连续给朋友试用了好几种靶向药,都没有起任何作用。

又有人建议他们试一下中医,他们又带着朋友去看了一个中医,据说这个中医治好了很多癌症患者。朋友的病在他眼里不算什么,说得轻描淡写,朋友甚至以为自己这次说不定真的可以好起来。可连续喝了将近一个月的中药,朋友去医院复查的时候,各项指标还是在一个劲的恶化。

都说急病乱投医,朋友的妻子甚至开始求神拜佛。可最终一切都是枉然,他的病情还是一天比一天严重。

后面癌痛发作起来的时候,朋友越来越难以忍受。一开始止疼药就可以止住疼痛,慢慢地止疼药不管用了就只能靠止疼针,后来就连止疼针也不怎么起作用了。朋友疼的在床上打滚,他求他妻子想想办法,可他妻子又能有什么办法呢?他癌痛发作的时候,他妻子甚至连看都不敢看他一眼,因为那一幕对她来说实在是太痛苦了,朋友痛在身上,而他的妻子和家人是痛在心里。

最后一个月,朋友完全无法再进食,只能靠输营养液维持生命,而且他每天昏迷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清醒的时候人也很虚弱,往往是说不了几句话就累了。有一次他醒着的时候给他妻子说:把营养液给我拔了让我赶快死吧,活着对我来说真的太痛苦了。

朋友的妻子哭着说:对我们来说,你多活一天是一天,你死了是解脱了,可让我怎么活啊?你父母还能互相安慰,就算你走了他们也还有个伴,可我和孩子呢?你走了之后我们怎么办啊?

朋友连续昏迷了三天,终于缓缓地睁开了双眼,医生检查了一下,说他的瞳孔已经扩散,让家里人准备一下后事。他的妻子一边哭着一边给他擦了擦脸和身子,然后给他换上了寿衣。朋友已经瘦得看不出之前英俊帅气的模样,唯有肚子因为腹腔积水,大就跟怀孕七八个月一样……

亲朋好友都赶过去了,可朋友仍旧睁着眼睛,他的母亲让他闭上眼放心地去吧,可他还是不闭眼。直到他的岳母把两个孩子带过去,他看到两个孩子后才闭上了眼睛。

他四岁的儿子不明白自己的爸爸为什么还在睡,更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在围着他爸爸掉眼泪。孩子走到病床前面叫他的爸爸,说:爸爸,你别睡了,快醒醒吧……

而朋友那十岁的女儿已经知道了死亡的含义,她一开始还压抑地哭,哭到流鼻血,然后她就开始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喊:爸爸,我以后好好听你的话,求你再睁开眼睛看看我吧……

世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生离死别,死去的人解脱了,留下活着的人继续痛苦的活着。

在医院经历生离死别是什么感受?

1、不论在哪里经历生离死别都让人痛彻心扉、痛不欲生,也给活着的人留下了一辈子都难以磨灭的伤痛。

对于活着的人来说,不知道要用多久的时间才能从这种伤痛中走出来,有的人因为无法承受这种离别之痛甚至做出了很多傻事,还有的人疯疯癫癫了却余生。

朋友已经去世好几年了,可他的妻子仍旧没有从伤痛中走出来,只要闲下来就会胡思乱想,她只能靠不停地工作来减少对朋友的思念。这几年陆陆续续有人再劝她找一个,她每次的回答都是:我不可能再找了,因为这世上不会再有人像他对我那么好了。

2、经历生离死别的时候,我们恨不得代替他们去死、去承受苦难。

每次看着他们承受病痛,我们的内心也在承受着煎熬,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恨不得去替他们承受痛苦。我们的内心是如此的纠结,既希望他们能多活一段时间,又希望他们能少承受一些痛苦。可现实却是,他们多活一天就要多受一天的罪。最终,我们大部分都选择了自私,自私地看着他们承受痛苦,自私地忍受着自己内心的煎熬,自私地想尽一切办法多挽留他们一天的生命。

3、多么希望他们能突然醒过来,再像以前一样和我们说笑聊天。

经历生离死别的时候,在痛苦的同时又感觉跟做了一个梦一样,昨天他还在同我们说话聊天,今天他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再也无法再睁开眼睛看看我们。活着的人恍恍惚惚的,多么希望病床上死去的人只是同他们开了个玩笑,多么希望能发生奇迹,他还可以突然再醒过来,甚至再站起来。直到过去很多天可能还无法相信他确实已经死了。

世事无常,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正是因为未来是未知的,所以我们更要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好好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应该适当地停下自己忙碌的脚步,多给家人一些陪伴,不要等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内心充满的都是遗憾。

好好活着,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在医院经历生离死别是什么感受?

2020年冬天12月4号,我接到姐姐电话。姐姐说咱爹被车撞了一下,做了个小手术。。。。。。很平静。因为她看到父亲进手术室时候活蹦乱跳意识特别清楚,以为做完手术就好了。

我们一家人挑了各种老爷子爱吃的,我甚至还惦记着见到他后熊他一顿!

然后就是完全想不到的46天ICU煎熬!因为疫情,无法探视,只能在外面等。我曾经一整夜守在冰冷的监护室门口,想的是如果他撑不住了灵魂要走,我就抓住他,把他撵回去!也曾经一夜眼睁睁看见ICU里面推出三具冰冷尸体,让要失去他的恐惧瞬间就到顶点让我崩溃。就算回家拿换洗衣服,路上听到别人喊一声,“爷”,也能哭的不能自已。完全接受不了如山般的父亲就这样倒下。

好在我和姐姐虽然无能,但留住他的心是一致的,姐夫和我对象也给力,跑前跑后出钱出力。最后在省城齐鲁医院ICU里面又住了26天,终于好转。

过去了几个月,现在虽然还要依靠轮椅,但已经可以独立站起来慢慢走了。一个74岁的老头,竟然干过了闯红灯的半挂车,我们又有的吹了。

我们两个小家,虽然到现在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但无数次和姐姐满足的感慨~还有爹可以叫,真好。

在医院经历生离死别是什么感受?

妈妈外出买菜,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四岁的幼童不慎从窗边坠落。抢救室里,医护齐心协力、争分夺秒……

孩子被120送进来的瞬间,抢救室里的空气顿时充满了紧张的味道。

小朋友啊!

才四岁!

那么小啊!

护士们的一声声惊呼,让大家的神经瞬间绷紧,说话、做事的节奏,不由自主的快了很多。

“自主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值班医生迅速组织抢救,一道道指令脱口而出。

值班护士拼命向所有相关科室打电话求救:过来、过来、抢救室,快!一个小朋友从四楼掉下来,不行了!

儿科、脑外科、骨科、神经内科……基本上能够叫的医生全部叫来了,整个架势,就像全院大会诊一样。

尽管都是见惯生死的“沙场老将”,但是,面对这种由于监管疏忽导致的可怕意外,医护人员们显得格外揪心。

监视器显示,孩子的心跳一度只有50-60每分,而且还在不断下降。

紧急抢救在忙而不乱的进行中。孩子太小,所有的用药剂量都和大人不一样,所有的抢救设备都要小号。

孩子的病情非常危重,值班医生的每一个指令,都特别小心。现场所有人的神情,都非常凝重。

这是一次马拉松式的抢救。

接班的工作人员全部过来了,但是,前一批医护人员尽管已经筋疲力尽,却不忍离开。他们都在密切关注着这个孩子的情况。

就在所有的人都希望孩子能挺住的时候,她的鼻子里泵出了大量的鲜血,心跳直线下降

现场人员立刻投入紧张的抢救。几位医生车轮战式的按压心脏,其他的人帮着清理着孩子口鼻里的血污。

面对这个幼小的生命,所有的医护内心的信念是:哪怕只有0.01%希望,也要全力以赴。

终于,在长时间的按压下,孩子的心跳又回来了。

但是,孩子这样熬下去不是办法,下一步该做什么?主治医生需要和家属进行沟通。

医生:我们现在需要通过做CT,了解孩子颅内的情况,然后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但是,孩子现在的情况本身很危险。她没有自主呼吸、血压是靠着升压药维持的。

如果硬是做CT的话,路上的风险很大。有可能搬动一下,孩子就没了。

如果家长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医生愿意护送。你们愿不愿意做,商量一下。

医生努力的给家属解释清楚他的判断,但是,家属一下子也无所适从,不敢轻易做决定。

但是,医生再次强调:这个时间很重要,再考虑就没有时间了。病人的时间可能不长了

家属在考虑、商量。回到抢救室的医生,开始想别的办法,看有没有折衷的检查方式,可以不移动孩子,又能看到颅内的情况。

她打电话向其他的科室求助,但是,反馈过来的消息是:没有更好的办法。

就在医生们都在绞尽脑汁的时候,家属考虑好了 ,愿意冒险移动孩子去CT室做检查。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几位医生亲自护送孩子,十几位亲朋为病床开道。

孩子进了检查室,而医生们则直接来到电脑旁查看。

做完CT,医生们一刻也不敢耽误,马上把孩子送回抢救室。整个过程,小心翼翼,不敢有一点的马虎,生怕在途中会出现意外。

回到抢救室,马上给孩子上呼吸机,输血、输液,全副武装,孩子暂时安全了。

主治医生打电话请脑外科医生看孩子的片子。他的权威判断,将是孩子的最后一线希望。

很快,脑外科主任来了。他带来的却是最后的坏消息。

整个脑子都肿了,全部都摔烂了。

这个已经没有手术指征了。

没办法了,就这样了。

简短的几句话,让所有人的心瞬间凉到了冰点。

用尽了所有的医疗手段,也冒了该冒的风险。整个头颅内外全部摔碎的孩子,实在是救不回来了。

所有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都默默的流露出悲悯和哀伤的眼神。

医生不是神,医学也不是神,工作在医院的他们,最难过的就是这样的时刻。

@七0后大叔

一个幼小的生命,原本应该有着美好的未来,却这样过早的凋零了。

更让人心痛的是,她的前一秒还是好好的,而后一秒,却因为一个疏忽、一次意外,就这样被按下了生命的停止键。

生老病死,人生常态。但是,因为监护人疏忽而导致的意外,却总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即便是见惯生死的医护,也是如此。

这是纪录片《急诊室的故事》里真实的内容。

视频里似乎扫到过孩子的妈妈,极短的镜头里,她瘫坐在医院走廊的地上,呆呆傻傻的那种。

我们可以想象她内心的痛苦与自责。但是,所有人都不忍去责怪她什么!

没有哪一个父母不是深爱自己的孩子的,没有哪一个父母不是尽心尽力养育自己的孩子的。包括这位妈妈,包括所有曾经疏忽大意过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只能说,为人父母、养育孩子的责任太过重大,以至于我们不能有须臾的懈怠、丝毫的侥幸。

孩子们生活的环境里,有太多的安全隐患,做家长的,必须第一时间去清除、回避。

任何时候,都不要让我们的孩子置身险境。因为,这里不能有万一。每一次万一,失去的都可能是我们的全部。

看了这个悲伤的故事,您有什么想法,欢迎评论!

在医院经历生离死别是什么感受?

几年前,有一次半夜喝多了酒回家,刚刚躺下还没来得及吐,就被怒气冲冲的妻子从床上拉起来,非让我去医院打醒酒针,说我上一次就差点喝死。

都说酒壮怂人胆,喝多的我面对发飙的妻子,大醉的我竟然感觉到一丝恐惧,乖乖地和她打车去医院挂盐水,来到医院挂了个急诊,医生检查后说我心脏有点问题要多观察一阵,接着我身上就连上了各种仪器,这一下确实把我吓到了。

过了半个多小时,一辆救护车拉进来一个病人,就躺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我看了一眼发现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人很高,看起来20来岁。

小伙子一被拉进来,医生、护士就忙个不停,看得出来小伙子的情况应该很严重,从被推进来他就没有动过一下。

我小声跟妻子说:“这小伙子挺严重啊,又插管,又是心脏复苏的!”

妻子没好气地对我说:“肯定也是喝多了酒,我就纳闷了,酒有这么好喝吗?”

我知道妻子是冲我来的,我没敢接话。

医生进进出出,又给他打肾上腺素,希望他能尽快清醒过来,大概过了十多分钟医生脱掉手套走了出来,从他的表情来看,人应该没有救回来。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死亡,当时特别害怕,发誓这次我要是挺过来了,就再也不这么喝酒了。

医生走到外面询问送小伙子的室友,小伙子应该是大学生,晚上正在寝室睡觉,晚上一直都很正常,后来他打鼾的声音非常响,跟打雷一样,呼吸似乎也变得急促,室友都觉得很奇怪,以前他从不这样,大家开始警觉,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后来我听一个退了休的医生说,如果突然鼾声很大,呼吸不均匀是很危险的,最好是去医院检查一下。

只不过小伙子的室友都不懂,如果早一点把他送到医院没准可以救得回来。

结果直到他开始吐白沫才赶紧打120把人送来了。

医生开始通知小伙子的家人,家人直到快天亮才赶过来,家里离医院有一些远,要是外地的大学生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期间心肺复苏的机器一直都开着,可以听到砰砰的声音和抢救床发出的声音,我和妻子早就吓坏了,就算不打针我的酒估计也醒了,感觉出汗都挥发出去了。

让我们不懂的是,为什么人已经没了,还要一直抢救。

后来是通过一个小护士我们才知道答案,护士中途出去问了一下医生机器是否可以关闭。

医生明确给出了否定的答复,好像是因为抢救要完成一个时间指标,我理解的意思是就算人不在了,抢救仍要继续,担心家属闹事。

人不在了还在装样子是不是不太好?仔细一想医生这样做似乎也是没有办法的,要是被死者家属质疑抢救的时间短,认为医院没尽力抢救,那可就麻烦了。

只不过看到的人确实有些很难接受,一个没有生命体征的人还在做心肺复苏,护士还时不时进来给打几针肾上腺素。

这些针当然也是要钱的,听说还不便宜,实在让人有些无语。

孩子的父母进来了,一脸的阴霾,母亲应该是一路哭过来的,脸上满是泪痕,父亲神色凝重一直搀扶着母亲。

当母亲看到病床上的孩子之后,我能感觉到那位母亲的绝望,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山洪暴发的瞬间一样。

“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撕心裂肺的那种,直到她没有力气,她的丈夫和医生才把她架出去。

等到她稍稍冷静,丈夫开始办理相关的手续。

这位母亲就一直失神地坐在椅子上哭泣,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可能只有经历过才懂。

医生让家属先去缴费,仪器的使用费用和12支肾上腺素的费用,所有处理完毕,殡仪馆就要来把人拖走。

听说再也看不到孩子,这位母亲数次想冲进去看看自己的孩子,都遭到院方的阻拦和安慰,可能是不想让母亲太过伤心,担心她的身体出事。

又过了一会儿,殡仪馆把人拖走了,又是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这一次孩子的父亲也哭得很伤心,可能是因为下一次见面就只能是孩子的追悼会了吧!

忙完了大学生的事,医生过来看了一下我,告诉我没有什么大碍,以后要注意饮酒,酒喝多了始终不是好事。

妻子扶着我从医院走出来,太阳出来了,心中的阴影少了一些,这一夜真是太惊悚了,妻子小声对我说:“我知道你喜欢喝酒,以后记得少喝一点!”

短短的一句话让我感受到温暖,记得刚来医院的时候还是满口的指责,可能是亲眼目睹一次生离死别,让我们都深有感触。

我拍了拍她的手,说道:“以后不喝了!”

能健康地活着陪在家人的身边就是幸福,其他的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是恩赐,不想失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要轻易索取,不曾拥有又谈何失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