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生猪价格大起大落?
谢谢邀请!
我认为其主要原因一些大型养猪场为了自己的利益,生猪压栏,待价格一稍涨,马上投放生猪到市场,造成生猪价格大起大落。
养猪这行业不同于其它行业,有点利润时,就着急去处理,一听说价格回落,马上压栏成观望状态,几个规模养殖场可以决定市场的命运,此外,象我们这种散养户,面对暴涨暴跌的时候,“船小好调头”如果涨了就养,跌了就不养,不仅仅是散养户,其它集团化猪企在猪价高峰时期也在加速扩张,猪价格低迷时有所放缓,要知道他们可以抵几千个散养户生产能力,所以造成猪价大起大落。
“无利不起早”这是农村最真实的说法,农村散养户只要有一点利益就出栏,而大型养猪场在猪价上涨跟着出栏,集市上出现生猪肉多了,供大于求,猪价自然会降下来了,等到猪价一跌,大型养殖场也停止销售生猪,等到市场上供不所需,价格又涨起来了,所以造成生猪价格大起大落。
总之,造成生猪价格大起大落的原因其主要还是大型养猪场压栏所致,中、小型、个人散养户有一定影响,但并不能全面影响生猪价格,我在养猪,这只是我对最近段时间生猪价格的分析,不可能生猪价格再涨到二十几元一斤,喜欢就关注我互相学习,欢迎留言,谢谢大家!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生猪价格大起大落?
专家功不可没,大胆予测下猪肉供应在2020年底之前难以好转。依据是存栏母猪数量肯定不会多,在育母猪,也得等母猪长大能够繁殖后,才可以大量生产育肥猪,这个周期大约在2年左右吧。
想在2020年底之前猪肉供应好转,唯一的办法是大批量进口,这也是专家的初衷。
世界各国最怕工业污染,没听说过怕农牧业污染,而我们是不怕工业污染,最怕的是农牧业污染。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生猪价格大起大落?
感谢悟空邀答!
由于当前的猪肉价格普遍上涨,而居家消费部分人士又偏爱鲜猪肉,以至于大爷大妈们直呼:“猪猪侠”又赶上“牛魔王”,有点吃不起了。连常见卖肉的屠宰户都感叹猪不好买到手。物以稀为贵!眼下其又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到底是何种因素导致猪大起大落。让我们一同剖析:1.猪周期的影响👍完整的猪周期产能与猪价走势为:猪价见底谷→12个月后产能见底谷→12个月后供应见底谷及猪价见顶峰→12个月后存栏到顶峰→12个月后供应到顶峰及猪价见底谷。
👍2014年5月,供应见顶峰及猪价见底谷;
2015年5月,产能见底谷;
2016年5月,供应见底谷及猪价到顶峰;
2017年5月,产能见顶;
2018年5月,供应见顶峰及猪价见底谷
👎👎当前多种因素又叠加猪周期,生猪产能或见底谷。物以稀为贵,猪价上涨自然。而2018年临近年关的猪价为8-10元/公斤。
2.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严重,影响猪价上涨👍据天下粮仓2019年6月份,调研广西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量显示:生猪减少预估60-70%,能繁母猪减少尤为严重。且养殖户无复养意愿。
👍据卓创资讯7月31日数据显示:年初以来,6月份生猪存栏下滑占比最大,近12%.生猪存栏量绝对下滑4000余万头。
👎👎生猪存栏量的下滑严重,是致使目前猪价上涨的一大诱因。
3.非洲猪瘟及环保要求一定程度的影响👎非瘟伤亡及扑杀,加快了生猪存栏减少步伐。
👎部分养殖场由太过靠近水源地、城镇或不达标,继而退出养殖。
小结:生猪养殖细微见真章,受上述多种因素影响,生猪存栏严重不足,目前猪价普遍上涨。但随着北方非疫区养殖户自发留种的增多及国内前段时间护持养猪的政策出台,相信未来生猪存栏会逐步得到改观,而猪价也会控制在合理区间。预计冬至前后及年底小年前后,猪价大致为24-26元左右/公斤。2819-8-14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生猪价格大起大落?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生猪价格大起大落?
一位商业大咖曾说过一句话:“如果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事实也证明,在2019年、2020年的时候,由于市场的供需关系,这猪价也是实实在在的“在天上飞了一阵子”,而这猪价“飞”的过程中,自然会让人欢喜让人忧愁。喜的自然是养殖户、屠宰场、猪肉零售商等,而忧的则是买肉的老百姓。
但是在进入2021年后,这猪价却“飞”不起来,折翼谷底。取而代之的则是现在的生猪价格大幅滑落。特别是从2021年的2月份开始,生猪价格已经连续15周出现下跌,从2019年最高的20元一斤,跌落到现在的9元左右,跌幅高达50%以上。
所以在全国的生猪价格持续回落下,伴随的则是养猪户和养殖场的利润不断压缩。而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最近一段时期,全国的自繁自养的养猪企业盈利仅仅为584.77元/头,环比下滑41.11%,还是在一些养猪公司有补贴的情况下,才达到这个利润。
而多数农村养殖户由于养猪规模少,自然是没有一些养猪补贴的,所以他们以现在9元一斤的生猪价格,其养殖利润已经微乎其微。而对于一些外购仔猪的养殖户来说,现在养猪基本上在盈亏线上挣扎或者已经出现了亏损。
从生猪高价的20元一斤,到生猪低价的9元一斤,而这过程中,很自然很体现了生猪价格的大起大落。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生猪价格的大起大落呢?李子作为一个中国人农村养殖人员,在这里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最近的生猪价格:根据有关数据统计,今日5月19日,全国外三元生猪还是持续下滑,现在均价为9.32元/斤,较昨日下跌0.06元/斤。我们从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统计范围内,具体来看,今日有14个省市出现下跌,多为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有2个省市出现上涨,分别为江西和重庆,有10个省市保持不变,其中包括华北的2省,东北的吉林和辽宁,以及华南的广东,广西。
而我们从目前来看,现在的生猪最高价为海南,目前价格为12~12.6元/斤,较昨日下跌0.16元/斤。而全国最低价还为黑龙江,目前价格为8.30~9.1元/斤,较昨日下跌0.08元/斤。
而我们分别现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生猪价格,其中北方地区的猪价基本保持在9.3元一斤左右,南方地区的生猪价格,除了海南还保持在较高的价位外,其余的省份却大幅出现了下滑,平均猪价还是在9.6元一斤左右。所以来看,现在北方地区的猪价和南方地区的猪价差异,已经从3元一斤以上,回落到1元一斤左右。不得不说,在猪价很平稳的情况下,现在的生猪价格滑落已经成为定局。
从北方地区的猪价来看:
其中,东北的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目前的猪价在8.3~9.4元一斤,而吉林和辽宁两省较昨日保持平稳不变,但是黑龙江却出现了一定的小幅下滑,但是现在的猪价对于上周的9.6元一斤,还是下滑了0.2元一斤左右。
还有华北地区的河北,山西,内蒙,天津和北京五省,其现在的生猪价格在9.1~9.8元一斤,较昨日分别处于下滑和持平状态。但是这样的价格,对于上周的10.2元一斤,还是下滑了0.3元一斤。
而西北地区的甘肃,陕西,新疆,和宁夏,青海等五省份,现在的生猪价格在8.8~9.5元一斤,较昨日的8.9~9.5元一斤下滑0.09元一斤,较上周的9.8元一斤下滑0.3元一斤左右。
除此之外,还有华东地区的山东,华中地区的河南省,在今日的价格是9~10.1元一斤,较昨日的9.2~10.1元一斤下滑0.06元左右,较上周的10.3元一斤还是下滑了0.2元一斤左右。
而南方地区的生猪价格:
其中华南地区的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其目前的生猪价格是9.5~12.6元一斤,较昨日保持平稳不变,但是这样的生猪价格相对于上周的9.8~12.7元一斤,还是下滑了0.4元一斤左右。
还有西南地区的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四省,目前的生猪价格是8.5~9.2元一斤,除了重庆保持上涨外,其它三省还是较昨日保持平稳现象。但是较上周的9.6元一斤还是下滑了0.4元一斤左右。
至于华中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目前的猪价也是在9~10元一斤,其中湖北和湖南两省的价格,较昨日的9.1~10元一斤下滑00.6元一斤,较上周的9.8元一斤下滑0.35元一斤。
而华东地区的的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和上海,目前的猪价在9.3~10.3元一斤,这价格相对于昨日的9.4~10.3元一斤下滑0.1元,较上周的10.5元一斤下滑0.2元一斤左右。
从上述最近的生猪价格来看,以及15周之前的生猪价格来说,现在的猪价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也是必然的。那么是什么导致这一情况发生呢?李子认为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现在猪肉供需关系,是造成猪价大起大落的原因之一。我国消费者每年对于猪肉的需求,虽然有所差异,但是从总体的猪肉需求来看,其需求差并不是太大。
比如在,2019年的时候,因为非瘟的原因导致生猪价格大幅上涨,但是其需求量也是达到了3793.7万吨,创近15年的新低,而到了2020年的时候则到了4000万吨以上,这是因为2020年的猪肉价格相对于2019年降低了许多。而到了2021年以后,随着猪肉的下滑,其国内的猪肉消费量上涨也是必然的趋势。
但是来说,进入2021年以后,这猪肉的价格下滑,是由于国内的生猪产能恢复导致的。如今,随着非瘟的渐渐远去,现在规模化养殖开始加速发展,比如以牧原,温氏等养猪大企业,也在2020年这一年的时间里,生猪存栏量至少增长了30%。
可是来说,这全国猪肉的市场是是固定的,虽然有着差异,但是差距并不太明显。因此,在大量的规模化企业、大型集团化企业都在拼命地圈地扩张下,现在全国的的生猪存栏量,也是有缺口达到饱和状态,使的现在猪价又出现大落的现象发生。
所以来说,只要养猪有效益谁会主动去增加产能,或者淘汰产能,一方面是生猪的扩张的太快,一方面是主动去产能过快,而最终却导致生猪市场淘汰或者更新换代的情况发生。而出现这样的原因是由于猪肉市场的客观因素和生猪行业参与者的主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才导致生猪价格大起大落的现象出现。
第二,一些农村的禁养令实施,也是导致生猪价格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之一。在2019年以前,由于环保的原因,一些农村里也是实施了“禁养令”。就拿我们这里来说吧,在2018、2017年的那个时间段里,我们市就划定了“生猪限养区”和“生猪禁养区”,并规定只要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一律拆迁。而我们邻居地市更甚,邻居地市的猪源源不断的进入到我市里面,因为邻居地市因为环保的原因,特制定了“生猪禁养令”。
虽然从环保的角度来看,一些专家对于这次“生猪禁养”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有可以逐渐逐渐淘汰不合格的小养殖户,促进养殖行业规范发展。
但是来说,由于我国的生猪饲养,有一多半的数量是属于中小型农村散养户。而当一些农村散养户渐渐退出养猪这一行业的时候,自然就导致了生猪存栏量过多过少的情况存在。
而进入2021年以后,由于生猪价格的下滑,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们这里的“生猪禁养”又萌生了萌芽现象。不得不说,由于环保的原因,这生猪禁养令虽然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却让生猪价格出现了大起大落。
第三,非瘟是一把“双刃剑”,即能让生猪价格高涨,也能让生猪价格下跌。自2018年下半年起,我国就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而疫情发生后,由于没有有效的疫苗保护,以及一些更好的防治措施,因此非瘟疫情从北方地区,逐渐蔓延到南方地区,并席卷了全国各地。而在此非瘟下,全国的生猪存栏降幅达到30%左右,其猪肉产能也从5000万吨左右,下滑了不到4000万吨,缺口在1000万吨以上。
自此,在非瘟的作用下,在2019年的时候,一些疫区因为非瘟蔓延,而出现了猪肉和生猪没人要的地步。而消费者们也怕买到有病毒的猪肉,使的猪肉的消费量直线下滑,其生猪价格一度回落到7元以下。
但是在非瘟过后,进入2019年下半年,以及2020年后,由于非瘟的逐步消失,以及全国的生猪存栏量出现大幅缺口下。这时候全国的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出现回升,其价格也从7元一斤,上升到最高的20元一斤的水平上。
所以来说,这非瘟对于生猪价格来说,自然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进入2021年以后,虽然非瘟偶有发生,但是从大局来看,并没有出现扩散现象。而在全国的生猪存栏达到饱和下,现在的生猪价格又出现了大幅回落。
第四,二到三年一次的“猪周期”,也是导致生猪价格大起大落的原因。这生猪市场自然也是有猪周期的,而从市场规律来看,“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是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
而这“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在2~3年的时间,特别是当一些疫病出现时,这相应的猪周期自然会延长。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当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当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所以,这次猪周期也是这样,2017年的时候,猪价下滑,养猪进入亏损阶段,而中小型养猪因为养殖没有利润,加上环保的禁养原因,就大量淘汰母猪。但是到2019年、2020年的时候,猪价高涨,进入暴利阶段。这让之前留下来的有实力的猪场如虎添翼,扩张更加迅猛,这从国内各大养猪集团的重金布局中就可看出来。
所以又进入2021年以后,新一轮的猪周期又开始,自然又回重蹈“猪价大起大落”的局面发生。
综上来看:通过上述原因来看,一些疫情原因,市场供需因素,以及禁止令的原因对于猪价的长远有很深的影响。而它们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导致部分地区的猪价大涨或大跌,一方面可能对养猪行业是毁灭性的打击,这让养殖户内心很忐忑,更是让其它生猪从业者,对于猪价的把握带来不确定因素。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生猪价格大起大落?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决定的。
猪肉价格飞涨的主要原因是:风猪论。
风口浪尖,猪都能飞起来。
结果,风停了,猪都摔死了。
猪肉就涨价了。
以上仅仅是调侃。
猪肉价格为什么风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非洲猪瘟。不可否认,非洲猪瘟对猪肉价格是有一定影响的,但是,也不能把这次猪肉价格上涨的罪魁祸首归咎于非洲猪瘟。
二、国家对养猪补贴制度有漏洞。为了稳定猪肉供应平衡,稳定猪肉价格,保护养猪特别是大型养猪场的利益,国家对养猪特别是大型养猪场是有补贴的,死一头猪补贴多少钱。就是这个政策,导致部分养猪场发现,死猪比活猪还赚钱,结果可想而知。猪不大点就死了,国家补贴,养猪场还是有钱赚,甚至更多,但是,猪肉供应少了,国家花钱,老百姓买单。
三、一些砖家所谓的为了保护环境而禁止农民养猪。散养在农民家里的猪,其实就是一个大水库,对猪肉的供需平衡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砖家禁止了农民养猪,也就是取消了这个起调节作用的重要手段,一旦猪肉市场出现变动,对不起,没有调节资源,只能任其上涨。
可以肯定地说,这次猪肉价格飞涨,只是部分产品的一时表现,还会有其它产品出现非正常的价格波动。因为,市长非拧市场的大腿,结果一定可想而知。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生猪价格大起大落?
人为因素造成了价格大起大落:
一、行业环境:
①因无业人多,无序进入养猪业。
②没有明确、务实的管理组织和部门。
③随时进出的投机者太多。
④垄断性屠宰。
⑤本行业不是纯市场经济,人为控制因素太严重。
二、大环境
①引进外来疾病
。
②折猪场。
③补贴不匀。
④贸易商大量进口外货充击。
⑤引入大资本进入养猪业。
⑥策略不稳定。
由于以上原因,养猪行业者找不准自然供需规律,更把握不准供需数量,使养猪业走在了一个奇形怪圈的道路上;偏离了养猪行业健康发展的航向;断送了本行业应有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定论:要么计划,要么让养猪业自行约束、自我发展。只有这样生猪价格才能保持稳定,使本行业、肉食供应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