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四川最“豁人”的一道菜是什么?为什么?

豁人:四川话,骗人的意思,当然这里并没有贬义。

我觉得四川最“豁人”的一道菜是“鱼香茄子煲”为什么呢?

首先,我是一名四川人,对川菜比较了解,川菜分为三大支系:上河帮川菜,小河帮川菜,下河帮川菜,家住四川南充市,比较偏下河帮川菜,据说两个五大三粗的北方人来重庆作生意,来饭馆点了很多菜,其中一个菜名叫“鱼香茄子煲”,他叫厨师出来一下,那厨师正在配菜,手里拿着一把刀出来了,那北方人问:“你这鱼香茄子煲里怎么没鱼?”那厨师把刀在桌子上拍了拍,说:日你先人十板板,“夫妻肺片,难道老子还给你杀两个人不成”,其实重庆人嘴里说话都爱说脏话,心里比较善良的,看着厨师拿着刀拍着桌子,那北方人就住口不说了,只好自己认栽。

不知道你们吃过没有“鱼香茄子煲”这道四川名菜,欢迎留言,喜欢就关注我,我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谢谢大家!

你觉得四川最“豁人”的一道菜是什么?为什么?

最骗人的一道菜,每次被骗的心服口福

这道菜是在无数个城市都非常有存在感的一道川菜🍆鱼香茄子或(余香茄子)

四川有一户生意人家,家里很喜欢吃鱼。在烧鱼的时候都要放一些葱、姜、蒜、酒、醋、酱油等,去腥增味。对味道很是讲究。

有一天晚上,家中的女主人在炒菜时,她想着上次烧鱼时用的调料还有些剩余扔掉又很可惜,就把调料都放在这菜中炒。看着出锅的菜肴想着老公回来吃着味道难吃,吃不好饭。正在她发呆之际,她老公就回家了。

不知是太饿还是感到这道菜的特别,他用手便抓起饭菜往口中咽。吃的很香的他问老婆此菜是用什么做的这么可口?在结结巴巴的说话时,她意外地发现老公连连称赞这道菜特别美味表示从未吃到过。

这道菜正是用烧鱼的配料做调料炒其它菜肴,所以才回味无穷,所以取名为鱼香炒,由此而得名。 这道菜经过了四川人若干年的揣摩改进,现已列入四川菜谱,如鱼香猪肝、鱼香肉丝、鱼香茄子和鱼香三丝等。如今因此菜风味独特, 深受各地的人们所欢迎!

你觉得四川最“豁人”的一道菜是什么?为什么?

“豁人”的菜,是小时候妈妈的笋子熬肉,笋子熬肉在50.60.70年代的时候,应该是家喻户晓吧,不晓得笋子熬肉的人,估计不会是四川人,在那个年代大人一说笋子熬肉,小孩没有不害怕的,我家兄妹四个,记得姐姐生日到了,家长就会戏说:大人生日一顿嘎(肉),小孩生日一顿打(笋子熬肉)。这个就是小时候,四川最“豁人”的一道菜。如果不是四川人“豁人”的菜就太多了,鱼香茄子没有🐠,鱼香肉丝没有🐠,熊掌豆腐……等。

你觉得四川最“豁人”的一道菜是什么?为什么?

我觉得最“豁人”的菜何止一道,之前有几位外地人到店里吃饭,看到菜单,简直是一脸懵逼,还专门叫我去给解释了一番。

1.伤心凉粉

很多人看到菜名,心里就会想吃了这个凉粉是不是会伤心?当时这几个外地人也这样问我,弄得我哭笑不得。后面我就给他解释说:这个伤心凉粉主要是由辣椒油和老干妈为调料,用豌豆粉做的凉粉。由于凉粉拌的比较辣,很多吃的太多就会辣的流眼泪,所以叫伤心凉粉。

2.开水白菜

开水白菜是上过国宴的一道菜,可是因为这太低端的名字让很多人错过了这道大师级别的菜。正宗的开水白菜是非常考验厨师功底的,虽然叫“开水”,其实是有老母鸡、猪骨等熬制几个小时的高汤,非常营养美味,白菜是选用娃娃菜,先蒸后煮,非常考验掌握火候的能力,没有几十年的经验很难做好些到简单的开水白菜。

3.口水鸡

第一次看到到这个菜名,几位食客的内心是抗拒的,直到我向他保证这道菜非常好吃,并且厨师大哥不会往里面吐口水,他才忐忑地接受了。所以在懂川菜的人眼里,每道菜都经典而且好吃,而在不懂川菜的人眼里,听到这名字就觉得恶心,一点食欲也没,

4.蚂蚁上树

如果这几个字没有在菜单上,你肯定不知道这是一道菜。其实这道菜就是肉末炒粉丝,同样非常考验一个厨师的基本功,手艺好的人炒出来粉丝是一根一根的,上面沾满了肉末,手艺差的人炒出来粉丝是一坨一坨的,而且肉末和粉丝是两个分开的个体。以后如果你去吃蚂蚁上树,可以用这个方法鉴别这菜炒的好不好。

你第一次吃这些菜时,心里是不是也在犯嘀咕,感觉和自己想象中的有天壤之别,比如鱼香茄子,明明点的是一道荤菜端上桌确实一盘素茄子。

你觉得四川哪些菜“最豁人”呢?欢迎留言讨论分享。看完记得给小二点赞、转发,谢谢。

你觉得四川最“豁人”的一道菜是什么?为什么?

有一道菜名,把外国人“豁惨了”,让老外觉得中国人啥都吃,甚至出了一个夸张的典故就是:

“四条腿的,只有桌子中国人不吃”。

说的是哪道菜呢?没错,就是川菜之夫妻肺片!

‬因菜名闹出的乌龙

因为语言不同,有中餐馆将菜单上的夫妻肺片翻译为“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吓得老外客人看了菜单以后夺门而逃。

而夫妻肺片正确的英文翻译应该是Beef and Ox Tripe in Chili Sauce,直译就是泡在辣椒酱料里的牛肉与牛肚。

这不,误会大了……

那么,@二两烧酒来盘点一下那些名字奇奇怪怪,但味道还不错的川菜吧~

‬01 夫妻肺片

据称这道菜源自成都郭氏夫妇,夫妻二人于成都长顺街一代摆摊期间,将被人弃而不食被称为废片的牛内脏切成薄片,配上红油、花椒、芝麻、香油等调料而成。

因东西好吃且价格便宜,再伴上夫唱妇随,形影相依的叫卖也让“夫妻废片”闯出了名堂。

随着凉拌废片的生意名声大噪,郭氏夫妻二人也在食客的点拨下,将不太好看的“废”字换成了同音的“肺”。后来夫妻二人在成都开店,并正式定名为“夫妻肺片”。

02 蚂蚁上树‬

密集恐惧症患者别害怕!没有蚂蚁,也没有树!

回想起第一次吃这道菜的时候,我光看“蚂蚁上树”这几个字,真是很难想象这是个什么菜。心想难不成真的是蚂蚁?上树?会不会很难吃?

可美味飘香的蚂蚁上树一端上桌,艾玛,真香!这谁想的名字,脑洞也太大了吧!

其实,蚂蚁上树便是肉末和粉条烧制好后,肉末贴在粉条上,形似蚂蚁上树。

这道菜用肉末、粉条为主原料,加上豆瓣酱、萝卜、葱姜等材料,吃起来爽滑美味,真的很顺饭,是干饭的绝佳菜品。

03 虎皮青椒‬

论四川人的脑洞有多大?你以为虎皮青椒是一道荤菜?并不是,诶,就是玩儿~

虎皮青椒并没有虎皮,只是贴锅的时候辣椒会爆起一块块白色或焦色的虎皮状印子,就像“虎斑”那样,于是取名“虎皮青椒”。

虎皮青椒味道以糖醋为主,带着青椒的辣味以及椒皮的焦味,明人不说暗话,吃这道菜我能干两碗饭。

‬04 钵钵鸡

钵钵鸡,那是我们四川传统名小吃,从清代流传至今。

注意了,是钵(bo)钵(bo)鸡,一声,不是本本鸡哟。

所谓的“钵钵”就是瓦罐,钵钵鸡由陶器钵体盛放,配以麻辣为主的佐料,菜品在特殊加工后用竹签串起来冷浸于佐料中,吃的时候体会四川独特的“撸串”艺术。

那么问题来了,钵钵鸡有鸡吗?我只能说如果你想有的话,这个可以有。

‬05 麻婆豆腐

豆腐做法多样,但最出名的还属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以豆腐、豆瓣、肉末、辣椒以及花椒为主要原料,突出麻辣的特点,吃起来嫩滑爽口。这道菜不仅在国内有名,在国际也很出名。

相传麻婆豆腐创始于清朝同治元年,在成都有一家陈兴盛饭铺,女老板脸上微麻,大家称她“陈麻婆”。小店烹制豆腐有一套独特技巧,深受人们喜爱,女老板创制的烧豆腐就被称为“陈麻婆豆腐”。

‬06 鱼香肉丝

夫妻肺片没有夫妻,麻婆豆腐没有麻婆,鱼香肉丝当然也没有鱼咯……

鱼香肉丝由民国时期的一位川菜大厨所创制,以泡辣椒、子姜、大蒜、糖和醋炒制猪里脊肉丝而成。

鱼香肉丝咸鲜酸甜兼备,葱姜蒜香浓郁,其味是调味品调制而成,此法源出于四川民间独具特色的烹鱼调味方法,而今已广泛用于川味的熟菜中。

正宗的鱼香肉丝配菜是用大葱切段,而不是木耳、胡萝卜以及青笋切丝。

‬写在最后

川菜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善用麻辣,作为中国特色传统四大菜系之一,光是菜名的学问就可以编成一本书。

其实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菜名,欢迎来评论区畅所欲言。

欢迎川外的朋友来四川耍,来四川吃香的喝辣的,简直不要太安逸!

你觉得四川最“豁人”的一道菜是什么?为什么?

我觉得最“豁人”的菜何止一道,之前有几位外地人到店里吃饭,看到菜单,简直是一脸懵逼,还专门叫我去给解释了一番。

1.伤心凉粉

很多人看到菜名,心里就会想吃了这个凉粉是不是会伤心?当时这几个外地人也这样问我,弄得我哭笑不得。后面我就给他解释说:这个伤心凉粉主要是由辣椒油和老干妈为调料,用豌豆粉做的凉粉。由于凉粉拌的比较辣,很多吃的太多就会辣的流眼泪,所以叫伤心凉粉。

2.开水白菜

开水白菜是上过国宴的一道菜,可是因为这太低端的名字让很多人错过了这道大师级别的菜。正宗的开水白菜是非常考验厨师功底的,虽然叫“开水”,其实是有老母鸡、猪骨等熬制几个小时的高汤,非常营养美味,白菜是选用娃娃菜,先蒸后煮,非常考验掌握火候的能力,没有几十年的经验很难做好些到简单的开水白菜。

3.口水鸡

第一次看到到这个菜名,几位食客的内心是抗拒的,直到我向他保证这道菜非常好吃,并且厨师大哥不会往里面吐口水,他才忐忑地接受了。所以在懂川菜的人眼里,每道菜都经典而且好吃,而在不懂川菜的人眼里,听到这名字就觉得恶心,一点食欲也没,

4.蚂蚁上树

如果这几个字没有在菜单上,你肯定不知道这是一道菜。其实这道菜就是肉末炒粉丝,同样非常考验一个厨师的基本功,手艺好的人炒出来粉丝是一根一根的,上面沾满了肉末,手艺差的人炒出来粉丝是一坨一坨的,而且肉末和粉丝是两个分开的个体。以后如果你去吃蚂蚁上树,可以用这个方法鉴别这菜炒的好不好。

你第一次吃这些菜时,心里是不是也在犯嘀咕,感觉和自己想象中的有天壤之别,比如鱼香茄子,明明点的是一道荤菜端上桌确实一盘素茄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