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中惨烈的幽州之战,辽宋双方战死了哪些猛将?
幽州之战,杨家七郎八虎战死四个,高怀德、高怀亮兄弟战死,辽国更是战死很多猛将。
在《杨家将》中,惨烈的大战有两场。一场是大破天门阵,杨宗英、杨宗勉、任金童战死,姜翠屏自刎,可谓极其惨烈。另一场则是更惨烈的幽州之战,正是这一战拉开了双龙会赴宴,血战金沙滩,兵败两狼山等战,辽宋双方都是战死许多猛将。
幽州之战发生于宋太宗时期,当时辽军大举进犯边关。这一次辽军天庆梁王耶律尚下战书,元帅是辽国排名第一的英雄,文武双状元韩昌韩延寿,统领着大辽六国三川九沟十八寨七十二路的数十万人马,更是有着萧天佐、萧天佑、苏天龙、沙里江、沙里海等大批猛将。宋朝这边的阵营也不弱,宋太宗、八贤王御驾亲征,潘仁美为元帅,更是有着铁鞭王呼延赞、开国王曹斌、长胜王石延超、东平王高怀德、平东王高怀亮、汝南王郑印等开国老王爷,带有二十万大军。
三老将幽州殉命韩昌是辽国文武状元,腹有良谋。眼见宋军有宋太宗御驾亲征,士气正盛,韩昌也不抵抗,让人把幽州粮食搬空,水源切断,埋伏在了城外。宋军果然中计,进入了幽州城,被辽军团团围困在了城中。
幽州城中无粮草,只有退辽军一条路可走。潘仁美也不客气,直接扔下了四支金批大令,派出高怀德、高怀亮、石延超、曹斌四位老王爷,让他们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迎敌。先是北门的曹斌,对上了辽国后军元帅苏天龙,这可是员猛将,手中一把巨齿飞镰板门刀很是悍猛,只是两刀就将曹斌拦腰砍成两段。再是东门的高怀德,连赢三阵后,被萧天佐砍掉了脑袋。接着是西门的高怀亮,也是很快就阵亡了。只有南门的石延超被韩昌三股叉挑头盔扎伤,但好歹是跑了回来。
只此一战,宋军就死了三员老将。是这三人太弱了吗?要是看过《赵匡胤下河东》、《金刀杨令公》等书,就知道高怀德、高怀亮兄弟有多猛了,尤其是高怀亮,曾是赵匡胤手下第一猛将。曹斌也是名将,跟随赵匡胤东征西战,屡立战功。当年这些猛将都是经历无数杀场,万军之中驰骋。只是这时他们都太老了,就像苏天龙嘲笑曹斌一样“你走一步都掉一块渣儿,还打的什么仗”。
杨七郎力杀四门挑辽将宋军真的没有猛将,只能靠老将上战场吗?事实上并不是,杨家有着七郎八虎,都是年轻力壮的猛将。只是出征前,因杨七郎打擂力劈潘豹,老令公杨继业和七郎八虎都被贬到了雄州,没有跟随出征。
这时宋军连败四阵,呼延赞拼命闯出重围去搬杨家将了。七郎听说要打仗,想起自己上次给父母惹了祸,一人牵马带枪飞驰幽州而去。卢沟桥旁,杨七郎枪挑辽军大都督梁兴州,冲营挑伤右军元帅肖天佑,北门挑伤后军元帅苏天龙,东城挑死沙里江,走马活捉沙里海摔死他。
这一战,杨七郎就打杀辽军梁兴州、沙里江、沙里海三员猛将。这还是肖天佑、苏天龙等人命好,七郎是一路从雄州飞奔而来幽州,没有停歇,早已是人困马乏,潘仁美又不放他进城,他连续厮杀无心追赶,否则这几人必死。也是这一战,辽军极其畏惧杨七郎。
血战金沙滩兵败两狼山杨七郎力杀四门之时,老令公也带着杨家几兄弟杀奔幽州。七郎八虎闯幽州,马踏番营,大败辽军,辽军连退三十多里。
宋军大胜后,韩昌又派人请宋太宗去金沙滩赴双龙会。原来韩昌知道杨家将厉害,就以天庆梁王的名义写了一封信,邀请宋太宗前去金沙滩赴宴,辽国愿意认罪服输献出降表。这明摆着是场鸿门宴,老令公力劝宋太宗不要去,潘仁美却是建议前去。最终,宋太宗还是听了老丈人潘仁美的话,带着杨家将去赴宴了。
金沙滩之中,辽军已是埋伏了重重大军。老令公和七郎八虎都是勇猛善战之将,杀出重围那是没有问题的,但要带出宋太宗、八王和文官就是难如登天。无奈之下,杨大郎假扮了宋太宗,杨二郎假扮了八贤王,在兄弟们的保护下前去会盟台假意投降,老令公则是从后面带着宋太宗、八王和文官逃命。其后,就是惨烈的血战金沙滩。
金沙滩之战,以大郎射杀天庆梁王而开始。只是大郎身身在车辇之上,手中只有画眉弓,挡开了番将兀环奴,却被胡达一枪刺死。七郎正在一旁,他打死了兀环奴,却是没能来得及拦下胡达。二郎看见大哥惨死,也是红了眼,一枪就刺死了胡达。其后,二郎带领六兄弟往外冲,他为兄弟们力托千斤闸被乱箭射死,三郎为救八郎枪挑辽国七员大将,但也连中十一箭被马踏入泥浆。最终乱战之下,四郎、五郎、八郎失踪,只有六郎、七郎冲了出来。
这一场血战,杨家七郎八虎折翼,辽军猛将铩羽,双方都是损失惨重。这还没完,随后因潘仁美陷害,老令公杨继业、六郎、七郎被辽军困于两狼山。七郎闯出重围找潘仁美搬救兵,却被他连射了一百单三箭,七十二箭穿胸而过,惨烈而死。等不来七郎的老令公杨继业,不愿被辽军俘虏,一头撞死在了李陵碑。
幽州之战,辽宋双方都是损失惨重。这一战杨家将死了老令公杨继业、大郎、二郎、三郎、七郎,四郎、八郎流落于北国,五郎上了五台山,父子九人只有六郎回了家,至此杨家将再也不复七郎八虎的兴盛局面。再者,宋朝还死了高怀德、高怀亮、曹斌三位老王爷,可谓极其悲惨。辽军也是死了梁兴州、沙里海、沙里江等猛将将,更是死了天庆梁王,也是无比凄惨。
这个是刘兰芳评书《杨家将》中的幽州之战。在有些连环画中,辽军中还有乌铁头、乌铁背、耶律悉底等猛将,也都是被杨七郎挑死了。总之,这一战确实是杨家将中最惨烈的一战,双方各损大批猛将,后期再也难复这种场面。
《杨家将》中惨烈的幽州之战,辽宋双方战死了哪些猛将?
别把演义当历史。本来史书已经被后人演义了,如果再把史书再演义一下,那历史真就是演义了。
《杨家将》中惨烈的幽州之战,辽宋双方战死了哪些猛将?
幽州杀四门血战金沙滩:大郎替了宋王死;二郎替了八王赵德芳;三郎马踏如泥浆;四郎八郎流落在番邦;五郎一怒出家五台山;七郎被潘贼乱箭射死高杆上,射了一百单三箭,七十二箭透心穿;老令公杨继业碰死在李陵碑前;只剩六郎稳坐中军帐!
说起杨家将,我相信喜欢听评书的朋友都不陌生。因为这杨家一门忠烈,从杨老令公到佘太君、从七儿郎到巾帼不让须眉,他们的故事真正的诠释了什么叫忠义两全。
而杨家将中最为惨烈的战役,便是这幽州之战。这一战中辽宋两国汇聚无数猛将,然而一山不容二虎。最终两国猛将死的死伤的伤,落得个两败俱伤。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两败俱伤,杨家将中幽州之战宋辽猛将如云,为何最终各自惨淡收场!
大辽韩昌招兵买马话说北宋初年,经过宋太祖赵匡胤与宋太宗励精图治,结束了唐朝末年五代十国的纷乱历史。因此北宋此刻也是兵强马壮,大有席卷六合之势。
眼看北宋日益强大,北方的辽国可是坐不住了。此前中原大乱因此辽国捞了不少好处,甚至于中原屏障燕云十六州也在辽国手里。所以面对逐渐强大北宋,辽国想趁其根基未稳,进一步将其蚕食。
而辽国之中此刻也是出了两个人物,那就是天庆王和萧太后。为了吸引天下英豪投身辽国,他们二人也是不惜重金。并且举办了一场英雄大会,将其中的第一名韩昌收入麾下。
韩昌此人长得是五大三粗,一看就是个猛将。但是面目狰狞,使得天庆王和萧太后以为他就是个莽夫。然而韩昌却对于排兵布阵、制定国策样样精通,可谓是文武双全。因此萧太后特招其为大驸马,还封为兵马大元帅,去往六国九沟十八寨游说各路英雄。
韩昌此人一副伶牙俐嘴,将各路好汉说的是五体投地。当然其中肯定有些人不听他打嘴炮,想要见真章。可惜一番比试下来,所有人都败在这韩昌手里。于是七十二路猛将,诸如乌铁头、乌铁背、苏天龙、沙里红、沙里海等等,全都在韩昌军中效命。
随后韩昌分封各路诸将,并且严明军纪加强训练。不过一年时间,辽国就形成了几十万的虎狼之师。面对南方的北宋,辽国也是打算兵锋相对。
围困幽州辽国统帅萧太后与天庆王眼看韩昌练兵有成,于是开始指定入侵北宋的计划。而他们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因此决定采取智斗的方法。
辽国军士和宋军交锋以后,故意流露出不敌宋军的样子,一路败走。而这宋军统帅潘仁美眼看辽军败退,因此也是趁胜追击。最后拿下几座城池,而远在朝堂的宋太宗一看辽军如此不济,也是在潘仁美的怂恿下御驾亲征。
宋太宗带着潘仁美与四位王爷,呼延赞、高怀德等人,一路势如破竹。更快宋军就打下幽州城,宋太宗还在城中犒赏三军。可惜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宋军醉生梦死的时候,韩昌带领几十万辽国士兵已经将幽州城团团围住。
韩昌命令部下苏天龙守北门、乌铁头在西门、乌铁背在东门,而自己则带着沙里海、沙里红等将驻守南门。将这幽州城是团团围住,即便是一只苍蝇也不要想飞出来。
眼看城外几十万辽军将自己围困,宋太宗等人也是急得团团转。这次宋太宗虽然御驾亲征,可惜一路长途跋涉目前所带粮食弓弩全都只够几天而已。这个时候潘仁美不思考如何退敌,却依旧想着争权夺利。
他在宋太宗面前惺惺作态,将一众将士说的也是必将马革裹尸。其实他的目地不过是想借辽军之手,将和自己作对的八贤王、高怀德等人一一除去。而宋将曹斌、史延超等人被言语所激,直接横刀立马等候宋太宗下令出城迎敌。其余诸将虽然察觉不太对,但是却也无话可说,毕竟此刻退敌为首要任务。
损兵折将宋太宗此刻命呼延赞和自己固守幽州,四王与曹斌、高怀德等人出城迎敌。
高怀德作为宋军大将,一杆铁枪使得是出神入化。而且他还和曹斌互换绝技,将曹家刀法也学会了。而高怀德迎战东门辽将乌铁背,此人铁锤也是虎虎生风。两人你来我往五十多个回合,被来势均力敌。可惜乌铁背绿林出生心眼极坏,他佯装不敌逃走引高怀德追击。
随后找准机会一招鬼马流星锤,将高怀德打于马下。随后策马回头,直接一锤要了高怀德的性命。眼看高怀德命丧锤下,高君保与呼延赞也是双双出击。可惜二人武力值一般,都被乌铁背所败。
宋将曹斌出了北门,遇到辽将苏天龙。这苏天龙一柄镰刀龙飞凤舞,不过三招就将曹斌斩杀,辽军士气大振。而宋将石延超出了南门,遇到了辽军主帅韩昌。也是几个回合就被其打的内伤,虽然逃回城中却也是重伤而死。
而西门之外,高家第一高手高怀亮出城门直接杀向乌铁头。高怀亮枪出如龙,乌铁头刀劈万重山。两人你来我往几时回合,这时候乌铁头又玩起心思。他横刀斩向高怀亮,趁其后仰躲闪之时,突然改变刀势直劈而下。可怜这高怀亮,直接被劈成了两半儿。
不过半天宋军高怀德、高怀亮、石延超、曹斌等人,先后被辽将斩于马下。此刻辽军士气大振,城内宋军一蹶不振。眼看幽州城就要被破,呼延赞临危受命突围而出请杨家将来救。可惜的是他们不知道,这也在辽军统帅韩昌的计策之中,这次辽军打算将宋朝君臣一网打尽。
杨七郎勇闯幽州城话说宋太宗等人被韩昌设计,满朝文武全被几十万辽军围困幽州城。宋军本想打退辽军,可惜反到折损几员大将。眼看辽军就要攻城,呼延赞受八贤王所托突围而出。一路向南,找到杨七郎所在的驻地。
一番交谈过后,杨七郎只让副将杨洪固守驻地。随后一人一马一枪,直奔幽州城而去。恰巧此刻杨六郎也来找弟弟,得知此事之后也是星夜赶往幽州城。此刻幽州城外辽军志得意满,却不知身后突然冲来一员宋将。此人一马当先冲入辽军阵营,杀的辽军是人仰马翻。
辽将梁兴州此刻巡查而来,却只看见自家阵营被杀的七零八落。大怒之下当即挥动手中铁棍冲杀而去,一番交手之后宋将用力一挑将其铁棍挑飞,而梁兴州瞬间就被一枪刺死。定睛一看,原来这宋将就是杨七郎!
得知杨七郎闯营,乌铁背手持铁锤杀来。然而杨七郎出生就读不怕虎,不过三个回合就将乌铁背身上刺了一个穿心血窟窿,也算是给高怀德报仇雪恨。随后杨七郎一路挑穿辽军几座军营,直接来到幽州城下。然而城楼上的潘仁美却因儿子死与其手,因此想借刀杀人。他将杨七郎指往北门,想借韩昌之手为儿子报仇。
杨七郎不知是计策,值得驱马赶往北门。面对勇武的杨七郎,韩昌也是自知不敌。因此先后派出萧天佑与沙里红、沙里海等人,进行车轮战。萧天佑使刀被杨七郎找准机会,大腿被刺重负伤而走。而后杨七郎接连挑杀辽将苏天龙、沙里红、沙里海。此后乌铁头盛怒杀来想为兄弟报仇,可惜他不是对手只能败走。
此刻潘仁美见杨七郎精疲力尽,心想韩昌必然出手结果了他。果不其然韩昌见杨七郎力竭,因此从中军而出。杨七郎见韩昌手持托天叉而来,也是丝毫不敢懈怠。然而人终有力尽之时,杨七郎一个慌神便被打落马下。就在韩昌欲要结果杨七郎之时,杨六郎到来救下兄弟。而杨老令公也率领大部队赶来,瞬间两军战做一团。
血战金沙滩辽宋两军一番大战之后,辽军因为此前被杨七郎连杀数员大将士气低沉,因此被宋军败退三十余里。而杨家将全员到齐,杀退辽军之后也终于进城。辽军统帅韩昌眼看计划落败,于是心生一计。
他以大辽天庆王口吻,写了一封信给宋太宗。大意是辽军不敌宋朝天将勇猛,因此辽国有意罢兵言和,希望宋太宗能和自己在金沙滩来一个双龙会和谈罢战。当辽国这份信送到宋太宗面前之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鸿门宴。因此大部分人都反对宋太宗前往,然而搅屎棍潘仁美再次凭借七寸不烂舌说服了宋太宗前往。
然而这韩昌早就在金沙滩埋伏重兵,只要宋太宗敢来,定叫他有来无回。而杨家将说服不了宋太宗,于是乎就让大郎和二郎假扮宋太宗和八贤王。果不其然刚进入金沙滩,看到远处的天庆王,周围辽国伏兵一拥而上。此刻杨老令公只能带兵,掩护皇帝和文臣先退。
而杨家其他儿郎眼看中埋伏,大郎一箭当先射死辽国天庆王。辽将眼看天庆王被杀,兀环奴与胡达直杀大郎而来。这大郎虽然挡住了兀环奴,却被胡达一枪刺死。而一旁和辽军交战的七郎见大哥被杀,也是红了眼刺胡达二人。随后杨家剩余六人一起突出重围,老二以最后的力气托起千斤闸让众人逃脱,自己却被辽军乱箭射死。
杨家将虽然突围,但是辽军穷追不舍。为了掩护众人撤退,杨三郎连杀辽国七员大将,自己则被踏成肉泥。另一边杨老令公掩护宋太宗离开遭遇乌铁头,两人斗争几十回合。眼看杨老令公就要落败,此刻突出重围的六郎、七郎杀来。七郎与乌铁头大战佯装不敌,却在逃跑之中一招回马枪将其斩杀。
随后杨七郎安置好父亲突出重围搬救兵,却被潘仁美一百零三箭射死。而等不到救兵的杨老令公撞死李陵碑,杨六郎被俘虏。而杨家四郎、八郎被辽扣押,五郎悲愤之下去五台山出家。
结语辽宋幽州之战,两方猛将如云。可惜的是双方血战之后,两败俱伤。其中宋朝杨家七郎八虎中杨老令公、大郎、二郎、三郎战死,四郎八郎流落辽国,五郎五台山出家,只剩六郎最后回到家里,其余高怀德等三王战死。
而辽国方面苏铁龙、乌铁头、乌铁背、沙里红、沙里海等猛将战死,连天庆梁王也被射杀。
可以看出幽州之战,辽宋两国无数将星陨落。而此战之后,辽宋两国也开启了杨六郎和韩昌的生死对决!
《杨家将》中惨烈的幽州之战,辽宋双方战死了哪些猛将?
宋军死了杨令公、杨大郎、杨二郎、杨三郎、杨七郎、高怀德、高怀亮丶曹彬等猛将。 辽军死了梁兴州、沙里海、沙里江、天庆梁王、乌铁头、乌铁背、耶律悉等猛将
《杨家将》中惨烈的幽州之战,辽宋双方战死了哪些猛将?
如果说看《杨家将》演义,那双方死的大将可就多了,似乎宋朝这边也不算吃亏,宋军死了杨令公、杨大郎、杨二郎、杨三郎、杨七郎、高怀德、高怀亮。 辽军死了天庆王、梁兴州、沙里海、沙里江、、乌铁头、乌铁背、耶律悉等。但是历史上宋朝这边是惨败的,因为宋朝这边发动30万人进攻,辽国方面是10万人抵挡,一开始宋朝这边还比较顺利,但是后来被断了粮草,以及后来的一系列失误,最后是被打跑了,伤亡人数约20万,大将杨业被俘虏杀了,辽国方面死伤人数不详,但总共就10万人,还取得胜利,估计最多伤亡不会超过3~4万人吧。
《杨家将》中惨烈的幽州之战,辽宋双方战死了哪些猛将?
杨家将在民间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过这些故事多数都是出自小说、评书,与历史大相径庭。所以在这里首先声明,下面的内容全部以评书小说为基准进行解读,喜欢以“别拿小说当历史”刷存在感的小可爱们可以出去了。
大战前夕“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都说赵匡胤凭借一条杆棒打下宋家万里江山,但在这过程中离不开一些忠臣良将的尽心辅佐,如呼延赞、石延超、曹彬、高怀德、高怀亮等。
太祖驾崩后,其弟赵光义继位。由于当初石敬瑭为了争霸中原,将燕云十六州拱手让给外番,使得如今的大宋北境无险可守,所以对于大宋君民而言,收复燕云十六州是一直心心念念的大事。太宗赵光义更是想完成这一夙愿,彰显其能,所以大宋一直筹备武事,时刻准备北伐。
不过评书中的皇帝就是这样,时而至圣至明,时而昏庸无道。通常来说朝中还都有一个女儿做贵妃的奸佞权臣。《杨家将》中的这个角色便落到了潘仁美头上,这老匹夫只知争权夺利、欺上瞒下,偏偏很得宠,这次北伐原定便是以他为元帅,其子潘豹做先锋,不成想潘豹在擂台上被杨七郎所杀,皇帝本想定杨家大罪,但是在呼延赞、高怀德等几位异姓王的劝说下只是将杨家父子贬到雄州去上任,这让潘仁美大为恼火却无可奈何,于是奏请呼延赞、高怀德、高怀亮、曹彬四大王爷为四大先行官。
还是那句话,皇上对潘仁美可谓言听计从,当即准奏,这让八贤王颇为不满。一来四王年事已高,二来潘仁美生性恶毒,难免会在军中利用职务之便加害忠良。于是赵德芳撺掇皇上御驾亲征。赵光义虽然不想去,但是想到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赫赫武功又蠢蠢欲动,但是要求八王一同随军,原因无他,留下哥哥的这位嫡子在京他并不放心。
于是最终赵光义御驾亲征,潘仁美为帅,呼延赞等四将为先锋,八王赵德芳随军,大将石延超等人护驾,起兵二十万杀奔燕云。
三王战死一路上顺风顺水,辽军望风而降,大军很快开到幽州城下,依旧没有遇见什么像样的抵抗,四王虽然感觉事有蹊跷,但是赵光义和潘仁美两眼放光,已经急不可耐的要享受胜利果实了,于是大军进了幽州城。
单论士卒战斗力,辽军比宋军有过之而无不及,四大王爷虽然威名远播,但也不至于让辽国如此闻风丧胆,所以从一开始这就是针对大宋君臣的“请君入瓮”,而谋划这一切的便是辽国新任元帅韩昌韩延寿。
韩昌长得五大三粗,怎么看都是个粗鄙莽夫,所以辽国在选拔人才时虽然韩延寿力压群雄夺魁,但是无论萧太后还是天庆王都不是很看好他,认为其只能为将,不可为帅。却不想通过交谈韩昌的表现让这两位大人物大吃一惊,满腹韬略,犹如孙武重生,实乃文武双全的旷世奇才,于是萧太后当即下旨,任命韩昌为辽国大元帅,整备军事,待时机成熟后率军南下,誓要一举覆灭大宋。而韩昌也只身前往六国九沟十八寨,招揽到苏天龙、沙里红等一般猛将。
此次宋军北伐,韩昌深知赵光义收复燕云心切,元帅潘仁美又是个酒囊饭袋,于是故意示敌以弱,简简单单布置了一个诱敌之计,将大宋君臣皆困在城中。
由于宋军行军速度过快,使得粮草供应不上,他们原本以为进了幽州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不成想此时的幽州早已是一座空城,当察觉事情不对时,已经被韩昌率领的三十万大军围得水泄不通。
而此时的潘仁美依旧想着如何铲除异己,他先是来了一段让人热血沸腾的演讲,标榜自己如何忠义无双,紧接着命高家兄弟、曹彬、石延超四位异姓王分别从四门突围求援,要知道此时四王年事已高,早已不复当年之勇,突围风险太大,几乎不可能完成。但是气氛被潘仁美烘托到这了,如何拒绝?于是乎四王各带军马,分别从四门杀出。
结果除了石延超被韩昌击败,重伤而回外,曹彬、高怀德、高怀亮均死于敌手,不过半天时间,三大异姓王马革裹尸!
力杀四门这样一来,随军诸将中能打得只剩下一个铁鞭王呼延赞,老王爷孤注一掷,从南门杀出,直奔雄州,请杨家将救驾。
呼延赞能够突围并不是他的武艺高于其他四位王爷,而是韩昌故意为之。随着大宋君臣已经成了瓮中之鳖,韩昌又生一计,打算围点打援,铲除大宋的其他有生势力,毕竟此时如日中天的杨家将还没有登场。
呼延赞第一个到的是杨七郎的驻地,七郎听说此事,命副将固守营盘,并派人给父兄报信,自己则单骑赶往幽州救驾。一路急行赶到幽州,看见人山人海的辽军,杨七郎不顾疲累,纵马踹进辽营,连挑辽军数座营盘,杀到幽州城下。守城的潘仁美深恨七郎杀子,如今这机会如何能放过?于是骗杨七郎力杀四门。杨延嗣虽然勇猛无敌,但为人少智,当下不知是计,围着幽州城一通乱杀,辽军苏天龙、沙里海等大将均亡于其手,但是杨延嗣的气力也越来越小,体力也消耗殆尽。被七郎震慑的无以复加的韩延寿见其终于出现疲态,亲自上前交战,数合之间七郎坠马。千钧一发之际,六郎如同神兵天降,救下兄弟,大战韩昌,随后杨令公率大军赶到,趁势掩杀,大败辽军。韩延寿做梦也没想到杨家父子如此勇猛,偷鸡不成蚀把米,只好退兵三十里驻扎。
浴血金沙滩辽兵虽然暂时退却,但宋军归路已断,加上粮草问题,所以现在要考虑的已经不再是收复燕云十六州,而是如何全身而退,正当君臣一筹莫展之时,辽国方面送来一封天庆王的信件,大意是邀请宋太宗到金沙滩参与“双龙会”,双方商谈罢兵言和之事。
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任谁都知道这是场“鸿门宴”,但是急于脱身的潘仁美再度出言蛊惑皇帝参加,眼见皇上就要答应,杨令公急忙建议将计就计,由大郎、二郎假扮皇上和八王应邀前往,自己则率领精锐保护皇上悄悄撤退。赵光义权衡再三,认为这是相对最稳妥的办法,于是假惺惺地替去金沙滩的杨家大郎、二郎说了几句话,落了几滴眼泪,最后看起来“无可奈何”地接受了杨继业的建议。
杨家一门忠烈,诸子自然不肯大哥、二郎只身犯险,于是全部随军来到金沙滩。大郎杨延平自知难以脱身,于是率先发难,一箭将天庆王射死,结果因手中只有弓没有其他武器,被赶上的辽将刺死。
一时间,两军大乱,杨家诸子浴血奋战,奋勇杀敌。辽军为困死宋军诸将落下千斤闸,二郎杨延定为救众兄弟脱困,力托千斤闸,不想被辽军一箭射中手臂,力不能支,被压死在千斤闸下。
三郎见八郎(杨继业继子)战马负伤,与弟弟换了坐骑,为众兄弟断后,结果孤身被困,在连挑七员辽将后,本就有伤的战马难以支撑,将其掀翻,三郎因此惨死,马踩如泥碎。
四郎、八郎被辽军所俘,五郎突围后上五台山出家,只有六郎和七郎成功突出重围。另一方面,杨令公保护皇帝撤退时遭到韩昌围堵,原来智勇双全的韩昌早就料到大宋可能金蝉脱壳,杨继业舞刀大战韩昌,终是年老力衰,难以支撑,眼看就要饮恨在韩延寿刀下,六郎、七郎及时赶到,杀退韩昌,救下父亲,护着皇上突围。眼见追兵甚急,令公决定兵分两路,自己与二子引开辽军,潘仁美、呼延赞保着皇帝和八王趁机返京。
一门忠烈这次辽军终于中计,皇帝成功突围,但是他惦念杨家父子安危,于是命潘仁美屯兵边关断后,以为接应,自己和八王在呼延赞等人的保护下先行返京。而杨继业则被逼近两狼山陈家谷。
此时军士多数带伤,又无粮草,七郎杨延嗣便倚仗个人勇武单骑突围而出,到边关向潘仁美求援。潘仁美终于等到为儿子报仇的机会,假意安抚住杨七郎,将其灌醉,然后吊在旗杆之上,命人开弓放箭,所射的一百零三箭中七十二箭穿身而过,七郎当场惨死。
而杨继业和杨延昭苦等援军,却杳无音信,辽军又发起了总攻,为避免被俘受辱,杨令公一头撞死在李陵碑上,所属军士全军覆没,只有主角光环在身的杨六郎成功脱困,并乔装改扮,在贵人帮助下穿过潘仁美设下的层层关卡进京告状。
奸臣授首刚才我们说过,小说中的皇帝基本都是一个套路,时而圣明,时而昏庸,连《说唐》中的李世民都是如此,何况赵光义。之前因为他对潘仁美言听计从而使得大军惨败,此时听闻杨家惨状怒不可遏,但是潘仁美镇守边关,手下兵多将广,万一逼急了这佞臣,投鼠忌器下投了辽就得不偿失了,于是便有了双王呼延丕显劳军智擒潘仁美,双天官寇准夜审奸佞,贼子伏诛的故事,不过与我们今天所说关系不大,就不详细交代了。
综上所述,幽州之战大宋伤亡惨重,不仅有高怀德、高怀亮、曹彬三大异姓王战死,杨家令公与大郎、二郎、三郎、七郎均客死他乡。而辽国方面同样损失不小,不仅苏天龙、沙里海等二十余将阵亡,连天庆王都被杨大郎射死。可以说,这是一场双输的战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