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红学家能编出完美的《红楼梦》吗?
现在的红学家能编出完美的《红楼梦》吗?
答案是否定的的。现代人决不可能续写《红楼梦》。任何试图续写《红楼梦》的想法,都是狂妄的,而且注定是出力不讨好的。
原因很简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尚,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活。当一切都变了的时候。文学作品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了。因为,每个时代的人的文字和语必然带有一个时代的特征和信息。无论是多么厉害的文学高手,都不可能写出两三百年前的风味和气息来。所以,今天的人模仿曹雪芹的笔法写作,只能是自取其辱。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水浒传》和《金瓶梅》都是假托宋代的事。但是,里边的风土风情和社会风尚都是明代的。历史学家们研究明代历史的时候,可以从《宋瓶梅》中找证据。研究宋史的不会这样干。因为作者是明代的,作品必然保留明代的信息。《红楼梦》虽然没有说是那个朝代的事情。但作者的描写是离不开个人生活的时代的。这是《红楼梦》不能续写的原因之一。
其二,文学创作,是个性化的,每个人的文笔都是带有自己特点的。文学大家特别是文学天才的作品,别人是无法续写的。原因无它,就是文学功力和个性不同。以现代作家为例。金庸的小说当初在《明报》连载的时候,曾经请著名作家倪匡代写过。效果都是不能尽如人意。所以,金庸后来把小说中请人代写的部分全部改过了。
《红楼梦》的续写者生活的年代与曹雪芹相差不远,可算是同时代的人。可是,他的续写依然比原作差之甚远。但是,比起后来的续写者。120回的续写者的水平是最高的。现在续写的,包括刘心武在内,大多都是狗尾续貂,不要说比曹雪芹了。就是比程高续写的本子,都差了不知多少。
现代著名作家张爱玲曾经疯狂的迷过《红楼梦》,并写过《红楼梦魇》。但她为什么不续写呢?我相信张爱玲的文学功力一定比刘心武高。她之所以不写,就是因为她明白。续写的结果只有一个,自取其辱。
人工智能续写《红楼梦》更是异想天开。如果人工智能可以续写的话,相当于我们把某个人前三十年的经历写出来交给计算机,这样,计算机就可以把他以后的故事完全写出来。这恐怕是很不靠谱的。
现在网上有些人常常在那里危言耸听,一会儿红学大厦倒塌了,一会儿又是曹雪芹的原稿找到了,种种荒唐不一而足。其目的无非就是一个,把自己胡编乱造的稿子卖出去。骗人的目的,不过就是为了一个钱字而已。
可以负责人的说,现代所有人续的《红楼梦》都不值得一读。都没有通行本的价值高。与其在这上面花费时间还不如多读读原著呢!
现代社会红学家能编出完美的《红楼梦》吗?
【第一章】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可能性有多大
自从乾隆五十六年以来,围绕着曹雪芹的《红楼梦》之旅,以顽强的毅力,笔耕不辍的精神,孜孜不倦地谱写着解梦生涯的大有人在。
(一) 说到续写,自清王朝1728年以后,比较有代表性的作者及作品主要有;
(1)逍遥子,斋名为梅花香雪。江南苏州人,嘉庆元年出版了《后红楼梦》三十回手刻本。是最早的一部《红楼梦》续本。
(2)吴沃尧又名吴趼人的《新石头记》,他除了曾经续写过《红楼梦》之外,还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被今人评为清代 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3)光绪1895年8月22日,著名学者作家,前香港中文大学教授,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林语堂,生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一个牧师家庭。也没有成功续写,半路改去写了《京华烟云》,他们可以算是大师级的作家,依然不敢轻易续写,怕亵渎了名著,可见还原红楼梦比想象中困难的多。
(4)此外,以及佚名等人的《红楼后梦》、《红楼再梦》、《红楼重梦》等续本。都是有据可查的。
其实,在这十几位续写人当中,可以说个个是高手。人人是名家。但是,由于这些续写作品都没有达到原作的艺术水准,而且大部分又都沿 袭中国文艺的俗套,构思狭隘。恨不得“将黛玉晴雯从棺材里抱出来”,搞他个轰轰烈烈、团团圆圆、一睹为快。这就不对啦!
(二)到了1917年中华民国成立五周年以后既新文化运动初期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有
(1)生于1927年的张之,河南安阳人。1966年前,只是在河南省林县一名默默无闻的中学教师。1967年开始在河南省濮阳市文化局工作。1984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撰写的《红楼梦新补》后三十回。
此书据说是根据曹雪芹遗留下来的后三十回提纲,续写而成的。但是由于在语言、风格、诗词等方面明显的差强人意。与高鹗相比之下,确实存在一定的距离。
但是书出版以后,各种媒体纷纷宣传报导,许多报刊选摘章回刊登连载,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销量高达一百二十万册,一时间真可谓洛阳纸贵。
(2)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周汝昌先生他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
1998年华艺出版社发行了由他亲自挥笔的《红楼梦的真故事》后续非章回小说本。
(3)曾经被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悉心指导和点拨过的著名作家刘心武,于2011年3月出版的后二十八回《刘心武续红楼梦》。
(4)胡楠四川自贡人,出生于1979年。虽然他学的是医学护理专业,却用了整整12年的时间,圆了自己的“红楼梦”。2007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其续书《梦续红楼》。
(5)1976年出生于天津的温皓然,又名乌金卓玛,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被誉为后现代古典主义文学流派的奠基人之一。
她写的《红楼梦续》章回小说,于2011年5月1日在九州出版社出版出版。
毫不夸张地说,我认为是两百年来《红楼梦》续书史上最优秀的一部。
(6)被媒体评为“中国最年轻的红楼梦续写者”,高考文科状员,中国在校大学生续写《红楼梦》第一人何恩情。他于2013年3月出版了三十万字的《情续红楼梦》。
除此以外,西岭雪的《释梦斋评西续红楼梦》之《黛玉之死》、《宝玉传》、《黛玉传》,广东作家许映明先生的《红楼补梦》也都很有代表性。在此就不一一罗列了。
值得一提的是,以当代"显学″代表人物称著的东郭先生撰写的《东郭先生红学》一书共十二章。曾经有书评人士,在其序文中写道;
……《红楼梦》的朋友们, 见识一下吧,什么叫洞察力,什么叫真红学, 什么叫破译200年来关于《红楼梦》全部悬疑,什么叫大气恢弘开创一代学术新风。
真叫人瞠目结舌。可见此书是多么深奥,多么玄妙。
当然,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红楼梦》续本,正如赵建忠先生的《红楼梦续书研究》以及胡联浩编写的《各类红楼续书》中,所显示出来的数字就多达161部。由此可见我们只能把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和作家呈现给大家。所以充其量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吧。
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续写《红楼梦》结局并不难。难的是你怎样去写她。难的是你怎样写好她。
【第二章】《红楼梦》后40回不可能再续写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而每个红学研究者心中,都有一部“自成一体”的《红楼梦》。鲁迅先生说的好:
……《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在艺术上,它达到了中国小说前所未有的成就。
作为一部未完成的著作是遗憾的,但也是明智的,幸运的。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伟大的悬念。
不过,确实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把研究红楼梦当成自己一生的事业,如获至宝。拿着显微镜,皓首穷经的去翻弄着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这哪是看书啊,这是在破译密电码呀。
曾经有人问过我说,现代社会的红学家们能够编出完美的《红楼梦》来吗?
从客观上来讲,完全可以。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可以。
其一,因为曹雪芹和高鹗他们毕竟是同一时代的人,写貂也好;续貂也罢都是典型的现实批判主义者。
其二,时代背景决定了现代作家的续成之作必然是历史批判主义范畴,因为谁也无法摆脱社会环境影响造成的思想印记。大家都看过或者听说过姚雪垠的《李自成》,二月河的《雍正王朝》。我们让他们俩续写一下《红楼梦》你以为如何?假如我们让莫言猜想一下《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结局?其结果是妙笔生花,还是南辕北辙。也许只有天知道吧!
(完)
现代社会红学家能编出完美的《红楼梦》吗?
不能!现在无论用任何手段、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续接曹雪芹的《红楼梦》。原因只有一个:只有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才是《红楼梦》。
要解释这句话,我们需要从艺术创作及艺术作品的特质来分析。概括性的说来,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的特质至少包含两点:主体性、形象性。A,主体性
主体性包括创作主体,也就是作者;作品主体,也就是指作者所创作的作品本身;欣赏主体,就是指欣赏作品的我们。
一件作品之所以伟大,之所以不朽,就是因为主体的不可替代。曹雪芹以及他创作的《红楼梦》已经被固定的、被广泛确认。对于已经存在的事物,主体是改变不了的,即便是可以创作出比《红楼梦》更优秀的作品,由于创作主体不一样,那么被创作出来的作品显然跟原来已经存在的作品也不是同一个主体。既然不是同一个主体,那么要称得上完美是不可能的。
另外,我们作为欣赏作品的人,已经非常明确曹雪芹原创的《红楼梦》只有80回,你后来续写得再优秀、再怎么契合原著,那也不是原著。只要不是原著,就不具备权威性,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B,形象性
艺术作品的形象性包含3个统一: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源自于他亲身经历的人生起伏,源自于他对事物兴衰的内在思考。研究《红楼梦》,不仅仅是研究其写作技巧 更多的是研究作者的思想以及背后的意义。所有的研究依据都是来自作品的本身和其他可以确认的证据。无论证据如何翔实,也不能完美统一形象性的三个元素。
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是不可能被完美复制展现的。他自己都不可能!
基于以上理由,我认为:现在无论用任何手段、任何人,都不可能创作完美的《红楼梦》。
现代社会红学家能编出完美的《红楼梦》吗?
所谓完美的《红楼梦》结局就是按作者判词中留下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线索来完成,并不是空中楼阁无中生有的胡乱编造,只要红学家们群策群力是一定能够完成的,再加上现在又有电脑助力一定会编得天衣无缝,锦上添花的。至于红迷们赞成不赞成,肯定不肯定,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喜爱不喜爱那就另当别论了。
现代社会红学家能编出完美的《红楼梦》吗?
所谓红学家,都是一些吃饱了饭闲得蛋疼的酸腐文人,自己的才气不够,写不出一本象样的传世之作来,但混饭吃需要一定的名气,于是象屎克螂钻粪球一般,一头扎进一部名著中寻找这部名著的排泄物,然后一个粪球一个粪球地标注上一二三,拿出去跟出版商换钱花。
一部伟大的红楼梦,往往被这些屎克螂钻营钻的千窗百孔,难看非凡。
一部伟大的红楼梦,一百个人观看会产生一百五十二种认识,“红学家"们往往仅仅是把自已的浅薄捆绑上伟大的标签儿,而社会养着这帮以红楼梦为生的穷酸文人,实在是在浪费粮食。
谁要想了解《红楼梦》,想了解的更深,只需再多读一遍而已。
现代社会红学家能编出完美的《红楼梦》吗?
现代社会红学家不能编出如此完美的《红楼梦》。《红楼梦》的作者曾经是个大家世族的官宦纨绔子弟,他在《红楼梦》里所写的闺阁之中的诸如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晴雯等诸多女子的悲惨遭遇,都是作者亲眼目睹的。他对贾家以及四大家族的生活方式都有着切身的体会。这就是说,《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以及众多奇女子的生活就是作者曾经的生活,他创作《红楼梦》有着深厚的生活土壤与基础。根据一些红楼大家的观点,假如贾宝玉是曹雪芹,并且作者曹雪芹真的是曹寅的孙子,这种假设成立的话,曹寅的母亲孙氏曾经是少年康熙的乳母,少年康熙与曹寅就具有了贾宝玉和秦鲸卿之间的关系。而曹家以此曾经得到康熙的信任和重用,被认命为江南织造,曾经接过康熙的驾。以此推断,曹雪芹在少年时是有过一段锦衣玉食的生活的。这也是红楼作者曹雪芹具有深厚生活的例证。这是现代红楼大家所无法经历的,或者说,现代红楼大家缺乏这样的生活经历。此是其一。其二,曹雪芹生活在世族大家,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阅读的书籍之多是现代许多红楼大家所无法超越和达到的。譬如《红楼梦》以前曾经有一本小说叫《风月宝鉴》,曹雪芹是受到了这本小说的启发而开始创作《红楼梦》的。这本《风月宝鉴》现在已经无法看到,现代红楼大家也无法看到了,也自然无法得到启发,也就无法取法。此是其二。其三,作者在写《红楼梦》时,曾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过多年的反思,“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既是作者反思自己生活的例证,也是作者对写作意图与思想及人物修改的过程。作者是饱含眼泪,一边哭泣,一边反思,一边修改,历经十年的时间,对《红楼梦》做了大的修改五次。引用苏轼的词“十年生死两茫茫”,反复思量,反复反思,最终才完成了《红楼梦》这部代表明清小说最高成就的小说。十年磨一剑,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现代人很难践行和做到。以此而论,现代红楼大家不能创作出如此完美的《红楼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