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破天门镇,击败辽国,如此厉害,为何死在西夏手里?

十二寡妇征西之时,穆桂英带领的女将在虎狼峡遭遇西夏伏击,双方展开一场惨烈的厮杀,最终由于寡不敌众,穆桂英和众女将全部战死。

杨家将的故事广为人知,有着七郎八虎闯幽州,血战金沙滩等传奇故事。这些故事歌颂了杨家儿郎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故事,可歌可泣。同时,杨家女将的故事也是为人所熟知,有着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十二寡妇征西等故事,这些女将征战沙场让杨家将的故事更添一份凄凉悲壮。

在杨门女将中,最有名的两位就是佘太君和穆桂英了。佘太君是杨家将的老寿星、常青树,教导了杨家一代代忠义儿郎;穆桂英则是年轻一代中文武双全的统帅,大破天门阵时三关大帅杨六郎都自愿让她掌了帅印,足见她的能力。

先看下穆桂英的传奇故事,再看下她的结局。

穆桂英的传奇

宋太祖赵匡胤三下南唐之时,被困于寿州城。这只因赵匡胤登基之后,不念旧日之情,假装醉酒枉杀结拜兄弟郑恩郑子明,泰岳山赤眉老祖很是厌恶赵匡胤的为人,派了徒弟余鸿去南唐困他。不过,赵匡胤虽然心狠险毒,毕竟是承命之君、应运之主,以刘金定为首的五阴少将助他解了寿州之围,灭了南唐。

刘金定是骊山老母的徒弟,是五阴将之首。在南唐之战中,刘金定曾三服高君宝,力杀四门,挂帅统兵平定南唐,只是最后一战中她身陷于阴魂阵,被人用三块金砖打死了。刘金定死后,就托生成了穆桂英。

穆桂英依然是骊山老母的徒弟,在紫霞宫学艺已有十多年。这十几年之中,穆桂英练就了一身好本领,不但刀马娴熟、箭法高明,而且熟读兵书、精通战策,更兼她为人性情豪爽、胸怀大志、办事果断、善于用人,实是一位女中豪杰。

三年之前,杨宗保因受伤败逃至紫霞宫养伤。穆桂英照看之际,看上了杨宗保,一心想要下山投身戎武。骊山老母早已看穿了穆桂英的心思,等杨宗保离去后,就打发她下山了。不过,穆桂英回到穆柯寨后,因父亲年迈,就留在了山上。

当时北国摆下天门阵,需要穆柯寨的降龙木方能破。杨六郎就派了孟良、焦赞前来穆柯寨借取降龙木,这两位愣头愣脑的也不会好好说话,直接被穆桂英打趴下了。不过,穆桂英听说两人是宋营的也没为难他们,直接让他们走了。孟良、焦赞没借到降龙木也不好回去交差,就用激将法骗来了杨宗保。谁知杨宗保也不是对手,三人一块被擒了,就连再后来赶来的杨六郎也不是穆桂英的对手。这才有了杨宗保穆柯寨求亲,三请穆桂英,穆桂英怒劈白天龙的故事。

经过这一系列事件,杨六郎也认可了穆桂英的能力,举保她为元帅。穆桂英已得了骊山老母的真传,又有师父给的天门阵草图,已经琢磨了两年多,对一百单八阵已是了然于胸。再加上穆桂英武艺高强,除了大刀王兰英、任金童,以及身背三皇剑的黄凤仙,已经没有人是她的对手了。最终,穆桂英调兵遣将,大破天门阵,辽国兵马慌不择路地逃窜。

天门阵虽破,宋辽干戈未停。辽军再次犯境之时,杨六郎被困洪州城,杨宗保突围搬救兵。因朝中无可用之人,又是寇准以激将法使穆桂英接了帅印,解了洪州之围。

到宋仁宗年间,双王呼延丕显全家被抄斩。呼杨两家本就交好,当年杨七郎被潘仁美所陷害,十二岁的呼延丕显下边关智擒潘仁美,才断了这段公案。因不能救呼延家之祸,老太君一怒之下辞朝还家。几年后,辽军再次侵占瓦桥三关,朝中比武选帅,十五岁的杨文广刀劈王伦夺魁。不过,因杨文广太过年轻,寇准保奏了穆桂英为帅。穆桂英本来对朝廷已经心寒,在老太君的劝说下,才接过了帅印,率军大败辽国收复瓦桥三关。

瓦桥关之战后,宋辽再无大的战事。只是另一边的西夏又再次犯边,杨宗保战死于沙场。当时正逢杨宗保五十大寿,义愤填膺的杨门女将纷纷要出战。老太君亲自挂帅,穆桂英为先锋,伙同杨门寡妇征西,最终一举歼灭西夏军,为大宋打下了一场胜仗。

在此后的故事中,依然不乏有穆桂英出战的故事。呼家将呼延庆兴兵汴梁报仇雪恨之时,穆桂英曾大战萧赛红,不过两家的关系之深自是不言而喻,杨家就是心向呼家的。再之后的平南之战中,穆桂英也曾奉旨征南,平定南唐叛乱。

穆桂英的结局

在演义小说中,关于穆桂英的结局是不明确的。明代的《杨家府演义》中,写的是十二寡妇征西之时,穆桂英已经去世了,但也是简单提及。民间也有传说,穆桂英得吕洞宾点化,已经成仙了。

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穆桂英在征讨西夏时战死于虎狼峡了。据说杨文广征讨西夏之时,兵困白马关,急需救援。朝中武将无人敢带兵出战,杨文广的女儿杨满堂请缨带兵。在皇帝允许后,杨满堂带领杨家众寡妇征讨西夏,这其中就有穆桂英。在虎狼关一战中,穆桂英带的女将全部战死于虎狼峡,只有穆桂英带人冲出绕道峡口北倒取虎狼关,与老太君的人马回合,一举大败西夏军。

后来,这种说法又变成了穆桂英也战死于虎狼峡了。在众女将战死后,杨满堂转战到峡口北,突袭取下了虎狼关。老太君赶来后,在虎狼峡缅怀亡灵,放声哭声,凄痛的哭声感动了鹰嘴山崖,山神也是泣泪不止,泪珠化作山崖石子滚下,形成了“滴泪崖”。

穆桂英战死这个传说是甘肃的民间传说,虎狼峡就是河西走廊古浪峡,滴泪崖也是有的。在山下还有杨家坟,传说埋着杨家寡妇的尸体。

穆桂英这个人,很可能是有原型的,就是杨文广的妻子慕容氏。不过,杨家将演义中穆桂英挂帅的故事肯定是虚构的。单就演义来说,穆桂英不仅大破天门阵,大败辽军,大部分的故事中也是穆桂英等十二寡妇征讨西夏时顺利而返,符合穆桂英的巾帼女英雄风格。

至于穆桂英战死虎狼峡,不是轻易死在了西夏手中,而是民间对杨家将故事的一种延伸。据考证的话,杨家将不可能到过河西的古浪峡的。杨家将的主要活动区域是在山西和河北一带,河北一带有着很多因杨家将设营而所得名的村子,有前寨、老营村、安寨等。关于穆桂英53岁作先锋征西夏战死沙场的传说,也并不是穆桂英弱了,只是以另一种方式歌颂了杨门女将为国为民之心不亚于杨家儿郎的英勇传奇,让杨家将的故事更添悲壮色彩。

穆桂英破天门镇,击败辽国,如此厉害,为何死在西夏手里?

穆桂英战死虎狼峡,是出自于甘肃当地的传说。在十二寡妇西征西夏的时候,穆桂英以五十三岁高龄挂先锋印出征,在虎狼峡(今甘肃古浪峡)遇到了西夏的强力抵抗,穆桂英从后路上山,却遭到了西夏的埋伏,身中乱箭而死。当时宋军前路受阻,熟知奇门遁甲的穆桂英又想着来一招“偷渡阴平”。在穆桂英首秀——大破天门阵之时,杨家军前路受阻,就是靠着穆桂英绕到天门阵的后方来了一场奇袭,斩杀守将白天祖才获得了最终胜利。可惜,虎狼峡的地势不像泰山那样平坦,而且到处都是悬崖峭壁,根本无路可走,峡谷地区狭窄,穆桂英也无法带太多人马去奇袭,只是带着两个女将遇崖爬崖,逢山越山。

到了峡口西夏兵布防之处后,穆桂英早已是精疲力尽,而且后路被封(因为是爬山上来的,所以是根本没后路),此时的穆桂英就算能看到虎狼峡的敌情,也不能再重复一遍“天门阵传奇”。邓艾偷渡阴平,整本《三国演义》也只有唯一这一次,运气可不是随时都有的。再者,穆桂英破天门阵是因为当时的守将白天祖把精力全部放在了正前方,杨家军也在正面牵制住了天门阵守军。而穆桂英当时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山寨大王,又是女流之辈,自然不可能引起辽国名将白天祖的注意,穆桂英“偷渡泰山”能成功也是有这方面的原因。

到了征西夏的时候,穆桂英早已是声名在外的宋国名将,她的战术和本事虽然是机密,但敌国要深入研究的话也不是难事,可以说穆桂英的战术早已被看透,西夏人的后路早已严防死守住,穆桂英中伏身亡,自然也有她轻敌的弱点存在,穆桂英犯了和白天祖一样的错误。这错误只错了一次,可这一次就要了她的命。

穆桂英战死后,她和众战死女将的遗体被赶来救援的杨满堂收殓,西夏兵退出虎狼峡之后,穆桂英被葬在了战死之处,建立“杨家将坟”祭奠,百岁挂帅的佘太君悲痛大哭,哭声震彻山谷,连山神都不禁动容落泪,山神泪落之处则被后世称为“滴泪崖”。目前甘肃武威县当地还有着“杨家将坟”和“滴泪崖”的遗址和传说。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穆桂英破天门镇,击败辽国,如此厉害,为何死在西夏手里?

穆桂英是《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等众多关于杨家将小说里的人物。

穆桂英本是穆柯寨穆羽之女,她武艺高强,机智勇敢,因在阵前打败杨六郎之子杨宗保而逼迫其与之成亲,从此成为杨家女将之一,并以穆柯寨镇寨之宝降龙木大破辽国天门阵,大败辽国,从此宋辽两国相安无事,穆桂英也因此立下战功,成为杨家女将领军人物。

但多年以后,西夏崛起于西北,并时常进犯大宋疆土,杨延昭与杨宗保奉命征讨西夏但却战死沙场,于是佘太君以百岁高龄率杨门众女将挂帅出征,穆桂英为先锋,这就是十二寡妇征西。

关于穆桂英的结局其实是有很多版本的,其中一个版本就是穆桂英等众多女将战死西夏战场,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杨家女将出征西夏,穆桂英等人决定在虎狼峡阻击敌军,于是穆桂英带着两名女将攀上峡口探测敌情,结果在峡口遭到敌军射来的冷箭,最终中箭身亡,留守在崖下的女将纷纷赶来救援,但无奈寡不敌众,九名女将全部战死在峡口。

九名女将死后,西夏士兵割其首,丢其遗体,后来其余女将找到她们的遗体收敛安葬,佘太君等剩余女将恸哭不已。

那么穆桂英为何会惨死在西夏战场呢?我想主要原因就是太轻敌了。

穆桂英成名较早,成名战就是大破辽国天门阵,从而威震天下,而当时西夏的国力难与辽宋相比,如果稳扎稳打,西夏难与大宋抗衡,但穆桂英急于为夫报仇,对敌人并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所以穆桂英等人初次与西夏交战就难免有了轻敌之心,否则她也不会只带领两名女将就深入敌营附近进行勘查了。况且西征之时,穆桂英已经年过半百,放在古代已是高龄,所以她早已没有年轻时候的体力与精力,因此面对敌人的突袭难以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应变反应。

其实以上也只是个人的闲聊而已,事实上,穆桂英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历史并无“穆桂英”,当然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巾帼英雄”的崇拜之情,对吗?

穆桂英破天门镇,击败辽国,如此厉害,为何死在西夏手里?

提到穆桂英,相信对她熟悉的人不在少数。她与花木兰、樊梨花、梁红玉并称为中国四大巾帼女英雄。在演义中,她是杨家将第三代领军人物杨宗保的妻子,在杨门男子多数为国捐躯之时,穆桂英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军才能,成为杨家的杰出代表。

豫剧著名选段《穆桂英挂帅》中对此也有过描写: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头戴金冠压双鬓,当年的铁甲我又披上了身。帅字旗,飘入云,斗大的“穆”字震乾坤。上啊上写着,浑啊浑天侯,穆氏桂英,谁料想我五十三岁又管三军。

然而就是穆桂英53岁的这次领军挂帅,却遭遇了杨家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悲剧,十二寡妇随穆桂英出征西夏,却全部葬身于虎狼峡。穆桂英如此厉害,曾打得辽军闻风丧胆,为何遭遇如此失败?

我们先来说说穆桂英是如何个厉害法。

穆桂英是杨家将演义中虚构出来的人物,她是穆柯寨穆羽的女儿,从小就学得一身高明的武艺。甚至在民间传说中她还跟樊梨花一样成为骊山老母的徒弟,被传授了神箭飞刀和兵书战策。也因此成为杨家将中继杨六郎之后又一个具有统帅才能的杰出人才。

穆桂英不只是具备领军之能,武艺还十分了得。在杨家将内部排名中(包括杨家男人和与杨家有关系的女人)也是排名前列的。我们先来分析一番杨家最厉害的五人是哪些人(最早的火山王杨衮和金刀无敌杨继业太早不参与排名)。

第五名:杜金娥

杨七郎杨延嗣的第二位妻子,她的父亲落草为寇,占山为王,在七郎八虎闯幽州时首次出场,杨七郎在闯出两狼山搬救兵被潘仁美追杀时负伤,杜金娥相遇,二人结为夫妻,在杨七郎战死后带着儿子杨宗英前往杨府认亲。杜金娥演义中也是天下星宿下凡,擅使飞刀,百发百中,是杨门女将中最勇猛的三人之一。

第四名:杨七郎

杨七郎可以说是杨家男人中武力最强的。他脾气暴躁,爱闯祸,曾让杨令公和祭太君头痛不已。杨家将与潘家的恩怨直接原因就是杨七郎在争夺先锋印时失手打死了潘仁美的儿子潘豹。杨七郎武力最突出的一次表现就是突破两狼山辽军包围圈前往幽州城求援,人困马乏、长时间未进食气力不济,但即便如此,在被潘仁美诳着闯进包围幽州城的辽军大营,连闯四门,路上手起枪落,挑落了辽军大将沙里红等多人,直到遇到辽军大帅韩昌韩延寿,状态不佳照样与之大战几十回合,这才不敌败走。要知道韩昌可是早期辽军武功值最高的人。

第三名:姜翠屏。

姜翠屏是杨七郎的儿子杨宗英的妻子,杜金娥的儿媳妇,原本是辽国大将姜飞熊的妹妹。在宋辽对决时看中了杨宗英,为了爱情脱离了原本阵营,归降宋朝成为杨门女将中的一员。她的哥哥姜飞熊曾与穆桂英大战数十回合不分胜负,而演义中说姜翠屏武艺比她哥哥还要高明。想来不比穆桂英差多少。

第二名:王兰英

大刀王兰英也叫王怀英,是杨六郎的原配妻子,曾与杨六郎定过娃娃亲,只是后来失去联系,长久不见杨六郎这才娶了柴郡主。后来二人见面后,杨六郎觉得王兰英容貌太过特别,有点不太情愿,二人经历了一番波折才最终走到一起。王兰英是杨门超一流的猛将,力大无穷,用一柄门扇般的大刀,上文提到的前辽国第一猛将韩昌韩延寿与王兰英对战,不到五个回合就败下阵来。韩昌手下的五大都督皆是辽军猛将,被王兰英一刀一个砍下马来。

第一名:穆桂英

穆桂英是全能型的大将,论统帅能力,杨家将中也就只有杨六郎可以与她较量一番。论武艺,穆桂英轻松戏耍杨六郎的儿子杨宗保,和杨宗保要穆柯寨结亲后,怀有身孕在相让的情况下照样能生擒杨六郎。辽军女将黄凤仙曾战败过王兰英,但与状态不佳的穆桂英对阵照样占不了上风。考虑到穆桂英一专多能,故将她排在第一名。

穆桂英被杨六郎认可最终正式成为杨家的一员后,也曾多次杨家出征,立下过无数功劳,最终因功被封为浑天侯,在杨家女性中可是独一份儿。后来她的儿子杨文广出征西夏,结果兵败被困,消息传到朝堂,在无人愿意领军出征的情况下,穆桂英再次请命出征,杨家无男儿,穆桂英就带领杨门十二女将出战。

关于这次出征的结局,因为杨家将演义有极多的版本,导致穆桂英的这次结局也是说法不一,其中最为出名的有两种:一种是十二寡妇误中埋伏,葬身虎狼峡,穆桂英脱险后强忍悲痛,找到一条小路后绕到西夏军背后,倒打虎狼关,打败西夏军班师回朝;另一种说法就是穆桂英跟十二寡妇一起葬身虎狼峡,佘太君亲自领军前来为她们收敛尸身。

总之这次确实是穆桂英大意败于西夏军之手,原因其实也能想象得到。杨家将演义中宋朝其他武将被严重弱化,基本上无突出表现,有大事基本都是杨家出征。在杨六郎病逝后,穆桂英挑起大梁,多次挂师出征。

那时宋和辽国及西夏三国对立,对于其他两个国家的大将,必然会派人调查其情况,包括其爱好习惯、作战风格等,以做到知己知彼。穆桂英多次领军,必然被准备充分的西夏专门研究,对其特点作出了针对性的安排,而穆桂英是在儿子杨文广被困后火速出征,担心儿子的安危,宋军赶到地点后就迅速发起战役,犯了兵家大忌。这才导致穆桂英遭遇了一次严重的失败。

当然这只是演义小说,我们关注的不应该是真假,而是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比如为国尽忠的思想内涵。

穆桂英破天门镇,击败辽国,如此厉害,为何死在西夏手里?

穆桂英如此厉害,破天门阵,击败辽国,为何死在西夏手里?

依据演义,穆桂英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传说师父黎山老母传授她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并将杨宗保生擒,与他成亲,后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征战沙场,屡建战功。佘太君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出征西夏,穆桂英中年犹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后又挂帅平南,是中国通俗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巾帼英雄形象。

至于穆桂英的最后结局,民间历来有三种传说。

一种说法是,穆桂英挂帅出征,参与十二寡妇征西,在虎狼关与西夏军队一战中,她率领的杨家女将们全部战死,穆桂英强忍悲痛,率众绕道从古浪峡北,倒取虎狼关,与后续赶来增援的老太君佘赛花主力部队会师,好不容易打垮了西夏军。

大家想起死去的众将领,一时间悲喜交加,泪水涟涟。一颗颗晶莹的泪珠,从得胜崖上掉落到崖底,从此人们又将这里叫做“滴泪崖”。

另一种说法是,穆桂英和杨门众女将在这次战役中,一起全都壮烈牺牲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穆桂英最危险的时候,她的师父梅山老母及时赶来救了她,随后她跟着师父离开了世俗社会,修道成仙。

故此,题主所说的“穆桂英如此厉害,破天门阵,击败辽国,为何死在西夏手里?”这个说法,也应该是个小范围的传说,即使是演义,也并非是大家都认可的。

关于穆桂英,尽管正史认为这个人物是传说,但在北方,特别是雁门关南北,留下过穆桂英征战过程中的许多遗迹。比如山东肥城的穆柯寨;在山西繁峙、浑源也都分别有穆柯寨遗址。山西离石西崖底村还有穆桂英墓;山西北部恒山的“穆桂英点将台”等。

另外,矗立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郊十八公里处的辽代“白塔”(全称万部华严经塔),据民间口口相传,也是穆桂英征战过程中留下的历史遗迹。

相传,穆桂英在这里与辽兵大战,胜利以后,修筑了这座白塔,一是将敌酋斩首,镇压在塔底,以示惩戒;二是表明宋军占领过这里。围绕着这座白塔,后来形成一座丰州古城。历经岁月风霜雪雨,最后只剩下了这座白塔,诉说着一千多年前丰州古城曾经的辉煌。

据记载, 当年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噶尔丹时 ,在白塔住过一日,第二天前往归化城(即现在的呼和浩特)。

著名的道教长老丘处机奉命会见成吉思汗以后,在返回途中因为重病,曾在古丰州城里调养身体。这件事记载在《长春真人西游记》里。

元代名臣、北京元大都的总规划师刘秉忠,曾经多次经过古丰州城,浏览过白塔,写下了《过丰州诗》,描述了当时古丰州的城市盛景:“晴空高显寺中塔,晓日平明城上楼。车马喧阗尘不到,吟鞭斜袅过丰州。”

当然,上面关于穆桂英用以镇压敌酋而建的白塔,属于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

在《呼和浩特文物》记载中,辽代的丰州城,为丰州天德军节度使治所,州下辖有两县,即“富民”和“振武”。丰州城的毁坏,主要是元末、明初交替之际,由于战事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丰州人口大减,城垣颓废。丰州城的遗址只留下仅有的一座万部华严经塔——白塔,其他建筑物已不复存在。

当地人们在耕种周围的田地时,经常捡到辽代的古币、陶瓷用品,就是最好的证明。

至于穆桂英这个人物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存在过,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段谁都无法说明白的历史往事。按照正史的说法,穆桂英是明代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又名《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府演义》中虚构的人物。同时虚构出的人物还有很多,后来杨家将的相关小说被改编成多种文艺作品,穆桂英也因此家喻户晓。

正史《宋史》是元代拖拖写的,认为穆桂英是虚构人物,但是在南宋遗民徐大焯所撰《烬余录》记载中,穆桂英或许并非虚构,很可能实有其人。

《余烬录》记载:兴国五年,太宗莫州之败,赖杨业护驾得脱险难。(杨)业,太原人,世称杨令公,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随刘继元降,授右卫大将军、代州刺史。先是帝出长垣关,败契丹于关南,旋移军大名,进战莫州,遂为契丹所困。杨业及诸子奋死护驾,始得脱归大名(府),密封褒谕,败赍骈番(皆为戏剧内容)。七年,业败契丹于雁门(实)丰州,获其节度萧太(虚)。八年收降契丹三千余帐,迁云州观察,兼判郑州、代州。诸将大忌之。雍熙三年,业副潘美北伐,破寰、朔、应、云四州。会萧太后领众十万犯寰,业请潘美军出雁门,不应。业分(奋)死出战,士卒尽丧,慨然曰:“不幸为权奸所陷!”遂死之。赠太尉节度使。长子渊平随殉。次子延浦、三子延训官供奉。四子延环——初名延朗、五子延贵并官殿直。六子延昭从征朔州,功加保州刺史,真宗时与七子延彬——初名延嗣者屡有功,并受团练使。延昭子宗保,官同州观察。世称杨家将。

这篇文章,是目前所见第一次见到称呼“杨家将”的文献。后世有人认为,这一段文字中虚实参半,寻找杨业和雁门关的事件时,或许可通过这些信息了解到部分南宋人对杨氏一家的认识。

假如这篇文字属实,既有“延昭子宗保”,那么,便极有可能有杨宗保妻子穆桂英。即使没有杨宗保,也未必就一定没有穆桂英。否则,民间怎么会有那么多关于穆桂英的传说呢?即便这些传说都不属实,可是,那么多穆桂英的历史遗迹又是怎么来的呢?在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老百姓可谓步步艰辛,谁会无聊得没事可干,造出那么多穆桂英征战辽国的痕迹呢?

总之,我个人认为,不管穆桂英这个历史上的巾帼英雄是否真的存在过,都挡不住老百姓喜欢她,一代一代口口相传她和杨家将忠勇爱国的英雄事迹。这或许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们这个爱好和平、崇敬英雄的国度的老百姓最需要的精神食粮。

英姿飒爽的穆桂英,她就活在中国老百姓心里。至于她究竟在历史上是否存在过,这件事反倒不那么重要了。真的如何?假的又怎样?

穆桂英破天门镇,击败辽国,如此厉害,为何死在西夏手里?

穆桂英是杜撰出来的一个人物。按正史记载,杨继业和杨延昭是存在的。《宋史》里说杨延昭的儿子是杨文广,也就是说没有杨宗保,而杨文广的夫人叫慕容氏,据说会武功,经常随夫上阵。但是,《杨氏家谱》里记载了杨延昭有儿子杨宗保,然后杨宗保的儿子才是杨文广,家谱上说杨宗保之妻穆氏,其他就没什么记录了。所以,不管相信哪个说法,穆桂英挂帅是不存在的。十二寡妇征西只是个故事,并非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这不影响我们对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推崇,但是研究穆桂英到底是如何战死的,没有太多学术价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