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何一定要灭掉薛丁山一族?有何依据?
两辽王薛丁山的儿子薛刚大闹元宵节,踢死皇子,惊死高宗。武则天悲怒交加,下令将两辽王府满门抄斩,全部葬于铁丘坟。
薛丁山是薛仁贵的儿子,历史原型是薛讷,多次击破吐蕃、突厥,战功很是显赫。在历史上,薛讷年老回家休养而去世,被追赠为太常卿。相比于薛讷,薛丁山更为人熟知,薛丁山征西、三休三请樊梨花等故事非常流传。薛家因薛刚而满门抄斩,薛刚是五鬼星杨藩转世。杨藩是樊梨花的未婚夫,当年樊梨花转嫁薛丁山,并且在白虎关下一刀劈死杨藩,杨藩便投胎在樊梨花腹中转世为薛刚,借薛刚一脚来报复薛家人,薛家有了一个惨烈的结局。
薛丁山征西薛仁贵三箭定天山,智灭东辽帅盖苏文,因功被封平辽王。薛仁贵却因射虎,意外射杀了没见过面的儿子薛丁山,尸首也被老虎衔走。
当年薛丁山被薛仁贵一箭射中并没死,被云梦山水帘洞王敖老祖救下,收为徒弟。哈密国国舅苏宝同为报父仇,挑衅唐朝,唐太宗李世民以薛仁贵为帅,御驾亲征。苏宝同设计把李世民君臣连同三十万大军困在锁阳城,为了突围,不仅秦怀玉、尉迟宝林、尉迟宝庆战死,薛仁贵也中了苏宝同一支毒镖。无法之下,程咬金假装投降去搬救兵,苏宝同早知他是诈降,但他一心想要引出罗通,就故意让程咬金逃回了长安。这次程咬金带回了苏宝同的克星,薛丁山。
薛丁山跟随王敖老祖学艺,武艺高超,且精通兵法。下山后,薛丁山挂印二路元帅,领兵救父,大败苏宝同,其后更是几经战争平西凉叛乱,兵锋直指哈密国腹地,平定西凉,因功被封两辽王。
在薛丁山征西的路途中,有个人物叫杨藩。杨藩是白虎关的总兵,有万夫不挡之勇,正是杨藩把薛仁贵引上了白虎山,薛丁山为救父亲,却一箭射死了白虎星转世的薛仁贵。当年薛仁贵射薛丁山一箭,薛丁山虽是误杀,也算还了一箭。杨藩还是樊梨花的未婚夫,是两家指腹为婚的,樊梨花献关嫁给薛丁山后,杨藩深恨薛丁山和自己有夺妻之仇,在白虎关大战唐军。最终,杨藩与樊梨花交战时被打败,樊梨花本不忍杀他,但他的义子薛应龙赶上直接砍死了杨藩。杨藩死后,头上一道黑气冲出直奔樊梨花,这是杨藩的阴魂投胎在樊梨花腹中,就是后来的薛刚。
武则天为何一定要灭掉薛丁山一族?薛丁山平定西凉后,西番七十二国都来进贡。唐高宗十分高兴,封薛丁山为两辽王,薛丁山的三个夫人四个儿子都加官进爵,薛家一时之间十分显赫。
薛丁山的四个儿子分别是薛勇、薛猛、薛刚、薛强。老三薛刚是薛丁山和樊梨花的儿子,被封为登州总兵,因为性情暴躁被留在了京中。
薛丁山前往山西老家安葬薛仁贵时,薛刚在京城结交了一班小英雄,天天惹事生非。山西薛应举被奸臣陷害时,薛刚带人劫法场,唐高宗也没怪罪,还封他为通城虎,赐金锤两柄,朝中打奸臣,民间打土豪,薛刚更是多次惹事。直到薛丁山返回后,才把薛刚关在家中,不让他外出。当时,薛丁山的妹妹薛金莲嫁给了窦一虎,一起镇守白虎关。薛丁山的母亲思念女儿,薛刚自愿去白虎关问候姑夫、姑姑。薛丁山不放心薛刚,怕他喝酒生事闯祸,薛刚当即表示戒酒。薛丁山还是不放心,要他发个誓,薛刚张口就来,“从今后开了酒,杀吾全家”。薛丁山气的大骂,薛刚又来了句“不要慌,杀尽了,还有吾报仇。” 这两句话把薛丁山气的目睁口呆。薛刚一路上不再喝酒,到天雄山遇见伍雄结拜后,才破了戒,不想这誓言就准了。
元宵节时,薛刚进长安观花灯,这下惹了大祸。薛刚在城中喝得大醉,人山人海没人给他让路,薛刚抡起两拳乱打,城中大乱,踩死许多人。唐高宗让人查看谁在行凶,七皇子李昭带人去捉拿,却被薛刚打死内侍,皇子李昭也被踢死。高宗听说后吓得魂飞魄散,在楼上往下查看,栏杆却断了,高宗与众多宫女一起掉下。高宗回去后,就不治身亡。
薛刚酒醒后,知道犯下大罪,就畏罪逃跑了。踢死皇子,惊崩圣驾,这是滔天大罪。武则天本来就是二圣之一,共掌朝政,这时更是独握大权,当即派人捉拿了薛丁山一门。摊上这样的大罪,谁也不敢求情,唐中宗不愿杀薛家,但大权全在武则天手中。在奸臣张天左、张天右的挑唆下,中宗也被废。最终薛家满门被斩,只有薛刚、樊梨花、薛强、薛勇的儿子薛斗、薛猛的儿子薛蛟逃脱,三百八十三人被埋在一处,还以以生铁熔化浇成铁丘坟。
薛家满门被抄斩,是因为前世的冤仇,今生来报。樊梨花早知薛刚是杨藩转世,来报前世之仇,要杀尽薛氏满门,她事事都顺着他,想要解冤释仇,但这仇怨太深,终究还是灭了薛家满门。
这是演义的故事,武则天灭薛丁山一族,终究是薛刚踢死了皇子,惊吓死了皇帝,一切源头还在薛刚身上。
武则天为何一定要灭掉薛丁山一族?有何依据?
演义小说中有几个著名的将门世家,比如岳家将、杨家将、呼家将等,而在唐朝,也有一个薛家将,开创人就是唐朝历史上有名的大将薛仁贵。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说的就是薛礼薛仁贵。而薛丁山的原型就是历史上薛仁贵的长子薛讷。
在演义小说中,薛仁贵是太宗皇帝的应梦贤臣,投军后在攻打高句丽的战役中立下了大功。后来在《薛仁贵征东》一书中,因为立下了大功,薛仁贵被封为平辽王。后来因为和太宗的堂弟任城王李道宗结怨,薛仁贵被设计下了大狱。眼见就要遭遇不测,恰好此时西凉哈迷国进攻大唐,徐茂公趁机举荐薛仁贵为将,助他脱离了牢狱之灾。
然而在征西凉时,薛仁贵却中了西凉元帅苏宝同的诡计,大军被困锁阳城,薛仁贵也中了苏宝同毒镖奄奄一息,几万唐军危在旦夕。眼见出征的大军形势危急,皇帝高挂求贤榜,征召二路元帅救援被困的唐军。此时已经在王鳌老祖处学艺多年,学得一身本事的薛仁贵长子薛丁山下山,勇夺帅位,率领大军救援被困的唐军,在窦仙童、樊梨花等人的帮助下,顺利地打败了西凉国,薛丁山也因此被封为两辽王。
在演义故事中,薛仁贵是白虎星转世,而薛仁贵则是曾是青龙星的单雄信转世。青龙星和白虎星有宿怨,所以后来薛仁贵被薛丁山射白虎时误射而死。
薛丁山后来娶了窦仙童、陈金定、樊梨花三女为妻,他的三位妻子个个来历不凡,樊梨花传说中还是骊山老母的弟子,出身不凡。樊梨花不只是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一身武功更是十分惊人,曾帮助薛丁山征西打败了西凉国。
薛丁山的三位夫人给他生了四个儿子,分别命名为薛勇、薛猛、薛刚、薛强,其中薛刚是樊梨花所生。薛刚在演义中是五鬼星杨藩转世,专门投胎于樊梨花肚中,借机来报复曾经得罪过他的樊梨花,薛家成了被牵连的对象,完全是遭受了池鱼之殃。
薛刚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主儿,爱惹祸,为此没少被薛丁山和樊梨花惩罚。后来他在大街上将曾与薛仁贵结怨的张士贵的后人,右丞相张天佐痛打了一顿,为此又被薛丁山责罚,被罚在家中禁足一百天。
一百天刚满,正值元宵佳节,被憋坏了的薛刚就迫不及待地上街观花灯透气,结果遇到太子李奇带着他手下的恶奴张宝强当街调戏民女。正义感爆棚的薛刚见状哪能忍受?当场上前痛打了张宝强一顿。太子李奇怒了,打狗还要看主人呢,你薛刚当街打我的人,是不是不把我放在眼中?李奇上前拉住薛刚不放,非要让薛刚给自己一个说法。薛刚被纠缠得烦了,一怒之下踢了李奇一脚,谁知李奇是个病秧子,身体虚弱不堪,只一脚就被薛刚踢得倒地不起,再也没有醒过来。
街上百姓眼见出了人命,全部一哄而散。喧闹的人群将正与百姓同乐的高宗皇帝吓了一跳,从马上跌了下来,再加上听到太子出了意外的消息,结果惊怒之下一病不起,没过几天就过世。高宗皇帝是个念旧的人,心性仁厚,还记着薛家立下的功劳,临终留下的遗嘱只追究薛刚一人的罪责。高宗死后他的夫人武氏不甘久居幕后,夺了自己儿子中宗李显的皇位,成为女皇帝。
为了清除自己上位的障碍,打压不服她的人,威望极高的薛家就成了立威对象。正好踢死太子,惊死先皇的罪名极为严重,所以薛丁山一家两百余口全被处斩。整个两辽王府被挖成一个大坑,处斩的人全被埋于此处,上面用厚厚的铁板笼罩,浇上铅汁,筑成一座谁也无法挖开的铁坟,称为“铁丘坟”。
整个薛家,也就只剩下骊山老母的弟子樊梨花以及薛刚二人逃了出去。后来薛刚在外联合众多不服女皇统治的人,又从西凉借得兵马,组建了一支大军,先后扶保李显和李旦讨伐武周。薛刚在自己侄儿薛蛟、儿子薛葵等人的帮助下,经过一番艰难的苦战,最终恢复了李唐的江山,让陷害自己一家的奸臣张泰得到了应有的处罚。
所以薛丁山一族之所以被灭,直接原因就是薛刚闯下了大祸,坑了全家。薛家只不过是被当时的女皇用来立威,为自己的统治扫清障碍,所以全族才遭受了无妄之灾。
武则天为何一定要灭掉薛丁山一族?有何依据?
真实历史没有薛丁山这个人,他是《薛刚反唐》书中虚构的人物。《薛家将》这本书讲的是“三代人”的故事——1.薛仁贵、2.薛丁山、3.薛刚,这三代人的故事。
薛仁贵的儿子是薛丁山,薛丁山征西讲的是他一个人的故事;薛丁山有三个老婆,大老婆窦仙童,生子薛勇;二老婆陈金定,生子薛猛;三老婆樊梨花,生子薛刚和薛强。四个儿子连起来就是“勇猛刚强”。
薛仁贵和薛丁山都是唐朝的有功之臣,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出生入死建立了不世功勋。但薛家摊上了一个牛逼的“官二代”薛刚。
话说正月十五元宵节,洛阳城喜气洋洋一派节日的气氛,薛刚在家里喝了点酒,按捺不住寂寞上大街溜达溜达。说知道这一溜达溜达出事了。
奸臣张泰之子张宝强帮着二太子李奇强抢民女,薛刚正好在街上溜达碰到了这事,薛刚见义勇为,上去扇了张宝强一耳光,太子李奇护奴心切,上去揪住薛刚不放,薛刚只是轻轻踢了太子李奇一脚,谁知道太子不禁踢,一脚踢死了。这时人群大乱,皇帝高宗李治当时也与民同乐看花灯呢,百姓一喧哗惊了圣驾,高宗李治从马上摔下来死了,薛刚“踢死太子,吓死皇帝”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大唐帝国乱套了。
据说薛刚是黑虎星单雄信转世,是投胎薛刚为自己报仇的。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时杀了单雄信。他投胎薛刚,吓死了李世民的儿子高宗李治,也算为自己报了仇。
▲薛刚
这事发生后,首先要确立“国家领导人”,国不能一日无主。按正常程序应该中宗李显登基,然后再处理薛刚。然而此时武则天想夺了儿子的皇位,她考虑到薛家一脉忠心耿耿,肯定不允许她篡权。为了专权,武则天赶走了中宗李显。采取了打压和消灭一批宗室和忠臣良将办法。
武则天害怕薛家反对自己专权,下令在薛府门前挖了一个几丈深的大坑,满门抄斩了薛家三百余口,把尸体填埋在这大坑里,上面加盖了三层厚重的石板,然后将生铅生铁熔化到一起,浇铸在坟墓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坚固无比,没有办法撬开的“铁丘坟”。
薛家满门抄斩只跑了薛刚和越强,樊梨花是被师父梨山圣母救走的。逃出来的薛刚招兵买马准备反唐,后在徐茂公之子徐策的劝说下,得到了唐中宗李显的谅解,在薛刚的帮助下,中宗复位,铲除了武后一党,在铁丘坟前,斩杀了奸臣张泰,挖开铁丘坟为薛家平反昭雪。
撰文/秉烛读春秋
武则天为何一定要灭掉薛丁山一族?有何依据?
这都是小说里虚构的故事,并非历史,《薛家将》、《薛刚反唐》等说的就是薛仁贵、薛丁山、薛刚祖孙三代的故事,武则天灭掉薛丁山一族的起因,就是因为薛刚“踢死太子,惊崩皇帝”,当然了,即使没有薛刚惹的祸,武则天还会想其他的办法除掉薛丁山一族。
薛丁山一共有四个儿子:薛勇、薛猛、薛刚、薛强,薛刚是他和樊梨花所生,生性狂野不羁,但正义感爆棚,尤其在长安城里名声非常响亮。
薛刚见义勇为却惹来横祸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薛刚喝了点小酒,闲来无事,就到大街上遛弯,正好在大街上遇到奸臣张泰之子张宝强帮着太子李奇强抢民女,薛刚最见不得这种仗势欺人的行为,他冲上去就给了张宝强一个耳光,太子李奇见有人打自己的奴才,就抓住薛刚不放,薛刚只是轻轻的踢了太子一脚,谁知这太子太娇气了,不经踢,一脚就踢死了。
踢死人了,人群顿时大乱,高宗李治当时正与民同乐在看花灯,百姓一喧哗就惊了圣驾,本来就年老体弱的李治从马上摔了下来,没多久就死了。
李治在临死前留下遗言说:“薛家有功于大唐,只需追究薛刚一人的罪就可以了,不要连累他的全家。”
但是,由于当年薛仁贵和张士贵之间结有仇恨,因此,其子张武一直耿耿于怀,寻机保仇,现在机会来了,他当即面见武则天,对薛家污蔑抹黑。
此时,武则天夺了儿子李显的皇位,她想自己当皇帝,而朝中这些老臣就是绊脚石,特别是薛家的功劳太大了,忠于大唐,威望极高,又握有兵权,这是武则天最忌讳的,为日后登上皇位扫清障碍,她也想借这次机会将薛家拿掉。
于是武则天下令在薛家门口挖一个大坑,将薛丁山满门285口全部抄斩,包括长子薛勇,次子薛猛,把尸体全部扔进坑里,用土掩埋,再用石板压盖,后浇上铁水密封,因此被称为“铁丘坟”,
后来,薛刚“三祭铁丘坟”,招兵买马,保驾庐陵王李显起兵反唐,最终推翻了武周的统治,恢复了大唐,报了血海深仇。
历史上真实的薛家历史上的薛家并没有被武则天灭族,薛仁贵是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人,唐朝建立前四年出生,于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
唐高宗时,薛仁贵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直到683年去世,和高宗李治差不多是同一年,享年七十岁,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薛仁贵有五个儿子:薛讷、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薛楚玉,历史上并无薛丁山这个人,薛丁山的原型是薛讷,早年在蓝天任县令,他为人率直,刚正不阿,武则天的酷吏来俊臣虽权倾朝野,人们对他都趋之若鹜,但对薛讷却惧怕三分在武周时期,得到了武则天的重用,镇守边疆,地狱突厥和契丹,唐玄宗拜他为左御林大将军,掌管京师护卫,复封平阳郡公,后告老还乡,于开元七年(公元720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薛刚的原型是薛嵩,但他不是薛讷的儿子,而是薛楚玉的五儿子,此人在历史上确有过反唐的行为,在安史之乱时,就投降了叛军,但后来薛嵩带着相州、卫州、洛州、邢州四个州降唐,被封为昭义节度使,为大唐的恢复重建起到了 关键的作用,直到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年)因病去世。
后来薛嵩的儿子薛平也是因为武功超群,功勋卓著,被封为魏国公,薛家的子孙基本上都在朝廷担任要职,成为对唐朝贡献最大的家族之一。
武则天为何一定要灭掉薛丁山一族?有何依据?
唐朝著名将军薛丁山,他的父亲薛仁贵武功卓越,征战沙场多年,立下战功无数,天妒英才后来在一次平定叛乱中战死沙场,死后他的儿子薛丁山继承父亲的衣钵,为国奋战,竭尽全力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切,可谁知却因为大儿子薛刚为百姓打抱不平,被武则天等奸人设计陷害,使薛丁山一族惨遭灭门。
历史上真的有薛丁山这个人吗?小说演义中是一位征西英雄,据悉,薛丁山武艺高强。
薛仁贵为唐朝开国功程,为大唐朝立下汗马功劳。并曾多次救过李世民的性命,在平定六国之乱时战死。
其子薛丁山与樊梨花也在平定六国战乱时功高劳苦,后高宗李治封其为两辽王。其妻樊梨花为威名侯。薛丁山共有四个儿子。名为勇猛刚强,三子薛刚生性粗野,爱打抱不平,所以在长安城名气颇大,人送绰号“通城虎”。
后来在一次事件中误踢死太子,当时皇帝高宗李治正在楼上赏景,由于人群受到惊吓,李治观景的楼受到撞击,导致坍塌,李治从楼上坠下,不久驾崩。按照唐朝当时的法律,薛刚一人犯法,应当株连九族。
李治死前跟长子交代,薛家历代功臣,对唐朝也是忠心耿耿。所以薛刚踢死太子,惊崩圣驾一事,只追究薛刚一人,不追究薛刚全家。此诏一出,受到大唐上下的佩服。可是当时把持朝政的张武一党却不愿意。他们早就视薛家为眼中钉。正好借此机会除去薛家势力。
于是张武一党便去找武则天说及此事,要求将薛家按法办事。其实武则天也早就想除去薛家及那一帮子开国功臣和他们的后代,而且武则天早有不臣之心,她也想尝尝做皇帝的滋味。正好此次薛刚犯事。
于是武则天下令,将薛丁山一家285口斩尽杀绝。其手段更是残忍,就在薛丁山的两辽王府就地挖了个大坑,将薛家的人生生活埋。
此次事件的主犯薛刚在犯事之后就逃走,幸免于难。但是灭门之仇也引起了后来的薛刚反唐。
武则天为何一定要灭掉薛丁山一族?那是因为虽然薛丁山一族十分的衷心,但是他们却害死了皇上,羞辱了武则天,这样的仇怎么可能不报。
第一件就是薛丁山的儿子薛刚一脚踹死了武则天的儿子,也就是太子。薛刚从小和薛丁山长在沙场上,十分的不拘小节,最看不惯的就是仗势欺人的事情,有一次他看到张泰的儿子在大街上强抢民女,于是看不过,上前就是一群揍,还踹了他身边同行的人一脚。结果没有想到这个人就是太子,薛刚 很少有机会进宫,自然不知道太子长什么样子,于是就干了这样的事情,
谁知这个太子也是弱不禁风,被踹了一脚就死了。儿子都被踹死了,武则天这口气能咽的下去吗。但是因为薛丁山一家的功绩,再加上薛刚也是一个英勇之才,当时武则天才没有发作,放过了他们。当然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李治的求情。
第二件事情,当时李治在楼台上看花灯,结果薛刚又来了,他带着一群官兵,结果闹市上的人就被这个阵仗给吓到了,于是纷纷逃窜。皇帝听到这样的响动,自然是要看一眼的,结果刚探出头区,就被这样的阵仗给吓到了,结果从楼台上摔下去,摔死了。虽然李治在死前极力的要求武则天放过薛丁山一族,毕竟大唐的江山还需要这个人守护。
起初武则天也是答应的,但是最后张泰的父亲因为他儿子被羞辱的事情,还有对薛丁山的恨一直在武则天面前煽风点火。而武则天也因为以往的种种,最后武则天果然就把薛丁山一族给杀了。
第三件事就是他手中的权力对武则天来说是一个隐患。薛丁山在当时是武则天的眼中钉,肉中刺。在李治死的时候,曾经明确的说过薛家世代从军,功劳比较大,所以让武则天不要动他们,但是在他死后,武则天没办法按耐住心中对他们的怨恨。当时薛丁山作为武将,手中掌握的兵权是比较大的,而且武则天想要登基,如果薛丁山反对她的话,事情会变得棘手很多,所以武则天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灭了薛丁山全族,以泄自己心头之恨,也为自己铲除了隐患。
结语薛仁贵为唐朝基业创下大功绩,薛丁山为平定西凉征战多年,还掌握着兵权。首先就是薛家掌握着很大一部分的兵权,这对武则天来说是个很大的威胁;其次就是薛家还是忠于李唐的,武则天为了登基,不得不消灭薛家一族。
武则天为何一定要灭掉薛丁山一族?有何依据?
薛丁山是小说演义的虚构人物,其历史原型为唐朝名将薛仁贵的儿子薛讷。
薛丁山一共娶了三个老婆,分别是樊梨花、窦仙童和陈金定。
这三个老婆都是能征善战的女将,特别是樊梨花,更是仙人梨山老母的徒弟,可算是半仙之体,民间传说她后来没有被武则天杀死,而是被梨山老母救走,成了仙人。
武则天:
李世民的贞观年间,西凉番邦犯境,薛仁贵挂帅征战,被困锁阳城,为苏宝同飞镖所伤。
唐太宗见出征不利,征召能人挂二路元帅。薛仁贵之子薛丁山夺得帅印,出征娶了女将窦仙童,杀死苏宝同,救出薛仁贵。
番邦寒江关总后樊洪之女樊梨花,智勇双全、武艺高强,带兵与薛丁山阵前交锋,一见钟情。
樊梨花与薛丁山阵前订亲,在樊梨花相助下,薛丁山大破番邦,得胜回朝。
之后樊梨花与薛丁山生下儿子薛刚,生性好打报不平,元宵节上打死太子、惊崩圣驾,闯下大祸。
薛丁山:
当时奸臣张泰之子张宝强帮着二太子李奇强抢民女,薛刚正好在街上溜达碰到了这事,薛刚见义勇为,上去扇了张宝强一耳光,太子李奇护奴心切,上去揪住薛刚不放,薛刚只是轻轻踢了太子李奇一脚,谁知道太子不禁踢,一脚踢死了。
这时人群大乱,皇帝高宗李治当时也与民同乐看花灯呢,百姓一喧哗惊了圣驾,高宗李治从马上摔下来死了,薛刚“踢死太子,吓死皇帝”的消息不胫而走。
整个大唐帝国都在捉拿薛刚。樊梨花让薛刚化装逃脱,家中其他人都被武则天满门抄斩,武则天还筑了铁丘坟,让薛家永世不得翻身。
薛刚:
薛刚大难不死,与立志复唐反武的功臣之后三祭铁丘坟,保驾庐陵王,起兵反唐成功,铲除了武后一党,在铁丘坟前,斩杀了奸臣张泰,挖开铁丘坟为薛家平反 昭雪,报了全家的血海深仇,正义得以伸张。
薛丁山历史原型为薛讷,是薛仁贵之子。他早年在担任蓝田县令之时,就敢拒绝当朝酷吏来俊臣的不义之举。
当时他仅为一县令,皇帝宠臣来俊臣权势倾朝,人们多趋之若鹜。
在这一案中,来俊臣因受贿草率断之,但薛讷以民意为重,义正词严,拒理抗争,迫使来俊臣收回成命,从而以刚正秉直而闻名于世。
薛丁山夫妇:
后来突厥犯边,薛讷与突厥征战多年,力保大唐。后来突厥、契丹、奚联合寇边,薛讷战败被撤职。
不久吐蕃军十万犯境,薛讷被重新启用,担任陇右节度使。他连败吐蕃于武阶驿、长城堡,斩获无数。薛讷一生征战,年七十二而亡。
薛刚的历史原型是薛仁贵之孙薛嵩。薛嵩为人豪迈,长于骑射,被封为邺郡节度使、昭义节度使。
薛嵩于唐代宗永泰八年(773年)病死。 按演义上的内容来分析,武则天想当皇帝,她生怕李唐元老重臣们反对,因此对这些重臣们欲除之而后快。
刚好薛刚犯到自己手上,正是除去忠于大唐的薛家的最好时机。
说白了,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都是权力惹的祸。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冯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