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因为一首诗出名的诗人?

一首诗出名的诗人

1、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是唐代诗人,他的诗作仅存2首。《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千古绝唱,有“孤篇压全唐”的称誉;闻一多评价《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张若虚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就压倒了盛唐大唐的众多诗人。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美好的事物已经构造出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明月楼、妆镜台、玉户帘、捣衣砧、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

2、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是唐代诗人,他的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最有名的就是《枫桥夜泊》。相传张继去长安赴考落第返回时,途经寒山寺,夜泊于枫桥附近的客船中,夜里难以成眠,听到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有感而作。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也因《枫桥夜泊》名传千古。

3、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是唐代诗人,存诗四十二首,最为人称道的是《黄鹤楼》,曾使李白叹服。据说李白上黄鹤楼想要题诗,看到崔颢的诗为之搁笔,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4、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是唐代边塞诗人,非常有才气,但他的诗作只留下14首,最有名的就是这首《凉州词》。这首诗诗风苍凉悲壮,但并不低沉,以侠骨柔情为壮士之声,这仍然是盛唐气象的回响。

5、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是唐代诗人,存诗六首,《题都城南庄》这一首诗就让他名垂青史。“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

6、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是唐代诗人,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景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7、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是南宋诗人,最有名的诗作就是《题临安邸》。短短四句,以景喻情,情中有景,用西湖的美丽和繁华反衬出作者的愤怒与忧虑。

8、己亥岁

曹 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是晚唐诗人,存诗有一百四十首,最有名的就是这首《己亥岁》。“一将功成万骨枯”是千古名句。

9、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是初唐诗人,他的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被称为“诗骨”。陈子昂的代表作有很多,最为人熟知的就是《登幽州台歌》了

10、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珙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珙是元末明初诗人,他最有名的诗作就是这首《题龙阳县青草湖》。“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非常有意境,唯美得无以复加。

还有很多因为一首诗出名的作家。

唐代的刘希夷最有名的诗作是《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为世所留传。

唐代诗人高蟾最有名的诗作是《金陵晚望》,“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北宋词人李之仪最有名的作品是《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元曲作家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有哪些因为一首诗出名的诗人?

古代唐宋时期以一首诗而成名的诗人很多。在这些诗人当中,唐朝张若虚因《春江花月夜》而名居首位。《春江花月夜》的体裁是属于七言长篇歌行诗。此诗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江为场景,描绘出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景象,抒写出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体现出一种超绝的宇宙意识和一个深邃寥阔而又宁静的世界。全诗共三十六句,通篇语言自然,韵律宛转,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闻一多先生认为这首诗是诗中之诗,顶峰中的顶峰。而清末学者王闿运则评价其诗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因而《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盖全唐”。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第二是《题临安邸》的南宋诗人林升。

《题临安邸》·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题临安邸》是林升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的“墙头诗”,更是一首著名的讽喻诗。诗中先写临安的繁华,紧接着进行反问,最后直接讽刺了当朝执政者纵情声色、不思收复失地的腐朽本质。诗中无一句谩骂之词,却处处充满谩骂之味,因具有极大的辛辣讽刺意味而流传千古。

第三是写下著名《黄鹤楼》的唐朝诗人崔颢。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本是进士,他因在官场沉浮不得志而写下了激昂豪放,气势宏伟的《黄鹤楼》。全诗虚实结合、意象恢宏而饶有风骨,使得《黄鹤楼》成为历代推崇的佳作。相传李白路过黄鹤楼想登临赋诗,在看到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后便搁笔不作而发出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这说明崔颢的诗已经写好的好得不能再好,于是李白搁笔未作。

第四是写下《枫桥夜泊》的唐朝诗人张继。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天宝年间爆发了安史之乱,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张继也在其中。他于一个秋天的夜晚泊舟到苏州城外的枫桥时看到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联想到自己所处的境遇时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隽永而流传千古的小诗,从而使得“寒山寺”成为古今驰名内外的游览胜地。

第五是写下《次北固山下》的唐诗人王湾。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在《全唐诗》中仅存诗十首,而《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诗中对景物的描写妙绝千古,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全诗用笔自然、情景鲜明而情感真切,历来被广为传诵。“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中体现的那种壮阔景象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末诗人郑谷对此作出“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的评价。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因一首诗而成名的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陈陶的《陇西行》、金昌绪的《春怨》等,在此不一一赘述。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共同学习。

有哪些因为一首诗出名的诗人?

既然是诗人,所做的诗应该不止一首,这里所谓的“因为一首诗而流芳千古”指的应该是指该诗人只凭一首著名的诗歌便千古留名,其他的诗歌则不为人熟知,或者该诗人因为年代久远,导致他只有一首诗留存于世,其诗质量上乘却足以流芳千古。

这样的诗人其实很多,下面只举几个例子。

其一:初唐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唱出了历代志士仁人壮志难酬的忧愤,知遇难逢的孤独,同时具有深沉的哲思,使其成为一首震撼人心的千古绝唱。

其二:唐代边塞诗人王翰的《凉州词》

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该诗豁达、奔放,是边塞诗歌优秀作品之一。

其三: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但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其四: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一首美丽的诗。所谓一诗定诗名,崔护只凭这一首诗,成就了他的名垂青史。

其五: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此诗词清语丽,脍炙人口,乃是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其六:中唐诗人杜秋娘的《金缕衣》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涵义深永的小诗,也有人说作者为无名氏。

附:《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其五:唐代诗人金昌绪的《春怨》

其作者生平不详。唐朝余杭人,身世不可考,诗传于世仅《春怨》一首。

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除了上述诗人和其留传千古的诗歌外,应该还有其他的诗人只凭一首诗而留芳千古了,在这里就详述了。

(文/秦时啸歌 于2016.12.09日20时52分)

有哪些因为一首诗出名的诗人?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 王翰《凉州词》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 张继《枫桥夜泊》

4、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 崔护《题都城南庄》

5、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杜秋娘《金缕衣》

6、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唐 金昌绪《春怨》

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 林升 《题临安邸》

8、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

9、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10、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元 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

1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 高鼎《村居》

12、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唐 高蟾《金陵晚望》

1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唐 韩翃 《寒食》

14、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唐 刘希夷 《白头吟 》

有哪些因为一首诗出名的诗人?

我我也不想出名;但,我喜欢写诗。奉诗一首请大家点评:

沉沉夜色路人稀,一自狂風拂我衣。

老樹葉榮根腐坏,古琴弦斷意相違。

義無定意何須說,情有移情不用譏。

回首蒼茫風雨處,心中故里已成非。

一一夜色(閬水漁民白溪釣)

有哪些因为一首诗出名的诗人?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北宋理学奠基人之一的邵雍,隐而不仕,他高深的智慧,被当时世人认为已达到不惑的程度,宰相司马光、富弼皆为其好友。

然而,邵雍的名字为人所记,并不是他高深的学问,而是上面这首《山村咏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历史上,关于唐代文人张继的记载寥寥,甚至连他的生卒年份都不知道,只有唐玄宗(天宝十二年)中进士的记载,和《张祠部诗集》一部诗集流传后世。

唐代诗人群星璀璨,张继身在其中,恐怕算不上名家。

但是一首《枫桥夜泊》却让我们记住了张继,而这首《枫桥夜泊》更成为了千古绝唱。

在有记载的资料中,史上留下诗词数量最多的人是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咱们熟悉的乾隆皇帝。

他一生写了39340首诗,要是按照年龄算,平均每天就写诗3首多。

乾隆帝能留下这么多诗词,主要是因为他皇帝的身份,他希望自己能够在文治武功两方面都流传史册。

只可惜,写得再多亦枉然,到今天,他的诗词没有一首能够为人所知。

反观那些凭借一两首佳作而名传千古的诗人,可谓“一诗定诗名”,傲立诗坛千百年,名垂青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今天,我们常常使用这句诗来描述“浩然正气、清廉高洁”的高贵品质,而此句诗出自元末文人、画家、雕刻家王冕的《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一生酷爱梅花,在他隐居的住所处,种了上千株梅花,并自称“梅花屋主”。

这首诗,就是他在自己所画的《墨梅图》上所题的《墨梅》,而“墨梅”就是他笔下摇曳生姿、清雅绝尘的水墨梅花。

王冕将自己喻为梅树,将自己一生不屈附于权贵,洁身自好,保留那份清高的傲骨于天地之间的人格操守,用诗画相融的方式呈现于世人面前。

王冕生在元末乱世,大半生都是归隐田园,沉浸在自己喜爱的绘画艺术生活中。

“王冕画荷”的故事,被很多人作为刻苦学习的教育典故。

但是,凭借“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墨梅》,在元代诗词上,留下了值得记忆的篇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山雨欲来风满楼”,可以称得上是千古名句,是经常被用在形容重大事件爆发之前,形容紧张气氛的经典诗句,出自晚唐诗人许浑的《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许浑,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唐宣宗时期,是武则天时期,宰相许圉师(yǔ)的六世孙。

(许圉师的孙女,是李白的第一任妻子,跟李白有两个孩子,也就是说,许圉师的孙女婿是李白。)

许浑自小体弱多病,身体最孱弱之时,竟然无法下榻,不能从床上起来,以至于“清羸之疾,至是以伏枕免”。

许浑的身体虽然不好,但是精神世界却是非常丰富,在中晚唐的文坛之上,算得上是一位大家。

他的五言律诗、七言律诗都很擅长,涉及的题材多为游记、登高、怀古、赠别。

许浑的诗作,喜欢以“水”入诗,被后世称为“千首湿”。

而许浑的这首《咸阳城东楼》中的“山雨欲来风满楼”,也为他在后世诗坛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偷得浮生半日闲。

每个身处红尘,被凡事所扰的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期许有那样一个“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清宁时刻。

安史之乱以后、中晚唐的诗人李涉,生平事迹不详,仅留存六首诗词。

他一生仕途多舛,被贬南方,心情抑郁忧闷,在一日登山偶遇高僧指点,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写下了这首《题鹤林寺僧舍》,使我们在诗文中记住了他的存在。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每个人都有困顿之刻,无论是因忙碌而焦头烂额,还是因心灵的迷茫而举足无措,总是希望能够将自己剥离出来,“偷得浮生半日闲”吧。

桃花依旧笑春风。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中晚唐诗人崔护的这首《题都城南庄》,可以说是道出了千万人“人面桃花,物是人非”的生活体验,而崔护也因为这首诗而名传千古。

崔护本身的生平记载并不详尽,而他通过这首诗,为我们留下了一首经典之作的同时,还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绛娘与崔护的桃花缘”。

一将功成万骨枯。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文人曹松,生卒不详,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正是唐代末年,战乱迭起,诸侯藩镇割据,黄巢起义,五代十国酝酿成立的历史期间。

唐昭宗光化四年,已经70岁的曹松才中了进士,做了两年官便撒手人寰。

曹松在这首《己亥岁感事》中,用冷峻深邃的目光洞穿千百年来封建战争的实质,写得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上学时语文的必讲文章朱自清的《春》,想必大家还是有印象的。

其中在写春风之时,朱自清先生就引用了这句“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句诗出自南宋诗僧志南的《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在志南的诗中,将轻柔的春风、迷蒙的春雨拟人化,呈现出最“娇羞、温柔”的春风春雨。

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呈现出独特的惬意舒心的春日景象。

诗僧志南因为“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而名垂千古。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一首元末明初的诗歌,却被收录在《唐诗三百首》中,这本身就是一件异乎寻常之事。

元末明初文人唐珙,史料对他的记载甚少,其留下的作品也只有9首。

而这首《题龙阳县青草湖》,构思新颖,诗词意象梦幻缥缈,有极强的想象力,仅凭这首诗,唐珙就值得被后世铭记。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珙在诗中,将“萧瑟秋景”、“湘江之水”拟人化,表达自己的愁思之情,又将醉后迷蒙的状态表现得惟妙惟肖,为读者呈现出一幅超乎想象的童话胜景。

元人唐珙也因此传名后世。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兰、竹、菊,为“四君子”,分别体现了古人推崇傲、幽、坚、淡四种高贵品质。

咏梅的佳作不胜枚举,但最早的咏梅的诗,应该算是南北朝时期北魏陆凯的这首《赠范晔》了。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陆凯出身名门,为人刚正不阿,身居要职数十年。

他自己是北朝北魏的官员,但是与南朝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关系很好,常有书信往来,相互诉说对时局的看法与愤慨。

有一次,陆凯把一枝梅花装裱在信封之中,范晔打开信,看到梅花和陆凯写的信,同时还有这首《赠范晔》的诗。

寥寥二十个字,寓意却极为深远,范晔大为感动。

这首《赠范晔》也让陆凯为诗坛留下了不朽之作。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南宋孝宗朝的文人林升,凭借一首《题临安邸》传名于后世。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在这首诗中,林升将“杭州”与“汴州”作对比,将“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不露声色地对南宋朝廷及“游人们”进行讽刺,将自己内心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蕴含其中,堪称讽喻诗中的杰作。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初唐时期的文人刘希夷,擅长谈琵琶,诗文多谢闺中词,同初唐时期的文风一样,他的诗风亦多柔婉华丽之情。

在他余世的37篇诗文中,《代白头翁》的构思独特,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堪称经典,在当时就颇受推崇。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史书对于刘希夷的记载不多,大抵上,我们知道他相貌英俊,少年得志,不到30岁便身故了。

在《唐才子传奇》中,将刘希夷的死归结在他的舅舅宋之问身上,说是宋之问正是为了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绝妙诗句,而用沙袋闷死了刘希夷。

想来,是因为宋之问的名声太差,所以在故事中如此编排他。

要说宋之问,其实他也有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流传至今,不过,还是因为他人品太差,在这里就不特作说明了。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晚清时期诗人高鼎的《村居》,是我们在小学中大多背过的一首诗,诗中充满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呈现出一派农村闲居的美好景象。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读着这样美好的诗文,我们很难想象,高鼎是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的诗人,高鼎生平事迹不详,我们知道他,也正是因为他的这首《村居》。

从隋朝开始的进士科,除了经学和时务策以外,还要“加考诗赋”。

所以,古人写诗,几乎是每个读书人的必修课。

一个文人,通常情况下会创作很多诗作,但是会因为古时的记载不便,或遗失而未留存下来。

大部分能够留存下来的诗作,是因为收录在《全唐诗》等,后世编辑的诗集中,才得以流传至今。

上面叙述了十篇诗作,皆为“一诗传千古”,其实还有很多诗作皆是“一诗定诗名”,在此罗列,不再详述:

**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唐代诗人常建的题壁诗作——《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唐代诗人崔颢登高怀古之作——《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代诗人王湾的千古名篇——《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宋代诗人林升讽刺时局的佳作——《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唐代诗人崔郊的佳作——《赠去婢》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这些诗人,可以说都是因为一首诗而名传千古!

----------END-----------

我是简秋,感谢您的阅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