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寇志》,为何被称为最丧心病狂的一版《水浒传》?
《荡寇志》是清代作家俞万春创作的小说,接金圣叹“腰斩”过的七十回本开始续写, 是一部反梁山好汉的作品。
既是忠义,必不做强盗;既是强盗,必不算忠义。梁山108将是洪太尉误放的被封印的妖魔转世,而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主生杀枯荣、善恶赏罚、斩妖伏魔,雷祖座下的雷将们也纷纷降生。张叔夜是雷声普化天尊座下大弟子神威荡魔真君转世,他的两个儿子张伯奋、张仲熊是雷祖座下左右侍者青雷将军、石雷将军降生,张叔夜父子带领雷部三十六将、十八位散仙尽灭梁山。当年梁山泊上的好汉,几乎都没有好下场,马军五虎将,马军八骠骑等人都成了败军之将,一个接一个的陨落。
张叔夜帐下的雷部三十六将分别是云天彪、陈希真、邓宗弼、辛从忠、张应雷、陶震霆、庞毅、刘广、苟桓、毕应元、祝永清、陈丽卿、云龙、刘慧娘、风会、傅玉、盖天锡、金成英、哈兰生、刘麒、孔厚、真祥麟、栾廷玉、康捷、范成龙、杨腾蛟、祝万年、刘麟、欧阳寿通、韦扬隐、李宗汤、唐猛、闻达、栾廷芳、王进、贺太平。这三十六人都是雷部神将降生,是擒拿斩杀梁山的功臣,并且名列雷宫的不容妖魔加害,最后都是被大加封赏,和张叔夜父子一起被朝廷绘下三十九幅功臣图像,送入微猷阁供后世瞻仰。至于,十八位客星散仙则是协助三十六员雷将来荡平梁山的,有战死的也有留世的,最后也都被敕封。
梁山结局《荡寇志》,寇就是梁山上的一干人等,荡寇就是荡平梁山贼寇。相比张叔夜等人大加封赏的结局,梁山一百单八将几乎没有一个好下场。
梁山一百单八将中,以宋江为首的卢俊义、吴用、公孙胜、柴进、朱仝、雷横、史进、戴宗、刘唐、李逵、李俊、穆洪、张横、张顺、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天罡星十八位,朱武、黄信、宣赞、郝思文、单廷圭、魏定国、裴宣、欧鹏、燕顺、鲍旭、樊瑞、李忠、朱贵、李立、石勇、张青、孙二娘、段景住地煞星十八位。这天罡地煞星一共是三十六位,全部被生擒活捉,最后被绑到京城凌迟处死。围观的百姓一面赞扬张叔夜等人,一面说道宋江是个大奸大诈的人,外面做出忠义相貌,心内却是十分险恶,东抢西掳,杀人不转眼,都是极恶的强盗。
宋江这三十六人被凌迟处死,可谓凄惨,梁山其他人的结局也是一个比一个不好,屡次被打败送了命。
马军五虎将
梁山马军五虎将五员分别是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在水浒中都是一流的武将,南征北战立下无数功劳。
关胜是五虎将中第一个去世的,第一次与雷将云天彪交战一百多合,不分胜负。两人武艺不相上下,第二次两人又大战二百余合,云天彪诈败回去,关胜也知道云天彪有拖刀计,一直在提防。却不想云天彪和傅玉早已商量好了,云天彪诈败,傅玉暗中使用流星飞锤打关胜,关胜没有提防有人暗算,被飞锤打个正着,重伤而回,回去就病亡了。
林冲的蛇矛是一绝,与八十万禁军教头出身的王进大战一场,不分胜负,却被王进一番大骂摔下马来。经过王进一番大骂,林冲神气溃散,回到忠义堂已经奄奄一息。卧床半月后,朱仝、雷横取来高俅的人头给林冲解气,林冲看到仇人的首级,摔为粉碎,随之狂叫一声去世。
秦明的表哥是颜树德,是十八散仙之一。在导龙冈时,颜树德使用反间计让卢俊义等人怀疑秦明,秦明为了表明心迹,上山要杀了颜树德。秦明被官军困在半山腰,进退不得,仍要前去斩杀颜树德,两人大战四百合秦明已不是对手,又被另一个散仙任森上前使用枪镇住上三路,颜树德用刀从下三路进攻,秦明摔下山惨死。
呼延灼接连几次大败,在二关快被攻破时,抱了必死之心大战官军几员大将。呼延灼先与邓宗弼大战五十合,陶震霆上前替下与呼延灼大战五十合,张应雷又上前替下陶震霆大战六十余合,辛从忠又上前打斗一百余合,随后诈败,飞出一枝标枪刺中呼延灼咽喉,落马而死。
董平占据曹州时,金成英率军攻打。金成英羞辱擒拿得焦挺,激怒的董平出城应战,董平与韦扬隐大战六十余合不分胜负,金成英上前帮忙,两支枪挑死董平。
马军八骠骑
梁山马军八骠骑分别是花荣、徐宁、杨志、索超、张清、朱仝、史进、穆弘,其中朱仝、史进、穆弘三人先后被生擒,最后押解京城处死。
花荣,小李广箭术无双,陈丽卿箭法也是高超,两人相互比箭,最后花荣射中陈丽卿头盔,却被一箭射中腹部死去。
徐宁,在二关与散仙任森交战,两人大战四十合,最后同归于尽。
杨志,在西灏山宋江与应天彪对战时,宋江派杨志对战闻达,却被背后诈降的散仙李成一枪刺死。
索超,带领数千人马被困在山谷,云龙埋伏的人马万弩齐发,将他们全部射杀。
张清,接连对战邓宗弼、张应雷、辛从忠,连发石子都不中。最后又大战陶震霆,连发几颗石子,只剩的一颗却被陶震霆一锤震回打在鼻子上,想要逃跑又被陶震霆取出洋枪,一枪打死。
十大步军头领
十大步军头领分别是鲁智深、武松、刘唐、李逵、雷横、杨雄、石秀、解珍、解宝、燕青,其中刘唐、李逵、雷横先后被活捉,最后凌迟处死。
鲁智深,在关外张伯奋、张仲熊车轮战鲁智深,宋江鸣金也是不回,天黑张叔夜才鸣金召回两个儿子。第二天鲁智深又单独对战张伯奋、张仲熊,被两人砍伤。跑回三关的鲁智深已入疯魔,禅杖往上一扔打死己方三四个人,又带领小喽啰下来,接连抛了十余个手下扔出去,张叔夜鸣金收军而回。回去的鲁智深,大闹忠义堂,狂奔打碎所有东西,刀伤迸裂随之圆寂。
武松,在秦封山先后大战唐猛、庞毅、闻达,最后已是支撑不住,幸亏天上起一了阵怪风逃脱,但等宋江等人找到时,已经挺棍怒目而死了。
杨雄,在卖李谷下,杨雄带领一千人全部被诈降的散仙真大义带人射杀。
石秀,被真大义砍断左臂生擒,又被祝万年在身上搠了十七八个洞,一刀捅死。
解珍,在飞虎寨被栾廷芳砍杀。
解宝,在卖李谷南口被祝万年乱箭射杀,连带的一千人马也被一起射杀。
燕青,在后关,云龙与苟桓一起率军杀上关,欧阳寿通最先冲上来,几个回合打死心慌意乱的燕青。
八大水军头领
八大水军头领分别是李俊、张横、张顺、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童威、童猛。天罡星中六位头领全部被生擒,最后凌迟处死。
在闹鱼湾,童猛被李宗汤斩杀在水中;在断头沟,童威被韦扬隐长枪刺死在水中,兄弟两人半天内先后去世。
十六小彪将
十六小彪将分别是黄信、孙立、宣赞、郝思文、韩滔、彭杞、单廷圭、魏定国、欧鹏、邓飞、燕顺、杨林、马麟、陈达、杨春、周通。其中黄信、宣赞、郝思文、单廷圭、魏定国、欧鹏、燕顺六人被活捉,最后押到京城处死。
孙立,在卖李谷被栾廷玉擒拿,栾廷玉先是用刀在孙立身上不致命处捅了三个窟窿,又将他的家眷全部杀戮。第二天,栾廷玉又让刽子手狠狠折磨他,先用细钩钩起皮肉,再用刀割盐浇,中间昏厥就用人参汤灌下不让他死,足足折磨了一天。可能是作者痛恨他曾出卖师兄弟栾廷玉,这才让他狠狠被栾廷玉折磨,可以说是最惨的一个了。
韩滔,在嘉祥城被傅玉一枪刺死。
彭杞,在嘉祥城被毕应元一箭射死。
邓飞,在濮州与娄熊交战,打死娄熊自己也被刺伤,被随后赶来的栾廷玉一枪刺死。
杨林,在望蒙山被栾廷玉骤马飞出,一锤打死。
马麟,在濮州败逃时被栾廷芳一刀砍去头颅。
陈达,在天长山被风会不到三合斩于马下。
杨春,在丁字坡被云天彪一合斩杀。
周通,在新柳城与云龙交战,不到十合被斩杀。
三位女将
梁山泊的三位女将分别是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
扈三娘,在濮州曾三十合生擒娄熊,又与陈丽卿几番大战,最后两人一齐翻下马。等到林冲赶来,陈丽卿翻身上马而回,林冲救回扈三娘回阵,却早已被陈丽卿掐死了。
孙二娘,在左关不到十合被陈丽卿刺伤,被官军生擒活捉,最后押解到京城一起凌迟处死。
顾大嫂,在兖州北门遇到陈丽卿,没出手就被一枪刺死,三员女将都是死在陈丽卿手中。
最丧心病狂的一版《水浒传》《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它的续书有很多。关于续书有陈忱的《水浒后传》,青莲室主人 的《后水浒传》,褚同庆的《水浒新传》,张恨水的《水浒新传》,姜鸿飞的《水浒中传》,程善之的《残水浒》等等。
在这些续书中,俞万春的这本续书可以说是扫荡了《水浒》,一百单八被尽数擒拿杀光,一个也不留。这样的写法在续书中也是少见的,《残水浒》也属于同类的,梁山中都是反面贼寇,极端仇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在《水浒传》中,梁山征讨方腊,一百单八将七零八落已经很悲惨了,在《荡寇志》中这些我们熟悉的梁山好汉经常被追的四处跑,最后更是悲惨的一个不留,全部成了官军进爵的胜利品。
《荡寇志》,为何被称为最丧心病狂的一版《水浒传》?
《荡寇志》是清代小说家俞万春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从其文本上看,是完全反《水浒传》的《水浒传》续书。主要内容写的是雷部三十六将剿灭梁山,收束贯华堂本《水浒传》的故事。因为这部著作似乎是站在了梁山好汉的对立立场,完全颠覆了二百余年以来人们对《水浒传》的认识而遭到无情的鞭挞,《荡寇志》被批判为格调低俗的反动小说,俞万春则被划入反动文人之列。
但是,事情远远不会如此简单,是非也绝非一言可以判定《荡寇志》就是一部丧心病狂的反《水浒传》的坏书。这部总共七十回的长篇小说,内容极为丰富,思想也极为复杂,不是一篇短文所能概述和剖析得清楚的。本回答撷取其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与大家分享《荡寇志》的一点读书心得。
为金圣叹所欺,立志创作《荡寇志》以反《水浒》这部书没有另起炉灶,而是承接贯华堂七十回书往下写,第七十一回是它的第一回,大致内容是卢俊义从恶梦中惊醒,梁山泊发生了一场火灾,杏黄大旗被大火卷走,公孙胜拼了老命做法也没能灭掉大火。一开篇,梁山便陷入混乱,命运开始发生逆转,好汉们的能力开始降级。
这部书也是七十个回目,贯华堂本在回目前有一篇“楔子”写妖魔是如何出世的,《荡寇志》则以一回“结子”与《水浒传》形成首尾照应,讲的是江西龙虎山伏魔大殿的妖魔最终被镇压在平南府的牛渚山下。很明显,俞万春就是按照金圣叹所评点的贯华堂本架构,创作了这部反《水浒》著作。
金圣叹因为痛恨宋江招安,腰斩了《水浒传》,自己写了一段“梁山泊好汉惊恶梦”,稀里糊涂的做了结尾。金圣叹所斩之版本,学界称之为贯华堂本。俞万春完全按照这个思路,写张叔夜等雷部三十六将剿灭梁山,把包括宋江、卢俊义在内的被俘的梁山好汉全部凌迟处死,归结了金圣叹所设计的“恶梦”。
对此,张恨水先生非常不满,称俞万春“为金圣叹所欺,变本加厉”。诚然如此,金圣叹不过自作聪明以一个恶梦收束全书,但没有把梁山好汉全部弄得满面墨汁,在他的批点中,还是有很多赞赏的观点的。而俞万春之《荡寇志》则把恶梦写成一幅鬼哭狼嚎的黑色惨局,梁山好汉个个如妖魔般无耻与低能,读之令人心中郁闷而又无从发泄,读过一遍真的不堪再读第二遍。
然而,如果我们从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中仔细分析其创作意图,认真剖析梁山好汉的所作所为,却又无法反击俞万春的“反动创作思想”,不得不承认俞万春是一个非常合格的水浒迷,他似乎真的读懂了《水浒传》,比金圣叹还理解得更深刻。为什么这么讲呢?
迷恋水浒,受父之托完成《荡寇志》俞万春本人没有被授予任何官职,早年丧母,长年居住在父亲任所,参与过对人民武装反抗的镇压行动,平定了道光年间的两次瑶民民变。因而,非常反感梁山这种“乱民”造反。尤其认为,这伙人不该被招安,而应当严厉佂剿,依照国家法度予以严惩。他非常赞同金圣叹厌恶招安而腰斩水浒的做法,接其七十回书,创作了这部令人无数正读《水浒传》的读者和学界反感的长篇小说。
从这一点讲,俞万春又是反金圣叹的,张恨水先生大概是出于愤怒,严厉谴责俞万春受金圣叹之欺,恐怕也不尽然。
据俞万春的家属称,这部书是俞万春受父亲之托,用了二十二年时间写就。或许是为了完成父亲的嘱托,在平定民变之后,谢绝了朝廷的叙功授官,回到杭州悬壶济世。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英军进犯顺德,俞万春献策顺德军门,详细的表述了自己对迎战英军所需的进攻与防守的器械的看法,此举,受到浙江浙江知府刘玉坡的赞赏。
从俞万春的经历来看,此人淡薄明志,潇洒倜傥。但是,却对国事颇为关心,也极有忠义思想。这是因为其深受乃父影响,在追随父亲镇压民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民间反抗统治阶级的行为非常不满的思想倾向。也因为道光年间国家动荡,鸦片战争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苦难而使俞万春站在了满清朝廷的立场上,创作了这部著作。这也是《荡寇志》一出笼便遭到严厉抨击的一大原因。
按他自己的话说,《荡寇志》的创作动机就是“杜邪说于既作”,以达到“提明真事,破他伪言,使天下后世深明盗贼、忠义之辨”的目的。
格调低下,《荡寇志》站在了《水浒传》相反的立场金圣叹背离了施耐庵的创作思想,把杀人放火、劫道越货,以及开黑店、欺行霸市、鸡鸣狗盗的人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褒扬,而对一心想要招安的宋江则进行了无情的讥讽和鞭笞。
俞万春虽然承接贯华堂本往下写,但他的观点却是反金圣叹的,金圣叹痛恨宋江招安,认为梁山应当继续造反,而俞万春却坚决不同意招安,不能让那些“乱民”通过招安洗白身份。这种观点并非其独创,张叔夜的同僚李若水在宋江被收剿,继而被朝廷招安后,写了一首《捕盗偶成》,诗中表达了招安宋江即纵容民变的思想。俞万春与李若水的观点暗合,或者说是受到了李若水观点的影响,奠定了《荡寇志》的创作主旨。
而对于金圣叹所褒扬的梁山好汉,俞万春摆明了是反对的,他是要“提明真事,破他伪言”,也就是说要把施耐庵把盗贼写成英雄好汉这样的曲笔深意破解出来,还梁山好汉一个本来面目。
假如我们深读《水浒传》,会发现一些梁山好汉的所作所为施耐庵是秉笔直书的,比如李逵斧劈四岁的小衙内,李俊、孙二娘开黑店杀人卖人肉馒头,穆弘、张横、张顺等人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等,都被施耐庵巧妙的写成好汉作为。俞万春的“破他伪言”实际上并没反施耐庵的《水浒传》。
既然如此,问题又出在哪里呢?施耐庵在《水浒传》中,矛头直指腐朽的朝廷以及腐败的官府,梁山好汉的很多行为就是与官府作对,或者说是造横行与朝野的官场黑势力之反。这样,即便是梁山好汉采取了以暴抗暴,以黑制黑的极端方式,但因为是弱势群体而赢得了广泛的同情与赞赏。
这便是《水浒传》思想格调远超《荡寇志》之处,尽管俞万春读懂了《水浒传》,但因为立场问题而显得格调低下,遭受“掌掴”式的抨击也就在所难免了。
情感复杂,《荡寇志》似乎也是曲笔深意但是,俞万春心目中还是比较敬佩梁山好汉的,在他的书中,代表正义的雷部三十六将言行往往自相矛盾,有的则与梁山好汉的言行有异曲同工之处。因而,也有人认为,俞万春也有施耐庵“曲笔深意”的创作手法,明里写雷部诸将与梁山好汉正邪分明,实则正话反说,暗地里颂扬《水浒传》。这种观点固然有点为俞万春开脱辩解的嫌疑,但从俞万春本身就是一个“水浒迷”来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细读文本,也能够读到这些暗藏的创作思想。
《水浒传》所写的江西龙虎山伏魔大殿中的妖魔,实际上是道家雷部的天罡地煞,九天玄女乃道家最高阶神,掌管着雷部及道家上界群仙。而俞万春则仿照施耐庵的笔法,塑造了道家雷部三十六将,对应梁山三十六天罡。整个故事的结构,还是雷部下界伏魔,恰好与施耐庵形成相反的创作思路。
正本故事的开头,也以八十万禁军教头为线索,讲了另一个版本的高俅陷害忠良的故事。故事的起因,几乎与林冲的遭遇一模一样。
当年,花花太岁看上的是林冲的妻子,这回看上的是一个名叫陈丽卿的绝色女子。这个女子,就是后来征讨梁山,并看守牛渚峰的书中女主角。陈丽卿可不是林娘子,在遭遇高衙内的流氓调戏后,出手痛打这个恶少。
而她的父亲陈希真,则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也是后来征讨梁山的主将——清虚雷府先天雨师内相真君。在女儿痛打高衙内时,起初也像林冲那样制止女儿。但当父女二人以王进、林冲不同的遭遇中得出结论,高俅不会放过他们。于是,父女二人经过精心策划,逃离了东京。
父女二人面对朝廷黑势力的陷害,拒绝了梁山的入伙邀请,看起来是义正辞严绝不做强盗。但是,陈丽卿与父亲出逃后,在风云庄与打败过呼延灼却遭受朝廷不公待遇的云天彪一起,在猿臂寨啸聚山林。他们不断发展势力,终于等到了张叔夜奉旨招安,加盟到征讨梁山的队伍之中。
这样的情节,难道不就是复制了《水浒传》的造反—招安—讨方腊的整体结构吗?陈丽卿父女作为讨伐梁山的主将,与宋江等人的行为又有什么两样呢?
既然是复制了水浒传的架构,也复制了水浒传的人物故事。那么,是不是也复制了施耐庵的曲笔深意呢?
丑化梁山好汉,俞万春无法达到施耐庵的高度据俞万春自己说,他是因为雷部上将陈丽卿托梦而创作了这部《荡寇志》。这大概是因为俞万春曾经因病,接受过一个叫陈丽卿的道士的治疗的缘故。因而,故事从陈丽卿开始,并以此为主线索,展开了一场道家雷部的大内战。这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俞万春完全可以象施耐庵那样,演义一场双方都是英雄好汉的大故事。
但是,俞万春没有做到这一点,除了鲜明的立场外,就是水平远远不及施耐庵。
《水浒传》中,除了高俅、慕容知府、贺太守、黄文炳等等明显遭到抨击的官吏外,凡是与梁山对抗的官府及其战将,施耐庵都没有刻意的贬损与丑化。比如梁中书与手下大将李成、闻达,与梁山泊大打出手,但也把他们写得很人性化,武力、智力都不是很低。即便是祝家庄这样的誓与梁山为敌的私家武装,个中人物也没有脸谱化,祝氏三杰武功高强,祝家庄防御体系令梁山晕头转向,宋江明显不是对手。
但是,俞万春则把梁山好汉写得很不堪,不仅武艺敌不过雷部诸将,智力也接近弱智,面对陈希真他们的围剿显得束手无策,每战必败。这是文学能力不够所造成的,犹如当今的神剧,令人不能接受。更如脸谱化时代的作品,梁山好汉完全与雷部大将们形成了正邪分明的两股势力。
但是,不可否认,俞万春在塑造梁山形象时,却比雷部诸将要生动得多。这是他长期迷恋水浒传,心底里还是存留着对梁山好汉憧憬的一丝善念。
不过,我也不赞同这是俞万春的曲笔深意,以丑化梁山来正话反说。因为施耐庵所塑造的梁山好汉非常成功,俞万春无法彻底改变原著中的形象,否则,就达不到丑化原著人物的目的,读者一看便会产生这不是宋江,这不是卢俊义,这不是林冲的感觉。所以 ,俞万春必须保持施耐庵对于梁山好汉的固有描写,然后在他们的脸上抹黑,极尽丑化之能事。
简短行文,关于雷部诸将的行为矛盾无法叙述,待有机会再另行文章详述。
结局奇葩般悲惨,俞万春变本加厉令人不齿俞万春承接金圣叹恶梦,也为梁山好汉设计了全伙战败被斩杀的结局。但是,金圣叹的意图是梁山好汉因为不愿意招安,继续坚持与朝廷对抗,因为卢俊义被俘,梁山好汉为义气而与卢俊义一同赴难。这是忠义的表现,很为金圣叹所赞赏。俞万春则反其意而用,认为“既为忠义,必不做强盗;既是强盗,必不算忠义”。所以,俞万春连金圣叹都一并反掉了,坚决要剿灭梁山反贼并绳之以法,这便是张恨水所说的“变本加厉”。
关于梁山好汉的结局,大致讲这么几点。
宋江、吴用之死。鲁智深战死后,宋江、吴用悄悄逃走,路过长清县夜明渡时被渔人贾忠、贾义兄弟所擒,押赴京城凌迟处死。在《荡寇志》中,吴用屡次设计均被识破,竟然还不如一个叫刘慧娘的雷部神将。
卢俊义在书中却是依然勇猛,与雷祖座下神将张伯奋、张仲熊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败,这两员神将排位仅次于张叔夜,比雷部三十六神将地位还高。卢俊义虽然勇猛,但却被张叔夜一箭射中肩膀而被二张所擒,然后,被押赴京城凌迟处死。这倒照应了卢俊义被一个拿着长弓的人捉拿的金圣叹恶梦中的情节。
公孙胜是《水浒传》中仅次于罗真人的神一般的存在,但在《荡寇志》中因为生辰八字泄露,被陈希真摄取魂魄而遭擒,同样押赴京城凌迟处死。
关胜在战斗中施祖传拖刀计,却被雷部神将傅玉识破,以飞捶打伤,关胜回到寨中伤重而亡。俞万春不仅丑化了梁山好汉,还顺带灭了关圣人的威风,其绝学拖刀计在雷部神将面前不堪一击。
林冲死得最冤,在梁山二关之战中,林冲遇到被高俅逼走的同僚、九纹龙史进的师父王进。这二人在关前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败。王进见不能取胜,便出言大骂林冲。王进这一场骂简直太毒舌,真令人为其不齿,完全颠覆了《水浒传》王进的好汉形象,俞万春简直是适得其反(也是曲笔深意?)。林冲遭这样一顿羞辱,倒顚下马,一病不起。后来,见着高俅头颅而被活活气死。
对于王进的描写,充分暴露了俞万春笔力不够,既为正义一面,痛骂贼人,怎么能写得如此下作?王进的形象被俞万春彻底毁了!
花荣与陈丽卿斗箭术,被这员女将一箭射死。可怜《水浒传》无敌神箭竟然落得如此下场。
武松被敌方三将围攻,战至累到,被活活屈辱而死。鲁智深则被张叔夜的两个儿子折磨,走火入魔,心力交瘁而死。
矮脚虎王英继续好色,临阵调戏陈丽卿,被陈丽卿活活夹死。扈三娘为王英报仇,冲出阵来,却与陈丽卿相撞。没想到,对方力气更大,竟然将一丈青活活掐死。
安道全死法更奇葩,因为得病,吴用为他请了个庸医,给活活治死了。
其他如陈达被风吹死,凌振被自己的炮炸死,孙立被栾廷玉千刀万剐死。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凡俞万春能够想到的死法,都一一按照梁山好汉的原本故事,让一百单八将得到了果报。
写到这里,就此打住。即便是俞万春写此著作有很多纠结之处,他的心目中还是有一丝敬佩梁山好汉的情结。虽然,他也痛恨高俅这类奸贼,也试图通过陈丽卿父子的经历,表达官逼民反的思想。但是,因其立场的完全不同,创作水平的有限,他心中的那一点纠结,也因此在《荡寇志》中走向了极端的反面。说俞万春“丧心病狂”的反《水浒传》,却是没有冤枉他。
《荡寇志》,为何被称为最丧心病狂的一版《水浒传》?
《荡寇志》,又名《结水浒传》,由清代人俞万春所著,讲述陈希真、陈丽卿等及官军荡平梁山,并将梁山泊好汉一一诛灭的故事。这是一本彻头彻尾反梁山,且对梁山极端仇视的狗尾续貂之书。
这本书续接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与原著创作思想背道而驰,全书充斥着对梁山好汉的仇视,完全颠覆我们对《水浒传》原有的认知,与另外一本续接《水浒传》的书《残水浒》,都堪称是狗尾续貂之作。
《荡寇志》的作者俞万春,正好生活在清中后期民变四起时期,当时地方流寇肆虐南方,与清朝持续混战,已至于南方诸省战乱频频,生灵涂炭,千里无烟炊。俞万春有感于当时中国受盗贼横行之苦,因而深恶盗贼,表达出诸如像“既是忠义,必不做强盗;既是强盗,必不算忠义”的个人思想,此书将梁山108好汉归结为四处虏掠的流寇,因此立场非常鲜明,故书中对宋江等人深恶痛绝,凡梁山泊上一干人等,几乎都无好下场。
《荡寇志》的核心思想,是为统治者宣扬爱民如子,而犯上作乱的流寇,则站于统治者和百姓的对立面。此书秉承金圣叹“惊恶梦”的意愿,演化为攻杀剿灭梁山泊诸好汉的情节。这是一本为封建统治阶级张扬,溢美的书,其政治宣传意思非常明显。梁山好汉在此书里面成了横行无忌,恶行累累的流寇。这些好汉的结局远比《水浒传》来的悲惨。
梁山大当家宋江,最后被渔民贾忠、贾义抓获,押赴京师凌迟处死。二当家卢俊义受箭伤被擒获,同样被解送京师凌迟处死。军师吴用,公孙胜皆被抓获凌迟处死,林冲被活活气死,呼延灼、秦明、武松、鲁智深等梁山骁勇大将,在《荡寇志》里居然个个都成了草包,而官军却个个勇猛无比,力战梁山好汉丝毫不落下风,在阵前一个个杀死他们。看这本书,结局真是让人无语,梁山108汉,几乎全部死于非命。这还是我们小时候看的《水浒传》吗?
《荡寇志》的作者俞万春,功名不过一秀才,且一生未踏入官场。但年轻的时候,亦曾随父亲在粤东潮汕镇压所谓的反对封建阶级统治的地方流寇,这本书,据说是尊父愿,三易其稿,历时22年而成书。《荡寇志》旗帜鲜明,赤裸裸的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反动立场上,蓄意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上的镇压,来与封建统治者的暴力镇压相配合的。这本书让人鄙视之处在于已经完全背离了《水浒传》的思想宗旨,是假借续《水浒传》之名,为封建专制统治歌功颂德。
俞万春死后一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荡寇志》因为其旗帜鲜明的反革命思想,太平天国四处搜罗予以就地销毁,而另一边,清朝的地方官员却大肆刊印这本书,以作为收买民心之思想武器。这是一本让人看了索然无味的书,我的童年对梁山好汉的印象,也绝不能被这本书所颠覆。
《荡寇志》,为何被称为最丧心病狂的一版《水浒传》?
《水浒传》结局凄惨,南征方腊后回归朝廷受封者十不足二三,出于对好汉们结局的不满,所以从古到今,续写、改写《水浒传》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
当然了,梁山有真好汉不假,也有很多滥杀无辜、蝇营狗苟之辈,所以在一些续书或者改编书中,作者按照自己心中的善恶观,为每个人安排了不同的结局。
比如在《残水浒》中,李逵失踪,后来才知道是被扈三娘杀了报仇;李通强抢民女,被武松一顿痛打,宋江却出来和稀泥,这令一向铁面无私的裴宣不满,留书而去;段景住奉令与金国商议归附事宜,大刀关胜不齿他的卖国贼嘴脸,一刀将其砍成两段,从而敲山震虎;董平昔日杀光程太守满门,抢了程小姐为妻。多年来程小姐忍辱负重,终于找到机会,在酒中下毒,毒死了董平;林冲、史进等人不愿与高俅那样的奸贼为伍,也看不惯宋江的嘴脸,借口为王进母亲送葬,离开梁山投了老种经略相公……
虽然最终梁山依旧分崩离析,但让人感觉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恶贯满盈之人也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心中还是有一种释然的感觉。但《荡寇志》不同,在作者俞万春眼中梁山全是反贼,他嫌原著死的不够多,不够痛快,于是接金圣叹腰斩的七十回本续写了自己心中的《水浒传》。
俞万春其人提到《荡寇志》,就不能不说说作者俞万春。俞万春出身在一个地方官吏之家,中过诸生,但是一生没有正式当过官。原本他是一个铁杆的《水浒》迷,后来因为一些经历让他改变了想法。
壮年时,俞万春长期随父亲在广东任所,两次参与了对人民武装反抗的镇压行动。当时清政府已经烂到根儿了,俞万春则认为,国家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起义,于是他对《水浒》的理解也发生了转变,曾经他心中的英雄好汉,变成了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
他积极的为清政府出谋划策,可惜人微言轻,又无一官半职,谁会搭理他?于是,脑筋灵活的俞万春想到了改写《水浒传》的办法,并与父亲说了自己的想法。父亲对此极为支持,叮嘱他一定要完成这部“著作”。
于是,俞万春投入到创作中,历时二十二年,写出了以陈希真、陈丽卿父女为主角《荡寇志》。
《荡寇志》的四宗罪书的大致内容为陈希真、陈丽卿父女因受高衙内所迫,离开京城暂时栖身绿林,但不改忠君报国之心,出淤泥而不染,戴罪立功。与云天彪等朝廷正直将领一起,剿灭梁山,最终被朝廷所谅解,洗刷了失身为贼的耻辱。
这么一看似乎没什么不得了,但是如果看过原著的具体内容就会发现,说“丧心病狂”不算过分。
全书有四点令人诟病。首先,主角光环极重,与现代爽文不谋而合。陈希真使一杆丈八蛇矛,武艺尤胜梁山豹子头,同时精通道术,屡胜公孙胜;女儿陈丽卿武艺绝伦的同时,擅射弓矢,在最后对射中碾压花荣,并将其射死。这样两个主角,让别人还怎么玩?
不仅如此,一众配角也实力惊人。只要是“正义”一方,哪怕前脚还在种大地,后脚拿起武器就有五虎的实力,原著中属于中坚力量的史进、朱仝这个水平,在人家面前根本不够看。作为军师角色的刘慧娘,不仅智谋碾压吴用,而且还是个发明家,连跨时代的火器都造的出来;《水浒》有武松打虎,《荡寇志》就来了唐猛打豹,而这豹叫做“独角金钱豹”,刀枪不入,乃虎中之王的异种……多如此类数不胜数。
第二,彻底颠覆和改变原著的设定,并贬的一文不值。原著中洪太尉误放了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这一百零八颗魔星,以至于他们转世成了后来的梁山好汉。但是在《荡寇志》中,这不过是宋江、吴用为了愚弄一众头领所塑造的谎言,这点与现代影视作品的一些二货编剧及阴谋论者不谋而合。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俞万春在这点上更没底线。往好了说,现代编剧如此改编是为了破除封建迷信和摒弃神话玄幻成分,而阴谋论者的观点是“子不语怪力乱神”。俞万春可好,把梁山写成骗子之后,话锋一转,他塑造的人物成了真正替天行道的神祇临凡,全部都是雷部天神!
第三,书的文笔不错,情节也算精彩,但是没有深度。感觉上就是从头到尾为了杀梁山而设定各种情节,甚至为了黑而黑,毫无逻辑性,然后顺带着给自己的原创人物吹吹牛比,没什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东西。
为了让梁山死光光,俞万春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比如没羽箭张清,居然让火枪给打死了。
第四,也是最让《水浒》迷不满的地方,就是梁山一百单八将,无分善恶忠奸,全部不得好死。
鲁智深与张叔夜两个儿子张伯奋、张仲熊大战负伤,以致癫狂,大闹忠义堂后猝死;武松被车轮战累得力竭而死;林冲见了高俅首级,想到自己失身为贼,背负一世骂名,直接气死了。
然而这三个基本算是死的比较好的了,像宋江、吴用等多数人都是被生擒活捉,然后押赴京城凌迟处死的。尤其是宋江,捉拿他的两个人物取名贾忠、贾义,借此来讽刺宋江,这大概算是书中比较有深度的描写了。
《荡寇志》面世后算是小火了一下,但是这种颠覆认知的东西自然不会很容易被老百姓接受。不过对于当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清政府来说可是好东西,他们无耻的将《荡寇志》改名《结水浒传》,想蹭着热度让书再大火一下,起到愚民和警示的作用。
讽刺的是不久后,大概是俞万春过世两三年,太平天国运动就爆发了……
《荡寇志》,为何被称为最丧心病狂的一版《水浒传》?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广为人知,但还有一本叫《水浒传》的所谓“神奇”版本,我相信很多人都不太熟悉。它是“荡寇志”。这本书是清代小说家于俞万春的长篇小说。从文本来看,这是《水浒传》的延续,完全违背了《水浒传》。那为什么这本书被称为“疯狂”?
《荡寇志》是金圣叹版《水浒传》的续集。我们都知道金圣叹,因为他讨厌宋江这个人,认为梁山应该继续造反,这本书写道,“卢俊义惊噩梦”结束了。
当时,卢俊义做了一个梦,梦见嵇康举着长弓,一个接一个地处决了108个人,所有的好汉都在乞求怜悯。但是嵇康说了这样一句话:“万死枉贼!你等造下弥天大罪,朝廷屡次前来收捕,你等公然拒杀无数官军!今日却来摇尾乞怜,希图逃脱刀斧!我若今日赦免你们时,后日再何法去治天下?”
从梦中醒来后,卢俊义看到一块印有“天下太平”字样的匾不知从哪里飞了出来。所有的故事都到此结束,但梁山英雄的最终目的地却没有得到解释。在金圣叹看来,梁山的故事是在聚义之后结束的。不要想任何安慰或类似的事情,也不要想任何进一步的战争。这样的结果也保全了梁山所有人和朝廷的面子。
《荡寇志》是卢俊义从噩梦中醒来后写的。第一章说卢俊义没有看到“天下太平”的牌匾。他看到的是忠义堂燃烧的火焰。
即使公孙胜施了魔法,火也无法熄灭。忠义堂和杏黄旗被直接烧成飞灰。宋江不高兴,问守夜人发生了什么事。守夜人说他看见嵇康,然后就着了火。宋江自然不相信,牺牲了32名守夜人。这样,《荡寇志》一开始就告诉读者,我们在《水浒传》中看到的这个心黑的宋江和宋江完全是两个人。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荡寇志》的梁山英雄已经变成了一个恶棍。整本书写在梁山英雄的反面,彻底颠覆了200多年来人们对《水浒传》的理解。在作者俞万春的作品中,梁山英雄的结局可以说不止一个人卑微而苦涩。108名英雄几乎都会在他们的专长领域里一个接一个地被杀死。梁山英雄的独特技能在雷部神将面前将不堪一击。
这种结局最终归结为金圣叹设计的“噩梦”。难怪许多人认为这是“疯狂的”。《荡寇志》后来被批评为粗俗的反动小说,因此俞万春被归类为反动学者。
既然梁山英雄应该被清除,自然会有能干的人和不同的人来对付他们。由于梁山是一个魔星,俞万春设计了36个雷将与十八散仙来对抗这些魔星。书中的赵佶不再愚蠢,开始尽可能地了解人们,摒弃坏习惯。此外,所有被彻底变成小偷的梁山好汉都一直困惑不解。他们在书中被俞万春无休止地诋毁,最终梁山108将全部牺牲。
例如,书中写道“小李广花荣”,梁山第一神射手,以他最好的射法而闻名,而朝廷上有一个叫陈丽卿的女神枪手。面对这个男人,花荣被她无情地射杀,没有任何准确性。老虎英雄武松因其惊人的爆发力而闻名,被朝廷的三员猛将,以车轮战的方式活活累死,屈辱而亡。
另一个例子是鲁智深,他推倒了垂柳,被张叔夜的两个儿子严重消耗,最终筋疲力尽而死。
公孙胜,深藏在道中,处处受到陈希真的约束,最终逃脱了灵魂的俘获。还有死于瘟疫的神奇医生安道全。宋江在这一年被处死。吴用被“女诸葛”刘慧娘杀死,戴宗被朝廷抓获,戴宗一天走800英里。五虎将军死得更加莫名其妙。
可以说,俞万春写的《荡寇志》把金圣叹描述的“噩梦”变成了鬼哭狼嚎的黑色悲剧。所有梁山英雄都像恶魔一样无耻和低能。它让人感到沮丧,无法发泄。读一遍又一遍真让人难以忍受。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施耐庵《水浒传》的创作意图和梁山英雄的行动,却无法反驳俞万春的“反动创作思想”,我们不得不承认俞万春是《水浒传》非常合格的粉丝。他似乎真的懂《水浒传》,甚至比金圣叹还懂。你为什么这么说?
这从俞万春本人开始。早年失去母亲,长年居住在父亲任所,参与镇压人民武装反抗,镇压道光时期的两次瑶族民间起义。因此,俞万春对梁山的“乱民”叛乱非常反感,尤其认为这些人不应该被招募,而应该根据国家法规受到惩罚。众所周知,金圣叹偏离了施耐庵的创作思想,不同程度地赞扬了杀人放火、抢劫偷盗、开黑店、垄断市场、偷鸡的人。然而,俞万春显然反对金圣叹称赞的梁山英雄。他想“揭露真相,破除谎言”,这意味着破译施耐庵笔下盗贼英雄的含义,让梁山英雄回归本色。
事实上,在《水浒传》中,梁山英雄施耐庵的行为都是直截了当的,比如李逵的斧头劈了四岁的衙内,李俊和孙二娘开了一家黑店杀人馍,穆弘、张衡、张顺等人的黑社会组织等等,都被施耐庵巧妙地写成英雄。
然而,施耐庵的目标是揭露“自上而下”的混乱。梁山虽然造反,但只针对贪官,不针对皇帝。
结果,就连梁山也采取了以暴制暴、以黑制黑的极端方式,但因为是弱势群体,所以赢得了广泛的同情和赞赏。然而,俞万春甚至不能容忍反腐官员,并以如此廉价的手段强行推翻《水浒传》。这个力量和《水浒传》很远。
纯手工作答,如果博而化易的回答对大家有帮助, 欢迎大家点赞、转发分享和关注博而化易来支持我吧!朋友的一评一转都是对博而化易最大的肯定和支持,感谢伙伴们的支持!
《荡寇志》,为何被称为最丧心病狂的一版《水浒传》?
《荡寇志》从一种极端仇恨起义军/反抗者的角度出发,大肆贬低梁山好汉,为达到目的不惜想法设法的丑化,出现了很多槽点,所以被称为最丧心病狂的一版《水浒传》。
众所周知,《水浒传》主要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全书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
在《水浒传》里,梁山好汉并不都是印象中的“打富济贫”的好汉,名义上是替天行道,但很多人实际上是作恶多端的土匪,书中很多处对此没有掩饰。
而这一点也可以有合理的解释。
一种可能,是后世的文人有意改编《水浒传》,另一种原因,则是真实的梁山好汉原型,历史上他们就是烧杀抢掠的土匪。
而宋江就是其中的头目。他们并非长期蜗聚在水泊梁山,而是经常在河北、山东一带游窜作案,作风非常强横,官府拿他们没办法。当时的御史中丞张守也就说,宋江这群亡命之徒,在山东大肆剽掠。州县官吏唯恐避之不及。这与《水浒传》中宋江宣扬的不扰民政策背道而驰,严重偏离了“替天行道”的宗旨原则,完全是一伙无恶不作的土匪。
即便如此,即使现在看到的《水浒传》已经在贬低、黑化反抗朝廷的一帮好汉,可相比《荡寇志》的极力贬抑和丑化,《水浒传》还给人更正常的感觉,还能够表现出梁山好汉的杰出本领,还能看到一些赞美。
而《荡寇志》就是刻意矮化水浒群英的无能与作乱。
《荡寇志》秉承金圣叹“惊恶梦”的意愿,演化为攻杀剿灭梁山泊众头领的故事情节。
以《水浒传》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观念,梁山好汉有能力反抗朝廷,也有本事战胜敌人,在招安之后,剿灭方腊的战争中大多牺牲,虽然是令人不喜的情节,但好歹总不是被朝廷剿灭的一小撮毛贼。
此外,《荡寇志》的基本思想就是:朝廷是好的,好汉们不管受多大的委屈,都应该相信皇帝、帮助清官,反抗的人都是贼子,必须严惩!为反映这种主题,《荡寇志》的主角们“手撕梁山贼寇、切片水泊坏人”,到最后梁山好汉能留全尸的都没多少。
相比《水浒传》,主角的身份对调,梁山好汉变成了一群可怜虫。
《荡寇志》被写作这样,和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很大关系。
俞万春认为宋江等人“心里强盗,口里忠义。杀人放火也叫忠义,打家劫舍也叫忠义,戕官拒捕、攻城陷邑也叫忠义。”
作者俞万春生大概出生在太平天国乱前,国内盗贼横生,他有感于当时中国受盗贼横行之苦,因而深恶盗贼,曾说过“既是忠义,必不做强盗;既是强盗,必不算忠义”、“孰知罗贯中之害至于此极耶”,并进而著书立论,要使“天下后世深明盗贼忠义之辨,丝毫不容假借!”故此书中对宋江等人深恶痛绝,凡梁山泊上一干人等,几乎都无好下场。
鲁迅幼年的时候就读过《荡寇志》,他在《中国小说史略·元明传来之讲史》中也提到类似看法:《荡寇志》与《水浒传》“立意正相反,使山泊首领,非死即诛”,
为了进一步丑化,除了设定必杀的结局,被杀死的过程也肆意嘲弄,成为《荡寇志》的一大槽点,即梁山好汉武功全部失灵,而且针对性地被敌人用擅长的本领杀死。
比如《水浒传》第一神射手小李广花荣,遭遇官军的女神箭手陈丽卿,花荣射箭全无准头,反而被陈丽卿射死。
再如倒拔杨柳的鲁智深,和张叔夜两个儿子力战,结果被打的走火入魔,力尽而死。
智多星吴用本来算无遗策,结果《荡寇志》弄出来一个女子刘慧娘,这位号称“女诸葛”的军师全面开挂。
豹子头林冲的遭遇更令人咋舌,为了把林冲送上绝路,早就销声匿迹的王进也被拉了出来,这位被高俅逼的远走延安的禁军教头,摇身一变成为官军的急先锋。二人厮杀,打的林冲无可奈何。
同样描写梁山上的“好汉”,但因为作者俞万春对农民起义军有着无比刻骨的仇恨,为了发泄,他想尽办法设计了很多刻意贬损的情节,原本英勇威武的梁山好汉成为了如同菜鸟一般的反派角色,颠覆了人们心中的经典形象,所以《荡寇志》被称为最丧心病狂的一版《水浒传》。
〈完〉
—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 感谢点赞、评论、关注
〈完〉
—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 感谢点赞、评论、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