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国领导人在国外参加外事活动当中被暗杀了会导致什么后果?史上有哪些此类案例?

外交活动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都会受到本国和被接待国的重重保护,尤其是领导人的外事活动,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如果一国的领导人在国外外事活动中被暗杀或者发生意外,就是一场大风波,会引起两国的矛盾,导致两国关系剧烈紧张,而且可能引发军事问题,爆发战争,本国政局也会发生动荡。

外交活动一般都是复杂多变的,影响的是两国之间的关系,所以一般都是极为慎重的,有着极高的安保等级的,安排极为周密。

历史上领导人被暗杀的有着很多,印度圣雄甘地被刺杀,美国的多位总统都曾被刺杀,刺杀身亡的有林肯、加菲尔德、麦金莱、肯尼迪。领导人在国外被刺杀的也有,最出名的要数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还有日本伊藤博文在东北被朝鲜安重根刺杀,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一世法国遇刺身亡,波兰总统坠机事件。

领导人国外被刺杀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

在19世纪末的世界近代史上,奥匈帝国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实力十分雄厚,包括有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等,还有波兰、罗马尼亚、意大利的部分领土。奥匈帝国还是当年八国联军中的一个,不过早已在一战后解体分裂。

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的首都,紧挨着塞尔维亚。在巴尔干战争之后,塞尔维亚独立,刚成为奥匈帝国的波黑地区的南斯拉夫人想要联合塞尔维亚摆脱奥匈帝国的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组建成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奥匈帝国刚吞并波黑,还意欲吞并塞尔维亚,于是在萨拉热窝举行阅兵仪式,时间还选定为6月28日,6月28日是塞尔维亚被土耳其征服的纪念日,从此塞尔维亚丧失了五百年的独立,这以天是塞尔维亚的国耻日。奥匈帝国选择这一天,是对塞尔维亚的挑衅。

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和妻子索菲亚一起访问萨拉热窝,参观阅兵仪式。奥匈帝国吞并波黑两地已经激起塞尔维亚的极大愤怒,不管斐迪南大公带妻子索菲亚前来是想使仆人出身的妻子得到在维也纳得不到的皇室荣誉,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一天都被激进主义分子认为是挑衅。

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是萨拉热窝人,塞尔维亚族人,是一名学生,也是一位激进分子,极端仇恨奥匈帝国统治波黑,认为波黑应该与塞尔维亚合并,组建统一的南斯拉夫。

萨拉热窝这片土地上充满了仇恨、刺杀的阴谋,当斐迪南大公带妻子演习完坐敞蓬车进入萨拉热窝市区时,先是遭到一枚炸弹袭击,不过斐迪南大公没有受伤,身边的军官被炸伤。随后,斐迪南大公继续前行,汽车拐到一个街角时,普林西普持枪连开七枪,射杀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索菲亚。

斐迪南大公遇刺后,奥匈帝国自然不肯善罢甘休,加上背后有德意志帝国的支持,以此为借口强硬挑起战争,迫使塞尔维亚屈服。塞尔维亚背后有俄罗斯帝国的支持,还有俄罗斯帝国的盟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断然拒绝奥匈帝国的最后通牒。

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开战后,两边各拉盟友,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组成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塞尔维亚王国、比利时王国、罗马尼亚王国和希腊王国等则组成协约国阵营。这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因萨拉热窝斐迪南大公遇刺为引火线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空前的战争,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的灾难。

第一次世界最后以德、奥投降结束,这次战争严重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解体分裂,战胜国的帝国主义国家也被消弱。

这次刺杀事件是后果最严重的的一次。

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是日本第一任首相,中日甲午战争就是他发动的,清朝惨败后,又逼迫清朝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银两。后来,这家伙又跑到韩国,任韩国第一任统监,成了韩国的太上皇,又经过一系列手段控制朝鲜政府,使朝鲜成为不折不扣的殖民地。

安重根是朝鲜人,积极反对日本侵略,投身救国运动,参加反日的义兵运动。在伊藤博文来哈尔滨与俄罗斯财政大臣科科夫切夫会谈时,得到消息的安重根等人跟随来到哈尔滨。经过多方探查后,安重根几人准备动手。在伊藤博文和俄国财政大臣检阅完俄国仪仗队后,伊藤博文走向日本的欢迎队伍,躲在俄国仪仗队后的安重根对准伊藤博文连开三枪,怕打错人安重根对跟随的几个日本人开了四枪。伊藤博文身中三枪,三发子弹全部射进内脏部位,安重根还使用的高杀伤力开花子弹,最后伊藤博文不治身亡。

安重根刺死伊藤博文后,当场被捕,其余几人也被捕,安重根为了不连累他人,承认是自己一人所为,列出了伊藤博文的15项罪状。安重根在哈尔滨刺死伊藤博文的义举,不但震惊了远东,也震惊了世界。世界各国报纸争相报告,中国的袁世凯、孙中山、章太炎、蔡元培、梁启超等名人赞颂他的义举。

安重根的这一义举并没有救得了韩国,为日本加速吞并韩国提供了一个契机,随后日本加速了吞并韩国。

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一世法国遇刺

南斯拉夫王国起初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是由塞尔维亚王国国王在统一南斯拉夫各国后而建立的,后来被亚历山大一世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南斯拉夫王国由多个国家组成,成立后不久,克罗地亚地区不满集权政策,爆发农民起义。亚历山大一世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后实行独裁统治,国内少数民族更加不满,克罗地亚更是成立极右组织乌斯塔沙,准备以暴力手段让克罗地亚从南斯拉夫独立。

南斯拉夫面临内忧外患,亚历山大一世开始寻求法国的支持,法国为了遏制法西斯势力,也需要盟友。亚历山大一世在访问法国时,法国外长陪同他访问法国港口马赛。克罗地亚的乌斯塔沙联合保加利亚的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策划了这场暗杀,刺客是保加利亚人弗拉多·切尔诺泽姆斯基,切尔诺泽姆斯曾多次刺杀保加利亚国内政要。

亚历山大一世与法国外长两人共同乘一辆轿车缓缓行驶,周围都是围观的群众,切尔诺泽姆斯基突然跳出,连开两枪直接击毙亚历山大一世。法国外长也在警察的射击中被流弹误杀,切尔诺泽姆斯基没有被击毙,却被围观群众自发的拳打脚踢致死。

亚历山大一世的去世引发了一系列历史效应,先是保罗亲王加入轴心国,随后彼得二世得到英国支持,推翻保罗亲王,不再支持轴心国,引发的希特勒的不满,调兵入侵占领南斯拉夫,彼得二世逃亡国外,南斯拉夫被邻国瓜分,克罗地亚也成立独立国。直到南斯拉夫共产党首领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带领南斯拉夫民兵对抗轴心国,德国撤出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才得以重建,但已不是王国,而是后来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波兰总统坠机事件

2010年波兰前总统莱赫·卡钦斯基乘的专机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机场降落时坠毁,飞机上96人全部遇难,包括波兰总统,总统夫人以及很多波兰高官,宗教领袖,军队代表,安全局工作人员。

事件发生后,俄罗斯总理普京到达失事现场,处理善后工作,波兰总理图斯克也在当天飞往事发现场。随后,对于俄罗斯国家间航空委员会的最终调查报告,机组人员在在恶劣天气条件下选择降落导致专机坠毁,波兰总理图斯克表示波兰不接受俄罗斯提交的空难调查报告。在波兰很多人认为这不是一场意外,而是一场阴谋,无论如何,这都导致两国外交风波。

当今世界,靠的是自身的综合实力,这样的刺杀事件更是几乎没有了。我们中国更是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如果一国领导人在国外参加外事活动当中被暗杀了会导致什么后果?史上有哪些此类案例?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伊朗总统鲁哈尼要赴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有人便传言鲁哈尼总统是否遭美国暗杀或扣押的论调,事实证明,鲁哈尼还是安全地返回了德黑兰。因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在另外一个国家被扣留或暗杀,这被视为战争行为,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美国人心里面自然清楚的很!

从电视画面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到另外一个国家访问,所到国必须把安保工作做得非常细致缜密,通常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尤其是在领导人临时居住的场所、会议现场、既定路线等更是安全保卫的重中之重。

如果一国领导人在另外一个国家遭到暗杀,这个所到国的脸面可就丢完了,必然会招致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和声讨。至于损失的赔偿,那就不是按金钱多少所能衡量的。

尤其是在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对领导人出访和到访都非常重视,都把安保工作作为访问的重中之重。

一般来讲,一个国家领导人出访,自己要带一定的安保力量,也就是随身保镖和其他安全保卫人员,时时处处保护在领导人身边,严防发生任何一丝一毫的意外和疏乎。领导人到达另外一个国家后,所到国也会派出大量的安保力量,加强对领导人的保护,直至领导人完成访问行程,登上飞机出了领空,安全到达自己所在的国家领土,才算安保工作彻底结束。

在历史上,一国领导人在国外被暗杀的事例不多,但也有几起,我们就列举一下:

一,奥匈帝国王储访问萨拉热窝遭暗杀事件。1914年6月,奥匈帝国王储访问萨拉热窝,遭到三名塞尔维亚青年的暗杀,由此引发了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最后导致了一战的爆发,有15亿多人先后卷入了战争,造成了1000多万人死亡的惨剧。这就是暗杀的直接后果。

二,波兰总统坠机事件。这个时间发生在2010年,当时的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带领95名政府高级官员应邀前往俄罗斯参加一个重要的纪念活动。没有料到的是,他们乘坐专机在俄罗斯境内坠落,包括波兰总统在内的96名高官全部遇难。事情发生后,俄罗斯尽管做了认真详细的调查,以弥补过失,但是波兰方面并不认可调查结果,对两国关系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被刺事件。1909年的10月26号,日本的伊藤博文到哈尔滨访问,一名叫安重根的韩国人在哈尔滨火车站对伊藤博文连开了3枪,经抢救无效死亡。这个事件,导致了日本对韩国的疯狂报复,对韩国的殖民统治更加残酷。

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领导人出访安全保卫工作是何等的重要。这也是伊朗总统鲁哈尼在美国参加联合国大会,而美国不敢暗杀他的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欢迎评论交流!)

如果一国领导人在国外参加外事活动当中被暗杀了会导致什么后果?史上有哪些此类案例?

一国领导人在国外参加外事活动被暗杀,必然会造成两个国家之间严重的外交风波,为此导致两国之间开战都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这是因为各国领导人在外国参加外事活动时代表的不是他个人,他同时代表自己的祖国。针对他的暗杀,就是对于这个国家全体国民最大的无礼与羞辱。

能够被暗杀成功,至少说明领导人出访的国家安保存在问题,理应和幕后真凶一起承担后果。而且这种严重的事件,会让人不由自主的产生阴谋论联想,把当事国当做幕后黑手。特朗普出访时 身边就有数十人直接负责贴身安保。

我下面就列举几个因为领导人被暗杀成功,导致两国之间爆发战争的例子。

萨拉热窝事件

一看见这个题目我脑海中浮现的就是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与妻子一同访问了塞尔维亚的首都萨拉热窝。在这一天当中,夫妇二人先后遭遇了两次刺杀事件,夫妇二人最终殒命于第二次暗杀。

事情发生之后,实力强大的奥匈帝国逼迫塞尔维亚签署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可是奥匈帝国并不知足,联合德国、俄罗斯以替斐迪南大公报仇的名义发动了针对塞尔维亚的战争。

这场战争席卷了整个欧洲,被后人称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如果没有斐迪南大公的意外死亡,这场战争还是一样会发生,但是时间可能要往后再推迟好几年。

这次领导人被暗杀,提前了历史的原有进程,最终导致了上千万人死于这场战争,无数的人口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伊藤博文遭遇暗杀

1909年10月26日,时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因为要与俄国财政总长进行谈判,乘坐火车抵达了哈尔滨市。结果刚下火车不久,就在遇到了朝鲜人安重根,最终死在了此人枪下。

这次暗杀让日本进一步加快了对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原有的更为温和的合并计划也被取消。从此之后,日本人彻底把朝鲜人当做二等公民,开启了对这一地区长达五十年的殖民统治。

这次暗杀事件也对当时的中国人产生了启发,后来在民国时期大放异彩的暗杀大王王亚樵,就受到了安重根的影响,他也是王亚樵的偶像。安重根的义举也激发了朝鲜人的血性,他的大批同胞后来都自发实施了针对日本人的刺杀事件。

总而言之,一国领导人在出发外国时遭遇暗杀是非常严重的外交问题。所以二战之后,几乎没有那个国家领导人在外国遭遇暗杀。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吖! 不方便的话,也谢谢您看我的回答!

如果一国领导人在国外参加外事活动当中被暗杀了会导致什么后果?史上有哪些此类案例?

如果一国领导人被刺杀,那么这是对这个国家的严重挑衅,历史上国家领导人被刺杀后,都几乎产生了改变世界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

这一天是星期天,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阳光明媚,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携带着妻子索菲亚来这里作特别访问。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满足虚荣心!

然而他却忘记了,这块土地是奥匈帝国在1908年所吞并,对他充满了仇恨、刺杀他的阴谋正在酝酿着。塞尔维亚青年加费格里·普林西普,眼见时机到来,举起了手中的枪。当枪弹打穿斐迪南的脖颈和他妻子腹部的时候,随着两股鲜血的喷出,一场把全世界都卷入的战争开始了。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战火逐渐弥漫至全世界,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巨大灾难!

安重根刺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1909年10月26日,为解决日俄争端,日本首相、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到中国东北与俄国财政总长谈判,当他抵达哈尔滨车站时,俄国的财政总长亲自上车迎接他,邀请他共赴午宴。在检阅了俄国财政总长所带的军队之后,他们一行向车站出口走去,伊藤博文走在最前面。此时朝鲜民族主义者安重根突然从人群中杀出,拔出手枪对伊藤博文射击,伊藤博文当即被击倒在地。他的随行医师小山和俄方的医师马上把他抱回车厢进行急救,但是却在十几分钟欧抢救无效死亡。

这事远比其他的刺杀事件有意思——一个日本首相在中国会见俄罗斯高层的时候被一个朝鲜人杀了。

这件事的直接影响不大,安重根被日本人判了个死刑,被绞杀。而当时日本已经占领了朝鲜半岛,所以也没对朝鲜再做什么。

从深远意义上来说,这事影响太大了。伊藤博文是日本的稳健派,他的战略思想是经营朝鲜台湾,再徐图中国东三省,等到实力成为一流列强再全面进攻中国。如果此方案得到贯彻,中国搞不好就真被日本拆了。

而伊藤博文一死,一直被他压制的激进派掌握了话语权,最后日本的侵略步伐越来越快,终于招惹了美国被打回原形——从这方面来说,这是一次改变了整个东亚命运的刺杀行动了。

导致缅甸与朝鲜断交的爆炸!

1983年10月初,韩国总统全斗焕对缅甸进行访问: 10月9日,全斗焕瞻仰缅甸首都仰光的昂山墓。随全斗焕出访的副总理徐锡俊、外务部长官李范锡等按时到达昂山墓。这时,突然发生爆炸,韩国官员10余人被炸死,内有徐锡俊、李范锡等4名内阁成员。因故较晚乘车前往昂山墓的全斗焕,在爆炸发生后,立即在中途折回宾馆,逃过一劫。其后,缅甸政府进行详细调查,并发表公报,称此次事件系朝鲜所为。不久,缅甸与朝鲜断交。全斗焕亦于同月20日发表特别讲话,对朝鲜进行严重警告。朝鲜则坚决否认。

卢旺达种族屠杀!

1990年,侨居在乌干达的图西族难民组织卢旺达爱国阵线(RPF)与胡图族政府军爆发内战。在周边国家的调停和压力下,1993年8月,卢旺达政府及爱国阵线在坦桑尼亚北部城市阿鲁沙签署旨在结束内战的和平协定。

1994年4月6日,载着卢旺达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西普里安·恩塔里亚米拉的飞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附近被击落,两位总统同时罹难。该事件立即在卢旺达全国范围内引发了胡图族人针对图西族人的血腥报复。

这次大屠杀共造成80~100万人死亡,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五千分之一以上。

还有个刺杀美国总统,但是为我国做出贡献的……

中国在研究原子弹时期,美国侦查到罗布泊情报。美国苏联出了对策阻止,一种方法是美苏各自扔一个炮弹,一个爆炸一个不爆炸事后都不承认,后来被搁置了。但是美国还是想方设法阻止,迫于压力当时肯尼迪总统准备过几天签同意书,结果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被暗杀了。天佑中华,后来有了我们伟大的两弹一星。

如果一国领导人在国外参加外事活动当中被暗杀了会导致什么后果?史上有哪些此类案例?

后果很严重,如果是弱国领导人在强国遇刺,强国也会因此声誉受损,缺理被动,道歉赔款等。

1895年3月13日,甲午战败后,李鸿章受命到日本马关,就如何割地赔款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等进行谈判。原本日本作为战胜国盛气凌人,伊藤博文对李鸿章极尽羞辱之能事,并提出割让台湾、辽东半岛等极其苛刻的条件。

李鸿章迫于日本军事压力,只能委曲求全,生怕和谈失败。 然而,一场意外却为李鸿章赢来转机。3月24日,李鸿章在返回住所的路上,遭到日本人小山丰太郎的刺杀,李鸿章左脸受伤。 刺杀事件发生后,国际舆论一片哗然,欧美列强纷纷谴责日本,这让日本政府由主动转为被动,由开头的不急于谈判、漫天要价到急于解决问题,主动让步。而且国家形象也大打折扣。 由于日本缺理,日本天皇只好决定停战,将赔款从此前的三亿两降到二亿两。

为挽回影响,伊藤博文建议处决小三丰太郎,但是根据当时的日本法律,行刺的罪名不足以判处死刑,小山丰太郎最终被判处无期徒刑。

当然,如果是强国领导人在弱国遇刺,那就后果更加严重,甚至直接引起战争。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该事件直接导致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所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是自古以来的基本外交礼仪。更何况国家政治发展到近现代,刺杀一个国家领导人已经改变不了国家外交风向和基本国策,只会激起更大的仇恨和敌意。所以,即便是敌国领导人来访,当事国也会全力以赴做好安保工作,确保来访领导人的人身安全。因为来访者一旦有失,接待国将会麻烦缠身,得不偿失。

如果一国领导人在国外参加外事活动当中被暗杀了会导致什么后果?史上有哪些此类案例?

一国领导人在国外被暗杀,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是由此引发战争。所以,当一国领导人访问别国,当事国的安保会安排的非常周密,甚至超过本国的安保水平。以没过瘾为例,敌对的国家非常多。但每一年的联合国大会都有很多敌对国家领导人到访纽约,美国不仅不会试图暗杀这些国家领导人,还要极力保护这些人。一旦有任何人在美国出现意外,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强国就等于丢尽了脸。美国总统特朗普出访

所以,在近现代历史上,很少出现一国领导人在访问他国时遭到暗杀的情况。观察室在2014年3月见到过奥巴马访问我国时的安保,那真的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整个宾馆都被严密的保护起来。但凡事都某例外,事实上,近代历史上出现过两次一国领导人被暗杀,而产生严重后果的事件。一是萨拉热窝事件,一是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事件。先来说说萨拉热窝事件。伊朗总统鲁哈尼在联合国大会痛斥美国

奥匈帝国在19世纪初20世纪末是欧洲强国之一,综合实力仅次于英德法俄,号称欧洲第五强国。1914年6月,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访问了刚刚吞并的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三名早就对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不满的塞尔维亚青年,竟然将斐迪南大公夫妇暗杀。

斐迪南大公被暗杀以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先后卷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将15亿人卷入战争,造成了1000多万人死亡,这后果严重不严重?

另外一件著名的暗杀事件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伊藤博文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领军人物,还曾经担任过日本首相、韩国总监等职务。可以说,正是在伊藤博文的谋划下,日本才一步步将整个韩国蚕食为其殖民地。作为一名爱国志士,安重根一直想找机会刺杀伊藤博文,鼓舞韩国人抗日的热情。

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哈尔滨火车站对伊藤博文连开三枪。由于伤势太重,最终伊藤博文死在了医院。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以后,大大鼓舞了韩国人的抗争士气。不过,也引来了日本人的疯狂报复。为此,日本人在韩国的殖民统治更加残酷。

其实上,现代国家之间的博弈是综合国力的博弈,刺杀别国领导人影响不大,发生的概率也很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