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兀术一辈子几乎都在打败仗,为何还被称为名将?历史上还有哪些百战百败的名将?
百战百败就是每战必败,没有打过胜仗,如果没有一次胜仗,又怎么算名将呢。在历史上,统兵的将领不计其数,百战百败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是这样的人还出名几乎就没有了。胜败乃兵家常事,有胜有败的名将多的是,也有很多将领因为一场败仗被人记住,成了自身的标签,之前的胜仗倒是没人记得了。
金兀术金兀术是金国名将,四太子完颜宗弼,南宋最大的对手。金兀术一辈子都在打败仗,可能是受说岳演义的影响,被韩世忠、岳飞屡次击败,在前期金兀术还是打过一些胜仗的。
金兀术年轻时就非常勇猛,征讨辽国的时候,冲锋陷阵,“宗弼矢尽,遂夺辽兵士枪,独杀八人,生获五人”。
在金军攻讨北宋的时候,金兀术曾攻取汤阴县,随后又跟随完颜宗望攻下开封,俘虏宋徽宗、宋钦宗二帝,灭亡北宋。
在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后,放弃中原,从南京应天府逃到扬州,金太宗完颜晟下令追击。金兀术等五人兵分五路追击,一路攻克州县,所向披靡,逼得赵构从扬州跑到明州,被金兀术率军追赶,又逃到福州。
这是金兀术前期的辉煌战绩,随后就遭遇到生平的很多败绩。
激战黄天荡
金兀术一路追击赵构后,被江南各地军民打击,被逼无奈带着掠夺的大量金银珠宝返还,在镇江遭到韩世忠的堵截。韩世忠率领水军堵住江口,金军进击,梁红玉冒着箭雨亲自擂鼓,击退金军十几次攻击,金军始终不能通过还损失惨重。惨败的金兀术求和韩世忠,被韩世忠一口回绝,无奈的金兀术在长江上几次进击没能通过还被宋军逼入黄天荡死港。也是金兀术命不该绝,虽然被逼入死地,宋军兵力较少,想要困死他们。黄天荡虽是死港,却有老鹳河故道,只是被堵塞了,金兀术被困期间得到奸细指点让人挖通河道,撤向建康。
金兀术在撤向建康的路上,又被岳飞阻击,金兵横尸十五里。韩世忠发现金兀术逃跑后,率领舰队追击。宋军的船形体高大,没风难以开动,金兀术受人指点,又祈求无风,结果第二天真的无风了。宋军的海船没有风无法开动,金军使用小船,放火箭烧毁大船,韩世忠带少数人惨败而回。
黄天荡之战后,金兀术焚烧建康城北返,又遇到了一生的劲敌岳飞。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军,又乘胜追击消灭了没来得及渡江的金军。
富平之战
损失惨重的金兀术北还后,主张不再南下攻宋。随后,张浚等率宋军反攻攻金,金太宗完颜晟派完颜宗辅攻打川陕,金兀术也率领本部军队前往。在富平双方交战,宋朝集结张浚、刘锜、赵哲、吴玠等五路大军十八万大军,金兀术统率的金军是宋军进攻的重点,金兀术率军力战牵制宋军主力,与完颜娄室配合以少胜多击溃数倍于自己的南宋大军。
富平之战后,金兀术又从陕西攻取四川,在和尚原被吴玠、吴璘抵抗,金军大败,金兀术也被乱箭射中。随后金兀术再次发兵,击败吴璘,夺取和尚原,在仙人关又被吴玠击败。力攻不下的金兀术致书宋高赵构让吴家兄弟退兵,不战而胜控制陕西四川一带。
再之后,金兀术联合伪齐刘豫攻讨两淮地区,又遭遇韩世忠、岳飞军的抵抗,后来因为金太宗完颜晟病危,金兀术率军撤回。
顺昌、郾城、颍昌之战
金太宗完颜晟去世后,金熙宗完颜亶即位,这一下金兀术的权势也随之大增,成为元帅,加封太保。
在朝廷权势大增的金兀术再次统兵讨伐宋朝,这次真正成为主帅的金兀术却接连遭遇大败。
顺昌之战,刘锜带领将士背城死战,以少胜多、以步制骑,重创金军主力。
郾城之战,金兀术亲率精锐与岳家军对阵,连最精锐的铁浮屠和拐子马都出阵,岳家军岳云、杨再兴、张宪等猛将出阵屡次破金军,拐子马、铁浮图也被岳家军精锐背嵬军斩杀大半,金兀术惨败而回。
郾城之战惨败后,不甘心的金兀术再次发动颍昌之战。年轻的岳云率领800名背嵬军反复冲击金军,交战几十合后王贵怯战欲退,岳云坚决的拒绝,率背嵬军十多次突入敌阵冲杀,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仍然死战不退,最后得到董先的支援,大败金军。
颍昌大捷后,岳家军乘胜追击又在朱仙镇击溃金军,金兀术大败而回。
经过一系列惨败的金兀术本来准备渡黄河北返,被一个宋朝的太学生劝阻,岳飞自身难保先不要北返。后面的事情就是,南宋在形式大好的局面下,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宋金议和,金兀术要求先杀岳飞再议和,于是岳飞、岳云、张宪遇害。
金兀术虽然在战场经历一系列惨败,官场却是得意无比,先后担任丞相、太师,独掌军政大权,在死后仍然恩宠无比,配享太庙。
完颜宗弼后期作为统帅确实是败绩很多,不过金国的名将完颜宗望、完颜宗翰、完颜宗辅、完颜娄室、完颜银术可等人,都是早早去世,完颜宗弼虽然连败依然是金国的依仗。在历次战争中,完颜宗弼还是一个幸运的人,在走投无路时总是有人指点,最后更是凭着权谋杀死金国最大的敌人岳飞,所以他也不是一个无能的常败将军。
因败绩被人记住的将领李信
战国时秦国名将,曾经在灭燕国之战中大败燕太子丹,逼得燕王斩杀燕太子丹,深受秦王嬴政信任。不过李信让人记住的还是那次惨败,年轻气盛的他率二十万人攻打楚国,被项燕大败,杀七都尉,秦军遭遇严重惨败。幸运的是李信跟随的是嬴政,随后还作为将领跟随王贲平定燕国齐国。
赵括
赵括因为长平一战被人知道,留下了纸上谈兵的无能之名。赵括熟读兵书,可惜遇上了武安君白起,惨败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赵国死亡45万军士,再也无力对抗秦国。
李广利
在汉朝,最出名两位名将就是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宣威沙漠。贰师将军李广利战绩就平庸的不行了,多次损兵折将,最后兵败投降匈奴又被卫律设计杀害。
于禁
于禁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前期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很多战功,深得曹操信任。要说于禁具体有什么战绩,让人记住的就是被关羽水淹七军,投降,成就了关羽的名声。于禁回到曹魏后,被同僚嘲笑,最后被曹丕羞辱死去。
李景隆
李景隆是明朝大将,开国名将曹国公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承袭的李文忠的爵位,却没有李文忠的勇猛,参加的战役都是大败。李景隆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心腹,在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时,李景隆为大将率五十万大军北伐。
李景隆率军围困北平,这家伙能力不行还嫉妒别人的功劳,南军都督瞿能几乎攻破张掖门,却被召回,随后在在郑村坝被朱棣大败。
李景隆能力不行,却深受朱允炆信任,朱允炆看他大败,不仅没有惩罚,还给他增加权势。李景隆继续带60万大军攻讨朱棣,结果在白沟河又被大败。
朱允炆也是可以,李景隆损失数十万大军,朝中大臣要求诛杀李景隆谢罪天下,朱允炆一概不听。在朱棣攻到南京的时候,朱允炆又派他看好的心腹李景隆去请和,被朱棣拒绝。在燕军攻打南京的时候,被朱允炆看好的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投降,朱允炆不知所终,李景隆却因为投降被朱棣加封。
金兀术一辈子几乎都在打败仗,为何还被称为名将?历史上还有哪些百战百败的名将?
金兀术,即完颜宗弼,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也称四太子。
这家伙可不是一直打败仗,打败仗主要是在后期。对阵韩世忠、岳飞等南宋名将,金兀术败多胜少。但对阵契丹和北宋,金兀术却屡战屡胜。
公元1121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发动第二次反辽战争。此时,金辽之间,还是藩属与宗主的关系。只不过藩属的女真人,开始掀桌子。完颜宗弼初入军旅,跟随叔叔完颜杲(完颜阿骨打同母弟)作战。
宗弼矢尽,遂夺辽兵士枪,独杀八人,生获五人。
可以说,初上战场,完颜宗弼便一显身手,拥有了名将的基本素质。这个基本素质有两个。
一个是实战中的勇敢:你得先知道敌人是可以用刀砍死的,然后身体力行,真能拿刀把敌人砍死。这一点,很多人都做不到。名将岳飞评价优秀士兵的标准就两个:一个是拿得住枪、一个是口中有唾。完颜宗弼,不仅全都具备,而且甩开优秀士兵好几条街。
另一个是战场上的运气:名将最大的悲哀不是兵败被俘、马革裹尸,而是被不知名的小兵一箭射死。比如澶渊之战中的辽军统帅萧挞凛,正在视察前线,却被一支飞来的弩箭给射死了。北宋锻造一支弩箭才多少钱,而辽军培养一个三军统帅要花多少钱、死多少人。这相当于一发迫击炮弹掀翻了一艘航空母舰。这才是名将的最大悲哀。但这个悲哀没法避免,只能拼运气。名将就得有一直打不死的好运气。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生”,“壮士”才可能成为名将。完颜宗弼不仅勇冠三军而且一直都有好运气。面对辽军精锐,他敢以少攻多;矢尽宝刀折,他能逆天改命。
攻灭契丹,完颜宗弼崭露头角;攻灭北宋,完颜宗弼打怪升级。
第一次汴梁之围,金人两路攻宋,东路突击到了汴梁,而西路却被挡在山西。而完颜宗弼恰在东路军,立功也得看运气。跟着山西一路,完颜宗弼只能在太行山里看秋风。东路出兵,完颜宗弼任行军万户,这才算真正的领兵作战。而完颜宗弼的战场表现非常好,一边倒的势如破竹。其实,金兀术想表现不好都不行,因为宋军太残废。第二次汴梁之围,两路金军一起杀到,抓了宋钦宗和宋徽宗。完颜宗弼,继续彪悍。此时,不是女真太狡猾而是宋军太无能。
升级是升级了,但完颜宗弼离名将还差一段封神之路。那就是得有大战、硬战的磨练。跟臭棋篓子下一辈子棋,即便逢战必胜,那自己也是臭棋篓子。北宋这幅德行,就等同臭棋篓子了。后期,完颜宗弼扫荡山东,虽然仍旧战功赫赫,但还是升不了级。你带着女真的精锐总是去剿匪平叛,什么时候也成不了女真人的英雄。
公元1129年,金太宗下诏三路攻宋,自陕西、山西与河北三个方向出击南宋。完颜宗弼率所部,跟随东路军统帅完颜宗辅作战。正是在这一路,金军上演了一幕神操作。在主力与宋军鏖战山东之时,东路军统帅完颜宗辅派出了一支五千人的奇袭部队。这支部队甩开宋军所有阵地、直扑扬州。而当时的南宋皇帝赵构就在扬州。
时值正月,淮河两岸、寒风飒飒。这里远离战场,但同样萧瑟。淮河北岸一支骑兵部队,他们穿着蓑衣、头戴斗笠,就像一个个武林高手,眺望着淮河南岸。随后,这伙人像一股奔涌的铁流,跨过淮河、冲向扬州。而这支奇袭部队的领军人,就是金兀术,即完颜宗弼。
但是,南宋皇帝赵构已经怂到超乎女真人的想象。他扔下了全部北方国土和万千将士,自己单枪匹马地逃跑了。这一次抓南宋皇帝的奇袭作战,虽然没有成功,但足以证明金兀术的战场操作极为狠辣。
但这就完了吗?远远没有。
公元1130年,金军再次攻宋,金兀术领衔担当,直接渡过长江,攻下建康,然后分部扫荡。随后,金兀术亲率大军,兵至临安。宋高宗赵构再次以无耻至极的怂,逃过一劫。陆地上不安全,这家伙直接跑到海上。于是,金兀术搜山检海抓赵构,乘船出海也要把南宋皇帝抓住。
以南宋为立场来看,金朝侵略者简直嚣张至极、残忍至极。但以金朝为立场来看呢?你只能说金军所向披靡、金兀术勇猛无前。这家伙带着一伙女真大兵,从长江以北打到长江以南,从建康追到临安,再在南宋的国土上搜山检海抓南宋的皇帝。历史上,还没有哪朝名将能玩出此等操作。
而美中不足的的是:金兀术遇到了韩世忠。八千南宋水军,硬是把十万金军困在黄天荡。从这个时候开始,金兀术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因为他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南宋培养出来的真正名将。而这伙人才是他的真正天敌。
但名将之所以成为名将,不仅在于战场操作精妙,还在于临阵运气无敌。黄天荡本是一个死局:韩世忠封死水路,同时岳飞也在陆路出击,十万金军可能全部报销。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宋金形势将彻底改观。金兀术所部深入过猛、打过了长江,女真大金纵有百万雄兵也无法支援。而只要金兀术所部攻击不顺,那就别想撤回长江。然而,金兀术硬是带着大军逃跑了。这就相当没天理了。
扬州突袭以及搜山检海抓赵构,算是让金兀术等级跃升了。这时候,你必须得承认这家伙就是一个名将。后来的陕西富平之战,宋军十八万对阵女真六万,又是一场决定战局的关键之战。宋军的确战败了,但女真也是惨胜。很多女真宗室的高级将领,都是在这场战斗中殒命退场。女真人的顶级战神完颜娄室,在此战之后病故殒命。而完颜宗弼,却活了下来。运气真得很重要,到这个时候,大金要是不提拔完颜宗弼就没天理了。这家伙必须成为女真大金的擎天白玉柱。
如果就到这里,金兀术还只是一个能打的名将。能打,很重要。因为这证明你在战场上具备超越性,超越了同时代的将军们。但懂得变化更重要。黄天荡之战,触动了金兀术。此战之后,他知道女真人已是强弩之末,而南宋已经越大越强。所以,金兀术开始变成一个主和派了。在政治战略这个维度,他又获得了一种超越性。
但女真人的攻势却不可能立即停下来,战争还要继续。而金兀术还要继续领衔担当。但接下来,他就开始屡战屡败了。真正的南宋名将出现了。
公元1131年,金兀术率军进攻四川。但在和尚原(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面)之战,被吴玠、吴璘所部吊打。此战,金兀术败得相当惨,士卒战死大半,而他自己也学了曹操、“剃其须髯而去”,差点儿被活捉。
公元1133年,金兀术再次率兵图谋四川,攻破了和尚原,却在仙人关战败。接连两次,金兀术和女真大兵,连四川的门户都打不开,始终突破不了秦岭大山。
既然西路不行,那就中路。公元1134年,金朝命令伪齐刘豫夺取襄樊六郡。然而悲剧的是撞上了名将岳飞,襄樊六郡得而复失。随后,金兀术与伪齐刘豫合兵进攻两淮地区,然而继续悲剧,因为韩世忠和岳飞死战不退。
再接下来,金兀术的命运就不在战场了,而在政坛。
自古名将鲜善终。但名将金兀术却得了善终。原因就是这家伙不止会打仗,而且能搞政治。
就搞政治来说,北宋和南宋一塌糊涂。而这只是结果大势,在微操作层面,宋朝人还是比粗犷女真人高太多。女真人的权力游戏要比南宋这方面复杂得多,也残忍得多。内部团结这方面,女真没法跟南宋比。
完颜阿骨打死后,继位的是金兀术的叔叔金太宗完颜晟;完颜晟在1135年也死了,继位的完颜亶,是太祖完颜阿骨打第五子的儿子。所以,完颜亶在辈分上是金兀术的侄子。
这时候,肯定要出问题。侄子皇帝必然要对自己的叔叔大爷们动手,因为镇不住所以就杀掉。政治就是这么的残酷。但唯独这个金兀术啥事没有,而且步步高升。这只能说他真有本事了。
要说打仗厉害,开国功臣完颜宗翰应该比金兀术要高金兀术一个层级。俘虏天祚帝,灭国大辽;俘虏徽钦二帝,灭国北宋。结果呢?完颜宗翰的心腹部将,全被小皇帝杀掉了,而他自己却无计可施,最后只能抑郁而终。
这就是名将的标准命运。
还有把持当时朝政的完颜宗磐、完颜宗隽、完颜昌,权势上都在金兀术之上。但结果呢?接二连三的悲剧。完颜昌,被南宋赵构给搞策反了,主张退还河南、陕西给南宋。别以为赵构只是一怂到底。虽然被打成阳痿,但这个大太监阴险得很。玩政治不仅甩出岳飞好几条街,而且也能甩出女真人好几条街。他都能把女真高级权臣给策反了,这个操作必须是经典级的。告密完颜昌接受南宋贿赂的,就是金兀术。于是,完颜昌逃跑,但没成功,路上就被金兀术给宰了。
在女真大金的历次权力清洗中,金兀术始终站队正确。不管皇帝是自己的叔叔还是自己的侄子,他始终忠心耿耿、一切为皇帝着想。
当然,忠诚一定会有回报。公元1140年,金兀术与左丞相完颜希尹在一次宴会上,闹起了别扭。然后,这家伙直接找皇后告状去了。皇后随即把话递给了侄子皇帝完颜亶。完颜亶当即下令:金兀术你去快意恩仇,把左丞相完颜希尹给杀掉,顺便把他的两个儿子也干掉。这个完颜希尹是谁?从完颜阿骨打时期就一直是女真重臣,女真人的文字就是这家伙创制的。但功劳再大也没用,得罪金兀术就是得罪皇帝,而得罪皇帝就得死。
所以,就搞政治来说,金兀术能跟南宋皇帝赵构要打个平手。但搞战争呢?搞战争就悲剧了。后来南宋的几个名将,就是刘锜、岳飞这些人,金兀术一个也打不过。别在战场上遇到,但凡遇到,金兀术肯定要打败仗。
一个段子是:大金要攻南宋,南宋君臣立即胆战心惊;但听说是金兀术领兵,南宋君臣立即长舒一口气:没事了,皇帝不用跑、国家不会亡。这就是后期的金兀术,要多残废有多残废。而战场事实,也的确如此。金兀术一直很努力,但一直打败仗。
金兀术前期那么彪悍,为什么后期如此残废?
有些事情就不是名将能够左右的。
先看大金朝堂。南宋这边整死了一个岳飞,然后就成了千古奇冤。而女真大金呢?整死的自家“岳飞”都不知道有多少个了。对于女真大金来说,完颜宗翰连灭契丹、北宋,这个功劳根本不是岳飞能比的。但完颜宗翰比岳飞死得更惨。岳飞被赵构一刀砍死,而完颜宗翰则是看着部将一个一个被弄死,然后自己被气死了。之前是名将荟萃,而现在是名将连窝端。这时候,女真人还怎么继续彪悍?
其次是工作重心的转移,导致锐度下降。完颜昌为什么要把河南和陕西全给南宋。肯定是收钱了。但这家伙要收多少钱才能把这么一大片国土卖给赵构。更重要的原因是:女真人的治理水准太差。你把整个中原都给他们,他们都收不上税,索性不如都给南宋,然后多要点儿岁币完事。而一旦要自己治理淮河以北的千里中原,女真人就不可能老打仗,而是要赶紧汉化、治理国家。在这种情况下,进攻的锐度一定会大打折扣。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南宋玩命了。后期的几大名将和几支宋军,全是百战余生的猛将精兵。所以,再打仗就是拼国力。而论到拼国力,女真大金完全不是对手。所以,金兀术再厉害,也不行。自己的战场操作,可能未必输给岳飞,但粮草辎重、战士素质、兵力数量,却无法碾压宋军。以前女真人是碾压级的存在,现在南宋不允许你碾压了,你金兀术又能如何?
所以,女真人只能玩政治,而金兀术也只能这么玩。
公元1138年以后,在屡战屡败的情况下,女真对南宋示好,不仅追封宋徽宗为天水郡王,而且封宋钦宗为天水郡公。关键是还在绍兴议和之后,还把赵构的生母送了回去。女真人是整体不行了,所以才会跟南宋客气。但客气里面有政治。
虏主赠太上天水郡王,复靖康帝天水郡公,赐第上京。
金兀术把宋钦宗养在上京,这是啥意思?你赵构只要不惹事,那你就放心,我好好养着你哥;但凡你要惹事,那我就带着兵把你哥给你送回去。金兀术搞起权谋来,绝对是跟赵构一个水准的。
金兀术差不多是大金唯一活下来的实力派老臣。同时,自黄天荡之战后,金兀术彻底转性,这是最为难能可贵的。在大金朝堂上,金兀术属于主和派。而后期女真人治理中原,金兀术也是主要的担当者。而他本人也进封为太子太保,领行台尚书省,兼都元帅,执掌了大金朝堂。
最后总结:
历史上有没有一直打败仗,还被称为名将的。这个很难。你总打败仗,怎么还被称为名将?名将一定是结果论的,要看战争绩效。但凡事都有特例。一种是一直打败仗,但关键之战却打了胜仗。刘邦算一个。刘邦打项羽,怎么打怎么输。但垓下之战打赢了,之前再多的败仗都给追平了。另一种是一直屡败屡战型的,比如元末明初的王保保,怎么打、怎么输,却怎么也打不死。屡战屡败却能屡败屡战,关键是一直对阵大明顶级名将。所以,与强军名将同台竞技的王宝宝,也算名将了。屡败屡战这个文案,还是曾国藩创造的。曾国藩最初打太平军就是屡战屡败,但结果却打赢了。曾国藩算是走了刘邦那条路。
而金兀术呢?他不算特例。前期一直很能打,关键是也打过大仗、硬仗。而其之所以屡战屡败,主要是因为后期。在对阵韩世忠、岳飞、吴氏兄弟这伙人中,就真心没啥可圈可点的战绩了。然而,这不能说金兀术太无能。南宋杀一个岳飞,金朝杀了一群岳飞,女真人不可能继续彪悍。后期整个工作重心转移到内部治理上,也不可能一直再打仗了。再疯狂进攻,女真人就会自己玩死自己,关键是南宋也不允许。
就战绩上来说,金兀术算是名将一枚,他超越了同时代的很多将军。而比同时代将军更突出的,则是他的政治权谋水准,至少要比岳飞强太多。在屡次政治清洗中,金兀术不仅稳如泰山而且步步高升,在残酷的大金朝堂上成了鲜有的实力派老将。这是很多名将都没法比的。
金兀术一辈子几乎都在打败仗,为何还被称为名将?历史上还有哪些百战百败的名将?
绝对不能说金兀术(完颜宗弼)一辈子打败仗,此人是当世难得的军事家兼政治家,金国历史上,除了粘罕(完颜宗翰),论综合实力,无出其右。金兀术一生确实走过几次麦城,搞得灰头土脸,但总的来说,他还是胜多败少,无愧于名将称号。
倒是与他同一时期的宋朝大将刘光世,虽名列中兴四将,其实是个名不副实的草包。此人一见金兵就逃跑,官越做越大,胆子越来越小。刘光世害怕金兵,竟然多次宁可抗旨,也不愿意出兵抗金,与韩世忠、岳飞形成鲜明对比。当时的人干脆送了他一个绰号:长腿将军!
金国名将金兀术金兀术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人称四太子,女真名“兀术”。金国皇位由完颜阿骨打传给弟弟完颜吴乞买,再由完颜吴乞买,传给完颜阿骨打的长孙孙子完颜亶,直接跳过了“宗”字辈。其实,完颜家族中,“宗”字辈才是人才辈出的一代。
金国灭国辽、灭北宋,功劳最大的就是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完颜宗弼(金兀术)哥仨。相对于完颜家族中的温和派,金兀术是典型的“鹰派”人物,一直主张对大宋采取强硬的军事力量,是坚定的“灭宋派”。
这就是中国人不喜欢金兀术,甚至各种文学作品中,要大肆贬低金兀术的原因。其实金兀术不光是出色政治家,也是出色的军事家。
除了灭辽和灭北宋战争,金兀术的战功主要体现天会六年、七年的“搜山检海捉赵构”、天会八年的“富平之战”、天眷三年的宋金战争。
这几场战争跨度时间长,南宋拜得难以启齿。“捉赵构”,金兀术一路畅通无阻,打到宁波、舟山一代,逼得赵构从海上逃往福建。“富平之战”,宋军十八万人马全军覆没。不细说,丢脸!
金兀术的三次走麦城金兀术被人讥讽为“常败将军”,主要是他经历的三次惨败。
第一败:激战黄天荡
黄天荡之战发生在“搜山检海捉赵构”后,金军撤退的路中,被韩世忠打了个伏击,又被岳飞搞了个袭击。
金兀术因为进军太顺,南宋军队如同纸糊,金军搜刮了大量财宝,满载而归,心情过于放松。没想到在镇江,遭到了韩世忠的伏击,损失不小,一时被堵在江口过不了江,双方竟然僵持了四十八天。最后金兵一夜开通三十里河道,才由此河道进入秦淮河,逃往建康。
在得到了汉奸的指点后,金兀术狠狠地报复了韩世忠,以火箭把韩世忠的水军,烧得损失大半。就在金兀术再次放心,准备渡江时,又在牛首山遭到了岳飞的袭击,损失惨重,狼狈而逃。
实际上,黄天荡及此后的渡江战,宋金互有胜负,双方损失都不小。不过考虑到这是南宋第一次,在正面战场上的“大胜”,所以,后世对此多有神话。
第二败:惨败和尚原
这次让金兀术吃尽苦头的是,扼守陕西的吴玠、吴璘兄弟。金国人的战略意图是,夺取陕西,今陕西入川,顺江而下,形成北路和西路,两路对南宋的夹击。
这一次,金兀术败得没脸见人,他自己身中箭伤,还被人描绘成“剃其须髯而去”。
第三败:失手于刘錡和岳飞
这件事发生在天眷三年,在顺昌,由于金兀术麻痹大意,没瞧得上刘錡的几千人马,结果被刘錡搞了个背后袭击,吃了个大亏。
在颖昌,又被第四次北伐的岳飞接连打败,被迫退守开封。
其实,金兀术虽然也吃了几次败仗,但是损失远没有民间传说的那么大,更不能掩盖他的强劲实力。
长腿将军刘光世跟金兀术相比,刘光世才是名副其实的“常败将军”。刘光世打仗,一般自己不在前线,一切为了逃跑方便!他害怕金军,害怕到让人无语的程度,为了避免跟金军交战,他竟然多次抗旨,躲避征调。
其实,刘光世的逃跑,完全是跟他爹学的。他爹刘延庆就是个逃跑将军,曾经为了逃跑方便,放火烧自己的大营,导致自己的人马相互践踏死伤无数,还把大军粮草烧得光光。刘光世一直追随其父,逃跑的功夫青出于蓝。
建炎三年:金军自黄州渡江,江东宣抚使刘光世南逃;
建炎四年:金军攻楚州,刘光世抗旨不出;
绍兴元年:金军渡淮,刘光世抗旨不行;
绍兴六年:伪齐渡淮攻宋,刘光世弃城南逃
因此,刘光世被当世的人斥为“长腿将军”,张浚就多次要求裁撤刘光世的部众。但就这样一位“长腿将军”,不但活得滋润,还被称为“中兴四将”!
名不副实的中兴四将不知道“中兴四将”是谁评出来的,要是宋高宗赵构,他肯定也是咬着牙子给的。刘光世这家伙打仗不行,自保的能力一等一,多次抗旨,甚至逃跑,朝廷只能对他干瞪眼,赵构还得不停地给他加官进爵,最后被封为国公。
原因就是刘光世手上有一支“刘家军”。大家都说“岳家军”,其实根本就没有岳家军,岳飞也没有把军队变成私人部曲的能力,但刘光世有。
首先刘光世是“将二代”,从他父亲手上接过来的班,经过刘家父子两代人改造,这只军队只认刘光世,别人指挥不了!另外,刘光世对这支部队的管理很奇特,一是放纵,二是恩遇。靠个人感情维系上下级关系,从来不管部队的战斗力,军纪松得像土匪。这种管理,导致很多的流寇很愿意加入“刘家军”,“刘家军”成了他们共同损公肥私的工具。
赵构曾经收缴过刘光世的兵权,但部下为此闹出哗变,四万人投降了伪齐。离开刘光世,无人管得了他们,就是这么畸形,赵构不得不小心应承。这就是刘光世为什么逃跑得那么“大义凛然”,抗旨抗得那么“习惯成自然”的原因!
“中兴四大名将”,就算刘光世活得潇洒,他一辈子被受到过打压,安安稳稳享福,快快乐乐老死,真够奇葩!
金兀术一辈子几乎都在打败仗,为何还被称为名将?历史上还有哪些百战百败的名将?
金兀术既然是一位名将,怎么可能是一直在打败仗呢?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真实历史中的金兀术并非无能之辈,他的战绩也是相当辉煌的,不过不可否认,在后期遇到韩世忠、岳飞等名将后,确实战斗力下滑了不少。
从崭露头角到主力战将金兀术,原名完颜宗弼,“金兀术”是女真语的音译。他是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女真人擅骑射,金兀术又有谋略,可谓是智勇双全。
但他在成长为一代名将之前,也没多少表现的机会,不过只要有机会,他就不会落空。公元1124年,辽天祚帝七十万大军被女真族五万人打得落花流水,只剩数万人马的天祚帝仓皇逃往幽云十六州。金兀术和他的叔叔完颜杲负责追杀天祚帝,金兀术在此次行动中,果敢用兵表现突出,最终俘虏了天祚帝。
公元1125年,金军开始大举进攻北宋,金兀术跟随二哥完颜宗望从东路出发,由平州向西南攻燕京;西路军由金兀术三哥完颜宗翰领兵,从大同府南下攻取太原,两路军马准备在开封会师。
但是,西路军出师不利,在太原遭到了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而东路军因燕京守将郭药师降金,因此得以顺利南下。就在金兵准备大举南下时,金兀术提出了一条建设性的建议。
他认为,如果军队大举南下必然会在定州遭到大宋援军的截杀,从而陷入宋军前后夹击的危险境地。但是,如果他们在定州等着宋军自投罗网,那就是另外一个结果。他的建议被采纳,最终宋军的三万援兵成了金兵的囊中之物,全军覆没。
1126年,金军兵临滑州,金兀术使用疑兵之计,又兵不血刃地得到了这座汴京的门户之城。随后金兵逼近汴京,北宋朝廷一片慌乱。是战还是和,满朝文武除了太常少卿李纲坚持应战,其他大臣基本都选择了求和。
此时宋徽宗已南逃至镇江,留守汴京的是刚上任的宋钦宗,他也想跑,不过在李纲的劝阻下勉强留下了。在李纲的坚持下,宋军整顿防务,全力抗敌,居然顶住了金兵的进攻。
与此同时,北宋的援军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宋军形势回暖,金军久攻不下,最后也只能见好就收。不过他们的议和条件相当苛刻:黄金500万两,白银5000万两,牛马各1万头,并且还要割让三镇。
金兵第一次南下攻宋失败,金国上下也是一片争议。有人认为应接受议和,与宋修好;而前线将领金兀术等人在见识了宋朝内部的腐朽之后,他们坚决主张再战。
由于宋廷既拿不出钱,又不肯舍弃三镇,没过多久,金军便第二次挥师南下继续灭宋之战。在这次南下攻宋之战中,金兀术凭借他的辉煌战绩当上了“大元帅”,一举成为金朝的主力战将。
公元1126年十一月,金兵第二次南下之初,金兀术主要还是配合二哥完颜宗望行动。这次出征很顺利,主战派李纲已下台,北方防务又空虚,金兵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术,绕开坚城,直扑汴京,一举攻破京城,太上皇宋微宗和现任宋钦宗双双被俘,北宋亡,史称靖康之变。
汴京被攻下后,金兀术开始了他独立作战的生涯。北宋虽然亡了,但宋军西北的军事力量依然坚挺,东部大部分省份也还在手中,金国灭宋之路还是任重道远的,金兀术拿到的任务就是攻取北宋的东部省份。
他领兵两万从汴京出发,一路东进,在青州截住了三万宋军,将其击垮。随后又在济水设伏,灭了两万多宋军。
经过这两场战役,山东落入金国手中。接着金兀术又挥师北进,接连攻占了大名府、归德府,拿下河北全境。
金兀术独立作战的成攻,为他接替二哥拿下“大元帅”一职奠定了基础。1127年六月,金兀术的二哥病逝,金兀术凭着拿下河北、山东的大功,接替完颜宗望出任“大元帅”,麾下一下子有了近十万的精锐部队。
从此,金兀术正式登上金国的政治舞台,成为金王朝的主力战将。
从“所向披靡”到“马失前蹄”公元1127年,南宋建立。金兀术为了攻灭赵宋王朝,宋高宗的皇位还没捂热,金兵便再度来袭。
金兀术攻克扬州后,直扑江浙,进入了水路纵横的江南大地。按理说,精于骑射的女真军到了水乡之地不可能占据优势,但金兀术的军队是个例外,
公元1129年十月,金兀术在安徽和州击败宋军,接着又拿下广德、安吉等地,十一月便攻克临安,宋高宗从水路仓皇出逃,金兀术也不甘示弱,就地取材造筏紧追至明州,逼得宋高宗只好逃到了海上,但金兀术似乎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或许此刻他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又坐船出海追击,到了海上,他才真正发现海战真不是女真人的强项,这才停下了追击的脚步。
不过金兀术仅用五个月的时间,从扬州一路追至明州,战线之长,战斗力之强悍,再加之“搜山检海抓赵构”,这些足以成就他在金国的威名。不过,很快,他也将迎来他的第一个对手--韩世忠。
公元1130年元宵节,在江南横行得差不多的金兀术,准备北撤了,镇江是他的必经之路,也是韩世忠复仇的地方。
金兀术之前攻打扬州的时候,已经和韩世忠交过手,韩世忠几乎全军覆没,所以金兀术在第二次遇到韩世忠的时候,基本没把他放在眼里,人总是会有飘的时候。
金兀术抵达镇江的时候,韩世忠给他准备了一场“海战”,因为水战是老韩的拿手好戏。不过金兀术还是没有在意,他有十万大军对阵宋军八千人,在数量上完全碾压对手,有什么好担心的。
战斗一打响,金兀术也才发现,打水战拼得不是人多,而是战船。韩世忠的水师是南宋最精锐的水军,战般最大的,长达六十多米,都是在海上经过考验的精良战船,在长江上水战,简直就是小菜。
再看金兀术的战船,都是追击宋高宗时缴获的小船,根本连宋军战船的边都挨不着,即使靠近了也登不上去,高度落差只会让金兵跌落至水里,而金军又不习水性,一旦落水就是死路一条。
一场大战下来,金军伤亡惨重。金兀术想跑,但韩世忠已将战船连了起来,目的就是让金兀术插翅难飞。
走投无路之下,金兀术只好退至黄天荡,而此处是个死水港,犹如进入一个死胡同,等于自寻死路。
但不得不说金兀术的运气还不至于那么差,在黄天荡游离了48天之后,一个叛徒出现了,当地一个秀才被金兀术收买,金兀术按照秀才的指引,从水港北面挖通一段淤泥后,乘小船逃离。
韩世忠的大船走不了这种小水路,在追击时有船搁浅。金兀术在逃脱之后,仍旧不甘心,还想着要报仇,他让金军发射火箭,烧毁了韩世忠不少搁浅的战船。
黄天荡之战结束了,金兀术吃到了他戎马生涯中遭受的第一场重量级败仗。不过金兀术输得并不心服口服,只要不在水里战,在陆地上,他就还是霸主。那么他能保住自己的陆地霸主地位吗?
从川陕战场到岳飞的反击1130年之后,金国把进攻南宋的重点,由江南转移到了川陕地区。他们认为,江南是南宋的政治中心,但屏障却在川陕地区,只要占领川陕,南宋就无退路了。
1130年秋,金兀术带着他的两支王牌部队--铁浮屠、拐子马,对南宋发动了富平之战。在此次战斗中,宋军集中了十八万兵力与之对抗,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宋军最后全线崩溃,金兵奋力死战,最后得到了陕西全境。
富平之战后,金兀术已打算次年拿下四川,而此时宋朝在陕西只剩下一处据点:陕西宝鸡和尚原。宋军负责镇守和尚原的是吴氏兄弟:吴玠、吴璘 ,他们也曾经是金兀术的手下败将,但是这次他们充分挥了地理优势。
富平是平原地带,对金兀术的野战军有利,但和尚原是山地,并不利于大规模作战。宋军发挥强弩优势,在狭窄的山道上狂放强弩,金兵无处躲藏,最终金兀术又“收获”了一次惨败,就连他自己也差点葬身于此。
不过,金兀术绝非等闲之辈,1134年,他再度来袭,这次他选择绕过和尚原,攻克和尚原背后的固镇,前后夹击,最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之后,他开始憧憬起了富庶的四川盆地。
攻克和尚原之后,金兀术将目标锁定四川门户仙人关,其对手还是吴氏兄弟。这次吴氏兄弟依旧没有给对手太多机会,此处他们经营多年,堡垒坚固,用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战斗力,不仅保住了仙人关,而且还收复了和尚原。
仙人关惨败后,金兀术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他不得不放弃夺取四川的念头。之后金国经历皇帝的更替,金兀术回撤。
1140年,金兀术又统率了四路大军向南宋扑来,目标是南宁的江淮防区。金军这次进兵很顺利,先后在河南洛阳等地大破宋军,很快便逼近江淮防线门户--安徽顺昌。
宋军驻守顺昌的守将是名将刘琦,以及其麾下的八字军。刘琦以四万兵力顶住了金兀术十万大军的进攻,再加上天公作美,正好遇上六月雨季,金军战马无法施展他们的厉害。无奈之下,金兀术只好再次回撤。
此时,镇守荆襄六郡的岳飞准备反击了,宋、金双方阵营里最有实力的两位大将即将拉开一场大战。
他们两人手中各自都有一支本王朝最精锐的野战军,金兀术有拐子马、铁浮屠,岳飞则有岳家军。
岳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在战法上也相当灵活。面对野战能力强悍的金兵,岳家军能否取胜,关键就在于如何破解拐子马、铁浮屠。
铁浮屠是重甲步兵,防御能力强;拐子马就是用铁链拴在一起的重甲骑兵,进攻时协同行动,冲击力超强。不过当他们遇上岳家军,那就等于碰上了死敌,一无是处。
1140年六月,宋军全线反击,岳家军从湖北进入河南,一路势入破竹,收复了河南颍昌、怀宁、郑州等地,同年八月抵达河南郾城,直逼故都汴京。
为了引诱金兀术前来,岳飞故意示弱,以少量兵力驻扎在郾城。金兀术果然上当,带着一万五千拐子马就来了。到达后才发现原来岳家军早就等着他们来了。
那就开打吧,战斗打响后,三人一组的拐子马出动了。根据以往的情况,宋军列阵的步兵方阵会很快崩溃,之后就是金军玩追杀的游戏。但是这次不一样,岳家军也列阵了,而且阵线相当松垮。
不过拐子马一冲过来,岳家军就变阵了,也变成三人一组,第一步硬弩伺候,强弩射程可达180米;第二步换个人长矛捅上来再伺候一番,第三步再换个人上演一波战斧兵砍马腿的戏份。岳家军一射一捅一砍,三个步骤基本击垮了拐子马。没战一会儿,金兵就阵亡上千人。
金兀术打算撤兵,然而等着迎击他的还有岳家军的骑兵,骑兵营在金兀术逃跑时,从两侧包抄过来,一场硬战才刚刚开始。
这场战斗从早打到晚,金兀术的拐子马阵亡六千,最终倒在了岳家军面前,郾城大战岳家军胜出。
金兀术不认输很正常,再度来袭也正常,郾城大战后,他又集结了二十万大军攻打被岳家军占领的颍昌,这次他带来的王牌是铁浮屠。岳家军又将如何应战呢?
岳家军出战的是:背嵬骑兵,这种骑兵身背重刀、重斧,碰上铁浮屠后,主要发挥的是速度上的优势,抽出重刀、重斧居高临下猛砍,专砍头盔与身体的结合部。双方激战一番后,岳家军再派出步兵,趁机发起反冲锋,结果自然是金军大败。
金兀术经过这两场大战后,彻底患上了岳飞恐惧症。而岳飞也趁势占领了距离汴京仅五十里的朱仙镇,发出了“直捣黄龙”的豪言。
然而南宋朝廷不给力,一味寻求媾和的宋高宗赵构,在岳飞抗金的高涨时期,用十二道金牌召回了他,最终断送了抗金的大好形势。
此后,一向主战的金兀术也不再叫嚣了,也成了十足的主和派。1141年春,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南宋向金称臣纳岁币,双方以淮河为界。随后岳飞也被奸人所害。
小结:金兀术没有战胜岳飞,但他在谈判桌上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金兀术尽管和汉人打了半辈子,但实际上他的本领也大多都是偷师汉人的,在金国内部,他是一个汉化派。学汉语,看汉人的兵书,学习《孙子兵法》,甚至在他晚年时期,还在金国内部建立起封建官僚体系,重用汉官,加快了金国的封建化进程。可见,他在骨子里有多么欣赏汉文化。
综上所述,金国名将金兀术并非百战百败,他的战绩在金国也是有目共睹的,也确实有一定的军事才干,他金国所得到的远比岳飞要多得多。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讲,应该没有百战百败还能称之为名将的将军,这不符合逻辑。
金兀术一辈子几乎都在打败仗,为何还被称为名将?历史上还有哪些百战百败的名将?
答:之所以认为“金兀术一辈子几乎都在打败仗”,是因为对金兀术的认识只停留在演义、小说、评书、戏曲和影视文艺作品上。
可真甭说,以小说《说岳全传》为例,书中的金兀术就是一个很可笑的形象。
小说一开头,就说金兀术身穿大红织锦绣花袍,外罩黄金嵌就龙鳞甲;坐一匹四蹄点雪火龙驹,手拿着螭尾凤头金雀斧。好像开山力士,浑如混世魔王。有千斤之力,曾在北国六国三川八十一寨大比武中力举铁龙,夺得元帅之位。
似乎,他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
但是,随着情节的展开,我们渐渐发现,金兀术其实是专供各路大神、各级玩家刷分、练技能的小妖怪。
书中每写一个英雄人物,基本都要找金兀术来刷一下分,以证明其是一个英雄人物。
先是岳飞上来虐了金兀术一番。
然后是高宠,只一枪。就挑掉了金兀术的头盔!
后来是岳云、何元庆、严成方、狄雷、关铃、杨再兴等等,挨个来打金兀术以给自己长脸。
最可笑的是,金兀术最后竟然被牛皋骑在胯下活活气死了。
金兀术可谓生得窝囊、死得屈辱。
但是,我们翻看史料,金兀术可不简单。
早在天辅六年(1122年)正月,金军与辽军交战时,金兀术率百骑追击辽军,其槊断矢尽,空手夺辽兵长枪,独杀八人,生擒五人,真勇猛过人,英雄了得。
在带兵打仗方面,金兀术最有名的军事行动是对宋高宗展开千里奔袭的“斩首行动”,其独领一支孤军,如风如电,连克濮州、开德、大名等地,一骑绝尘,杀入宋淮南西路,所过州县,一击即破,直打到长江北岸,由建康府西南的马家渡过江,取宋广德军路、湖州、临安府、明州,搜山检海,把宋高宗逐下大海,浮国海上,差点喂鱼。
在南宋初年,宋金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富平会战中,宋军马步兵十八万,把金兀术统率的金军团团围住,自晨至夕,恶战不已。
金兀术实在凶悍,他挥军力战不却,死死牵制了宋军的主力,最终反败为胜,取得了大战的胜利。
不得不说,金兀术有文韬、有武略,赫然女真族史上的一名卓越的军事统帅。
《金史》这样评定金兀术:“时无宗弼(金兀术之汉名),金之国势亦曰殆哉。”
金兀术在女真人心目中的英雄地位,是远远超过所有金国君主和将相的。
但是,由于金兀术所策动的是侵略战,是不义之战,所以,各种演义、小说、评书、戏曲和影视文艺作品都故意对他进行人身贬损,这才让人产生了“金兀术是个百战百败的名将”的错觉。
金兀术一辈子几乎都在打败仗,为何还被称为名将?历史上还有哪些百战百败的名将?
韩世忠、岳飞、吴玠、刘锜···这些名将都有同一个“背景板”——金兀术。
这些名将的“代表作”面前,完颜兀术都是对面那个狼狈不堪的家伙。
然而,就这样一个屡屡战败的家伙,却被认为是金军名将、女真族的杰出将领。
这是怎么回事呢?
狼狈的兀术1、心有余悸的黄天荡。
1129秋开始,完颜兀术渡江攻宋。一路连破建康、临安,“搜山检海”,把宋高宗逼得下海躲避,好不威风。
然而,就在兀术志得意满的时候,宋将韩世忠已经磨刀霍霍,准备给他致命一击。
韩世忠已经判断:金军必不能久踞江南!于是,韩世忠将军队部署在吴淞口一带,准备“俟敌归邀击之”。
当兀术北归时,韩世忠迅速发起阻击。韩世忠身先士卒,其妻梁红玉擂鼓助威,宋水军“往来如飞”,击败了金军。
完颜兀术知大事不妙,遂请求“借道过江”,为此,他愿意归还在江南所掳掠的财富。
韩世忠当然拒绝!
于是,兀术又逆水西上,寻找过江地点。
一切,都在按照韩世忠的企图进行!
金军西去,宋军跟着走!宋军船大而金军船小,金军摆脱不了宋军,最后,被逼到了一条死港——黄天荡。
韩世忠立刻派兵封锁出口!如此,金军被困于其中,几乎成了瓮中之鳖!
幸运的是,由于乡人献谋,兀术派人挖通秦淮河故道,逃走!又因汉奸王某教金军改装船只,使金军击败韩世忠,撤回北方!
此战,如果不是有人相助,兀术几乎死在黄天荡了!
尽管韩世忠未能成功,但此战,沉重打击了金军的气焰,使兀术以后不敢轻易南渡,因此,后人纷纷传唱韩世忠、梁红玉的英雄事迹。
兀术,也就成了韩世忠、梁红玉的英雄事迹的背景板!
2、连败于吴家军。
此后,金军不敢轻易南渡,调整战略,决心先平定川陕。
一开始,金军还比较顺利。
富平之战,由于宋将张浚不知兵,大败于金!金人初定陕西。
然而,随后,吴玠负责领导川陕宋军后,金人迎来了噩梦。
金军先是派其他将领继续入川,结果,在和尚原为吴玠所败。
随即,兀术亲率号称10余万的大军,攻和尚原。
结果,金军大败,死伤无数,兀术也身中两箭,丢下残兵败将只身逃走!宋军杀死、俘虏的金军将士数以万计!
随后,金军在撒离喝的率领下,又在饶凤关失败。
兀术不甘心,纠集伪齐军队,金、齐联军10余万人(不是号称),杀奔仙人关!
结果,10余万金军为吴玠、吴磷兄弟所败!
此后,金人不敢再觊觎四川!
3、顺昌兵败。
随后,兀术又成了刘锜的“背景板”。
1140年,兀术亲率10余万军,再攻宋!
10余万金军抵达顺昌时,顺昌城内的宋军只有2万余人,除去守城军兵,能够出战的只有5000余人。
然而,在刘锜的巧妙用兵之下,金军死伤惨重,被迫退军!
刘锜因此成为名将,兀术···再次成为名将的背景板!
4、岳飞的“背景板”。
随即,岳飞北伐。
河网、山地作战,金军输了就输了,如今,你岳飞敢来平原与我金骑作战,不是找死?于是,兀术集结精锐,发起决战!
兀术率挑选的精锐骑兵1.5万人,突袭郾城!
结果,岳飞、岳云、杨再兴等人率军正面刚,大败金军!
随即,兀术又率骑兵3万,步兵10万,直扑颍昌。
结果,集结在颍昌的3万岳家军,再次正面干翻金军!
此战,兀术的女婿夏金吾和副统军粘汗以及千户5人被杀,金军大小头领78人被活捉,5000余人被歼,2000余兵被俘,被缴获战马3000余匹!
在岳飞的打击下,兀术的王牌“铁浮屠”、“拐子马”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5、连遭败绩。
岳飞退兵后,兀术率金兵9万,再攻宋。
然而,刘锜、杨沂中、王德等人坚决抵抗,再次打破兀术!
金军名将可以说,兀术简直就是南宋名将们的“背景板”。南宋名将的威名,大多是从兀术这里打出来的!
然而,屡屡狼狈不堪的兀术,却依然被视为名将!
金世宗称:宗翰之后,惟宗弼一人!(完颜宗翰之后,就只有兀术一个良将了)
《金史》更是称:“时无宗弼,金之国势依曰殆矣!”把兀术视为金的定海神针!
此外,后世的王夫之等人也对其有很高的评价。
而《辞海》等当代书籍,则称他为“女真族的杰出将领”。
打了这么多败仗,还得到如此高评价,这是怎么回事呢?
不应忽视的事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兀术的突出表现,被一笔带过,甚至刻意忽视了。
1、良将之风。
很多朋友说,兀术之所以被称为良将,是因为早期功劳特别大。
其实,这倒没有。
女真创业、灭辽、灭北宋的战争中,金军的主要将领是随阿骨打创业的“老一代”,兀术只是参与者,并不是主要将领。
阿骨打创业时,兀术尚未成年,金军主要将领是阿骨打的异母兄弟们。
金灭辽的战争中,兀术开始披甲上阵,并且表现出相当的个人勇武。但只是随军出征罢了,并未独当一面。
金灭北宋的战争中,两路主将是宗翰和宗望,兀术虽已担任万户,并有不错表现,但其仍在宗王之下。
虽然如此,但兀术表现出的良将之风,则备受好评。
1122年,兀术初次披甲上阵。
交战中,兀术箭用完了,遂夺得辽兵枪,独杀八人、生擒五人,表现出惊人的个人勇武。
此后,每作战,兀术必身先士卒,“亲临阵督战,矢石交集,而王免胄,指挥三军,意气自若···亲冒锋镝,进不避难,将士视之,孰敢爱死乎?”
在前面所说的几次败仗中,兀术曾身中2箭。
要知道,兀术的失败,多没有到全军覆灭或者大部被歼的地步,这种情况下,这种级别的将领负伤,既是屈辱,也是其身先士卒的表现。
总体来说,当时金人、伪齐将领,无不对兀术佩服不已。
2、战功。
此外,就战功而言,兀术败得多,但胜得也多!
在攻北宋的作战中,兀术攻取汤阴,俘宋兵3000余人;此后,又率先锋3000骑兵进逼开封,又选百骁骑追击宋徽宗,获马三千而还。
北宋灭亡后,兀术击败宋郑宗孟军数万人,克青州,又连续击败抗金武装,每次皆杀万人以上。
此后,南渡长江,击破杜充等军,连破建康、临安,“搜山检海”抓赵构,几乎灭南宋!
被围黄天荡,确实狼狈不堪。但最后,兀术还是在人的帮助下,大败韩世忠,成功突围!(黄天荡之战,最终是以兀术击败韩世忠收尾的)
富平之战,兀术又与完颜娄室一起大败宋军,初定陕西!
可以说,兀术的名将之名,也确实是战场上打出来的。
3、不应忽视的战略胜利。
最后,不应忽视的是,尽管兀术屡屡成为名将们的“背景板”,但他却往往成为战略上的胜利者。
在川陕战场,尽管兀术被吴家军所败。
但是,兀术改为智取。兀术致书宋高宗,让他令吴家兄弟退兵,最后不战而胜,放心控制了陕西。
在与岳飞的交战中,兀术也连续失败,岳家军有收复河南,进取河北之势。
然而,最后,兀术还是完全夺得河南,并讨灭了响应岳家军的两河义勇。
而最后,也是兀术密信秦侩,“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除掉岳飞的。(同时,有证据表明,秦侩在北方时,为兀术所信用)
金初灭北宋时,金人深感兵力不足,已经考虑分治。
当时的金人,以右副元帅宗望为代表,认为:不若以河为界。即:与赵家以黄河为界。
然而,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兀术还是与南宋以淮河为界!
可以说,兀术看起来老是打败仗,但结果,他却是赢家。
后人都责宋高宗等人妥协,但其实,正是兀术抓住了宋高宗等人的心思,才能屡屡得计!
总体来说,兀术确实有良将之风,有相当军事才能,他确实是一位可怕的对手。而其出将入相,确实对金在北方的统治起到了关键作用,配得上“杰出”二字。
常见的“偏见”兀术既有战功,也有失败。
但如上所说,兀术的战功,远多于失败。
然而,后人由于预设立场,往往“选择性”看一个人的功过!
因此,历史上还有许多人,其明明具有相当的战功、才能,却依然被后人讥为“屡败”。
比如,西汉的“贰师将军”李广利。
他虽比不上卫青、霍去病,但其实在对匈奴的战争中确实表现出了一定的军事才能。后世的侯君集甚至将他与陈汤、韩擒虎相提并论。
然而,后人因个人立场,往往只谈论其在征大宛、击匈奴中的几次灾难性表,视其为饭桶。
同样,唐代名将高骈。
人家个人武艺能“一箭双雕”,曾平定交趾、镇压庞勋,战功很大。
但是,因其在唐朝灭亡中不可推卸的责任,后人忽略其功劳、才能,只以“贪功自私”概括之,只片面描述其在与黄巢作战中的失误!
同样,刘邦、刘备,其实人家也都有相当军事才能。只是,后人也出于各种原因,只谈论其失败时的狼狈,不愿全面审视人家的军事才能。
类似的情况,在现代也广泛存在。
比如,看足球时,人们往往讥笑那些被戏耍的“背景板”。
连续成为欧文、博格坎普经典进球背景板的阿亚拉;被梅西晃倒在地的博阿滕,都常常成为“笑料”。
其实,难道不是因为阿亚拉、博阿滕都足够优秀,他们成为“背景板”的进球才足够经典吗?
无论是一个经典进球,还是一场经典战役,都需要“背景板”有一定的能力。然而,人们总是只记得他们的狼狈样子!
兀术很厉害。
正因如此,岳飞、韩世忠、刘锜等人打败他,才格外的弥足珍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