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两汉、隋、唐、宋、明七朝开国第一将都是谁?
秦、两汉、隋、唐、宋、明都是历史上强大的王朝,这些王朝从乱世中崛起,都是有着大批的文臣武将的。在乱世征战,最少不了的就是统兵作战的名将,正是靠着这些大将的冲锋陷阵,才能统一天下。
秦朝——王翦
战国年间,最强大的就是战国七雄,这几个国家纷争不断,各国也是众多的名将。最出名的名将有吴起、白起、孙膑、李牧、廉颇、王翦、匡章、乐毅、田单、赵奢等等。
秦国最有名的名将就是武安君白起了,白起属于秦昭王时期的名将,为秦国攻城略地,为之后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秦始皇雄才大略,奋六世之余烈,统一天下。在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有着众多的名将,王翦、王贲、蒙恬、内史腾、李信、蒙骜、蒙武、杨端和、麃公、桓齮、羌瘣、王龁、辛胜、张唐等等。正是这些人带领大秦的军队,为秦始皇灭了六国。六国中除了韩国是内史腾灭的,其余五国都是王翦、王贲父子二人为主将灭的。
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一生征战无数,在灭六国中,王翦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俘虏赵王,攻取燕国都城蓟都,又统率六十万大军败楚军,杀项燕,攻灭强大的楚国。所以,王翦是秦朝开国第一大将。
西汉——韩信
在秦末的纷争中,最主要的就是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最后刘邦取得天下,建立了汉朝。
刘邦自身能力不行,但是身边的名将可是不少,武庙配享的张良,汉初三大名将韩信、英布、彭越,还有曹参、樊哙、周勃、灌婴、夏侯婴等等。这些大将中功劳最大的还是韩信。
韩信是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之一 ,当时的人评价他“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后世尊他为“兵仙”、“神帅”。自从萧何追回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韩信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率军出陈仓平定三秦之地;俘虏魏王豹,平定魏国;北击代王陈馀,破代;东进灭赵,活捉赵王歇;遣辩士去游说燕国,降服燕国;东进击齐,灭亡齐国,击灭前来救援的龙且军队;垓下决战由韩信指挥,全歼十万楚军,项羽自刎而死。这一列的战役为刘邦打了一多半的天下,刘邦后来评价韩信“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
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一战,拔旗易帜,置之死地而后生,十面埋伏等等都显示了韩信用兵已至神境,无人能出其右者,韩信也是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东汉——耿弇
王莽篡汉后,天下剧烈动荡,赤眉和绿林起义,天下纷争不断,最后光武帝刘秀平定了这些纷争,建立了东汉。
东汉的建立者刘秀就是极其出色的统帅,昆阳之战大败王莽主力军队,新莽政权覆灭,其后也是一直征战四方。刘秀手下也是有着众多的名将,不过很多人都不太清楚这些人。东汉最出名的名将就是云台二十八将,还有一个就是伏波将军马援。云台二十八将中都是跟随刘秀征战天下的大将,其中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岑彭、冯异也是较为出名的。邓禹虽然位列第一位,但是战绩不行,多次被赤眉大败最后全军覆没。战绩比较强的有吴汉、耿弇、岑彭、冯异,这些人中战功显赫的还是要数耿弇。
耿弇跟随刘秀后,平定河北,横扫齐鲁、征讨陇右,《后汉书耿弇列传》记载“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 就是耿弇平定四十六郡,攻取城池三百余座,没有一次败仗。在战役中,耿弇采用了心理战、攻坚战、围城打援、声东击西、避强击弱等一系列战术,为东汉的建立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
隋朝——杨素
东汉末年分三国,其后晋朝短暂的统一,又是几百年的动荡,十六国、南北朝,直到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又平定南北,一统天下。
在隋唐演义中有开隋九老(伍建章、高颎、杨林、贺若弼、鱼俱罗、邱瑞、韩擒虎、定彦平、杨素),是隋朝开国的九位功臣。这九位中有虚构的,也有真实的历史人物,隋朝的开国名将有杨素、韩擒虎、贺若弼、高颎、史万岁等。
隋朝是建立在北周的基础上,周武帝宇文邕已经灭亡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取代了北周的胜利果实,其后主要战争是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要说隋朝开国第一将那应该是越国公杨素。
杨素投靠杨坚后,率军讨伐反对杨坚的相州总管尉迟迥叛乱,随后斩杀响应尉迟迥的荥州刺史宇文胄。灭亡陈朝时,杨素数次献伐陈之策,又统领水军大举进攻陈朝,大破敌军。隋朝统一后,江南士族叛乱,杨素又领兵平叛。其后杨素还曾大破突厥,突厥遥遥远遁,打出了隋朝的威风。
虽然杨素功勋卓越,但是为人奢华,为杨坚建立豪华宫殿,民夫死伤数万。杨素为人睚眦必报,只要与他有过节的人,肯定会百般为难,陷害名将史万岁,致使史万岁惨死。杨广能够成功当上皇帝,也是杨素谋划,假传圣旨让杨广的士兵守护病重的杨坚,随后杨坚去世,杨广登基。所以,杨素在演义小说,影视中都是以反派形象出现,给人的印象不是很差。不过,在隋朝建立统一的过程中,杨素确实功勋卓越。
唐朝——李靖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起义不断,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占领长安,建立唐朝。这时候,内部有窦建德、梁师都、王世充等地方割据势力,外部有空前强大的东突厥的虎视眈眈。
唐朝虽然李渊是开国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声却更大。李世民也是一个优秀的统帅,唐朝的天下基本都是他打下来的。唐朝建立后,李世民领兵平定薛仁杲、宋金刚、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徐圆朗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
唐朝建立初,平灭各地势力和外敌的主要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比云台二十八将要出名,李靖、徐世勣、尉迟敬德、秦琼、侯君集、程知节等这些将领都为人所熟知。开国第一将要数卫国公李靖,他一生征战数十年,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
李靖投靠李渊后,平灭萧铣,消灭了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南梁;安抚岭南,连下九十六州,得到民户六十余万,平定了岭南;辅公祏反唐,李靖率兵平叛,擒获辅公祏,平定江南。南方平定后,北方东突厥又进兵侵扰,李靖又去北方抵御突厥。后来,李靖又领兵灭东突厥,大破吐谷浑。
李靖文武全才,军事才能为后世推崇,被列为武庙十哲之一。
宋朝——曹彬
唐朝末年,战争不断,又经黄巢起义,唐朝已名存实亡,其后进入五代十国。后周在郭威、柴荣的统治下,强盛起来,与南北朝的北周一样,柴荣死后,后周被赵匡胤篡夺,建立了宋朝。
宋太祖赵匡胤就是一个猛将,在历代皇帝中,赵匡胤的武力也是在前几的存在,凭一把盘龙棍纵横沙场少有敌手,在北周就屡建战功。北宋初年的开国名将主要有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曹彬、张令铎、潘美等。这些人要数曹彬的战绩比较显赫。
曹彬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领兵平灭后蜀,征伐北汉斩首两千,率水陆军十万攻灭南唐克金陵。曹彬为人仁厚,平数国不妄杀一人,立有大功也从不炫耀,是难得的名将。
明朝——徐达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频繁,韩山童、刘福通的红巾军起义,还有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起义军,最后却是穷苦出身的朱元璋夺得了天下。朱元璋可谓是开局一无所有,最后硬生生夺取天下,建立明朝。
朱元璋放过牛,当过和尚,要过饭,但是这些经历也让他有着极强的能力。虽然朱元璋出身贫苦,手下的猛将可是有着不少,徐达、常遇春、汤和、李文忠、冯胜、邓愈、蓝玉、傅友德、朱文正、胡大海等等,都是能征善战的名将。这些人中,最出名还是要数徐达、常遇春,徐达更是开国第一名将。
徐达和朱元璋是老乡,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朱元璋为红巾军回乡招募兵员时,徐达就跟随了朱元璋。随后,徐达就开始征战天下,经常冲锋陷阵,立下了无数战功。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攻灭张士诚,挥师北伐攻入大都灭亡元朝,随后又多次讨伐北元,远征边疆,徐达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徐达为明朝征战一生,有勇有谋,兵锋所指无不克敌制胜,由于他显赫的功劳,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
明初另一位名将常遇春,经常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因此被称为常十万。常遇春一生对敌未曾败过,对朱元璋更是忠心耿耿,只是在北伐中原途中就去世了。
明朝初年还是有着很多的名将的,只是后来被朱元璋基本杀干净了,以致朱元璋死后才被朱棣攻克南京。不过开国第一将,还是要数徐达。
秦、两汉、隋、唐、宋、明七朝开国第一将都是谁?
对于古代名将的排名,真的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而且也有一种关公战秦琼的味道,就像比较白起和韩信,霍去病和李靖说更厉害,这怎么能够说得清楚呢?就算是排出单一王朝的武将,往往也因为时间跨度大,也很难有一份大家都认同的排名,但是说到王朝的开国第一武将,这份答案相对而言就是很简单了,很多王朝的开国第一名将不会出现第二个答案,下面就以战绩来说一说秦、汉、隋、唐、宋、明朝的开国第一名将都是谁吧!
秦朝
说到秦朝这个大一统的王朝,史学家通常以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这期间的名将不少,但是军功真的并不突出,无论是蒙恬还是章邯都是如此,但是秦朝能够一统天下,这是秦朝“奋六世之余烈”的结果,就是商鞅变法之后才让秦朝经过历代帝王的不断经营,才有了秦始皇的成功,所以在秦朝崛起过程中有两大名将不可或缺,那就是同是战国四大名将的白起和王翦,相对于王翦而言,白起的能力显然更加突出,不过这里说的是秦朝开国第一名将,所以王翦才是真正的秦朝开国第一名将,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最重要的两个对手赵国和楚国都是都是王翦率军消灭的,东方六国王翦和儿子王贲就灭了五国,仅仅实力最弱的韩国没有让他们父子出手,这份战绩是秦朝统一六国中其他武将不能够比拟的,所以秦朝第一名将是王翦。
西汉
刘邦建立的汉朝,谋臣武将真的是质量非常高,在唐朝武庙六十四名将中,像张良、曹参、周勃、彭越和韩信在列,按照刘邦开国分封的情况去看的话,第一名将无疑是曹参,不过曹参取得的绝大部分战绩都是在韩信的统帅下完成的,所以在楚汉之争中刘邦能够最终胜出,韩信绝对是第一功臣,甚至可以说没有韩信,刘邦的天下还真的不一定能够取得胜利,而韩信更是武庙十哲之一,足以看出古代君王对于韩信的推崇。
韩信的成就,最直接的评价就是出自刘邦之口,“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在成为汉军大将之后,率领老弱病残平定三秦,巩固了刘邦的后方大本营,刘邦兵败彭城之后,也就开启了韩信开挂的人生,先后破楚、平魏、伐代、背水一战击败赵国、平齐之战以及最著名的垓下决战了,更是给后世留下来大量的经典战术,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为营、拔旗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和十面埋伏等等!
东汉
刘秀在古代的帝王中间,军事能力绝对能够排在前列,一场昆阳之战就开启了他开挂的人生,手下更是云集了“云台二十八将”,在这些武将中间,官方给出的排名第一的自然是邓禹,最大的功劳就是“既定河北,复平关中”,不过在战绩方面去看,邓禹还是有着很大的不足,按照刘秀的说法就是“恃之以为萧何”,也就是说邓禹更多的是萧何的角色,其实军功而言,东汉第一名将应该是耿弇,二十出头追随刘秀,一生收复四十六个郡,先后攻破300多城,平定齐地被称为“韩信第二”,更是开创除了“围点打援”的战术,不过正是因为年纪轻轻,能力大,刘秀为了避免耿弇称为第二个韩信,两个人有过一番交流,主动辞去大将军,足以看得出刘秀对于耿弇的忌惮了,耿弇二十一岁跟随刘秀,三十四岁辞去大将军,更是位列武庙六十四名将之列,可惜由于宣传的不到位,东汉云台二十八将的知名度普遍不高!
隋朝
杨坚建立的隋朝,有四个人位列唐朝武庙六十四名将,分别是杨素、韩擒虎、贺若弼和史万岁,在四个人中间,杨素的军功更加突出,在北周时期参与平定北齐之战,隋朝建立之后,杨素作为行军元帅的身份灭掉陈朝,在南方平定匪患,后面隋朝北部边疆面对突厥的威胁,杨素作为行军元帅,大败突厥,杨广继位后领兵平定汉王杨谅叛乱,虽然名声不好,但是不能够否认他的军事能力!
唐朝
唐朝真的能够称得上是战将如云,无论是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都是涌现出了大量优质的武将,宋朝武庙七十二名将中,唐朝是单一王朝武将入选最多的朝代,很多在民间声望非常高的名将,像秦琼、尉迟敬德、薛仁贵等等,在唐朝的名将排行榜上的名次也是非常低的,说到唐朝开国第一名将,无疑是李世民了,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一半的疆土都是在他手上得到的,唐朝最大的几个对手也都是李世民消灭的,但是后面李世民成为了皇帝,自然也就不可能在武将中进行讨论了,唐朝官方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武将排在首位的自然是李孝恭,不可否认他的能力,不过他的功劳的取得,很大的贡献都是李靖的,所以说到唐朝的第一名将显然不可能是李孝恭了。
说到唐朝的名将,首推二李,也就是李靖和李绩,这是没有任何值得质疑的问题,所以李靖是唐朝第一名将,更不要说开国的第一名将了,除了辅佐李孝恭打下来唐朝的半壁江山,在李世民继位后更是最为主帅消灭东突厥,消除了唐朝北方最大的威胁,后面带兵消灭吐谷浑,唐朝第一名将真的是实至名归!
宋朝
宋朝的军事实力比较弱,大规模的军事战争还真的不多见,名将质量不能够说不高,当时在历史上确实存在感不强,也就是岳飞被人们铭记,不过岳飞战绩确实不错,但是让他声名鹊起却因为被“莫须有”冤杀,说到宋朝开国功臣,无疑是跟随赵匡胤打天下的武将们,因为宋朝“重文轻武”,所以武将们想要建立功勋并不容易,不过开国的武将们相对而言更加容易一些,在这些开国武将中,说到开国第一名将应该属于曹彬,此人作为主帅消灭李煜的南唐以及后蜀,赵光义继位后,跟随宋太宗亲征北汉以及辽国,这份战绩在宋朝开国武将很大一部分被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无疑是开国第一名将了!
明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麾下也是战将如云,朱元璋本人也是军事能力突出,按照毛主席的说法,古代帝王中军事能力第一李世民,第二便是朱元璋了!明朝开国武将数量多,质量也非常高,像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邓愈等等,就是朱文正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历史没有给他留下太多的机会,在这些武将中间,开国第一名将自然就是徐达,徐达被朱元璋成为大明朝的万里长城,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同时征服四大古都的名将,也就是在明朝时,北京、南京、西安和洛阳都是被他拿下的,消灭陈友谅、张士诚,以及攻破元大都,从五代后唐时期开始丢失,让宋朝君臣念念不忘的燕云十六州,终于在徐达的手中被汉民族重新收回,所以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以及明朝第一名将非徐达莫属!
秦、两汉、隋、唐、宋、明七朝开国第一将都是谁?
这个回答因人而异,毕竟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每个人心里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七朝开国第一将。这里就来说说澳古君心中的秦、两汉、隋、唐、宋、明这七朝的开国第一将吧!
秦-王翦若问秦朝开国第一将,我想非王翦莫属。不说其他的,就说他率军灭赵、燕、楚三国,就足以当的起“秦朝开国第一将”的名头,要知道战国七雄王翦一人就独自灭掉了三国,而剩于三国,魏、齐两国也是王翦的儿子王贲所灭。
可以说秦朝能统一天下,王翦和王贲父子居功至伟。若没有他们 ,虽然秦朝依然能够统一天下,但在时间上却是会推迟,也许是数年,也许是数十年。
西汉-韩信韩信,“汉初三杰”之一,也是三人之中唯一的武将,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之为“兵仙”、“神帅”。
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乃至最终击溃西楚霸王项羽。这就是韩信的丰功伟业,这就是韩信名震天下的资本。可以说他是刘邦开国之前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人物,若无他刘邦断不可能击溃项羽的军队,乃至最终灭掉西楚国。
自韩信加入刘邦麾下后,他数次挽救刘邦于危难之际。前205年,彭城之战刘邦数十万大军被项羽击溃,仅率数十骑逃脱,此时若不是韩信在萧索击败西楚的追兵,从而让刘邦有了喘息之机,若不然后果会如何无从得知。前202年,垓下之战,是韩信的诱敌深入战术,让西楚军损兵折将,阵亡四万人,并最终促成了垓下之战的胜利。
可以说若无韩信,就无刘邦的后来,也就无后来的大汉王朝。韩信对于西汉的建立绝对是居头功的。
东汉- 邓禹邓禹位列“云台二十四将”之首,叶居升曾言“世间奇才,罕有如颜回、耿弇、邓禹者,固未可拘于常法。”。邓禹的功绩集中在“既定河北,复平关中”上。
公元24年,邓禹大破王匡数十万大军,遂定河东,同年邓禹在夏阳,又大破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所领的数十万大军。公元28年,邓禹率军击溃败将延岑,遂定关中三辅地区。
隋朝-杨素在这里我看到有人说隋朝的开国功臣应是高颎,实则不然,高颎乃是文臣,而非武将。正如李世民言“高颎有经国大才,为隋文帝赞成霸业,知国政者一十馀载,天下赖以康宁。”,在当时高颎的功劳集中在后方治理国家上,即使到了前线更多也是作为监军,亦或者谋士一样的存在。
所以综上所述,隋朝的开国第一将非高颎,而是杨素。杨坚初期能够较安稳的继承北周的天下,很大程度源于杨素替杨坚扫除了众多反对他的政敌。如580年,杨素率军平定北周宗室宇文胄的起事。
之后杨坚代周建隋后,杨素更是东征西讨,为隋朝屡建大功。589年,杨素同杨广等人攻破陈都建康,陈遂亡。599年,杨素领兵大败突厥对隋朝的入侵。
唐朝-李孝恭《旧唐书》曾言“自大业末,群雄竞起,皆为太宗所平,谋臣猛将并在麾下,罕有别立勋庸者,唯孝恭著方面之功,声名甚盛。”,可以说唐朝开国将领中拥有最大功劳的因是李世民莫属,当时李世民作为日后的皇帝,自然不能算是功臣。而在李世民之下的我想非是李孝恭莫属。
李孝恭乃是唐朝宗室。618年,李孝恭率大军攻占巴蜀地区三十余州,并俘隋末军阀朱粲。619年,李孝恭献策并亲率大军南梁,俘萧铣。623年,辅公祏反唐,李孝恭率兵平之,并俘辅公祏。
宋朝-曹彬赵匡胤曾言“不欺其主者,独曹彬耳”,曹彬可以说是北宋开国第一武将。961年,曹彬率军攻克北汉乐平县,并击破辽汉联军。964年,曹彬率6万大军大破汉辽联军,同年北宋伐后蜀,连克峡中郡县。
974年,曹彬率水陆十万大军南征,次年克南唐首都金陵,灭南唐。978年,与宋太宗亲政北汉,攻克太原,灭北汉。可以说从北宋建国到统一中原,曹彬的功劳尤为的突出,他几乎参与了北宋开国以来所有的战役,且几乎以全胜而告终。当然曹彬也有大败的时候,如986年就于岐沟关一战大败于辽国。但不管如何,曹彬的功绩足以位列北宋开国功臣之首。
明朝-徐达徐达,朱元璋钦定的开国第一功臣,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位列开国六王之首,朱元璋曾这样评价过徐达,其言“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1363年,徐达率军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1365年,率军攻克淮东。1367年,徐达率军灭张士诚,并攻克平江。1368年,徐达率军攻入大都,灭元朝。1369年,徐达全歼王保保大军8万余人,进而占领山西,同年生擒张良臣父子,平定陕西。
可以说明朝开国之时的半壁江山都是由徐达率大军攻占了,也难怪就凭这等功绩贵为六王之首实属正常。
以上就是我个人认为的秦、两汉、隋、唐、宋、明这七个王朝的开国第一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并不是绝对的。
秦、两汉、隋、唐、宋、明七朝开国第一将都是谁?
自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大秦,至朱元璋消灭蒙古元政权,建立大明。中华大地上历经了多次朝代的荣辱兴衰。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朝代开国时期出现了若干个如流星划过夜空般璀璨的军事将领,他们以凡人之躯,引导了一场又一场令后世惊艳绝伦的战斗,那么,秦、两汉、隋、唐、宋、明七朝能称得上开国第一将的都是谁呢?
秦朝在秦朝从一个诸侯国开疆裂土,走向一统的过程中,有三位将军承德上开国名将。他们分别是战神白起、忠信公蒙恬以及王翦,这三位分别为大秦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先说蒙恬,蒙恬出身于名将世家。在一统六国的过程中,曾率军攻破齐国,深得秦始皇信任。蒙恬最大的战绩,则是在秦朝统一后,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上击破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并且驻守北疆数十年,威名远震匈奴各部,被誉为“华夏第一勇士”。
其次是王翦,王翦曾创下先后攻破赵国、踏平燕国、消灭楚国的辉煌战绩。成为秦朝一统六国中最大的功臣,更为难得的是,如此傲人的功绩,却在秦朝一统后,急流勇退,选择过一个平凡的人生,王翦凭借杰出的军事才能,被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若要问谁能担得起秦朝第一名将,恐怕就非战神白起莫属了。白起一生,与战结缘,历经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而使白起声名鹊起的,则是“伊劂之战”、“伐楚之战”、“长平之战”这三大战役,先后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都城、重创赵国主力。辉煌战绩,几乎无人能及,他是“战国四大名将”首位,是秦朝一统六国最大贡献者。只可惜功高震主,最终落了个被赐死的结局。
两汉西汉的开国,是在秦末天下大乱之际,汉高祖刘邦审时度势,于群雄中崛然而起,建立的大汉王朝。建国后,刘邦曾对群臣说过这样一番话:“吾何以得天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仰仗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保证粮草,仰仗萧何;率百万众,战必胜,攻必取,仰仗于韩信。吾能用三位,方能的天下。”
这就是汉初三杰的由来,而这其中,韩信则是能完全称得上西汉开国第一名将这个称谓的,古语有云:韩信带兵,多多益善。这里面丰富的战斗经验和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使韩信成为不可多得的优秀将领之一。
东汉开国的第一将领,我觉得应该把这个荣誉郑重的颁发给光武帝刘秀。原因是刘秀的战绩实在是太彪悍了。如果其他将领还是常规的排兵布阵打法,那刘秀的战斗方式就是一个字-刚。以势如破竹的实力将王莽杀得片甲不留,这位面之子的称号实在不是白来的。
其次就是邓禹,邓禹是东汉“云台二十八将”首位,协助光武帝刘秀平定河西,出击关中,建立了东汉,可谓是功勋卓越。
隋朝隋朝在开国过程中,出现了十多位开国功臣,其中属于武将的就有八位。这八位中,若论得上开国第一将领,恐怕应属韩擒虎莫属。
韩擒虎,北周骠骑将军韩雄之子,生的容仪魁伟,相貌堂堂。在隋朝还未站稳脚跟之时,大破陈国军队,并在隋军进攻陈国时,领军为先锋。亲率五百精骑占领建康城,生擒陈后主叔宝,为大隋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大唐唐朝在我国的封建历史上地位可以说是举重若轻,在开国时代,更是涌现出许多风采绝伦的将领。其中武学奇才李靖,算的上是第一名将。李靖不但在兵法造诣上颇高,并且在文学方面也毫不逊色。李靖是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善于用兵,长于计谋。东平王世充,南平萧铣,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为大唐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不世战功,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并在死后,陪葬昭陵。
宋朝关于宋朝,单说北宋时代。背诵的开国名将应为赵普,赵普曾担任赵匡胤掌书记,后在显德七年(960),协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在赵匡胤黄袍加身这件事情中,赵普是作为主要策划者出现的,迫使周恭帝柴宗训“禅位"于赵匡胤,赵普在北宋建立的过程中,居功甚伟。
明朝说到明朝,开国第一猛将当属常遇春。一杆银枪挑天下,两只宝剑动乾坤。常云春本为元末众多起义实力中一个小势力的将领,奈何势力首领刘聚胸无大志,只知道打家劫舍,常遇春眼见这不是他的抱负,便投奔朱元璋的红巾军。
在起初投奔朱元璋时,朱元璋对常遇春很是冷淡,认为他不过是没饭吃才来投靠与他。但常遇春用实际行动向朱元璋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攻打石叽时,常遇春自请为先锋力战克敌,并在之后明朝的建立过程中,功勋累累。明朝建立后,北征残元,将北元的残存势力打得销声匿迹,军中曾得外号“常十万”。
常遇春是明朝开国中不得多的良将之一,但是有个令朱元璋相当排除的缺点,就是“杀降”,每破一城,均要对城中投降的额将士以及百姓,进行坑杀活埋,朱元璋曾对他多次规劝,但收效甚微。常遇春最终在北征的归途,落了个壮年暴毙的下场,也许就是“杀降”所带来的恶果。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出现一代又一代的名将,他们其中,有为自己的理想而战,有为自己国土而战,更有为天下苍生而战,在属于各自的时空里,迸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后世的只言片语,不足以形容他们的丰功伟绩,但我们能够从部分史料中,窥探到这些名将当年的风采,正所谓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也。秦、两汉、隋、唐、宋、明七朝开国第一将都是谁?
秦朝的开国第一将必是王翦无疑。自秦始王嬴政亲政,拉开了秦朝统一战的序幕,除了韩国提前灭亡,剩下五国几乎都是王翦父子攻克的。而白起虽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早就被秦昭襄王赐死,算不得开国将领。
西汉开国第一将有官方与非官方之分。官方的第一位是曹参,他是刘邦在沛县的老班底,身经百战,忠心耿耿,总共为刘邦打下了两个诸侯国和一百二十多个县,刘邦称帝后论功行赏,曹参位列第二。非官方的第一位自然是兵圣韩信,韩信的功劳就不用说了,在楚汉战争中,曹参就是韩信的部下,就这一点,可知韩信的功绩。只可惜韩信称过王,刘邦对他有看法,官方排名只排到了21位。
东汉的开国将领中,功劳最大的有28位,史称“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一的是邓禹。不过范晔的《后汉书》认为,功劳最大的是冯异和岑彭。
隋朝开国功臣非杨素莫属,先助杨坚建立隋朝,随后又四处平叛,灭陈国、败突厥,人称常胜将军。可惜后来杨广继位,对杨素心有防备,并不给他实权,最后杨素郁郁而终。
唐朝的开国功臣都在凌渊阁里面,排第一的武将是李孝恭,唐高祖李渊的堂侄。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开国初期,各地反叛不断,李孝恭经常率平叛,军神李靖也只是他的属下。
宋朝得国最易,所以名将不多。第一将是石守信,这个一般没有争议。后周时参与高平之战,淮南之战,与赵匡胤结为异性兄弟,关系非常亲密。后宋太宗赵光义伐辽,他也是其中一员。
明朝开国第一将徐达,这个是公认的。当时朱元璋最大的敌人陈友谅、张士诚、元朝,几乎都是徐达领兵灭掉的。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死后朱元璋追封他为中山王。
秦、两汉、隋、唐、宋、明七朝开国第一将都是谁?
评定历代开国第一将,这是个得罪人的事情。为啥呢?因为每个人心目中的第一,都是不一样的。除非盖棺论定,在那个时代就给出了答案,否则你说谁,都会有不同的意见。
一、秦朝开国第一将,王翦。秦朝开国第一将,肯定是王翦。王翦、王贲父子俩,在秦始皇灭六国的过程中,带队灭掉了其中5个。就问你,他们父子的战功还有谁能比得上?
这5个国家分别是赵国、魏国、燕国、楚国、齐国。其中王翦亲自带队灭掉的有赵国、楚国、燕国。王贲则带队灭掉了魏国、齐国。
秦始皇十八年,王翦带兵攻赵,结果遇上了劲敌李牧。李牧我们都知道,多次击败匈奴和秦军,是赵国名将,也是后来评定的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其战争水平没话说。
王翦遇上李牧,可谓是针锋相对。双方僵持了1年多时间,王翦愣是没能啃下李牧,可见这场大战有多艰难。硬的不行,那只能来软的。
王翦派人送厚礼给赵国丞相郭开,让他向赵王迁进谗言。结果赵王迁二话不说,就派人把李牧给做掉了。没有了李牧,赵国自毁长城,王翦顺利攻下邯郸,俘虏赵王迁,灭掉了赵国。
秦始皇二十年,燕国太子丹派遣荆轲刺秦王,结果失败。秦始皇大怒,立刻派遣王翦攻打燕国。当时赵国的余部在赵嘉的带领下成立了代国,代王赵嘉便和燕王喜一同抵挡秦军。
结果在易水河畔,燕代联军,被王翦打得溃不成军。因此王翦顺利地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燕王喜逃到了辽东,燕国等于被灭了。
秦始皇二十年,秦始皇打算灭掉楚国,问王翦需要多少人马,王翦表示没有60万大军这事儿办不成。秦始皇有点儿肉疼,又跑去问青年将领李信,李信大言不惭地表示20万人马足矣。
秦始皇哈哈大笑,甚至嘲讽王翦年纪大了,太保守了。王翦气愤之下,只好回家养老。结果李信带着20万大军,惨败于楚国大将项燕之手。
秦始皇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立马亲自去请王翦重新出山,并且给了他60万大军。最终王翦在等了1年之后,终于趁着楚军换防的时机出手,一举击溃了项燕的40万大军。此后顺利地攻破楚国都城,俘虏了楚王负刍,灭亡楚国。
二、西汉开国第一将,韩信。这还有啥可说的呢?韩信作为刘邦亲自册封的大将,一生没打过败仗。他所带领的北方军事集团,为刘邦平定了三分之二的天下,自然堪当第一。
按照韩信的计谋,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顺利地走出汉中,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杀入三秦,最终击败了章邯、司马欣、董翳等3位镇守关中的将领。
拿下关中以后,刘邦有点儿飘了,聚集了56万大军,各路诸侯都愿意归顺刘邦。因此刘邦带着56万大军偷袭项羽的彭城。彭城是拿下来了,没想到项羽带着3万铁骑偷偷杀了回来,杀得刘邦片甲不留,自己还差点挂了。
在这种情况下,魏王豹、齐王田荣、赵王歇、翟王董翳、赛王司马欣等诸侯,全部宣布反叛汉王刘邦,可以说,刘邦也面临过四面楚歌的局面。
多亏了韩信收拾睢水之战中散落的汉军士卒,开始帮刘邦重振雄风。
首先,韩信带兵攻打魏王豹,魏王豹把重兵都布置在了蒲板,韩信表面上在蒲板与魏王豹对峙,实际上派人偷偷用木桶当船渡过黄河,直奔魏国都城安邑。魏王豹吓得赶忙与韩信交战,结果被韩信一顿揍。魏国就这么被拿下了。
其次,韩信与张耳合兵攻打赵王歇。当时赵王歇和代王陈馀也合兵一处,其中陈馀手握主导权。李牧的孙子李左车向陈馀献计,认为用3万人绕到韩信背后,切断他们的粮草供应,那韩信吃不了兜着走。可陈馀是个腐儒,觉得这太没正义感了,所以没采纳。
韩信得知此事,大笑不止。随后让手里的几万人马,背水一战。而陈馀手里有20万大军,大家都不看好韩信。结果韩信偏偏反败为胜,击杀陈馀,俘虏赵王歇,一举灭掉了赵国和代国。
此后,韩信威名大震,直接吓得燕王臧荼俯首称臣。不过在郦食其劝降齐国以后,韩信还要攻打齐国,这的确有点儿说不过去。
不过魏国、赵国、代国、燕国、齐国等北方诸侯,都是韩信搞定的,可见他的军事能力有多强了。更别提后来垓下之战中,韩信一战击溃项羽大军了。
三、东汉开国第一将,吴汉。东汉的名将大家可能熟悉的不多,不过邓禹肯定是榜上有名的。作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的名气太大了。但是邓禹有点儿类似张良,出谋划策的时间更多,亲自带兵的机会倒是不多。
除此以外,云台二十八将当中,吴汉才是那个类似韩信的角色,当属东汉开国第一将。
刘秀穷得叮当响的时候,任命吴汉为大将军,让他带着20个人就去河北募兵。吴汉不辱使命,杀掉幽州牧苗曾,拿到了幽州全部兵力。
此后吴汉南下,与刘秀合兵一处,一同平定了河北,使得刘秀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根据地。
建武二年,吴汉平定农民军,收服了10万大军。随后又攻克南阳郡,可惜在这里,吴汉纵兵劫掠,差点酿成大祸。
建武三年,吴汉带领大军招降了一批农民军后,又出兵击溃了梁王刘永,顺利拿下睢阳。在吴汉的带领下,东汉开国元勋们彻底肃清了关东各大郡国和农民军。
灭蜀之战中,也是吴汉一马当先,是入蜀的主力军。
说老实话,吴汉和韩信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主要是因为刘秀的个人能力太强,手底下的将士们,水平都达不到刘秀的高度。
四、隋朝开国第一将,杨素。杨素才是正儿八经的弘农杨氏后裔,但是他主动投靠了弘农杨氏偏房出身的杨坚。早年在北周做官时,杨素参与了灭亡北齐的战争,后来又俘虏了南陈北伐的主帅吴明彻。
隋朝建立以后,杨素归顺杨坚,是灭亡南陈的主要指挥官,因此得以册封为越国公。此后杨素主要负责剿灭匪患、击溃突厥,无论是地位还是功劳,都是诸将中的第一。
五、唐朝开国第一将,李靖。李靖那就太出名了,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他主要负责南方战场。当时唐朝宗室李孝恭只是挂个名,李靖则负责具体的军事工作。
李渊将南方集团的军权,都交给了李靖。李靖则开始打造战船,训练水军。随后兵分四路,攻克夷陵,将江陵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只用了2个月时间,就搞定了割据南方的南梁。
武德四年,李靖开始招抚岭南各地。由于李靖兵锋势不可挡,岭南各城望风而降。一连拿下九十六州,60多万户百姓划入了唐朝的势力范围。
武德六年,辅公祏反叛唐朝,割据南京时,李靖再次挂帅出征,击毙敌军1万多人,击败辅公祏,荡平整个江南。可以说,整个南方,都是李靖为唐朝打下来的。
李世民登基以后,李靖还直接指挥了灭亡东突厥、降服吐谷浑的战争,真可谓唐朝开国第一战神。
六、宋朝开国第一将,曹彬。宋朝开国时,由于赵匡胤的个人魅力太强,导致宋朝的武将们有点儿黯然失色。不过曹彬当选武将第一名,似乎没什么问题。
曹彬是后周太祖郭威的亲戚,所以说在宋朝建立时,身份多少有点儿尴尬。不过由于曹彬治军严明,不搞朋党关系,因此深得赵匡胤信任。
在征讨后蜀的过程中,赵匡胤各部都有屠城的习惯,只有曹彬约束部下,秋毫无犯。由于宋军的军队纪律太差,导致后蜀旧将全师雄带着10万大军反叛,差点酿成悲剧。
这时候曹彬才带领自己手下纪律严明的部队,平定了全师雄的叛乱。过了两年,赵匡胤亲征北汉,曹彬又在期间击溃北汉大军,斩首两千多人。
灭亡南唐的时候,曹彬多次大败南唐水陆大军。可曹彬却高兴不起来,为啥?因为每次打下一座城池,宋军都要烧杀抢掠。
在兵临金陵城的时候,曹彬忽然不理军务,表示自己病了。大家伙儿来探望时,他才告诉大家,自己的病不是吃药就能治好的,只要大家入城以后,不要屠城,自己的病自然就能好了。手下人感佩曹彬的仁善,果然没有屠戮金陵城中的百姓。
平定天下以后,曹彬先后辅佐赵匡胤、赵光义、赵恒等三位君主,堪称三朝元老。跟以上那些名将比起来,曹彬的战绩的确差了点,可他作为一代名将,却仁而爱人,实属不易。
七、明朝开国第一将,徐达。这个似乎也没啥争议,徐达在朱元璋的生死之战鄱阳湖水战中,一举击溃了陈友谅大军,力挽狂澜,为朱元璋荡平江南,打下了基础。
此后徐达又花了2年时间,击败了朱元璋的劲敌张士诚,拿下了江南富庶之地。搞定南方以后,徐达又以征虏大将军的身份,带兵北伐,仅花了1年时间,就攻克了大都,赶走了元顺帝,灭亡了元朝。
此后徐达又奉命多次北伐进攻北元,使得北元失去了收复失地的资本。为明朝的稳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还有哪些朝代的开国第一将?以上略过了几个朝代,我们可以简单罗列一下。三国魏蜀吴开国第一将,分别是张辽、关羽、周瑜。西晋开国第一将当属王濬,东晋开国第一将当属王敦。
南朝宋、齐、梁、陈的开国第一将,分别是王镇恶、陈显达、韦睿、吴明彻。北朝北魏、北周、北齐开国第一将,分别是叔孙建、杨忠、斛律光。
元朝开国第一将是张弘范,清朝开国第一将则是多铎。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欢迎评论区补充更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