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369年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是怎么回事?
魏晋南北朝,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如果这么称呼的话,我们就能理解这段历史的大致范围了。
这段历史主要分成了3个板块:三国、两晋、南北朝。也就是说,从东汉结束开始,一直到隋朝统一天下之前的这段历史,统称为魏晋南北朝,共计369年历史。
一、三国,公元220年到公元280年。一提到三国,很多人会认为,从大将军何进被杀,董卓进京开始,就算三国了。其实这么说是不准确的,因为在这之后,汉献帝还接着干了30年左右的皇帝。
也就是说,汉献帝在位那段历史,依旧属于东汉末年。这就很有意思了,那么三国的开端是哪一年呢?准确来说,是公元220年,曹丕取代汉献帝,建立曹魏帝国的时候。
发现曹丕篡汉以后,刘备很不爽啊,果断在公元221年称帝,延续了汉帝国,史称季汉或者蜀汉。孙权在一旁看热闹看了好长时间,到了公元229年,才正式称帝,建立了吴帝国,史称东吴。
这个时候三足鼎立的情况,才算是正式建立了起来。因此,网上有个很有趣的问题,曹操算不算三国的人?严格意义上来说,曹操真不算,他活着的时候,还是东汉末年,还没三国呢!
公元263年,司马昭以曹魏的名义,发动灭蜀之战,最终灭亡了存在了43年的蜀汉帝国。公元266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学习当年的曹丕,接受魏元帝曹奂的禅让,建立了晋帝国。
公元280年,司马炎建立的晋帝国,灭亡东吴,再次恢复了天下一统。自此三国历史彻底终结,共计60年左右。
二、两晋,从公元266年到公元420年。两晋分成了西晋和东晋。
第一、西晋。
公元266年,司马炎建立了西晋,公元280年,西晋完成了天下统一。到了公元290年,司马炎病故,江山交给了他那个智力有点问题的儿子晋惠帝司马衷。自此西晋王朝陷入了战乱。
也就是说,西晋王朝从统一天下,到陷入战乱,其实只维持了10年的和平而已。这在369年的大乱世面前,压根就不值一提。
晋惠帝司马衷继位以后,权力都在皇后贾南风手里。自从贾南风毒杀了太子司马遹以后,立马遭到了司马家族其他王爷们的声讨。
因此公元291年到公元306年,西晋王朝陷入了长达15年的八王之乱。司马家的王爷们纷纷起兵,为了争夺皇位大打出手,结果把中原王朝的兵力都给消耗干净了。
这个时候就给了北方胡人可乘之机。
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建立了汉政权,史称汉赵政权。他扬言自己是刘邦的女儿和匈奴单于的后代,所以有资格恢复汉朝的江山。同年蜀地的氐族人李雄,建立了“成”政权,史称成汉政权。自此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
公元316年,汉赵政权的皇帝刘聪,攻入长安,活捉晋愍帝司马邺,彻底灭掉了西晋王朝。自此维持了52年历史的西晋王朝,被扫进了垃圾堆。
第二,东晋十六国。
在琅琊王氏的支持下,西晋琅琊王司马睿,带领部族南渡,于公元317年,建立了东晋王朝。
其实这段历史,又可以称之为东晋十六国时期。因为当南方建立东晋王朝的时候,北方中原地区,五胡先后建立了20多个割据政权,其中有16个具有代表性的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那么南北方合起来,这段历史便是东晋十六国了。
东晋很好理解,从公元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开始,一直到公元420年,刘裕灭亡东晋为止,历经了104年历史。
麻烦的是五胡十六国啊!这段历史花个一两万字,都很难讲清楚。我们只能粗略罗列一下五胡十六国的概况了。
五胡分别指的是:匈奴、羌、鲜卑、氐、羯等。十六国有点复杂,我们可以归类来看:
5个凉国: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
4个燕国:前燕、后燕、北燕、南燕。
3个秦国:前秦、后秦、西秦。
2个赵国:前赵(汉赵)、后赵。
还有成汉和大夏等2个政权,合计16个割据政权。除此以外,这一时期,还有西燕、段齐、冉魏、仇池、吐谷浑、翟魏、谯蜀、北魏等政权,所以远不止16个。
这些割据政权,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比较强势的有前赵、后赵、前燕、后燕、前秦等。其中前秦完成过北方的统一,在前秦天王苻坚的带领下,发动了讨伐东晋的淝水之战。结果东晋的谢安以8万北府兵,击败了前秦80多万大军。
一直到了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再次完成了北方的统一,这才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割据历史。
所以说,提到五胡十六国,我们应该从公元304年算起,到公元439年为止,共计135年历史。提到东晋则是从公元317年算起,到公元420年为止,共计104年历史。
三、南北朝,从公元420年,到公元589年。公元420年,刘裕灭亡东晋,建立了南朝宋国,自此拉开了南北朝的序幕。但是这个时候北方依旧处于战乱阶段,一直到了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以后,南朝和北朝对峙的局面,才算是正式形成了。
南北朝,又分成了两个部分,那就是南朝和北朝。
第一,南朝。
南朝主要有:宋国、齐国、梁国、陈国等4个政权。
公元420年,刘裕建立了宋国。不过很快他就去世了,继位者刘义符还没机会表现,就被大臣们做掉了。结果轮到了刘裕的另一个儿子刘义隆继位。刘义隆便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宋文帝。
辛弃疾的词中,提到的“人道寄奴曾住”中的寄奴,指的是刘裕。而“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中的元嘉,则是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刘义隆在位30年,曾经3次北伐北魏,基本都以失败而告终,因此落得了一个元嘉草草的名声。不过他在位前期建立了元嘉之治,是南朝少有的太平盛世。
公元479年,刘宋的大臣萧道成,取代刘宋建立了齐国,史称萧齐。萧道成和刘裕一样,没干几年就去世了,他儿子齐武帝萧赜继位以后,立志改革,只可惜不够彻底,没能真正振兴南朝。
萧赜去世后,萧齐陷入了宗室内斗的局面,最终导致他们家族的旁枝萧衍,取而代之,在公元502年,建立了梁国,史称南梁。
萧衍就是著名的梁武帝,又称萧菩萨。因为萧衍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一辈子就知道吃斋念佛。他在位48年之久,活了86岁,是南朝在位时间最长、且最长寿的一位皇帝。
萧衍晚年,爆发了侯景之乱,结果导致南梁的灭亡。萧衍最著名的一句话是: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
公元557年,南梁的大将陈霸先,平定了侯景之乱,建立了南陈王朝。这是南朝最后一个王朝,也是地盘最小的一个王朝,因为他们失去了蜀地。
陈霸先登基后没多久也去世了,他的侄子陈文帝陈蒨继位后,励精图治,努力发展南朝的生产。到了陈宣帝陈顼在位期间,已经有实力进行北伐了。只可惜当时北方的北周也崛起了,因此南朝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公元589年,隋朝灭亡南陈,自此南朝宣告结束,共计169年历史。
第二,北朝。
北朝主要有: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等5个国家。
由于隋朝是大一统国家,所以并没有算入北朝的序列。公元386年,拓跋珪就已经建立了北魏,但那时候依旧属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北魏也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政权。
到了公元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以后,北魏才算是真正崛起了。拓跋焘在位期间,不仅完成了北方的统一,而且先后2次击败了南朝的北伐军,饮马长江,差点灭了南朝宋国。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元宏,将都城从平城迁徙到了洛阳,汉化改革进入到了如火如荼的阶段,也使得北魏内部矛盾不断加剧,逐渐酿成了后来的六镇起义。
公元534年,国祚148年的北魏宣告灭亡。但是它不是被外敌所灭,而是在高欢、宇文泰两位权臣的干扰下,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初期东魏的实力很强,继承了北魏绝大多数地盘和资产,西魏只占据了关陇地区,实力弱小。
公元550年,高欢的儿子高洋,取代东魏,建立了北齐。
公元557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取代西魏,建立了北周。
历史进入到了北周、北齐和南朝三足鼎立的后三国时代。很多人说历史是一场轮回,还真有几分道理,你看,三足鼎立的现象又出现了。
公元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趁着南陈陈宣帝太建北伐重创北齐的机会,果断出兵灭掉了北齐,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这位北周武帝宇文邕是一代明君,只可惜活太短了,年仅36岁,完成北方统一后,仅1年就去世了。这就给了他的亲家隋文帝杨坚机会了。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建立了隋王朝。
公元589年,隋朝大军南下,灭亡南陈,自此结束了长达169年的南北朝,同时也结束了长达369年之久的魏晋南北朝的混乱时期。
长达369年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是怎么回事?
三国两晋南北朝,纷纷扰扰数百年。
所谓魏晋南北朝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一种简称。
东汉末年分三国,曹魏,孙吴,蜀汉,以后世的正统论来说,魏属于正统,曹魏延伸出来的晋后来更是结束三国短暂统一中国,而晋又分东西两晋,所以又称魏晋南北朝。
三国(220年-280年),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不止,经过一系列战争,形成曹魏、蜀汉、孙吴三足鼎立的锥形,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魏国建立,东汉正式灭亡,随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三国时代开始。
三国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诸葛亮北伐,挟天子以令诸侯、出师表、既生瑜何生亮,种种风流韵事,流传千古,让后世的文人骚客回味不已,神思向往。
晋朝(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由原魏国臣子司马氏代魏而立,265年,晋武帝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晋国建立,280年,西晋灭孙吴而统一天下,但是只是短暂统一中国三十六年,晋惠帝继位后朝廷渐乱,先后爆发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局面,差点开了被异族亡国的先例,316年,西晋灭亡,余部衣冠南渡,建立东晋,而北方则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南北对立开始。
西晋的竹林七贤;东晋的淝水之战,阻止了前秦南下,避免了汉族被整体灭国,并导致前秦亡,改变了北方的格局;王导的王与马共天下,意图北伐恢复旧地的祖逖,书圣王羲之一幅兰亭序流传千古让多少帝王日思夜想,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千古风下,仍是读史沸腾向往。
南北朝(420年—589年 ),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刘宋开始,历经四朝,宋、齐、梁、陈,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北朝(439年 —589年),历五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南朝宋时,南方正统王朝最为强盛,刘裕的北伐差点提前朱元璋的北伐成功一千年,收复西晋旧都及其今天的河南山东等地,可惜急欲回去代晋自立而半途而废,之后三朝,一朝比一朝弱,除了梁武帝时短暂强大后,基本上都是以长江为界。
南北朝时的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宋文帝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先明后昏的梁武帝萧衍,美男子北齐兰陵王,“本非将种又非豪家”的白袍将军陈庆之,北魏郦道元的水注经,一部南北朝史,诉说多少英雄,乱世而立,霸绝古今。
北朝,至北周武帝去世后,汉人杨坚掌握朝廷,逐步消灭政敌,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589年灭南朝陈统一中国,几百年的乱世正式终结,开皇之治开始,大力恢复汉文明,随后隋炀帝的科举制、征高句丽、开大运河、迁都洛阳、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为之后的大唐盛世打下坚实基础。
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最长的一次乱世,比之后世的五代十国还要时间长,汉文明几近毁灭,北方沦陷五胡乱华是也,衣冠南渡后,南朝一朝比一朝弱,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受到特别的影响,玄学的兴起、佛教的崛起、道教的延绵及其希腊波斯文化的输入,乱世中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使华夏文明更加包容复杂化,直到隋文帝杨坚结束这近四百年的乱世,才将华夏文明拉回正轨。
长达369年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是怎么回事?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从公元220年曹魏建立到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全国,在这369年的时间里,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亡,在中华大地上上演了一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大戏!
三国(220年—280年)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位为魏王。同年曹丕就逼迫汉献帝禅位,正式取代汉王朝,立国号为魏,史称“曹魏”,定都洛阳。
公元221年,曹丕篡汉建魏的消息传到成都后,刘备于是宣布以汉室宗亲的身份继承汉祚,国号仍然为汉,史称“蜀汉”。
(三国鼎立)
8年以后,也就是219年,孙权才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或“东吴”。
公元249年,曹魏太傅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自此曹魏的军政大权就落入了司马氏手中。
公元263年,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逝,其子司马炎继位。司马炎随即废魏元帝自立,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但是司马炎并没有急于统一全国,直到15年后,也就是公元280年才发动晋灭吴之战,完成了统一大业。
(西晋地图)
晋朝(265年-420年)然而,和平稳定的局面在西晋统一后仅仅维持了十几年后就再次爆发了席卷全国的战争—八王之乱。这场因为晋朝皇室内部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内乱前后共持续了16年,西晋因此而元气大伤。
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了五胡乱华的局面。公元316年西晋灭亡,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中国北部和西南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国家与政权,其中有16个国家实力较为强劲,“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公元376年,前秦在先后灭掉前凉与代后,基本统一了北方。
(东晋十六国地图)
在北方大乱之时,大量北方百姓与世家大族开始南渡,史称“衣冠南渡”,在这其中就有西晋宗室琅琊王司马睿。公元317年,司马睿于建康称帝,在中国的南方延续了晋朝的统治,史称东晋。
公元383年,短暂统一北方的前秦大帝苻坚举全国之兵进攻东晋,发动了统一全国的战争,一直偏安一隅的东晋因此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简图)
面对亡国之祸,东晋君臣上下一心,于淝水之战中以弱胜强,保住了东晋的百年偏安。然而,淝水之战的胜利却也使得失败方前秦瞬间土崩瓦解,刚刚统一的北方也再次陷入了混战之中。
南北朝(420年-589年)公元420年,寒族领袖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国号为宋,史称南朝宋或刘宋。刘宋之后,南朝先后有齐、梁、陈三个政权建立。在梁武帝萧衍统治末期爆发了侯景之乱,这给南朝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南朝实力也因此大减,因此此后对于长江以北的北朝只能采取防御政策。
(南北朝形势)
北方则在公元439年由北魏完成了统一。然而自六镇起义以后,北魏的统治也濒临崩溃,最终于公元534年又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双方隔黄河而治且彼此对立。
但是,东魏与西魏内部先后发生政变,东魏先是于公元550年被北齐所取代,西魏则于公元557年被北周所取代。公元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北方再次统一。
然而仅仅四年以后,也就是公元581年,北周就被外戚杨坚所篡夺,隋朝随之建立。
(南北朝末期形势)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发动了隋灭陈之战,全国再次归于一统,一个崭新的时代也即将到来!
长达369年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是怎么回事?
以前古装戏,动不动就是大唐、大明、大清,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古装电视剧开始大批量以魏晋南北朝为背景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我觉得这是因为大家对唐宋元明清的历史都比较熟悉,看的时候也比较挑剔,而魏晋南北朝就不同了,大部分人只知道有这么个时期,具体情况还真说不上来,所以有一种新鲜感。
魏晋南北朝,其实应该叫做三国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从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开始,到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结束,一共是369年的时间,突出一个特点就是——乱!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大家看《三国演义》多很熟悉了,这里就不赘述了。
263年,司马昭灭蜀。在他死后,其子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皇位给他,建立了西晋。280年,司马炎灭吴。到此,三国时期就结束了。
司马炎是西晋的开国皇帝,也算英主明君,但他的儿子司马衷却是个白痴,他当了皇帝之后,不理朝政,于是诸王争权,先后有八个王爷登台唱戏,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将偌大一个西晋搞得七零八落,国力大衰,西边的少数民族趁机进入中原,西晋皇室和大批缙绅﹑士大夫及庶民百姓,不得不衣冠南渡,跑到南方的建康(南京)建立了东晋。从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到316年南渡,全国大一统的时间只有51年。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南北方陷入了截然不同的局面。
北方战乱不断,各个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主要有五个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匈奴分支)、羌和氐。有十六个国家比较强大,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胡夏。
所以后世将这段历史称为“五胡十六国”。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
五胡十六国期间,各个国家之间连年征战,但谁也无法统一北方。其中前秦差一点点就做到了,但前秦皇帝苻坚在国力最强盛的时候,攻打东晋,遭遇了淝水之战的失败,从此一蹶不振,功归一篑,北方再度陷入混乱。
最终,还是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北方。从此南北对峙,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在南方,则相对比较平静,虽然也打仗,但规模都很小。东晋建立一百多年后,在420年,刘裕接受晋恭帝禅让而自立,国号“宋”。
479年,萧道成迫使宋顺帝刘准禅位,自立为帝,国号“齐”。
502年,齐朝的最后一个皇帝萧宝融禅让皇位给梁王萧衍,萧衍称帝,国号“大梁”。
557年,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陈霸先称帝,国号“陈”。
总结起来,南朝的历史是“串联”,历经“宋齐梁陈”,再加上南渡的东晋,以及三国时期的吴国,合成“南六朝”。
而北方则是“并联”,情况要复杂的多。
北魏统一北方后,国力强盛。孝文帝为了稳定统治,就搞汉化运动,结果导致了“六镇之乱”,将北魏也冲了个七零八落。
孝武帝元修受权臣高欢胁迫,逃往关中。但元修不愿受高欢挟制,找了个机会跑了出来,投奔了宇文泰。
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十日后迁都邺,史称东魏。
宇文泰杀了元修,立改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
东魏和西魏虽然名义还是北魏皇族担任皇帝,但大权却落在了权臣高欢和宇文泰手里,两个小皇帝都是傀儡而已。
不久,高欢的儿子高洋废了东魏的皇帝,自立为帝,史称北齐。
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杀了西魏的皇帝,拥立宇文泰的儿子当皇帝,自己当权臣,史称北周。
北齐和北周连年征战,始终是北齐稍微强一点。但北周后来出了一个明君叫做宇文邕,铲除了宇文护,治国强军,国力大盛。而北齐此时正是最昏庸的高洋当皇帝,此消彼长之下,北周灭掉了北齐,基本统一了南方。
北周统一了北方之后,在宇文邕的孙子宇文衍当皇帝时,被他姥爷杨坚抢去了皇位,建立了大隋。
八年之后,也就是589年,杨坚派韩擒虎出征南方的陈朝,当年攻入建康城,陈朝灭亡。之后杨坚又花了一年的时间扫除了残余势力,终于一统天下。
简单归纳一下,东汉分三国,三国又归晋。五胡乱华十六国,西晋南渡成东晋。南朝宋齐梁陈接续,北朝北魏一统中原。北魏再分东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北周灭了北齐,却被杨坚篡权。杨坚灭掉陈朝后,终于一统天下。正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纷纷扰扰数百年。正应了《三国演义》中的开篇,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长达369年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是怎么回事?
讲到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我们都喜欢谈及魏晋士人,历史上这是一群很另类的士人,脾气大都很坏,喜欢酗酒、磕药(五石散),后人却赞颂为真性情,雅称为魏晋风骨。
《世说新语》里有这么一则故事。
王述(东晋骠骑将军)性子急躁,一天饭点上,他用筷子夹鸡蛋,怎么也夹不上,他气急之下用手抓起鸡蛋砸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滴溜溜地转,王述起身跳下榻,用木屐踩鸡蛋,没踩到,于是他用手操起鸡蛋,放到嘴里咬碎,再吐到地上。
对于区区一枚鸡蛋,一个士人竟然咬牙切齿到这个地步,让人看了忍俊不禁的同时也陷入了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为什么滋养出一个狂躁又放诞不羁的士人阶层。
一、政治混乱、战乱频繁魏晋南北朝从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到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实现大一统,前后近400年时间,除了有过西晋短暂统一(37年),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纷乱割据状态。先后共建立过35个大大小小的政权。各政权间或争夺势力范围,或欲实现全国的统一,群雄角逐,战乱不已,生灵涂炭,整个社会处于极度的动荡之中。
二、五胡乱华,外族入侵五胡乱华的爆发的原因是因为西晋"八王之乱"内斗不休国力消耗,外族趁虚而入。但孽根确是在两汉时已经种下。
西汉后期中原边地的防守逐渐依赖外族兵,尤其凉州地区最为突出。凉州在西汉时期是羌族和匈奴聚集的地方,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后,这片疆域纳入了汉朝的版图,但这个地方一直与汉朝中央有拉锯战,西汉末年窦融占据此地,成为武威、酒泉、张掖、金城、敦煌五郡大将军,割据一方。
及至东汉,伴随蛮夷归附,北边与汉帝国临近的游牧民族——羌族、匈奴、鲜卑、乌恒等逐渐内附,到了东汉,慢慢的王朝的边境从最西的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绵延到辽东属国,共计十四郡,皆有乌恒、南匈奴和东汉军民杂居,外族兵在汉帝国边境守卫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王朝强大时他们顺从,戍守边疆,一旦内地王朝衰弱,他们就成了虎视中原的恶狼,终导致中原民族遭到残酷的虐杀和凌辱。那时外族人杀光男人,把人头挂在马上,然后肆意的劫掠中原财富和女人,历史上著名的才女蔡文姬就这这个时候被掳到匈奴去。
三、魏晋风骨说到魏晋南北朝的乱,但也不能抹杀那个乱世中的一股清流,即魏晋名士。他们轻裘缓带,不拘小节。“是真名士自风流”,这是魏晋的潇洒,也是魏晋的风度。
魏晋名士有三个特点:
(一)饮酒
魏晋名士大都好酒如命,尤其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与同样是借酒避世却“半醉半醒”的嵇康、阮籍等人相比,更加放荡形骸。他经常坐着鹿车,带着一坛酒出去,后面还跟着一个拿着铁锹的仆人,说他要是醉死,就把就地掩埋了。
泰始二年(266),朝廷派人征召刘伶入朝为官。刘伶听说朝廷特使来了,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然后甩掉衣衫在村子里裸奔,其举止让人瞠目结舌。刘伶可谓酒痴,最终嗜酒而亡。
那个时代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好酒狂饮,他们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阮籍也是其中最沉溺饮酒的名士,是那个世界里最清醒的醉汉。
(二)清谈
魏晋时期人们将《周易》《老子》《庄子》以及佛学结合,发展出一门玄学。那时名士经常在一起清谈,称作“谈玄”。这“谈玄”不是唠嗑聊天,而是辩论,内容是玄学,清谈者手里拿着拂尘,一副超脱世俗的样子。常常是两人一主一客,主者亮出观点,客者提出质疑,边上或有数人凝神旁听。
东晋奇女子谢道韫不但精通书法,而且还十分擅长清谈,嫁到了王氏大家之后,曾经在一次王献之和客人进行清谈,小叔子王献之被论辩中落了下风,谢道韫接过话茬,在屏风后与来者博弈,谈到对方心服口服。
(三)服药
大家看到流传下来的魏晋名士大都宽袍大袖,道骨仙风,其实这背后与魏晋名士服丹药息息相关。
魏晋名士信奉老庄,也修炼仙丹,常服五石散。五石散主要有丹砂、雄黄、白矾、曾青、磁石这五种金石类药调制而成,因药性猛烈,服后需行走发散,故名五石散。
服食五石散据说是求长生不老,其次是感官刺激,估计就跟现代有些人喜欢磕药一样。据当时的何宴说,服后可以心情开朗,体力增强,据说还有美白的功效,因此魏晋名士大都风容秀仪,那个社会也成了看脸的时代,那时的美男子格外多。
魏晋南北朝是动乱时代,也是文学和思想大发展的时代,有的人放达悲悯,有的人沉迷声色,有的人避世仙游。世事无常,许多人苟且偷生,只管醉生梦死。他们或放浪形骸之外,或俯仰悲伤于内,成为历史上别具一格的风流时代。
长达369年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是怎么回事?
本人是个历史迷,就喜欢研究这种历史,话不多说。咱们开始!
中华悠悠五千年历史,值得研究!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觉一个规律:那就是中国历史分分合合,周而复始。第一次统一是从东周(春秋战国)开始,由秦国统一。第二次分裂是由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而统一。第三次是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而统一(当然,这次统一不及前两次)。都是从“周”那里统一的有木有,简称“周而复始”。
而今天我们所要说的就是第二次大分裂时期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又叫六朝时期)。不用说,这段历史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最乱、最悲惨也是时间最长的分裂割据时期。起始时间从三国魏开始,到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为止。其间又可以分为三国时期、西晋时期、东晋十六国(又叫五胡十六国或者五胡乱华时期)再然后就是南北朝时期。长达近400年的分裂时期。
三国时期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两晋南北朝可能就不太清楚了。三国后期三家归晋,由司马家夺取魏国政权建立晋朝后实现了中国的一个短暂的统一,但是到西晋末期,贾南风干政,导致八王之乱(历史学家也称之为永嘉之乱)的产生,然后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崛起,自立为王。视汉族人为敌人、奴隶甚至是食物。大肆屠杀汉人,使得北方陷入了人间地狱。西晋灭亡后,东晋小朝廷只在南方偏安一隅,无力北伐。北方大户人家就纷纷往南迁移,而贫苦人家就只能受尽胡人践踏,罄竹难书!
五胡乱华的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但其实不止这五个,还有许许多多的民族,但是以这几个最为猖獗,特别是羯人,无恶不作,杀人如麻。最终激起了汉民族的仇恨,最终落得个灭族的下场。
五胡十六国结束于北魏统一北方,然后开启了南北朝时代,其中南朝从寄奴刘裕建立宋开始,依次经历了四朝“宋齐梁陈”,而北方则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
最终的大统一是由北周外戚杨坚来实现,然后开启了隋唐大统一的盛世局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