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拖了四十年才立太子,究竟所为何事?
宋仁宗在位42年,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但是这位皇帝很有意思,他长达42年的执政生涯中,一直迟迟不肯立太子。
最后实在是扛不住了,在去世前1年,才勉强立了太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宋仁宗自己亲生的3个儿子,先后都早逝了。等于说他要想立太子,只能从养子里选,这麻烦可就大了。
一、宋真宗这一脉的血统,有很大问题。宋太宗赵光义,有9个儿子,其中元德皇后李氏,为他生了5个儿子。但是很不凑巧的是,这5个儿子里,只有宋真宗赵恒,以及楚王赵元佐长大成人。
当然了,再不济,这9个儿子,都不算夭折,至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可宋真宗赵恒的6个儿子,却有5个都夭折了!这概率未免也太大了吧?
赵恒晚年,膝下只剩下了老六赵祯了,无奈只能把大位传给了赵祯。赵祯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
宋仁宗活了54岁,可他那些兄弟们,都没能长大成人,其中4个在襁褓中夭折,1个活到了8岁去世。
如果你觉得这只是巧合的话,那么我再来看看宋仁宗这一脉。宋仁宗是个很好色的皇帝,他后宫的妃嫔无数,但是他这一生只有3个儿子。不过很可惜的是,这3个儿子全部早亡。
需要指出的是,宋仁宗还有13个女儿,其中有9个都是早亡,没能长大成人。这概率实在是太大了。等于说,宋仁宗的16个子女当中,有12个都英年早逝。
但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其他儿子们的后代,却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由此可见,宋真宗赵恒这一脉,出了很大的问题。问题应该出在元德皇后李氏身上,估计她们家自带了一些疾病的基因,导致后世子孙,大面积出现短寿的现象。
二、宋仁宗连兄弟的孩子都收养不了。宋仁宗到了25岁,可身边却还没有一个儿子,这可把大臣们急坏了,因此不断有人催促宋仁宗立储。丫丫的,这不是在揭皇帝的短吗?难道是宋仁宗不想立储吗?其实那时候宋仁宗年纪并不大,这些大臣的确有点过分了。
到了这个地步,大臣们也就顾不得面子了,毕竟只要有储君在,宋朝就能稳定。为此,大臣们开始逼迫宋仁宗找养子。
还真是大臣们逼迫的,因为宋仁宗性格比较柔弱,对大臣非常宽厚。在这种情况下,宋仁宗只好把自己堂哥濮王赵允让的第13个儿子赵宗实,接到自己身边,收为养子,这一年赵宗实4岁。
当时还没有将赵宗实立为太子,只是当成一个备胎来看待。
为啥从堂兄弟那边找呢?其实主要是因为宋仁宗的亲兄弟都早逝了,而且没有后代。等于说宋真宗这一脉,走到这儿就到头了。所以宋仁宗只能从爷爷赵光义的其他儿子的后代里寻找接班人了。
宋仁宗28岁那年,有了自己的第一个亲儿子赵昉,只可惜,这娃娃出生当天就夭折了。
等到了宋仁宗30岁那年,他的第二个亲儿子赵昕终于出生了。宋仁宗高兴坏了,他觉得自己有了后代,就不需要养子了,因此将赵宗实又送了回去。这时候的赵宗实已经9岁了,喊了那么多年父皇的他,忽然觉得眼前这个男人成了一个陌生人。
三、再次收养赵宗实,宋仁宗也是很无奈。宋仁宗34岁那年,他的宝贝儿子赵昕居然夭折了!这可把宋仁宗伤心坏了。
不过好在,这一年的9月,宋仁宗的第三个亲儿子赵曦出生了,算是填补了后宫没有储君的麻烦。
好景不长,不到2年时间,赵曦也病逝了。这回宋仁宗彻底懵圈了,他的3个亲儿子全都夭折,这是什么情况?
紧接着,储君的问题再次摆在了面前。大臣们又来搞事情了,带头的还是大家熟悉的龙图阁大学士包拯。
其实不能怪大臣们,他们逼得这么急主要有3个原因:
- 第一,宋真宗的几个儿子都是早逝,谁知道宋仁宗能活多大呢?
- 第二,宋仁宗自己的3个儿子,也全都早夭,谁知道宋仁宗自己啥时候走呢?
- 第三,宋仁宗早在25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生病,而且基本处于看不好的状态。
万一宋仁宗哪天忽然就走了,你说大宋朝岂不是要乱了?
这回宋仁宗把大臣们硬怼了回去,因为后宫已经有人怀孕了。只可惜,这回生下的孩子,是个女孩儿。
由于后宫迟迟没有好消息,生的又都是女孩儿,这使得宋仁宗也不得不开始重新考虑,将养子立为储君。因此赵宗实再次走入了宋仁宗的视线当中。
其实这么多年以来,宋仁宗一直都在关注着赵宗实,好歹这孩子也是个备胎,以备不时之需嘛!所以说,就算这些年,宋仁宗没把他当养子,好歹也不断给他加官进爵。
剩余的时间,宋仁宗则多数都用在了后宫,他希望自己的亲儿子能早点降生。不过很可惜,努力了几十年,依旧白费。而且宋仁宗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基本垮了。
无奈之下,53岁的宋仁宗只好拖着病体,再次收养赵宗实,并且在这一年的8月,将赵宗实立为皇太子。由此可见,宋仁宗算是彻底死心了。
四、这事儿给赵宗实造成的压力也不小。说实话,赵宗实小时候差点成为储君,有了这层身份,你再让他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赵宗实,也都在盯着后宫。只要后宫没动静,那赵宗实就还有希望,这简直就是一个潜力股有没有?
不过宋仁宗一会儿有一个儿子,一会儿一个儿子又夭折了。连续折腾了3次,可把这帮投机分子给搞麻了。本来失去希望了,结果希望又来了,没多久希望又走了,过一会儿希望又来了,就问你麻不麻?
赵宗实自己也是一样,伴随着环境的变化,他的心情肯定也是大起大落,这日子是真心不好过啊!熬出个心理疾病,一点问题都没有。
等到宋英宗赵宗实(后来改名赵曙)上台以后,谁也想不到,大家盼了那么多年的储君,忽然就生病了。朝政只好交给了宋仁宗的曹皇后,也就是当时的曹太后来打理。
谁能想到宋英宗也是个短命鬼呢?他的病刚好,大臣们立马又冲了上来,纷纷要求他立赵顼储君。果然,宋英宗在病榻上熬了4年就撒手人寰了,年仅36岁,还赶不上他养父。
此后宋英宗的儿子宋神宗只活了38岁,宋神宗的接班人宋哲宗只活了25岁,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总结:储君还是很有必要的。普通人没有儿子,那一点问题都没有,毕竟你家没有江山需要继承,有个贴心的小棉袄不要太幸福哦!可皇帝要是没有儿子,那就是在犯罪。为啥呢?
- 首先,皇帝家里有江山需要继承,这是祖业,还不知道会交托到谁的手里。不是自己教育出来的,谁知道这家伙是什么货色呢?
- 其次,皇帝没有儿子,那么各路藩王就会有想法,到时候夺嫡之争极有可能把天下搞得大乱。
由此可见,储君还是很有必要的。宋朝那些大臣可不是无理取闹,25岁的宋仁宗如果能把赵宗实养在身边,好好教育,其实对宋朝不是坏事。
宋仁宗拖了四十年才立太子,究竟所为何事?
当然是为了自己生出儿子来,能够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亲儿子。
宋仁宗的后宫宋仁宗赵祯(1010-1063),1022-1063在位,12岁继位,在位42年,年53岁。赵祯这一生中,拥有妻妾20名,20这个数字是在后宫有位份的,后宫没有名分的不含。
分别是四位皇后:原配郭废后,继配慈圣皇后曹氏,追封皇后张美人,追封温成皇后张贵妃。
苗贵妃,周贵妃,董贵妃,俞德妃,张贤妃,冯贤妃,杨德妃。张昭容,尚充仪,朱充仪,连婕妤,杨美人,尚美人,张才人【张温成第八妹】,范观音【曹皇后养女】,后宫杨氏【志静大师】。
还有其他没有位份的,比如和苗贵妃周贵妃同时期一起受宠的十阁,除去苗周董三位也还有七位没有生育被遣散出宫的。还有大臣们进献的陈氏女,以及二位双胞胎美人,王德用进献的二位美人等均有记载的。还有仁宗后期爆发的那个伪皇子冷清案中的冷清之母王氏,也是被仁宗临幸过没有生育遣送出宫嫁人的,像冷清母身份的后宫又有不知名若干。
更勿论仁宗初期还有个初恋情人,就是那个蜀人王蒙正之女,因为太漂亮了,刘太后怕皇帝沉溺美色,就不许王氏留在宫里,而是嫁给了太后的侄儿刘从德。后来刘从德死了,仁宗还把王氏招入禁中藕断丝连,封遂国夫人。
宋仁宗在位四十三年,也算是也算是游戏花丛四十年,努力耕耘,竟然没有留下一个儿子,也是令人无语。
宋仁宗的子嗣整个后宫都知道宋仁宗是个皇子迷,那些高位分的后宫还专门把后进宫的美貌宫女收为养女引荐给皇帝,例如宋英宗皇后高滔滔就是曹皇后的养女,准备献给仁宗享用的。
仁宗是个好人,也是个大方的好男人,对后宫非常的的好,所以大家也是为了他能有儿子,整个后宫都在集体努力啊!
宋仁宗一共生育三位皇子,十三位皇女,其中,三位皇子九位皇女都夭折,只有四位皇女长大成人结婚。战斗成果有点差劲。
温成皇后张贵妃生了三女,分别是三女邓国公主,四女镇国公主,八女唐国公主。
苗贵妃生一子一女,分别是二皇子雍王昕,长女周陈国大长公主福康公主【驸马李玮】。
周贵妃生二女,分别是十女秦鲁国大长公主【驸马钱景臻】,十二女燕舒国大长公主【驸马郭献卿】。
董贵妃生三女,分别是九女陈国公主,十一女衮国大长公主【驸马曹诗】,十三女豫国公主。
俞德妃生一子一女,分别是大皇子扬王昉,次女徐国公主。
朱充仪生三皇子荆王曦。
冯贤妃生五女楚国公主,七女鲁国公主。
杨德妃生六女商国公主。
试论仁宗生育困难的原因仁宗是1024年14岁结婚立皇后开的荤,由于太后的干涉,仁宗不能够随心所欲大封后宫为所欲为。
1033年刘太后驾崩,当时仁宗23岁,一下子野马开了缰绳没人管得住了,仁宗宠幸杨、尚二美人,连郭皇后都废掉了。
皇后都被废了,更是没人敢管皇帝,仁宗和杨尚二美人玩三匹玩到“体为之弊,或累日不进食,中外忧惧。”身体根子上都不好还如此纵欲,可把娃累坏了,不但大臣被他吓坏,连引诱他玩乐的太监都吓坏了,不敢再纵容他,想个法子把两位美人送出宫去。
仁宗的身体根基根基应该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坏掉的,直接导致之后种子质量不好,果实不能成熟。
乃正月以来,闻既废郭皇后,宠幸尚美人,宫庭传言渐有失德。自七、八月来,所闻又甚,倡优妇人,朋淫宫内,饮乐无时,圣体因常有不豫,斯不得不为虑也。仁宗是1038年27岁高龄时才生出长子扬王昉,年龄的确不小了,关键是这个年龄生的孩子不应该夭折的,偏偏孩子夭折了。最后一个孩子十三女豫国公主是1061年生的,当时仁宗已经有52岁,再有两年他就要死了,想当然耳,这个皇女也是夭折的命。从27岁生到52岁,就生了三个儿子十三个闺女,还夭折十二个就养活四个。这样的结果除开仁宗自己不知道节制把身体玩坏的原因,还有他父亲真宗赵恒的锅,宋真宗努力一辈子才生了六个儿子,只养大赵祯一个,从基因上,赵祯就没有得到好的传承。
没有好的根基再加上自己不注意养护身体养精蓄锐,摊手,结局只能是悲剧。
大臣和仁宗的立储争执早在皇祐五年【1053】仁宗43岁的时候,大臣们都已经对他生儿子不抱希望了,太常博士张述就曾七次上书请皇帝择宗亲才而贤者立嗣,仁宗自当没看见。
至和年间【1054-1056】仁宗几次病重,曾经“昏不知人者三日”,把大臣都吓坏了,等到仁宗清醒过来后,谏官范镇哭谏请求仁宗择立太子,仁宗和他对着哭,君臣相对而泣。仁宗说:真知道爱卿是忠心,爱卿所言极是,但是,爱卿啊,再等二三年吧。
大臣们心说,就你这小身板,再等十年八年你也生不出来,司马光了欧阳修了韩琦了文彦博了包拯吴奎了等等名臣纷纷劝说,仁宗继续装聋作哑。
嘉祐元年【1056】的时候,仁宗上朝时口水都直往龙袍上流,都不知道擦一擦,大臣们奏事他都是点头摇头,说话的力气都没有,还有力气去后宫耕耘?
嘉祐六年【1061】随着十三皇女的出生,再次打破了仁宗的希望,他已经52岁了,实在生不动了。次年,只好立宗室子赵宗实为皇子,立皇子的第二年四月,仁宗就驾崩了。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谢谢!宋仁宗拖了四十年才立太子,究竟所为何事?
因为他在等儿子!
虽然,仁宗在位期间一共有4位皇后(2位是死后追封的),还有13名有名号的妃子,后宫很充实,而且这些妃嫔们也为仁宗诞下了3个儿子,和13个女儿。
但是不幸的是,这三个皇子都没有长大成人!
俞德妃所生的皇长子赵昉,出生就夭折了;苗贵妃所生的皇次子赵昕和朱才人所生的皇三子赵曦,都只活了两年就去世了。
1058年时,48岁的宋仁宗到了快要“知天命”的年纪了,而他膝下却依然还没有皇子。没有太子,国本不稳,这是一件让仁宗和大臣都很忧虑的事情。早在三年前,就有谏官向仁宗劝谏,让他提早选择旁支另立。
这年6月的一天,一向仁义待人的宋仁宗,却下令处置了御厨内臣,原因是他们在准备皇家宴席时,擅自杀羊羔。
原来在这之前,宋仁宗就曾下令不要宰杀羊羔。这一方面是他仁爱之心的表现,毕竟他是一个半夜想喝羊汤,为了怕麻烦都忍住的人。但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仁宗心理对宰杀羊羔的隐忧:不利于皇家开枝散叶、繁衍子嗣。
由此可见,仁宗皇帝为了盼来一个皇子,有多么的努力。
宋仁宗对皇子的期盼,也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在嘉祐元年言官劝谏仁宗另立旁支后,仁宗就加紧努力,在后宫嫔妃身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在这个时候,后宫组成了由董氏、周氏等十名年轻女子组成的御侍,也被称为“十阁”。
三年后,董氏、周氏相继有孕,在嘉祐四年到嘉祐五年两年的时间里,后妃们分别为仁宗皇帝诞下了第九、十、十一、十二和十三女。虽然新生命的降临让仁宗皇帝高兴,但开心之余更伤心落寞,毕竟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了,盼来皇子的可能性越来越难了。
那么,为什么宋仁宗会面临少子的问题,特别是少儿子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仁宗的老爹,宋真宗的情况。因为这对父子在子嗣问题上,有很多相似的经历。
1010年,已经42岁的宋真宗终于盼来了自己的第六子赵祯,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这也是真宗皇帝唯一长大的皇子,在赵祯之前的五位皇子都夭折了。所以说,宋真宗在位期间,也在很长时间里面临着国本悬空的问题。
看到这里,不免会同情一下两个男人。老爹遇到的问题,到自己儿子头上,变得更加严峻了。不过,我们是不是就能把仁宗少子的问题归结到老宋家的基因上呢?恐怕下这个结论还为时尚早。我们不妨再往上倒一辈看看。
宋真宗赵恒,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子,而赵光义一生有9个儿子,其中除了皇九子早夭外,其他几个都成年了。这么看来,至少在宋太祖这里,基因还是不错的。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再来看下赵恒的母亲元德皇后,她为宋太宗生育五子二女,但只有楚王赵元佐和真宗赵恒长大成人。看到这里里就显露端倪了,也就是说这位元德皇后可能要为真宗、仁宗少子的问题负责。
但这种推论也不一定准确,毕竟基因的问题现在也没法验证了。另外,仁宗少子可能和他自己也有一定的关系。
早在太后刘娥去世后,没有了约束的仁宗有过一段时间的放纵。不仅把郭皇后给废黜了,还开始纵欲过度,频繁地宠幸尚、杨两位美人。
没有皇子,君位怎么办?最后,让我们回到仁宗的视角上。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另立旁支已经是他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了。
于是他选择了堂兄赵允让之子,当时岳州团练使赵宗实为皇子。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当年仁宗的老爹真宗在没有生下仁宗时,也一度把赵允让养在宫中,准备立他为皇子。只不过最后因为赵祯的降生,赵允让才被迫离宫。对于赵允让来说,自己当年没有得到的皇位,最后让自己儿子得到了,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完)
参考书目:推荐阅读通俗读物:《宋仁宗:共治时代》
史书:《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篇》
我是@肖屾小声读文史 喜欢文史的90后女生,如果你觉得内容还不错,欢迎点赞、转发、关注~我会时不常在这里分享我的阅读心得~
宋仁宗拖了四十年才立太子,究竟所为何事?
一般来讲,皇帝登基几年后就着手立储君,可是,宋仁宗登基33年都没有立储,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宋仁宗赵祯于1022年即位,即位时刚刚13岁,由刘太后临朝执政,2年后,在刘太后的主持下,立宋太祖时期的老将、平卢军节度使郭崇的孙女为皇后,可是宋仁宗一直和郭皇后的感情非常不好,刘太后一死,宋仁宗就以郭皇后不生儿子为名把其废掉。1034年,又立太祖时期的大将、枢密使曹彬的孙女为皇后也就是曹皇后,俩人感情不错。
可惜,曹皇后也没有生儿子,仁宗求子心切,后来嫔妃后宫给仁宗生了3个儿子,13个女儿,可惜,三个儿子未成年都夭折了,女儿中也竟然有9个早夭。
后来,想到皇上体弱多病,很难有后,曹皇后与皇上协商,于是在景佑二年(1035年),最终从仁宗的堂弟、濮王赵允让那里领养了一个叫宗实的小王子做备胎。但是宋仁宗其实心一直不甘,盼望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亲生儿子,所以迟迟不立太子。
不过,公元1062年,已经50多岁的仁宗终于放弃了希望,明白自己生不出儿子来了,在韩琦等人的劝谏下,下诏立赵宗实为皇子,赐名赵曙。
宋仁宗拖了四十年才立太子,究竟所为何事?
宋仁宗也想早早地确立太子呀,可他生不出儿子啊,亲生的儿子也养不活啊,努力耕耘了四十年,毫无所出,只好立宗室子为太子。
朋友们,你们看过赵丽颖主演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吗,这部剧虽说是架空历史,但主要参考的是宋仁宗时期。
剧中有一幕,盛明兰父亲盛紘第一次参加朝会,上前答老皇帝问话时,站在前面的老臣大佬们逼皇帝立太子,逼得皇帝大怒痛哭,老臣们也以死明鉴。
因为皇帝立太子惹得君臣相争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很少很少,仅有的一幕就发生在宋仁宗时期。
可怜宋仁宗一代仁君,兢兢业业,博得了一代英名,却连孩子都生不出来,生出来的孩子也养不活,最终只能过继别家的孩子当太子。
宋仁宗一生中有十六个子女,最终长大成人的有几个?宋仁宗在中国历代皇帝中评价很高,历代皇帝文人对他赞扬不已,但他在女色方面却有些沉溺,甚至掏空了自己的身体。
他一生中有过三个儿子,还有十三个女儿,这十六个子女中,长大成人的仅仅有四个女儿,夭折率高达87.5%。
从古代皇家最重视的儿子讲起,宋仁宗的长子出生于景祐四年(1037年),一出生就夭折了,取名赵昉,追封为杨王。
次子赵昕出生于宝元二年(1039年),身体不错,看样子能正常存活,高兴得宋仁宗给他取了个小名“最兴来”。
“最兴来”这个乳名是宋仁宗在梦中,由神人告知的,可见宋仁宗对儿子的期盼有多大,但最兴来只活了三岁,在康定二年(1041年)去世。
庆历元年(1041年),宋仁宗的第三个儿子赵曦出生,也只活了三岁,在庆历三年(1043年)去世。
这时候的宋仁宗已经三十三岁了,妃子们已经为他生育过七八个子女了,可最终活下来的只有长女福康公主一人。
在往后的二十年里,为了能有个皇子,宋仁宗甚至将赤帝的神像供奉起来,日夜祷告,恳求上天赐给他一个儿子。
同时,宋仁宗选更多的良家女子进宫,努力耕耘,以求有女人能成功怀孕,可直到他搞垮了身子,这些女人也没给他生下来个儿子。
相反,女儿倒是一个接一个的出生,但这些公主也大多早夭,带着福康公主,只活下来四个女儿。
在去世前的两三年,宋仁宗一直在努力地造儿子,连中风到手脚不能自已都不停止,可直到死他都没有生下来儿子。
宋仁宗拖了四十年才立太子,朝野上下没有反对的声音吗?从三子去世,将近过了二十年,宋仁宗都没有立下太子,朝野上下早就有了意见,尤其到假皇子事件发生,更是让大臣们警觉。
嘉佑二年(1057年),汴京城出现了一个叫全大道的和尚,身边跟着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招摇过市,形迹可疑。
全大道逢人便讲,身边的少年名为冷青,是当今圣上的亲骨肉,在当时,圣上血脉可是个敏感话题,全大道二人的表演,立即引起官府注意。
开封府知府钱明逸将二人请到府衙,向朝廷报告了此事,引起了诸位大臣的怀疑,宋仁宗更是愤怒震惊。
经过包拯调查后,宋仁宗才知道,冷青的母亲确实是个宋仁宗宫里的宫女,因为犯错被赶出宫,嫁给了郎中冷绪,生了冷青。
冷青好吃懒做,得知自己的母亲是伺候宋仁宗的宫女,而宋仁宗没有儿子,便起了蛇吞象的贪心。
这一场闹剧很快收尾,但宋仁宗想要生儿子的心思越来越重,大臣们像文彦博、富弼、司马光、包拯等人,也接连上书,劝宋仁宗早立皇嗣,安稳国体。
这些大臣们要不面见宋仁宗直陈弊端,要不上奏本写文章分析,扰得宋仁宗烦心不已。
而且,那时宋仁宗的身体也不好了,有了中风的迹象,一时间,上书的大臣更多了,让宋仁宗恼怒万分,气得直接把闹得最凶的范镇罢官。
嘉佑七年(1062年),宋仁宗看到这么多年来大臣们一直上书,自己努力了几十年确实生不出来儿子了,便立了赵宗实为皇嗣,便是后来的宋英宗赵曙。
为什么宋仁宗生的孩子都活不长久,是家里有遗传疾病吗?其实,纵观宋朝历史,我们会发现宋朝皇室人丁一直不太兴旺,子女经常夭折,皇帝们也经常得病。
如今分析北宋的几代皇帝,我们能发现,这些皇帝几乎都有着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疾病,不知这会不会影响生育能力。
从宋太祖突发急性脑溢血猝死(学界观点),到宋太宗中风,宋真宗半身不遂、失语,再到宋仁宗口水横流、手舞足蹈、“指心不能言”而猝死,我们可以看出,赵家脑血管疾病的遗传很明显。
到了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高宗、宋孝宗等等,都有过中风的迹象,所以,宋代皇家脑血管疾病遗传板上钉钉。
这类疾病一部分是遗传所致,另一部分也是生活习惯引起,你们想,喝酒吃肉不运动,怎么可能有健康的身体?
没有健康的身体,小蝌蚪的质量怎么可能会好,再加上不可控的遗传疾病,宋仁宗的子女能活成人的也就很少了。
宋仁宗拖了四十年才立太子,究竟所为何事?
还不是盼着自己的孩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