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通过什么手段牢牢控制住少数民族地区,最终成为中国的领土?
清朝虽说被现代人骂惨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清朝在领土上的贡献,那是相当巨大,无法磨灭的。
别的不说,就说东三省,这片地盘原来是女真的老家。明朝表面上对这里有管辖权,不过他们和朝鲜一样,已经处于高度自治的状态了。
除此以外,元朝被明朝赶到北方以后,形成了后来的北元。整个蒙古和明朝,其实在两百多年时间里,一直处于势不两立的状态。明朝基本没有对长城以北的控制权。
明朝对新疆地区,基本没有失控权,因为那里有东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吐鲁番汗国等蒙古后裔建立的汗国。明朝虽然对西藏有册封,但并没有驻兵。所以说其实也没有实际管辖权。
别扯那些自古以来,我们就简单提出一个原则:能随意驻兵的地方,才是一个王朝真正的控制地区,其他的都是虚的。
由此可见,其实明朝实际能掌控的范围,大概只有350多万平方公里。当然了,名义上西藏也归属明朝的统治。但是清朝就不一样了,他们打下的地盘,基本都有驻兵权。
一、清朝对新疆、西藏有实实在在的驻兵权。原来新疆不叫新疆,叫做西域。相对于中原王朝,他们处于西部地区的意思。汉武帝的时候对西域诸国,已经拥有了统治权。到了汉宣帝时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在当地拥有了驻兵权,因此汉朝对新疆的统治是实实在在的。
后世但凡是大一统王朝,基本都维持这种格局。比如说唐朝的时候,在这里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都有实实在在的数万大军。
可惜五代十国一搅合,再加上北宋通往西域的路被西夏给切断了。自此西域和中原王朝就切断了联系。经历了整个北宋,西域逐渐成了蒙古人的地盘。
到了南宋时期,蒙古做大做强,先后灭掉了西夏、金国、南宋,建立了元朝,完成了大一统。这个时候的新疆地区,并没有再次回到了中原王朝的怀抱。
因为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在这里建立了察合台汗国。这个汗国和元朝,基本处于分庭抗礼的状态,所以元朝对新疆没有统治权。
明朝击败元朝以后,并没有第一时间收复新疆的地盘,而是开始重新修筑长城,巩固长城的防御能力。所以说明朝并没有对新疆的控制权。
到了清朝,情况就不同了。康熙皇帝平三藩的时候,新疆地区的诸侯噶尔丹,带领着他的准噶尔汗国,越过了杭爱山,直奔漠北蒙古(外蒙)而来。
漠北蒙古的土谢图汗,连忙向康熙求救,这就有了康熙三征噶尔丹的战绩。噶尔丹虽然战死了,可准噶尔汗国还在。一直到了乾隆年间,准噶尔大汗噶尔丹策零病逝,乾隆找准机会,一举收复了西域,将这里命名为新疆。
清朝对新疆的掌控,只有一个秘诀,那就是驻兵。这是最简单粗暴的办法,打服了当地诸侯,再派一支军队来维持治安,事儿就办妥了。
唐朝的时候,西藏处于吐蕃王朝的统辖范围。这个王朝和唐朝基本上处于同生共死的状态。唐朝走向灭亡的同时,吐蕃王朝也开始土崩瓦解了。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一片大乱,西藏也处于各路诸侯混战之中。到了两宋时期,别说西藏了,就连海拔稍微高点儿的云贵地区,两宋都给放弃了。
元朝的时候就比较猛了,窝阔台汗的儿子阔端,得到了西藏这块封地,他稍微动了动兵马,这里就臣服于蒙古了。等到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西藏萨迦派的领袖八思巴主动宣布支持忽必烈,自此西藏就属于元朝的一部分了。
明朝基本继承了元朝在西藏的统治,唯一的区别就是明朝采取开放的民族政策,对西藏没有驻兵。
清朝初期,西藏处于和硕特汗国的统治之下,这是一个蒙古后裔建立的汗国。在清军入关以后,选择臣服于清朝,但是这种臣服没有任何说服力。
1709年,康熙强行派遣驻藏大臣,并且形成了一种制度,才逐渐开始对西藏的统治。不过好景不长,因为新疆的准噶尔汗国攻入了西藏,灭掉了和硕特汗国,赶走了驻藏大臣。
等到康熙击败噶尔丹以后,西藏再次回到了清朝手里,康熙晚年还特地派遣十四子胤禵带兵入藏。雍正年间,罗卜藏丹津叛乱,霸占了青海和西藏,紧接着就被年羹尧给灭了。
乾隆时期,平定了西藏内乱。自此,西藏便长期处于清朝的实际掌控之下。由此可见,驻兵才是第一法宝。
二、清朝对蒙古的掌控分3种情况。很多人枉顾历史事实,一言不合就把自古以来挂在嘴边,不是蠢就是坏。任何事情都要摆依据讲事实,才能让人信服。
清朝对新疆和西藏的统治,的确是通过多次战争,依靠驻兵才建立起来的。这一点一点儿毛病都没有。当年汉朝、唐朝、元朝等王朝也是这么干的,无可厚非。
可是对蒙古,清朝还是比较脑壳疼的。为啥?因为蒙古实力强悍,曾经是地球上最强大的一个民族。怎么统治这个民族呢?
第一,对科尔沁蒙古,清朝采取拉拢态度。
从努尔哈赤、皇太极一直到顺治时期,清朝的皇族,都长期选择与科尔沁蒙古联姻,清朝皇帝身上流着科尔沁蒙古人的血,等于说清朝的江山有蒙古人的一半,那他们自然就不会闹了。
第二,清朝也采用了打压手段。
那时候蒙古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黄金家族的后裔林丹汗统治漠南蒙古中的察哈尔蒙古,他一直希望统一整个蒙古,恢复成吉思汗的基业。
结果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在皇太极的领导下,将林丹汗顺利消灭,收编了察哈尔蒙古的军队和地盘。
此外,漠西蒙古就是准噶尔汗国所在的位置,也被康熙、乾隆给打服了。
第三,对漠北蒙古,清朝采取分化制度。
对于漠北蒙古,也就是如今的外蒙,其实清朝很少管理。那边受到朝廷的管辖比较少,但是为了分化漠北蒙古的各大力量,清廷设立了盟旗制度。他们在漠北蒙古建立了4盟86旗,让他们分而治之。
各盟各旗有非常严格的边界限制,越界是要受到严惩的。所以说,清朝虽然没有直接对漠北蒙古进行军事统治,但已经将漠北蒙古各大贵族的利益与清朝牢牢捆绑在了一起。
总结:清朝对东北的掌控。整个东北都是清朝创业者们的老家,其实不光如此,当年勒拿河到贝加尔湖以东的地区,都是女真人的活动范围。
不过后来沙俄的军事力量不断向远东试探,导致勒拿河、贝加尔湖以东的地区相继落入了沙俄的统治之内。
清军入关以后,东北基本就处于半荒废状态了,主要用来安置一些犯人,著名的宁古塔就在东北。后来为了发展这片土地,清朝鼓励大量关内的人到东北开荒拓土,再次将这片黑土地给搞繁荣了起来。
不过沙俄对东北的入侵,再一次打破了这里的宁静。雅克萨之战中,清军击退了沙俄军队,在此之后,康熙和沙皇谈判,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规定了两国边境。这才使得东北再次获得了安宁。
清朝是通过什么手段牢牢控制住少数民族地区,最终成为中国的领土?
虽然正是在清朝时期,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清朝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能够统治中国近300年,并始终牢牢的控制着当时汉人并不占多数的新疆、外蒙及西藏地区,清廷绝非一无是处,当然是有其可取之处。
清朝疆域
清朝时期,先后将明末时不再属于中央王朝的青藏高原、新疆和蒙古地区纳入了统治范围,并始终牢牢的控制在手中。这也为民国成立后,继承清政府的大部分疆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那么,清廷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牢牢地控制着这些有少数民族占据多数的地区呢?
第一,当然是战争。虽然不一定是最好,但是,武力始终是最快捷、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漠南蒙古也就是如今的内蒙古就是清朝在尚未入关之前通过武力征服的,也因此,漠南蒙古成为清政府统治的最牢固地区。
而如今的新疆地区,在清初之际,是属于卫拉特蒙古游牧之地。在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崛起之后,准噶尔汗国更成为清朝对于西域统治的最大障碍。也因此,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近70年的时间,清廷通过战争,最终覆灭了准噶尔汗国,并将新疆地区纳入了统治范围。
清朝与准噶尔汗国
第二,分而治之,分化拉拢。无数历史都用事实向我们证明,单纯的武力征服,是无法对于被征服地区的长久统治的,除非对当地原住民进行驱逐甚至独单。因此,行之有效的政策,成为是否能长久统治该地区的关键。
而清廷在这一方面,显然是十分成功的。一方面,清政府继承了明朝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如西南地区,诸多土司的羁縻政策,同时,通过分化拉拢、分而治之的手段,使他们无法够团结在一起对抗中央政府。而在时机成熟之后,则以武力为后盾,进行改土归流,最终彻底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范围。
康熙皇帝
当然,对于清廷统治威胁最大、也最难驯服的,一直是游牧民族活动的区域,也就是内蒙、外蒙和新疆地区。游牧民族由于由于其特有的生活方式,决定了每一个牧民都是最优秀的骑兵,同时,他们还具有极强的侵略性。同样以骑射起家的满清八旗,更对此心知肚明。
因此,蒙古诸部一直是清朝最为警惕的对象。征服蒙古地区之后,清朝参考八旗制度,对蒙古地区实行了盟旗制度,将各个部落划分区域,限制他们的游牧范围,从而减少了蒙古各部落之间的交流。
与此同时,清朝大力支持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从而极大的缓解了游牧民族的戾气,减小了他们的攻击性。而且,由于大量年轻人出家,也极大减少了蒙古部落的人数。就是这样一个釜底抽薪般的政策,从根本上减少了游牧民族的数量和攻击性,使得准噶尔汗国被平定之后,北方再无大的叛乱。
藏传佛教
第三,行之有效的怀柔政策。从女真人在白山黑水之间崛起之时,八旗对近在咫尺的蒙古就极为重视,在军事打击的同时,他们一直对于蒙古各部进行拉拢,这其中,联姻成为他们最常用也最好用的手段。
满清皇室之中,有相当部分人有很高的蒙古族血统,因为从努尔哈赤开始,在不断将女儿嫁到蒙古部落的同时,也不断的从蒙古部落迎娶年轻的女性作为妻子。这样联姻的政策,极大的拉近了蒙古上层和清廷的关系。
也因此,满清皇室有许多人,体内的蒙古血脉甚至比八旗更多。而出身蒙古部落的皇后乃至太后,更比比皆是。例如,一手扶持康熙上位的孝庄太后,就是出身科尔沁蒙古,皇太极大大部分后宫妃子,包括皇后,都是蒙古出身。
孝庄太后
对待其他少数民族,虽然满清并没有都使用联姻的政策,但是,对于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宗教文化的尊重,也成为当地土司、部落酋长们服从清朝统治的重要原因。
最后,也少不了汉人的涌入,对当地人口结构的改变。一块土地如何才能彻底融入本土,永不再分离?当然是主体民族占据多数的时候。从清初开始,走西口、闯关东就成为内地贫困汉人百姓的选择。也因此,随着走西口和闯关东规模的逐渐扩大,东北及蒙古地区汉人数量逐年增多。而这些汉人,恰恰成为清朝稳固当地统治最有力的根基。
清朝是通过什么手段牢牢控制住少数民族地区,最终成为中国的领土?
有关这个问题,我确实也困扰了很久,直到后来我看了施展教授的《枢纽》,才把这个问题弄得稍微明白了一些。
对于清朝统治者而言,他们所面临的民族问题绝不仅仅只有满汉问题。清帝国是一个巨型帝国,它不仅囊括了汉地和关东满洲故里,还包括蒙古草原、西域沙漠绿洲以及雪域高原。
在之前,无论是汉唐还是元,都没有把这些地区纳入帝国的实际控制之下,基本只能通过羁縻制度实行一种软控制。然而在清朝,这些地区却纳入到中国的版图之下,并成为了现在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这一点和清朝统治者的手段是有很大关系的。
先说蒙古吧,满洲统治者一直是采取两手制度来控制他们。武的方面,皇太极时期,爱新觉罗家族就成为了蒙古草原的大汗;而文的一手就更到位——满蒙之间通婚不断,比如最著名的清朝皇太后之一——孝庄,就是蒙古人。蒙古贵族成为了清朝的统治集团的一部分。
而满洲人不仅要文武兼用,还要用精神手段。在清朝皇帝的支持下,蒙古草原兴建了一座座喇嘛庙,规定每一个蒙古人都必须有一座从属的寺庙,这样就将游牧不断的蒙古人控制在了喇嘛庙之中,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游动性。
所谓喇嘛庙,就是藏传佛教的寺庙,这就是满洲人控制青藏高原的手段。满洲人将藏传佛教定为国教,而西藏的班禅和达赖也承认清朝的皇帝是文殊菩萨转世。这种宗教上的政权赎买,使得满洲人把青藏高原也纳入彀中。
相对来说,最不稳固的就是西域地区。因为这里一直和内地交流不多,并且受到蒙古草原上的强者如准噶尔的影响。清朝对此也一直是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对准噶尔部落坚决予以打击,哪怕将整个部落屠灭也在所不惜;另一方面,又扮演着当地回教徒保护者的角色,以换取当地人对自己的支持。
正如施教授的书名那样,清朝统治者在汉满蒙回藏五族之中,确实扮演的就是一个枢纽的角色。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清朝是通过什么手段牢牢控制住少数民族地区,最终成为中国的领土?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其统治中国时间长达近三百年,而同样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的元朝统治时间还不到一百年,清朝之所以统治时间比元朝长久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清朝通过满蒙联姻制度笼络蒙古,又通过金瓶掣签制度控制了西藏上层,而对于西南的地区的少数民族清朝则采用了改土归流的手段加以控制,西北的回疆地区则是通过多年的兼并战争武力征服。
满蒙联姻,第一国策:
从元朝灭亡到明末时期,蒙古各部落与明廷的恩怨已经延续了二百多年了,十七世纪初期,后金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随着女真各部的统一,蒙古的一些部落也先后归顺了后金朝廷,后金政权为了孤立明朝,就制定了联合蒙古夹击明朝的策略,而“满蒙联姻”就是这项政策的具体执行,后金政府通过迎娶蒙古嫔妃来拉近了与蒙古上层贵族的关系,因此来团结联合蒙古,共同对付明朝,清朝前期的几位帝王都迎娶了大量蒙古后妃,太宗皇太极的五宫后妃全都是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有清一代,满洲贵族始终是将蒙古视为最重要的伙伴,实际上,清朝也是一个满蒙联合专政的王朝。
金瓶掣签,大臣驻藏:
不同于以前的很多王朝那样,清朝对西藏的统治是强有力的。清朝初年通过武力驱逐了入侵西藏的准格尔汗国的势力,在驱逐了准格尔之后,清政府随即在拉萨进驻了两千满蒙士兵,同时选派了两名驻藏大臣进驻西藏,规定驻藏大臣与西藏地方的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地方事务。乾隆五十七年,乾隆帝又创立金奔巴制,首次提出以金奔巴瓶抽签的方式,确定达赖、班禅的转世,以此避免战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瓶掣签制度。金瓶掣签的颁定,对清朝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该项制度直到清朝灭亡仍延续使用至今。
改土归流,加强统治:
“改土规流”这项制度是清世宗雍正皇帝颁布的新政之一。它规定清政府在靠近汉人的区域和少数民族汉化程度较深的地区施行取消当地的土司世袭制度,同时设立与中原内地的府、厅、州、县一样的行政机构,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清朝雍正时期开始的改土归流的地区,包括滇、黔、桂、川、湘、鄂六省。改土归流所涉及民族有很多,包括苗族、彝族、布依族等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清政府通过改土归流制度扩大了统治,同时也强化了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控制,强化了执政基础,有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三代帝王,平定回疆:
从唐朝安史之乱之后,西域地区就已经脱离了中央王朝的有效统治,一直到了清朝建立之时,实际上,新疆地区已经处于半独立的状态近一千年了。清初康、雍、乾三代帝王前后历时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平定了回疆地区的多次叛乱,最终将新疆地区纳入清朝版图,清朝在武力统一新疆之后,随即对新疆地区进行了改革,清政府在新疆实行将军制,在并在伊犁设置伊犁将军,总管本地区的行政、军事。又在乌鲁木齐设都统,在巴里坤设领队大臣,都领兵屯驻。另一方面,结合实际情况改革管理制度,改革新疆当地维吾尔族的伯克制以管理回部民众,主要是维吾尔族。清朝政府通过军事和政治两种手段对新疆进行了有效统治,1885年清政府改新疆的将军制为行省制,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对新疆的统治。
就总体而言,清朝政府自始至终对边疆少数民族实行了一套正确并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清政府通过以上制度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管理,打击了民族分裂势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清朝是通过什么手段牢牢控制住少数民族地区,最终成为中国的领土?
一个理由虽然听起来挺没心没肺的,但可能也是客观因素:清朝是实实在在的打过去的。清朝和南明在云贵一带拉锯得太久,许多忠于明朝的土司在战火中被摧毁;投降清朝的,也大多庄园土地被毁、民众遭屠戮,不得不投降,这些土司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遭到了沉重打击,也客观上为清朝推行在云贵等地的管理铺平道路。更不要说之后吴三桂起兵反清,云贵川又被清军推平了一次,能够反抗清廷的力量也所剩无己了。相对来说,除了开国时候傅友德取云南,以及后来杨应龙之乱,明朝对云贵等地的大规模用兵的时候不多,所以对云贵川的社会结构体系破坏的相对小的多,但也导致了本地的实力派力量一直没有被削弱,推行改土归流的阻力比清朝大得多。不能有效的做到改土归流,自然也谈不上有效的控制。
清朝是通过什么手段牢牢控制住少数民族地区,最终成为中国的领土?
满清王朝是通过绝对的武力统一了中国,并且将汉人和多个少数民族全部武力治服,当时朝廷中也有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名将,他们不管多远只要你归大清帝国管,想判乱(如新疆、外蒙等吧)坚决出兵镇压,决不玩议和那套,看一下当时的王子王孙,全部是能征善战的高手,绝对将朝庭利益放在第一位,带头征战,所以当时的少数民族和中原汉人全部服服贴贴,哪个敢起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