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的压迫和蒙古妃嫔的嫉妒,是导致董鄂妃悲剧的主要原因吗?
顺治皇帝对董鄂妃的宠爱,达到了什么程度呢?按照《康熙王朝》里的剧情,估摸着是这样的。
顺治:爱妃啊,最近怎么心情不好?要不我杀个儿子给你助助兴怎么样?
剧中就这么个情况,顺治明知道董鄂妃得了天花,还非要把玄烨也就是日后的康熙,过继给董鄂妃,让董鄂妃和玄烨住在一起。
这下完犊子了,直接导致玄烨也感染上了天花。孝庄发现这事儿的时候,顺治不仅不管儿子玄烨的死活,反而询问董鄂妃有没有受委屈。
孝庄太后差点没被活活气死。虽然剧本夸张了一些,但是也足以看得出,孝庄和董鄂妃这对婆媳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一、三千宠爱都在董鄂妃,六宫蒙古妹子气炸了。努尔哈赤刚创业那会儿,其实成吉思汗的后代中,也有一个林丹汗也在二次创业。林丹汗的势力位于漠南蒙古,东边是科尔沁蒙古和努尔哈赤的后金,南边就是大明王朝。
林丹汗也想恢复成吉思汗当年的宏图大业,因此努尔哈赤每次打算南下的时候,林丹汗就去偷袭努尔哈赤的后方,直接把努尔哈赤给惹毛了。
林丹汗为啥非要跟后金过不去呢?主要是因为努尔哈赤这家伙不厚道,他挖人家蒙古人的墙脚。努尔哈赤为了防止老家被偷,与科尔沁蒙古达成了紧密的联盟关系,自己还特地迎娶了科尔沁贝勒明安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为侧福晋。
这还不够,努尔哈赤还让自己的儿子们,迎娶了一堆科尔沁蒙古的姑娘。比如说皇太极的后宫里,至少就有3位科尔沁蒙古的姑娘,孝庄就是其中一位。
这种政治婚姻,可以使得后金集团和科尔沁蒙古之间,维系牢不可破的联盟关系,毕竟清朝的皇帝,也流着科尔沁蒙古人的血。
努尔哈赤这边高兴了,可人家林丹汗不爽了。毕竟成吉思汗之所以创业成功,主要是团结了蒙古各部落,如今自己应该团结的对象,居然被努尔哈赤给团结走了,这不完犊子了嘛!
顺治皇帝6岁登基,其实也不是偶然事件。他的母亲孝庄太后是科尔沁贝勒的女儿,身份地位也不低,当时清朝在选择接班人的时候,也必须要把科尔沁的力量考虑进去。毕竟清军当时尚未入关,前途未卜,还得依靠科尔沁蒙古的力量。
后来我们都知道,李自成攻入京城,吴三桂与李自成大战一片石,随后投降了多尔衮。多尔衮带领清军入关,攻入京城,顺治皇帝这才在京城坐稳了大位。
清军入关以后,科尔沁蒙古对清朝的影响力,其实越来越小了。可孝庄太后为了维系这层关系,依旧强行让顺治迎娶了4位科尔沁蒙古的姑娘,其中2位还先后成为了顺治的正统皇后。
顺治皇帝长大以后,十分叛逆。凡是母亲喜欢的,他全都讨厌。因此顺治对来自科尔沁的妃嫔十分不爽,这才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董鄂妃身上。
在我看来,顺治也未必真的那么喜爱董鄂妃,董鄂妃一开始应该只是顺治用来对付孝庄的挡箭牌,谁成想,这可把董鄂妃给害惨了。
二、为了董鄂妃,顺治几乎二次废后。清朝唯一下旨被废的皇后,其实就来自于科尔沁蒙古,她便是孝庄太后的亲侄女儿、顺治皇帝的首位皇后。
顺治十年,16岁的顺治已经掌握了朝政大权,多尔衮的坟头上也已经长满了青草。这个时候谁也无法阻挡顺治的所作所为了。
这位皇后犯了什么错呢?其实压根就没什么错。主要是因为,她是孝庄太后指定嫁给顺治的,这事儿让顺治很不爽。所以顺治十年,顺治皇帝就把这位皇后给废了。
很明显,这件事和董鄂妃没有半毛钱关系,因为董鄂妃当时还没入宫。第一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被废了以后,孝庄还是不死心,又把自己的另外一位侄孙女博尔济吉特氏,再次嫁给了顺治皇帝。
很显然,孝庄还没有搞清楚事情的状况。不是你家的丫头不好,而是顺治嫌你指手画脚,太碍事了!
顺治十一年,第二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被送入宫中,同年就被立为了皇后。而顺治十三年,董鄂妃才入宫。值得一提的是,董鄂妃八月入宫,九月就被封为了皇贵妃,简直史无前例。
顺治的女人很多,也未必就是特别喜爱董鄂妃,主要是因为她不是科尔沁的姑娘,因此和顺治之间,少了很多障碍。
到了顺治十五年,孝庄生病了,皇后没去照顾,董鄂妃却十分殷勤地照料了很久。顺治立马以这事儿为由,要求大臣们商量着再次废后。
好家伙,这事儿直接把博尔济吉特氏皇后给搞生病了。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被当成废后的理由,可见顺治有多么不待见科尔沁的姑娘了。
最终废后的事情没办成,主要是因为董鄂妃以死相逼。这个套路是不是很熟悉?董鄂妃越是如此表现,就越会引起孝庄和博尔济吉特氏皇后的反感。这下婆媳矛盾自然就不可调和了。
在孝庄看来,自己的儿子是被董鄂妃给迷住了,顺治废后,就是为了把董鄂妃给弄上去。孝庄始终搞不清楚状况,还没有发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所以千万别把这位老奶奶想得有多神,其实她也是个普通的婆婆而已。
不过,出了这事儿以后,孝庄和董鄂妃之间的关系,铁定是好不了了。孝庄看过的宫斗剧太多了,她似乎认为所有事情都是董鄂妃在搞鬼,包括自己和儿子的关系越来越差,也是董鄂妃在挑拨。
因此董鄂妃在顺治十五年到顺治十七年这3年时间里,日子很不好过。尤其是顺治十五年,董鄂妃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夭折了,这事儿对她又多了一重打击。因此,就算没有剧中的天花,董鄂妃也命不久矣了。顺治十七年,郁郁寡欢的董鄂妃就这么走了。
总结:一生一死俩皇后。董鄂妃死后,顺治伤心坏了,一度想要出家为僧。其实这也是做给孝庄看的,他似乎一直在和自己的母亲赌气,就是不想让孝庄顺心。
为了表达自己对董鄂妃的爱意,顺治居然要求追封董鄂妃为孝献皇后。这等于是把博尔济吉特氏皇后的小脸翻来覆去打了好几遍啊!
毕竟皇后还活着,怎么能又随随便便追封一个皇后呢?顺治这事儿的确办得不地道,不仅让皇后伤心不已,也等于是打了孝庄太后的脸,更是令整个科尔沁蒙古颜面扫地。
那么顺治为啥这么讨厌自己的母亲呢?这事儿一直是个谜。或许是因为孝庄曾经嫁给过多尔衮,又或许是孝庄过分插手顺治的婚事。
孝庄太后的压迫和蒙古妃嫔的嫉妒,是导致董鄂妃悲剧的主要原因吗?
顺治皇帝的后宫之中蒙古嫔妃的数量和地位虽然已不及皇太极时期,但是因为有着出身蒙古的孝端太后和孝庄太后的存在,所以蒙古后妃在当时仍然有着强大的势力,但是董鄂妃的悲剧却并非孝庄太后和蒙古后妃造成的,董鄂妃悲剧的造成实际上恰恰是顺治皇帝和她自己。
先说说董鄂妃自己,根据史料记载,董鄂妃这个人敏感多思,心思非常细腻,她通常能够体察孝庄、顺治、皇后包括妃嫔们最细微的心思。董鄂妃的宫中生活并非像很多影视剧拍摄的那样说她如何如何遭受皇后和众嫔妃的嫉妒、打击和陷害,甚至包括孝庄太后也视其为眼中钉。但是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董鄂妃不仅和顺治帝前后两位皇后关系很好,就连一些低等级的庶妃也与董鄂妃交好,即便在董鄂氏被封为位同副后的皇贵妃后,也没有对失宠的皇后有任何不敬,她始终恪守一名妾室的本分,董鄂氏在诞下皇子后,顺治帝曾经一度暗示将其立为皇储,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董鄂氏依旧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喜悦和乐观,反而陷入了深深的忧虑,其实董鄂氏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她虽然有着顺治皇帝的宠爱,但是却终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生活在压抑之中,长此以往,势必损伤自己的身体,特别是在她的儿子夭折之后,董鄂氏更加悲戚过度。以至于对身体造成了严重的损伤。这是造成董鄂妃去世的根本原因。
顺治帝对董鄂妃的宠爱似乎是人尽皆知的,如果说董鄂妃的死是顺治帝一手造成的,恐怕大家都会觉得匪夷所思,但是实际上,对于董鄂妃的死,顺治帝也难辞其咎。众所周知顺治皇帝的童年笼罩在多尔衮跋扈和专权的阴影之下,长期的压抑和被轻视导致顺治皇帝在成年后追求优越的倾向特别强烈,他经常通过控制支配他人来感到自身王者气势的强大,而对他千依百顺的董鄂妃也并没有因为受宠而逃过对被支配的命运,即便是在董鄂妃身体不适的时候,也经常要因为完成顺治皇帝交给的指令而终日奔忙,顺治帝曾命令病中的董鄂妃去侍奉生病的孝惠章皇后,时间竟然长达五天五夜,这样的强度不要说是病人,就算是健康的从寻常人也是吃不消的,不仅如此,在这之后,董鄂氏又尊奉顺治帝的旨意带病伺候恪妃三天三夜,这样的事情,在董鄂妃的后宫生活中曾发生了多次。如果不是对顺治皇帝的性格加以深刻的分析,我们恐怕很难相信这样的事情是顺治帝对董鄂妃做的。然而,历史的真相就是如此。可以说顺治帝的做法是造成董鄂妃去世的直接原因。
封建时代的女子其实处境很难,即使是皇帝后宫中贵为皇后或是宠妃的女子们,她们的生活其实也是很不容易。通过董鄂妃的悲剧我们可以看出,即便是皇帝宠爱的妃子,其实往往也南逃悲惨的命运。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孝庄太后的压迫和蒙古妃嫔的嫉妒,是导致董鄂妃悲剧的主要原因吗?
关于董鄂妃的说法有很多,甚至身世也是扑朔迷离,然而,不管其他种种,董鄂妃风华正好时,骤然凋零的最直接原因是:体弱多病和自己的孩子仅出生百日便夭折的打击!
董鄂妃身世说有三种:正史说、董小宛说、襄亲王福晋说!但有关证明早已进行了相关辟谣,正史说应该属实,其它两种身世说驴头不对马嘴,纯属无稽之谈,只是徒为英年早逝的顺治帝和董鄂妃强加几段美妙的故事而已!
其实,身世也好,传说也罢,向大众传达了了认知,这位董鄂氏用其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奉献性性格和出众的才华,俘虏了多情的少年天子顺治的心,也让众多骚人墨客看到了一个耀眼夺目的女性!
董鄂妃18岁入宫,便深得顺治宠爱,此时顺治也只不过是19岁的少年!顺治五周岁半便继承皇位,在孝庄皇太后、多尔衮、豪格三方的夹缝中求生存!1651年随着多尔衮的离世,顺治挺直了腰板,雄心壮志的同时,童年阴影造就的懦怯脆弱的性格让其急需一个心理寄托!董鄂妃的及时出现,就如一盏明灯照进了顺治的内心深处!
董鄂妃温良淑德,处处体贴顺治,秀外慧中,知书达礼,帮助顺治稳定后宫,不争不吵!他们的感情就如陈酿的美酒,韵味十足,天作之合,理性的融合,情感的包容,让顺治沉迷其中,使董鄂妃独受恩宠!董鄂妃进宫以来,受封升迁速度之快,历史罕见!
1657年,董鄂妃诞下一子,顺治欣喜若狂,对这个孩子视如嫡出,并为此大赦天下。不幸的是,这个孩子生下不到数月便夭折了,这个噩耗直接把本来就体弱多病的董鄂妃击倒了!
董鄂妃在宫中的定位类似于管家婆,任劳任怨,却不得周围妃嫔的待见,毕竟董鄂妃抢走了顺治的所有注意力!董鄂妃奉献性性格造就的体格性格,最终因孩子的夭折而坍塌,年纪轻轻的告别了人世!而顺治受夭子丧偶的打击下,又遭天花感染,不久后追随董鄂妃而去!
总结:做人不能太善良,人活一世,人心最难揣摩!
我们是瀚海自媒体工作室,历史的记忆由我们为您讲述,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希望留下您的点赞+关注,谢谢!
孝庄太后的压迫和蒙古妃嫔的嫉妒,是导致董鄂妃悲剧的主要原因吗?
可能是题主的宫廷剧看得比较多,产生这种疑问,可以理解。婆媳关系不和、日常生活中矛盾不断,很正常。包括“蒙古妃嫔”在内的所有嫔妃产生羡慕忌妒恨,乃是人之常情,但是造成董鄂妃丧子、丧命的悲剧却不应该由孝庄太后和“蒙古嫔妃承担责任。究竟董鄂妃悲剧的发生是什么原因呢?请让真实的历史告诉你一一
董鄂妃朦胧神秘的身世之谜有三种说法:
一,董鄂妃是江南秦淮名妓,在娘家的姓名是董小宛,大明贰臣洪承畴率一支清兵攻占江南时,获得了董小宛并想据为己有,但董小宛颇有烈女遗风,誓死不从。洪承畴以顺水人情,进献给顺治皇帝,董小宛由名妓而宠妃,上演了人生的逆袭。
二,董鄂妃是朝廷重臣鄂硕之女,那时宦门之女能够选入宫中为皇帝嫔妃,那是她们的梦中主题,顺治十三年夏天,董鄂妃的“仲夏夜之梦”终于圆满。18岁的董家女儿入宫侍奉顺治,一个很普通的开头,却有一个相当不错的结果,也许董鄂妃是顺治皇帝“千万里我追寻着妳,妳是我的唯一!”俩人“心有灵犀一点通”,顿时难舍难分。
当年就封为“贤妃”,几天后晋升为皇贵妃。这个速度甩了二百多年后的慈禧太后五条大街。这个说法我认可,合情合理。
三,汤若望大声说:“不是这样的!”这位明、清两朝的天文、历法传播者,深受两朝大内青睐,尤其是从小失去父亲的顺治皇帝,视年己59岁的汤若望为家中长者、老师。其后所著的《汤若望传》披露,董鄂妃时己为人妇。
人间自是有情痴汤若望自己的传记中写道:“顺治帝对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的爱恋,当军人对此而申斥他的夫人时,顺治帝打了这个军人一耳光。这位军人于是乃因愤致死,或许是自杀而死。这位皇帝遂将这位军人的末亡人收人宫中,封为贵妃。”
这位军人是顺治皇帝的同父异母兄弟,福临大这个军人三岁。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自已的兄弟媳妇,美丽的董鄂氏,福临儿女情长 英雄气短,坠入爱河。而他的弟弟死时仅有16岁。
据《清世祖实录》记载,顺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五日,董鄂氏即被封为贤妃,同一天,顺治帝又派遣内务府大臣巴图鲁等祭奠和硕襄亲王博穆博果尔(顺治皇帝的弟弟),应该是福临给阴间的弟弟赔礼道歉。
董鄂妃最后的日子顺治十四年(1657),董鄂妃生了一位小王子,顺治帝大喜,准备册立为太子,三个月后,还没有来得及在皇室金册上登记名字,小王子就夭折了。当父母的虽然悲伤,但是,他们也迎来了自己值得留恋的新婚爱情生活。
仅仅过去了三年,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突然病故,顺治帝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结束语
同治帝与董鄂妃的悲情经历,为后世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二、三百年来,始终是一个不衰的话题。是前世的情人,还是命运的捉弄!而此时诞生的词人纳兰容若,几十年后又将重蹈复辙,为人间留下凄美的相同词话。
孝庄太后的压迫和蒙古妃嫔的嫉妒,是导致董鄂妃悲剧的主要原因吗?
蒙古女环伺的后宫、虎视眈眈的孝庄太后都不足以造成董鄂妃的致命悲剧,因为这些恶劣的条件君权独揽的顺治皇帝都可以帮她去化解,只不过顺治不仅没有这么做,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推波助澜造成董鄂妃恶劣环境的加剧。
董鄂妃的情况和辽世宗的甄皇后情况很相似。辽朝萧氏是后族,后宫的皇后贵妾皆为萧氏,而辽世宗深爱大龄汉女甄氏,在皇太后萧氏在位的情况下,力排众议越过原配萧氏与诸萧册立甄氏为皇后。因为有辽世宗的尊重爱护和坚定支持,甄皇后在诸萧环伺的后宫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反而拥有特权与参帷幄,密赞大谋,俨然是当家女主的干练作风。
董鄂妃的悲剧,我认为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个是董鄂妃本身的奉献型人格。她敏感多思,能够体察孝庄、顺治、皇后包括妃嫔们最细微的心思,并随时准备奉献自己、顺从他们。这种奉献并不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苦尽甘来雨过天晴,而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活活熬死自己的吐丝精神,最终身体羸弱的董鄂妃确实是操劳太多劳累过度而油尽灯枯,她用生命滋润了顺治全家。
第二个是顺治皇帝的索取型人格。众所周知顺治的童年笼罩在多尔衮的阴影之下,导致成年后追求优越的倾向特别强烈,通过控制支配他人来感到自身王者气势的强大。拥有奉献型人格的董鄂妃是他最好的宣泄载体,于是他依赖董鄂妃,肆无忌惮的支配她哪怕带病也要去完成他指定的任务。比如顺治曾打发董鄂妃带病去伺候生病的孝惠皇后五天五夜,后来又带病伺候恪妃三天三夜,直到将本可以璀璨如花的生命活生生摧残成一具白骨。
加上董鄂妃半年内遭受丧父丧子丧兄一系列打击,然而面对顺治强忍悲痛还得大赞死的好,负面情绪不能宣泄。又在月子期间拖着产妇病体衣不解带日夜伺候孝庄太后两个月,导致她剩下的生命岁月中疾病缠绕。隐隐有种天要亡我我之奈何无法自拔的宿命悲剧感,或许正是如此,本是寻常不过的悲剧故事即使在百年后依然拥有能够打动人心的震撼力。
参考资料:《清史稿》《董鄂妃行状》
孝庄太后的压迫和蒙古妃嫔的嫉妒,是导致董鄂妃悲剧的主要原因吗?
蒙古女环伺的后宫、虎视眈眈的孝庄太后都不足以造成董鄂妃的致命悲剧,因为这些恶劣的条件君权独揽的顺治皇帝都可以帮她去化解,只不过顺治不仅没有这么做,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推波助澜造成董鄂妃恶劣环境的加剧。
董鄂妃的情况和辽世宗的甄皇后情况很相似。辽朝萧氏是后族,后宫的皇后贵妾皆为萧氏,而辽世宗深爱大龄汉女甄氏,在皇太后萧氏在位的情况下,力排众议越过原配萧氏与诸萧册立甄氏为皇后。因为有辽世宗的尊重爱护和坚定支持,甄皇后在诸萧环伺的后宫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反而拥有特权与参帷幄,密赞大谋,俨然是当家女主的干练作风。
董鄂妃的悲剧,我认为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个是董鄂妃本身的奉献型人格。她敏感多思,能够体察孝庄、顺治、皇后包括妃嫔们最细微的心思,并随时准备奉献自己、顺从他们。这种奉献并不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苦尽甘来雨过天晴,而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活活熬死自己的吐丝精神,最终身体羸弱的董鄂妃确实是操劳太多劳累过度而油尽灯枯,她用生命滋润了顺治全家。
第二个是顺治皇帝的索取型人格。众所周知顺治的童年笼罩在多尔衮的阴影之下,导致成年后追求优越的倾向特别强烈,通过控制支配他人来感到自身王者气势的强大。拥有奉献型人格的董鄂妃是他最好的宣泄载体,于是他依赖董鄂妃,肆无忌惮的支配她哪怕带病也要去完成他指定的任务。比如顺治曾打发董鄂妃带病去伺候生病的孝惠皇后五天五夜,后来又带病伺候恪妃三天三夜,直到将本可以璀璨如花的生命活生生摧残成一具白骨。
加上董鄂妃半年内遭受丧父丧子丧兄一系列打击,然而面对顺治强忍悲痛还得大赞死的好,负面情绪不能宣泄。又在月子期间拖着产妇病体衣不解带日夜伺候孝庄太后两个月,导致她剩下的生命岁月中疾病缠绕。隐隐有种天要亡我我之奈何无法自拔的宿命悲剧感,或许正是如此,本是寻常不过的悲剧故事即使在百年后依然拥有能够打动人心的震撼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