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水镜先生谁更胜一筹?
水镜先生有识人之才,堪当伯乐。而诸葛亮是千里马。对历史而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寻。千里马不遇伯乐,仍然是骏马丶野马丶黑马。而伯乐不遇,就是隐士丶剩人。
刘备有幸遇到水镜先生司马徽,推荐了千里马诸葛亮,但水镜无意仕途,只求清静,老死山野。
水镜除了伯乐再无功业,诸葛亮辅佐刘备创立蜀汉两代君主,留下贤相英名,传颂千古。
诸葛亮与水镜先生谁更胜一筹?
诸葛亮名气更大,水镜先生却更胜一筹!
为何如此说?原因很简单。
首先,诸葛亮入世,水镜出世。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却并非仅仅想要做个隐士。他胸中大有抱负,他深知生逢乱世,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不能随意投靠一方势力。所以,他避居山林,是在等,等待机会,等待明主的出现。所以,诸葛亮虽然隐世,却有着一颗出世的心。知道自己的世界在外面的广阔天地,绝非一个小小的卧龙岗所能承载。
而水镜不是,水镜是世外高人,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在治世领兵甚至奇门八卦方面的能力,不次于当世任何一人。但是通读三国,水镜先生似乎并不像诸葛亮一般隐居避世,而是行走在江湖,结交天下名士。
但是这其实只是假象。正如俗语云,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朝。水镜先生行走江湖,内心却并非愿意参与世事的纷扰。他堪破东汉乱局的形式,向明主举荐别人,自己却不曾随波逐流,真的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心性而言,他高出诸葛亮一筹。
其次,诸葛亮能力不如水镜。这么说,必然有很多人不服。因为《三国演义》的流行,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模样刻画的尤为深入,甚至一度半神化。
当然,诸葛亮确实具备当时三国第一智囊的名头,不过,拨开小说带给他的光环,他的能力依旧在可测的范围之内。其实,三国中,除了诸葛亮,还有多人和他处于同等档次,即便实力略有不及,但也相差无几。司马懿、徐庶、庞统等人均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
那么水镜先生的实力呢?虽然在《三国》中并未详细提及,但是却能通过两件事佐证他的能力。
一是和诸葛亮齐名有“凤雏”之称的庞统听说水镜先生在颖川,便不顾千里路遥,马不停蹄赶往颖川求教。
二是徐庶离开刘备前,曾将卧龙(孔明)、凤雏(庞统)举荐给刘备,说如此二人,得一人可安天下。听闻此话,水镜先生在评论徐庶离开刘备前走马举荐诸葛这件事时,说过一句话,“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此话便预知了诸葛亮未来的宿命。而后,因为得知诸葛亮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最终举荐他追随了刘备。让刘备得以实现建立蜀汉的梦想。
可以说,三国的宏图是通过诸葛亮之口说出的,然而总设计师却是水镜先生。正是因为他的举荐,才让原本并不存在的蜀汉成为三足鼎立的那一足。
诸葛亮与水镜先生谁更胜一筹?
从演义角度看应该是水镜先生,因为他在诸葛亮尚未出山之时就预测: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可见水镜先生的境界更高一筹!
诸葛亮与水镜先生谁更胜一筹?
水镜先生是一名有名的教育家。他教了许多弟子,其中出名的有诸葛亮,庞统,和徐庶,他们在水镜先生的熟心教导下,后来都成为了谋略家。
诸葛亮跟随水镜先生学了三年后,一天,水镜先生对弟子们说,我出一道题,从现在开始,到午时三刻止,看看谁能得到我的允许,走出水镜庄。谁能做到,谁就出师。
弟子们纷纷动起脑筋,有的大呼,庄外失火!有的谎报,家里死了人,得赶紧回去!经先生根本不理睬。只有诸葛亮不慌不忙,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呼噜声大作,老的考场不得安宁。水镜先生很生气。午时三刻快到了,诸葛亮醒来,一把拉住先生的衣襟,哭道,先生这么刁钻,尽出些歪题,害我们,我不当你的弟子了,还我三年学费,快还我三年学费!
水镜先生是天下名士,谁不尊敬?现在见诸葛亮这样辱骂他,她气得浑身打颤,命令诸葛亮滚出水镜庄。诸葛亮哪里肯走,水镜先生吩咐几个弟子,硬把他赶出去。
诸葛亮一出庄,哈哈大笑起来,在路旁拾了根棍子,跑回水镜庄,跪在先生面前,双手奉上棍子说,才为了应付考试,万不得已冲撞了恩师,弟子愿受重罚。水镜先生猛然醒悟,转怒为喜,扶起诸葛亮说,看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可以出师了。
诸葛亮与水镜先生谁更胜一筹?
演义
水镜先生司马徽是修道髙人,道术高深。诸葛亮比他低着一个档次,诸葛亮如达到司马徽的境界,他也不会上刘备当出山管世事。诸葛亮比司马懿,还不够,司马懿的忍性很强,有次诸葛缺粮要速战速决,司马懿就是只守不战。诸葛亮甚至送他女人衣,挑侃他,耻笑他,他巍然不功,穿上女人衣哈哈大笑。司马懿的忍难性天下第一。
诸葛亮与水镜先生谁更胜一筹?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认为他们师徒俩半斤八两,五五开。
水镜先生是诸葛亮的师傅,但是他一直是属于一个闲云野鹤一般的人物,素有才华却与世无争。和诸葛亮一样,也是隐居,同样也对当时的形势了如指掌。在刘备逃跑的途中遇见了他,并把诸葛亮推荐给她,从而成就了刘备的丰功伟业。可以说水镜先生在识人方面是非常厉害的,他所结交的也都是当世名家,自己的司马家族也是汉末一只不可小觑的力量。
诸葛亮大家就比较熟悉了,从三顾茅庐开始,借荆州,烧赤壁,空城计,每一个事件大家都耳熟能详。在跟随刘备之后所做出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举措,实现了三国的鼎立。在蜀国任丞相,高居于庙堂之上。但是在诸葛亮后期确实是没有什么建树,多次北伐都无功而返,最后只能在遗憾中死去。
所以从上面的情况来看,两个人不存在谁比谁更厉害,而且一个在朝,一个在野,没有正面的冲突无法做出比较,所以对他们五五开,平分秋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