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索额图打算以叶尼塞河为界!请问,清朝前期,叶尼塞河叫什么名,有何依据?

签订《尼布楚条约》之前,索额图可谓是开口脆,他要求以勒拿河为界,东边归清朝,西边归沙俄。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打开地图看看。

相当于整个东西伯利亚山地,包括部分中西伯利亚高原地区,都归了清朝。甚至连大家十分熟悉的贝加尔湖,都纳入了清朝的版图。

好家伙,来者不善啊!沙俄的使者也是一脸懵圈,没想到索额图狮子大开口,一口就要吃掉三分之一的西伯利亚地区。虽说这地方地广人稀冷成狗,可沙俄在远东的出海口也在这里,沙俄是不可能答应的。

其实这是索额图使团的策略,这就好比去商场买东西,商家为了防止你拦腰砍,往往把价格喊得老高,就等你砍了。

至于传言的以叶尼塞河为界,这就未免太不着边了。叶尼塞河在哪儿?几乎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分界线上了。

这意味着什么你知道吗?简直就是把沙俄给拦腰切断了,而且大部分地盘,还都归了清朝,这不是要了沙俄的老命嘛!就算索额图打算喊价,也不会喊得如此高,毕竟价格太夸张了,顾客索性就会走人。

一、叶尼塞河是西伯利亚三大河流之一。

很多人对西伯利亚的了解,完全来自于天气预报,经常会播报这么一则消息: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伴随着冷空气正在朝着我国的西北地区袭来。

其实西伯利亚是非常大的一片地盘,可以说,俄国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面积,还真多亏了西伯利亚的贡献。

我们可以将俄国分成两大部分来理解,以乌拉尔山脉为界,乌拉尔山脉以西是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脉以东便是西伯利亚了。

西伯利亚面积达到了1322万平方公里,而整个俄国一共1709万平方公里。由此可见,西伯利亚是占了大头的。

由于地盘太大,必须要根据地理地貌,对西伯利亚进行一个大致的划分。因此西伯利亚便被划分成了3大部分,分别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那么这3大部分是按照哪些界限来划分的呢?其实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两条河,叶尼塞河与勒拿河。

叶尼塞河以西,便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以东则是中西伯利亚高原。

勒拿河以西,是中西伯利亚高原,以东则是东西伯利亚山地。

整个西伯利亚的地势,由西往东逐渐攀升,所以说到了东部,已经完全成了很难开发的山地了,地形地貌极为复杂,至今都人烟稀少。

如果索额图当年要求以叶尼塞河为分界线,那就是要求沙俄将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全部划给清朝,这不是要了沙俄的老命吗?

虽然这些地方过去也不是他们的地盘,但是他们从18世纪开始,不断经营西伯利亚,已经把这里当成了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是不可能轻易放弃的。

除了叶尼塞河、勒拿河以外,西伯利亚还有一条鄂毕河,这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上最长的河流,堪称当地的母亲河。

二、叶尼塞河在清朝前期,是否归清朝所有?

索额图带领谈判组前往尼布楚的时候,压根就没提到过什么叶尼塞河的事情,似乎在他的概念当中,并没有叶尼塞河。

谈判刚开局,索额图便强烈指责沙俄入侵清朝的事实,同时要求沙俄尽快归还贝加尔湖、雅克萨以东的所有领土。

意思很明显,索额图直接摊牌,将来中俄的国界,就以勒拿河、贝尔加湖为界,西边归俄国,东边归清朝。

俄国的谈判代表戈洛文也是个狠角色,直接把国界干到了黑龙江。他要求黑龙江以北归俄国,黑龙江以南归清朝。

好家伙,大家都不是简单的角色,看样子就要谈崩了。其实谈判就是这么回事,你来我往,双方再各退一步,那么事情就办成了。

最终清朝吃了点亏,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及外兴安岭,作为中俄东段边界。求中乌第河地区作为待议地区。

整个谈判过程中,从未提到过叶尼塞河。那么问题来了,叶尼塞河和清朝究竟有没有关系呢?它在清朝又被称为什么呢?

你别说,两者之间还真有一点关系。

叶尼塞河在元朝的时候,属于元朝的管辖范围,元朝在这里设立了谦州,这条河也被称之为河。

到了明朝的时候,叶尼塞河流域的大部分地盘,是蒙古瓦剌部的势力范围。所以这里常年应该归蒙古人管辖才对。

清朝建立以后,皇太极先后拿下了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其中漠北蒙古就包含了叶尼塞河流域的南部。这地方还有一个大家熟悉的名字,那就是唐努乌梁海。

叶尼塞河有两支源头,一支是大叶尼塞河,位于俄国和外蒙古交界的地方,如今归俄国管辖。另一支是小叶尼塞河,位于外蒙古的库苏古尔省。

小叶尼塞河流出外蒙古,进入俄国的地盘以后,进入唐努乌拉山地区,这里是俄国的图瓦共和国和外蒙古的边界线。

图瓦共和国大家不熟悉,但是它的另一个名字唐努乌梁海,可能大家就非常熟悉了。这地方直到1914年以前,还是中国的地盘。

三、叶尼塞河流域,是如何全盘被俄国接管的?

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俄国便开始实施“黄色俄罗斯计划”。啥是黄色俄罗斯计划呢?就是入侵东方黄种人地盘的计划。

他们趁着列强欺负清朝的档口,逼迫清朝陆续签订了《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乌里雅苏台界约》等不平等条约,从清朝割走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唐努乌梁海附近的大片草地,都被沙俄以各种借口强行霸占。

1912年,沙俄又开始挑唆唐努乌梁海地区发生各种抢掠活动,导致大量中国商人被迫逃离这一地区。

1913年,沙俄不断转移大量俄国百姓到唐努乌梁海地区,以此造成事实上的占领行为。与此同时,他们威逼利诱当地权贵,迫使他们纷纷向俄国递交保护申请。

看样子已经万事俱备了,一来唐努乌梁海地区有大量俄国人,他们需要被保护。二来,唐努乌梁海地区的贵族们纷纷要求俄国出兵保护。

那还有啥可说的?1914年7月,沙俄强行霸占了唐努乌梁海地区。即使后来沙俄被推翻,中国短暂收复了这里,也已经无济于事了。换句话说,这里已经没什么中国人了,这些人去了哪里,我们也不清楚。

此后老大哥壮大起来以后,再次将唐努乌梁海纳入了自己的管辖范围。所以说,时至今日,这地方依旧是俄国的地盘。

唐努乌梁海地区被俄国霸占了,也就预示着整个叶尼塞河流域都归了俄国。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叶尼塞河很长,清朝所占据的,始终只有叶尼塞河的南端而已。

据说索额图打算以叶尼塞河为界!请问,清朝前期,叶尼塞河叫什么名,有何依据?

这种说法缺乏最基本的历史和地理常识,还以叶尼塞河为界?你咋不据说是以乌拉尔山为界呢?这是历史虚无主义者的一种幻想,索额图表示他不想背锅。

我们先来简要的了解一下叶尼塞河

叶尼塞河,是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是西伯利亚流入北冰洋的三大河流之一。它是西伯利亚平原与高原的分界线,其东边是高原地带,西边是平原地带。

叶尼塞河长度位居世界第五,起源于蒙古国,由南向北流向喀拉海,贯穿了整个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有两条流源,一是发源唐努乌拉山的小叶尼塞河。

二是发源于东萨彦岭的喀拉·布鲁克湖的大叶尼塞河。叶尼塞河唯一与我国有关系的就是吉尔吉斯人,我们称之为柯尔克孜人,十六世纪前他们就在此居住。

沙俄向东扩张后,大部分柯尔克孜人搬到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一部分搬到今黑龙江流域,剩下的一部分人仍然生活在叶尼塞河流域,他们自称哈卡斯人。

索额图提出以叶尼塞河为界有可能吗?

大家可以打开地图看,在整个西伯利亚高原上,有三条河流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从西向东,依次分布着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叶尼塞河处于中间。

我们都知道,俄罗斯国土面积为1709万平方公里,叶尼塞河以东的土地面积有近一千万平方公里。换句话说,有四分之三的西伯利亚面积在叶尼塞河以东。

整个蒙古几乎处于叶尼塞河向被延长线的东边,叶尼塞河源头距库页岛有3300多公里,中间段距白令海峡西岸有4700多公里,距勒拿河最近处700多公里。

由此可见,叶尼塞河以东是一片极为广袤的地区,试问索额图靠什么底气向沙俄提出以叶尼塞河为界?要知道,叶尼塞河距额尔古纳河有2000多公里之遥。

我们再来看看,雅克萨战争时的整个西伯利亚局势。十六世纪初,沙俄脱离蒙古统治而形成统一国家,这一时期,沙俄领土面积只有不到300万平方公里。

十六世纪后半期,沙俄开始越国乌拉尔山,向东扩张。仅用了四十年,沙俄就已推进到鄂毕河东岸。又用了三十多年,沙俄占领叶尼塞河,推进到勒拿河。

1632年,沙俄在勒拿河建立雅库茨克城。十年后,沙俄雇佣的哥萨克骑兵侵袭到黑龙江流域。请注意,这时的西伯利亚三大河流域已被沙俄占领了数十年。

这时的大清目标就是将沙俄势力驱逐出黑龙江流域,进而与沙俄划界。索额图作为大清的全权代表,没有任何实力和底气,提出清俄以叶尼塞河进行划界。

所以说,这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一种想象说法。

《尼布楚条约》的真实划界情况如何?

面对沙俄的袭扰,康熙两次出兵雅克萨,将哥萨克骑兵击退。沙俄因各种不利原因,向大清提出谈判。康熙的目的就是以战促谈,尽快划清清俄两国边界。

当时西北的噶尔丹正在闹事,康熙给索额图交待了谈判底线,就是原则上要以尼布楚为界,考虑到噶尔丹的威胁,如果俄方拒绝,则可以额尔古纳河为界。

谈判的第一天,双方都在旁敲侧击的试探对方底线。第二天会谈一开始,俄方代表戈洛文提出以黑龙江为界,以北归俄国,以南归大清,索额图断然拒绝。

随后索额图提出,以勒拿河和贝加尔湖为界,没想到戈洛文暴跳如雷,大有再干一仗的气势。为避免谈判崩裂,索额图就照康熙指示,说出以尼布楚为界。

但戈洛文还是不接受,双方剑拔弩张,索额图亮出以石勒喀河的格尔必齐河为界的底线,在一番较量之下,俄方同意了划界提议,《尼布楚条约》签订。

条约最终规定:清俄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东段边界,乌第河地区为待议地区。三个文本中的待议区有争议,有人认为包括勒拿河以东。

在协议生效的第二年,清政府的巡边队伍一度到达勒拿河边的雅库茨克。对于大清来说,以勒拿河为界都是一种有争议的奢望,更何况更远的叶尼塞河。

综上所述,索额图打算以叶尼塞河为界的说法,是一种毫无根据的臆测。再强调一句,叶尼塞河一直都叫叶尼塞河,俄文名为Енисе́й,英文名为Yenisei。

据说索额图打算以叶尼塞河为界!请问,清朝前期,叶尼塞河叫什么名,有何依据?

这个事情可能有这么一说,但是索额图在中俄尼布楚战争后谈判时主要主张的是以勒拿河为俄罗斯帝国和大清帝国的边界线,勒拿河以东地区归属大清,以西归属俄罗斯帝国。如下图:(蓝色界限为大清国主张的边界线,蓝色为勒拿河主流)

图中蓝色为勒拿河主干流走向,若如此贝加尔湖为大清和俄国共有了。其实《中俄尼布楚条约》中有三种文本,满文文本、拉丁文文本、俄语文本三种文本,但三种文本对边疆区域的划分却各不相同,粉红色文本是拉丁文标注的边疆界限。满文文本的界限如下图:

满文文本的边疆是紫色为疆域线;拉丁文本为红色疆域线;灰色为俄文文本疆域线。一个《尼布楚条约》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边界线,也是奇葩了。

当时康熙皇帝为了谈判将法国传教士徐日升和葡萄牙传教士张诚派遣去和索额图共同商谈谈判事宜。这两个传教士应该获悉了康熙皇帝谈判的最终底线,因此和索额图等人上下其收,其中这两个传教士收受了不少俄方的贿赂,将拉丁文文本的边界一再向东延伸。而索额图为了证明自己的功绩,将满文文本的界限往西划;而俄国的谈判使节则一直往东往南延伸,甚至还有争议地区。

叶尼塞河的称呼和历史。

叶尼塞河较早的居民是柯尔克孜族,在中国古代有非常多称呼:

“鬲昆”、“坚昆”、“结骨”、“黠嘎斯”、“辖嘎斯”、“乞儿吉斯”、“吉利吉斯”、“吉尔吉斯”

唐朝时期的黠嘎斯的王是李陵的后人,而唐朝的祖先则是李广,算是同宗同族的李姓,

黠嘎斯曾经和唐王朝通使友好。(叶尼塞河,上游地区曾经是柯尔克孜族的聚集地)

公元1500年之前,柯尔克孜人大量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流域,柯尔克孜语称现在的叶尼塞河为——Enesay,音译为叶尼塞,意思是“母亲河”。俄文:Енисей,英文:Yenisei,都是根据柯尔克孜语进行音译的。元朝时期,叶尼塞河的上游称之为“谦河”,现在也不在中国国境之内。

16世纪开始俄国不断攻击柯尔克孜人,经过将近一百年的时间,绝大部分柯尔克孜人向东、向南迁徙,现在部分吉尔吉斯人已经建立了吉尔吉斯共和国;在中国东北的黑龙江也有柯尔克孜族的存在,主要集中在富裕县;新疆有克孜勒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地区也有散居的柯尔克孜族人,如下图:

1703年,俄国吞并了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少量的柯尔克孜人留在了当地,他们现在是哈卡斯人,1992年6月6日成立了哈卡斯共和国。

据说索额图打算以叶尼塞河为界!请问,清朝前期,叶尼塞河叫什么名,有何依据?

这个不是据说,这个简直就是胡说!清朝任何时期,任何人都没有向沙俄提出过以叶尼塞河为界。不但没有提出过,就连想也没有想过。因此,以叶尼塞河为界这件事完全就是无中生有!

叶尼塞河

叶尼塞河发源于如今的蒙古国,向北最终注入北冰洋。这条河全长5539千米,是俄罗斯境内最长、水量最大的河流,同时也是世界第五大河,其长度仅次于美国密西西比河。

另外,叶尼塞河还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河以西是西西伯利亚平原,而东面则是中西伯利亚高原。

沙俄向东推进

早在16世纪中叶,沙皇俄国已经越过乌拉尔山脉,开始入侵西伯利亚地区。公元1555年,西伯利亚汗国被迫臣服俄国,到了1598年,西伯利亚汗国库楚姆汗被俄国处死,由此,沙俄吃下整个西西伯利亚地区。

注意,此时中国还是明朝,而且努尔哈赤的后金也没有建立。

接下来,沙俄进一步向东扩张,占据了中西伯利亚地区。到了1628年,沙俄在叶尼塞河畔修筑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1651年沙俄再次向东推进,在贝加尔湖南部修筑了伊尔库茨克城。

试问,几十年后清朝索额图有怎么可能去向沙俄索要这些已经被沙俄占据了几十年的地方?因此,以叶尼塞河为界完全就是无中生有的故事。

虽然没有提议以叶尼塞河为界,但在《尼布楚条约》签订过程中,索额图也曾提议以勒拿河为界。

占领贝加尔湖以后,沙俄并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到了17世纪后期,沙俄进入了黑龙江流域,和当地的中国百姓发生了冲突。1658年,沙俄在黑龙江的支流石勒喀河修筑了筑尼布楚城,1666年,沙俄再进一步,在黑龙江上游左岸修筑雅克萨城。

以这两个据点为基础,沙俄开始不断地向黑龙江流域入侵,因此引发了当地百姓的激烈抵抗。

1685年,康熙派将军朋春率兵三千人直抵雅克萨城,沙俄军队投降,但清军撤退后,沙俄再次占领该地。第二年,清军再次出击,这一次并没有将城内沙俄士兵赶尽杀绝,而是放他们逃跑了。

接下来,两国开始准备坐下来谈谈。

第一次,康熙派遣了索额图去谈判,临行前告诉索额图两条底线;

  1. 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以及连通此江的一江一河,皆为中国之地,不能让与俄国人。
  2. 俄国必须将反叛的达斡尔族首领根不尔特送还清朝。

大家看,这才是康熙心中的期待,根本没有提叶尼塞河。

1688年5月,索额图出发,但在7月到达喀尔喀时碰到了准噶尔的噶尔丹,道路被封闭,为此返回北京。

第二年,谈判程序重启,索额图准备再次北上,临行前康熙有感于噶尔丹的威胁,于是改变了之前的政策,对索额图又下了新的指示;

今以尼布潮(楚)为界,则鄂(俄)罗斯遣使贸易无栖托之所,势难相通。尔等初议时,仍当以尼布潮为界。彼使者若恳求尼布潮,可即以额尔古纳为界。

1689年8月22日——9月7日,索额图和沙俄代表戈洛文举行了16天的谈判。在这16天之中,双方刚开始火药味十足,戈洛文要求以黑龙江为界,江北尽属俄国,江南属中国。

而索额图自然不肯同意,明确表示黑龙江两岸皆属中国,毫无争议,而且,沙俄必须要归还强占的中国土地,以及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另外,为了试探沙俄底线,索额图趁势提出以勒拿河和贝加尔湖作为两国国界。

注意!这个以勒拿河和贝加尔湖为界的提议只是索额图的试探,索额图对此根本不抱有任何希望。从这儿我们也可以看出,以叶尼塞河为界,这种不可能的事情,索额图连想也没想。

随后的几天,双方相互试探对方底线,争执不下,一度关系紧张。

但双方都有所顾忌。沙俄方面正在和奥斯曼帝国争夺黑海出海口,清朝方面正在致力于对抗噶尔丹。因此双方都希望尽快结束谈判,避免在该地区作战。

最终,戈洛文得知索额图底线后(一说是索额图随行的耶稣会士张诚、徐日升接受了戈洛文贿赂,透露了康熙底线),双方进入正式会谈,最终,双方议定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

至于西段边界,由于喀尔喀当时在噶尔丹的手中,因此,俄国对索额图提出的商议西段边界的提议根本就没有理会。

纵观整个历史事件,康熙的目的就是保住黑龙江流域,对于叶尼塞河,甚至是叶尼塞河东边的勒拿河,清朝方面根本没有任何想法。在谈判过程中,索额图虽然提出以勒拿河为界,但这也只是试探戈洛文底线的一种手段,清朝方面对以勒拿河为界也没有任何想法。也因此,以叶尼塞河为界这件事完全是子虚乌有。

据说索额图打算以叶尼塞河为界!请问,清朝前期,叶尼塞河叫什么名,有何依据?

1547年,有着“伊凡大帝”之称的俄国首位沙皇——伊凡四世加冕登基,成为这个地跨欧亚帝国的新掌舵人。

伊凡四世就任沙皇后,俄国在其带领下,开始了疯狂的东扩之路。而叶尔马克对西伯利亚的征讨,则揭开了沙皇俄国对该地区大规模扩张的序幕。

在经过一系列攻城掠地后,至17世纪二十年代,沙俄军队翻越乌拉尔山,侵占了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地区。到三十年代,已经占据了叶尼塞河水系的中、下游和上游大部分地区。

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内,沙皇俄国在东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最终侵入到太平洋东岸的广大远东地区。

沙俄并没就此止步,转而越过外兴安岭,继续侵入到清王朝的属地,黑龙江流域。

公元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清军取得雅克萨之战的重大胜利后,清政府与沙皇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该条约以法律形式明确界定了两国边界。

至于题干所问的“据说索额图打算以叶尼塞河为界”,则是有一定根据。

据文献记载,中俄两国代表在尼布楚谈判刚开始,以索额图为首的清方代表即提出“贝加尔海(即现在的贝加尔湖)这边的全部土地,应完全归中国所有。因为贝加尔海这边的土地全是蒙古大汗的领地,而所有的蒙古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臣民。”并要求俄国人退到色楞格河以西去。

对于清廷这一要求,俄方断然回绝。

由于色愣格河是叶尼塞河最上游的一部分,故“索额图曾提出以叶尼塞河为界”的说法也有一定道理,只是该说法不严谨。因为色愣格河仅仅是叶尼塞河的一小部分。

(叶尼塞河在俄罗斯的位置)

叶尼塞河

叶尼塞河是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超过我们所熟知的伏尔加河。

叶尼塞河干流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境内,上游发源于今天的蒙古国,全长5500多千米。叶尼塞河自南向北流向北冰洋,其流经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

(叶尼塞河流域水系图)

叶尼塞河的上游追溯至色愣格河,该河今属蒙古,旧属中国。清朝以前的几百年时间内,该河称为谦河,亦称剑水。

元代该流域隶属元朝岭北行省管辖。元政府在此设谦州,故该河称之为谦河。《元史》曾有过记载。

《元史·地理志》:吉利吉思,“其境长一千四百里,广半之,谦河经其中,西北流,又西南有水曰阿浦,东北有水曰玉须,会于谦,而注于昂可剌河,北入于入海。”

据考证,大约在2000多年前(中原秦汉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柯尔克孜族的先民就居住在今叶尼塞河上游流域。

这也是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生活在该河流域的早期居民。

在之后的一千多年时间内,柯尔克孜族祖祖辈辈都围绕在叶尼塞河流域繁衍生息。

沙皇俄国东扩后,柯尔克孜族世代居住生活的土地被俄国侵占。除了一部分族人固守故乡叶尼塞河流域外,柯尔克孜族大部分族人被迫远走他乡。有的到了今天的黑龙江一带扎根,有的则迁移到了今天的吉尔吉斯坦等国。

(俄罗斯境内的叶尼塞河)

而叶尼塞河的名称就来源于柯尔克孜语的音译,其英语表述为:enesay,意思是母亲河。

叶尼塞河上游水流湍急,人口稀少;中下游流经地区则地势平坦,冻土面积广泛,且多湿地及沼泽。

叶尼塞河水量巨大,水能资源非常丰富,特别适合水能资源开发。自前苏联时期,苏联政府就在此河上建造了数座大型水电站。

据说索额图打算以叶尼塞河为界!请问,清朝前期,叶尼塞河叫什么名,有何依据?

这完全是网络上传的谣言,没有任何的证据。

无论是明初时期对东北的边疆控制还是清代对东北边疆的控制,一直就到黑龙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加上库页岛。无论是《明史》《清史》还是其他史料记载,最北都是到达这里。再向北的地区根本就没有统治过,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未知区域,怎么可能会有以叶尼塞河为界的说法?

而根据《平定罗刹方略》的记载,康熙给索额图的谈判底线也是黑龙江中下游地区到库页岛一线作为我国的边界。连有些人认为的贝加尔湖都没有提到过,更不要说更北面的叶尼塞河了,这完全是异想天开。

当时俄国人盘踞在尼布楚城,这里在贝加尔湖以东500多公里处,而这里当时也不在清朝的统治下。是因为俄国人继续东侵,进入了雅克萨地区,并继续南下,才触及到清朝的领土。雅克萨又在尼布楚额东北500多公里的地方。

因此,当进行边界谈判时,也仅对当时控制的黑龙江流域的边界进行谈判,根本没有涉及到贝加尔湖,更不可能涉及更北边的地区。

因为第一那些地区我们并没有控制过,根本不清楚那里时什么情况。第二,我们也没有能力控制那么远的地区。

很多人用现代的眼光去幻想古代,你完全可以幻想一部小说出来,但是历史嘛,就不要过多的幻想了,因为会让你很失望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