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出现了“三武灭佛”,三位武帝为什么要灭佛?
公元476年,日耳曼人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但是对于罗马教皇以及天主教会,日耳曼人也是抓耳挠腮,不知道怎么应付。
直到法兰克王国的宫相矮子丕平,为了篡位夺权,主动向罗马教皇示好,并且划出一块地盘给罗马教皇建立教皇国以后,罗马教皇才笑呵呵地表示:日耳曼人,也是可以做罗马皇帝的嘛!
到了矮子丕平的儿子查理继位以后,南征北战,征服了绝大多数日耳曼部落以后,罗马教皇终于为其加冕,称其为罗马皇帝。他的帝国也被称之为查理曼帝国。
说这件事,和三武一宗灭佛事件,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接着看法兰克王国的未来就知道,向罗马教皇妥协以后,其实法兰克王国便陷入了政教合一、以教代政的局面中。
也就是说,国家除了皇帝说了算以外,教皇也说了算!而且,教皇拥有加冕皇帝的权力。这还得了?等于说天主教完全凌驾于皇帝和政府之上了。
为了走出这个困局,到了公元16世纪左右,大量反对教皇干政的人逐渐崛起。他们为了抵制政教合一的局面,开始从天主教中分化出了一系列派系,这些派系加起来,统称为新教。
也就是说,基督教中的新教,其实是反对政教合一的。这就是为啥新教能在我们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毕竟人家不管政治,只管信仰。
现在,我们再来仔细谈一谈我国古代三武一宗灭佛的事情,基本就通透了。
一、三武一宗分别是谁?他们生活在什么年代?三武一宗,很显然是4位皇帝,他们分别是: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
很多人除了唐朝的唐武宗以外,或许对其他朝代不太熟悉。我们可以把这4位皇帝背后的历史串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公元280年,西晋灭亡东吴,结束三国时代,西晋王朝趋于统一。不过10年以后,晋武帝司马炎去世,西晋迎来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的局面,再次陷入了大乱之中。
公元317年,西晋灭亡,同年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了东晋。历史来到了东晋十六国的时代。北方被匈奴、鲜卑、氐族、羌族、羯族等五胡建立的各路政权霸占。
其中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在太武帝拓跋焘的带领下,于公元439年,完成了北方的统一。而南方在公元420年时,刘裕取代东晋王朝,建立了刘宋王朝。因此南北朝时代,便在这个时候到来了。
拓跋焘是北魏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灭亡大夏、北燕、北凉等政权,完成了北方的统一,使得北魏统一北方长达95年之久。只可惜,这位老兄在45岁那年,就被身边的宦官宗爱给杀了。
第二,北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邕也是南北朝时期的人,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到了公元534年,历时148年的北魏王朝宣告破产清算,分裂成了西魏和东魏。
这两个都是傀儡政权,表面上是拓跋家的人做皇帝,实际上背后都有操盘手。西魏的操盘手是宇文泰,东魏的操盘手是高欢。
宇文泰死后,他的儿子宇文觉取代西魏,建立了北周政权。北周的开国之君宇文觉,是被堂兄宇文护扶持起来的,宇文护看他不听话就把他废杀了,改立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为帝。
结果宇文毓干了一段时间,也不听话,宇文护又把他给毒死了。临终前,宇文毓强行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宇文邕。这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邕上台以后,韬光养晦,事事都顺着宇文护,趁着宇文护放心以后,将其给结果了。此后他执掌大权,开始东征,最终将高氏家族的北齐给灭了,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只可惜,这位老兄寿命短,只活了36岁。
第三,唐武宗李炎。
宇文邕死后,他的儿子宇文赟继位,可惜宇文赟在位1年就病死了。结果实权就落在了宇文赟的老丈人杨坚手里。杨坚搞定一切后,取代宇文赟的儿子宇文阐,登基称帝,灭亡北周,建立了大隋王朝。
杨坚的儿子杨广在位14年,结果把大隋王朝搞灭了。取而代之的便是唐国公李渊。李渊的爷爷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立下赫赫战功。所以李渊在关陇集团很有影响力,他建立的大唐王朝,在他儿子李世民的努力之下,完成了天下的统一。
时间来到公元840年,已经是中晚唐时期了,唐朝第16位皇帝唐武宗李炎登基称帝。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打算通过改革,复兴唐朝。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只可惜他长期服用长生丹,结果导致33岁就去世了。唐朝短暂的中兴也就戛然而止了。
第四,后周世宗柴荣。
公元907年,黄巢的小弟朱温,取代了唐朝,建立了后梁政权,正式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后梁没做几年就被沙陀军团建立的后唐政权给灭了。
后唐到了李从珂在位期间,石敬瑭与契丹人勾结。石敬瑭以出卖燕云十六州的代价,借助契丹人的力量灭亡了后唐。石敬瑭就这么建立了后晋。
石敬瑭死后,他的侄子石崇贵登基,不听契丹人的话,结果后晋就被灭了。后晋大将刘知远得知以后,果断建立了后汉政权。
后汉政权只撑了3年,大将郭威选择起兵,将后汉所灭。郭威就这么建立了后周政权。郭威起兵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子都被后汉隐帝刘承祐给杀了,因此他不得不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养子、兼他媳妇儿的侄子柴荣。柴荣便是后周世宗。
柴荣登基以后,励精图治,先后击败后蜀、南唐、契丹,大有一统天下之志。只可惜,这位老兄在位仅6年就去世了,年仅39岁。
二、三武一宗为何要灭佛?从以上的介绍我们都能看得出来,三武一宗的寿命都不长。最年长的是北魏拓跋焘,也只有45岁。最短的则是唐武宗李炎,只有33岁。
很多人就开始说了,正是因为他们灭佛,所以遭到了报应。其实这种说法压根就是子虚乌有,乱扯一通。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而他们灭佛,也是必须要干的一件事。
第一,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是为了获得更多士兵和纳税人。
拓跋焘是一代雄主,17岁就亲自带着骑兵北伐柔然。在他眼里,让北魏统一天下,是最大的志向。
而南北朝时期,恰逢佛教传入中国,并且逐渐昌盛的年代。大量青壮年跑到寺庙里做和尚,以至于北魏内部参军的人逐年递减,而且种地的人也越来越少。
这么搞下去,北魏迟早垮台。拓跋焘此前也信佛,而且和佛教高僧常常探讨佛理。可在国家大局面前,他还是选择了理智。所以说拓跋焘灭佛,是为了有更多的有生力量帮助他统一北方。
第二,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除了增加纳税人口外,还因为崇尚儒教。
宇文邕是个典型的儒术迷,在他眼里,除了治国用的儒术外,其他佛教、道教都不应该存在。因为这些宗教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发展。
寺庙不仅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而且不需要承担徭役赋税。这还了得?但是为了以德服人,宇文邕还特地组织了一场儒释道三家的辩论大赛。
由于宇文邕偏向儒教,所以说佛教和道教都败下阵来。因此宇文邕消灭的,不仅是佛教,还有道教。据记载,宇文邕毁了4万座寺庙,强迫300万僧尼还俗。
第三,唐武宗灭佛,除了增加纳税户外,还为了推崇道教。
唐朝本身就是一个崇拜道教的王朝,因为老李家自称他们是道教始祖老子李耳的后裔。这么一来道教基本成了唐朝的国教。
可武则天偏偏就是喜欢佛教,毕竟人家不是老李家的人。这么一来,道教和佛教,在唐朝其实都比较兴盛。
到了中晚唐时期,唐朝朝廷已经很不顶用了。这个时候唐武宗李炎当然打算通过改革恢复唐朝的生机。而佛教的兴盛,严重阻碍了唐朝发展。毕竟大量的青壮年进入佛门,是朝廷的损失。
因此唐武宗毁掉了4600多座寺庙,26万多人还俗,没收了寺庙所占据的数千万顷良田。除了佛教外,对祆教、摩尼教、景教和回教等外来宗教,处理方式基本一样。
第四,后周世宗柴荣灭佛,除了增加纳税人,还为了扭转风气。
后周时期,佛教流传甚广,因此陋习弊端逐渐出现。比如说老百姓们,宁可自己吃不上饭,也要花重金捐款给寺庙。
寺庙内的佛像,也用了大量值钱的金属。甚至有人用“自残式布施”的方法,表明自己对佛教的信仰。
好家伙,这些风气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就算是朝廷也压不住啊!因此后周世宗柴荣,之所以灭佛,除了增加纳税人外,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扭转这些佛门中的歪风邪气。
总结:我们的历史上,就不会出现政教合一的情况。三武一宗灭佛,其实并没有将佛教彻底毁灭,对于那些正规化,受管教的寺庙,其实他们也都没有下手。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三武一宗,并不是针对佛教这一信仰,他们针对的是,宗教逐渐脱离政府管辖的这件事!这在咱们中国历史上,是绝对不允许的!
西方社会到了近现代,其实也逐渐觉醒,这才有了宗教改革这件事,让宗教和政治彻底脱离关系。我们就不需要走那一步,毕竟三武一宗灭佛,已经给了各大宗教一个最好的教训了。
参考资料:《魏书》、《周书》、《旧唐书》、《旧五代史》
历史上出现了“三武灭佛”,三位武帝为什么要灭佛?
三武灭佛,指的可不是一个人,而是三个人,准确来说应该是四个人,三武之后还有一宗。
这四个可都不是凡人,那可是高居庙堂的皇帝老子,从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到北周武帝宇文邕,再到唐武宗李炎,最后后周世宗柴荣收尾,时间跨度长达五百年,足可见佛教在我国传播环境的困难。
道教有黄帝、老子做靠山,又有后面盛世大唐的加持,历代统治者即使再不满意也不敢出面干涉,可佛教就不同了,那时候也不流行外来和尚好念经的说法,四位皇帝前赴后继,毁佛灭佛孜孜不倦,这其中也是各有原因。
南北朝是一个乱世,但也是佛教最兴旺发展的时候,南方出了和尚皇帝梁武帝,北方自北魏开始,帝王就十分尊尚佛教,在京师附近大建佛寺和佛塔,可是佛教的兴盛也引来了道教人物的不满,两方明争暗斗没停过。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是公认的文韬武略,刚即位时也按照祖宗规矩,信奉佛教,在掌握了士族政治力量的崔浩的影响下,太武帝开始信奉起道教起来,并直接把年号改成了太平真君。
拓拔焘信奉道教,主要是为了拉拢以崔浩为首的士族集团,但是太平真君六年,杏城羌人盖吴率众起义,号称十万,自号天台王,势力最强时甚至一度攻下了古都长安,太武帝御驾亲征,才把他诱杀掉。
在亲征路过长安时,太武帝曾寄宿在寺院中,偶然发现了里面暗藏着不少兵器和盔甲,怀疑僧人与盖吴合谋造反,盖吴起义失败后,太武帝下令查抄这些寺院,不止找出了兵器,还有制酒的器皿,一些寺里还藏有女子。
太武帝认为自己和祖先都受到了欺骗,再加上崔浩的撺掇,一气之下下令销毁长安所有的佛寺和佛像,后面更是下令全国灭佛,派出官兵追杀僧人,佛教发展在明面上停滞了,到拓拔焘之孙文成帝拓拔𣿰登基后才恢复佛学。
北魏分裂为北周和北齐后,依旧尊尚佛教,佛教的发展愈加兴旺,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甚至可以影响到政令的实行,所以北周武帝宇文邕的这次灭佛行动,主要的就是经济意义。
宇文邕在僧人卫元嵩的建议下,让僧人、道士、官员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场释儒道三家大辩论,结果官员代表的儒家获胜,宇文邕下令全国禁佛、道宗教,可道教是原生宗教,下手力度不能太大,佛教可就遭殃了。
到了北周灭亡北齐后,又把灭佛行动拓展到北齐领土上,宇文邕下令全国僧侣、道士还俗,砸毁佛寺和佛像,烧掉佛经,在宇文邕的命令下,北方近四万座佛寺被毁,300万僧尼被迫全部还俗,给北周的经济和可用人口带来了不少收益。
到了唐朝,虽然道教成了实际上的国教,可唐朝海纳百川,对佛教也没有禁止,武则天依靠佛教夺权,自然更不遗余力地发展佛教,可到了唐武宗李炎时期,佛教又引来了一次灭顶之灾——会昌法难。
韩愈是当时最坚定的反佛先驱,他曾给唐宪宗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唐宪宗不要再劳民伤财,去迎取那些可以说是批量生产的所谓佛骨了,可惜唐宪宗不听,依旧浪费大量资源去发展佛教。
唐武宗李炎继位后,对佛教日益奢靡的生活十分痛恨,一方面经安史之乱后,民生凋零,国库入不敷出,各地节度使割据成灾,一方面佛教壮大,已经深入民间,又有不缴税的特权,反变成百姓的庇护所,人数众多,耗资巨大。
尤其是唐武宗是信道教的,经常召道士入宫论道,修道宫,在道士的耳濡目染之下,李炎对佛教倡导众生平等、不事婚嫁的出世教义痛恨非常,加上之前敬宗、文宗时期也有压制佛教的行动,到会昌元年,李炎正式下令灭佛。
到了会昌五年,全国大型佛寺被拆毁了4600座,小型寺庙拆毁40000多座,26万多僧尼被迫还俗,没收寺院土地近10万顷,查出藏匿人口15万人,这次是一次非常彻底的灭佛,佛教从此走向了衰落,元气大失。
李炎之后,还有“一宗”,后周世宗柴荣的灭佛,不过这次力度不够前三次那面激烈,柴荣下令,除了有皇帝敕令的寺院之外,其他寺院尽数关闭,僧尼还俗,这次灭佛行动,共废佛寺三万三百座。
从三武一宗的灭佛来看,可知当时帝权和教权之间的竞争有多激烈,宗教是绝不能凌驾于帝权和国法之上的。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历史上出现了“三武灭佛”,三位武帝为什么要灭佛?
灭佛针对的不是佛,是托庇在佛教名义下的僧人,他们不从事生产,不纳税又享有特权,很多田地挂靠在他们名下逃避税收,导致社会生产力下降,国家税收减少,危害社会,自然为有识的统治者所不容
历史上出现了“三武灭佛”,三位武帝为什么要灭佛?
佛教在传教之初就不是一个单纯安分的宗教。这一点我们可以根据吐蕃时期的佛教以及现在泰国佛教的现状可以看出来。佛教发展到一定规模,可以影响到皇权的统治。在灭佛之前,由于战乱等各方面原因,大量人员的加入,让佛教发展到一个非常大的规模。他们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已经对皇权的统治形成了一定的威胁。所以三武一宗对佛教进行打击,强迫他们还俗,没收了他们侵吞的土地。无论从政治还是从经济上来讲,几次灭佛都是非常正确的。而佛教也在这几次灭佛运动中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从而发展成为与众不同的宗教!!
历史上出现了“三武灭佛”,三位武帝为什么要灭佛?
灭佛原因就是缺钱缺人了。当僧侣地主阶级对世俗地主阶级产生危胁时灭佛是必然的,皇权永远高于佛祖,为了稳固皇权及所代表的各大利益集团的利益,魔挡杀魔佛挡杀佛。
历史上出现了“三武灭佛”,三位武帝为什么要灭佛?
僧人吃斋念佛,不从事生产,不提供税赋,反而还要大量消耗生活资料,手里大宗财富,转过来兼并土地!佛教发展到一定地步,僧人成为了手里掌握土地和财富最多的人,不灭才怪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