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康雍乾三位帝王的最年长的儿子结局都很悲催?原因何在?

康熙长子胤禔被终身圈禁;雍正在世的最年长的儿子弘时被削除宗籍幽禁抑郁而死;乾隆长子永璜年仅21岁抑郁而亡。

清朝的皇长子和皇帝的大儿子还是有点儿区别的,因为清朝的皇子,一般分成了这么三类:序齿者,序齿早殇者和不序齿者。

  1. 序齿者,当然指的是正常活下来,并且参加排行的皇子。
  2. 序齿早殇者,指的是夭折,但是也参加排行的皇子。
  3. 不序齿者,指的则是夭折,且不参加排行的皇子。

因此皇长子或者大阿哥这种说法,一般都是序齿者或序齿早殇者的称呼,而皇帝的大儿子,很有可能就是不序齿者。

比如说康熙的大儿子承瑞就是不序齿者,所以康熙的皇长子或者说康熙朝的大阿哥,则不是承瑞,而是胤褆。实际上胤褆排老五,前面四个哥哥都没有序齿。

而雍正和乾隆的皇长子,其实都是他们的大儿子,因为他们都是序齿者。

第一,雍正的长子很特别。

不过雍正的皇长子弘晖很特别,他没能等到雍正继位,在康熙年间就去世了。此外雍正的二儿子弘昐未序齿,三儿子弘昀和弘晖一样,在康熙年间就去世了。

所以大家熟悉的雍正长子,其实是皇三子弘时,而弘时实际上排行老四。他活到了雍正登基,而且是当时年纪最长的皇子。

第二,乾隆的皇长子就是大儿子。

乾隆的皇长子永璜没什么争议,他既是大儿子,又是皇长子。因为他没有夭折,所以是序齿者。实际上乾隆的所有儿子,不论有没有夭折,全都是序齿者。情况有点儿乱,清朝就这么回事,各顾各的,康熙开了个头,后面皇帝未必就肯执行。

因此,我们在这里讨论皇长子没有好下场。其实主要讨论的是康熙的皇长子胤褆,雍正的皇三子弘时,以及乾隆的皇长子永璜。为啥这三个人都没啥好下场呢?其实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幸。

一、康熙的皇长子胤褆,那是自己作的。

康熙的儿子太多了,有记载的足足35个,其中24个参加了序齿。这里面在康熙晚年长大成人的其实顶天了只有一半,一半里面就有9个参与了夺嫡之争。

谁都想着做皇帝啊,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如今考个编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依旧有几千个人争夺一个岗位。人家就9个人争夺一个回报率超高的岗位,干啥不搏一搏?万一单车变跑车呢?

胤褆自认为自己是皇长子,所以特别飘。他觉得皇位本就应该是他的,只要太子胤礽被废或者被杀,那么肯定就能轮到他了。其实其他皇子也曾凭借自身优势这么考虑过,不过胤褆做得太明显了。

当时太子胤礽和康熙闹掰了,康熙正在气头上。胤褆一看,这不是我的机会来了吗?于是他立刻上前劝自己的老爹消消气。

到这个时候为止,胤褆还是稍微有点正常的。接下来的操作,让康熙简直抠眼睛相看!胤褆居然这么宽慰自己的老爹:爹啊,我看胤礽这个瘪犊子太不像话了,要不咱把他给宰了吧,要是您老下不去手,那您的大儿子我可以代劳!

哎哟喂,康熙当时看胤褆的眼神就有点儿不对劲了,他万万没想到,在自己身边工作了这么多年的大阿哥,居然是一头蠢猪!

皇三子胤祉得知这事儿以后,背地里嘿嘿一笑:那我的机会不是也来了吗?

于是胤祉果断火上浇油,落井下石,雪中送冰块地告诉康熙:爹,大哥曾经用巫术魇咒过太子胤礽!

今欲诛允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言至此,朕为之惊异。朕思允禔为人,凶顽愚昧、不知义理。似此不谙君臣大义,不念父子至情之人,洵为乱臣贼子。天理国法、皆所不容者也。---《清实录》

完了,彻底完犊子了!康熙一怒之下,就把胤褆一撸到底,废了所有的爵位称呼。当然没有杀掉他,只是将他永久地幽禁在了自己府上。

二、雍正的皇三子弘时,属于破罐子破摔。

弘时有没有想过夺嫡呢?肯定是想过,但是他没有任何竞争力。毕竟他的对手是康熙都很看重的弘历。

因此弘时在夺嫡不成以后,就走上了歧途,他选择跟雍正对着干。比如说雍正在打压对手时,过于残忍,弘时就曾经提出过强烈抗议。

雍正多次教育后,弘时依旧不知悔改。这下好了,雍正彻底发怒了,居然把弘时过继给了八阿哥胤禩。这下完犊子了,胤禩是雍正最大的竞争对手,弘时过继给他,这说明雍正对弘时彻底失望了。

果然不久之后,雍正对胤禩下手,胤禩被抄家幽禁,不久便被折磨致死了。这个时候的弘时,也没能逃过厄运。

由于弘时被过继给了胤禩,所以他也从玉牒上被除名了。这件事对弘时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弘时在郁闷了一年多以后就离奇去世了,年仅24岁。

《雍正王朝》里,弘时是被雍正给赐死的,这事儿倒也不是不可能。但是从弘时在史料里的表现来看,他压根就没有夺嫡的实质性活动,他更像是一个没长大,还处于叛逆期的少年,结果就被雍正给彻底毁了。

三、乾隆的皇长子永璜的悲剧,主要是因为他的母亲地位不够高。

永璜是乾隆的大儿子,而且没有夭折。按照道理来说,如果选取储君,是不是要考虑一下永璜?永璜本人似乎也是这么想的。

可问题是永璜的母亲噶哈里富察氏地位太低了,只是乾隆在潜邸时的一个小妾。乾隆称帝前,她只不过被封为格格。格格是地位比较低下的侍妾,没什么名分。

雍正十三年,噶哈里富察氏还没等到乾隆称帝就去世了。这下子永璜连地位低微的母亲都没了,那就更加没有靠山了。

而乾隆当时是有正牌皇后的,皇后沙济富察氏为乾隆先后生了两个儿子,那可都是乾隆的心头肉,虽然都夭折了,可乾隆觉得沙济富察氏还有机会再生。所以乾隆压根就不打算把皇位传给永璜。

因此找个借口剥夺永璜的继承权,似乎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最爱的沙济富察氏皇后去世,这可把乾隆给伤心坏了。

可是永璜却显得没那么伤心,乾隆看到以后,气不打一处来,果断把永璜臭骂了一顿,并且剥夺了他的继承权。

显然这是乾隆故意把气撒在了永璜身上,直接导致永璜郁郁寡欢,没多久便去世了,年仅23岁。

总结:夺嫡失败,和排行没啥关系。

这几位都是康雍乾三位皇帝最年长的皇子,但是他们没有一个夺嫡成功。并不能说长子就吃亏,主要是看他们各自的水平和态度。

胤褆是烂泥扶不上墙,弘时是破罐子破摔,永璜最无辜,是被自己的生母给连累了。所以说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参考资料:《清实录》

为何康雍乾三位帝王的最年长的儿子结局都很悲催?原因何在?

准确讲,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长子,除了乾隆帝的长子定安亲王永璜之外,都没有活到成年!康熙帝的长子承瑞是庶出,荣妃马佳氏所生,与康熙帝的第十子、序齿皇三子——诚隐郡王胤祉一母同胞,三周岁不到便早殇了,连序齿都没赶上趟。雍正帝的长子弘晖是嫡出、如假包换的嫡长子,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所生,但也只活到了七周岁多一点点,根本没熬到雍正帝即位……

唯有永璜,一直活到了成年、而且活到了乾隆帝即位之后。然而,他这个长子只是庶长子而已,宗法地位在他之上的还有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的两个嫡子永琏、永琮和继后辉发那拉氏所生的两个嫡子永璂、永璟。好在,永琏、永琮、永璟都早殇,压根儿没有活到成年。而且,永璂和永璟出生时,永璜已经去世了……所以,永璜活着时其实还是颇有些期待的,但也正是这个原因,却最终葬送了永璜。

乾隆十三年,永璜的嫡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去世。彼时,富察氏所生的两个嫡子皆已作古,在没有嫡出兄弟的大前提下,作为庶长子的永璜,是最有希望成为密立皇太子的!很可能永璜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本就不是自己的亲妈,加之年轻、不谙韬光养晦之道,所以在嫡母富察氏的葬礼上,永璜并没有表现出太多哀痛之情,想必也是有些“过于兴奋”了。结果,永璜此举却深深刺痛了父亲乾隆帝的心!乾隆帝当众斥责了永璜和他另一位表现得不太悲痛的兄弟永璋……

很显然,乾隆帝的确有些小题大做了。嫡母毕竟不是亲妈,乾隆帝对痛失爱妻悲痛不已是可以理解的,可是非要儿子跟自己一样悲痛,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不过,乾隆帝生气也是人之常情,估计他自己骂儿子时也没有想太多,骂了也就骂了。但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永璜的那颗“玻璃心”却彻底碎成了渣……结果,永璜忧惧成疾,短短两年之后便挂了!搞得老爹乾隆帝也颇为自责,后悔自己不该那么当众斥责永璜。但人已经死了,乾隆帝再自责也于事无补,最后也只能是给永璜追封了一个定亲王爵位、谥“安”,并由他的儿子绵德依照祖制承袭了定郡王爵位。

后来,绵德因为对皇位非分之想而结交朝臣被革爵,定郡王爵位落在了永璜的次子绵恩头上。乾隆五十八年,绵恩晋封定亲王,嘉庆年间官至领侍卫内大臣、阅兵大臣,管理宗人府事务。道光二年,绵恩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五岁,谥“恭”。因为绵恩安分守己,且与嘉庆帝、道光帝关系融洽,定亲王一脉算是平稳传承,之后一直到载字辈依然还保有郡王爵位,绵恩的孙子定郡王载铨在死后还被追封为了定亲王、谥“敏”,这在清王朝二百余年历史上除了“铁帽子”之外也算是绝无仅有了!所以,永璜的结局虽然谈不上很好,但跟“惨”字似乎也沾不上边……

提问者所谓的康熙帝长子,大概其指的是康熙帝的序齿皇长子胤禔。其实,胤禔并不是真正的长子,仅仅是因为其他几个哥哥都没有赶上序齿便夭折或早殇了,所以他才成为了序齿皇长子。这位事实庶长子也的确是比较悲催的!仅仅因为是庶出,虽然比嫡出的弟弟胤礽年长,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弟弟成为皇太子,而且还得对这位嫡出的弟弟执人臣礼——两跪六叩……胤禔内心的郁闷可想而知!所以,在康熙四十七年,胤礽被废之后,胤禔第一个便跳了出来,对胤礽落井下石。

如果仅仅是落井下石,倒也没什么。毕竟,墙倒众人推、破鼓众人捶,自古皆然。可胤禔显然压抑太久了,他居然向自己的父亲建议杀掉废太子胤礽!正所谓手心手背都是肉,胤礽再不是东西,好歹也是康熙帝的亲儿子、胤禔同父异母的亲弟弟,不是吗?胤禔居然想要屠戮兄弟,这是康熙帝这位父亲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个时候,序齿皇三子、诚郡王胤祉又站出来举报胤禔以巫蛊之法魇镇胤礽。这就不是单纯争储的问题,而是“谋逆”了!皇太子虽然不是皇帝,那也是堂堂储君、是君,胤禔居然以“臣”之身魇镇储君,这几乎就是等同谋逆了。能够魇镇兄弟,将来难道就不能魇镇甚至是弑杀皇帝父亲吗?康熙帝出离愤怒了!不久之后,胤禔被革爵、圈禁在家。直到雍正十二年去世,胤禔再也没能走出他的直郡王府大门。胤禔去世之后,雍正帝命人以贝子的丧葬规格发送了自己这位同父异母的哥哥并且将胤禔的一个儿子封为了入八分镇国公,算是让侄子变相承袭了贝子爵位。此后,胤禔一脉一蹶不振,逐步沦为了闲散宗室。但不管怎么说,起码胤禔还活着,而且生活待遇也不错、在圈禁期间还生下了不少子女。无非也就是政治上没有前途罢了,“惨”似乎也“惨”不到哪里去……

至于乾隆帝的儿子弘时,他更加谈不上是什么长子了。在他上面,不仅有嫡出的长兄弘晖,而且还有一母同胞的哥哥弘昐、弘昀,弘时只是雍正帝庶出的第四子而已……因为胞兄弘昐没有赶上序齿,弘时这才成为了序齿皇三子。但无论怎么说,跟长子都扯不上任何关系!充其量也就是在雍正元年时,活着的皇子中他最年长而已。

只可惜,这位雍邸侧福晋李氏所生的儿子,遇上了一个更加强大的对手——乾隆帝。乾隆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雍邸时期的地位虽然在侧福晋李氏之下、只是“格格”(小妾)而已,可架不住人家儿子招老爹喜欢呀!雍正元年,雍正帝正式试行“秘密立储制度”,几乎没有考虑弘时这个儿子,雍正帝便直接将乾隆帝密立为了皇太子。虽曰“秘密立储”,可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此举对弘时的打击可想而知……

为了谋求更好的出路,弘时勾搭上了父亲雍正帝的政敌、自己的八叔廉亲王胤禩,企图利用胤禩的残存人脉与潜邸时期的乾隆帝一较高下。而这,却犯了雍正帝的大忌——“你跟你弟争储没什么,你老子我当年也这么干过!可你跟你八叔勾勾搭搭、不清不楚,要干什么?想搞掉你老子我、提前上位吗?”于是,在雍正四年清洗胤禩、胤禟之后不久,雍正帝也顺带着把弘时给拿下了!雍正帝甚至在盛怒之下还下令把弘时“过继”给了已经被革去宗室“黄带子”身份的胤禩为嗣……什么意思?弘时不仅不再是雍正帝的儿子、连宗室“黄带子”都不是了!继承皇位?做梦去吧!

此后,弘时被雍正帝圈禁并于雍正五年郁郁而终。从现存史料来看,并没有直接证据指向是雍正帝秘密处决了弘时。正所谓“虎毒不食子”,更何况弘时已经连宗室“黄带子”都不是了,雍正帝真心没有必要再杀掉自己的亲生儿子,不是吗?乾隆帝就更加不可能了,雍正五年的乾隆帝根本不是皇帝,瞒着老爹雍正帝对哥哥弘时下毒手,得不偿失……而且,同样没有那个必要。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弘时最大可能是受到了严重打击之后,心理出现问题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生理上的疾病,真的是“郁郁而终”,而不是被人谋害。当然,这只是本人的一家之言,至于弘时到底是怎么死的,恐怕只有泰陵和裕陵里躺着的那两位自己知道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