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凭借什么三分天下?
孙权应该感谢自己有个好爹、好哥哥,没有孙坚和孙策,孙权顶天了也就是个县令级别的人。读了几本书,管理一方百姓问题不大,让他攻城略地,征战四方,那是真不行。
你看看曹操和刘备,为了三足鼎立可谓是熬白了头发。唯独孙权长期处于青春美少年的状态,这就是创一代和富二代最直接的区别。
一、孙权的幸福,你想象不到。很多人说,有钱人这也烦恼,那也不快乐。其实有钱人的快乐,我们真的体会不了,因为这世上永远都有比你更有钱的人,知足常乐才是真理。
其实孙权就是这样的人,他不去攀比,当下拥有的,就足够他享受一辈子的了,谁让他摊上了一个好父亲和一个好哥哥呢!
第一,孙坚给孙策和孙权,留了一堆猛人。
孙权的父亲孙坚,那是个猛人,早年讨伐董卓的时候,其他人都不足为虑,董卓最害怕的就是孙坚。为啥?因为孙坚能打仗啊!
孙坚在属于他的那个年代,绝对是一流猛将,不光打仗水平高,自身还不怕死,总是身先士卒。所以手下一堆猛将都是被他给培养出来的。
诸如程普、黄盖、韩当、朱治、徐琨等猛将,全都是跟着孙坚混,才逐渐成为了一代名将。而他们几乎全都被孙权给继承了下来。
很多人说,周瑜能够架空孙权,其实想都不用想,有这几位老将军在,周瑜还太嫩了。尤其是程普,几乎就是掌管东吴军事半壁江山的人,周瑜能动得了?
第二,孙策不仅给孙权留下了人才,还留下了地盘。
孙策对孙权的贡献,那就更了不起了。孙坚只出了人,可孙策是既出人又出地盘啊!孙坚去世以后,这帮猛将基本都投靠了袁术。
后来孙策长大了,打仗跟他老爹一样猛。于是在创业的时候,就把这帮猛将都给带上了。在孙策的努力之下,江东六郡逐渐臣服,也就是说,东吴的地盘大部分都是孙策打下来的。
除此以外,孙策也给孙权留下了一堆人才,文臣武将全都有。尤其是周瑜和张昭这两个人,直接奠定了后来孙权能开创东吴大业的基础。
所以你说说孙权是不是个接盘的?他在父兄创业的过程中,其实没起到什么正面作用,基本就是一个坐等接盘的人。可他为啥能够守住基业呢?
二、创业难,守业更难。创业的确很艰难,但是我们要知道,创业的人,其实属于那种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什么横来什么。比如说孙策,他本来就一无所有,打下江山最好,打不下来大不了回去继续打工。
孙权就不同了,因为父兄给他留下了这么一家接近上市的公司,这要是经营不好,所有人都会指责他。
参考蜀汉的刘禅,刘备辛苦打了几十年江山,结果刘禅接盘以后,将其断送。其实刘禅已经做得很好了,他在位41年,蜀汉也稳定了41年。可就算是这样,他还是被人家称之为阿斗!可见守业的人有多难。
守业的人,大多都被大家看成是那种没什么能力的人。守住基业,那是本分,守不住基业,那就全都是你的责任!你说孙权压力大不大?
孙策刚去世那会儿,其实江东压根就不稳定,叛乱四起不说,谁也不服气19岁的孙权能继位啊!孙策又不是皇帝或者王公,为啥有继位这种说法呢?创业型公司当然是能者居之啊!面对这些质疑,孙权该何去何从?
好在孙权在张昭和周瑜的支持下,稳住了局面。尤其是在赤壁之战击败曹操后,孙权彻底翻身做主人了!这回他的人气达到了巅峰,总算是扬眉吐气了一把!
这还不够,大家觉得守住基业是理所应当的,你只有建立了自己的功勋,才能够真正证明自己的实力。
于是乎孙权想方设法,熬了六七年时间,将长江以南的荆州地盘,基本全都弄到了自己的麾下,这回他总算是让人心服口服了!而且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具备了称帝的资格。
三、孙权的优点,在于会用人。领导不一定精通车间里的每一道工序,也不一定到了第一线就能干第一线工人们的活。领导是统筹全局的人,他需要谋划集团的未来,这才是关键。
至于集团的日常工作,交给手下各部门的业务精英们去管理就够了。因此会用人才是作为一个领导真正应该具备的特质,很显然,曹操、刘备、孙权都具备这方面特质。
尤其是孙权,因为他没有曹操的文化素养,没有刘备的战斗力,靠什么去服众呢?只有靠自己的领导能力,会用人几乎成了孙权最大的特色。
别看孙权年纪小,魄力是真的不小。他刚上台以后,把军权基本交给了程普和周瑜两个人。程普是父亲留下的,周瑜是哥哥留下的,他们代表了江东集团的两大阵营。
不过孙权集中了这两大阵营的共同利益,所以他们才会全都效忠于孙权。此外,江东初期的内政则由张昭一力承担。
孙权并没有满足于吃老本,他依旧选择广纳贤才,鲁肃、吕蒙、陆逊、诸葛瑾等人都是孙权一手提拔起来的,成为了孙权集团的骨干力量。
孙权用人不疑的特点,使得这些人才们,都愿意跟着孙权混。虽说开疆拓土有点困难,可保境安民问题不大。
总结:孙权为啥不能一统天下?其实孙权应该在为一统天下做准备,但是客观条件不允许他这么做。
- 首先,孙权短期内没有这方面的志向,他的所有行为都表明了他本人是一个喜欢偏安一隅的人。
- 其次,孙权所在的江东集团,那都是各大本地豪族垄断绝大多数资源的地方。这些家族手里有兵有钱,你要他们保境安民,人家义不容辞,毕竟是给自己打工。可你要他们帮你孙权夺取天下,人家为啥要这么干?哪一家的部队做炮灰最合适呢?
所以说,孙权对此也很头疼。他晚年搞权谋之术,利用皇子之间的斗争,搞掉了一堆江东大族的首领,其实就是为了削弱江东大族们的势力,以此将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个人手里。只有这样,才具备夺取天下的资格。可惜他下手太慢了,这事儿没做完他就去世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孙权凭借什么三分天下?
这是一个好问题,提及孙权,还真一下子说不出有啥值得称道的事。但仔细阅读孙权的史料,就感觉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人物。孙权具有非凡的才略,但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妥协、示弱,这是他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
曹操文采斐然,那诗写得叫一个好,但他绝非靠这个混天下的,雄才大略是曹操成就霸业的根本。
刘备能骑马打仗,诸葛亮坐在小车上一样能打仗。刘备是依靠屡败屡战,凭借着打不死的小强精神,靠死了老江湖,最终找到了一个软柿子,才有了自己的基业。
的确,孙权写诗不如曹操,骑马没有刘备跑得快,但不影响他三分天下有其一。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第一,孙权凭借父兄的基业,长江天堑,能够坐镇江东称雄五十多年,这是很重要的因素,但绝不是仅仅依靠这些。
孙策刚刚平定江东,地方士民及宾旅寄寓之士仍然存有异心。
初掌江东,庐江太守李术就公开反叛;宗室内部庐陵太守孙辅通敌曹操、孙暠企图篡权夺位,丹阳太守孙翊和宗室重臣孙河遭到杀害;豫章、会稽等地数万山越也伺机作乱。
孙权面临着很严峻的局势,孙策被刺,本身就说明了当时不稳定的局势有多么严重。
第二,非凡的执政能力。
孙权为人旷达开朗、仁爱明断,崇尚侠义,喜欢供养贤才。很小就跟随在其兄孙策左右,经常参与军队内部的决策,其才能令孙策自叹不如。
每当宴请宾客,孙策总是回过头来,看着孙权说:“这些人,以后都是你的部下。”此时的孙权还在吴郡读书。
建安元年(196年),孙策夺取丹阳、吴、会稽三郡,十五岁的孙权被任命为阳羡(今江苏宜兴)县长,先举孝廉,后举茂才,代理奉义校尉。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刺杀身亡以后,孙权受命接受其职位,当时才十九岁。孙权被东汉朝廷册封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
孙权以张昭为师傅,以周瑜、程普等旧臣,统御诸将。先是率军消灭了李术,得其部众三万余人;阻止了宗室动乱;消灭山越六千人,收编万余。
孙权广招贤才,聘请名士,诸葛瑾、鲁肃、严畯、步骘、陆逊、徐盛、顾雍、顾邵等人被招至麾下。既安定了地方大族和宾旅寄寓士人之心,又获得了大量的治国人才,很快就稳定住了江南局势。
建安八年到十三年(203年--208年),孙权三次讨伐黄祖,最终将其击杀,不仅报了父亲一箭之仇,而且吞并了江夏郡大部,并收得大将甘宁。
第三,审时度势,善于决策。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刘琮主动投降,刘备被打得大败。面对曹操大兵压境,东吴内部分为以周瑜、鲁肃为主战和张昭为首主和两派,而且主和派占据上风。
孙权权衡利弊,力排众议,最后决定与曹操开战。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联合刘备,最终在赤壁大败曹操,确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
之后,孙权联合刘备,击败驻守南郡的曹仁,将曹操势力赶回到襄阳附近。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派遣步骘为交州刺史,挥师南征。交州各郡守无不俯首称臣,士燮率领众兄弟奉承节度。唯有刘表所置苍梧太守、也是刘备的故交吴巨,“阴怀异心,外附内违”,被步骘斩杀。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取得益州,孙权派遣诸葛瑾讨要荆州,刘备不从。盛怒之下,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奔赴公安,关羽率领三万将士在益阳与鲁肃对峙。
此时,曹操占据了汉中,图谋蜀中。刘备被迫与孙权湘水划界,孙权趁机收回了长沙、桂阳、江夏三郡。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孙权趁机袭取荆州,得到了刘备治下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至此,孙权占据了除曹操控制的荆州北方三郡之外全部的疆域。
孙权根据时势,每一次完美的决策,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这很难得的。
第四,慧眼识珠,善于发掘和使用人才。
赤壁之战,接受鲁肃的建议,与刘备联盟,而且委任周瑜全权负责,一举击败曹操,稳定了江东的局势;
派遣步骘为交州刺史,顺利占据交州,扩大了东吴的势力;
以吕蒙为大将,趁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机,全权负责对关羽作战,一举收复荆州;
以年轻的陆逊为大将,对抗来势汹汹的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刘备,令蜀汉一蹶不振。
从这些战役来看,孙权具有非凡的魄力,用人不疑,这是战役成败的关键。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能够在不同的时期,做出了杰出的成就,这是孙权善于识人、用人的结果。没有孙权的信任,他们不可能有如此的成就,也证明了孙权具有强大的掌控力。
每次出兵都事关东吴的命运,而且是举国之兵。可以说,每次出兵,孙权都把自己和整个东吴的命运交给了带兵的统帅。如果他们有一点异心和闪失,整个孙吴就会立马崩溃,这需要多大的魄力和信任。
即便是曹操、刘备、诸葛亮都不敢有如此的用兵。每有大军行动,曹操、刘备、诸葛亮都是亲自坐镇,这也不仅仅是便于直接指挥作战,也是避免兵变最保险的措施。
孙权尽管有无奈之举的成分,但也说明了他特殊的驾驭政权的能力。
第五,善于妥协,具备一个成熟的政治家韬光养晦的谋略。
正如题主所说,孙权给人的感觉就是啥也不会,但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在内,孙权与当地世族豪强妥协,重用陆逊、顾雍等豪门世族子弟为官,将他们的利益与孙吴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败俱败,结成命运共同体。
在外坚持联盟,孙刘联盟的存在是对抗曹魏最优先的策略,但孙权使用得非常娴熟。
赤壁之战,依靠孙刘联盟击败了曹操,并且把曹仁从南郡挤走,利用蜀汉的力量牵制曹魏的同时,不断蚕食江北,将势力扩展到江淮之间;
收回荆州后,为防御刘备复仇,在曹丕称帝后,立马向曹丕称帝,结好曹魏,准备与刘备开战时,避免曹魏夹击,腹背受敌。
在刘备发动东征之前,就主动求和,在刘备夷陵战败后,再次与刘备求和。并非孙权惧怕刘备,妥协是最大的政治智慧,是维持生存,图谋发展最高明的策略。
第六,善于笼络人心。
江陵之战,斩杀关羽,夺回荆州,吕蒙居功至伟。孙权任命他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
吕蒙推辞再三,不肯接受,孙权不许。封爵还未颁布,吕蒙疾病发作,孙权时在公安,就把吕蒙接来安置在内殿,千方百计护理,而且下令在全国招募医者,有能治好吕蒙疾病的人,赏赐千金。
孙权尽心为吕蒙治疗,每当医者给吕蒙针灸,孙权就为之难过。孙权想多看看吕蒙,又怕他太过劳累,于是命人凿通墙壁,暗中观看。如果发现吕蒙能够吃下点东西,孙权就很高兴,对手下有说有笑;如果发现吕蒙不进饮食,孙权就长吁短叹,夜不能寐。吕蒙病情略有好转,孙权就下达赦令,让群臣都来庆贺。
后来,吕蒙病情加重,孙权亲自到床前探视,并且请道士为他祈祷,想保全他的性命。
吕蒙最终在孙权内殿病逝,死时四十二岁。孙权悲痛万分,缩食减眠以示哀悼。
吕蒙生前,将其所得的金银财宝和各种赏赐,全部交到府库中收藏。他命令主管人员,待其死后,全部交还给朝廷。他还留下遗言,丧事务求俭约,不得奢侈。
孙权得知后,愈加悲伤。孙权让吕蒙的儿子吕霸继承了他的爵位,并赐给他守家墓的人家三百户,免收田赋的田地五十顷。
孙权不仅仅依靠赏赐来激励将士和臣僚,更善于利用情感来感化、笼络人心。从这一点来看,孙权的确非常人性,也是性情中人,与传说中的刘备善于哭泣,有得一拼。
由此看来,孙权能够坐稳江东五十多年,绝非偶然。孙权实际上是很有政治智慧和军事谋略的,同时,也是情商很高的政治家。积极进取和善于妥协是孙权成功的关键,值得称道。
孙权凭借什么三分天下?
谢谢邀请!曹操能文,刘备能武,孙权什么都不会,为什么能三分天下?实际上曹操文武双全,刘备也是奇才,孙权算得上雄才。孙权之所以能三分天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占据江东,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长江天险,天然屏障,有利于防守。自古江东沃野千里,民居富庶,军事给养不是问题这是孙权占据江东的一个有利条件。这个条件优于刘备和曹操。二是孙权善于用人,善于听取谋臣意见。几个关键时刻都能化险为夷。赤壁之战,孙权任用周瑜,火攻曹操水寨,使东吴转危为安;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孙权任用吕蒙偷袭关羽后路,夺回荆州;夷陵之战,孙权任用年轻将领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使东吴保存下来。这几次关键性的战役取胜之后,使魏国、蜀国不敢贸然进攻东吴。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都是优秀的人才,对孙权忠心耿耿,为孙权所用。三是孙权能审时度势,不主动出击,一度忍让,力求自保,当形势与他不利时,注重结盟,保存自己。曹操大军下江东,联合刘备共同破曹;刘备进军东吴,联合曹操,防止意外。这些,足见孙权是一个杰出的英雄,三分天下,不足为奇。
孙权凭借什么三分天下?
辛弃疾词曰:“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实这句话是出自曹操之口。孙权在年龄上是曹操的晚辈,但却能独领江东八一州之重任,统领文武,上下一心,江东豪杰齐聚麾下,甘受驱使,国阜民丰,安居乐业。体现了其谋略才能过人,治国有方,实乃一方之英主也!虽然孙权是继承的父兄基业,但却能稳统江东抗击北方强大的曹操,不能不使曹操钦佩,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孙权的政治能力体现在联刘抗曹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上。使不可一世的曹操从此不敢藐视东吴,终其一生也没有踏入江南一步。中间由于受吕蒙盅惑曾与刘备开战,杀了关羽,夷陵之战也受损不小。主要是东吴的信誉受到了损害。很快孙权就意识到吴、蜀联合的众要性,上升到战略层面加以维护,这也是诸葛亮能够屡次北伐中原的主要因素。
孙权凭借什么三分天下?
刘邦论打仗不如韩信,论谋略不如张良,论治国不如萧何,在与项羽四年的楚汉战争中,没有打赢过一次,为什么刘邦能夺取天下?
没错,就是用人,当领导的不需要事事强于对手,只需要正确、合理的用人,用其所长,帮助自已成就事业,最终就能成功,而孙权就是这样的领导。
孙权15岁就被他哥孙策任命为阳羡(今江苏宜兴)县长,参与从政,19岁时,他的哥哥孙策遇刺身亡,年轻的孙权立即被推到江东军事集团的前台。
想想一个19岁的少年,成为一个军事集团的领导,而且这个集团内部纷争不断、叛乱四起,外部强敌虎视眈眈、随时进犯,孙权面临多大的压力可想而知。
当时江东的庐江太守李术公开反叛,孙权的堂兄庐陵太守孙辅私通曹操,孙权的堂弟定武中郎将孙暠准备起兵夺取政权,而江东六郡辖地内的山越人也准备起兵反叛,重重危机之下,孙权没有慌乱,沉着应对。
孙权重用了一批人,内部朝政由张昭处理,外部军事由周瑜和程普主持,自已坐镇中心,依靠兄长孙策留下的一批重臣、忠臣平定了李术的叛乱,剿灭了山越,稳定了宗室及江东政权的稳定。
这就是孙权成为领导后的第一次用人,就稳定了内部复杂多变的局势。孙权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都没有关系,内部政事可以让张昭处理,孙权可以学习,外部军事镇压可以让周瑜和程普领导,孙权同样可以学习。
用人是一门学问,尤其是领导的用人,这种能力是孙权与生俱来的,作为江东政权的领导人,既要与父兄留下的重臣交流熟悉,又要对这些人才进行一个初步的评判,先知人再用人,孙权首先要先了解这些人,才能用这些人。
张昭文采过人,正直耿直,所以孙权信任张昭,即使张昭冒犯孙权,孙权终身也没有动过张昭;周瑜忠诚有军事才能,与孙权的兄长孙策情同兄弟,又对孙权首先行君臣大礼,是孙权可以重用的人才,孙权是个聪明人,知道如何用人,是孙权成功的第一步。
在战略方面,孙权重用了鲁肃,鲁肃在孙权即位之初就向孙权提出了著名的战略规划榻上对,劝孙权与曹操、刘表三分天下,作为刚刚即位的少年领导,孙权并没有表现出狂热和冒进,而且逐渐接受了鲁肃的战略,作为江东集团的整体战略,鲁肃的战略直到鲁肃去世前,都 一直是江东集团的整体战略。
在成功渡过即位之初的艰难之后,孙权稳定了内部局势,开始稳步向外扩张,孙权将荆州作为自已扩张的首要方向,三次攻打荆州江夏郡,并在最后一次攻打中杀死了刘表任命的江夏太守黄祖。
孙权杀死黄祖,最重要的同样是任用了一批人,孙权在军队中提拔了一批少壮派出军官,比如吕蒙、凌统以及从荆州投奔而来的甘宁,尤其是甘宁,甘宁是降将,但是孙权对甘宁非常信任,甘宁还向孙权提供了夺取荆州的计划,并得到孙权的批准。
凌统与甘宁有着杀父之仇,孙权处处调节凌统与甘宁的关系,尽量不让两人共事,同时告诫凌统不可因私废公,让两个有仇的人同在军中没有闹出大事。
孙权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就是在自已27岁做出抵抗曹操的战略,当满朝大臣包括张昭都劝孙权投降之时,孙权在鲁肃、周瑜等少壮派的支持下作出正确的战略,以抵抗曹操获得政权的独立性,这个决定也是之后孙权能三分天下的原因所在。
赤壁之战中,孙权任命周瑜为左都督,程普为右都督统领三万大军与刘备合军一处作为抵抗曹操的第一道防线,而自已亲率军队驻守九江作为第二道防线,结果在赤壁前线,周瑜就击败了曹操数十万大军,赢得了赤壁之战以及之后的南郡之战,保住了江东政权,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孙权的用人英明还体现在四任都督的任职上,周瑜作为江东集团孙策之后的第一位军事栋梁,用自已的所作所为证明了孙权的眼光是正确的,周瑜在稳定孙权政权上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又在抵御外敌曹操的对外战争中赢得了胜利。
周瑜之后,孙权作用了鲁肃这个文人和战略家作为东吴的第二任都督,鲁肃可不仅仅是一个文人和战略家,他在充当军事统帅的时候,同样不输武将,比如单刀赴会就是说鲁肃单独与关羽为争夺荆州地盘而进行的一次会面,鲁肃是毫无惧色。
鲁肃时代,总体来说是江东稳定的时代,鲁肃也成功也完成江东军事都督的过渡,鲁肃去世后,孙权提拔了昔日吴下阿蒙的吕蒙为东吴第三任都督,吕蒙是东吴内部少壮派的武将,主张各荆州扩张,正是吕蒙与孙权密谋,才夺取了蜀汉在荆州最后三郡的地盘。
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兵不血刃,占领荆州,正是吕蒙职业生涯的辉煌,自此,赤壁之战后,荆州的地盘皆归孙权所有,不仅如此,孙权还杀死了蜀汉政权二号人物,唯一的名将关羽,大大削弱了蜀汉的实力。
正是因为孙权这一系列的政治密谋,让蜀汉永远失去了发展壮大的实力和统一天下的所有机会,三国鼎立更加牢固不可破。
而孙权的行为引来了蜀汉政权的强力报复,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而这一切早在孙权的意料之中,而孙权重用的陆逊又成功的挡住了刘备的进攻,并且击碎了刘备的复仇梦,再次重挫蜀汉实力,而这也正是孙权的用人。
除了上面提到的张昭、周瑜、程普、鲁肃等人,孙权还重用了诸葛瑾、步骘、陆逊、徐盛、顾雍、顾邵等名将名相,为东吴政权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基础和保证。
正是因为孙权的用人,才稳定和保证了东吴政权的独立 ,才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当然除了用人,孙权身上还有很多帝王身上具有的品质,比如政治智慧,比如厚黑,比如容人之量。
所以曹操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生个儿子就要像孙权这样的人。曹操既是孙权的父辈,又是曹魏政权的领导人,他当然希望有个像孙权这样能力的儿子可以继承他的事业和庞大的帝国。
孙权凭借什么三分天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孙权东吴凭借长江天险,划江而治。
曹操占据北方,招降了荆州水师,率83万大军浩浩荡荡杀来,却在赤壁一战大败而归。从此,天下三分。
早在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就清楚地讲到了东吴依据长江天险,"诚不可欺"。
古代,长江天险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在五胡乱华中,最早出现了东晋"衣冠南渡",出现了数百年的"南北朝"。至后,南宋和南明都凭江而据。毕竟水战不同于陆战,古代水战大大少于陆战。
否则,大唐早就征服倭奴了。元朝水军更是在征日途中,遭龙卷风袭击,日本人从此拜神风保佑,二战中组建了神风敢死队。
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拥有更强大的海军,才能保护祖国的疆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