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却战死在重庆小城,是为何?
《神雕侠侣》在结尾的时候出现了这么一幕:
杨过带着大雕和小龙女前来襄阳,帮着郭靖镇守襄阳,顺便帮着解救郭襄。就在郭靖快完犊子的时候,杨过用他的玄铁宝剑挑起了一块石头朝着蒙古大汗砸了过去。
结果由于杨过的内力过于深厚,这块石头穿过了十几个小兵的脑袋后,依旧打穿了蒙古大汗的脑门。正是因为蒙古大汗挂了,所以襄阳之围才算是得以解决。
那么当时被杨过打死的蒙古大汗是谁?当然不是成吉思汗了,他是成吉思汗的孙子,郭靖的好兄弟托雷的儿子,蒙哥汗。
也就是说郭靖的侄子,打死了托雷的儿子,剧情够狗血的。那么历史上又是什么情况呢?
一、蒙哥汗死在了四川钓鱼城下。蒙哥汗能成为蒙古大汗,纯粹靠的是实力。早年成吉思汗把大位传给了自己的小儿子窝阔台。窝阔台去世后,他儿子贵由汗上台。
结果贵由汗没活几年就挂了,大汗的位置空出来后,托雷一脉的孩子们开始崛起了。长子西征的领袖拔都的支持下,蒙哥汗成功夺取了大汗之位,从此蒙古大汗就到了托雷系手里。
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带兵灭了花剌子模国。
窝阔台汗带兵灭了金国、西夏。
贵由汗征服了吐蕃。
蒙哥汗上台以后,必须要做出点成绩啊,要不咋能镇得住手下这帮猛人呢?于是他提出了自己的构想,那就是征服南宋。
别看南宋貌似是个小角色,可人家熬死了金国,熬死了西夏,和蒙古还对抗了50多年。蒙哥汗的这一志向,显然有点奢侈。
他先让自己的弟弟忽必烈带兵进入云南,灭掉了弹丸小国大理。随后开始部署灭亡南宋的计划。问题就出在了这一计划上。
蒙哥汗打算兵分三路,直取南宋。
- 第一路,由蒙哥汗亲自带领,进入四川北部,打算切断南宋逃往山区的后路。
- 第二路,由忽必烈带领中路军从中原南下,渡过黄河,直奔湖北而来,真正攻打襄阳的,其实就是忽必烈,可那时候他还不是大汗。
- 第三路,由兀良合台从云南带兵北上,包抄南宋。
其他两路还算顺利,可蒙哥汗给自己选的这一路未免有点太艰难了。去过四川的朋友们都知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蒙古铁骑到了四川,也很难发挥自己的优势了。
因此在合州钓鱼城下,蒙哥汗带队打了好几个月,都没能把钓鱼城给打下来。甚至到了夏天,蒙古汗突然就在钓鱼城这儿去世了,年仅50岁。
二、蒙哥汗之死,至今都是个谜。按理说,如果蒙哥汗是安然病逝的话,那应该要有一个过程。那么在生病的这个过程中,蒙哥汗应该会安排好自己的后事。
毕竟蒙古帝国的接班人,总该选好吧?结果蒙哥汗偏偏没能这么干,导致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也影响了正在西征的旭烈兀(他得回来支持忽必烈夺位),间接地改变了世界格局。要不旭烈兀早就把埃及给拿下了。
由此可见,蒙哥汗应该是猝死。而50岁的蒙哥汗,并没有被曝出有什么先天性可猝死的疾病,再联系上他在钓鱼城下鏖战了8个月,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蒙哥汗的确是因为意外而死。
- 有可能是南宋钓鱼城上,某个小兵随便射了一箭,结果恰好射中了蒙哥汗的脑门。一个小兵改变世界格局的情况就这么出现了。
- 也有可能是因为蒙哥汗长期在草原长大,没怎么爬过山。既然打不下钓鱼城,心血来潮的他便打算去爬山,结果摔死了。
- 还有可能是蒙哥汗没见过四川地区如此美丽的水(参考九寨沟),所以兴奋之余就打算到河里游个泳,结果淹死了。
总之蒙哥汗就是在钓鱼城下猝死的,没有一点点防备,完全是一场意外。钓鱼城山势险要,蒙哥汗打了8个月都没打下来,被郁闷死也极有可能。
三、蒙哥汗一死,世界格局就变了。影响一:蒙古帝国四分五裂。
至少在蒙哥汗做大汗的时候,蒙古帝国还是团结在一起的。那个时候他们的地盘横跨欧亚非,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
可是蒙哥汗死后,情况就变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大汗的位置,结果忽必烈取得了胜利。但是他称汗并没有得到其他贵族们的支持。
因此从忽必烈称汗开始,蒙古帝国就开始四分五裂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中,除了伊利汗国支持忽必烈外,其他几个都跟忽必烈闹掰了。
影响二:蒙古帝国第三次西征中断。
忽必烈要争夺汗位,这可是一件大事。当时正在西征埃及的旭烈兀得知消息以后,立马带着主力大军回去,帮助忽必烈争夺大位。
旭烈兀绝对是一员猛将,他带着蒙古大军横扫中西亚,攻占巴格达、拿下叙利亚、夺取高加索,几乎成了西亚诸国的噩梦。
结果忽必烈那儿这么一闹,旭烈兀只好留下3000人马攻打埃及。结果埃及抓住了机会,灭了这3000人马,终结了蒙古铁骑不可战胜的神话。如果旭烈兀不走,那埃及铁定会被征服,那世界格局可就不同了。
总结:忽必烈完成了蒙哥汗的遗愿。虽然蒙哥汗没能完成灭亡南宋的计划,但是他在任期间,好歹也灭了大理,算是完成了一个小任务了。
至于灭亡南宋的任务,则落到了忽必烈手里。忽必烈倒是没有辜负哥哥的寄托,其实早在蒙哥汗活着的时候,忽必烈就已经是军中的绝对领袖了。
堂堂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却战死在重庆小城,是为何?
成吉思汗其实并没有战死在重庆小城,那时的蒙古军的势力还没有抵达哪里,成吉思汗在位时,蒙古帝国只在西夏城池围困上受尽折磨,他这时让自己的部将去攻打西夏中兴府,东西包抄方式将西夏渐渐蚕食,而自己则率领主力击败西夏精锐阿沙敢不后,绕道取青海州邦,直接攻取金城池,已进入六盘山清水县境内,突然病重而亡。成吉思汗临走前学起了诸葛亮,密不发丧,假借按制定时间敌人投降后,才公布于世。他为什么这样做,原因是怕西夏一时灭不了,知道自己一死,死灰复燃,西夏这个国家让成吉思汗吃尽了苦头,它和金国一样,战斗力很顽强,成吉思汗这时是作为入侵者出现,入侵者往往冠以不义之举,西夏毕竟当时也谁不惹谁,悠哉的在辽,宋,金周围盘旋两百年 ,它岂能让这个漠北鞑子能灭掉它吗?
西夏王明白,铁木真不是等闲之辈,他虽然时不时讥讽他,肯定有原因,铁木真这样不怀好意的入侵自己的国家,而且三次都没有成功,对方这样大肆践踏自己的土地,肯定招来西夏王的仇恨,所以成吉思汗死在西夏是必然,但有可能是非自然死亡。为了灭亡西夏,迈进统一中原一步,他为此付出了很多代价,关于他的死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中西夏毒箭而死,有的说是西夏妃子趁欢乐时,趁其不备,刺伤了成吉思汗,还有的说是被西夏雷电劈死的。这也为后来元朝建立,忽必烈为什么不单单修《西夏史》的原因,可见蒙古人对对西夏人有多仇恨,他们当初地毯式毁灭西夏子民战斗意志,将西夏文明消灭殆尽也不足以报成吉思汗之仇,所以说吗,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进攻金国,西征花剌子模,作为元太祖这样世界顶级的军事家,却身死在西夏战场,肯定说不过去,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名声肯定受到印象,也许他的死可能另有隐情,只是他后代不敢当面公布而已,怕玷污他祖宗的名声。
至于他的孙子蒙哥吗,和他一样,都是身死他乡,而且都是为统一中原呕心沥血,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帝国邹型形成,西到里海,伊朗一带,东到黄河以北,而南边呢,可并未抵达所谓重庆地区。那时蒙宋还未开战,成吉思汗对待宋朝还算友好,他时不时派使臣阿拉浅出使宋朝,旨在联宋灭金,并未有攻宋意图,这在后来,他灭夏后又攻金,并未踏足宋朝半步净土。而到孙子蒙哥后,情况不一样了,蒙哥简直可以说是成吉思汗的化身,他既然死在重庆,等于当时蒙古势力已经向南推到极致,蒙古后来灭亡大理,吞并吐蕃后,已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蒙宋在成吉思汗儿子窝阔台到他手里已经打了三十多年,持续太久,拖延太长了,宋朝始终未灭,中原未一统。成吉思汗帝国一直未受中原正统,也得不到认可,他怎么能善罢干休呢。
成吉思汗生前听从联合西南诸夷联宋灭金战略,他让子孙将灭宋当成这样方式推行下去,所谓斡腹之策。他的孙子蒙哥正好符合他口味,蒙哥是和成吉思汗一样有这超高才能的军事统帅,西征俄罗斯时灭掉钦察是他功劳,每每大战他都身先士卒,一步步向他祖父他祖父光辉靠拢,军事上,他使蒙古帝国疆域达到极盛,西面已与埃及交锋,扩张非洲指日可待,东面大宋国是他的坎,该是消灭大宋的时候了。按当时宋朝可不是吃醋的,窝阔台灭不了宋,他蒙哥怎能灭得了呢,即便成吉思汗在也是很难拿下,因为他们实际上根本就不是代表中原正统宋朝的对手。蒙哥学起窝阔台三路伐宋,东路由忽必烈统帅,中路由塔察儿统帅,西路则由皇帝亲征,蒙哥御驾亲征可以说志得意满,首先他向四川下手,因为哪里可以避过长江天险,以大理为基地,实现个南北包抄蚕食南宋计划。
然而他的计划出现漏洞,蒙哥汗拿下成都,走在一个重庆不起眼的钓鱼城时,栽倒了。蒙哥命汪德臣为先锋,攻取钓鱼城,这时正逢南方雨季,连绵不断的大雨阻碍了他们的前进,加上当地潮湿的气候,使一向习惯北方游牧的军队哪能适应,由于战事死伤过多,瘟疫横行,军队纷纷染上了疾病,战事进行相当艰难。正巧对面是钓鱼城的守将王坚,他算得上大宋最智谋胆略的将军,那能容蒙哥进城一步,钓鱼城城高池深,地形崎岖,依靠山体构城,在当时击败窝阔台军的将领余阶命冉氏兄弟修建的,构成西南防御体系。对于一向攻城不纳的蒙哥哪能放过此城,固执高傲的性格最终毁了他,蒙哥一次坐在缆车观望时被蒙军巨石击中而亡。关于蒙哥的死众说纷纭,可有说法说蒙哥并没有被石头击中而亡,而是死于传染病,不直如此还有种说法是他是落水而死,原因是他坐这船,被席水性的宋军在水底凿空船底而致。不管怎样说法,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蒙哥最终还是战死在钓鱼城。所以说吗,他是继承了成吉思汗伟业,却和成吉思汗一样,为事业身死他乡。
堂堂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却战死在重庆小城,是为何?
回去学习一下中学历史,然后再来头条露过面
堂堂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却战死在重庆小城,是为何?
不是铁木真,是蒙哥战死在钓鱼城。
堂堂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却战死在重庆小城,是为何?
错了。死在重庆小城的是蒙哥,不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寿终正寝,病死于蒙古大漠。蒙哥战死于钓鱼城。拜托提问者多看看历史,免得闹笑话。
堂堂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却战死在重庆小城,是为何?
这里需要有一种正确的认识,是成吉思汗孙子蒙哥汗死在重庆合州钓鱼城之战。成吉思汗本人死于攻打西夏过程中,病逝于六盘山下清水县。
南宋抗蒙元的钓鱼城保卫战很有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格局走向,上帝之鞭折死于钓鱼城下。
南宋为抗击蒙古军进攻四川,借助地形特点,推行建筑了山城立体防御系统。钓鱼城最初是孟珙部下甘闰初建。余玠主政四川后招贤纳士,发布了“集众思,广忠言”的布告,广泛征求抗蒙良策。釆纳播州人冉琎、冉璞兄弟的设计修筑钩鱼城。余玠是继孟珙之后又一位出色抗蒙军事将领。直接造成蒙哥汗死亡的王坚是一位意志坚强,经验丰富的军事将领。
南宋军队以合川钓鱼城为中心,一路沿江修建了二十多座山城,建构了一条以山城为据点、以江河为纽带的抗蒙防御体系。宋军依托这些山城,就可以用步兵牵制骑兵,遏制蒙古军以骑兵制胜的优势;各支军队分区驻守,彼此策应,组成有效的防御体系,在抗蒙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蒙古和南宋的四川战争从1227年开始到1279年结束,南宋四川军民抗击蒙军时间居然长达半个世纪,是蒙古在侵略过程遇到最顽强的抵抗,其中四川军民坚守钓鱼城36年,蒙古国第四任蒙哥汗在钓鱼城之战中身亡,蒙军先锋官汪德臣也在钓鱼城之战中被飞石击伤而死。
蒙哥汗生活在1209年至1259年之间,1251年至1259年在位。蒙哥汗率军在1258年进逼钓鱼城,宋知合州王坚斩杀劝降使者,率军抵抗。
钓鱼城倚山临江,易守难攻,粮草和饮水充足,为躲避蒙古军入侵,许多外地居民移居钓鱼城,兵源充足。王坚驻守钓鱼城期间重新修建加固了钓鱼城防御工事。
1258年,蒙古军队分三路进攻南宋,蒙哥汗亲自率主力进攻四川,1259年初在钓鱼城受阻,数月不能攻克。1259年8月11日,50岁蒙哥汗去世在合州钓鱼城下。蒙哥汗死因有多种说法,一说被飞石、弓箭射中重伤而死,二说病死,三说忧愤气死。
蒙哥汗死后,钓鱼台之战暂告结束,蒙古撤军,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忽必烈获胜,继续进攻南宋,钓鱼城之战重新开始。1279年南宋灭亡,忽必烈承诺钩鱼城放弃抵抗,不屠城。钩鱼城才放弃抵抗。守城王立等36名或32名将领自杀,保全了钩鱼城军民性命。钩鱼城之战悲壮,可歌可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